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优秀范文

河道治理施工方案【最新5篇】

2024-04-17 15:46:25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敬业的小编老李为家人们整编的河道治理施工方案【最新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河道治理施工方案范文 篇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精神素养均得到极大提高,审美的趣味也发生了变化,对于物体的要求从实用性向实用与美感结合转变。相应地,反应到河道治理上,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工程安全的目标,对于工程的生态性、景观性、亲水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我们设计人员要摆脱传统设计观念,利用新理念、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在治理工程中充分考虑河道的自然属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河道生态系统的干扰,维护河道的生态系统结构,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以下结合本人主持参与的中小河流治理案例谈谈生态河道建设的几点经验及体会。

1、优化布置堤线

河道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河岸线呈几何曲线形状;在水流、泥沙的作用下,河床有浅滩、深潭,这是河流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自身平衡格局,也促进了河道生物多样性发展,从而形成复杂而丰富的生态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解决治理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1)在规划治导线的布置上,尽量避免河流改道、裁弯取直等人为改变水流动力的措施,按“窄处适当拓宽、宽处不缩窄”的原则布置治导线,尽量保持原有河道弯曲的自然特点,避免河道断面规划化、河流形态直线化。

(2)河道沿线一般集中了当地的耕地资源和民用建筑,而河道治理为了提高防洪排涝标准,拓宽河道、加高堤防、施工要求往往涉及到征地拆迁工作。而征地拆迁工作难度逐渐加大,甚至会影响到工程的正常实施。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加强前期调查工作,进行多方案比选,使方案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单岸拓宽、建隔堤等工程措施避开大规模的征地拆迁。

(3)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往往按照统一的防洪标准进行全线实施形成封闭。在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地大部分中小河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岸坡崩塌、失稳造成对两岸民房、农田造成破坏。这要求设计人员要分段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治理要求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加强对河道顶冲河段、有重点保护对象河段的加固。对于保护对象不是很重要的河段,允许适当淹没。采取有限治理手段,通过狭窄口拓宽、适当平顺局部岸线、清理障碍物等措施提高防洪能力,尽量利用原有乔灌草护岸,保持河道的自然特性。

2、合理选择断面形式

河道断面主要有梯形、矩形、复式等3种结构形式。矩形断面具有过流断面大、占地小等优点,但投资大,对地质要求高、生态性较差,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山区性小河道或建设场地条件受限制的河段。梯形断面具有结构简单、整体稳定性好、造价较便宜等优点,但占地大,在小河道中应用较多。复式断面可以通过断面优化,吸取矩形断面、梯形断面的优点,使断面更加合理,也便于生态、景观、亲水娱乐设施的布置。

在义城港、大田港、狼坑溪、椒北平原河道等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中,笔者均采用了复式断面结构。对于平原性河道,在正常水位水波动区采用小挡墙或坡式结构,在波动区项部设置亲水平台以供人们休闲娱乐,底部设置水生植物平台以净化、绿化环境,正常水位波动区上下部均采用斜坡式结构。通过平台、挡墙的设置,即削减了上部荷载,提高了行洪断面、减少了占地,有利于岸坡的整体稳定,同时便于布置亲水设施,满足人们亲水要求。

对于山区性河道,根据断面高度和工程地质,在护岸高度1/3~1/2处设一平台(宽约2m),平台上下部采取不同的断面结构(下部可采用墙式、坡式护岸,上部以坡式为主,以利生态结构布置),这样即有利于提高行洪能力和岸坡的整体稳定性,也可以在平台上布置休闲步道。

