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总结报告

如何写中期报告(最新5篇)

2022-09-03 23:51:02

《如何写中期报告(最新5篇)》是由一米范文为您提供的“中期报告怎么写”相关范文样本,希望可以在您写作“中期报告怎么写”相关文案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写中期报告 篇一

怎样写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中期报告的功能和结构

1、功能

课题中期报告是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工作进度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

课题中期报告的主要功能有:

①课题执行人总结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②向主管部和协作单位通报信息,以便检查研究进度,安排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结构

课题中期报告由课题名称;课题概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的经费等);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本阶段研究进度的评价;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参加这段工作的人员名单和报告时间等六部分构成。

(二)课题中期报告的写作

1、课题概述

一般第一次进度报告中写,后续的进度报告可以不写。主要写明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经费以课题要求等。

2、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

写法上应按工作计划上规定本阶段任务条款或按上一次进度报“下一阶段工作的计划”的内容,逐条检查落实,注意写明完成情况,也同时写明存在问题,分析存问题的原因,如果不具备研究条件而未完成任务应作出说明。这部分写得如何,是衡量进度报告的质量关键所在。

3、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这部分写作既要参照课题工作计划写出下一阶段将进行的研究,又要针对上阶段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将未完成的任务移至下一阶段去完成。如果研究工作计划有变动,应写明变动原因并作出新的安排。

4、课题中期报告的编写方法

对单一课题,可采用时序式编写,按任务完成时间的先后写。但重点放在本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和结果上,避免写流水账。对项目比较多的课题,如分有多个子课题,可采用任务分项式编写,一项一项地写。也可把时序或任务分项式结合起来编写。

5、内容真实,把握分寸

课题中期报告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和“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工作”两部分上。写作中应如实反映研究的客观实际,正确估价取得的成果;写成绩不要过分夸大,同时要写明存在困难和问题。

怎样写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中期报告的功能和结构

1、功能:科研中期报告是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工作进度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

主要功能有:

①课题执行人总结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②向主管部和协作单位通报信息,以便检查研究进度,安排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结构 科研进度报告由课题名称;a.课题概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支持的经费等);b.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c 阶段性成果。d.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e.参加这段工作的人员名单和报告时间等六部分构成。

二、课题中期报告的写作

1、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写法上应按工作计划上规定本阶段任务条款,逐条检查落实,注意写明完成情况,也同时写明存在问题,分析存问题的原因,如果不具备研究条件而未完成任务应作出说明。这部分写得如何,是衡量报告质量的关键所在。

2、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这部分写作既要参照课题工作计划写出下一阶段将进行的研究,又要针对上阶段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将未完成的任务移至下一阶段去完成。如果研究工作计划有变动,应写明变动原因并作出新的安排。

3、报告的编写方法:对单一课题,可采用时序式编写,按任务完成时间的先后写。但重点放在本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和结果上,避免写流水账。对项目比较多的课题,如分有多个子课题,可采用任务分项式编写,一项一项地写。也可把时序或任务分项式结合起来编写。

4、内容真实,把握分寸:报告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和“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工作”两部分上。写作中应如实反映研究的客观实际,正确估价取得的成果;写成绩不要过分夸大,同时要写明存在困难和问题。

结题报告的写法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

1、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

2、研究报告中的第9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3、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应改为“课题实验”。

二、结题报告的总体要求

1、要根据课题研究类型的要求,规范小标题的表述。

科研课题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类,即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实验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实验性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在小标题的表述上是有所区别的(这个区别在第一部分已讲过了),要按照不同类型的要求来表述小标题,做到前后一致。在这次结题验收评审中,我们发现,有些课题组没有分清所研究的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课题还是实验性研究课题,因而,在结题报告小标题的表述中出现不应有的混乱:在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中,有些部分的小标题以“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成果”等来表述,其他部分的小标题则以“实验目标”或“实验内容”这样的小标题来表述,小标题的表述互不协调。还有,“假设”是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在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中有的没有这一“假设”,而在应用性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中有的反而出现“假设”。这样的表述是不规范的,在修改时应使注意小标题的表述前后一致。

