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作文写作>优秀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优秀7篇】

2024-02-14 23:21:34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该页是一米范文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我眼中的苏轼作文【优秀7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篇一

一个是在官场中怀抱壮志,却不得大展身手的他,一个是悠游于江湖,旅途波折的他。人生坎坷,却心怀广阔;屡遭贬谪,却仍然精彩的活。他是苏轼,一个江湖的傲人之子,一个词史的不朽名篇。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表面上滑稽的四句,实里是那么值得思考。读后,你不知是该感慨他的经历丰富,还是对他表示士之不遇的同情,但他却幽默的简述出了主要的人生经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美好的祝愿,对他却是奢求;妻子病逝,他在那孤苦的日子里只有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赤壁两次游,飞往“西山之阙”,

一如他文中的鹤,潇洒的展翅,眉宇间却含有沧桑。他的幽默,他的豪放,他的才华,使我们难以把他忘记。“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对成功失败的淡然;“是身如虚空,谁受毁与誉?”是他对荣辱名利的不顾一屑。这个人,在词海中大放光彩,填补了多少人的记忆,绚烂的多少人的年华。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篇二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代表……

就连陆游也曾评论东坡曰:“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东坡也确实是一个体察民生,忧国忧民的好官。

元祐四年,“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东坡便率人疏浚西湖,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以“三潭映月”作为标志。而“东坡处处筑苏堤”的苏堤,便是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的长堤。

不过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东坡一生三筑长堤,其中两次都是在被贬之后才修的。第二堤是被贬颍州后筑的,第三堤则是被贬远宁军节度副使后筑的。

不论如何,东坡筑堤皆是为了人民。虽说他一生一波多折,跌宕起伏,但他这份对老百姓关爱的心从未变过。清风两袖朝天去,要留清白在人间。

苏轼不仅是一个好官,为人所传更是因为他写的一首首好诗词。身为豪放派代表,自然为人也十分豪迈,不拘小节。

有一日傍晚,他与挚友佛印一同泛舟游乐。苏轼忽向岸上一指,佛印顺势而望,只见一条狗在岸边吃着骨头。佛印立刻将手中印有东坡诗句的扇子扔进水中。两人相视大笑。

其实这时两人大的一副哑联。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

两人这有些互损的诗句,不但显出了他们的不羁以及二人的友谊之深,更展现了他们的文学风采。这,就是大家。出口成诗,如果是妙手偶得,那也是他沉下来的丰厚底蕴。

东坡《游金山寺》有这样一句:“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江心怎么会有火呢?有人就说:“这是夕阳西下时的景象吧?”可上一句却说:“二更月落天深黑。”

那这火到底是什么呢?至今仍为一件未解之谜。

对于这些未解之谜,吃货们自然不会去深究。他们所关心的,自然是那东坡肉了。

苏轼在杭州当官时,因其关爱百姓故受到大量称赞。很多百姓听说他喜欢吃猪肉,就给他送来一头头的猪。苏轼收到后,就把那些猪肉切成小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配给众人。

不过,我也是一凡夫俗子,一想到那肥而不腻,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我的口水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我眼中的苏东坡作文 篇三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大家对他应该也很了解吧!

苏轼说得上是一位大诗人啦!什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啦,都是他的作品。可是,你知道吗?苏轼也是一个大吃货呢!

有一次,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因为俸禄很少,他以为只能吃土了。但到了黄州以后,他发现黄州的猪肉很便宜,可是,当地人不会做,做出来的猪肉很腥,所以他就买了猪肉自己回家做,还教当地百姓做,为此还写了一首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

还有一次,苏轼被贬到海南,那里的海鲜美味极了。苏轼一看高兴坏了,还特地给家中写了一封信,说:无令朝中大夫知,恐争南徙,以分此味。意思是:千万不要让朝中的大人们知道这件事,我怕他们争着来这里,把好吃的分走。

这就是苏东坡,可爱又才华横溢的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篇四

苏子瞻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之举,没有翻山倒海之为,更没有秦皇统一天下的大业,和宋代普通文人的经历相同,但他成为了全世界的偶像。在我眼中,苏东坡就像那一碗东坡肉,“肥而不腻”,粗放又温婉,平淡且奇美。

他就是一个奇葩,在宋坛中闪着奇异的光。早年,年轻气盛,才华外露,如白雪中一点惊鸿;中年,备受打击,神莹内敛,若翠石中的一块宝玉;晚年,返璞归真,深藏不露,似深林中的一片潭湖。他是多么与众不同。

有人说苏东坡在学庄子。老庄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不问世间俗事,远离官场喧嚣,避世,不求共鸣。苏轼也顺自然,但他爱民爱众,知官如虎,却义无反顾;知世事俗,却费心管理,入世,知世,理世。苏东坡比庄子境界更高,虽不若庄子洒脱,但有庄子的心怀。

苏东坡很可爱。被贬黄州,不摆架,不自傲,学农民,种大麦;道途遇雨,去雨具,不狼狈,长吟啸,缓徐行;深夜欲睡,月色美,忘困意,寻知己,表真情。妾说东坡一肚皮不合时宜,我想苏轼满脑子新奇事物。嘿!好一个可爱的苏东坡!

