一米范文>作文写作>优秀作文

热点新闻作文(优秀3篇)

2023-10-30 12:12:38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热点新闻作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热点新闻作文 篇一

一、利用电子网络板块,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阐释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其一,“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其二,“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其三,“吸收‘思想’(包括各种知识)”。其四,学“思路”,“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让学生的作文写得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条路不可不走。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学生的书面阅读兴趣锐减,电子阅读量逐渐增加。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还用“挑书”“剪报” “张贴”等老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果是吃力不讨好。

针对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关注角度,我在网上开了一个语文学习的博客,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收集一些对写作有帮助的阅读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的教育博客设置五个栏目:一是“名家引路”。这栏目专门收集一些容易为学生所模仿的名家之作,例如,陆蠡的散文名篇《囚绿记》等,并把这些经典文章的写法附上,先让学生模仿,再从模仿中走出来。二是“热点评论”。这栏目专门收集近段时间国内外发生的热点新闻和热点评论,阅读这栏目的文章,学生得以关注与思考社会现实,并生发出自己的观点,还能积累写作素材,一举多得。三是“同窗之作”。以前,老师都喜欢将学生优秀作文“贴堂”,一来借以表彰先进,二来供其他同学阅读学习。时至今日,这“贴堂”要改为“帖网”了,因为网络的平台更大,表彰的影响更远,阅读者更多。四是“文化专栏”。这栏目专门收集当地的一些民俗和一些学生比较少接触的文化现象。通过这个专栏的阅读,学生的视野会更宽广一些,学生作文的文化底蕴也会更深厚一些。五是“教师下水”。这栏目主要是选登教师与学生同步作文的范文,以告诉学生,老师不仅能教作文,还会写作文。当然,这个栏目还有其他目的,例如给老师树立威信,增加学生的点击率等。

二、利用教室内外空间板块,触发灵感思维

华南师范大学陈妙云教授明确指出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的两个问题:一是考生不愿意花时间阅读与理解材料,把审题异化为“审套”,只关注自己“宿构的文章”;二是考生的思维能力迫切需要提高。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师生都认为,语文考试时间有限,考场上很难有写作灵感的闪现,考试作文要得高分,就应该在写作方法上突围,于是,学生把时间都用在积累素材、堆砌语言中去了,更夸张的是,一些考生考前自备了5-10篇的优秀文章,考题下来后,改头换面,自动生成。这样,作文不低分才怪。

我认为,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就要多调动学生的灵感思维。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要达到调动学生写作的灵感思维,方法不能局限于“写自己动情与感兴趣的东西”这些了,要应对考场中突如其来的作文题和在短时间里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等问题,平时的灵感思维训练不可或缺。

为了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常有触发灵感思维的机会,我在教室内外的空间板块为学生搭建触发灵感思维的平台。例如,在黑板上方特地腾出一板块,每两天在这板块设置一道命题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在每一层楼的楼道口竖立一块小黑板,每两天给学生出示一道材料作文,让学生在学习苦闷时,抑或是无所事事、心有彷徨时触及到这些作文题。也让学生在上下楼梯那心情最放松时触及到这些作文题。虽然说这触及的时间不长,但是有触及就会有思考,有触及学生就会有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而这种长期被触及的思维的方式很容易变成惯性,变成一种思维过程,这也是我们考试作文所迫切需要的。一位读大二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您那无处不在地触发我们写作灵感的方法很有用。以前,我在一楼时被您设计的作文题“电”了一下,到六楼我们教室的时候,我已经完成整篇文章的构思,因为长期被触及,灵感来得特别容易。高考的时候,我只用了5分钟就把整篇文章构思好了。

三、利用笔记本板块,仿评经典文章

福利国家的理论建构者贝弗里奇说:“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点。”思维科学研究认为:相似块(即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起来而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大量存在于客观事物和认识主体的思维活动中,所有的创新都是一个相互套在一起、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综合相似形或更大的体系。在我们所阅读的名篇名作里,也存在我们思维活动的“相似块”,如果我们能巧用这“相似块”来刺激写作,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关于新闻的作文 篇二

[论文摘要]新闻的社会价值基础是一个历史的、民族的范畴。新闻价值的发现以社会文化环境为其本源。从历史的观点来讲,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不一样,人们的价值观亦不一样,新闻的社会价值基础就不一样。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新闻价值观不同。新闻社会价值观受到受众和传播者文化特质的影响。要使新闻传播真正造福于社会,就应实施合理的传播控制。

新闻价值的最终标准,应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这是新闻社会价值的核心。树立和谐的社会价值观,新闻要有助于社会成员受到社会的公平对待并公平的对待社会。

