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课件课稿

信息技术课件(优秀6篇)

2024-04-13 09:39:00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www.1mi.net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6篇信息技术课件的相关范文。

信息技术课件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掌握Word的启动、退出方法和Word文档的保存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扩展思维,培养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Word软件的强大功能,培养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的兴趣。

4.创新与行为:积极尝试用计算机来表达思想。

二、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电脑教室教学系统。

3.课件、找茬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2.难点: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四、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是让学生在会用记事本、写字板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的基础上,进行Word 2003的教学,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学习新知,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自主探究Word 2003窗口各个组成部分和作用,感知到Word 2003是一种功能强大,更适合我们日常工作需要的文字处理软件。

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课采用“设疑—尝试—探索—讲解—归纳—建构”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启发学生“自己想”“自己试”“自己做”“自己说”。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分析、比较、迁移类推的独立操作能力。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初识Word

1.同学们,一上课呢,老师先邀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电脑作品。想不想看,好,注意这些作品都有哪些特色。

2.展示用Word制作的各种优秀的小报素材。(图例如下)

3.学生观看课件后,回答问题。(作品中有图片、文字,有丰富的颜色等。)

4.设问启发: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小报作品是用什么软件制作出来的吗?

5.介绍Word的基本知识:Word在英文中是字、词的意思。这里指的就是软件名称。Word是Microsoft(微软公司)的Office系列办公自动化软件的重要组件之一,运行于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文字处理软件之一,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字处理功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 Word。

[板书课题:认识Word]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的小报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为认识Word的教学铺路。同时这是Word单元的起始课,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个学习、工作的新伙伴。

(二) 迁移比较,掌握新知

1. Word的启动

(1) 复习旧知:同学们,还记得如何启动一个应用程序吗?以“写字板”为例说一说。

(2) 下面老师提出一个新的挑战,想请一位同学来帮老师启动Word软件。谁愿意来接受挑战!请生示范。

(3) 教师提问: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启动方法?

(4) 学生上机尝试、交流。请个别学生向全班学生作示范。

[板书:Word 2003的启动。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的命令]

(5) 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请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启动Word。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旨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协作”和相互讨论,鼓励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认识Word的界面

(1)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不错,现在老师奖励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怎么样。(玩“喜洋洋来找茬”的游戏)

(2) 老师下面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挑战,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小秘密,其实Word窗口和写字板窗口很相似,你能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找一找它们的异同吗?(老师适时请生再表述一下各部分的作用。)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尝试,进行比较,同时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更易于掌握。通过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兴趣高昂的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输入文字 保存word文档

(1) Word中输入文字的方法和写字板很相似,老师下面布置一项作业:在Word中输入一句介绍自己的话。(时间一分半钟)

(2) 下面我们要保存刚刚输入的内容,想一想:如果在写字板中,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保存自己的文章的?

(3) 在Word中,我们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保存文章。只要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或者选择“文件”菜单下的“保存”选项就可以了。

(4) 练习:以《姓名+课题号》(师讲解规范要求)为文件名,保存自己的文件到D盘。

(5) 师生小结:文档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文件名、保存位置,并提示到保存的位置打开文件看看。

【设计意图】文件管理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操作一定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实效的尝试。学生迁移以前所学知识,并促使养成操作中注意细节的习惯。

4.退出Word

(1) 工作完成了,我们可以和新伙伴说再见了,退出Word,你会吗?

(2) 拓展:探索其它退出Word的途径,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组退出的方法多、方法好,然后我们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促使学生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 归纳总结 巩固提升

1.提问:同学们在这节课里,你们学到了什么啊?

信息技术课件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电路;Edison软件;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 03-0741-02

The Edison Software in the Information Techology Course in Middle School

LIAO Rong-ping

(Peiying School of Longchuan, Heyang 5173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circuits part of midd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s abstruse and complicaty.It’s hard to understand without experiments for students.The teaching effect is also discontented.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teaching method which combine Edison soft? ware with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steps of the application based on case study.It can enhance students’sensibility cognition and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computer circuit; Edison softwar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主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的必修课程。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课程必须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硬件及其基本工作原理。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内容,其中计算机电路是学习整个计算机硬件的基础内容,涉及初等模拟电路、简单电路分析、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和数字电路系统等内容。该部分的内容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在缺乏实验的情况下,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实验教学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我国的中学于经费、场地、安全等原因的限制,真实实验难以全面开放。国内有学者提出采用EWB、multisum、Proteus、Protel等电路仿真软件来开展仿真实验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不足。但是上述软件均较为复杂,设置项目繁多,且结果不够形象直观,并不适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计算机硬件电路部分教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引入Edison电路仿真软件,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仿真实验教学。该方法能将理论形象化、直观化,提高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理解原理和探求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1]。

