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作文写作>体裁作文>观后感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500字(优秀9篇)

2023-01-08 14:14:22

看完某一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9篇《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500字》,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一

21世纪,中国航天发展迅速,已经超越了许多国家。2022年3月23日,神舟十三号乘组中的航天员翟伯伯、叶叔叔、王阿姨,进入了太空课堂。

“太空永无止境!”在王阿姨引导下,太空课堂上课了!

首先,航天员们给我们介绍了太空冰球!十分有趣。之后,他们为我们介绍了太空液桥,原来是水的张力把他们连接了起来。然后,水油分离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在空间站,水与油没有分层,那么在太空中如何分离呢?叶叔叔生动演绎了“人工离心机”,他将小瓶快速旋转,从而实现了水与油的分离。

在太空,实验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在本次课堂中,航天员们也给我们展示了实验用品,有无容器实验材料。

航天员们给我们展示了在太空中流眼泪是怎么样的,讲述了什么材料能在无容器柜中实验,与在太空中的时序的设置。带着我们思考:在太空水能烧开吗?能把果蝇送到太空吗?

空间站在飞行中会不会受到阻力?王阿姨为我们揭晓了答案。原来,空间站在运行时会受到阻力,所以,空间站会在需要的时候加上动力。

听了这次太空课,我对科学更感兴趣了。是啊,以后的世界是我们的,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像航天老师们那样的人!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500字 篇二

周三下午,我们有序地进入礼堂观看了“天宫课堂”的第二课。

开篇,两位老师用三个与重力相关的有趣实验将我们引入了奇妙的科学世界。接着,航天员王亚平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制造出了一个液体球,将一根小棍点在其上,液体球就如被施了法一般产生结晶,生成了一个“冰球”,但它不应该被称为“冰球”,它是一颗“热球”。小棍一点,为过饱*乙酸钠溶液提供了一个凝结核,使它析出了晶体,成了一颗看似冰冷的“热球”。

随后,叶光富为我们演示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液体桥梁”的形成,王亚平又以“水油分离”实验阐述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浮力的消失……

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可爱的冰墩墩了。在太空中,即使是圆滚滚的它也可以漂亮的完成高难度的空翻转体,简直可以与谷爱凌“一决高下”!

在太空中能轻而易举的完成一些在地球上只是听听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的事。这里的重力更小,环境也更特殊,更适宜做一些实验。

地外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神秘,未知,吸引着人去探索。未来,对地外的开发充满了可能性,这次在“天宫课堂”上,我学到了也理解了许多之前不明白的问题,并且深刻的体会到了祖国航天事业的繁荣昌盛。

“天宫课堂”是一扇窗,一扇打开就是宇宙的窗,一扇打开就是探秘的窗,一扇打开就是未来的窗。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500字 篇三

3月23日下午,我们班级组织观看了一场精彩非凡的直播。“天宫课堂”第二课。由我国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复在中国空间站内为我们上课。同学们为了观看这堂课期盼已久,都十分兴奋。

在这次直播中,宇航员们做了许许多多的实验,让我们感受到了太空的神奇与科学的趣味。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老师化身“太空建筑师”,仅用了自来水和两块板,就拉出了一条壮观的“液桥”,同学们惊叹不已。这是我们在地球上做不到甚至不敢想象的!为什么他们能在太空拉出这么长的“液桥”呢?王老师给出了答案:原来,在地面上,由于受到引力的影响,水的张力几乎微不足道,而在太空,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大,就可以拉出这神奇的“太空液桥”。这个小实验激发了我们对太空的好奇。

通过收看这次的“天宫课堂”,我不仅回味无穷,还懂得了许多科学知识,更感受到了我国的科技正在不断强大。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多科技工作者,他们在当时艰苦贫困的环境里,仍然坚持不断摸索,不断研究,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祖国先进的科技,他们该会多高兴啊!

无论是哪行哪业的工作者,正是有了他们一代代人的努力,才让那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成了今日繁荣富强的东方雄狮。

作为我们这一代少先队员,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知识,争取能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出一份力量!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四

我们曾经错过了海洋,这次我们不会错过星辰!

