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作文写作>体裁作文>观后感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精选8篇】

2024-03-30 10:20:41

战争是残酷的,是可怕的。在战争中成长的孩子是孤独的。而《闪闪的红星》中的主人公潘冬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伴随着红五星一步一步坚定地成长起来的。那么你知道《闪闪的红星》观后感怎么写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闪闪的红星观后感【精选8篇】,仅供借鉴。

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篇一

党在我心中,《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我身边的小能人小感恩父母方

不久,一个红球即从大洋里冉冉跳出,那水天相连的地方顿时成了一片熊熊的火海。感恩父母方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夏天,雨点哗啦啦。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这时候,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钢口跑去。他头上戴着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六),读《光辉的旗帜》读后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篇二

昨天看了《闪闪的红星》的片子,在抗日时期,潘冬子在七岁时被凶残的胡汉三抓了去,双手被铁丝吊着,胡汉三是个大胖子,小眼睛,大嘴巴,很难看。胡汉三手中的鞭子在空中呼呼作响。冬子被救后,心中有了一个伟大的理想—当红军。但是不久,刚刚入党的妈妈不幸被熊熊大火活活烧死,冬子居然没有想到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诀别。但是意志坚强的冬子没有因为妈妈的去世而放弃理想。还有一次,胡汉三到同党家去做客,看到了与冬子相似的小孩,就一口认定他是潘冬子,冬子却说:“我叫郭征山。”晚上,可恨的胡汉三睡觉了,冬子就拿来汽油撒在他的被子上,然后用火柴烧,胡汉三发觉后,看到了冬子,聪明的冬子手拿棒槌把他打死了。

看完这个影片,我对冬子这种顽强抗争敌人的意志而敬佩,从小失去妈妈的他,现在成了一名红军了,他这样坚强,想方设法怎么干掉胡汉三,为中国人民报仇,他用了各种方式把敌人打败了。还用他的智慧给游击队员送盐:把盐水倒进了棉袄里,然后在烧,这样,盐就出来了。想到这里我的脸烘热的,我做什么事情有时候不用大脑想就急着做,可做出来就后悔了,就说那次考试吧:老师刚把试卷发下来,我就说:“这么简单的题目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第二天,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看,85分,我就傻眼了。”这个影片,对我受益非浅,得到了一个启迪:做事要用头脑,要有颗智慧的心对付敌人。这样就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六年级:邹梦雅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篇三

给老师写一封信,我心中的美好家园,感恩父母,感恩老小烈士陵园观后感

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烈士陵园观后感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催情剂网购电话: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为大地绿物,带来一份希望,滋润在叶梢,也为河塘的水鸭,带来一股愉悦的情趣,觅寻着秋的奥秘。靠近东窗,坐着一个年轻的战士。被汗水浸透了洗得发白的军衣,紧裹着他那健壮而匀称的身躯。他那白中透红的清秀的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闪闪发光。两条漆黑的、细长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扬,将到顶端时,才弯成形。一双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样又黑又大的眼睛,机灵地、警觉地扫视着充满汗味和传出鼾声的车厢。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面,汗湿的手掌,轻轻握着腰间的小手枪。给校长的一封建议书,红领巾心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篇四

写个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九七三年,红军长征的时候。一名天真活泼的小孩潘冬子本应该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岁月,但等他长到十岁后,便经历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故事主要写了在革命红色摇篮江西柳溪的山村里,居住着几十户贫苦人家。他们受尽了恶霸胡汉三的盘剥和欺压,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年仅八岁的潘冬子就是穷苦人家一个普通的孩子,他和小伙伴椿伢子天天眺望南山盼望着当了红军的爸爸早日打到柳溪,除掉胡汉三,为被胡汉三残害的奶奶和伢子妈报仇。小红军潘冬子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当父亲从延安回来后,他与父亲一同奔赴抗日前线,踏上新的激情征尘。

当我看到冬子爸爸的腿被子弹射中躺在医院时,冬子妈妈满脸忧伤地问道:伤哪了?”我不禁想到,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幸福的家呀!冬子爸爸马上回应,说:“这,不要紧,没有伤到筋骨。”虽然这几句对话简单明了,却充满了爱和安慰。

