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课件课稿

小学体育评课稿【精选7篇】

2024-04-17 09:45:10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如下是爱岗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7篇小学体育评课稿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一

关键词:体育教师;畏惧;展评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0-0028-03

体育展评课是指为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组织进行的以展示交流或评比择优为直接目的的体育课。由于教师执教的出发点不同,体育展评课的教学策略、模式和形态常有别于常态体育课。但它仍是各级各类体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为促进学校体育教研交流和教学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许多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展评课的执教机会时,常出现消极、推脱和怯缩等畏惧现象;从而导致体育展评课的主要执教群体正逐步向年轻教师群体靠拢,而优秀的体育展评课则往往由一小部分精英教师群体所掌控。体育展评课正逐步脱离普通教师群体和常态课堂教学,这显然偏离了开设展评课的最初愿景。为此,针对教师执教展评课畏惧心理的分析和建议,对提升体育展评课的参与面和受众面具有积极意义。

一、体育教师畏惧执教展评课的现象分析

1.教师的教学素养一般,未能借助团队的力量

案例:初三年级的某老师是全校师生公认的好老师,连续多年任教初三年级,不但工作认真而且每年体育中考成绩都在区里名列前茅。然而他在参加区课堂教学评比时,赛前就有些手足无措的他最终空手而归,令人大跌眼镜。

目前,基层体育课堂教学规范性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教师长期只教体育中考、体质测试和个人喜好的内容,使得自身的教学广度和水准大打折扣;从而导致部分体育课出现教学计划制订和执行随意,以及教学策略落后、教学方法不当和教学手段偏低的问题。另外,这些教师往往还会忽视对课堂教学的执教反思和问题应对,在外部监督机制缺失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必然会不断消退,使得他们在面对展评课时会心存畏惧。

同时在教学快速发展和信息高度交互的背景下,教师忽视团队力量而单纯依靠自身能力已难以满足执教展评课的现实需求。即便是教师为了保留教学个性和创新而坚持一定层面的教研独立也不会例外;因为大多数教师在面对相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资源时所能展开的教学活动往往相似,教学个性仅能停留在神情、语态和仪表等教师魅力层面。教学创新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另起炉灶,建立在成功经验基础上的创造更符合价值趋向。为此,团队力量在展评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2.教师的心理预判过低,难以承受展评课评价

案例:某区组织体育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为能选拔优秀教师参加上级比赛,要求三十五周岁以下教师必须参赛。某八年教龄的教师看到通知后说:“我是真不想参加比赛!反正上好上坏都要被专家批评,就这样随便参与一下好了,而且参加上级比赛也不可能轮到我们普通教师。”

在一些教学评比活动中,名优教师参加上级比赛的优先权使得本级比赛的严肃性大打折扣。在这样近似内定的氛围下,名优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的动机存在不足,同时也会因为缺少应有的评比热身而易导致状态失准,从而开始畏惧执教展评课。而对于普通教师来讲,则常常会因人选内定而导致其在报名和参赛过程中表现消极,即便他们因为自身问题致使评比落选也会颇多怨言地声明不再参加展评课。为此,消除教师不必要的心理预判有助于改变他们的畏惧心理。

另外,评课早已成为展评课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但同时也是执教教师最怕的一环。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虽然常见报喜不报忧的表扬式评课,但更多的是直指教学问题的批判式评课。特别是忽略教学问题背景、情境和后效而对展评课进行全盘否定的评课,对执教教师来讲将是沉重的打击。为此,引导听课教师对展评课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3.教师的执教经验不足,无法把握展评课机会

案例:某教师是区名师,工作以来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和业务奖状,唯独缺课堂教学评比的奖项。由于近年来他参与学校管理和指导教师,虽然勉强通过了区级推评参加市级比赛,但在赛前半个月他就开始失眠了。加之比赛前赶上学校有创牌任务,最终教学评比因准备不足而失利。

很多教师在面临展评课时常因毫无头绪而手忙脚乱,甚至因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加之平时的资源积累和教学经验不足,使得展评课的筹备效率低下。教师要么疲于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查找教学设计;要么就是独自漫无边际的胡乱假想,最终在设计环节就为后继教学埋下了隐患。而在磨课过程中,也常会出现教学设计因预估预判不足而无法执行,甚至连试教也会因为准备不足而取消。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展评课经验较少,尚未形成有效的应对模式造成的。

同时,团队力量在展评课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甚至关乎到最终的成败。从教学设计、试教磨课到参评参赛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教师个人所能完全应对的。特别是在借班上课评比活动中,教师既要利用课间十分钟整备器材、布置场地、调试设备,还要对所教学生建立了解、传递信息和调动候课。此时,教师如果没有相关的协作经验和团队机制,必将因慌乱迤榷错失展评课的机会,从而更加畏惧展评课。