一、新闻价值发现与传播者的传统文化特质

从本质上讲,新闻是一种文化商品。但和一般商品不同的是,新闻负载着文化。中国文化是一种以伦理为本位的文化,是一种关于人的关系的文化。这种以人伦为本的文化传统必然影响新闻的价值取向。新闻无时无处不在关注人伦关系的因素,人伦因素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新闻的质量,制约着新闻运行的方向。新闻中的伦理等级元素和人际因素总是起着非常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了解这种性质,把握其中的规律,对于提高新闻价值,提升新闻层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新闻的低俗化、人情化在中国的市井受到欢迎。市民文化价值观既有现代有着商品经济带来的新的成分,也有着传统儒教、宗法的和现代社会各阶层文化冲突的混合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文明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在加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政策之后,中国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市民素质迅速提高,市民文化价值观也在迅速蜕变,但市井间的文化形态并没有彻底改变。这是新闻“市民化”的社会温床。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是一种具独特形态的文化,中国的新闻传播在世界上也是一种独特形态的传播,只有把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新闻传播结合在一起进行审视和研究,才能研究出中国新闻传播的生态本相,才能探寻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基本脉象,才能总结出中国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认识中国传播文化的这个特点,使我们能认清奋斗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但“以人为本”并不是“以人伦为本”,这是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传播的理念。“以人伦为本”强调等级,强调亲缘,强调关系,强调依附,而压制个人自由权利,贬抑个性,忽略人的尊严和价值,因而它是背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

二、新闻传播控制

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规定在新闻工作中不得带有偏见。偏见可能会使媒体赢得销路,但是媒体必须拒绝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差异来获得商业利益。在复杂的社会中,新闻传播者必须意识到有选择地进行报道以及报道中存在的针对一些群体的刻板偏见所带来的危险。将单个人或少数人的行为概括为一个群体的共性失之偏颇。公众有权获得无偏见的、准确的、公正的和平衡的信息。新闻工作者必须用无偏见的方式搜集和报道事实。新闻报道要客观,新闻工作者不得在报道中以个人偏见作判断。这些都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媒体对事实存在不平衡报道或偏见性报道并不是新闻工作者的个人问题,而是带有传媒倾向和利益动机。利益动机是导致新闻扭曲真相,常常成为“伤害性”新闻的原因。新闻工作者、媒介和社会总是处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之中。既有相互协调的一面,也有相互对立的一面。在现实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因为他们的工作经常会影响到利益集团的利益。一般来讲,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政府、广告商、有影响力的个人、媒介内部或其他利益集团,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独立性就会被动摇。新闻工作者的私人利益与其职业角色间常常存在冲突。其中,被关注最多的是贿赂问题。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准则明确规定,新闻从业人员不得接受任何可能影响新闻客观公正的贿赂和诱惑,无论是金钱、有价证券、礼品,还是宴请、免费旅行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便利服务,包括接受交通便利、食宿便利等。记者不得索要、接受贿赂以及任何可能有损于或影响其职业行为的诱惑。新闻工作者与其所在媒体机构的利益也存在冲突。在这一冲突中,媒介所有者影响和干预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是造成新闻扭曲的主要方面。由于双方地位的不对等,媒介所有者往往为了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和媒体的编辑方针施加影响,甚至横加干涉,对违背其利益的记者或编辑施加强大压力,迫其就范。

综上所述,对大众传播实行有效控制十分必要。首先,现阶段我国许多公共行政还没有设置媒体官员,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任何新闻制度都是政治制度的一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控制理论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新闻哲学。在事关国家重要事业发展的问题上,政府可以而且应该对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有害的声音实行传播控制。如果大众传媒的声音偏离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危害了公众的利益,政府就应该逐一加以研究,制定措施,着力解决,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管理。对影响社会稳定;宣扬暴力、色情、迷信、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干扰工作大局的恶新闻现象,要予以警告或给予处分。我国的新闻政策的综合决策已成为事业发展的一种新的战略选择。政府在传媒政策上,要求新闻传播必须服从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这意味着今后新闻政策协调、管理功能的加强;另一方面,政策客体的集团利益也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策制定中来,与政策主体共同完成政策的制定,使新闻政策能够实现资源整合。其次,应加强传媒的自我控制。传媒的自我控制是指传媒应有统一的质量控制。十只手指尚有长短,不同的新闻记者,水平自有高低。所以,要有一定的质量控制缩短记者之间的差距所导致的新闻质量的差别和视角之间的背离。这种质量控制这主要是通过强大的编辑力量来实现。编辑不仅是编稿,还要改稿,有时甚至还要帮记者写稿。在一些新闻制作过程中,由于记者在不同视角观察,不能观全貌,所以,往往是编辑将各路记者传来的信息综合写稿,再由现场的记者表达出来。编辑虽然默默无闻,但却是新闻生产线上的核心管理者。