冬子看完了爸爸的伤后,眼里顿时盛满了眼泪,我想,他一定体会到了当红军的不易!后面的一幕更让我震撼,当医生拿着仅剩这的一瓶麻药走来时,冬子爸爸知道了情况,二话不说拒绝了使用麻药,说:“我用不着这个,留给重伤员用,留给最需要的人用!”有其父必有其子,冬子看到爸爸满脸汗水的脸,说:“爸爸,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去打白狗子,叫他们也淌血,淌好多血!给你报仇!!”冬子爸欣慰的笑着。

后来,由于红军的错误路线让他们的幸福在此走远。爸爸走之前,送了东子一枚红星,说,看到它,就像看到了红军一样!!

后来,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全村民而活活被烧死,在冬子父母均不在的情况下,冬子还是那么坚强,这真令我佩服!!!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篇五

《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是由王汝俊作词、傅庚辰作曲、李双江演唱的。听着这首歌,仿佛又看到了主人公潘冬子革命重担挑肩上,迈开大步跟党走的斗志昂扬的动人场景。

《闪闪的红星》故事背景

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江西省柳溪镇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皇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上级派潘行义来接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下山。潘冬子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踏上了新的征途。

影片以在20世纪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比较突出。

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根据影片主题刻画了革命后代如雄鹰骤风雨、展翅飞、挑重担、永向前的成长经历。随着背景音乐《红星照我去战斗》的响起,影片中的主人公潘冬子正在与敌人斗智斗勇,四处为被困在山上的红军同志们收集盐,并机智地骗过岗哨,巧妙地把盐送到红军手中。当潘冬子乘坐竹筏迎接新的战斗任务时,头上是蓝蓝的天空,两岸是巍巍的青山,中间是滔滔的江水,江面有悠悠的竹筏。伴随着如此令人心醉的美景,响起了歌唱家李双江的优美而明亮的歌声。

《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曲在李双江满怀深情、嘹亮高亢和悠扬的男高音表现下,起到渲染影片故事情节和烘托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电影上演后,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随之广为传唱,电影《闪闪的红星》和其中的插曲取得巨大成功,该片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评奖活动中获二等奖。

歌曲的创作过程

《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曲作者是傅庚辰,他1935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双城,满族人。作为军人音乐家的傅庚辰,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多次战役的经历,赋予了他音乐创作以高亢昂扬的战斗气息。在师从“语录歌曲”作曲家李劫夫学习系统音乐理论后,傅庚辰的这种军事作曲风格得到进一步巩固。1961年4月,傅庚辰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通过《地道战》、《挺进中原》和《风雨下钟山》等电影音乐创作的实践,他的创作风格更加成熟了。电影镜头对人生视野的开拓,使傅庚辰的音乐素养更丰富起来,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音乐就是这一成果的展示。

1973年,傅庚辰接手电影《闪闪的红星》的音乐创作任务。这是一个军事题材的儿童影片,主题歌应该是进行曲;影片的主人公潘冬子是小孩,因此应该还有儿童歌曲的气质。1973年冬天,傅庚辰为电影《闪闪的红星》写完了所有歌曲,包括主题歌《红星歌》,以及增写的男声独唱《红星照我去战斗》。

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创作有一个过程,傅庚辰接手影片音乐的创作比较晚,摄制组出外景两个多月之后才接手。写完主题歌之后他觉得影片里面缺点东西,因为影片中有小孩的歌,有女声的歌,有合唱的歌,就是没有一个男高音的歌。当时剧本里已有两首儿童的歌,除了《红星歌》之外,还有个《高山竹子青又青》,歌词是:“高山竹子青又青,颗颗红星亮晶晶,流水送得八方去,五洲四海放光明”。它对应的画面情景是:潘冬子在河边削竹签,竹签上是“打倒胡汉三,打倒白狗子”,“红军万岁”!顺着河流把这个竹签飘下去,胡汉三就看见了,说有游击队就上去追。这时,傅庚辰觉得这个歌没有必要,因为已经有一首小孩歌了,应当有一首男高音的抒情歌曲,但剧本上没有歌词也没有安排。怎么办?傅庚辰就仔细研究剧本,想找到一个适合于男高音歌唱的地方。