3、选用生态型护岸

护岸方案应依照材质自然、内外透水及成本经济等原则来进行,要做到冲而不跨、易于修复,在综合分析河道地形地貌、水流特性、施工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新技术、新材料,避免护岸材料硬质化,减少工程对原有河道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对工程的实地勘察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地大部份平原性中小河流主要存在由于船行波、风浪波对护岸的冲刷破坏引起正常水位波动区护岸坍塌以及护岸坡度过陡、河水暴涨暴落引起的护岸整体失稳;山区性河道主要是护脚受冲引起坍塌、滑坡事故。另外调查中发现在河道上断面护坡上的原有灌草生长情况良好,每次洪水后也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坏,究其原因,虽然灌草护坡抗冲流速只有1~2m/s左右,但大部份河道洪水属于暴涨暴落性质,高水位行洪历时很短,形成不了对灌草的破坏。因此,笔者认为中小河流护岸着重要做好中水河槽段的防冲加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笔者根据于平原性河道和山区性河道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设计。在椒北平原河道、义城港、狼坑溪下游等平原性河道的设计中,主要在正常水位以下0.3m~0.8m至正常水位以上0.5~0.8m位置加强护岸设计,采取加筋土砌块挡墙、干砌石挡墙、生态袋护坡等生态材料护岸结构;水位波动区以下采用土坡,波动区以上采用植物护坡,通过这种方案,最大程度保持了原有河道水下部份生物栖息环境、水上部份生态美观的治理目的。如义城港治理工程,在正常水位波动区(1.8m~2.8m)采用生态袋护岸,1.8m处设置水生植物平台上,种植一些菖蒲等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水质、提高护岸抗冲能力、美化的作用;在生态袋护岸的顶部、高程2.8m处设一人行道,宽2.7m,满足人们休闲亲水要求;在正常水位波动区以下采用土坡,主要通过缓坡来提高防冲稳定要求;正常水位波动区以上采用灌草护坡,通过这种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建设对河道动植物生长环境的破坏。

在山区性河道治理上,笔者亦采用了复式结构。如狼坑溪上游治理工程,在断面高程约1/3处设一平台,平台以下至河床采用干砌块石护岸;平台以上考虑地质条件较好,护岸坡度较陡一点,护岸方案采用砼框格结合三维土工网植草护岸,通过这种方案,即解决了山区性河道冲刷破坏的问题,也最大程度的保持河道的生态性。

河道治理施工方案范文 篇二

【关键词】动态管理;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应用

1 前言

自古以来,长江航道在我国水运交通以及长江两岸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中国的第一大河。我国对长江航道的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截至2008年年末,不包括长江口,用于长江航道建设的资金大约是61.61亿元,其中有20.21亿元是用于航道整治的。在《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指导下,长江航道建设的速度稳步加快,长江水运独具的运能强,污染低,效能高等运输优势得到了更深入的开发。然而长江航道各段的特点不一样,水沙条件和河床演变情况复杂多变,对工程建设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对于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

2 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应用动态管理概述

2.1 动态管理的概念

动态管理指的是管理主体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在预测外部环境、分析内部数据的基础上,对经营模式、管理方法进行适当科学的调整,并变更计划的一种管理模式。换句话说,管理主体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为了能适应环境,需要参考内在或外在条件的变化,对管理方式作出快速及时的调整。

长江航道总长达2838千米,不同位置的水文、水沙状况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因此各个整治工程的治理手段各不相同。工程动态管理适用于那些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变化的水流、泥沙状况而需要调整设计方案和管理方法的复杂的整治工程。

2.2 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应用动态管理的几点理由

(1)长江航道自身的特点要求整治工程中必须实施动态管理;

长江航道上游水流的流速急、水位浮动的差异大,沿岸很容易出现石崩塌和滑坡;中游多是浅滩且复杂多变,长江沿岸的崩塌现象严重;下游河道分支多,有些位置有潮汐出现。这些瞬息万变的自然条件,设计人员往往是无法全盘掌握的,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就得依照河道不同的江心洲、心滩、浅滩、边滩形态和分布位置的变化情况来调整总体的设计方案;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考虑长江繁复的水文状况、泥沙条件、河势等实际因素,及时调整施工顺序以及施工进度。

(2)外在条件的动态特性使得航道整治要应用动态管理。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并不是独立的,它与防洪、采砂、环保和地方经济建设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些外在的因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航道改造工程产生了或浅或深的影响,为了与各方面外在环境协调发展,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更工程的相关方案。

(3)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自身的特点要求采用动态管理模式

考虑到长江航道自然条件变化的因素,在开展航道整治工程时,要选择适当的施工时期,同时一旦开工,工期就不能拖得太长,不然河道条件发生改变会增大工程建设的危险性,由此可见,整治工程的实效性非常强,只有依照水位变化、施工条件和施工能力,采用动态的施工进度和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整治的目的。