二、体育教师畏惧执教展评课的应对建议

1.注重常态课的自我完善和集体提升

(1)规范教学,不断反思,形成教师执教的自我完善机制。

首先,教师应规范自己的常态课教学行为。在开学前教师应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制订科学合理的学期工作计划,然后根据水平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单元教学规划,并围绕教学内容拟定可操控和执行的教学进度。开学后教师需严格按照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实施教学,特别对于各项教学的时间、内容和策略等不能随意更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态、口令、讲解、示范到交流互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例如,教师可通过制订教学计划的执行率目标来做自我约束,同时每周向学生公布本周的授课计划做外部监督。另外,每学期采取不记名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评价。

其次,教师还要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即便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完全覆盖课堂上的所有生成,而且过度的课前预设可能会束缚教学的有益生成。为此,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后的教学反思去修正和完善先前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同一课题的教学时,某教师在教过首个班级后就在教案上用红笔进行第一次的修改和补充;而在后继班级的教学后,教师再用蓝笔在教案上进行第二次完善和标注。在完成本课题教学后,最终在教案的教学反思栏里记录整个反思的过程、要点和心得。

(2)集体备课,网络拓展,形成教研团队的集体促进机制。

首先,要依靠学校体育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基层体育教研组在教学整备的常用模式,它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和提高备课时效。但由于受制于教研组规模和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往往集体备课时教师间的共性课题较少,为此集体备课常采用个人课前说课而其余组员提出意见和反馈的形式进行。即便如此这仍有助于教师提高个人教学设计能力,而且集体备课资源的积累将提高整个教研组的水平。例如,某校采用先教师专项主备再集体完善的方式开展集体备课,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积累,体育组初步建成了各项教材的校本资源库,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其次,要尝试借助网络教研团队进行业务提升。信息时代教师间的时空距离已不是彼此教学交流的障碍。目前网络上的名师工作室和教研团队除了积极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研视频外,同时也乐于帮助一线教师成长。积极关注并尝试拓展网络学习资源,必将促进教师开拓视野和提升水平,为后继参加展评课打下团队协作基础。例如,某位新教师为了上好汇报课,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与某体育名师取得联系。在观看学习公众号的相关教学视频和文本资料的同时,还通过交流获取了当地近年市级教学评比的教学设计,为上好汇报课打下了基础。

2.强化展评课的客观评价和方向引领

(1)建立逐级推评制度,激发名优教师的动力。

首先,学校应将教师参与展评课的情况进行评价。规定教师每学年开设展评课的次数,并组织专家评审组对展评课进行量化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和推荐执教上级展评课的依据。名优教师如不参加校级展示或评比,不但在教师绩效考核中会失分,还会失去参加上一级活动的机会。可见建立体育展评课的逐级推评制度对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和提升活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某校在教师绩效考核办法里明确规定,教师未经学校选拔推评的展示课不列入绩效考核范畴。

其次,各级教研展评活动应明确要求下级单位必须进行相应评比,方可推荐人选参加上级活动。这有利于节制以往可能存在的内定直推情况,对促进基层教学展评活动的交流与繁荣有积极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很好发挥了名优教师的先进示范作用,还为其自身的水平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浙江省的所有省级体育教学评比均规定各地市必须经由组织本级相关比赛、评比选拔后方可推荐教师参加上一级比赛。同时,需提交本级比赛的比赛通知、活动报道和获奖公示等过程性证明材料。

(2)建立“评示结合”制度,缓解普通教师的压力。

首先,通过下发评课表格来限定评课的优缺点数量,以引导评课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只谈优点或只讲缺点的评课都是不可取的,发现别人授课的优点其价值并不亚于发现别人的问题,只是后者更加直接和激烈而已。限定评课反馈的优缺点数量,既可以避免评课出现一股脑的表扬或否定,同时也可以将更多的评课机会留给他人。例如,某校给教师下发的听课笔记中明确规定,教师所听的每节课都必须提出三个亮点和三个不足之处。这虽有些武断,但也不失为一种折中策略。

其次,还可以尝试引入“评课+演示”的评课模式,即评课教师在指出授课教师问题后可通过模拟上课来现场演示改进办法,若条件具备还可让评课专家在授课教师上课后进行基于自己评课观点的改进课展示。这样的模式能够促进教师对展评课进行慎重的评价,同时通过评课还能生成新的观点和思考。例如,近年来浙江中小学体育区域联盟的多次活动,就采用先由教师上研讨课,再由评课教师上示范课的模式开展活动,令人眼前一亮。

3.打造展评课的工作模式和保障体系

(1)按部就班,打造展评课的工作模式。

首先,体育展评课需建立以工作进度为轴的纵向质量提升模式。执教教师先要按照展评课的具体要求进行初始教学设计,然后借助集体备课形式进行主备说课。教研组要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理念偏差、方法不足和亮点缺失等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教师修改完善后进行教案初定。随后邀请专家观看教师的模拟上课或片段课,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执教教师在吸收意见后便可开始整合教学和适度磨课,做参加展评课前的最后准备。一般来讲,教师执教过展评课后要进行以教学反思为主的课后说课,总结和分享经验为后继教学做参考。