傅庚辰认真研读剧本,终于找到了竹排流水这场戏,画面是:宋大爹划着小竹筏送潘冬子进姚湾镇,这个地方没有演员说话,剧作家在剧本上只写了16个字的提示:两岸青山一弯绿水,一叶竹排顺流而下。看到这他高兴极了,好!男高音的歌曲就插在这里。傅庚辰当天晚上在剧组的碰头会上就提了出自己“找一个适合于男高音歌唱的地方”的想法。摄影师第一个表示支持,导演、录音、美工、剪接也都同意了。可是歌词在哪儿呢?当时创作组组长王汝俊,也是八一厂故事片室政委,他在摄制组蹲点,大家说就找王政委写吧!于是傅庚辰找到了王汝俊,王汝俊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并问傅庚辰:“怎么开头呢?”傅庚辰顺口说:“小小竹排江中游吧。”王汝俊很快就把两段词写出来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后来让李双江演唱,录音后效果很好,大家一致认同。

《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词,实际上是非常典型的战斗檄文,从中表达出与万恶的旧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而傅庚辰为这首歌词谱写的旋律,却完全是一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优美诗意。歌曲有了,但是歌名还没有取。你一言,我一语,几次取的名字大家都不满意,比如“小小竹排江中游”、“明日红星照江头”等等,都不是很好。于是在录音现场,当李双江唱完独唱后,傅庚辰就跟合唱队的同志们讲,希望大家都想想帮助取一个歌名。3天之后傅庚辰接到合唱队一个叫魏梦军的男高音的信,信中说他认真地想了3天,建议叫《红星照我去战斗》,傅庚辰一看就是它了。歌名就这样定了下来。《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出来后,在影片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李双江的歌声清脆、甜美、音域宽阔,给人以响彻云霄的感觉。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使《闪闪的红星》这个电影的音乐变得更加丰满,有儿童歌,有女声独唱,有合唱,有男高音,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音乐线,令人难忘。

激情澎湃,深情演唱

李双江演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慷慨激昂,高亢嘹亮,更将电影浓郁的抒情气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当代中国歌坛上,李双江堪称一代歌王。由他演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可谓家喻户晓。

李双江是个典型的东北汉子,1939年生于哈尔滨。1946年4月28日人民解放了他的家乡,于是哈尔滨成了新中国成立前就已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从那时起,李双江对人民军队就有了深厚的感情。1947年,年仅8岁的他就从文艺战士那里学会了第一首歌曲《放羊山歌》,唱的是翻身的放羊娃娃满心的欢喜:“清早起,出门去放羊……”这首歌曲在哈尔滨广播电台播出,是李双江人生的第一次演出。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李双江读完了小学和中学。1959年的秋天,李双江违背家父的意愿,在母亲的支持下,千里迢迢从哈尔滨来到北京,跨进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大门,开始了他的歌唱生涯。

1963年,李双江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部队,到新疆军区文工团当了一名文艺战士。1972年调入总政歌舞团,担任该团主要独唱演员。

李双江刚接到《红星照我去战斗》词曲时,以为是一首儿歌。但看到剧本后,他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儿歌,必须精益求精,努力表现潘冬子这个人物形象。当时李双江年已30多岁,他反复揣摩,把自己“压缩”成11岁的潘冬子,从语言、情感、状态力求形神兼备,努力把自己的歌声唱成潘冬子11岁的那种感情。他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把自己的年龄尽可能的靠近11岁,把自己的情感也靠近11岁,歌唱时的状态也要变成11岁的感觉。没有在台上刻意地表现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华丽技巧,而从内容出发,真实地表现歌曲中的内容和情感,这是李双江唱好这首歌曲、被人们所接受的基本点。

