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毕业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优秀14篇

2024-05-04 18:12:31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一米范文爱岗敬业的小编首席帮助大家找到的14篇艺术设计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艺术设计论文 篇一

摘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不过在其教育体系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建设不完备、缺乏创新精神培养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对此,教育部门应该与高等院校相互合作,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做好资源整合工作,构建起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加可靠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推动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长远稳定发展。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为参照,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构建原则及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构建;启示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渐朝着大众化、终身化和技术化的方向发展,也使得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发展特点,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还是在教育方式又或者教育产业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教育部门应该做好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教育模式和思维模式等进行重新审视,构建新的更加完善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针对室内室外空间环境,利用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属于实用艺术的一种,其本身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设计美学以及环境生态学等多门学科,强调利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针对空间界面进行艺术处理,配合自然光、人工照明、装饰造型等多样化的设计语言,以及植被、水体、雕塑、小品等,使得建筑内外空间环境呈现出特定的风格和氛围,以满足人们对于功能使用和视觉审美的需求。

一、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

1、呈现“泡沫”现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后,在短短三十余年的时间内,高等艺术教育得到了飞速扩展,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超过80%的高校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而且多集中在实用艺术专业领域,如环境艺术设计等。招生规模的扩大,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不过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考生选择艺术设计专业都是由于喜欢,事实上,许多考生之所以选择艺术设计专业,多是为了加分或者报考普通大学无望。在这种情况下,生源质量难以保障,加上许多高校盲目跟风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本身并不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也严重不足,导致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虽然看似繁荣,但是实际上呈现出一种“泡沫”现状。

2、与实际需求错位

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应的专业教育变得过度膨胀,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集中在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设计、室内设计和包装是设计等方面,并与我国制造业的实际需求错位,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家电、服装等制造和出口国,在相关领域却没有高端设计人员,也导致我国制造业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设计,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3、与市场需求脱节

虽然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每年都有数十近百万的毕业生,但是其多集中在室内设计、包装设计和广告设计等领域,导致许多毕业生在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无法适应企业需求而选择转行,行业内部缺乏活力,整体设计水平也难以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没有能够把握市场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忽视了艺术设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相互而结合,导致专业产出与制造业存在着对接错位的问题。

二、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构建原则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依照社会及市场需求来开展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出市场意识浓厚、专业技能熟练、科学文化素养良好同时富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是高校和教育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此,需要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性出发,严格依照相关原则,做好教育体系的构建。

1、针对性原则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不过发展迅速,已经逐渐形成规模。想要保证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需要做好必要的改革创新工作,提升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做到“实际有用、技能实用、激发够用”,严格依照社会及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就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展突出技能应用能力培养的调整工作。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体系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关注设计理论,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重点培养,增加艺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内容,确保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同时,应该加快相应辅助工具的更新,确保课程能够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在对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程进行设置时,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作为基础,做好实践技术的指导工作。对于教师而言,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室内操作室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通过实践来对理论进行检验,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熟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操作规范,了解实践器具的规范用法和维护保养工作,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2、实用性原则

无论对于任何教育课程,实用性都是必须关注的核心,只有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实践服务,才能充分展示其本身的价值。因此,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构建环节,应该严格依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结合实践调查结果,做好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保证课时比例协调,确保教学目标中实践性和实用性原则都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培养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我国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情况和具体需求出发,做好教学内容的改革。

3、渐进性原则

艺术设计涉及的学科众多,其本身属于综合性实践活动,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需求的不同,想要采用固定的设计程序和搭配存在很大难度。日常的教学实践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奠基的过程,必须强调渐进性,不能一味求快,必须引导学生从初步尝试到理论与实践并行再到系统性实践,通过层层递进来完成从认知到专业的学习。

三、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构建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依然受传统计划经济残留的影响,国家教育部门负责高校的统一管理。但是,考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均衡,这样的管理模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对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桎梏。针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布局混乱、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高校应该立足自身,做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

1、整合专业资源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制缺陷是导致设计领域发展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虽然通过改变体制或者创设新环境的方式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但是其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对此,高等院校应该积极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对专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来实现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不同类型的院校应该加强沟通,实现相互渗透,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来实现综合发展。例如,对于工科类艺术设计专业,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审美意识和形象思维能力等的培养,美术类艺术设计专业则应该强调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然科学知识等内容的教育,结合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配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选修课、课外活动等多样化方式,实现学科交叉,对专业口径进行适当拓展,在保证重点突出的前提下推动综合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另外,依照不同院校的办学条件以及优势学科,可以逐步构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一方面满足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高校的传统文化优势,建立起艺术设计特色办学道路,在特色教学体系中对高校现有的学科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整合。不仅如此,教育部门还应该着力打破纯粹艺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壁垒,推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应该认识到,如果没有设计,艺术将会变得杂乱而无序,难以形成合理的构图,而如果没有艺术,设计活动也就失去了立身的基础。

2、加强理论研究

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持续发展的现状出发,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快对于设计学科理论及教育规律的研究,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深入探讨艺术设计教育的客观规律,分析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现实需求,针对不同的办学层次,明确相应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要求。设计本身可以看作是艺术与科学的一种融合,艺术设计学科想要获得发展,必然需要得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的支持,因此,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角度,加强学科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非常必要。同时,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看做是不同思维方式以及能力的综合,更是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应用,设计思维的综合性切实体现出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所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与艺术逐渐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呈现出一种共生共创的关系,也使得艺术与科学、设计之间的界限变得越发模糊。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该高度重视对于空间环境设计理论的研究工作,为设计实践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

3、优化课程体系

从发展初期,我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就主张对国外设计教育理论、模式以及观念等的引入,将基本教学分成了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个模块,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开始重新走向综合,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无法适应社会对于综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此,需要做好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在构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项目或者课题来替代课程,也就是将项目作为教学的核心,围绕项目需求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任务,将设计技巧和相关知识通过项目系统性地传授给学生,确保其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消化知识。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环节,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以室内空间设计以及室外环境设计为主题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必须注意的是,项目的设计不仅需要强调知识点的有机联系,也应该关注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完成理论知识讲解后,应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设计相关的社会实践,确保其设计能力可以与市场需求相符合。

4、推动社会实践

从不同专业的适应性考虑,在推动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实践融合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第一学年,可以安排一些专业课程体验、户外写生或者社会考查等项目;第二学年可以适当增加专业认知程度,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或者企业资源;第三学年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应用型课题中,逐步接触实践课程,适当增加工程预算、项目设计等更加深入的内容;第四学年则应该重视毕业设计,依照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实习企业,参与到设计实践的不同环节。

四、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构建的启示

一是应该从我国市场实际需求出发,做好课程体系的设计,合理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强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与产业需求实现可靠对接,避免教学与市场脱节的问题;二是可以适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这样能够少走很多弯路,提升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速度,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一味借鉴乃至引用,而是必须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做出适当的优化改进,确保教育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情况,坚决避免“拿来主义”;三是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单纯的理论教育只会导致“眼高手低”和“纸上谈兵”,而如果忽视理论知识,则设计人员将会缺乏专业基础,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高等艺术教育设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因此,教育部门应该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市场需求出发,从产业发展出发,制定明确的目标,推动每一个环节的细化和融合,在充分保证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才能形成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教育体系,也才能培养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设计人才,为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华明,杨栩。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办学质量及保障体系构建[J].社会工作与管理,20xx,10(5):15-18.

[2]柳浒。关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东方教育,20xx,(z2):121-123.

[3]彭澎。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艺术评论,20xx,(10):100-103.

[4]王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S1):230-233.

[5]张静。艺术设计教育实现本土化的多维反思[J].美术教育研究,20xx,(22):50-51.

[6]陈崇刚。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J].艺术科技,20xx,(6):323.

[7]宋春艳。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目标体系的整合与构建[J].神州,20xx,(18):73.

[8]金海,张航。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分制教学体系制构建与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xx,(6):155-156.

[9]杨燕。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大舞台,20xx,(9):153-154.

[10]杨锡永,韩希明。高职艺术类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xx,(10):230.