其次,体育展评课需拟定以执教行为为轴的横向教学实施细节。尽管我们不提倡过度的教学预设,但对展评课中必然进行的讲解示范、检查纠错和组织调动等教学基本元素仍需做充分准备。而客观来讲这些教学要素的执行,最终体现为教师的语言、动作、路线和方位等教学行为。为此,教师在课前将必要的教学信息转换为具体的教师行为,并制定以教师行为为轴的教学实施细节,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准的稳定发挥。例如,某位教师在参加区教学评比前,通过模拟上课后将自己的教学语言写成了讲话稿进行推敲完善,还结合教案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检查路线以及关注重点。

(2)团队协作,确立展评课的保障体系。

首先,可根据展评课的层次确立必要的技术支持团队。展评课筹备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教研组和专家组两个技术支持团队。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进行策略设计、教案初定和教学成形等初始阶段筹备工作。随后专家组通过看课进行理念提升、亮点突出和教学定型等整备阶段的审定工作。一般经过两个阶段的教学技术完善,教师的课堂形态能够提升到应有的教学水平和层次。例如,某位教师在参加区优质课比赛前,经过校内磨课后邀请区内专家进行看课指导,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其次,一般的展评课都需建立应有的后勤保障团队。后勤保障的需求和行为都是客观存在的,即便是校内的展评课也不例外。器材搬运、场地布置、标志标线等教学整备工作都需要后勤保障团队的协作,只不过在校内常以互帮互助的形式出现。而在大型展评课活动中,执教教师所在的教研组或教师团队常常扮演了后勤保障团队的角色。他们通常都是按照分工进行保障协作,可根据需要建立情报信息组、场地器材组、生活支持组等。其中场地器材组工作最为繁杂和重要,直接关系到展评课教学能否顺利进行。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二

修订工作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历史课程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是进一步确立了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长期以来,历史课程往往被视为小学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规定了课程实施的计划、学时等。目前,历史课程已被视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二是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在历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逐步接受并不断深入理解,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同时主动、积极地开展教学研修,进行校本教研。

三是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历史教学方式。历史新课程的实验,最大的亮点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方式上,从以往的注重教师传授历史知识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与提高。

四是历史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专门的阐述,教师在课程资源和教学材料上的视野大为扩展,积极开发校内校外的多种历史课程资源,搜集、整理和运用各种类型的教学材料,从而使历史课程资源在渠道上、种类上、形式上多种多样,教学材料丰富多彩。

五是初步建立起新的历史学习评价体系。《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各地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各种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从而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笔纸考试的单一方法,评价的类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不同教学阶段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单元教学、学期教学和学年教学的评价)相结合等,使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方面的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杨孝如: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一项系统工程,历史课程标准修订也一样。我想,在修订之前,应该会有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吧?

修订工作组:这次历史课程标准修订,我们遵循了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本依据,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义务教育之中。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为目的,修订《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二,以总结和巩固十年新课改的成果、继续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精神和理念进行修订工作,力求通过努力,使修订后的《历史课程标准》更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不仅弥补和解决课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更要有助于新课改的持续发展和深入进行。

第三,在充分肯定《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10年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借鉴我国和外国历史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研究近年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的成果和问题,努力使修订后的《历史课程标准》更有利于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更加适合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符合今后十年的发展。

第四,尊重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和系统性的学科特征,使修订后的《历史课程标准》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进步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杨孝如:有了基本原则为指导,《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就有了方向,接下来,修订工作是怎样展开的?

修订工作组:根据上面提到的四条基本原则,《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基本路径是:从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入手,抓主要矛盾,然后修订课程标准的其他部分。这样做的理由是:“内容标准”的修订是彻底解决★WWW.1mi.NET★“难、繁、偏、旧”问题的要害,先进的课程理念、具体的课程目标都要通过切合实际的、适度的内容标准来实现,“实施建议”的修订也有赖于“内容标准”的改动。另外,“内容标准”决定了教科书的编写框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科书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的修订工作程序分为两步:

第一步,重点进行《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标准”部分的修订,主要的工作是:第一,根据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点和国际上通行的体例,将《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打乱时序的史实进行重新排列,删除较难和较偏的部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第二,确定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主线。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中国近代史以救亡图存为主线,兼顾现代化因素;中国现代史突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史则注重全面反映多元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保留、选择的史实链接起来基本能够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时空线索。第三,选择和修改课程内容要坚持基础性和时代性,体现社会的进步和学科发展的趋势,结合学生的经验,贴近现实生活。第四,为落实课程目标,提出具体的课程内容要求和教学活动建议,并采用双栏表格的形式,将课程内容要求和教学活动建议列表显示,相互对应,使之更为直观,更易于教师的教学,同时为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创新留下一定的空间。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三

体育课;评课;议课

听课与评课是体育老师们参加教研活动时经常会碰到的一种形式,也是评估一节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评课一般是在听课之后,对照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其目的是唤醒执教者与全体听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教师平常的教学行为,形成相对于自己来说较为适合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听课者与执教者的专业成长,最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时在听评课过程中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有的时候观点甚至会是截然相反的。这说明衡量一节课教学的优劣是非常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然而关于体育学科的听评课的方法的研究并不多见,在中国知网,以体育课、听课、评课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只有寥寥几篇相关的文章,且在思路与方法的阐述上也不够全面。所以笔者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从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与近年来担任区级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工作的实际体会,分析了国家、省、市、区、校多节体育课堂,整理出评价一节体育课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评课的基本思路