广为传唱,催人奋进

1974年,我国还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大家只有3部电影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还有9个样板戏。当《闪闪的红星》这个电影出来之后,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温馨的情怀。《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插曲本身,也很有特点,它采用了赣南客家民歌风味的音调,强调了歌曲的抒情性和朴实的乡土气息,从而使曲调更为婉转动听;歌曲采用山歌式的旋律,曲调进行的非常流畅,使歌曲更加稳定,更加和谐,犹如微风吹拂。一听到《红星照我去战斗》大家就会想起那个经典的电影画面,潘冬子乘坐竹筏,去迎接新的战斗任务,竹筏贴着江涛颠簸向前,曲调也随之起伏跌宕。歌声与画面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红星照我去战斗》以它那灿烂而温暖的旋律滋养了几代人的成长,激励了几代人奋勇前行!它的音乐旋律深蕴着民族文化的生机,在当今中国千百万听众的心灵回响中经久不衰。优美动人的歌声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传唱至今。

在《红星照我去战斗――李双江战友・师生音乐会》上,军旅歌唱家阎维文向大家讲道:“我不善言谈,但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30年前,有一个小兵,用他仅有的60元钱津贴买了一个录音机,买了两套李双江演唱歌曲的专辑,一套珍藏,一套用来学唱,他一遍又一遍地从录音机里听《红星照我去战斗》,一遍又一遍地跟着录音机学唱。他觉得那声音仿佛天籁之音,太好听了!为了听李双江的《红星照我去战斗》,他总是溜进电影院去看《闪闪的红星》。那时候他的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亲自听李双江演唱《红星照我去战斗》。终于有一天,他有机会进了总政歌舞团,和李双江在一个团里工作,李双江成了他的良师益友。”说到这里,阎维文抖搂“包袱”:“这个小兵就是我。”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篇六

电影讲述了一个叫潘冬子的小男孩从小立志做红军,临危不惧,面对困难更是坚韧不拔,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取得胜利,成为了一个小小红军战士的故事。

当潘冬子的爸爸跟红军队伍走了之后,潘冬子和他妈妈天天盼着爸爸归来。妈妈告诉冬子,等映山红开满山野的时候,等春天来到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那时候,革命的春天,共产党的春天也就到了。潘冬子把爸爸给他的那颗红星一直珍藏着,激励自己勇往直前,争做小红军。后来潘冬子的妈妈牺牲了,但是潘冬子却依旧那么坚强。

当潘冬子被胡汉三倒吊在树上,被鞭子狠狠地抽着的时候。可他的意志仍然不动摇,十分倔强,怎么也不肯说出父亲潘行义的下落。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幕。

潘冬子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精神与性格令我敬佩。他小小年纪就拥有这么强烈的使命感和这么远大的志向,让我不得不惊叹。当时他只有7岁,在我们这个时代,7岁时却还被父母宠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道理都不懂,更谈不上怀有远大的志向。而生在革命时代的潘冬子7岁立志做红军。这和我们是截然不同的。

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篇七

近年来,在中华大地掀起了追溯历史、回顾往事的热潮,“红色经典”成为我们建国前后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革命与传统的震撼,也唤起我们对以往岁月的回忆。

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闪闪的红星》,在30年前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潘冬子更是尽人皆知。

如今许多40岁以上的人提到《闪闪的红星》都会滔滔不绝。《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已成为经典歌曲。

那么这部电影是根据哪部儿童小说改编的?主人公潘冬子的原型又是谁?小说又是如何搬上银幕的?其间经历过怎样的波折?

潘冬子的原型

到底是谁

1961年,李心田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两个小八路》,受到欢迎,后来编辑又约请他再为孩子们写一部小说,于是便有了《闪闪的红星》的创作。当时李心田是部队文化速成中学的教员,所教学生中,有很多学生的父母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像司令员许世友、政治部主任鲍先志等的子女都是他的学生。而这些老红军在战争年代将孩子分送他人,等到全国解放后孩子才找到父亲。还有一位老红军,长征时留给家中一顶帽子,上面有老红军的名字,后来这位红军的儿子拿着帽子才找到了他的父亲。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女青年,入党的第二天就被敌人吊在树上,最后壮烈牺牲。这些真实的故事打动了李心田,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素材。为了不忘记这些红军子女艰辛的童年,并告诫后人,便有了创作《闪闪的红星》的初衷。

