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作文写作>体裁作文>议论文

议论文(通用6篇)

2024-04-11 20:31:02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6篇议论文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

议论文800字 篇一

我能是一种自信,自信是一种成功的基础,拥有自信你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成功靠的是努力、自信及聪明及替他的因素,而在这中间拥有自信就占了很大的成分。

我相信我能做到一切,古人有云:“有志者,事竟成”,今人云:“我能,无限可能!”

我想做下一个比尔?盖茨,因为我相信我能,我想做下一个贝利,因为我相信我能,我想创造新的发明,因为我相信我能。

有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前年夏天,一个男孩和他的足球队去参加一个全市的足球比赛,那是他上小学五年纪,他们队中人人都是踢球好手,但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比赛,全队都很紧张,开始比赛后人人的动作的硬生生的,放不开,所以迟迟不能进球,到下半场的时候,全队都想放弃的时候,那个男孩的一句话使队友又燃起了斗志,“我想信我们能行!”在这之后,他们队势如破竹,接连打入八球,最终赢得比赛的胜利,因为那个男孩坚信“我能行”成就了他的队伍的胜利,那个男孩就是我。

我们闯过了这一关,因为们我相信我们能做到,我们有自信。也因为这样我的人生中所遇到的任何难关都能闯过去,因为我坚信我能做到,无论困难的大于小,难或易,强或弱。因为生命亦是如此,上帝只会选择那些有自信的人们给予他们成功。

人类也因为这一句看似简单的“我能行”使文明一直在向前进,使科技一直向前发展。从石器时代到现代文明,那时候不是自信在激励着人们前进吗?自信给了人们勇气去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罗夫。华多。爱默生说过“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

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学习或事业的攀登中,要遇到种种困难,而自信就是克服这些困难的良药。我们只有自信,才能自强不息,才能使我们为自己的愿望或理想而努力奋斗。只有自信,才可能使我们在艰难的事业中保持必胜的信心,才能使我们有勇气坚定地走向理想之塔。所以,我们应该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自信是大力之神,它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

我能,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我能,无限可能!”当你相信自己能行时那你就能行!

优秀议论文 篇二

(一)议论文

议论文也称论说文,这类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议论或者说理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是一个国家公务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遇到的文体,其应用十分广泛而且重要。党和政府的文件大多数是带有议论性的,还有报纸杂志的社论、短评、国际评论、杂文分析、调查材料等,均属议论文。阅读这些文件,需要具有分析和理解议论文的能力。参加公务员测试,没有扎实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是不可能在申论写作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的。因此我们说,议论文是申论测试中最重要的写作体裁,也是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的写作文体。

1.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内容的理论性。议论文以议论和说理为主,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有的议论文直接阐明理论,有的议论文则以某种理论为指导来论述一个问题。

(2)语言的概括性。议论文需要对具体事物作理论上的分析,它的语言往往是抽象而概括的。理论性越强,语言的概括性也就越强。

(3)写法的逻辑性。议论文是议论和说理的,它的写法就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把文章写得有条有理,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言之有理,才能说服读者。总之,议论文主要是对客观事物或者存在的问题,用概括的语言,按照一定的理论和逻辑关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使人信服,并受到启发和教育。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科学原理和典型事实,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点是贯穿全文的论述中心,是议论中的中心观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即中心论点或者基本论点。有的议论文为了把复杂的内容论述得更加严密、透彻,为了把道理讲得全面、深刻,就需要围绕中心论点分成几点或者几个方面来论述,提出一些证明、补充或者发挥中心论点的从属论点,这就是分论点。论点就是作者要在文章中表现的主要看法。一个好的论点应该符合下面三个要求:(1)正确性。论点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2)理论性。论点要言之成理,必须是作者从材料中得出的道理,而不能是一些肤浅的感受。(3)鲜明性。论点应写得集中、醒目,表现论点的语句必须提炼得十分简明扼要。分论点在说明中心论点时,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1)并列式。即各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分论点在同一个层次上说明中心论点。(2)层进式。即各分论点在意义上互相承接,逐层深入地说明中心论点。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事实、道理或根据。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光有论点或者空发议论,不容易使人理解,也不容易说服人,还得用适当材料作为论点的论据。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包括一切经过实践证明的为人们所公认的真理,例如革命领袖的言论,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以及警言、警句等;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各种统计数字和各种自然现象等。复杂议论文里的分论点,对所论述的部分来说是论点,而对全文的中心论点来说,同时也起论据的作用。理论论据要有权威性,事实论据要有典型性。论点和论据一致是议论文成功的关键。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它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论点和论据组织起来,证明论点是正确可信的。它所显示的语言形式是整段、几段甚至整篇文章。论证要合乎逻辑,常用演绎、归纳、类比等推理形式。