2.3 动态管理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应用模式

动态管理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两点,其一是使整治技术方案,以勘测设计的动态管理为重点,同时加强研发、施工技术、施工进度方案以及工序等工作内容的适时调整;其二是基建管理程序,例如实际变更、预算的变动等。这两点内容协调统一,互相影响,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实现航道整治的目标。因此,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动态管理模式,就是要在项目实施的时候,凭借实时监测,在航道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采取必要的科研手段,对设计方案、施工计划、工序以及成本进行科学、适当的调整,使得航道整治工程顺利完成,实现工程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3 动态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相关事宜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动态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设计法案、完善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工程度汛、应急和抢救举措、建筑物的维护以及和这些内容相关的研究和论证、技术咨询、决策、报备报批以及工程组织实施等工作。航道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和决策的过程,动态管理要遵循坚持科学求实的原则,切实贯彻执行长江干线航道整治工程动态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做好以下相关事宜:

3.1 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

航道治理工程的主要建设资金是政府投资提供的,其建设程序一定要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建设管理由包含政府主管部门、工程建设部门、设计部门、施工单位在内的很多部门参与其中,所以在进行动态管理之前,先要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各尽其责的科学的动态管理体系。

3.2 开展动态管理工作的常规做法

在进行航道整治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时候,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全程监测整条河段以及要整治的建筑物,并定期进行观测,及时掌握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根据模型试验和专家的意见进行设计和调整。

施工期间,在科学设计、动态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负责设计的人员要到现场收集资料,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了解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状况,观测河床地形和水文情况,与最初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部分工程项目实施后河道地形、水流流速变化是否超出了正常变化范围,再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和变更。

工程进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分析航道整治的效果以及河床的变化情况,利用模型试验和分析,获取科学的数据资料,再对比方案进行验证和完善,在保证施工效果的基础上,实现工程计划的动态调整。

3.3 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手段

应用动态管理,一定要按照其有关技术保障要求,提供责任主体明确、工作要求清晰的各种技术保障手段,提高动态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例如在航道整治工程中设立专家顾问组,对整治工程从整体上进行跟踪和可行性研究,一旦施工单位出现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专家能够给予建议和帮助;航道整治工程项目设计小组在观测的基础上,在工程施工的同时可进行河工模型试验。

3.4 要做好航道整治工程项目竣工后的测评工作,对于工程建设中的技术成果、管理经验以及失败案例加以总结,取其精华,弃其糟泊,优化航道整治工程中动态管理模式,供未来的工作参考和借鉴。

4 结语

长江航道建设的最终目标时要提高长江航道的通过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处一个平安绿色高效的内河水运体系,促进沿岸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中设定的总体规划目标进一步推动了长江航道整治工程的飞速发展,为了能够从整体上分析、掌握工程项目的动态,了解复杂多变的河床形态,及时地完善工程设计,掌控工程成本,顺利完成整治工程建设,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动态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长江航道局项目研究组。航道整治工程动态管理研究[R].武汉:长江航道局,2002.

河道治理施工方案 篇三

关键词:城市河道;河道清淤;淤泥处理;施工方案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y construction,City Riv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water system,river depositand poor excretion,has a direct threat to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functions of the Fuyang River in Handan City,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channel sedimentation effect on bridge across theriver,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river dredging has treatment and sludge treatment construction scheme.

Keywords:City River;River dredging;suldge treatment;construction scheme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河道概况

滏阳河被誉为邯郸市的“母亲河” ,担负着市区雨水排泄和工农业供水的双重任务。滏阳河城区段河道全长16.8km。1999年开始以来,城区河道陆续得到治理,截止目前已治理河道13.4km,未治理3.4km。

滏阳河城区治理段河道两岸现状为硬质护坡或挡墙,形式多样;河道边坡及河底为土质软底,纵坡1/4000左右。现状河道平均淤积深度约2m左右,最大淤积深度3m,已治理段河口宽度30-50m。本次探讨已治理河段清淤长度7.45km,沿河涉及桥梁8座,大部分桥梁净空高度不足2m。

滏阳河城区段由于大部分治理段已运行多年,在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下,河道变窄,水流流速缓,河床淤积,部分河段随意倾倒建筑和生活垃圾,加重了对河道排沥断面的影响,致使部分河段过水断面仅剩10m左右,达不到排沥的要求,汛期城区雨水受滏阳河城外洪水的顶托,造成城区雨水排除不畅,积水严重,给城区人民生活、交通及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和损失,并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河道清淤制约性因素分析