抓大放小,成绩摆足,问题提准。一堂课,不可能尽善尽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评价时,重点关注教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积极倡导改革意识,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大胆探索而不是在某些细节上的精雕细刻,不要过分追求教学环节上的天衣无缝,要允许教师在探索过程中走一些弯路,允许教师有一点失败,完美无缺的课过去没有,将来也没有。

二、评课的基本理念

教育教学理念总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来体现。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教师把这些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所采用的策略是否有效、是否合适。重点观察能否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关系,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课堂上教师始终处在两难境地,既要因材施教,又要面向全体;既要教师主导,又要学生主体。能否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讲解与纠错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面向全体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失败的重要标志。

三、评课的基本方法

(一)整体入手,综合评析法。综合评析适合应用于大型教研活动的总结,当然老师们在撰写评价稿时也会经常选择这种方法。结合体育课堂的特点,笔者将综合评析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1.从学习目标方面评析,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确定得是否全面、具体、明确、科学符合学生实际,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

体育课堂的学习目标,一般可分为一显一隐两个模块。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显性的模块。在一节课内,学生应学会什么新知识、形成什么技能十分清楚。在这一点大家的关注会更多一些。而情感目标,具有潜隐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是隐性的模块。往往教师在听评课时会比较忽视这一方面的评价。

2.从教材处理方面评析,即要尊重体育教材,又要学会在教学实际中灵活应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相关教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实现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认真研读体育教材,并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教学实践证明,相同的教材,相同的班级,由于体育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其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这个方面的主要观测点是是否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从教材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是否达成课时目标所必须?有否根据学生实际,补充或删减什么内容?是否挖掘教材蕴涵的体育精神理念等。

3.从教学程序方面评析,要注意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具体体现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程序,其课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既有稳固性又有变化性。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观察学生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思考、如何练习、如何掌握技能等行为表现,来考量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

4.从教学方法方面评析,要注意教师是否合理选择、科学组合。教学方法本身无优劣之分。传统的教学方法指向于定性和定量的教学效果,表现特征为陈述性知识、模仿、记忆。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指向于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的教学或运用已知学习新知的教学,表现特征为探究性知识、思考等。从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来看,教学方法方面的主要观测点是要突出实践性与启发性。

5.从教学手段方面评析,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手段是为目标服务,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教学,并不代表着教学思想的僵化,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并不意味着教学思想的先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可以与其它教具、学具兼容并用,如挂图的展示、器材的创新等等。其主要观测点是教具、学具、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到好处,为目标达成服务。

6.从教师教学基本功方面评析,主要是关注体育教师个人素养。其主要观测点是语言是否规范、简洁、生动;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大方;示范是否准确优美;口令是否清晰明了;是否能熟练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教具;应变和驾驭课堂能力强弱情况等;

7.从教学效果上评析,既要重过程,又要重结果。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一运动技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重结果。但是,学生如果不经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过程;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实践的体验,正确的技能难于掌握,正确的知识难于获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这就是重过程。对于体育学科来说,过程正是有否体现增强学生体质理念的重要一面。其主要观测点是课堂氛围是否和谐融洽;学生是否练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基础知识与技能水平是否达标;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有否得到体现;练习的密度与强度是否合理。

(二)化整为零,单项评析法。这种方法是指从自己听课过程中,找出感触最深、体会最大、认识最清晰的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来进行评析。单项评析是小题大做,以小的角度来折射出大的问题。比如有的课可以从教师巧妙运用教材入手,深入的阐述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挖掘教材因素的;而有的课在场地器材的应用上很有创意,整节课围绕着场地器材做文章,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也有一些课会设计一个很好的情景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中取得很好的作用,就可以围绕着情境教学这一主题进行挖掘。

(三)沙里淘金,寻找特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千方百计寻找执教者的教学特点或教学风格,分析执教者教学成功的闪光之处,分析执教者的教学区别与他人的创新之处,发现它、捕捉它、总结它。一般情况下教学的风格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刚入职的新教师模仿性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的老师比较依赖教材,也比较盲目相信老教师,经常依葫芦画瓢;第二阶段是独立性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拥有有自己的教学经验,他们在教学中一般不会照搬教科书,也不是只模仿优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而是不断的寻求自己教学的“独立性”;第三阶段是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创造性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趋于成熟,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改革教学方法,努力优化教学效果。能否突破常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进入创造性教学阶段的标志。而最后一个阶段则是自我教学风格的体现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稳定而独特的表现,使他的教学富有创造性,并带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这种教学风格不会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是教师个人教学艺术的结晶,也是教学机智的高度概括。所以我们在听课过程中要沙里淘金,注意观察教师教学的特点,寻找执教者的教学风格,并将它描述出来。