艺术导论 篇二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思考

在21世纪的现代化的大潮中,强调艺术及审美教育对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的重要作用, 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的共识。审美教育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根本目的, 就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通过对美和艺术的鉴赏,提高人的文化修养, 使情感得到陶冶, 思想得以净化, 品格得以完善, 从而使人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自身得以美化。这种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一般科学文化教育无法替代的。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意文化素质,渴望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因此, 人们更加重视艺术。因技法和表现形式特点不同, 有工笔、写意、水墨、重彩等的分别)、西洋画(中国近代对西方各种绘画的俗称)等等。那么中西方绘画差异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毋庸质疑,是一种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其独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历朝历代,无数绘画精品如奇葩异卉斗妍争辉, 各个画派3如涓涓清泉汇成滔滔江河。这是一个伟大的艺术传统, 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它的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它的魅力让人心旷神怡, 它的深奥又使人有些望而生畏。中国绘画起源于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劳动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质朴的原始绘画。

1、 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世界各国的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般认为, 从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称为东方绘画(以中国为典型代表);从希腊、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它们在历史上互有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中国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

2、中西方绘画的联系

无论是中国绘画, 还是西方绘画, 它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有其共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他们都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实的感受的。它比小说、诗歌显得具体形象更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在取材上更为广泛。所以, 绘画是整个美术以至整个艺术门类中特别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对世界影响极其深远。

1、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取决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的感性主义传统和一元论的世界观与西方人的理性主义传统和二元论的世界观是相对立的。中国人的一元论世界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道家的天不变, 道亦不变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体现。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观念萌芽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成熟于封建社会先秦时期。庄子曾说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以天为本,将人看作整个自然的一部分铸就了中国人的一元论世界观。与此相关,它造就了中国人的独特的感性思维方式,对自然的眷恋使中国人将山川视作民族的母亲。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本质精髓。西方的理性主义和二元论世界观起源于古希腊。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古希腊艺术的灵感源泉。而在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背后则是天人两分的二元论宇宙观。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正是中西方对待自然态度的不同使中西绘画产生了如此大的差异。中国画以表达山水为主题,是能让人融人自然中给人以心灵的愉悦感。而我们从西方风景画中很少能看到人的存在, 他们要表达的是一种独立的自然。

2、中华民族的盆地文化与西方海岛文化的差异分析。

第一,崇尚“自然” 和“自我保护” 的中华民族心态。由于中华民族在其文化定

型的盆地经验和长期的农耕生活, 强化了热爱自然, 自我保护的心态。表现在政治上“先礼后兵” 和“后发制人”; 反映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思考在军事上崇尚“保存实力” 和“避实击虚”; 表现在建筑风格上: “内敛深沉”、“不事张扬”、“曲径通幽”、 “深藏不露”。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总结的“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的游戏战术;20世纪60—70年代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和邓小平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韬光养晦” 的政治策略, 都是上述思想的高度发挥。

第二, 强调“主动出击” 和“暴露张扬” 的西方民族心态。欧洲文化定型地域在地中海北侧的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爱琴海” 岛屿上。长期的海岛生态经验,使欧洲民族对付外来入侵者, 只能抢先占领制高点, 只能“主动出击” “先发制人” 和“全方位迎敌”。在孤岛环境中, 当来入侵者登陆海岸时,岛内民族决无逃跑退路和自然庇护场所, 抢先登上制高点,主动出击是唯一有效的方法。这些长期的生态环境经验, 也以文化的生物的“基因” 伴留下来,形成了西方民族在政治上的具有开放性、攻击性和侵略性的心态; 在建筑形式上的“暴露张扬”性, 如偏爱“山顶城堡”。表现在绘画上是直观的、张扬的、裸露的艺术。

1、“师法自然型”

继承前人传统, 更加注意面对现实生活所得的创作路子。李可染(江苏徐州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吸收古代山水画的优秀传统, 强调面对自然山川进行写生所得的感受, 强调自己投身自然山川所获得的独特认识。这对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发展。

2、“以古开今型”

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为代表。消化吸收古代传统, 大胆突破,形成自身风格。齐白石把写意花鸟画发展为大写意花鸟画; 黄宾虹的山水画在积墨上, 多变用墨上形成自己的特点; 潘天寿在传达乡土气息, 画面的结构上、用笔的力度上, 形成了崭新的面貌。

3、“中西合璧型”

徐悲鸿的画中西融合。既有西方绘画对形体塑造的追求, 又特别强调中国画所具有的神韵追求:林凤眠把对光线的追求、严格的形体塑造融人中国画中, 讲究绘画的调子。如潘玉良、徐悲鸿等等。潘玉良, 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江苏镇江人,生于扬州。潘玉良是民初女性接受新美术教育成为画家的极少数例子。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

终于找到了中西方绘画差异根源是文化差异。实践表明:21世纪的中国绘画应该是能够融合“师法自然型”、⋯ ‘以古开今型”、中西合璧型” 三者为高度统一体的一门综合造型表现艺术,21世纪的画家应该是多才多艺的复合型“创新” 人才, 只有这样, 才能使中国绘画真正走向繁荣. 像芝麻开花一样, 步步登高, 呈现出无限广阔的前景。因为,绘画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文化。

一、大学生步入社会应具备的素质

适应能力即指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心理、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能较快地认识、了解和熟悉外部环境,并使主体与客体协调一致的能力素质,它主要包括:1 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难免会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冲突,这时,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在心理意识上与外部环境取得认同。独立生活能力。参加工作后,往往要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务,对独立生活能力要求较高,这是毕业生无法回避的一种能力素质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不善于与人交往,就难以与人沟通,就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致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最基本的人生课题。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1.高度重视培养成就动机“动机+智商=成功”。现在不少大学生缺乏“巅峰体验”,原因是没有全力以赴去做某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成就需要理论”,其要点为:

1)具有高度成就动机的人是可以培养的。有了它,就拥有三种最重要的东西: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2)具有高度成就动机的人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源。

2.将成就动机转化为现实追求--P.T.战术所谓人才包括两种:普通型(P)和特长型(T)。理想的情况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即日常的学习、工作,合乎规范,又在某一两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建立自己的信誉。信誉是将高成就动机要转化为现实成功的关键。如果你能够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创造条件把它发挥出来,你就能够逐步赢得自信,取得成功。

3.保护你的小环境一份关于大学生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指出: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成绩相比,如果前者不是更加重要的话,至少是同等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一个孤芳自赏的人不可能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大学生应着力培养周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4.正确面对现实的自我和挫折感,真正站在顶峰的总是少数人,因此成功感总是相对的。人生难免有很多挫折。面对挫折,必须做到:

重视自己,接纳自己。如果不能接受自己,就不能真正的发展自己。

美育在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结合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而实施的美育,在大学生对美的发现、感悟能力与想象力的培育上是很见成效的。理工科大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教育,即使专业课程分数再高,也很难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利于丰富人们的感性世界,增强人们对艺术形式的认识,有助于提升人的审美能力。然而把美育等同于文艺知识的学习,限制了美育研究的视野,缩小了美育研究的范围。美育不仅是要培养人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从根本上是要培养和发展其丰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塑造高尚的人格和心灵。

2、当代审美教育最迫切最现实的任务就是使人们摆脱单纯的感官刺激,使人的感性欲望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协调。理工科大学生如果不接受审美教育,就可能完全被工具理性思维所束缚,就可能成为专业化技术化的单面人,就可能成为只懂技术,只有知识,但情感不丰富且人格不健全的“技术人”,而不是那种既有完善的人格又有丰富的智慧的“文明人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艺术修养和大 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甚密:

一、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是新时期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 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指出,要把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各类院校的共同遵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国家的发展不仅单纯依靠知识与技术的结合,同时也需要精神与素质的提高与升华。艺术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对提高人文素养有显著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促进人们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协调发展,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尤其对于作为国家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而

言,提高艺术修养对于提升审美能力、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塑造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均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所以说,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是新 时期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修养有利于与专业学习的提高

关于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与专业学习的关系。我认为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理工科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一些,形象思维相对弱一些,那么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熏陶有利于调节呆板的科学演算、公式、符号,通过生动的形象语言来表达逻7辑思维,更加有利于去理解和记忆知识。这样也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同学去理解知识,激发对 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将科学与艺术结合最好的是达芬奇,可他并不是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在科学家中李政道就是其一。李政道教授是物理学家,但他对历史、诗词、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十分喜好。他积极倡导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从1987 年起,先后多次与艺术家合作创造艺术作品,他曾说过: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抽象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本身并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的抽象和总结乃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一类特定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根植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

而对于人文艺术类学生而言,我认为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因为它是我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以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但是在目前的高校艺术类学生中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即“重技轻艺”,学生只重视对艺术技能水平的追求,如钢琴水平考级、绘画技法的追求、电脑制图水平的追求,而对艺术理论及审美教育相关的理论不重视,学生看的书太少。殊不知,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将学生缺乏创造力,成为机械的操作人员,即俗称的画匠制图员了,而非艺术家和设计师了。所以,艺术类学生不仅仅要追求对技术、技法上的熟练,还要加强对艺术理论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多的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界,来促进更好的为艺术创作服务。

三、加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活是人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阶段。所以在此阶段,我们要既要成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合格的“人”,同时也要成为合格的“才”,这样当我们毕业走向社会时,我们才能 “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所谓的成“人”即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为人处世的方法;成“才” 即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大学生应具备广阔的视野、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通过艺术修养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通过接触美学改变鉴赏方式,利用典型的艺术形象提高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激励大学生追求真善美, 把思想觉悟和高尚的情操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认为,仅仅知道怎样做是不够的, 还要身体力行,努力去做,而“乐之”则是更高境界,不仅要这样做,而要愉快地去做。艺术素养应当通过创造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来初步帮助大学生取得了解。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种重要的内部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主动愉快的去接受它、研究它。以兴趣入手进行艺术教育能使大学生产生主动的学习因素,在艺术方面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更为重8要。例如通过阅读文艺作品,观看制作优良的美术电影,美术写生,写观察日记以及参观、游