滏阳河贯穿邯郸市主城区中心地段,河道沿线多为居民区、商业及公共绿化等,沿河涉及跨河桥梁较多,河道承担着城市排沥和工业供水的双重任务,不仅施工机械作业面有限,而且施工与居民生活、淤泥运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科学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法与脱水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施工方案比选

(一)河道清淤方案

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河道清淤方法主要分为三种:传统施工方法、水力冲挖施工方法和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施工方法。

(1)传统的施工方法也叫干式清淤法。主要适用于河水易排干。清淤时先对河道进行截流,同时进行排水,将清淤河道积水基本排干。然后采用长臂式挖掘机沿河道两岸进行清淤。该施工方法的优点是易于控制清淤深度,清淤彻底,施工效率高,同时易于观察清淤后的河底状况,利用河道两岸作为临时弃泥(土)场,避免远距离淤泥输送,工程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实现车水马龙的轰动场面。缺点是设备投入较多,相互之间干扰大;对两岸已建工程设施损坏严重;对周边环境有二次污染,沿河居民对施工的干扰也大。

(2)水力冲挖施工方法也叫半干式清淤法。施工时采用搅吸设备进行搅拌、抽排清淤,同时由工人使用高压水枪在搅吸设备旁边予以辅助。半干式清淤与干式清淤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并非将河道积水完全排干,而留有10-20cm深河水用于搅拌淤泥,清淤过程需要水源,淤泥输送方式采用管道输送,与湿式清淤相同。半干式清淤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搅吸泥设备体积小,便于穿过桥梁进行施工,而且拆装、运输方便;管道输送避免了运输途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和沿河居民生活基本没有影响。缺点是高压水枪、泥浆泵、加压泵耗电量大;人工费高,工作环境差;管道输泥距离越远,成本越高,效率越低,同时需要中断下游工业供水任务。

(3)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施工方法也叫湿式清淤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吸水管前端环保绞刀和密封罩装置,将河底泥沙进行切割和搅动,再经吸泥管将绞起的泥沙物料,借助强大的泵力,输送到储泥场,它的挖泥、运泥、卸泥可以一次连续完成。由于整个施工过程采用水下施工、密封管道运送,彻底避免了淤泥的二次污染。该施工方法除具备水力冲挖施工的优点外,还具有无需导流、不影响工业正常供水、综合成本低等特点。缺点是:绞吸船对于河道水深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船型要求河道水深也不同,一般至少需要1.2-1.5m预留深度;对跨桥作业的桥梁高度有要求,当无法通过的桥梁施工时,需要将船只进行拆卸、吊装;对距离储泥场超过2km的淤泥输送,需要泵送加压才能完成。

综合分析上述三种施工方法,由于清淤河段位于城区,为避免施工现场和淤泥运输对城市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确保居民生活和工业供水不受干扰,推荐使用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河道清淤疏浚施工。

(二) 淤泥处理方案

由于水力冲挖施工方法和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施工方法输送到储泥场的淤泥浆主要成分是水,含水率80%,远远大于河底水下自然土方的天然含水率。如何减少淤泥运输污染和占地赔偿,已成为城市河道施工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淤泥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自然脱水干燥法、机械脱水法、搅拌固结法等。

(1)自然脱水干燥法就是通过自然暴晒、人工翻晒、底面脱水、堑壕挖掘等方法,待淤泥含水率降低后再运输。该方法工艺简单,直接成本最低,适合处理工程量小、含水率不高、透水、无污染的原状淤泥。缺点是脱水效率低,干燥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大,且占地多,人工费高,一般适用于市外工程。

(2)机械脱水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污泥脱水方法。脱水机械主要有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真空过滤机和转筒离心机等。脱水效果差、能耗大、产量低,处理后的淤泥含水率仍在60%以上,形状成泥团状,在运输过程中,淤泥经过震动仍然会有稀泥流落到路面,形成二次污染。该脱水方法一般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少量污泥处理。