总之,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三者紧密联系,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

就议论文的要素来说,一般要求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准确充分,论证严密、合乎逻辑。

论点正确,就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并且能从实际出发。鲜明,就是要有明确的态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张什么,驳斥什么,爱什么,恨什么,都毫不含糊。正确鲜明的论点,一般是深入社会实践,对某个问题作周密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的、可靠的事实和材料,然后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以党的方针政策为准绳,对事实和材料进行具体的、科学的分析而概括和提炼出来的。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方向。

论据准确,就是所举的事例和道理,都要确凿可靠,符合客观实际。充分,就是这些事例和道理,都要有足够的代表性和说服力。论据必须准确充分,因为只有被准确而又充分的论据证明的论点,才能言之有据,正确可信。如果论据不充分,论点就难以成立;论据不准确,文章漏洞百出,似是而非,论点就更站不住脚,其结果或以偏概全,得出片面的结论;或以现象代替本质,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都达不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论证严密、合乎逻辑,就是要能体现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写议论文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观点的论证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妥当地安排,就能使布局周全,结构严密,表达鲜明,并富有逻辑力量。

3.议论文的方式

议论文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立论和驳论。

立论就是指作者就某一问题或者事物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且要阐明持这种态度和主张的理由。立论要注意以下三点:

(1)立论首先要求我们对事物或者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必须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是自己所有的,或者是正确的认识,或者是独到的见解,或者是能切实解决问题的主张。要使人读了感到有新意,能增长知识,明确问题,提高认识。

(2)一篇议论文的立论,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头提出什么问题,最后仍要归结到什么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任意离题发挥,或者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分成几个部分来论证,那么,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来进行。这样读者看完一部分,就能清楚地了解一个分论点;看完全文,就能清楚地了解全文的中心论点。议论文讲逻辑性,论证必须紧扣中心,前后一贯,首尾一致,这是写议论文的一个重要原则。

(3)“立”往往要在“破”的基础上进行。在立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对此加以否定和反驳,以增强论证的效果。

我们不但要从正面发表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有时还要反驳别人错误的言论。就某一事物或者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反驳别人错误的或反动的言论,通常叫做驳论。

驳论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反驳别人的错误言论,一定要对存在的错误作具体分析,特别要注意不能就事论事,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主要应该揭示错误的性质,分析它的思想根源和危害性,这样才能击中它的要害,使读者认清这种言论为什么是错误的。如果反驳的要点抓得不准,理由讲得含糊不清,对错误的性质又没有揭露出来,这样的驳论不能以理服人,更不能驳倒错误言论。

(2)一篇驳论所驳的错误论点一般只能有一个,也可以叫做反面的中心论点。在论证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着这个错误论点来进行反驳,不能任意转移或分散。驳论也要做到紧扣中心,前后一贯,首尾一致,使读者一目了然。

(3)“破”中有“立”,反驳别人的错误言论,就能从中表达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有时在反驳中还需要把正确的见解和主张明确地提出来,使读者容易明辨是非,更好地达到反驳的目的。

在驳论中,反驳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指出对方论据的错误。论据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有错误,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2)指出对方言论中论证的错误,也即对方推理的错误。由于论证有错误,即使论据是正确的,得出的结论也就站不住脚了。

(3)引申对方言论中的错误部分。这实际上就是论证方法中的“归谬法”。

(4)提出自己正确的论点,并加以有力的论证。这样错误的东西就不辩自明了。

驳论有三种类型:

(1)短评式驳论。它篇幅短小,一般只抓住对方错误言论的只语片言进行反驳,但它们体现着驳论文章的基本特点。

(2)评论式驳论。是短评式评论在反驳这一部分(即短评的本论部分)的扩充,即对对方言论进行多方面的反驳。

(3)局部性驳论。即指有些文章从整篇看不是驳论,但在议论中包含着一部分驳论。

立论和驳论,即证明正确的和反驳错误的,这两方面常常密切配合,互相为用。有的文章是“立”中有“破”,有的文章则是“破”中有“立”,还有的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部分,先“立”后“破”或者先“破”后“立”。先“立”后“破”是先阐明正确的见解和主张,再反驳错误的言论,使读者先有了正确的认识,再在反驳中加深认识。先“破”后“立”是先反驳错误的言论,再阐明正确的见解和主张,使读者在反驳错误的基础上提高认识。

4.议论文的结构安排

结构就是文章中材料的组织与安排的技巧,它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文章结构包括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照应等多个方面。