览等,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引导大学生辨别事物的异同,提高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和敏感,从而提高他们驾驭客观事物变化的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培养中提升 价值,快乐的学习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艺术的形式本身有着强烈的感染力。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使人约束德行和调节性情,塑造完美人格,有利于身心健康。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论语。泰伯)这是这个意思。 比如说,开设艺术理论课主要以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为主,这些课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动觉艺术等不同的艺术语言,全面深刻地阐释了中西方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魅力。《中外音乐艺术赏析》、《中外舞蹈艺术赏析》、《中外美术作品赏析》、《交响音乐赏析》、《中华民族音乐赏析》、《西方艺术选讲》等优秀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辩意识。因为,一个好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它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美学思想、哲学思想等内容尤其丰富。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俄罗斯芭蕾的独特魅力,而且能够深刻感悟到作品本身的思想意义,从而增强大学生在思考某一特定类型问题时,运用宏观与微观、系统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方法,去发掘问题中更深一层的关系;同时也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塑造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 观,起到了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

再如通过开设艺术实践课,大学生确实亲身体会到了艺术所带来的真、善、美,感受到了艺术无穷的魅力,缓解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大学生歌曲演唱技巧》这门课中,通过对演唱技巧的研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充分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音乐同时也能使人产生兴奋、镇定和平衡三种情绪,不同的音乐会使人具有多种不同的感知体验,可 以消除大脑工作所带来的疲劳和紧张。

不同的艺术实践课程形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大学生形体气质塑造》这门课,使大学生们在各种艺术动作完成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满足感,学会自由支配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不仅是表层意义上的训练与模仿,更是一种理智和感觉的平衡与协调,是整个身心进入节奏与形式的审美运动,它唤起了大学生们的审美情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节奏性运动中。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音乐、舞蹈等艺术中陶冶情操、建立自信, 更能有效地开发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另外,艺术实践课除了起到娱乐和教育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消除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例如,在舞蹈课中,老师演示一个动作,大家随之模仿,逐渐形成热烈的气氛,从而通过群体的力量来缓解紧张、自闭与孤独。这也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寓教于乐,让人充分舒展自由的心灵。 艺术修养就是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对大学生的感情的熏陶、疏导,在兴趣中培养秩序,使他们遵守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起到非常 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加强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非凡的意义。作为教育部门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来加大对大学生的引导呢?,高校艺术教育应该积极汲取现代教育理论的新成就,综合现代教育模式探究的精华,体现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在传统教育模式上突破创新,逐步把艺术的学习型课程转变为探究型和实践型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这是一个常见常新的问题。现有的方法和途径是通过开设人 文艺术类课程、讲座来普及艺术教育。与此同时,还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即第二课堂来作为补充,以教师为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艺术的形式,同时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人文艺术氛围、环境艺术氛围去熏陶和感染我们的天之骄子,“润物细无声”,将艺术教育这门课程开设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从理念之中渗透艺术教育内容,我相信对大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 于大学生更好更快的成长成才。

艺术导论课论文 篇三

艺术导论论文

什么是艺术?从广义上说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从狭义上讲,艺术是指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动或事物,任何以美学内涵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可称为艺术,譬如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不仅寄托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除此之外,艺术对大学生的启迪更是深刻鲜明的,通过艺术的载体,大学生可以更加完善自我,塑造自我,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理解艺术,从而塑造性格,以达到精神境界的高度呢?我想艺术的魅力可以给我们解答。

大学是一个人塑造性格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艺术对于行走在大学这段旅程的大学生的启迪与影响是深刻的。

首先,艺术对于大学生在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及身心的熏陶都有启迪。大学生在用其独特的视角和审美观进行艺术创作及艺术欣赏时,不但可以提高艺术修养、拓展艺术视野,而且增强了艺术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艺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加深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使他们综合全面地发展。其次,艺术的形式是多样的,包括美术、音乐、文学、书法等等,因此艺术对于大学生的启迪是有内在联系的,具有汇通性。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美术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作为社会形态的一部分,美术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互相交融。美术对于丰富人的修养,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动手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应该有美术方面的修养,美术应该是其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在一个人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生活处处都有美,也处处可以创造美。美术可以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美术同其他的更高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有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反映。这就是说,美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8]。包括物质,精神等,即是说美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个与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

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可以说,一切都在美术的视野之内。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感悟生活[9]。

音乐则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它的美是通过音乐所组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音乐的表现手段,如节奏、旋律、和声与复合声等,都是由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的、发出美的音响和所构成的音乐形象体现出来的。音乐艺术呈现给人类一场听觉盛宴。在这场脍炙人口的盛宴上,让沉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爆发出跳跃的火苗,让灵魂找到怡然自得的乐土。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个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他坚信是音乐激发了他的创造力和灵感。音乐以声音的形式净化听者的心灵,陶冶情操。音乐艺术启迪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与自我的完善。

文学是集语言艺术、建筑艺术、电影艺术等于一身的艺术宝库。文学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意识。世界有两大学问研究,即“莎学”和“红学”。读莎翁的《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延宕王子”的形象促使大学生对自我性格地认识与塑造。对于个人悲剧及社会悲剧的认识,提高了大学生的思考深度。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有助于大学生对自我以及正视社会现实。文学艺术启迪大学生关注社会,思考各种社会问题,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思想基础。文学艺术又是包容的,它允许不同身份的人各抒己见自由畅谈。文学艺术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其海纳百川的胸怀。通过对《玩偶之家》、《第二性》《安娜·卡列妮娜》等关于女性作品地欣赏,加强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对自身命运及价值的思考。爱情是文学艺术的一大主题,通过对《歌集》、《钗头凤》等文学作品的欣赏,启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艺术文学艺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大学生的启迪是对美好人性及品质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讴歌,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书法,是琼花撒宣纸的美妙,是泼墨舞毫的飘逸,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艺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书法艺术表现的不仅是文字书写的力量,重要的是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了道家、儒家、佛家的境界

与追求。书法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具有艺术的一般的共同性质,也是人在现实中所产生的情感的艺术反映。真正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而且显示着作者的思想意趣和精神气质。所以美学家宗白华说,书法“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在一般人的心中,总觉得艺术是“阳春白雪”,其实,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罗丹说,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去发现她。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就处处充满美,充满艺术,大自然的形与色的艺术,劳动的艺术,奇妙想象的艺术和创造的艺术等等,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使自己生活在美的环境中,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不信,从今天起你就可以留心一下你每天等车旁的广告牌,路旁的垃圾桶,公交车身的广告图案,商店门口的大招牌,冰淇淋的包装纸,它们可能就是你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美与艺术。

美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活给我们和美术家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我们和美术家们又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小到字体的设计,大到城市的规划,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事物,无不与美术创造有关系,美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美术,那该多么的苍白无趣。简直,没法想象!

总之,艺术的魅力是有形或无形的,艺术欣赏增强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同时也塑造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艺术起到了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也贯穿了审美教育、心理调试,情感教育。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及内涵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其情操,使内心情感和道德情感得到和谐发展。艺术,启迪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艺术修养。

大学生是艺术的接受者,也是艺术的放送者。大学生把所接受的艺术知识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消化、重组和汇通,以形成体系化的艺术。大学生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双向阐发的。大学生在高雅艺术地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诠释艺术的新内涵,使艺术的发展在经典中与时俱进。艺术的感染力与深刻内涵使大学生培养与其相适应的判断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艺术。单纯地追求标新领异与光怪陆离,这并不是艺术的本质与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水平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艺术享受与感悟。艺术对于大学生的启迪是由外而内的,是思想是精神的最高境界。

所以,大学生应当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的艺术知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以开阔的胸怀和冷静的头脑,审视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及其风格。此外,大学生还应当利用广泛的资源,汲取艺术知识,提高艺术水平,以广阔的视野迎接挑战。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的互补,全面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多元化的背景下,对待艺术的态度应当是包容的、通达的。在认知和发扬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树立创新和开拓的意识,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在不同艺术地融合和交流中,永葆艺术发展的生机。

还原情景式教学。 篇四

教师可以通过还原学生创作实践情景的教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过去一味说教的教学方式。还原情景式教学方式比较直观、形象、生动,就是一些比较抽象化的理论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也容易被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所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拍摄和制作学生创作和欣赏艺术品情景的影像资料。当然,在制作这些影像资料时,注意把生动化、形象化的影像资料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些图像材料自然就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说讲授艺术起源于模仿理论时,可以还原再现学生写生的场景和过程,边再现边进行引导,学生自然就会理解艺术起源模仿的理论。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说教明显好得多。