(3)搅拌固结法是通过向泥浆中添加FSA泥沙聚沉剂、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进行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加快泥水分离和有害物质处理,最终经过机械挤压,形成泥饼(含水率40%),便于运输。污泥干化过程中产生的退水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对下游河道没有污染。

上述三种淤泥处理方法,经过分析,搅拌固结处理效果最好,成本略高于机械脱水工艺,如果考虑遗漏到城市道路上淤泥的人工清扫费和运输工效,搅拌固结与机械脱水工艺处理成本基本持平,所以拟推荐搅拌固结进行淤泥处理。

四、施工方案设计

针对邯郸市区段滏阳河特点,为了减少脱水固结设备搬运次数和施工对居民的噪音影响,城区间无合适施工场地,储泥场和脱水固结设备占地选在河道下游空阔地。河道淤泥浆通过管道输送至淤泥处理场地进行脱水固结处理,然后将固结后的泥饼外运至外环路之外。

1、清淤疏浚施工工序

2、淤泥处理工艺

泥浆输入沉淀池进行重力分选,将大颗粒沉淀,漂浮杂物及垃圾通过格栅机去除。利用沉淀池和调节池之间高程差,泥浆在重力作用下自流至调节池,通过泥浆泵将泥浆送入泥浆搅拌机,配料系统加入FSA、HEC等材料,使泥浆与材料充分混合反应。将添加材料后的泥浆泵送至均化池,完成调质调理后的泥浆通过泵送至固液压滤分离系统进行脱水固结,分离的尾水回注河道,经过固结脱水后含水率在40%以下的泥饼外运至弃土场。

五、结束语

滏阳河邯郸市城区段河道清淤和淤泥处理施工方案的探讨,确定了合理、经济、有效、可行的城市河道清淤和淤泥处理施工方案,工程完成后,将为城市水系建设、沿岸景观、亮化美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开展北方城市河道清淤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JTJ319-99《疏浚工程技术规范》;

[2]SL17-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3]王娜,孔卫东。河道清淤施工方案设计[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河道治理施工方案 篇四

关键词:河道土方;疏浚施工;质量控制

由于河道土方疏浚施工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在某个环节出现偏差均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直接工作中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河道土方疏浚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好全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防止对河道土方工程施工造成一定影响,全面提高整体的工程施工效果,从而使质量控制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1项目技术的质量管理

1.1科学的准备工作

为了使河道土方疏浚整治工程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避免对各项生产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施工作中需要质量管理人员加强对河道土方疏浚整治工程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以此来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为了防止对工程技术产生一定影响,在实际管理时,需要科学地编制好施工技术管理计划,为后续技术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在实际编制计划时需要控制好技术管理的总体方向,了解施工的特点以及作业条件等等,同时还需要和周边情况相互地匹配,避免对工程后续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质量管理人员要更加客观的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全面的论证以及分析,保证各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另外还需要根据项目开展的特点实现资源的有效供给,有计划安排不同的施工技术,并且要设置相对应的弹性方案,灵活的应对在实际施工时所存在的问题。质量管理人员在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和现场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进行有效地沟通以及交流。同时还需要经过疏浚工程技术管理部门人员的指导以及审批,保证质量管理方案编制本身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为后续技术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1.2技术计划的检查与跟踪

在河道土方疏浚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制定完技术管理计划之后需要进行施工技术计划的检查以及跟踪,防止和预期要求出现偏离的问题,逐渐地提高整体的施工效果,在施工技术计划一旦确定之后,需要质量管理人员严格的参照技术计划来进行现场的科学管理,尽可能地和施工要求相互的匹配,以此来增强整体的施工水平。另外还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实际技术和理想化技术所存在的偏差,做好全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快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落实动态化跟踪的原则,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在进行技术管理时,需要根据合同工期的内容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不影响成本和质量的基础上,全面的增强技术管理的工作水平,从而使工程施工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河道土方数据工程施工中,在面对多条河道土方同时疏浚时,要先加强对工期较强河道土方施工方案的科学调整,和工期要求相互的比对,明确整体的管理重点之后,再科学地调整好设备和资源的投入力度。同时增加相关的设备使用频率,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保证工程施工可以更加有序地进行。