(四)以果朔因,揭示规律法。这种方法是以一节课的效果(某一方面上的成功或是某一部分中的失败),去探寻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出教育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在某小学的一节借班公开课上,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比较理想,教学环节顺畅,教学方法得当,教学基本功也很出色,但是在本课的最后一个接力比赛环节中却出现大部分学生跑的较为吃力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个学生在奔跑过程中脚软摔倒造成晕迷的现象。出现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是因为该执教者是借班上课,对这个班学生的学情中的体能状况了解的不够,所以这个教学设计只是基于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一个初步预设及对教材的理解,最终导致出现摔伤现象。这样的一节课,评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结果层层推理,最后揭示教师备课过程中备学情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四

【体育教师转正自我鉴定一】

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接近了尾声,回顾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只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忙碌。虽然忙碌的教学生活却让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快乐充实。为了能进一步总结经验,以谋求更大的进步,有必要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反思,因此总结如下:

一、政治方面

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关心时事政策,在工作和学习中认真践行xxxx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严格执行教育方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同时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不歧视、挖苦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牢固地树立了爱岗敬业思想。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克服困难,与体育组的同事团结协作,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和训练,模范地履行了一名小学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二、工作态度

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尽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积极学习钻研名师、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适合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主动向身边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撰写我的专业成长故事及评课稿与反思。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思路;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形式以及活动内容,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

三、教育教学

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努力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我参加了区体育教师领雁骨干班在金华浙师大的培训和实践,同时也拿到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本科的在职学习毕业证书。积极参区体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了自身业务技能,有力地促进了自己的教学工作。

体育课的教、学、练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导水平的体现。只有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引爆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最佳效果。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加互相帮助学习的方法,多表扬多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乒乓球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能力,制定了合理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狠抓队员的基本功训练,要求每个队员动作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工作方法。在参加区组织的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小学男子丙组团体第三名,小学女子丙组团体第五名,小学女子丙组单打第二名,小学女子丁组单打第三名的好成绩。

作为四年级班主任我能协助好各任课老师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全面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班级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互帮互助,在各项活动中进步突出。在为xx玉树献爱心活动中,获得爱心班级荣誉称号,班级两次获得月文明班级称号。在区组织的争做四好少年主题队会评比中,学生那认真的模样,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并获得区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学校组织得庆六一校园十佳歌手评选活动中班级学生崭露头角,三名选手全部入围十佳歌手行列,是学校唯一一个全胜的班级。

除完成正常的计划内的授课任务外,我还接受了第五合作校体育教研组长职务。经过努力,和兄弟学校的同行们一起探讨好课的标识、同课异构,还积极开展探讨课和讲座。为大家的交流创造了平台。今后还将继续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体育教师转正自我鉴定二】

本人在工作中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遵守宪法、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校纪校规、职业道德。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尤其热爱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小学教育事业。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时刻谨记奉献精神。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交流,成为他们眼中可以信赖的长者;认真执行学校的教学规定,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一年当中,为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出好成绩,本人在本职工作中不断研究教材,探究教法,并能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对待工作一贯认真负责,终能出色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和同事的好评,也得到了学区领导的肯定。

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0年上学校的中心片区篮球运动会上去得小学女子第三名的好成绩。 2011年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小学A组第5名。

俗话说: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更多。所以为了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认真参加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新教师上岗培训,同时还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在学习中我认真做好笔记,遇到不懂之处虚心想老师请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上好互听互评课,虚心向指导老师求教,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学校还经常委派我外出听课,在听课中我认真做好记录,并写下听课心得,回来及时汇报体会,与其他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以便总结更多的经验。

总之,这一年来我学到了很多,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我想只有不断地学习、进取,再学习,再进取,才能不辜负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神圣职业的使命。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做得更好。

我为自己是位体育教师而自豪。

【体育教师转正自我鉴定三】

本学期我一如既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进一步领会体育课程标准的内涵。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接下来我将对我今年的工作作如下五方面总结:

一。教学方面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的生命。在开学之际规划好本年度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认真的备好每一堂课。每堂课根据教学计划和备课内容进行,虚心向其他老师求教,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再通过反思来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在上好课的同时也积极配合学校开发属于我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如2011年下半年学校开设的武术社团活动。

二、教科研方面及教研活动方面

本人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活动,在听课中我认真做好记录,并写下听课心得,与其他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以便总结更多的经验。回到学校进行再反思,总结科研活动的收获,并化为己用。参加的教研活动有:

1、参加了瓯海区小学体育教师会议。

2、参与了瓯海区第五届小学课改论坛,观摩了徐禹等三位老师精彩的展示课,并听取了温州市体育教研员刘坚老师《课程的构建》的讲座,受益匪浅。

3、参加了瓯海区小学篮球裁判培训,并在巨溪华侨中学进行为期三天的裁判实践。

4、参加了瓯海区发展中心德育培训班组织的两次德育活动。

三。竞赛训练方面

学校方面

今年我吸取了20xx年教训,力所能及的参加了体育局及瓯海区教育局等组织的有关体育节的比赛。

1、今年三月份参加了瓯海区小学乙组棋类比赛,其中1名学生闯进了象棋组的第8名。这是我校首次参加棋类比赛,虽然成绩不佳,但是也激励我们来年要加紧训练。

2、今年四月份参加了瓯海区小学乙组乒乓球比赛,其中1名女生获得第五名,一名男同学获得第8名。团体获得第8名。

3、今年十一月参加了瓯海区第二十五节中小学生田径暨趣味运动会,经过艰苦的训练我校学生趣味组取得小学乙组第二名,田径取得小学乙组第四名,体育节总分获20xx年小学乙组体育节团体总分第四名的成绩。为我校争得了荣誉。