三、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文明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的社会各项事业也在快速发展。但是从发展程度和社会总体水平来看,中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有些方面甚或相当落后。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建设富足、和谐的中国,是新闻传播工作的历史责任。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任务,体育新闻传播工作必须服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创造出高尚、健康、充满激情的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韩震.生存的存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新闻报道作文 篇三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闻选题、新闻性质取向、新闻语言三方面对《黄河晨报》(2014 年2 月15 日—2014 年3 月15 日)的新闻稿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新闻报道存在的时效性不强、会议新闻程式化和直接引语太少等三个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晨报 新闻报道 新闻选题 新闻语言

《黄河晨报》是运城日报社主管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报纸,创办于2006 年3月,以“追求有力度的新闻”为定位,面向广大的运城市民,为人们提供时事政治、社会生活、经济、文化、体育、时尚、健康等方面的新闻与资讯。

本文采用抽样的方式选取《黄河晨报》2014 年2 月15 日至2014 年3 月15 日为期一个月的样本作为调查对象。在调查过程中,主要从新闻选题、新闻性质取向、新闻写作语言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获取有关信息,进而分析研究出《黄河晨报》新闻报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黄河晨报》新闻报道现状

1、新闻选题

新闻报道的内容可以分为时事与政治类、经济与科技类、人物与事件类、教卫与文体类和社会与生活类等五方面①。《黄河晨报》第2183 期至第2207 期(2014年2 月15 日—2014 年3 月15 日)的新闻共有1695 条。

教卫与文体类的新闻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比例高达32.5%,它具体包括了教育新闻、卫生新闻、文艺新闻和体育新闻四大块;其次是人物与事件类新闻,这类新闻在调查中数量还是相对较多的,比例为29.0%;接着是社会与生活类新闻,它主要对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变化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加以报道,在期刊中的比例是20.2%;最后是经济与科技类和时事与政治类新闻,这两类新闻在所调查的期刊中数量相对较少,时事与政治类的新闻主要报道国民经济、生产建议、科学技术研究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等内容,而时事与政治类的新闻主要侧重报道运城市党政机关领导层的重要公务 www.1mi.net 活动和各种政治性、专业性的会议,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9.1%和9.0%。

《黄河晨报》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其定位是一致的。《黄河晨报》是都市报性质的报纸,在都市发行面向城乡,报道政治、经济、文化和市民业余生活,要区别于地方党报主要报道时事政治类的新闻。作为日报下属的晨报晚报等类似《黄河晨报》的都市报,这些报纸既坚定的坚持党性原则又尽可能的多方面满足读者需求②,所以以“追求有力度的新闻”为定位的《黄河晨报》在市民日常社会生活方面的软新闻报道占20.2%,“有力度”的硬新闻自然要占大部分70.8%。

具体到新闻报道的议题方面,《黄河晨报》在2014 年2 月15 日—2014 年3 月15 日的期刊报道议题选择连贯而鲜明。其中,“戏曲惠民”所占的比率最多,体现了《黄河晨报》在新闻议题的报道上主要侧重的是“戏曲惠民”这个议题,旨在通过戏曲表演,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给百姓送去欢乐;接着比率较大的议题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反映出《黄河晨报》时刻关注运城地区的城市卫生建设,并通过报刊号召全市人民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力求推动运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然后是索契冬奥会、雾霾、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闫胜利——扶起来的正能量。纵观这些议题,可以发现它们基本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明了《黄河晨报》对于新闻热点、社会热门议题的把握还是比较全面、及时的。

2、新闻性质取向

新闻按照性质取向分为正面新闻、中性新闻和负面新闻三类。正面新闻主要侧重报道先锋模范人物的事迹、政府和人民积极践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歌颂社会新生活等方面,以肯定歌颂为主;而负面新闻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公务人员违纪和贪污腐败、民事纠纷、经济犯罪、暴力冲突事件等,持否定批评态度。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正面新闻和中性新闻共有1512 条;负面新闻共有183条。正面新闻远高于负面新闻所占比例,正面新闻所占比例达到了89%,而负面新闻仅占很小一部分,比例约11%,反映了《黄河晨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政治取向。

具体对新闻内容五个类别在新闻性质取向上的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通过表1 可以发现正面和中性新闻在教卫与文体类新闻中所占比重最大,约占33.3%,其次是人物与事件类新闻和社会与生活类新闻,时事与政治类新闻和经济与科技类新闻比例相差不大;而人物与事件类新闻中负面新闻所占比例居于首位,比例达到了41.0%,接着是教卫与文体类新闻,其余三类的负面新闻所占比例都比较小,这说明了《黄河晨报》侧重于关注民生百态,从新闻的另一方面来分析事件,给人们一定的生活启示。