2河道土方疏浚工程项目资源的质量管理

在河道土方疏浚工程项目资源质量管理时,要划分好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以及设备资源质量管理等不同的工作措施,逐渐的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本身的应用优势。在河道土方疏浚工程中,主要是依靠人员的操作来完成当前的作业,相对于其他的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非常的突出,因此在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及时发现在人力资源调配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实现资源的科学利用。首先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原则,通过调动组织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突出质量管理工作本身的优势,同时还要督促施工单位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核对人员的标准来实现资源的科学整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其次,在人力资源鉴定工作中,要从人员规划和人员组织等不同的角度参照项目计划书来进行现场的全面监督,其中包含了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等不同的工作内容,要按照之前所制定的组织人员要求进行细节性的调整,有效提高整体的质量管理效果。最后,由于河道土方疏浚工程线路较长时间较短,在质量管理时要充分地考虑区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组织架构以及质量管理模式,防止由于质量管理工作的不到位而对后续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全面提高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其次质量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做好设备资源的管理,设备属于河道土方疏浚工程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设备层出不穷。质量管理人员要先加强对各种设备操作技术的有效了解以及认识,并且还需要掌握主要的施工要点,和设备功能相互的匹配提出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案,避免对工程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需要保证各个人员在使用设备之前经过科学的培训,掌握设备使用的方法,解决在设备使用时所存在的问题。质量管理人员在设备使用过程之后需要全面的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其中所存在故障问题,和施工单位相互地交流,提出有效的设备管理方案,修复在设备管理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各个设备能够正常地运行,提高后续的施工效果。

3项目质量管理

3.1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在河道土方疏浚工程中,质量管理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项目整体效益的重要基础。因此相关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完善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为后续施工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在实际质量管理时,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前期和设计单位进行良好地沟通和交流,反复确认设计图中的内容,保证现场和图纸中内容是一致的,以此来提高后续的施工效果。在后续工作中需要掌握好河道内部的各种管线以及垃圾的规模,全面的检查当前的施工方案,避免对后续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需要有序的监督当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凭借较高的技术水平解决在交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还需要质量管理保证各个工作的顺利实施,以此来为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基础。在完成技术交底之前,还需要全面地检查各个设备的使用特点,保证其能够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之后,再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合理的编制质量管理文件。优化质量管理模式,在部门内部落实责任制度,从而保证各项施工可以更加顺利的实施。

3.2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在施工中进行质量管理时,需要全面地落实质量管理的计划,并且还需要做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避免对后续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图1)。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有不同技术交底任务,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来完成当前的施工,避免对后续工程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实际施工时需要质量管理人员做好动态化的监督和跟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现场的管理,避免出现欠挖和超挖的问题,每天要对施工的工作量以及土方进行统计,做好相应的数据归纳以及管理工作,并且定期完成自我性的检查,和质量计划进行相互的比较,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偏差,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调整现有的工作方案,从而使工程施工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要完善当前的安全管理模式,这主要是由于在产生安全问题之后,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安全管理模式的落实,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现场巡视,及时完成危险源的识别,并且还需要判断其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前进行科学的预防,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3.3严格控制施工图的质量

为了减少在以往河道土方疏浚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发生次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施工图质量的有效控制,和实际情况进行相互的比较,避免产生诸多的矛盾因素而导致工程无法顺利进行。施工图纸是目前施工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实际管理时需要重视施工图纸的细节性管理,督促相关人员完成设计图纸的讨论以及分析,之后再根据设计图纸中的内容来调整现有的施工管理方案,落实精细化的工作原则,从而增强质量管理的效果。另外在实际图纸审查过程中还需要掌握河道土方疏浚施工的主要细节问题,明确技术准备的相关部分,以此来规避在后续施工时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之后还需要结合以往管理工作经验预测在后续施工时常见干扰因素,提出更加科学的应急管理方案,减少对工程施工所产生的影响。依据施工图的内容,保证后续工作顺利实施,充分地发挥施工图的指导作用,以此来解决实际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3.4合理优化河道土方疏浚施工流程