艺术设计论文 篇五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包括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程预算与报价、陈设设计、家具设计、家居设计、别墅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该模块是让学生认识行业发展特点,掌握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引导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的设计人才,为学生就业指引方向。

(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包括摄影基础、装饰画、民间美术、广场景观设计、小区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城市环境景观雕塑、快题设计、模型制作。该模块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拓宽专业层面,丰富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设计模块

计算辅助设计与核心设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例如,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中,将课程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理论基础课程;一部分设计课程,并使用设计软件完成最终作品,题目应来源于实际工程,使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工程实践。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并指导学生参与设计竞赛活动。该模块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像真正的设计师一样独立完成整套设计方案,为更早的`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坚实基础。

(二)社会实践模块

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学习,学有所用的同时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再学习再实践,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自我完善。该模块是使学生考察市场,认识社会,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毕业设计模块

该模块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应用的考察和全面总结,结合专业特色,其内容包含设计作品和设计说明两部分,并强调其设计的创新性。实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毕业展览制度。该模块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做好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大课程设置的分析与评价,是构建合理化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将不断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我院的教育特色,对课程体系建设作出调整并加以改进,使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设置更加科学、更加完整。

讨论问题式教学。 篇六

现在的高职艺术生个性较强,喜欢凸显自我,喜欢发表言论。因此,可结合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些问题可分为三个阶段:导入、展开、深化。教师在讲解某一艺术理论之前,先设置问题进行导入,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展开,最后进行深化总结。学生都有艺术创作和欣赏的经验,他们对艺术的一些理论性问题有过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只是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总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问题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有过接触但不明其理的问题有了清楚的理解和把握。比如艺术的审美追求问题。这是每个艺术生都有话可说的话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从事艺术实践的体会和经验去思考这一问题。因为学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审美追求的问题,他们也可能思考过这一问题,但在他们的心里多停留在感性的认识而没有理性的总结,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会很热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展开。比如说审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审美的个性和共性,审美的当下性和终极性。学生的观念和看法的可能有偏差,等到学生的讨论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就他们的观点进行纠偏和深化,然后在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这一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对一些理论化问题的理解比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深刻得多。

专业导论课论文 篇七

专业导论课论文

我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合肥学院电子系的学生,电子信息工程将是我未来四年的专业,而且更会是我一生的职业。所以作为我大一初次接触电子信息工程的入门课程《专业导论》给了我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初步认识和对未来的方向规划。也让我对这个早就听说过的但是却总是不了解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总体认识: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我一直都对与电子有关的东西很感兴趣。我有时候我会拆开一些简单的电器,比如说小收音机。看到里面的构造,就非常的想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怎么能收音能,然后我就有在想空气中到底有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竟然可以传递声音,还有电视的图像。上了高中之后知道是电磁波做到的,可是声音图像是怎么放到电磁波中的是怎么传递的呢?我很不解。还有其他很多的问题,因此高考之后我决定报考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到了大学之后,学校开设了《专业导论》这门课,专门介绍这个专业的相关知识,比如这个专业是怎么分类的,主干课程是什么,学习这个专业以后可以做什么工作等等。很有收获的,主要是:

电子信息工程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学制:四年

英文名称: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相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概率与统计 、离散数学,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Java基础设计、电子CAD、高频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操作系统(linux)、微机原理等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RM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与工程应用。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毕业之后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基础理论比较成熟。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3.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专业背景与市场预测 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 培养目标

注重培养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及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应用能力;具有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维护管理能力;具有对通信设备、家用电子产品电路图的阅读分析及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具有对机电设备进行智能控制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具有阅读相关专业英语资料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达到计算机等级四级要求水平。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除了介绍这些之外,导论课上还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科目,下面列举一二:

1、数学:

高等数学 ----(数学系的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讲的主要是微积分,对学电路的人来说,微积分(一元、多元)、曲线曲面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在后续理论课中经常遇到。

概率统计 ---- 凡是跟通信、信号处理有关的课程都要用到概率论。

数学物理方法 ---- 有些学校研究生才学,有些学校分成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数学物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学习电磁场、微波的数学基础。

还可能会开设随机过程(需要概率作基础)乃至泛函分析。

数学在本专业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就做一下详细的介绍: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一门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抽象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有了高度抽象和统一,我们才能深入地揭示其本质规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和表述,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所以说,数学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到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

2、电路:

模拟电路 ---- 晶体管、运放、电源、A/D、D/A。

数字电路 ---- 门电路、触发器、组合电路、时序电路、可编程器件,数字电子系统的基础(包括计算机)。

高频电路 ---- 无线电电路,放大、调制、解调、混频,比模拟电路难

微波技术 ---- 处理方法跟前面几种电路完全不同,需要电磁场理论作基础。

3、计算机:

微机原理 ---- 80x86硬件工作原理。

汇编语言 ---- 直接对应CPU指令的程序设计语言。

单片机 ---- CPU和控制电路做成一块集成电路,各种电器中都少不了,一般讲解51系列。

C c++语言 ----(现在只讲c语言的学校可能不多了)写系统程序用的语言,与硬件相关的开发经常用到。

软件基础 ----(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方法+软件工程)也可能是几门课,讲软件的原理和怎么写软件。

4、英语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来说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学习专业英语。

记得有一次课上,系主任谭主任说了:对于我们这个专业来讲,英语和计算机就好比是一只笔,笔再好也只是笔,没有内容的话又有什么用呢?其实就是说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学好自己的专业课。

对此我对我的大学期间的学习做了一下规划:对于大一大二的这两年,我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英语的四级和六级的考试,还有计算机二级考试。要把高等数学学好,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高数在电路的计算中十分的重要。另外还有大学物理,大学英语也要学好。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要全力以赴学习专业课,我觉得对于我可能会很难,但是我必须去克服。到了大四会有实习的机会,我会抓住这些的机会,锻炼自己。还要多去实验室做实验,在实践中检验自己。作为电子爱好者协会的会员,我要积极参加电协组织的活动,争取各种比赛参赛的机会。多向优秀的学长请教,培养自己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还有,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对一个人的身体条件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在学习之余还要积极锻炼,为此我加入了乒乓球俱乐部,这样每星期去俱乐部打球一两次有助于缓解学习的压力,使学习效率变得更高,还锻炼了身体。

大学的生活虽有四年,但是稍不留神就过去了。所以我要努力使自己变得有时间观念,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去学习,要使自己的生活变得规律起来。

我相信看,通过我四年的不断努力,我一定可以把这个专业学好的。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符合本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工作的需求,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一定行的!

导论课学习论文 篇八

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课学习论文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最后的20年里,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速度持续发展,通信产业也成长为一部分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军事、工作、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现代通信网。从当前的数据统计来看,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手机用户等在全球位列前茅,且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通信产业市场。我国不惜重金投资通信领域以促进通信产业的发展,通信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当前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而通信工程专业一直作为热门专业,在人们中间也一直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尤其在学生当中倍受青睐。

信息通信产业具有需求广、能耗低、创新强、带动大等特点,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人们很有必要了解通信工程专业及其产业背景,借此机会,我们受老师启发,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之后,做了通信及其产业的相关研究,此论文主要包括通信工程的一些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相关知识及通信工程产业的背景,能加深我们对自己本专业的了解,对通信的前景展望。

关键字:研究方向,社会地位,历史与现状,本校专业特点,专业学习,职业规划

一、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描述及其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

通信工程 (也作 信息工程,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本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跟踪前沿、注重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电子信息技术、通信与通信技术、通信与系统和通信网络等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通信工程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 1)

光纤通信与光器件研究, 2)图像通信,

3)数字图象处理与流媒体制作,4)计算机网络通信, 5)网络与信息安全, 6)卫星通信,

7)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

8)现代信号处理技术与应用, 9)语音处理与语音合成, 10)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工艺, 11)微波射频电路设计, 12)毫米波与天线技术, 13)嵌入式系统, 14)IT项目管理,

15)系统及软件的可靠性等。

随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通信技术中的移动通信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特网已成为全球信息传输的崭新平台,并以此实现了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换的愿望。

概括的讲,通信即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处理、分析、传递、交换和利用信息。从古代的烽火台、信使到今天电子通信中的模拟时代、数字时代,从蜂窝电话到GSM手机到如今蓬勃发展的3G通信,通行工程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信息科学中。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是其三大支柱。

通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新一代高水平的通信设备,如程控交换机,路由器等交换设备的诞生。以及人们对新的便捷的通信手段的追求,大大的促进了现代通信事业的发展。