2、要扣紧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撰写结题报告。

围绕科研课题题目,尤其是扣紧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写好一篇结题报告的基本要求,也是填写好立项课题申报表,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好开题报告,组织好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如果能切实做到紧扣题目,紧扣关键词语,在撰写时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例如:《培养新型主体人格的德育目标研究》这项课题,其关键词是“德育目标”,“培养新型主题人格”是“德育目标”的修饰语。在结题报告中就要抓住“德育目标”这个关键词,在“研究成果”部分表述所研究的“德育目标”是什么。

3、结题报告的结构要完整。

要按照10个部分(或8个部分)的基本结构要求来撰写结题报告,做到结构完整。有些结题报告存在结构性缺失,有的缺失一、二项,有的缺失多项,有的自定结构,自设小标题,这些都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不同于论文的撰写格式,要注意不要仿照论文格式来写,不要在结题报告的前头增设“内容提要”、“关键词”、“引文”等。结题报告也不同于经验总结,不要以经验总结的格式要求来撰写结题报告。

4、语言文字表达要规范。

结题报告运用的语言应是陈述性的报告性的,文字应当简洁流畅。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一要注意不要使用经验总结式的语言;二要准确表达,切忌答非所问;三要简练,文字切忌累赘、重复。

三、结题报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个别的结题报告,如有必要,还可列出一个部分“课题内涵的阐释”,专门对课题的内涵作说明。

2、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陈述,也可以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来陈述。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能更充分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来

进行。这部分的陈述要求理论依据要具体,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时代性。在陈述理论依据时,应切忌将某一专家、学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个文件、某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全文当作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在实验性的课题中,它体现的是“实验假设”。实验假

设其实也是实验将要达到的目标。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用一、二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这个部分的陈述,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一是课题研究目标的确定不要过于空泛,过于原则,或没有扣紧课题题目。例如,有的课题研究报告在“研究目标”中,提出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使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自尊、自信,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这样的研究目标显得过于空泛、原则。有的提出,要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索德育的性质,研究对培养人素质和新型主体人格的普遍要求,探索培养目标,探索德育的基本任务,探索德育的主旋律”,确定这样的已经由国家确定了的研究目标,显然是不妥的。

二是要注意结题报告结构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本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最终必须落实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个课题的研究合格不合格,能不能通过验收,就看在研究成果中,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在陈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时,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之间这一内在的联系。否则,会令人感到这个课题研究并不成功。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对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准确中肯。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有的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这也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述办法。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6、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比如,采用实验法,同时也可能采用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7、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实施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三做什么,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需要花费较多的笔墨来陈述。要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

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不要将这部分写成经验总结或研究体会。

9、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那一级奖,在CN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例如,有项研究阅读教学的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是:要通过研究,“建构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体验性、创造性的自主探究、激励成功的阅读教学新模式,研究探讨该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操作程序和常用操作程序以及操作该程序的有效展开和运作的基本教学策略”。那么,在“研究成果”中,具体陈述所建构的新模式是什么,以及基本原则、操作程序、基本教学策略等。这些就是研究的理论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结题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有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详见什么什么论文。只是这样的陈述是不行的。如果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在结题报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将这几个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在提炼、归纳时,应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罗列这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那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而应融会所有子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出几点。同时也应注意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第三,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一般说来,一个研究课题在通过结题验收以后,课题组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就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谈及研究的体会。而在结题报告中,就不要陈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开展推广性研究等。

中期报告 篇二

“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策略研究的研究

中期报告

孟丽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当今局势: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和不断深入,在陵县教育局提倡的课堂改革模式推动下,我们糜镇中学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改革。本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糜镇中学的现状:

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抓好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校中小学教学质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校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很不容乐观,与周边中学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中考中时距县局领导和老百姓的期望还差得很远。因此,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深知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性优化的策略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教学实践的需要,急需革新和寻求与教学有效性相联系的师生教学行为策略。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旨在使学校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实践新课程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借助课题的实验、研究,揭示和探索在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模式和优化策略,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有效、高效、优质。 因此,如何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就成为我校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二、 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行为策略就是指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行为调节方式和行为模式。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策略”、“课堂管理行为的实施策略”等行为方式的研究和实施来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三、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㈠.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进一步增强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二是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三是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有效教育管理策略、教师教研策略、教学行为策略群。 ㈡.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导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以探究“有效的教学行为策略”为重点,着眼于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两个方面,以及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学校层面形成的教育“管理行为”和教师层面形成的“教研行为”展开研究:

1.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的策略研究。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中的人、事、时、空等因素进行协调的过程。首先,管理行为不同于交往行为,它是一种典型的“目的性行为”,每个管理者总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并作出规划、决策,采取行动,试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益。其次,它还是一种“规范调整行为”,从目标的达成要求出发,从提高效益的需要出发,建立团体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并对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与调节。

⑴。有效课堂规则的研究。

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在合理而明确的课堂规则基础之上,是在课堂规则的生成与执行过程中实现的。没有适宜的课堂规则,就不会有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规则内容丰富,层次复杂,具有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培育良好行为、促进课堂学习的功能。适宜的课堂规则对课堂学习同样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⑵。课堂时间科学管理的研究。

科学运筹课堂时间就是要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就课堂教学而言,要解决好教学时间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丰富性的矛盾、知识的积累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

⑶。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时,就要机智果断地临时改变原定的方案。这是教师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地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就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教学机智——表现随机决断才能和应变能力的典型形式。 2.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

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是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课堂中利用一定的条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应用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⑴。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从学生心理过程来看,学习活动主要依靠学生内在动力的驱使,但外在动力机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动力因素。激励机制就是将外在动力因素激发甚至转化为内在动力因素,抓住了激励机制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采用何种方法方式,在什么时机运用激励机制是教学行为艺术的重要方面。 ⑵。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行为的指导研究。

知识的获得,不是在学校教育、学生时代一次就能完成的,现代社会是终身教育的社会。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远远胜过掌握知识本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习惯又是学生的某些学习行为经过不断重复而达到的一种自动化行为。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⑶。教学过程(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简单呈现课本知识结构,而内容学习的思维过程被压缩,甚至被忽略。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难以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无法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课本本身所包含的丰满的内容,更要体现知识认知和迁移所需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 ⑷。有效的课堂交流研究。

教学交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为中介的人与人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也就是古人所讲的“教学相长”。它是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教学主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倡有效的课堂教学交流是规范化的教学交流,合理进行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教师教研策略研究。

⑴。通过组织学习、活动培训、加强管理等措施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在学校层面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策略。

⑵。通过学习、交流、指导等方式,加强教研组建设,探索出不同学科的各具特色的教师教研策略。

四、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区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学校《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教师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及教材观。 2.加强组织管理,保障研究实施,力争取得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增大管理力度,健全教科研组织,形成研究制度,加强教科研考核,实行奖励机制,提供实验条件,保证研究经费。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工作中心组,中心组成员具体负责研究工作。 ⑴。课题小组组长负责制定研究、论证、修改、实施方案,检查实施情况,调控研究措施,进行阶段检查测控,总结研究成果,负责课题过程管理,保障课题顺利实施。

⑵。培训教师。组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研究实施方案、吸取先进经验、定期开展研讨,提高理论水平,学会研究操作,增强实施方案的自觉性。

⑶。课题研究与学科课堂教学密切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建立课题组活动制度,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建立课题工作台帐。

⑷。认真做好课题材料的备案、存档工作,通过分析资料,及时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工作。督促各子课题组按时完成课题研究学期行事历的制订及履行。

3.建立课题研讨固定日,课题公开课课堂教学研讨制度。 我们将每周半天教研组活动日整合为课题研讨日,安排教研组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及研讨。以理论学习、听课评课、主题研讨、学术沙龙、问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为主。力求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4.加强与各教科研部门及教育专家的联系,及时取得对研究课题的咨询指导,定期聘请相关领导、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及主题研讨。 5.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和经验文章,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⑵。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初中、高中各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重点进行实验。

⑶。调查法。在实验研究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测试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⑷。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⑸。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⑹。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五、 课题研究的阶段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2013.3~2013.4)