合理优化河道土方疏浚施工流程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为重要组成部分,在河道土方疏浚施工时由于要通过多个部门共同的配合,因此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细化不同的施工任务,从而使不同部门能够明确自身工作重点,更加一丝不苟地开展河道土方疏浚的质量管理工作,全面地保证河道土方疏浚工程本身的品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使施工流程能够变得更加科学以及规范,同时还需要做好施工状态和施工材料科学调整,完成人力资源和材料的科学调配,并且还需要整体把控要点,避免对后续的河道土方疏浚施工产生诸多的影响。与此同时还需要落实动态化的工作原则,及时地发现在河道土方疏浚施工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并且根据施工流程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另外在出现施工变更时,要对与之对应的施工流程进行科学的调整,贴合于现场的施工要求,从而避免出现较严重的质量问题。

3.5加强监管力度

在进行河道土方疏浚施工过程管理时需要完善当前的监督机制,并且还需要协调好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完整的合力,共同提高河道土方疏浚的施工效果。在河道土方疏浚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不同施工状态的严格监督以及管理,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存在着技术和操作方面的失误,要马上停止当前的施工,并且还要督促现场人员制定更加科学的应对方案,减少对工程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利用临时挡水围堰创造干地施工条件,采用挖掘机进行施工,要实现各个技术之间的相互协调并且明确质量管理的工作要点,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现场的管理效果,优化当前的施工流程。在后续工作中要做好工程质量的科学验收,调整其中所存在质量问题,并做好数据记录工作,为后续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实际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从局部和整体方面做好科学的规划,快速达到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目标,尤其是在实际施工时,要做好隐蔽工程的有效验收,和设计方案相互地比较,明确质量缺陷问题之后,再经过各个部门的商讨,提出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从而使河道土方疏浚施工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推动建设行业的稳定发展。

3.6宽度和深度的控制

在宽度和深度控制方面要配合测量设备随时进行高程复核防止超挖或欠挖。为了实现重物能够具备较强的稳定性,需要严格的控制好其中的挖槽尺度,例如不要超出设计方案中的允许值,防止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在实际疏浚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方案中的内容做好有效的测量,并做好反复的核对,在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可以开展后续的施工。其次,在实际深度控制过程中,要做好有效的测量检查,及时发现其中的遗漏问题,并且提醒人员注意这一环节的施工。另外还需要使挖槽条与条之间能够相互的衔接,避免出现任何的遗漏,要做好全面的检查,同时还需要注意细节性的问题,挖掘机每前进10m左右,需要在周边进行有效的测量,根据最终的检测结果确定最终的施工方向,避免出现任何的遗漏问题,从而使疏浚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突出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思路。

4结束语

在河道土方施工中,为了保证河流本身的基本功能,需要根据改善城市面貌的要求进行河道土方疏浚整治施工,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模式,并且还需要做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及时解决质量问题,全面提高整体的施工效果,并且落实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思路,逐渐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本身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宇,河道治理工程土方填筑施工及质量控制探讨[J].技术与市场,2020(08):120-121.

[2]胡建平。河道整治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及对策探讨[J].地产,2019(17):103.

[3]刘艳艳。基于河道清淤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与环境保护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10):268-270.

[4]孙立锋。刍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周刊,2019(50):6.

[5]范德江。刍议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19(5):117.

河道治理施工方案范文 篇五

关键词:小流域河道 防洪堤坝 人工湿地 治理方案

现阶段,各个地区有许多小流域河道作为该地区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基础正在使用,河道流经范围较小且水量不大,多为冰雪融化或山泉渗滤而形成的水源,在严重干旱时可能干涸。因水资源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水资源匮乏可能导致区域生产、生活受限,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目前小流域河道面临的问题是缺少资金维护和地方政府及群众的重视,一些地区将生产和生活中的废水直接排放至小流域河道中,形成脏水河道,丧失了提供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并加剧了小流域地区水土资源的恶化。

小流域河道治理的发展历程

回顾小流域河道治理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便开始了对小流域河道的治理探索,并在陕西、山西等地区开展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小流域河道治理试验,这可以说是我国开展小流域河道综合治理的基础。1956年,支毛沟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得到了进一步肯定,黄河水利委员会将这一经验逐步推广到全流域的水利治理工作中。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我国水土资源生态治理工作逐渐转向以农田建设为核心的时期,开始将水、堤坝、梯田、滩地等工程作为主要治理对象,改善了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但因缺乏小流域河道的综合治理技术和可行方案,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上世纪70年代,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人员总结和以往的小流域河道治理经验及教训,逐渐认识到以小流域河道为单元维护水土资源的成效和实践意义。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小流域河道治理工作在量和质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明显改观,不仅有一定的治理规模,且群众基础十分广泛,一批效益显著的河道治理工程成为建设典型在各地区推广、借鉴。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小流域河道的综合治理也面临着新的困惑和挑战,使小流域河道治理的总体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也受到了较大影响。面对上述问题,各地区总结多年的小流域河道治理经验,提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治理的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拓展出一条发展水资源保持特色产业的道路,并不断付诸实践,使小流域河道的治理逐步纳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