二、国内外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世界通信发展史

19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托马斯沃森在波士顿研究多工电报机,它们分别在两个屋子联合试验时,沃森看管的一台电报机上的一根弹簧突然被粘在磁铁上。沃森把粘住的弹簧拉开,这时贝尔发现另一个屋子里的电报机上的弹簧开始颤动起来并发出声音。正是这一振动产生的波动电流沿着导线传到另一屋子里。贝尔由此得到启发,他想,假如对铁片讲话,声音就会引起铁片的振动,在铁片后面放有绕着导线的磁铁,铁片振动时,就会在导线中产生大小变化的电流,这样一方的话音就会传到另一方去。这天他们便一起制作了新的电话机。1875年6月3日,他们用这个装置进行了发声试验。1876年3月10日,贝尔用他发明的装置,第一次发送了完整的话:watson,come here 1877年在波士顿架设了世界上第一条电话线路。美国的另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于1877年发明了炭精送话器,电话机的通话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如果仅有电话机,还只能满足两个人之间的通话,而且无法与第三个人之间进行通话。将多个用户连接起来进行通话,不仅需要连线非常多而导致造价极高,而且两个用户进行通话时,所连接的其他用户无法进行隔离。要解决这个问题,交换机产生了。第一台交换机于1878年安装在美国,当时共有21个用户。这种交换机依靠接线员为用户接线。

美国的阿尔蒙史瑞乔于1891年发明了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系统。史瑞乔又于1896年发明了旋转式拨号盘,它使用户可以在直接通过拨打电话号码进行呼叫。

1897年马可尼用实验证明了运动中的无线通信的可应用性。最初的移动通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军队和政府部门,特点是工作频率较低,工作在短波频段。 历史上,移动通信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要求使得通信技术及其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战争结束后,很快推出了第一种大区制的公众移动电话服务。从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完成了从专用网到公众移动网的过渡,采用人工接续的方式解决了移动电话系统与公用市话网之间的接续问题。但这时的通信网的容量较小。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主要是改进和完善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包括直接拨号、自动选择无线信道等,同时自动接入公用电话网的问题。但由于相关设备以及无线资源的制约,当时整个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 后来情况有了可喜的变化。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解决了困扰移动通信的终端小型化和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移动通信系统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随着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传统的大区制的移动通信系统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无法满足服务要求。针对这一情况,美国的贝尔实验室提出了小区制的蜂窝式硬碟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在1978年,发明了AMPS(Advance Mobile Phone Service)系统,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他结合频率复用技术,可以在整个服务覆盖区域内实现自动接入公用电话网,与以前系统相比具有更大的容量了更好的话音质量,蜂窝化的系统设计方案公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大容量要求和频谱资源受限的矛盾。这就是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双工的FDMA模拟通信系统。

尽管模拟蜂窝系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业暴露出一些问题;频谱效率较低,有限的频谱资源和无限的用户容量的矛盾十分突出;业务种类比较单一,只有话音业务;模拟系统存在同频干扰和互调干扰;模拟系统保密性较差。最主要的因素是容量和日益增长的市场之间的矛盾。模拟系统的发展存在着压力。近年来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低速话音编码等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1992年以TDMA为基础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DAMPS等)相继投入使用。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叫FDMA蜂窝系统有许多优势:频谱效率高,系统容量大,保密性能好,话音质量好等。

在这之前美国人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都是走在世界前列,其中MOTORALA、AT&T更是当时的移动通信界的巨人;1991年7月由欧洲发明的多址接入方式为TDMA的GSM数字蜂窝系统开始投入商用,由于拥有更大的容量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很快GSM网就遍布欧洲;欧洲的爱立信、诺基亚等凭借GSM的优异表现成为新的移动通信界的巨人与美国的摩托罗拉并驾齐驱。

目前世界移动通信界的格局表现为欧洲和北美两强对峙,他们掌握着大部分的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和市场份额。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只能提供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的服务。为了满足更多高速率的业务以及更高频谱效率的要求以及目前存在的各大网络之间的不兼容性,一个世界性的标准——未来公用陆地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应运而生,1995年又更名为国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IMT-2000支持的网络被称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他将支持速率高达2Mbit/s的业务。欧洲提出了WCDMA,北美提出了cdma20000标准,中国提出了TD-SCDMA标准。

2、中国通信发展史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始于80年代。1987年11月,中国首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并在广州投入商用,爱立信为供应商,在网用户150人。网络总投资为3730万元,其中引进设备900万美元。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代移动电话。

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引入竞争、促进发展也成为放在电信改革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1993年12月,国务院下发(1993)178号文件,同意组建中国联通公司。从此,电信业进入了引进竞争、打破垄断的全新阶段。1994年7月19日中国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成立。

◆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 1995年7月中国联通GSM 130数字移动电话网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建成开放。

◆ 1996年 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 1997年10 月22日、23日 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

◆ 1999年4月底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 1999年7月22日0时 “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

◆ 2000年4月20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 2000年6月21、22日中国联通分别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运营,并于一年之内成为香港恒升指数股。

◆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宣布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 2001年2月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与此同时,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 20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 2001年10月13日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率先在浦江两岸的中心城区,构筑了cdma-1X高速移动通信试验网,并在召开的技术推介会上展示了初步的应用。 ◆ 2001年11月14日中国联通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订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电信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

◆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 2001年12月22日联通新时空CDMA网络建成。

◆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 2002年1月8日“中国联通CDMA网开通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 2002年1月8日中国网通集团北京通信控股的北京正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成为继中国移动、电信、网通、联通、铁通和卫通6大运营商外,国内第7家获信息产业部发牌的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

◆ 2002年3月5日 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 2002年3月7日中国联通A股上市计划顺利获得国务院审批,旨在为CDMA项目筹集资金。

◆ 2002年4月8日联通新时空CDMA网络正式运行。

◆ 2002年5月15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重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正式挂牌。

新组建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南方21省区市的电信公司组成;新组建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北方10省区市电信公司和原中国网通公司、中国吉通公司组成。

◆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 2002年5月17日 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 2002年10月1日 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三、本校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与要求

中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起源于长沙铁道学院,于1991年开始筹备,1992年建立,1994年开始招生。本专业于2000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教学科研人才齐备、教学实验条件相对完整、教学科研管理规范、具有鲜明特色的宽口径专业。2007年成为中南大学重点建设专业。

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中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与技术管理人才。毕业生具有信息传输、交换、通信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开发、应用、技术管理方面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信息产业部门和其它部门对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传输、交换、网络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设计开发能力。

2、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

3、计算机的应用与开发能力。

4、了解通信技术发展动态、学习通信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力。

5、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

6、创新意识、国际意识和创新能力。

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博士3人;中青年教师硕士学位占90%,在读博士生5人。学术梯队基本形成。

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以教学质量为根本,深化教学改革,围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抓好专业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学科,主干学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针对通信工程人才的需求,依据通信工程专业知识更新周期急剧缩短、相关产业发展变化快的时代特征,建立“厚基础、宽口径、分类培养”的新模式,在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前提下,以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主线,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块整合体系,构建适应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同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考虑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在专业选修课上突出多条主线,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使毕业生能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和可持续发展性。

四、自己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优势与疑问

首先,选择这个专业是基于两个标准:一是我对通信工程这个专业的信心,我看好通信工程的发展,相信在几年后通信产业在信息社会中的支柱地位不但不会缩减,反而会继续增加,其必将再次掀起信息产业发展的浪潮;而是基于我对通信工程的一点兴趣,虽然自己到现在还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但是至少我不排斥通信工程这个专业。正如上导论课的老师讲的,我们现在还没有深入到专业的学习当中,当然无法了解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有当我们进入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之中,用心发掘,就会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总的来说,我对我在中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充满信心,我觉得这就是我最大的优势。

至于对这个专业的疑问,我想我现在知道的关于这个专业的一些东西只是皮毛而已,现在有的一些小疑问会随着我更深入的学习慢慢消失,到时候我再产生的疑问,才是真正的疑问,那是我会虚心和老师交流讨论,解决自己不懂的地方。

五、自己的学习规划与职业规划

说到学习规划,我觉得上导论课的老师说的很正确,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非常艰苦的专业,我们选择了它就等于选择了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这个专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发展更新特别快,所以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得通过书本,网络及其他各种渠道时刻关注通信产业的发展动态,做到与时俱进。

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说真的我确实没有想好,就连是不是读研我也还没决定,原因还是基于自己对通信工程这个专业了解得不够深刻。不过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决定,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会时刻跟上变化,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做出一个及时的安排。

艺术导论 篇九

公民凯恩观后感

在艺术导论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了电影《公民凯恩》,当时看了一遍后感觉不是很懂,所以回来后自己又看了一遍。正如一直以来它所受到的评价一样,这部电影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伟大之处,看完之后也确实挺有触动的,下面写一写对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

《公民凯恩》是一部在美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影片描述了凯恩跌宕起伏一生,这是特定年代中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也是一个不普通的一生。凯恩的童年相当贫穷,却充满了真诚的爱,而一笔意外的财富却带他走向了不同的人生。他在大都市中长大,发迹致富,又涉足政界,成为风云人物。他因与总统的侄女结婚而青云直上,又因与歌女的桃色事件而导致政治生涯的一败涂地。他晚年隐居于豪华的庄园中,但因第二任妻子的离开而过着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寂生活,他一生辉煌,却在孤独寂寞中结束了传奇而又曲折的一生。