奋楫星河,九天揽月。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天人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那个誓言拼搏着,努力着,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让中国航天事业在世界舞台有一立足之地。为了心中的梦想,踏平无数坎坷。

航天精神是“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也能搞”的追求自立自强的坚定信念。世界上有两种矿产:一种是物质矿产很容易被用尽,另一种是精神矿产无穷无尽的,就如中国的航天精神一般。

回想百年前的中国遭铁蹄践踏,列强瓜分,如今我们有一个个如杨利伟一般的航天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自强不息,用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独立自强。

航天精神更是“因为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首次进驻中国航天站的女航天员王亚平,为了实现航天员的梦想,与女儿聚少离多。她说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上有困难有艰辛,但这一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一直飞下去的,因为只有坚持才会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

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起航,也是创新的跋涉。人类与宇宙的相遇惊心动魄,万里泬寥之处是挥着手的中国人和美丽庞大的蓝色星球。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这些脚踩大地飞向宇宙的英雄,为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苍穹。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500字 篇五

张佳浩

2021年10日16日0时3分,神舟十三号在酒泉发射中心精准点火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进入空间站,并且要在这个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住上6个月。

2021年12日9日举行了《天宫课》第一课,时隔3月后的今天,《天宫课》第二课如期举行!

在这次课堂中,主讲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做了各式各样的小实验,每一个都新奇而有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的小实验是“点水或冰”与”油水分离”了!

只见老师轻轻挤压小水袋,在太空浮力作用下,水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喷涌而出,而是像一条懒洋洋的虫子,慢悠悠地从水袋里爬出来,满分作文网形成一个悬浮的小水珠。此时,老师轻轻的用玻璃棒一点,整个小水珠就像被魔法师施加了魔法似的,迅速冻结成为一个小冰球,令人意想不到的还在后面,小冰球的温度居然在不断升高,却并没有融化。在日常生活中,当冰在加热时会直接融化,没想到太空中竟然不会化,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展示完“点水成冰”后,老师们又做了个“油水分离”的实验,在太空中油和水是混合的,老师们将小瓶子像陀螺一样转动,油水又分离了,太神奇了!

时间飞速流逝,很快课堂在大家的惊叹中结束了。天宫课堂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宇宙的奥妙,还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别样课堂学习的乐趣,真是一举两得!

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00字 篇六

上个学期,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在太空的天和核心舱内,三位宇航员老师第一次为我们介绍了核心舱内的有趣设施以及许多失重的小实验,非常有趣。这不,第二讲就来了!

第二堂课一开始,老师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什么是失重?”这问题,可真得好好想一想。我苦思冥想了一会儿,终于想到了答案:我在绊倒的时候,不就失重了吗?不过,为什么我不会飘起来,而会摔下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接着往下看,才得出了结论。原来,是万有引力。是的,我们就是因为地心引力而不会飘起来。

在天和核心舱内,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三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小实验:比如说乙酸钠溶液与茅根触碰而产生冰球的太空“冰雪”实验,还有用两块玻璃板之间搭水桥的太空水桥实验、水油分离实验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太空“冰雪”实验了!叶光富老师拿来了一袋乙酸钠溶液,把溶液交给了王亚平老师,王老师轻轻地一挤,溶液的袋口就出现了一颗小小的溶液球。在失重环境下,溶液球在半空中悬浮。王老师再拿出一根茅根,让茅根与溶液球进行接触,溶液球慢慢结晶,成为一个小冰球,真好玩!

“天宫课堂”让我懂得了许多科学知识,还让我见识到了无重力环境下的世界,可真神奇、真有趣!

天宫课堂观后感500字第二课 篇七

邓麟鹤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第一次感受到科学是如此的奇妙!

我们的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对那神秘而遥远的太空进行了种种美妙的猜想。嫦娥奔月,九天揽月这些故事,都凝聚着祖先对那布满星星的太空的无比好奇。明朝就有一个叫万户的人,他为了实现登天的梦想,在凳子上绑了许多“火箭”,自己坐在凳子上,手里举着一只大风筝,然后派人点燃火箭,“嘭”的一声,万户在烟雾中消失,再也没能回来。虽然万户的实验没有成功,但他那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却久存在中国人的心中!