小流域河道治理的主要技术与方案

1、防洪堤坝

现阶段河道治理防洪标准要求,农田防洪按照每5年一遇暴雨的标准设计,村庄则按照每10年一遇暴雨的标准设计,城镇按照20年的标准进行设计。小流域河道的治理,通常情况下,同一条流域内采用统一的防洪标准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其次要根据近几年的天气变化,如暴雨发生几率大,成灾因素显著,则防洪标准也要进行相应提升。最后小流域河道的截弯取直要从河道的坡降、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分析。

如上图所示,在修建防洪堤坝时,设计必须按照相关建设标准,制定如图2的施工设计图纸,因为工程开工必须建立在施工图纸的基础之上进行,在开工前,还应当依据所修建河流的地形特征,参照施工设计方案,制定出相关的效果图,让整个整个工程最后能达到的效果直观的体现在人们的眼前,最后参照图一的模式开始进行施工

防洪堤坝作为小流域河道治理的主要建筑物,需要按照小流域河道洪灾特点进行设计,并符合堤坝“防冲不防淹”的建设原则。在实际工程运行中应注意在同一设计过水流量下,需结合两岸的高程考虑河床被降、河床糙率、河床宽度、防洪堤坝高度等进行经济比较,尽量降低堤身高度。同时防洪堤坝的波浪爬高与安全超高要根据河床坡降确定。

2、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设和监督控制的同沼泽相类似的湿地类型,其主要是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物理、化学三方面的协作作用,实现对区域污水进行净化的新型生态工艺。人工湿地在改善水质方面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但利用湿地改善区域水质并不是一个新的发明,在污水排放的过程中,湿地就开始对水质进行净化,如果污水直接或间接的排放到洼地中,也会加速湿地的形成,从而构建成一种天然的污水净化工程。直至今天,单独的房屋住所和乡村农产所排放出的生产、生活污水还在居住地附近通过沟渠等设施进行过滤处理,并在污水排放地形成典型的湿地。

无论是自然形成的人工湿地或人工规划建造的湿地都包含透水性机制、易在饱和水与厌氧基质中生产的植物、水体、具有好氧和兼氧或厌氧的微生物、无脊椎或脊椎动物这五个部分。人工湿地系统是在一种有一定长宽比和地面坡度的哇池中,由土壤、填料混合而成的填料床。生产或生活污水在床体填料缝隙或床体表面流动,床体表面由成活率高、生命周期长、抗水性优良并具有一定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组成,形成特有的动植物生态体系,对污水与废水进行系统处理,使水源得意再利用,与此同时,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也可用于经济生产,有利于提高区域的经济水平。

3、多目标、多功能治理方案

当前小流域河道的治理应逐渐向“高、深、细”的方向发展,满足较高的土地利用率和蓄水保土能力,力争达到高治理、高开发、高产出的治理要求。同时确保小流域河道治理和发展的一体化,结合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使治理方案最大限度的优化,促进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的提升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且在小流域河道的治理和维护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育合理总结,做好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资料的管理。基于小流域河道的综合治理模式,现阶段区域小流域河道的治理主要由林粮草立体种植、有机废物循环利用、桑基鱼塘等子模式向种植、养殖、有机循环利用的一体化综合治理模式发展,以取得更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使小流域河道得到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数十年来在防治水土流失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宝贵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小流域河道综合治理。小流域河道的治理是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小流域河道的治理,减缓了水土流失速度,改善了区域经济环境,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张淼,查轩。红壤侵蚀退化地综合治理范式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9(4).

[2].聂碧娟,林敬兰,赵会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9(3).

[3].朱晓柯。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的做法[J].人民长江,2009(8).

最新范文

145 318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