议论文是说理的,它要完全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引论、本论和结论。引论就是文章的开头,有领起全文的作用,或者提出论题,或者点明论点,或者概述议论范围,或者交作目的,或者摆出反驳的错误观点等等。有的单用一种,有的兼用几种,一般都是把文章所要论证的论点整个地或部分地告诉读者。引论一般都写得比较简要,有的只用几句话就引入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对提出的论点进行分析和论证,往往需要用较大的篇幅,内容复杂的还要分成几节或者几个部分,分别论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本论的论述内容决定整篇文章质量的好坏。结论就是文章的结尾,或者归纳论点,或者总结全文,或者明确任务,或者提出希望等等,根据表达的需要,内容可详可略,但一般都与引论相呼应。

议论文按照这样的顺序分成三个基本部分,是文章内在逻辑性的反映。一般议论文总是先提出问题,点明论点,这就是“引论”。问题提出以后,进一步加以分析,提出证明论点的论据,组成论证过程,这就是“本论”。问题经过分析,证明论点是正确的,最后需要向读者再作一番交代,这也就是“结论”。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在文章的结构上也就必然构成从引论、本论到结论具有一定逻辑性的三个部分。

(二)说明文

1.说明文的特点

(1)解说性。这是说明文的主要特征。记叙文通过对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环境状况的描绘,使人获得生动具体的感受,并从中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议论文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某种意见和主张,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说明文则是对事物各方面的情况作直接的介绍、解释,使人对事物有直接的、理性的了解为目的,不强调感性的描绘去让人领悟什么,也不论证什么见解和主张去让人信从。

所以,说明文与记叙文和议论文不同,它是一种直接告知性的文字。

(2)知识性。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宗旨。说明文的内容不外乎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或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需要的知识。

记叙文和议论文中也包含各种知识,但记叙文总的来说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议论文则是表达、论证见解、主张的,都不以传授或传播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为目的;而说明文的主要任务则直接给人以知识,包括各种技术知识。

所以,说明文较之记叙文和议论文,又是与生活实践联系最密切、实用性最强的文字。

(3)客观性。说明文通过介绍、解说、阐述事物或事理,达到给人以知、教人以用的目的。因而,不管是对实体事物的说明,还是对抽象事物、事理的说明,都必须如实地反映事物和事理的本来面貌,作者必须采取完全冷静、理智和客观的态度,不能如记叙文那样带上对事物的感情倾向,或如议论文那样带上对事物的个人见解。总之,记叙文和议论文虽然也要求正确反映客观现实,但允许主观感情的抒发,主观认识的表达;而说明文则要求“不动声色”地将事物或事理说清,重在如实告知。

所以,说明文在某种意义上较之记叙文和议论文,又是最讲“科学性”的文字。

(4)平易性。说明文的目的在于把事物、事理说明白,让读者以最省力的方式理解有关知识,因而,说明文要求语言浅显、简明、平实。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对人物、事件或环境的形象描绘、渲染,感情的细腻抒发;也不像议论文那样对事物作深入的剖析和“复杂”的逻辑推理,而是越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干净利落、质朴无华越好。当然为吸引读者,说明文在语言上也要注意生动形象,注意表达上的趣味性,甚至也要讲些“艺术技巧”,但毕竟与记叙性文字的要求和目的不同。

为把事物、事理说明白,让读者易于接受,说明文也最注意条理性,一般不应像记叙文那样讲究技巧,在结构上搞些“花样”,也不应像议论文那样旁征博引,或在论证上搞些什么“手法”,说明也有不少方法,但一般都较简单。说明文更应注意的是按事物固有的条理和读者便于接受的方式,清清楚楚地将事物说明白,结构越简单越好,手法越简化越好,尽量避免人为的复杂化。

2.说明的方法

(1)介绍说明。指对所要说明的对象的情况作概括扼要的陈述,使人了解或熟悉,又称概说。多用于对人物、事物状况,书籍、作品内容梗概,日常用品、产品、商品性能以及参观导游等的说明。概括而全面,突出重点难点,平易浅显是其特点。

(2)定义说明。就是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的本质属性提示出来,以示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给人以清晰的概念。它常常表现为一个科学而严密的判断。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本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如何给事物下定义,根据说明对象和目的,可灵活决定。

(3)诠释说明。是一种对事物或概念进行详细解释的说明方法。往往和定义说明结合起来使用,即先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然后作解释,使人对事物既有概括的认识,又有具体的了解。

诠释说明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穿插在行文中,和上下文融为一体;一种是用括号括起来或前置破折号加以标示;一种是置于当页下端,并用横线隔开,或置于文未,均用小于正文的铅字排印,称注解或注释。一般说的诠释说明指第一种方式。