1 Edison软件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适用性

Edison是匈牙利Designsoft Inc.设计推出的专门适用于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初学者的仿真分析、设计软件。将Edison软件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以下特点[2-4]:

1)有极其逼真的仿真效果

Edison软件仿真具有双操作视窗,左边的视窗是立体声、光实验室,右面视窗是电路图分析器,能使学生同时把实物接线图和电路原理图进行对比。Edison软件的仿真元器件外形接近实物,且呈现三维造型,其仿真过程更具有十分逼真的声、光多媒体效果,能使学生有如亲临实验室操作的感受。例如,在电路中有会发光的灯泡,通过电路参数的调整可以清楚地看到灯泡发光强弱的变化;再如,启动电动机可以看到其转动的快慢及运转方向,并可听到电动机运转的声音,具有逼真的现场感。

2)设计了自动修复损坏电路的功能

对于初涉实验室的中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消学生有意或无意的损坏实验设备是常有的事情,对破坏进行感性认知,也是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精神的必由之路。但由于教学实验经费、场地、安全等的因素,通常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总是采取各种手段避免学生破坏实验设备,而展示破坏性的演示实验也通常不予安排,这就使得学生对特殊的具有破坏性的实验情况难以观察与学习。为此,Edison软件专门安排了自动修复损坏电路的功能,学生可通过维修菜单栏对受损电路进行自动修复。如,加大电源电压,当负载电压超过其额定值时,负载会烧毁并发出异常的响声及冒烟,此时可通过维修菜单栏的工具对其维修,使负载恢复正常。该功能,弥补中学实验仪器、元件少的不足,避免了由于学生操作不慎所造成的元器件烧毁或仪器、仪表损坏所带来的损失,节约实验经费,提高了实验效率。

3)提供了大量的演示样例

在Edison中提供了逻辑门电路实验、晶体三极管实验、发光二极管实验、定时器(555)实验、电机实验、运算放大器实验、示波器 实验、电阻器实验、电容器充电实验等13个实例演示,实验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电路部分教学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快速掌握Edison软件的使用和各种元器件的调用方法及参数设置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4)具有完备的电路分析功能

Edison提供了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瞬时分析、数字步进、数字计时分析等功能,并能产生相关的模拟波形,使实验结果可以以图表的形式输出,十分直观。Edison软件除了电路分析外,还能提供一般电路模拟软件所不具备的方程式,自动给出测试数据的理论推导公式。这些也是计算机电路分析的基本需求,便于学生根据实验得出定量的结果。

2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为了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Edison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宜结合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法展开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5],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维持学习兴趣,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中学信息技术课堂里的计算机电路实验为相对而言较为艰深、抽象、实践性强,教师宜将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仿真平台环境,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就能让学生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计算机电路知识,分析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其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实验探究能力等信息素养将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常由“分析-查阅-实施-评价-修改”五个教学过程来完成。本文以“逻辑门电路的探究”实验为例,阐述这种利用Edison仿真软件并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教学的实施过程。

“逻辑门电路的探究”主要教学目的是令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电路中最基本的三种逻辑门电路,即与门、或门、非门。为此,教师可将整个教学内容细化,分解为下列具体任务:三种逻辑门电路的符号是什么?它们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对应的中规模集成芯片有哪些?测试三种逻辑门的电路图是如何的?如何在Edison仿真软件上构建测试电路?理论上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在Edison仿真软件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是否与理论上的实验结果一致?若不一致的话,是为什么?该怎么办?

1)分析。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后,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找准任务的重点和难点,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出解决任务的大致步骤及方案。本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构建测试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图,其主要任务也在于此。

2)查阅。分析清楚主要任务后,学生可分头去查阅图书资料、也可借助互联网在网上发掘相关内容,借鉴他人的思路、想法和经验。本案例学生主要查阅的内容是测试逻辑门的电路图、了解电路的原理、列出所需元件的清单、了解构成该电路的芯片、发光二极管等元件。经过该过程后,学生可进一步明晰自己的任务。