关于冬子的原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75年初夏,上级突然通知李心田参加一个样板戏的研究会。三个穿灰色样板服的人坐在台前,开始时并无意外,后来扯到了《闪闪的红星》上了,让李心田谈创作的依据,对许世友的印象如何,一字未提样板戏之事,气氛非常沉闷。一直到中午送李心田回家的路上,其中的一人说《闪闪的红星》出事了……原来是有人说《闪闪的红星》是给许世友树碑立传的。后来,鲍先志的儿子鲍苏声主动承认《闪闪的红星》写的是他们家的事情,他把账认了下来,此事才过去。

小说出版

一波三折

经过两年紧张的写作,李心田于1964年完成小说的创作,并起名《战斗的童年》,将稿子寄到了北京。不久,“”开始了,直到1970年以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持工作的王致远顶住了反对意见,才决定出书。但稿子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将稿子中冬子妈对丈夫的依恋,红军走后她的失落感以及对白军的恐惧等内容都删去了,甚至加上了读的书以及在革命中的作用等。

稿子定了之后,有人认为《战斗的童年》名字一般化。李心田苦思两天后提出改为《闪闪的红星》,但当时的编辑谢永旺考虑到“红星”二字苏联惯用,就提出改为《闪闪的红五星》。清样出来后封面上印的就是《闪闪的红五星》。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王致远硬着头皮把那个“五”去掉,印出来的书才是《闪闪的红星》。

书出版之后,这是“”中最先出版的为数极少的文学作品,原北京市教育局局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韩作黎发表评论,称《闪闪的红星》是对儿童教育的绝好教材。接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广播了这部小说,全国十多家出版社要出版此书。当时,我国的文学作品极少与外国交流,《闪闪的红星》很快被译成了英、德、日、法、越等国文字,对外进行出版发行。那时我国尚未与德意志民主联邦共和国建交,德文译本是在我国驻奥地利使馆签订的,而法国的丽阿夫人1974年因翻译此书而获奖。

小说搬上银幕

躲开插手

小说出版不久,便有人找李心田提出要拍成电影。最先和李心田订约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不久,北京电影制片厂也提出要拍成电影。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王汝俊、王愿坚、陆柱国等人同李心田住在总政的招待所里,开始了剧本的研究。最后由王愿坚、陆柱国统稿,八一厂最有实力的李俊、李昂、王平做导演,开始了演员的挑选。

在一百多个孩子中,经过跟踪调查,发现了9岁的祝新运,导演们征求了李心田的意见后,最终确定了祝新运。而祝新运的演出非常入戏,拍摄前把规定的情景讲给他,他很快就能酝酿出情绪来,该哭的时候,眼泪自然就流了出来,根本不用眼药水。少年得志的祝新运因为《闪闪的红星》一举成名,虽然当时得到的“报酬”只有一本影集,上面写着:“祝新运同志留念,八一电影制片厂《闪闪的红星》摄制组赠,1975年9月11日。”后期制作请傅庚辰作曲,李双江演唱,使影片相得益彰。

电影拍成之后,指出几个要修改的地方,便由导演去填补一些镜头。后来,由于演冬子的演员祝新运因病服药,把脸给吃胖了,拍出的效果相差很大,实在无法接上,也就作罢。这样,《闪闪的红星》才保持了原貌,躲开了的插手。

电影公映后,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委员长看了影片后的第二天,就为他的外孙女写了“闪闪红星”四个字,现手迹陈列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

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篇八

我在寒假里读了一本红色书籍《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讲述了少年潘冬子和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精彩故事。本剧主角是小英雄潘冬子,他的父亲是红军团长,母亲是地下党成员。当时他的父亲跟着红军队伍走了,冬子天天盼望着父亲回来,有一天母亲对他说:“等到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的时候,红军就来了,你爸爸也就回来了。”于是冬子来到村口的一棵小松树下,从地上捡起一枝干枯的映山红,坐在石头上等红军的到来,一天又一天……他梦见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红军来了,自己穿着整洁的军装,戴着闪闪的红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正陶醉在这美梦之中时,吴大叔来了,他对冬子说:“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冬子听了后用力地点了点头。最终,尽管冬子失去了母亲,但他靠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帮助共产党打败了土豪劣绅,当上了梦寐以求的红军。

潘冬子是我心目中的小英雄,他机智勇敢的与游击队联手共同对抗占领我国土地的侵略者,他是中国少先队的榜样。

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最新范文

36 3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