宋代文坛流行写词,苏东坡自然会“凑凑热闹”。我最爱《念奴娇·赤壁怀古》,每读此词,好像自己站在高山之巅,望江水滔滔远去,身边有一痴狂书生,在天地间吟诵诗词,、冲天宣誓,向地敬酒。东坡的词可放可收,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人间至味是清欢”的婉约。我有时会幻想:我是一名宋人,我愿意做苏东坡身边的小童生,和他成为朋友,同他一起经历风雨。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位智者,是一个顽童,是一名文人;他可爱、特别、令人敬佩;我喜欢苏东坡,喜欢他的文采,喜欢他的心思,喜欢他的人品。

嘿!子瞻,可否赏脸共饮?

我眼中的苏轼 篇五

苏轼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怪人,他生性乐天,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庄重严肃的政治家,是放任不羁的酿酒者,是热诚友善的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却一直光风霁月,不与那些满身铜臭的人来往。他无欲无求,随时随地都能吟诗作赋,苏轼在文学上的造诣源于他认清了人生的真相之后,依然保有内心的热爱。因为热爱,去庐山游玩,他发誓好好看风景,结果一口气写了五首。

他自称生性急躁,遇有不惬意之事,便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一次,他厌恶某诗人之诗,就直说那“正是东京学究私饮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在他众多的诗词当中,我尤爱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我看来这不仅仅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它还倾诉了苏轼对亡妻这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哀悼,阴阳两相隔茫茫了十年,即使不去思量,过往的种种也会浮现在眼前,情意相融,怎一个“爱”字了得。

苏轼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忘其忧患,他身上总有一种魔力让人忍不住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我眼中的苏轼 篇六

苏轼是中国诗词界的旷世奇才,他浪漫、豪放、超脱、潇洒、耿直,从不被俗世所束缚。在所有官员中,他最耿直,最表内心的人,他曾因反对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便直接在诗中表露了不满,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押入监牢,贬去黄州。“乌台诗案”使苏轼心灰意冷,但没有使他沉沦,他治东坡、筑学堂、访赤壁。

后来政权更迭,苏轼东山再起,凭借着自己一身的才华不断升职。但即使有了之前的教训,回到朝廷后,他那耿直的豪放性子是改不了的。苏轼依旧是苏轼,耿直依旧是苏轼的代名词。他看不惯旧党的腐败做派,上书抨击,结果把两边都得罪了,因而再度自求外调,“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外调后来到杭州,苏轼依旧乐观,筑苏堤、游西湖、赏荷花,依旧闲适。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诗出自苏轼,但又描写尽了苏轼自己的一生。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篇七

你说他用真挚的情感化成笔下四溢的文字,你说他用理想的风格编织出一个个豪迈的形象,你说他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挥洒成行云流水从他身上淌过,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使经历的失败太多太多,他也都一笑置之地放下……当我第一次品味你的诗时,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觉得字里行间无一处不吸引着我,仿佛让我身历其境的感觉。

这天有幸又阅读你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了解到诗人你虽然41岁了,并且身处离京都密州,政治上的不得意,但你对现实却充满期望,我不禁的轻笑了:何曾几时你也是年少气盛,在官场的险恶并没抗击了你对政治的抱负(意志)即使天公不作美,把你贬离京州,清贫困苦的生活也令人逍遥自在,销蚀不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从诗中,我看到了:你在皎洁的月光下与丝丝凉意相交成影,好一个中秋十五夜,天上的月亮为何圆又明?你豪爽地举杯对月,一股淡淡的忧愁散开,没有亲人的陪伴,只有饮酒起舞,习习的古风伴随你的愁与情,交织、旋转、倾泻成一曲散漫的乐章。庭院中弥漫着酒的醇香,你说:岂望回朝做番大事业,却终怕遭小贼诬陷,何时才是我施展抱负之时?但是话锋一转,不禁想通,人的一生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我虽不能为帝王世家出谋划策,但祈愿天下人有难如何?这时,天空似明朗了几番,一时心中的阴霾犹如清风飘去……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诗人写的词,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情感,就像李白所写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写的很美却无法与”起舞弄清影“而媲美——它概括了全部。其实,我并不懂得诗词,但我只是靠感觉来发现,来察觉。很久,我才明白东坡肉是不是也与苏轼你有渊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这中秋之夜这豁达的情怀里,苏轼,我也许并没看透你,但你对祖国的热爱,对一切事物的豁达,我想,我会永远铭记!

秋风般的拂绕,让人着迷的诗文,欢愉着动人的音符,一切都将被风深埋心底,传颂远方……

最新范文

63 28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