影片以“玫瑰花蕾”这一悬念开头,通过不同的人物回忆,从不同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凯恩性格的各个侧面,从而塑造出了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多面的、完整的人物形象。在凯恩经纪人塞切尔的回忆手稿中展示的是凯恩致富的过程,并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原则,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的人”;凯恩的同事伯恩斯坦讲述了他生气勃勃的奋斗精神,认为他是正直的;凯恩的好友李兰特叙述了他的个人生活,认为他才智卓越,却没有信念,心中只有自己;凯恩的第二任妻子苏珊回忆了他俩之间的情感生活,揭示了他对爱的追求以及极度的自私和强烈的占有欲;凯恩的管家雷蒙讲述了他最后几年的孤独和痛苦。影片用五个人的眼光来表现凯恩,他们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凯恩的一个侧面,是真实的,又是片面的,但正是这些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侧面,才使银幕上的凯恩成为了一个内涵丰富,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立体形象。通过这五个与凯恩关系紧密的人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凯恩性格中的矛盾的各个侧面,如,他反对自己作为股东的“大都会”公司对人民的剥削,被金融家塞切尔认为“其实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他独行专断,又被认为是一个法西斯;他特意为苏珊建造了芝加哥歌剧院让其演出,却又在所有的报纸上用最犀利的言词批评她的表演;他辞退了李兰特,却又送去了两万五千元的支票;他渴望爱,却又亲手摧毁了爱……

凯恩的这种矛盾性格造就于所处的那个时代,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美国是凯恩心中的信念,他被人称为民主主义、和平主义、爱国主义、共产党、法西斯,他则坚称自己是一个美国人,凝聚在凯恩身上贪婪、专横、冷酷、自私等特性实际上就是当时美国被扭曲的普遍人性特征。以剥削牺牲人性为代价的资本累积造成了物质方面的富有和感情上的极度匮乏,这是凯恩身上存在的最大矛盾,他拥有无比的权势和财富,精神却无比孤寂,经济和政治上的追求毁灭了他感情上的追求,他渴望爱,也付出爱,但资本扭曲了他的灵魂,把爱看成了一种占有,因而他无法获得真正的爱,而他最大的悲剧还在于他无法忘却这种情感,因此他只能永远地处在追求——毁灭的痛苦的漩涡之中,“玫瑰花蕾”也只能成为他人生的一生叹息了……

对于凯恩,很难来下一个确切的评价,就如同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一样,我们看到的凯恩只是我们眼中的一个凯恩的侧面而已,也许较他们来说,我们多看到了凯恩的几个性格面,但谁又敢断言他认识的是一个完整的凯恩呢,就如同没有人敢说他眼中的哈姆雷特是真正的哈姆雷特一样。但是有这么一句评价正符合了我心中的凯恩形象,“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英雄,在极度膨胀的欲望中走向了毁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在艺术导论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了电影《海上钢琴师》,当时看了一遍后感觉不是很懂,所以回来后自己又看了一遍。正如一直以来它所受到的评价一样,这部电影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伟大之处,看完之后也确实挺有触动的,下面写一写对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

《诗》,从结构上看,是双线齐头并进的,一位做外婆的老年妇女为了实现幼时的愿望而读诗歌写作班,但这条线索是一根副线,它宛如游离于人的意识背后的那一丝冲动,时时地将有趣的和无趣的生活勾勒出色彩。

外婆和外甥生活在一起,外甥和其他五位中学同学强奸了一名女同学,而这名女生从桥上纵身一跃而结束了生命,五位家长和学校为了逃避罪责和名誉损失,联手摆平死者的父母。

看似本片的重点在展示人类的冷漠上,以及对社会世态的无奈处理。但从电影的极其克制这一点上,你又该相信,李沧东讨论的远不是这些。

那个在流水中浮起尸体的女中学生,只有一个镜头,她被强暴的细节也没有,但她和外婆恰恰成为了映照,尤其电影的后半部分,这个被糟蹋掉的生命成了老妇人日夜牵绕的一个物体。

她跑到河边、桥上,最动人的是,她的白色帽子飘落时,宛如生命坠落的重复。这是一个被糟蹋的生命对另一个被糟蹋的生命的救赎,老妇人的人生故事没有交代,她只有一个女儿在城市里。

李沧东隐喻的是什么?这个患有健忘症的老人简直不敢相信外甥做出了一件如此愚蠢的行为。一个念头在银幕上写着,她的身世,她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的遭遇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最后警察还是带走了外甥,一个警察接过了羽毛球拍,和老妇人对打。这是非常极致的心理活动,真正的内心崩溃应当有息而无声。她的非道德却亲情的努力付诸东流了,直到这个时候,你才明白她的第一首诗歌是这样写成的,不断地和女中学生对话,乃至两个人成为一个人。

人生有多少互为伤害?人生又有多少隐性的罪恶?这是一部东方的救赎电影。策兰说,死亡是花,只开放一次。我想说,死亡是梦,每天开放一次。

欲望,每时每刻让人折向另一个地方。诗歌,就是这期间的变奏,它可以是失足的灵音,也可以是无耻的高歌。当我们卷走遗憾的时候,也在为罪恶付出代价。没有什么诗意可以不变而辉煌的。

和《密》的主角相比,美子寻找救赎的道路,更孤独,也更需要个人意志和主体性(subjectivity):她写诗。她说:「我的确有感情啊』,但为什么就是写不出来呢?是多么长久的压抑,特别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令她写不到自己的「诗」又或者是以为自已「不用写诗」?发觉自已开始失忆,迈向生命终结的美子对诗产生兴趣。问到如何写诗,男诗人老师告诉他,妳必需自已去寻找,每个人心里都有诗。一草一木皆诗。而细心留意的话,美子的诗每句也会大自然有关:杏子、岛儿、河流、血红的花…美子是爱花之人,喜欢和花儿沟通、自「然」自语。她也把自已打扮成漂亮的花,爱穿美丽衣嫦,她的美更为所有人称赞。

债:《诗》是关于现代社会对大自然的债、对女性、及被剥削者的债、对「诗」的无穷的债。债是欠缺关注,是不看不听,是漠不关心,是自以为「什么事都没发生」,是自以为「是」,却「否」掉「诗」。美子献身给病瘫了的色老头,同情他,后来有求于他向他借钱,老头就只懂说这是「勒索」,却不知这是应还的「债」。虽然雄风已失的老头肯承认她的「贡献」,给了美子,但整个社会却没承认这份总体的亏欠。电影结尾世界一切如常,美子却「不在」了,我们却得以听见她及受害女孩共同、共鸣的余音,朗读着她们以死、以自身逝去为代价所写出来的、最后的「诗」,像河流一样、连绵、恒常而漫长,潺潺地。

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基督教的原罪观,《诗》中的罪观是较相对的,是不忍宽恕,也是不忍惩罚,是大慈大悲,阴阳调和互补以取代(或应该说:弥补)阶级斗争,是很「东方」的哲学观及道德观吧?不论对想强奸自已的病老头,又或是罪孽满身的孙子,美子都不忍苛斥,但总不能说,这种忍辱负重是种东方女性的「美德」吧?

明显地,李沧东有意把诗---自然---女性/阴性(feminine) 三者串连起来。美子受聘照顾的老头就说过:「妳总是像岛儿,唧唧渣渣说过不停」。受害女孩跳进河中了结痛苦,不就是被「文明」背弃而投奔「自然」?女孩的母亲独自务农养家,美子对她说:「祝你丰收」。她却说,即使大自然让她丰收,生活却可能更苦。农作物价格受supply./demand供求定律制宰呢。同样地,她女儿就如此这般被男孩们在「市场」中「收割」:男孩父亲们虽说同情死去的、被轮暴的女孩,却说「儿子的未来最重要」。他们开房车、做生意、有头有脸、懂英语,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和学校、警察等男权主导的建制合力试图用金钱「购买」受害者母亲的沉默,以为这就是「no problem」 (某父亲语),这不正是资本主义的剥削而「忘本」的冷血逻辑?