(4)分类说明。将被说明事物,按某一标准划分为若干小类,逐类分别加以说明。这是一种从不同类别上说明事物的方法。每次分类要遵循以下要求:一是要标准一致;二是要“包举”或穷尽,即分出来的各类加起来正好是被分类的事物,如不便穷尽就加“等”,使二者相等;三是划分出来的各类必须是并列关系,既不能互相交叉,也不能互相包容。如要进行另一种分类,必须明确标示,不能与前一种相混。

(5)分解说明。指将被说明事物,由整体划分为它的各个部分或组成要素加以逐一说明。这不但包括对一个静态事物的整体作分项目的说明,也包括将一个动态事物的全程作出分阶段的说明。事物整体是由它的局部或要素构成的,事物的全程是由它的各个阶段组成的,通过认识局部、阶段而认识整体或全程是最一般的认识方法,因而也是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

(6)举例说明。指举出实际事例,对事物或概念进行说明的方法。其作用是可将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可感和浅显易懂。举例说明的“举例”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典型举例法,即只举一两个有代表性或普遍意义的例子;一种是列举法,即举出三个以上的多个例子;一种是包举法,即举出有关事物或概念所包括的全部实例。总的来说,举例要典型、真实、具体、生动。有的实例材料不怎么确凿肯定,可用“据说”、“传说”之类的字眼标明,以示慎重。

(7)数字说明。有些事物或事理可以用某种数字、百分比来表明其特征或本质,因而数字、百分比也是常用的说明方法。

数字是事实的高度概括,用数字说明能突出说明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表述简便、说服力强。

用于说明的数字有两种:一种是数据,即可为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提供依据的各种固定性数值;一种是表示事物有多少的具体数目。用数字说明,一是应有必要性,即用在关键处、着重处,不随意乱用;二是要有精确性,确数要核实无误,约数要接近实际并交代清楚。

(8)引用说明。即将现成的书面或传闻材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拿来作说明依据,充分说明内容的方法。可以引用的材料或资料极为广泛,包括有关文献、名言、格言、俗语、谚语、警句、诗词、故事、科研成果、报刊文章等等。

引用说明可使说明显得有根有据、生动充实,并可扩大读者视野,增加阅读兴趣。对于比较枯燥的说明文来说,无疑是弥补其“先天”缺陷的重要手段之一。

使用引用说明,一是要有针对性。要少而精和恰到好处,不宜旁征博引,大量堆砌。二是要有“亲和性”。即与要说明的事物、事理水乳交融,不宜“文不对题”,若即若离,成为多余的赘笔。三是要有精确性。明引要只字不易,必要时注明出处;暗引也要不走样,符合原意。

(9)比较说明。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其特征和本质往往只有通过各种比较才能显示出来。通过种种比较对事物或事理加以说明,也是常用的说明方法。

比较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种是同类事物间的比较,一种是异类事物间的比较,一种是同一事物本身前后情况或这方面与那方面的比较。还有一种特殊的比较,即将同类事物中两种完全对立的事物,或将事物间、事物本身各种对立的情况加以比较。比较能加强说明的鲜明性。运用时,一定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要说明的事物来比较,以达到令人明白易懂的目的。另外,作比较的两事物之间或事物本身两种情况之间,一定要存在可比性,不应随意乱比,令人莫名其妙。

(10)比喻说明。是用人们常熟悉的具体事物、事理来打比方,对较为生疏的事物、抽象的事理加以说明的方法。这是一种用一个事物、事理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事理的方法。它具有一种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概念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的特殊功能,故而常为说明文所使用。

说明文中的比喻和文学作品或记叙文中的比喻形式相同,但目的不同,说明文中的比喻主要是为了对事物作清晰、形象的介绍,而不对表现对象做“艺术加工”,因此要注意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宜有夸张的成分;另外,一般也不用暗喻和借喻,而只用明喻。

(11)分析说明。是对某种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之后,对其进行一层一层或一部分一部分的分别剖析,以提示事物或事理所以具有某一属性或为什么如此这般的说明方法。这一说明方法,旨在回答为什么事物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做等问题。即对说明对象不仅让人知道“是什么”,而且让人知道“为什么”,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以,它是一种提示事物根源、本质,使读者获得对事物深刻认识的说明方法。

运用分析说明必须对事物有深刻的、本质的认识,从而保证分析的科学性、严密性,避免随意性。另外,分析说明也意味着要有逻辑性或条理性,要越分析越清晰、越分明,而不是相反。