个人方面:

20xx年5月份参加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三等奖。

五。群体方面

1.四月份,我校举行了第二届八字绳比赛。

2、四月份,我校举行了第二届广播操比赛。

3、十月份,我校举行了第二届学生趣味运动会。

4、十一月份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梧田中心组织的趣味运动会。

5.学生的日常两课两操三活动也常抓不懈,给学生以活动的时间,锻炼的机会。

六、存在问题

当然在我的体育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

1、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敷衍马虎的现象,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2、校训练队训练时间不够保证。

3、对于体育教师的评优、评先,针对目前的评优、评先方式,体育教师与其它教师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请领导在制定考核制度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

4、体育器材的管理有待于加强,特别对器材管理要更加规范。

5、今年担任总务工作,经常的因总务工作影响体育教学。没有协调好。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五

修订工作组:十年来,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有效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对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有了新的理解。科学探究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意识得到提高,并重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与此同时,对新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几次大规模的调研、深入一线的课堂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物理课程标准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其一是关于科学探究。探究教学是物理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们虽然认同探究教学,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困惑,如怎样教学才符合科学探究的思想?探究是应更注重学生的操作还是思维活动?等等。教师们希望能在物理课程标准中适当增加不同类型的探究案例,使探究案例具有典型性、多样性和新颖性,并增加对案例具体的剖析,以增进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解,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其二是关于学生学习评价。评价内容与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部分教师认为,《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评价建议内容偏简单,缺乏评价的基本模式、案例、学生的日常表现记录范例等,评价建议应有更具体的指导。有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评价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另外,考试评价内容与形式有待深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缺乏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过程性评价在学生学业总成绩中所占比例的研究不够深入。考试评价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对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考查,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老师们认为偏难的内容都是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要求探究的内容,实际上,这些内容在知识上的要求都是最低的,仅要求“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容易把握探究的“度”,对于一些探究结论比较明确的内容教师们比较欢迎。这说明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认识和把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江苏教育研究》:根据时展的需求,针对课改实验区的反馈意见,结合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修订的指导思想以及参考的修订依据。

修订工作组:本次修订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等,注重增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规范性、操作性与可评价性等。

在本次修订中,主要参考的修订依据有: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基础教育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结果;时展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的要求等等。在这些修订依据中,修订组非常关注的是课改实验区一线教师的调研反馈结果。

《江苏教育研究》: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修订的整体思路和具体修改原则?

修订工作组:好的。经过广泛的交流、讨论,修订组确定了修订《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整体思路,即: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保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原有的整体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不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与“科学内容”相关的行为动词,适当增加案例,调整“实施建议”,仔细推敲文字表述等。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五部分内容:“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附录”,其具体的修改原则如下:

对于“前言”,根据对所有学科统一的修改要求,调整表述;“课程目标”保持原结构不变,调整表述;“内容标准”保持原结构不变,微调“科学探究”,修订“科学内容”;“实施建议”保持原结构不变,侧重修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附录”补充学生必做实验,增加案例及评析,规范行为动词。

《江苏教育研究》:广大一线教师期望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能给自己的教学实践带来新的积极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到底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这是教师们最为关心的,请给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修订工作组:这个问题从六方面来谈。

一是调整内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修订组从四个方面调整了《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其次,删除了一些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而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且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的内容。此外,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则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知识内容尽管不做调整,但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二是明确要求,使教师教学心中有底。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在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其行为要求更清楚了。对教学中不太容易把握的内容,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本次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在附录中列出了20个物理实验的项目清单,作为必做的学生分组实验,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这20个必做实验之外,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实验资源开出更多的分组实验。这一做法,不仅消除了教师的疑虑,也明确了实验要求,这对有些地区正在逐渐弱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无疑增添了健康发展的动力。

三是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修订组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科学内容”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全面审视,把有些条目的内容进行了微调,使课程目标得以优化。在知识方面,增加了“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磁场”、“热机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这些都是学生能接受的内容,补充后,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物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科学探究,强化物理实验,增加了“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条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物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增加“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要求,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

四是科学探究,用实例消除困惑。《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原有科学探究案例三个,修订时只保留了其中一个作为课外探究的实例,重新撰写了两个,作为课堂内的实例,引导教师认识:课内的探究和课外的探究有什么区别?实例是怎样处理上面所说的两对矛盾的?《物理课程标准》所设计的两个课内科学探究的实例,一个是“探究电磁感应的条件”,另一个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堂内的科学探究,通过“不同的课题侧重培养不同能力”的办法,来实现各种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消除了教师实施科学探究时关于两对矛盾的困惑。第三个实例描述的是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介绍了一个在课外进行的完整的科学探究实例,让教师看到课外和课内的科学探究在教学上是有区别的。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在每个科学探究实例后面都添加了一段“评析”,帮助教师理解实例所说明的问题,使实例能起到更好的示范、指导作用,用实例消除教师的困惑。