教学方法的体验式教学改革 篇十

目前,我国高职艺术专业《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普通高校文化课程教学的传统方式。这一方式对于普通高校的艺术生而言,可能比较合适。但对于高职艺术生而言,则不太适合。高职的艺术生与普通高校的艺术生是有所区别的,他们的学习时间多被艺术实践活动所占用,长期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得他们的思维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知识结构与普通高校的艺术生有所不同。高职艺术生偏重学习艺术的实践技能,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喜欢直观性的、形象性的图像,而不喜欢抽象化、深奥化的理论。所以,如果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方式,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课堂纪律比其它普通高校的艺术生要差得多,课堂纪律也难以维持,自然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高职艺术专业的教师可以发挥高职艺术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选择与他们能力和兴趣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艺术导论论文 篇十一

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艺术

指导老师: 学生: 学号: 班号:

谈到艺术,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的名词,它的身上似乎笼罩着一层高高在上的神秘面纱,它就如同夜幕中的星辰,明明知道它的存在却又高不可攀。在新华词典中对于艺术的解释有三条:①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因表现手段和方式不同,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 ②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③指独特优美而丰富多采。其实,艺术的表现形式有许多,诸如: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引用中华奇石馆馆长李文科先生的描述就是:“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对艺术就更加迷惑了,但是其实在我看来艺术存在与生活的每个角落。中国很少有专门的艺术博物馆,北京的故宫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艺术在哪里可以说是随处可见。那人面鱼纹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吗?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一)

在我看来中国最早的的艺术体现应当是远古各氏族的图腾,比如最早的伏羲氏系统的有所谓的长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等等。这些是最早的图腾体系,其大都是人面蛇身的式样,其中大概就是我们的原始祖先们最早的“人心营构之象”吧。而这蛇之象经过历史的积淀后逐渐演变为龙,也成为正统图腾之一。与龙蛇同时或稍后,凤鸟则成为中国东方集团的另一图腾符号。如: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

大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山海经·大荒北经》) 龙飞凤舞,就是这个从旧石器渔猎阶段到新石器时代的农耕阶段的一面图腾旗帜。

(二) 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铸造艺术。传说中夏铸九鼎,大概是打开青铜时代第一页的标记。用青铜铸造的大鼎被称为“国之重器”,因为这种沉重神秘的器具其在殷商时期被广泛应用在祭祀等活动中,所以上面铭刻的金文也成为考古学家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更重要的是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小篆,中国书法的美也直接在其中体现,所以其中不止有青铜器铸造的艺术,更有书法艺术。

然而当青铜艺术只能作为表现高度工艺技巧水平的艺术作品时,实际便已到它的终结之处。战国青铜巧则巧矣,确实可以炫人心目,但与具有狞厉之美的殷周器物相比,人们更愿欣赏那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的崇高美。毕竟它们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

(三)

先秦时期,赋比兴的原则渐渐的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原始文字由记事、祭神变为抒情、说理刚好是春秋战国或更早的产物。它们以艺术的形式共同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理性精神。《诗经·国风》中的“民间”恋歌和氏族贵族们的某些咏叹,奠定了中国诗的基础及其以抒情为主的基本美学特征。也正是从《诗经》的这许多具体作品中,后人归结出所谓“赋、比、兴”的美学原则,影响达两千余年之久。

而这一时期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随着社会进入新阶段,一股所谓“美轮美奂”的建筑热潮盛极一时地蔓延开来。这股建筑热潮大概到秦始皇吞并六国后大修阿房宫而达到最高点——

乃营作朝官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史记·秦始皇本纪》)

而恰是从这时起,中国的建筑风格渐渐明朗化,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以单个建筑物的体貌形状,而是以整体建筑物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风貌。

(四)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的主题愈发重要,“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是当时确立而影响久远的中国艺术-美学原则。它们的出现离不开人的觉醒的这个主题,是这个“人的觉醒”的具体审美体现。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代。”“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如果说,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那么,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书法上,正是魏晋时期,严正整肃。气势雄浑的汉隶变为真、行、草、楷,中下层不知名没地位的行当。也正是这种地位使得魏晋时期的书法表现出来的主要是那种飘俊飞扬、逸伦超群的魏晋风度。 在魏晋时期就不得不说说两位杰出人物:阮籍和陶潜。陶潜和阮籍在魏晋时代分别创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一超然世外,平淡冲和;一忧愤无端,慷慨任性。他们以深刻的形态表现了魏晋风度,他们才真正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

(五)

唐诗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这是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仿的的节奏音调!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巅峰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一不是盛唐之音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沉郁顿挫,深刻悲壮、磅礴气势却严格规范在工整的音律对仗中。这种“盛唐之音”与李白的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各自保有着不同的社会时代内容,从而各有风貌特征,各有审美价值,各有审美价值,各有社会意义。在这里,他们共同奏出了大唐盛世的最强音。

(六)

如果说,雕塑艺术在六朝和唐朝达到了它的高峰;那么,绘画艺术的高峰则在宋元。这里讲的绘画,主要讲的是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它与相隔数千年的青铜礼器交相辉映,同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然而延续千年的中国山水画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也在发生变化。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无我之境”逐渐在向“有我之境”推移。如同雕塑、文学一样。宋元山水的意境也均各有其优秀和拙劣、成功和失败的作品,各人也可随自己的兴趣、倾向而有偏爱和偏好。

(七)

纵观前文,如可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那么,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却是世俗人情。明代版画的辉煌,戏曲小说的插画所放射的光彩是史无前例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版画家们那种大胆想象力,那种大胆揭露社会的矛盾以及对人世悲苦的关怀,都是极其有意义的。清朝的戏曲更是令人惊叹。

清代小说反映了更广阔的生活面,上达封建统治阶级人物,下及社会底层的劳动群众,纷纷在作品中登场。故事情节常常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展开,描写的风格已由昔日的粗线条逐渐向细线条演变。如《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笔端几乎批判了整个封建社会上层建筑和整个的封建统治阶级,形象地、有预见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没落和崩溃的趋势。《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则独特地选择了知识分子这个社会阶层的视角,通过对他们的生活遭遇和精神境界的描绘,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罪恶。有的作品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和歌颂了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艺术的小小巡礼是如此短暂。艺术的魅力在此不再赘述,中国历史长河中艺术的地位如此重要,以至于如果少了它历史将会何等苍白。艺术作为人类追求美的象征,它对人类发展史的意义何其重大!人类的发展史便是一部奇宏伟丽的艺术史!

艺术导论论文(武汉理工大学 篇十二

论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自动化0701班 杨帆 学号:0120711360126 摘要: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而社会生活又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让创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康定斯基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孕育了我们情感的母亲”。艺术家追求的是作品能够对社会有用,不光是给自己看、自己玩,画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能感动别人。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让创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同时艺术家对社会的评价和记录也是对社会生活有着不小的影响,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切的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本质,这些都要倚赖艺术家通过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更好的让我们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说:“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特点,是它的本质”。社会生活也在艺术家的影响下潜移默化,朝着一个和谐光明的方向前进着!

关键词: 艺术家 社会生活 相互联系 源泉

正文:

说到艺术,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走进艺术的园地,就会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一幅画、一支歌、一出戏、一部电影或一个舞蹈,除了使我们得到艺术的享受之外,还能使我们体察到某个时代,某个地区的生活状况。我国汉代的乐府民歌,当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等等一大批的名作,无一不是反映着我国的社会生活的实际。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福金的独舞《天鹅之死》等等一大批外国的名作,又有那一个是创作于在生活以外的呢?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艺术,有那一个能脱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而存在?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而社会生活又是艺术的源泉。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特点,是它的本质”。列宁说过:“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所以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社会生活,艺术就不存在了。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无一不是反映当时安史之乱的苦难生活!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无一不是从体验生活中创作艺术的,而又是从创作艺术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的。艺术来源与生活这一规律,不仅体现在艺术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在艺术的形式。艺术形式的形成和艺术手段的运用,总是以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和与此有关的生活方式为基础的,都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因此,任何民族的最早的乐器都属于打击乐器。如我国古代的石磬,大洋洲的苏鼓。所以,一切艺术的源泉都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着社会生活,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脱离了社会生活就无从谈起。

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一)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并且这也是一个很古老的命题,他正确的表明了艺术的客观根源,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也符合艺术创作的实际情况。 (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 (2)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也就是说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出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宗教观点,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三)艺术是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这既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有上层建筑做的理论根据,也是以中外艺术史上的全部事实为依据。 首先,我们认识到艺术是一种思想关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思想关系是反映物质关系的,意识形态是反映经济基础的; 其次,我们又进一步认识到,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不同于做为“中间环节”的其他意识形态,即艺术可以反映经济基础,也可以反映政治,道德,法律等等; 另外,我们还看到,在反映全面社会这点上,艺术于宗教,哲学等都有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共性。 4 :谈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艺术的真实性可分为两点:再现的真实(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他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实际,符合他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和表现的真实(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真实,即真实的表现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包括思想、个性、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 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他一方面以非常鲜活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关系:其实艺术的典型问题是明确了艺术的形象性和形象的真实性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问题。他涉及的范围很广,他关系到形象的真实性,又关系到形象的概括性;既关系到艺术的认识本质,有关系到艺术的审美本质,是艺术理论的核心问题。