《黄河晨报》是以报道正面和中性新闻为主,负面新闻为辅,这样的分配比例是合理的。作为坚持党性原则的都市报既要及时将各种新闻信息准确无误传播给受众,又要对受众和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新闻报道理念上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注重正、负新闻所带来的不同传播效果,注意理性地分析事实和合理地评价事实,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提高受众的文化品位③;而负面新闻的报道因其固有的负面性质易带来负面影响而需适量。

3、新闻语言

“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高尔基语),新闻写作也是同理④。新闻语言不同于文学、评论等语言,更和政治、法律、经济等专业的语言不一样,它是拥有鲜明个性的一种语言。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洁又要体现报道的内容,与时俱进,新闻语言的这些特征在《黄河晨报》的期刊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过对2014 年2 月15 日—2014 年3月15 日的《黄河晨报》新闻进行统计发现,《黄河晨报》对新闻语言的把握和使用恰到好处,同时还运用了近期出现的新词汇,如“土豪”、“雾霾”、“点赞”等等,对新词汇的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

“雾霾”、“男神”、“女神”、“点赞”这四个词在《黄河晨报》的新闻中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其次是“扶不扶”、“土豪”、“单独两孩”、“微信”、“新消法”,出现相对较少的是“棱镜门”和“江南style”。这些新词汇在报纸中的使用,一方面体现了《黄河晨报》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特点,并且是对社会新闻、生活热点等的高度关注与呼应;另一方面也是迎合受众需要,通过新词汇来吸引受众注意力。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对这些新词不应抱排斥态度,要拥有及时采纳的胸怀,可以适当加以使用,但在运用时也要慎重,要讲究规范,既要标新立异,又要准确得体。

二、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通过对《黄河晨报》2014 年2 月15 日—2014 年3 月15 日的期刊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黄河晨报》的新闻报道在总体上还是比较规范、合理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时效性不强

在新闻的时效性方面,我们对《黄河晨报》的新闻报道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

新闻是时效性很强的文体,但《黄河晨报》在新闻的时效性方面确实做得不够,统计显示,昨天新闻占12.0%,前天新闻占25.5%。明显没有时效性的、一个月以前发生的新闻竟然占比39.8%,新闻报道严重滞后,使得新闻时效性明显太弱。为此,《黄河晨报》需要大力加强自己的新闻记者队伍建设,多渠道开辟新闻线索,在坚持新闻热线的同时,向社会找新闻,联络政府信息部门,丰富新闻资源;从网络上找新闻,建立QQ群、微博群、微信群等,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闻稿发出去,让读者知晓。

2、会议新闻程式化

会议新闻程式化这个问题在晨报中也很突出。会议新闻程式化,简而言之就是会议新闻模板化。多数时候为“某月某日,某某在某地主持召开了某某会议,某某领导讲话,某某、某某…出席会议。会议首先…其次…接下来…最后…”。这样模板化的会议新闻报道在《黄河晨报》中很多,这些报道会让读者感觉到会议新闻枯燥、空洞,缺乏继续阅读的兴趣。

在会议新闻的写作中,应该坚持一事一报、一人一报的原则,最好使用倒金字塔结构,在开头部分把最重要的事实罗列出来,立刻进入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所报道事实;与此同时,及时更新老套的新闻观念和写作习惯,主动学习新的新闻理念。在语言的运用上,多使用读者喜爱的语言,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告知读者最新鲜的事物,少用难懂的行话和概念化语言,不使用套话和官话,争取把会议新闻写活、写透。

3、直接引语太少

在《黄河晨报》的新闻写作中,对于新闻当事人的讲话很少使用直接引语,反而是间接概括使用比较多。文章中使用过多的间接引语,没有具体的消息来源,很可能意味着记者在发表个人观点,这容易导致读者对报道客观性的质疑,而如果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读者就如同在聆听新闻人物的说话,使新闻报道更加具有现场感,也更具有真实性,同时也是保护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方法。

故而在新闻报道的写作中,应该加强使用直接引语的意识,减少间接引语,学会使用引号——引号有吸引人眼球的功能。在报道中尽量把最精彩的内容放在引号中,这样会使新闻报道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结语

时代在更新,社会在发展。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新闻无处不在,人们可以通过读报纸来了解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各种大事,这样报纸中的新闻写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黄河晨报》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追求有力度的新闻”,在新闻报道方面中规中矩,比较规范,但也存在着一些诸如时效性不强、会议新闻模式化、直接引语太少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①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②③文有仁,《坚持党性原则满足读者需求》[J]《. 新闻界》,1998(2)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以上内容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您提供的3篇《热点新闻作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米范文范文的价值所在。

最新范文

63 22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