3)实施。学生画出自己设计好的电路图,经过小组成员和任课教师初步检查后,在Edison仿真实验平台上搭建实验电路,展开实验仿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图1为在Edison软件中仿真与门的测试电路与仿真实物图。该电路由一片2输入四与门芯片74LS08构成。电路中,用开关来控制输入端的逻辑电平,用一个串联了220欧姆限流电阻的发光二极管来展示输出电平,电源由电池组提供。Edison仿真软件可以三维的逼真实物模拟实际电路,学生可以用鼠标直接点击开关控制其通断,并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情况获知逻辑门电路的输出。实验要求学生记录仿真结果并与理论结果做对比,判断是两者是否一致。

4)评价。学生将在Edison上完成仿真电路展示给教师,教师针对学生的成果认真给予评判,指出可取之处,也指出需待改进之处,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例如,本案例中,学生在初步的仿真方案中没有将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加入,教师可进一步提示:发光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电流是多大?通过Edison中提供的虚拟仪器直接测量得到的仿真电路中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比较二者的差异,探讨可能发生的破坏性结果,提示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5)修改。学生对发光二极管电流超过额定值的提出解决方案,并进一步进行仿真,最终得到如图1的仿真结果。学生在总结修改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得到了强化和提高。

(a)仿真实物图(b)逻辑电路图与接线图

图1 Edison仿真的逻辑门电路实验

3结束语

Edison软件由于其在仿真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真实性、易用性、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虚拟空间,非常适合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利用该仿真软件并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仿真实验并不能完全替代实物实验,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地融合,是下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惟信,莫志衡。Edison立体声光实验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24.

[2]王琦。Edison软件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5):88-89.

[3]赵玉安,叶征莲。EDISON爱迪生―电学和电子学多媒体实验室介绍[J].电子制作,2002(11):57,60-62.

[4]刘立新,胡刚。Edison仿真分析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5):7-9.

信息技术课件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课件

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中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教学时间。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优化了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潜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1.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系统组成

1.1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硬件

个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这是一种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系统,通常一个系统供一名学生单独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经数据通讯网络连接而成的系统。

1.2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软件

(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像是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它调度程序作业的运行,管理大量的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控制所有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包括课件在内的多媒体制作系统、各种应用程序,都是在操作系统控制下运行的。

(2)课件集成工具:多媒体制作工具是专门为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其它多媒体应用软件而设计的开发系统,它取消了课件编制中的编程过程,对于不懂编程技术的学科教师,非常适合用这种方法制作课件。多媒体制作工具有多种,通常按不同的呈现方式,选用不同的集成工具软件。

1.3 课件:课件是包含着教学信息和教学控制策略的计算机程序。在教学中人们通常用文字、声音和图形来表现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交互,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4 实用程序:在课件开发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用一些工具性软件,如文本编辑程序、作图软件、声音制作程序、屏幕抓图、抓音轨等组织、编辑、管理各种多媒体素材软件。

2.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类型及课堂作用

2.1 课堂演示型:采用动态视频、动画、照片和声音来展示现实世界难以实现或表现不清楚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转换,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并按照教学要求逐步地呈现给学生。

2.2 个别化系统交互学习型:计算机扮演教师的角色,其目的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技能。

2.3 操练复习型:该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不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只是用来巩固已学会的知识。它是以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知识和能力,加深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2.4 教学游戏型: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一个有目的的活动,通过熟练使用游戏规则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合为一体,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融于愉悦的情境中。

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与运用

3.1 课题选择:通常选择那些既适合于多媒体技术表现的、又是在教学活动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课题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要求:明确多媒体课件是对哪个学科的课程进行辅助教学,决定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范围,明确多媒体课件所要实现的目的和达到的目标。

(2)教学对象:明确所制作的课件适合于哪类学习者使用,要着重考虑以下几点:学生的文化程度、年龄、学习能力、对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和先置条件。

(3)课件运行环境:确定课件所需要的运行环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课件播放环境。

(4)课件的组成部分:清楚所制作的课件属于哪种类型,了解课件的大体结构、主要模块以及各个主要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

3.2 课件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作为一种教学媒体,它能根据学生的交互,控制计算机所呈现的教学信息。课件的教学设计主要有教学单元的划分、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的选择、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等。

3.3 软件的系统设计:多媒体课件具有存储信息量大和交互性友好的特征,软件的系统设计通常根据课件的教学设计要求和课件教学模式,确定制作课件所需的工具软件。

3.4 素材的准备:素材包括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素材的准备工作一般主要包括文本的录入,图形、图像的制作与后期处理,动画的编制和视频的截取等。素材要以理想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听得懂、看得清、记得牢的要求;不能选择那些不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素材。