现在的中国已能制造出属于自己的飞船卫星,去探索浩翰的星空,完成了万户未实现的梦想。但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关于太空的科学疑惑,而《天宫课堂》刚好可以为我们解疑!

在《天宫课堂》第二课里,航天员老师们在太空中做了各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其中,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重力的实验。老师在一个瓶子里装满水,用一根绳子绑起来,并在瓶壁上扎了一些圆孔,顿时,水像圆柱一样喷射而出!老师说他有办法能使水不洒出来。我才不信呢!我心想:怎么可能!除非堵住圆孔,这有什么了不起的!骗三岁小孩还差不多!但是接下来的一幕让我目瞪口呆!只见老师拎起绳子,让瓶子在空中转圈,而瓶中的水却一滴不漏!后来在老师的讲解下我才明白其中的奥秘!

地球是世间万物的母亲,宇宙是令人神往的神奇的地方!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探索奥秘的空间,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500字 篇八

如果每个人都活成一束光,那么中国必将会成为一轮耀眼的太阳。

一题记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追随光。我们都无法抗拒热烈又耀眼的光芒,都会沦陷于光的温暖。我怀着对光的追求与对飞天的热爱,观看了《天宫课堂》,也发现了一束又一束温柔又坚定的光。

王亚平,崔心的都带着温柔又亲切的微天,的外像是有光环笼罩。可是谁又曾想,在如此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是怎样的现实?他们克服了身体的种种不适,毅然来到空间站,坚定地为祖国做着贡献,他们有着至高无上的奉献精神和对国家的热爱,温柔而坚定。

课堂中,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展现了天空与陆地的奇幻奥秘;一条条浅显易懂的科学理论让我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精细;一种种仿佛充满魔力的高科技器材更是引人入胜。

从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到2021年中国有独立的太空站“天宫”,我忽然真正体会到了祖国的强大,也忽然明白,大大小小的青年梦从未孤立,而是自成一川银河水嵌入祖国的情怀中。纵使一路坎坷多磨,却依旧波澜壮阔。

没错,世事纷纷扰扰,结成蛛丝般的网,埋伏在渺茫前路。我们唯有谨守本心,坚定意志,才能在纷杂繁事中辨清方向,从容向前。

年少的我们怀揣梦想奔跑着,希望我们都能够将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他人,温暖世界。充满激情地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继续为中国航天做出伟大贡献!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500字 篇九

时隔几个月,神舟十三号的天宫课堂再次开课了。因为上次课堂的新奇与有趣成功引起了我的兴趣点,所以我对这节课充满期待。

下午第三节课,我们便通过直播进入课堂。这次课的主讲人是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作辅助,翟志刚老师负责用可移动摄像头全程直播。

首先是做实验环节。第一个小实验是:太空的“冰雪”实验:就是在失重条件下,饱和液体的结晶现象。挤出一个乙酸钠溶液小球,再用毛杆轻戳一下溶液球,里面迅速结晶,看起来像小冰球。我觉得这一决定很冰吧,结果王老师摸它——是热的!我被震惊了,居然是放热的,让我涨知识了。

第二个小实验是液桥。失重条件下,在两块玻璃板上分别挤一团水,使板子竖直,两水球缓缓相碰,然后连接在一起。再将板子向外拉,水就像橡皮泥轻易可以拉变形,然后形成一座液桥。这个实验神奇又有趣,原来失重的水可以有多种玩法与变法。

还有实验是实现失重的不同密度液体分层。失重条件下,油和水经摇晃可混合,然而快速旋转,可利于离心作用分层。这也让我犹为震惊。

下面两个环节是讲授知识和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这一节课下来,我收获了新的知识,这让我发现学习中的知识无穷无尽,“学海无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学习,更多地通过知识去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尽情在学海中遨游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9篇《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500字》,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最新范文

36 36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