(12)描述说明。即对说明对象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叙述和描写的说明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寓说明于描写叙述之中,描述是说明的手段,是为说明服务的,和文学作品或记叙文中运用描述渲染环境、刻画人物、制造情节,最终为表达主题和作者思想感情服务的目的不同。

使用描述说明法一般是说明对象本身有某种生动形象的美感特点,不用描述无法准确加以说明,当然也可以是为了增加说明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使用。但不论哪种情况,都不能夸张、虚构,而要客观、真实、恰如其分。

3.说明文的类型

(1)具体事物说明文。具体事物指有一定感性形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的具体而实在的事物。如动物、植物、矿物、物品、物件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等。以实体事物为对象和内容的说明文,即实体事物说明文。

(2)抽象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物指人类的各种精神或心理现象以及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事物或事物范畴。前者如思维、灵感、情绪、记忆,后者如辩证法、历史、文学、体育等。以这些现象或事物为对象和内容的说明文即抽象事物说明文。这类说明文有专业性、科学性、针对性、具体性四个特点。

(3)文艺性说明文。对应一般说明文或科学说明文而言,文艺性说明文是指采用文艺的笔调,通过种种形象化的方式来介绍和解说事物、事理或知识的说明文。它题材广泛,适应性强;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文笔轻松,富有趣味性;具有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的特点。它能增强文章的亲切感或亲近感,增强表达效果,引起阅读兴趣。优秀的文艺性说明文是说明文与文学特别是散文结合而产生的一种边缘性文体。这类说明文也有四个特点,即内容的科学性、语言的通俗性、文笔的趣味性、表达的形象性。

此外,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科幻小说,都属于广义的文艺说明文的范畴。

(三)应用文

1.综述

综述是一种介于评论和述评之间的新闻评论文体。如果说评论重在评和论,述评重在评,那么综述则重在综合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评论。评论以评为主,述评既述又评,综述则以述为主。

它是以向读者告知新闻事实为目的,主要特点在于对某些重要事件、重点工作或一个时期的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它客观地报道事实,一般不进行议论。有时通过提供信息的方式,转述有关人士的见解和看法,也是以客观报道形式出现。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有时也有一些说明或议论的文字,也是为综合性的叙述服务的。

2.述评

述评又称新闻述评或记者述评,是新闻领域中的一种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

述评介乎新闻与评论之间,兼有两者的特点和优势。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从述评的篇幅来看,述往往多于评,但它的重点在于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评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它主要通过评述结合的方式,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1)述评的特点

以评为主

述评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既要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又要提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指明事物的发展趋势。新闻报道贵在客观,主要是报道事实,让读者从客观事实中得出结论;述评则是叙事说理兼而有之,使读者既可以得到必要的信息,又可以了解作者对这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意义的探讨。新闻评论都要摆事实讲道理,都要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重要问题发表议论,但新闻评论一般不对事实作详细的介绍。它有时配合新闻报道,根据报道中提供的新闻事实立论,有时在评论中用典型的新闻事实作为论据,引发议论。述评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新闻评论体裁,一般都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比较全面的、有时是多方面的介绍,包括典型的具体事实、概括的情况以及必要的背景材料等,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进行议论。当然,这种比较只是为了较具体地说明述评这种评论体裁的特点,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这种体裁,而不是划定一个一成不变的框框。这些体裁都是为了恰当地表达一定的内容,它们之间不可能也不应当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限。

评述结合并不意味着评和述在篇幅或比重上相等,它主要表现在述评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特点,具备两者的功能。同时它又是以评为主的。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这就是说,述评的目的在于评,述是为评服务的。述是评的基础,评是述的目的。因此,就一篇评论来说,有时评多于述,有时述多于评,有时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已经包含了作者的倾向和分析,只要再加以画龙点睛的议论,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评述结合

述评以事实为基础。这些事实来自实际生活,反映实际生活。述评的评,或者说它所讲的道理,就是在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加以阐明。述和评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容易被人们所理解。述评的评,是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它所包含的带有普遍性的新经验、新问题,而不是就事论事。许多述评采取夹叙夹议的论述方式,述中有评,评中有述,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事物之间的共同规律的高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述评的类型

述评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述评的选题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样就可以及时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评述,增强评论的时效性和群众性。按它们的内容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性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工作述评

工作述评,顾名思义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评述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不仅需要及时得到各种必要的信息,在他们对各种新闻事实进行思考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新闻媒介的看法和主张,以便做出自己的判断,辨明是非和方向。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或“难点”的问题,更是如此。