把政治上的变革归咎于艺术家或文学家,就和把朝代之灭亡归咎于某小女子,把家庭的破裂归咎于第三者一样,至少,是有失公允的。起决定作用的原本是哪些人呢?„„举旗呐喊之“民众”,行为无端之昏君,见异思迁之丈夫或妻子。这些人的错误才是决定性的。把结果归咎于其他的人都是忽视主犯仅只缉拿其帮凶甚至连帮凶都不是只能算作替罪羊的行为,在公正的意义上,这根本无法站住脚。艺术家的作用之于社会,永远是如妻子服侍丈夫般,他们为后者服务,说的是后者想说或想听的话,假如他们说社会不想听的话,他们的声音便湮没在人海中了,才不管那些话原是多么的无可争议的正确或纯粹。(纯粹的意思是,没有任何目的性,为了做而做,就象人生来就要呼吸一样,根本用不着去想人为什么要呼吸这个问题。关于纯粹,我以后还有更多更具体更详尽的阐述,这里大意到此,然而意思也尽够明白了,假如还是不懂得我说的纯粹的意思的人,也无须往下看去。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社会政治、经济密切关联。艺术要不断地通过从社会和生活中吸取营养,通过自身的形式语言探索来实现美术上的革故鼎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传统产业升级也需艺术家的推动。艺术家应该为时代的发展做出贡献,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在如今的和平盛世,艺术为社会和谐服务,起着调和的作用。古今中外,每个艺术家的作品与活动无不打上时代和民族的烙印。今天的艺术家,一定要贴近我们这个时代,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创造时代的艺术精品留给后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康定斯基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孕育了我们情感的母亲”。艺术家追求的是作品能够对社会有用,不光是给自己看、自己玩,画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能感动别人。我们搞创作要有一种责任心。我们国家在美术方面有很深的底蕴,千年的积淀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历史可通过形象延续下来。我们应该像美术史上的大家一样给后世给自己的国家留下些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对自己的国家有用,能感动民族,正确反映和描绘民族形象的作品。还原历史,让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再现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的责任。艺术还要起鼓舞作用。艺术家也可以表现社会现状,激进宣扬或者描绘恬淡的意境,目的都是为了和谐,潜移默化地去推动艺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艺术家不仅要关注个体化的创作,更要投身到社会公共事业中去。当今的物质社会里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达到同样高的层次,如何在各方面达到真正的和谐发展,美育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艺术家有责任普及群众审美,提高审美水平,反过来,群众的审美提高也促使艺术创作的不断创新。审美是需要培养的。而艺术家的责任并非去指引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更多的应该是去引导,启发人的潜意识里的思维以及对于艺术的感悟。像配合这次高峰论坛的“藏画于民”这类活动就很有意义,普及美术教育,使大众更亲近书画,也更有利于艺术家与群众的互动与交流。

任何艺术的抒情都来自于生活的实际感受,这也就是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品,系抒情诗,抒情音乐、抒情舞蹈等,这类作品不是直接抒发作者胸中之情吗?怎么也说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呢?原来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由客观现实引起的。艺术家、诗人在作品中所抒发的感情,总是根植于客观生活的土壤中,它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抒情作品也是来源于社会生活,例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中所抒发的那种孤独寂寞的感情,虽说诗人个人的一种感情,但却又是封建社会中许多不得志的士大夫共同的精神生活现象,这种感情是由封建社会不合理的政治生活所引起的。 综上所述,但凡优秀的作品,大都贯穿着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假、恶、丑的憎恨与鞭策。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让创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同时艺术家对社会的评价和记录也是对社会生活有着不小的影响,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切的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本质,这些都要倚赖艺术家通过他们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更好的让我们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再次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说:“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特点,是它的本质”。社会生活也在艺术家的影响下潜移默化,朝着一个和谐光明的方向前进着!

参考文献; 1《文学概论》 童庆炳著 红旗出版社 2《美学》第一卷 黑格尔 商务印书馆 3《文化学导论》 河北教育出版社

4《艺术集》 攀松琦 许树坚等编 科学普及出版社

教学内容的体验式教学改革 篇十三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所使用的《艺术概论》课程的教材一般依照普通艺术院校的教材进行教学,这是存在问题的,因为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和教学目的与普通院校的艺术生并不相同。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普通院校的艺术生培养理论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人才,应此,对于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教学内容与普通院校应该区别开来。目前普通高校所使用的《艺术概论》课程的教材多达二十种之多。

虽然教材各各不同,但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三个方面:艺术原理、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这三个方面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是各个教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所侧重。这些教材编写者的专业背景可分为三类:艺术类、文学类、哲学类。编写者在编写的时候,是从他们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观点的选择和材料的取舍的。哲学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原理的内容,文学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欣赏的内容,艺术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创作的内容。其实,艺术问题必然离不开艺术、文学、哲学,但不同的编写者在内容上的侧重使得所编写的教材不一定适用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接受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方面比较容易,但接受艺术原理则有一定的难度。原因在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象一般文科学生那样高。总所周知,艺术生的高考文化分数数要比普通文科生低得多。许多大学本科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只相当于优秀高中生的水平。所以,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艺术概论》课程对于他们而言,接受的难度比较大。这一点在高职的艺术生身上得以集中体现。

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要求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素质。对于高职艺术生的教学目的而言,最主要的是培养其技术应用能力,至于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即可。所以,在《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不必依照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教材和内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编写一本适合高职艺术生的《艺术概论》教材;二是在已有的教材中选择比较适合高职艺术生的《艺术概论》教材;三是教师在选择已有《艺术概论》教材的基础上,针对高职艺术生重新编写教义。这三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教授与高职艺术生学习目的和文化水平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专业技能。

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始终围绕在提高学生艺术技能的基础上去培养其艺术理论素养。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中应加强艺术创作、艺术欣赏等艺术实践方面的内容。《艺术概论》的课程设置一般在高职艺术生的最后一年,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对艺术问题有着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艺术创作的'思想源泉、创作灵感、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具体的创作过程过程中是有所体会的,教学因势利导进行理论的提升。对于艺术欣赏问题的理解也是如此。学生的艺术学习必然离不开对大量经典作品的欣赏和描摹,而且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评品,他们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也会进入欣赏者的视野。学生既是欣赏者又是创作者,所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去欣赏他人的作品。学生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过程中也会对艺术理论有着一定程度的思考和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引导。比如艺术起源问题,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很容易接受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一理论。目前一般《艺术概论》的教材中关于艺术起源问题有艺术产生于巫术、图腾崇拜、游戏、模仿等几种观点,本来这是很难辨析的问题,但学生通过他们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体验,就比较轻松地辨析出艺术起源于劳动实践这一观点与其它观点的区别。诸如此类,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感受和体验去理解艺术理论的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高职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学习目标、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融入在他们的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体验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概论》课程中理论方面的内容。

师资素质的体验式教学改革 篇十四

在教学活动中,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需教师来完成,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目前,在高职艺术专业从事《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门从事艺术理论的教师,一种是从事艺术实践活动的教师。这两种教师在教授《艺术概论》课程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事美术史专业的教师往往缺乏艺术实践经验而偏重于理论知识,从事艺术实践活动的教师则往往缺乏理论功底而偏重艺术实践经验。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好的文艺理论素养,而且还须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艺术概论》课程教师的素质。

由于我国高校艺术专业的设置,艺术理论虽然属于艺术学。但实际上,从事艺术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单位有哲学系中的美学专业,有中文系中的文艺理论专业,当然也有艺术系中的艺术学专业。就目前中国的教学和研究的实践情况而言,在艺术理论领域卓有成就者包括美学、文艺学、艺术学专业的学者。许多美学和文艺学的学者在高校从事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理论专业的培养方案就是根据美学和文艺学的培养方案来设置的。在这些美学和文艺学的培养方案设置中,艺术理论课程中艺术实践教学的环节很少,甚至是空白。美学、文艺学的教师虽然精通审美、艺术哲理,但对艺术实践了解甚少,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也有限。艺术是审美的集中体现,如果不了解艺术实践的经验和体会,必然也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践,从艺术实践中提升艺术理论。实际上,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是分不开的。我国从事美学和艺术学研究的人,许多分布在艺术专业。反之亦然。这从我国目前许多美学、文艺学、艺术学团体的成员组成就可得知。许多艺术学团体成员的身份是多样的,有哲学家,文学家,还有画家、雕塑家、设计艺术家、音乐家等艺术家等。所以,从事艺术理论教学的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美学、文艺学的理论功底外,还要有深厚的艺术实践的素养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艺术理论课程中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艺术理论是来源于艺术实践活动,许多艺术理论的知识与艺术实践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从事《艺术概论》的教师只有具备长期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深刻地理解相关的艺术理论知识做准备,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强哲学、美学、艺术学的知识和修养,并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为一体,在不断的艺术实践经验中去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可见,只有将艺术实践和哲学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教授《艺术概论》的课程。因此,对于目前我国从事《艺术概论》课程的师资素质建设而言,关键在于要进行理论和实践学科的交叉融合,对于出身美学、文艺学的教师,可进行艺术实践的培训教育;对于出身于艺术专业的教师,可进行美学、文艺学专业的培养深造,这样才能培养出从事《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优秀教师。

最新范文

135 32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