3.5 课件的编辑:利用著作工具或程序语言对各种素材进行编辑,按照前面的教学设计所确定的课件结构和文本设计的具体内容将各种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编辑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

4.制作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我们知道,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更具体,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传播的知识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能被教师及时获得。通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CAI课件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4.1 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具有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的能力。对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可以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

4.2 交互性强: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学生输入的信息,理解学生的意图,并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利用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与完整性;给学生以自,学生通过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整。

4.3 共享性好:随着高速信息网的不断延伸,课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联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进行相互传递,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共享。以网络、光盘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单位、家庭及社会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学校”,学习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课件 篇四

在长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得与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处理偶发事件的人文态度

面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由于时间紧迫,老师往往会有些冲动,急于要解决问题,这就可能导致态度生硬,欠缺周详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产生恼怒、委屈、急噪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感。头脑一定冷静,感情要克制,态度要沉着,要迅速做出判断,果断想好处置方案。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课堂问题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出自的对象也各不同。在选择处理方法上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可生搬硬套,且运用时要讲究策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冷静性原则。冷静性原则是处理课堂问题最基本的原则。唯有冷静,才会想出处理问题的好主意、好点子,惟有冷静,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①思想上要“冷”。教师思想必保持冷静,用理智驾驭情感。即便学生屡教不改,也要坚持不急躁、不厌烦、不发火。绝不能为了让学生害怕,出口气而头脑发热、意气用事。

②处理上要“冷”,即通常所说的课堂问题“冷处理”。具体表现为以暗示为主,以个别谈心为主,课堂问题以课下解决为主,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尽量避免与学生直接冲突,不分青红皂白严厉批评,甚至变处罚为体罚,例如罚作业、罚值日、罚站、殴打等等,否则,违纪学生不但不会悔过,还会产生心理上的对抗。结果是压而不服,容易从违纪走向违法,也导致教师自食其果。

2、“治病救人”原则。解决课堂问题的出发点在于使学生认识缺点,改正错误,悬崖勒马,迷途知返。俗话说:“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批评的语言不同,其教育效果也不大一样。无论学生的错误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批评教育时,教师语言一定要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要用火热的爱心和真挚的诚心善待学生,要坚信只要正确疏导,他们一定会翻然醒悟,改正课堂上的违纪行为。

3、巧妙性原则。无论发生何种情况,教师都必须积极思考对策,力求变被动为主动。要视具体情况做到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力求绝处逢生,云开雾散,柳暗花明。

三、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技巧

1、敏锐观察,正确决策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决策能力。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教师首先要敏锐观察,洞察事件的状态、程度、影响,观察学生对此的反应、态度、言行,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预测事件的结果或发展趋势,从而把握事件性质,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和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再迅速地、正确地决策:该淡化的淡化,该化解的化解;该疏导的疏导,该堵截的堵截;该当堂处理的当堂处理,该课后解决的课后解决,如此等等,运用教学艺术,使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

2、化弊为利,扬长避短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变不利为有利,发扬优点躲避缺失。有些偶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并加以利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把处理偶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特别是对因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引发的偶发事件,教师更要扬长避短,在坏事中寻找积极因素,利用积极因素来进行教育。这样做,就可以既处理好了偶发事件,又教育转化了学生。

四、处理偶发事件的具体方法

1、以“静”制“动”。课堂上,学生不守纪律,大部分是摆弄东西,同学之间说话、逗闹等。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可突然停止讲课,以静制动。这样会使课堂纪律很快安静下来,同时,可用眼光巡视全体学生,尤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可多注视一会儿。教师突然停止,调皮学生多数会立即向教师望去,引起有意注意,当学生发现教师在盯着自己,也就不再“动”了。

2、采取友好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如一边讲课一边走到学生附近,使学生发现教师已注意自己了,便主动终止不良行为;或有意识地叫这位同学回答问题,若回答不上来,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启发,使学生完满作答,这既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听课的危害,又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

3、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用设计好的动画、图片或者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音乐以及直观教具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要改善课程与教学。当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就会随之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的。所以,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改进教学是改善纪律的关键。

5、要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教师要多用奖励,少用惩罚,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奖励的形式可以是当众赞扬、个别表扬,发奖状、甚至一个点头,一个微笑等,都是一种奖励。