形势述评

形势述评是对国内外形势,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其他领域形势的述评。它的内容所及,可以是全局的形势,也可以是某个特定地区或某一条战线在一个时期、一定阶段的形势。这类述评的特点是着眼于形势的变化和转折,着眼于群众普遍关心或需要引起群众注意的问题和动向,概括全貌,指明发展趋势,帮助读者开阔眼界,提高认识。

议论文1000字 篇三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千年不变的优良传统。何谓诚信?顾名思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在世界上无论你何时何地面对他人都要讲诚信。

诚信,自古是我们遵循的道德标准。曾子,孔子的弟子,春秋末年鲁国人。一天,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童心不欺,即使对小孩子,也要以诚心实意的态度来与其相处。

这里还有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在湖南有一对兄弟,哥哥叫孙水林,弟弟叫孙东林。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哎,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虽然一个个诚信的故事自古到今仍然在不断地演义着,但也有不少违背良心的事情,例如:生产三鹿奶粉的厂家,为了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成分,把一些非优质奶源,变成优质奶源。厂家在奶里放入三聚氰胺,导致吃三鹿奶粉的宝宝,出现肾积水,脑积水等严重后果,这等为了一己利益,置婴幼儿身体及生命于不顾,真是在伤天害理啊!对于社会来说这种现象是令人十分唾弃的。

议论文900字 篇四

不知何时一粒种子发了芽开了花,为单调的底色涂了一笔艳丽,为无味的空气染了一缕清香。费尽毕生心血,不惜一切代价,只为给世界增一笔色,涂一抹香,还有什么样的生命比这更崇高?

这朵诚信之花,她诚信于生命。

这花里充满了老贝尔门40年坚守的承诺—用生命描绘出那不朽的最后一片藤叶;充满了桑提亚歌老人对古巴人生命永不屈服的承诺—可以被困难倒,但却不可以被困难打败;充满了祥子对生活希望的承诺—纵使贫困潦倒,满目创伤,也决不放弃买车的决心……

诚信于生命,不因名誉和他人的期望,而如方鸿渐般去欺骗家人,欺骗朋友,更欺骗自己的生命,终究失去一切!

这朵诚信之花,她诚信于爱情。

这花里蕴涵着万里长城之中孟姜女的眼泪;杭州西湖雷峰塔下白娘子的呻吟;遥遥天河边牛郎,织女的无尽思念;松岗凄凉草长莺飞之中梁祝之蝶双双。这朵花里凝聚了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思念;“咋暖还寒时,最难将息”的牵挂;“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无助。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期盼;“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忠贞;“身无彩凤双飞翼”的相应。

这朵花里展现出一份“麦琪的礼物”,生活苦难也无法消磨尽真挚而深厚的感情。这朵花里更展现出面对地位和阶级带来的捆饶时,简爱凭着对爱情的执著与诚信,得到了超越阶级礼数的真爱。

诚信于爱情,不因怀疑和虚荣而如海尔茂般,把忠贞于自己的妻子当作玩偶;如杜洛阿般欺骗感情,出卖自己的人格来获取地位,可实际上却一无所有。

这朵诚信之花,她诚信于友情。

透过她,铺满了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元镇,白居易的共看夕阳;欧阳修,范仲淹的互勉互励。深藏着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诚信于友情,不因为得到天下而“出而反而”,永远背负着“背信弃义”这条毒蛇。

这朵诚信之花,她诚信于人民。

那是_的鞠躬尽瘁;焦欲禄的不辞劳苦;孔繁森的一心为公……

诉说着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我以我血溅轩辕”的牺牲;“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冷静。

诚信于人民,不以“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对待人民;不以“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来“以愚黔首”,否则“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在季节深处,那些曾经像蝴蝶一样在枝头翩翩起舞的名誉,金钱,美貌,机敏的花朵,如今仿佛一盏盏燃烧过的生命之灯,被一次次吹灭,摇落……

生命并非都是轰轰烈烈的,但只要诚信之花绽放过,便可以安心枯萎了。且让诚信之花绽放吧!