五是教学建议,让科学内容的教学理念更加明确。修订组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教学建议”进行了重点修改,除保留了原来“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两个主题以外,新设立了关于“实验教学”和“科学内容教学”两个方面的主题,强化对新课程下“实验教学”和“科学内容教学”的指导。

六是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更为清晰。修订组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评价建议”也进行了重点修改,修改后的“评价建议”,从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全面渗透着“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题。“评价建议”强调,学习评价应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为此,必须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通过学习活动,诊断学生在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己的潜能。

《江苏教育研究》:这次修订保留了《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二级主题,主要针对三级主题内容进行了修改,具体进行了怎样的修改,这样的调整是出于什么考虑,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修订工作组:以下从具体的几个方面来谈三级主题内容的修改。

一是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为了便于评价,便于理解《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条目,本次修订进一步规范了行为动词。如,将原有的“初步认识”和“大致了解”等行为动词调整为“认识”和“了解”,整合了行为动词的种类,使认知水平相对更清晰。例如,将原条目“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规范为“理解欧姆定律”,因为“理解”已有计算之意;再如,原条目“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规范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因为对该条目不仅要求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的结果。

二是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鉴于《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些内容条目比较原则,要求比较宽泛,不便评价,本次修订时对这些条目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这有利于教学,也便于评价。如,原条目“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细化为“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这不仅增加了可评价性,而且明确对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的不同要求,避免了盲目地人为拔高。再如,原条目“……会测量温度……”修订为“……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对应要求更加明确,并适当降低了难度。

三是适当删减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其科学素养综合提升,本次修订适当删减、整合了一些内容,适当降低了要求。如,将原条目“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和的不同现象”中的“颜料混合”删去,因其与物理关联不强;将原来与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等有关的3个条目,通过“新材料”将其整合为1个条目,而原来的具体内容则作为例子列入,这既降低了难度,又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四是适当增加内容,重视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因学习需要,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本次修订适当增加了个别知识内容。如,增加了“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因调查得知,此内容在小学科学、高中物理中皆未明确要求,加之此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而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一定影响,因此增加了此条目。为加强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未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提升,本次修订增加了与生产、生活联系的条目。如,增加“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等。为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本次修订增加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如,增加“测量密度”、“测量速度”、“探究液体压强”、“观察静电现象”等等。同时,不仅在三级主题中增加了实验条目,而且在附录中补充了学生必做实验,共20个。这些实验,不仅注重了内容结构的合理,而且注重了能力结构的协调。强调了进行探究式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不仅让学生完成列出的必做实验,而且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江苏教育研究》:纸笔测验、作业、作品评价、成长记录,是初中物理课程中学习评价的常见方式,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如何指导教师通过以上方式贯彻“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条主线?

修订工作组:“评价建议”指出,纸笔测验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师改进和调整教学提供依据;并强调应通过纸笔测验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由此联想到,有些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物理试卷的命题,经常出现难度把握失当的情况,过难的题目摧毁了学生的自信,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都是与“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不符的。纸笔测验试题的评价目标不应随意拔高,“评价建议”通过一个实例对命题者打了一剂“预防针”: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这一知识。而教学实践中可能不少教师会凭自己的经验把这一要求延伸到“电阻”,“评价建议”特地指出,该条目没有对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在考试评价中,不应把串、并联(甚至混联)电路的电阻规律作为统一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克服评价目标的随意性。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六

这是校内教研活动的一节公开课。

教学资料是花样跳绳以及游戏《共赴前程》。

教学目标是经过“玩”跳绳,使学生能用一根跳绳进行多种练习,让学生学会不一样的跳绳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本事,培养学生团体**荣誉感,使学生要求活动的心理得到满足。

就教学资料来看,跳绳是体育中考考试项目之一,虽然教学大纲中没有跳绳的教学资料,但初中学生进行跳绳教学还是必要的,能够作为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练习**之一。许多优秀运动员异常是对全身协调本事要求较高项目的运动员大都是跳绳高手。并且跳绳运动确实也是一项较好的锻炼身体的好项目。游戏《共赴前程》是模仿多人多足跑而设计的奔跑素质游戏,这个游戏要求配合协调,团体共进,有利于培养团体**荣誉感。

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这一基本理念,跳绳运动是老少皆宜的活动项目,任课教师经过让学生“玩”跳绳,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进取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这一理念有很大的帮忙。本节课的设计同时又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本事”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并不去做示范、多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大胆创新,利用学生的智慧和表现欲望,提升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本事和小组协作本事。

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收心热身部分的队列练习用得好。我认为体育课堂应当坚持进行队列练习,这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队列动作、队列变换,并且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烘托课堂严肃的氛围,重要的是还能够塑造学生的形体美。游戏钓鱼的采用,不仅仅让学生感到新奇,并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进取性,吸引了学生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活动了身体。花样跳绳教学环节,教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取思考,发挥想象力,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合作跑《共赴前程》也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跑得快?身高搭配、口令指挥、互助合作等等。游戏活动中,既强调了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让学生感受到团体的意识与价值。又能为学生供给个体发挥,促进个体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放松阶段运用理念放松法比较新颖,效果较好。