信息技术课件 篇五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而且该课程作为高校的计算机课程的前身,将高校的计算机课程的部分内容纳入授课范畴;新课改要求高中的计算机课程由若干必修和选修模块组成。种种变化势必对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产生诸多影响,高校应该积极求变,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一条新道路。为了有效地实施计算机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计算机有效教学观念,探讨提高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揭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讨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课堂的有效对策,是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计算机课改革的根本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属公共必修课,以往受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在全国和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标驱动,才会认真学习。而现在,学生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更深层次的需求,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动力有所加强。其他计算机课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以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开设。通过高中阶段的选修课程的兴趣激发,势必会有更多学生选修计算机基础课以外的课程。

在以前,信息技术课程属非高考科目,受重视程度不高,受诸多因素影响,造成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高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必要性不容质疑。但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将高校现有的课程设置方式,提前到高中教育阶段,学生适应高校的教学模式将会更加快速。高校计算机课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为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课;二是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结合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考虑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就业等因素,选择那些有必要开设的科目作为专业必选课;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师资有能力开设的情况下,选择一定数量的科目作为任选课。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有利于多模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前,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任。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工具箱的应用、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计算机学科应当担起这个重任。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我们大力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指导思想,能使学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中体现自己的中心地位。下面以《搜索》教学为例:要让学生明白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准地搜索到需要的信息。教学过程中紧抓知识脉络,将教学目标任务化,以任务为驱动,教学设计过程设计了国庆节去上海旅游,让学生分别用分类查找的方法、关键字查找的方法查找去上海往返车次、上海各景点、住宿酒店。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希望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设计的任务,使得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发挥,也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和愿望得到满足。在积极、互动、协作的课堂气氛中,课程目标很好地得到了实现。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感受和需要,给学生 创造好学习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计算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计算机,运用计算机,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发挥才智的环境,使教学教程本身成为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信息技术课件 篇六

由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对课程资源提出了新的需求,这就需要课堂内外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这种作用体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管理和利用等多个层面上:

1.通过互联网和专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发掘、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各类门户网站和专业教育教学网站及资源库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献、论文、图书、图形图像、音视频等资源,这些资源涵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科技发明等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能够为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这些资源要转变成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课程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进而使其能够满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的要求。整合的过程就是使之成为分层次(面对不同学生)、有体系(便于开展学习活动)的资源。这需要对资源进行筛选、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形成我们的二次或三次文献,这也就是资源的深度加工。

2.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管系统管理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日益丰富,对资源的管理提出了 www.shancaoxiang.com 新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可能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进行管理。因此,我们必须实现课程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把经过数字化的资源存贮在计算机或服务器上,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通过本地机或网络实现资源的分类、查询、检索、浏览、使用和加工等功能和需求。

3.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各种优势开发课件

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摘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探索,随着学校硬件环境的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会在教学中全面得到应用,同时人们对课件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并将对课件提出共享性、交互性等需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我们可开发出不同形式和不同功能的课件。但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课件,我们都应考虑到课件的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和艺术性。这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课件的功能需求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4.面对教学的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课件应具备以下特点:

4.1网络化。

信息时代是资源共享的时代,根据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特点,课件不宜过大,应实现课件设计的最优化,最好是设计成网络课件,使他人能通过网络很便捷地使用课件。

网络化还包含另一个含义,就是课件知识结构和呈现方式的网络化,比如导航或栏目的网状设计、知识间的关联等。

4.2通用性(工具化)。

要实现课件的共享性,课件设计就不能太具有个性化而应该具有通用性,强调课件的工具作用,强调课件对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支持。课件的通用性与教学的个性化并不矛盾,正因为有了课件资源的通用性,才更有利于教师组织个性化的教学。

4.3交互性。

要重视课件的交互性,强调人机交互、突出学生的参与,强调人人交互,要使学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能够通过课件进行有效的知识的吸收和及时的协作学习。课件的交互性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技术基础;还有就是充分发挥网络交互的功能,比如BBS、聊天室就是学生探讨问题,合作学习的理想场所,它是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

4.4可积性。

一种课件的设计方案,体现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方法,并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同样,一种课件在不同时期的效用也是有差别的。如何保留一个课件的有效部分进行简单的修改就可投入再使用是对课件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开放性,可重组性。模块型课件、基于资源库的课件逐渐被大多数课件制作者所接受。它就像小孩的积木玩具,可任意拼装组合,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自行加入或减少相应内容,有所取舍地为教学服务。

4.5智能化。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搜索引擎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数据逻辑运算技术等都可以应用到课件中,从而制作出具有智能化的教学软件,比如:智能答疑系统、智能组卷系统、智能评分系统、智能导学系统等。

4.6个性化。

最新范文

91 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