优秀议论文 篇五

“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受。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中学生优秀作文评选》(后简称《中评》)一书中所选四篇读后感,《〈珍惜今天〉读后感》,采用的是边述读边发感的形式,其余三篇均采用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第一,要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例《中评》一书中《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一文,作者正是研读了《高尚的白杨树》这篇文章才抓住和理解了“文中阐明了为什么每行排头和排尾的白杨树比中间靠紧排列的白杨树都矮一些的道理”,进而悟出了“处在同样环境和同样条件里,必须加强竞争意识,积极奋进,努力向上,才能取得超越同类的成绩和收获”的感发点,这就为写好这篇读后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确立感发点。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千万马虎不得。选好了这一“入手处”,文章写起来就会象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出,使文章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不仅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否则,会在文章一开头就给自己人为地设立障碍,使文章不能顺畅表达。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例《中评》一书中《不忘国耻,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斗……电影〈七。七卢沟桥事变〉观后感》这篇文章,我军将士“奋起反击,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精神,就是从人物上所确立的感发点。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中评》一书中《主旋律----读高尔基一段话的中心作为感发点的。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第三,述读与发感。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中评》一书所选的四篇读(观)后感,在这点上处理的很好。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在这一点处理的很好。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一文,尽管文章的主体部分阐述的道理很深刻,但开头没有必要的述读,是一点缺陷。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例《中评》一书中《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一文,作者联想到校园学习有竞争、民族国家之间有竞争等。充实了文章的主体内容,扩大了文章的含量,使所“感”深刻而有说服力。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从现实中联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应自然融和。

第四、读后感的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可采用不同的结尾形式。

第五、写读后感常见的毛病。

优秀议论文 篇六

作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学生要学会写哪些文章?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怎样使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平?这一直是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都在研究、探索的大课题。

近年来,我们在现代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原理的启发和指导下,以贯彻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试用义务教育新教材为契机,对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构建目标序列,优化教学过程”的整体改革试验,初步开辟了作文教学“有序、高效”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本做法是“构建目标序列”和“优化教学过程”两个方面。

一、构建作文教学目标序列

初中学生要学会写哪些文章?国家教委1992年颁发并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初中作文目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为了落实《大纲》规定的作文教学目标,有效地克服目前初中作文教学面上普遍存在的缺乏计划性、费时低效的局面,我们以新的目标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大纲,紧扣教材,将大纲规定的作文教学整体目标和教学方法,分解成若干个分目标、细目标,构建了一个互相联系、层次清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系统完整的初中作文教学目标序列体系(以下简称目标序列),结合教学实际,在全市55所初中学校5万名学生中进行了历时3年的试教,收到了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

目标序列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学体裁、应用文五类,每类又有若干个训练专题,每个训练专题又分为若干个训练点,每个训练点设计有目标要求,习作指导,例文评析,自析例文,习作选题五部分。其中例文评析附有眉批和总评,自析例文附有思考题3—6个,习作选题3—5个(详见案例)。整个目标序列一共分5大类,15个训练专题,89个训练点。总计安排习作指导104次,例文评析89次,自析例文89篇,自析思考题445个,习作选题356个。训练点按写作知识序列和教学规律编排,每次突出一个重点,分层次分阶段,可供初中学段各年级选用。记叙文一类,在小学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设计有记事、写人、写景、写场面4个专题,写好事件的关键情节、倒叙记事、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动静结合写景、有重点的写场面等28个训练点,旨在配合初一记叙文的教学和写作训练。同理设计说明文类2个专题9个训练点,主要配合初二说明文的写作教学与训练;议论文类2个专题9个训练点,配合初三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使用;文学体裁类6个专题35个训练点,应用文类18个训练点,分别配合初中各册语文教材中的相应写作训练使用。5类15个专题89个训练点,全部拟订了适当的训练目标和写作指导,训练目标成网络结构,纵横联系,主线清晰,构成了整个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系统、完整的目标序列。使用这个序列,可规范作文教学,使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由于篇幅所限,仅以目标序列第二类“议论文”为例,列表说明如下:

初中作文目标序列

(附图{图})

这个目标序列,是整个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总体规划和设计,集中体现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实施这个序列,可以有效地解决初中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然而,要将这个目标序列真正转化为学生作文的认知结构和实际的写作技能技巧,还必须改革和优化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科学的实际写作训练。

二、实施目标序列,优化教学过程

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理论指导与习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过程。在日常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讲与练脱节的现象。一般是“讲——写”两段式教学结构,即先由教师命题,讲授作文知识和写作要求,然后学生写文章。这样,使教与学割裂了,讲与练中间缺少了一个消化吸收形成认知的过程环节,因而学生往往有教师讲得虽好,而自己仍然不会写的困惑。我们在构建目标序列的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理论指导,对这一“两段式”作文教学结构进行改革,试行“三段五环节”作文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基本作法是把作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分为“认定写作目标——感知写作知识与技巧——形成写作技能”三个阶段,具体方法步骤是师生共同参与,实施连贯的紧密衔接的五个教学环节,即“教师提出写作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简要讲解进行理论指导——师生共同评析例文,感知写作知识与技巧——学生自析例文,深化感知——学生选题习作,形成技能。可概括为:

(附图{图})

案例:第29训练点论点与分论点

教学过程:

1.展示目标

明确什么叫总论点,什么叫分论点,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学会用提出分论点的形式证明总论点。

2.习作指导

语文课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篇议论文要表明的主要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又叫总论点。一般短小的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些比较复杂的议论文,作者还会提出其他一些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来支持和证明中心论点,这些论点叫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有两种:一是各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分别证明中心论点;另一种是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证明中心论点。

用提出分论点的形式证明中心论点,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证严密。但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各分论点必须是中心论点的某一侧面、某一层次,中心论点是各分论点的统帅,分论点既不能雷同、重合或大于中心论点,也不能与中心论点无关而论述了另外的问题;二是要注意各分论点不能互相重复,采用的论证方法也应尽量多样化。

3.例文评析

“黄金宴”的思索

据报载,某“大款”财大气粗,为攀比摆阔,花70万元摆了一桌“黄金宴”。据说这种“黄金宴”所上的菜肴,都包了一层经过特殊加工的超薄黄金,看上去金光灿灿,满席生辉。读了这则消息,真令人为那位“大款”的豪奢之举拍案叫绝。但“拍案”之后,不禁又令人心中隐隐作痛:不仅仅为那被吃掉的能救助七千个失学儿童复学的70万元而心疼,更为那被吃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而痛心!

难道勤俭的传统美德真的已经成为该弃之的“敝帚”了吗?历史不曾媚俗,它让诗人教训人们:“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由此可见,勤俭是一种治国、理家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奋发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力量的概括和体现,不但不应丢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今,更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首先,勤俭是兴国之本。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采访了革命根据地延安,写下了闻名于世的《西行漫记》。在延安他看到了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看到了睡在上炕上,看到了林伯渠的眼镜腿断了,用绳子系在耳朵上将就着戴……,斯诺从革命家俭朴的生活身上,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东方魔力”。他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本,胜利之兆。13年后的“开国大典”,证明了斯诺先生的“东方魔力”说。其实,这种“魔力”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秦时的大臣由余也说过:国“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如果说凭摆几桌“黄金宴”显显阔气,出出风头,就能成就事业,那岂不是无稽之谈。

其次,勤俭也是治家之道。治家与治国同理,也可以套用由余的话说成“家以俭兴之,以奢败之。”像那位“大款”,花70万元摆一桌“黄金宴”,也许在经济上败不了家,但不知他想没想过,他的如此“豪举”会给儿孙后代带来怎样的影响!有人调查了某地50名失足青年,其家庭多为“奢门”,真可谓“奢门多败子”了。由于这些家庭片面追求“超前消费”,不重视道德知识的教育,使得这些青年不爱劳动爱虚荣,不讲贡献讲吃穿,为填欲壑,走入歧途,陷入法网,成为“败家之子”。从这个角度讲,欲使家道兴,勤俭不可弃。

第三,勤俭还是做人的原则。一个人失掉了勤俭的原则,奢侈就会乘虚而入,甚至会被贪欲引向犯罪的道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惯了,滑入了奢侈的斜坡,那道“廉明”的防线很快便会被冲破,而一发不可收拾。如果说那位“大款”花的还是自己的劳动所得,那么,某些国家工作人员甚至是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慷国家之慨,铺张浪费,大吃大喝,任意挥霍民脂民膏,败坏了社会风气,玷污了党的形象,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人数家珍而遗珠,弃勤俭如敝帚了。所以说,勤俭是砺志砥,是防锈剂,是养成廉洁清明美德,抵制糖衣炮弹袭击的有力思想武器。从这个角度讲,勤俭仍然是丢弃不得的。

《“黄金宴”的思索》,这题目也许是个热门,但我绕来绕去,竟又绕到了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上。我想,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些中华民族优秀的传国之宝、传家之宝,就像陈年的佳酿一样,年岁越久,就越醇美,即使到了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将来,也不应看作是过时的东西,何况在我们大多数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当今!让更多的宝贵资金用到发展社会经济,创造社会财富上去,种种为追求享受、显豪摆阔、淫逸奢靡的“黄金宴”可以休矣!

以“黄金宴”引题,语言简洁,话题火爆。

一个“心疼”,一个“痛心”,破题入。

引用诗人名句,指出了“勤俭”的深刻内涵,提出了“勤俭不应丢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应进一步发扬光大”的中心论点。

以共和国的缔造者们俭朴的生活作风为例,论证“勤俭是兴国之本”这一分论点。例证准确有力。

由兴国谈到治家,以大比小,提出“勤俭也是治家之道”的分论点。运用“奢门多败子”的反面例证,强调勤俭不能丢。

最新范文

39 3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