学生学习:本节课课堂气氛相当浓厚,学生进取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都能够进取参与到活动当中去,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在教师引导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几点提议:

一是教材重难点要突出。这一点在教案上没有体现出来。如果说这种课没有重难点那是肯定不对的,任何一个教学资料都有重难点,哪怕是最简单的`身体素质训练课。教学要根据重点资料来**重点活动,而活动是围绕着资料来设计的,这是辩证存在。本人认为本节课重点能够放在学生练习不一样的跳绳练习方式,难点是跳绳时全身的协调**。

二是课堂教学安全因素。我们虽然不能说此刻体育课没有安全事故就是好课,但我们都能够这样认为:出了安全事故的体育课不能算作是好课。虽然体育课安全事故避免不了,但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比如课上游戏钓鱼,有个别学生一时开心失控就会将“钓竿”提高,而不是在学生脚下,那样容易伤到作为“鱼”的学生的胸部或脸部。还有,共赴前程练习中就出现了学生倒下的现象。幸亏人不多,速度不快,否则也有可能酿成伤害事故。所以,我们上课首先要研究的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部分教材要运用保护与帮忙,练习前就要告知学生如何练习才是最安全的,那些动作时绝对不能做的。总之,要研究周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运动的进取性,能够利用“名人效应”,比如寻找一段视频,资料是某位运动员在练习跳绳,比如泰森等拳击运动员的,学生看到他们那娴熟的技术,那优美的身姿,能够说那兴趣就会一下子就上来了。并且将影音系统引用到体育实践课教学中来也是个很好的教学**。

四是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研究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体育活动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活动本事参差不齐,比如合作跑,有些同学根本就是跟不上大部队的节奏,所以也就出现了课堂上练习时摔跤的现象。所以,能够研究根据不一样学生的本事,给予不一样的奔跑距离,让他们先适应然后挑战,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本人在学习了徐邦桃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下听评课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后针对我校一节教研活动公开课而写的一份评课稿,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七

20xx年11月3—6日有幸到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观摩了浙江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其中来自宁波市实验小学沈技峰老师的一堂课题为《灰太狼来了》的“原地侧向投掷”的投掷教学。整堂课所用器材独巨匠心(彩色的弹性球),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学生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为情境,加上及时的课堂教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晰,衔接有序,使观者清楚的明了设计者的教学

主题,尤其是三个方面更为突出:

1. 积极避免和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课堂安全性

体育教学课堂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特殊课堂,教学环境的多边性与学生技术的不稳定性使我们的教学课堂充满着许多能预设但未知的可变因素。这些因素不仅会干扰我们的教学程序,也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降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沈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处理的非常的细致。在热身游戏“红绿灯”的部分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的交通知识与遵守规则安全参与的意义,并将这种安全意识在“原地侧向投掷”的主要环节中作为学生练习的前提,将安全教育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始终。营造了一个令人安心、放心的学习氛围,还体育课堂一个健康快乐的空间,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教学过程收放自如,减少消极时间的出现队列调动是体育课堂的一大特色,多变的队列变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是考验师生配合的一大难题。沈老师的这堂课中依次出现了:一路纵队热身跑、四路纵队发放器材、圆形集合讲解、四列横队投掷练习等四种队型变换,令人目不暇接。但沈老师在每一个队型变化之间只用了几个简洁却准确的指示性口令就快速地调动了队伍,整个场面井然有序、收放自如。由此可见,沈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令人由衷的佩服!

3. 设置问题,让学生的探索有明确的目的性现今的教学机制一直提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行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方式。这种方式能通过合作性的学习提高同伴间的交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这种教学方式如果操作不当,对于心理年龄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很容易成为一种无**的散漫行为。可是,沈老师通过一张“打狼秘籍”就轻易解决这个难题,他将“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重点设置成“秘籍”的内容,通过学习“武功”的过程,使学生有目的性地研究、探索问题,避免了学生无目的性的“瞎碰乱撞”,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寻求答案之路。

在这里借助浙江师范大学的王章明教授的一句话作为这堂课的一个小建议:“假如我们将体育课堂看成一个有生命的主体,它要有呼吸,有节奏,有**。”而纵观这堂课,学生的学习节奏*和,技术难度一般,练习密度偏低,很难设定课堂的**在哪个部分。这样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第一兴奋点”的刺激虽然能达成,却无法通过更高刺激的调节顺利地过渡到“第二兴奋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停留在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之间,对于技术技能的强化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将成为本课的一个小遗憾。

再者,沈老师在本次课中出现了一个我们一直在研究探讨的教学课题,即:“投掷教学中的掷远与掷准技术能不能同时在一个课时中进行教学?这种同步教学会不会造成技术的负迁移现象?”

借此机会,谢谢宁波市实验小学沈技峰等老师与省体育界的专家及同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也希望通过这个*台能给我们的疑问寻求一个合理的答案。

最新范文

91 6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