通过调研明确研究方向,选定实验课题;搜集相关理论材料,完成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动员,组织学习;完成学科组和教师承担的子课题方案制订和课题申报立项、开题论证及前期研究工作。 2.中期实施阶段(2013.5~2013.10)

调整、充实、完善课题方案;开展课题实验,实施和深入开展各项子课题研究;组织教改实验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论文评比等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和实验情况的第一次调研;梳理、整理过程性资料:问卷调查材料、实验数据、活动记录、活动评价、活动图片、课例录象、工作台帐,阶段性成果材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校本教材、教学论文;进行中期总结、评估;根据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提升和推广转化;针对课题研究和实验情况调研,提出新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不断深化课题实验工作。 3.后期总结阶段(2013.11~2013.12)

梳理、整理事实资料,进行分类、筛选归档;分析、处理事实资料,进行归纳、提升研究成果,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形成物化成果,宣传推广成果;组织结题鉴定。

六、课题阶段性成果

1.加强研究管理,规范行动研究。

首先学校完善了课题研究三级管理网络。坚持课题研究自主申报参与制,调动每位研究者的主动性。修订了多个校本化教科研条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和《教科研成果奖发放规定》,着力体现奖励制度的公开、公正、公平,追求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有效。其次学校出台了《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出版了《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扫描专刊》,下发了学校《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学校《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区教育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用以指导、规范教师平时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研究。

2.教师确立了课改意识。

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主要理论文献、著作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郭)、《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肖川)《新课程视野下优化教学时效的策略》(宋秋前)、《实施有效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袁东升)、区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学校《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意见》等,通过学习,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和教材观,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课题研究水平。学校还搭建了“教师论坛”这一新型的理论学习交流的平台,它既是专家学者的讲坛,更是参与研究者交流互动的阵地,也是各子课题组将课题研究成果向全体教师展示推广的舞台。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教师讲坛”活动,其中校外专家3次,校内教师20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个层面的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广大教师确立了改革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意识。更愿意遵循新课程理念去探寻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 3.研究活动多样,物化成果显现。

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成员共上校内研究课360节,校际公开课30节,如成功举办了以“关注学生需求,提高课堂实效”为主题的市级公开课展示活动,承担省级观摩活动1次,市级公开研讨活动1次,区级公开研讨活动3次,校级研讨活动9次;教师评优课区级以上获奖24人次,发表教学论文48篇、教学论文区级以上获奖316篇、教学设计区级以上获奖57篇,学生个人竞赛获奖区级以上118人次,团体获奖区级以上28次;制订并印发了《无锡市荡口中学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汇编》,印发了《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扫描专刊》,汇编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课题方案集,出版了8期校刊《学海教育研究》,校刊中以“学校管理”、“ 实践反思”、“ 教学策略”、“ 课题研究”等版块刊登了学校指导性意见,如“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关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等,以及大量的教师研究成果和反思文章;两年中,学校新增了1名市教学新秀、2名区教学能手。

4.教学实施中初步形成的策略。

根据总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实验,归纳总结了各子课题实验研究的初步共性成果,即在教学实施中初步形成的策略。 ⑴。创设氛围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追求民主、和谐、生动、高效的学习氛围。

②提倡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和探究,反对课堂教学“一言堂”的做法。

③提倡师生、生生之间有价值的互动,鼓励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教师对话和交流,反对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做法。

④提倡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反对让学生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的做法。

⑤提倡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反对过度拔高教学难度的做法。 ⑵。开展活动

①提供实践、实验、操作、讨论等机会,特别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机会。

②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对话交流,形成体验,探究运用,加深理解。

③对教学过程中偶发的事件作出判断,敏锐地抓住课堂中生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并加以充分利用。

④在提供多样化机会的同时,要不断提醒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⑶。规范语言

①课堂语言要严谨简约。表述要准确、科学、清楚,尽量减少口误;要抓住重点,精讲多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讲述他们容易接受、领会、理解的话。

②课堂语言要声情并茂。要注意语调的变化,根据内容的特点,时而严肃,时而轻松,时而高亢,时而舒慢;要讲究节奏感,把握好语速;要融入教师的真情实感,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 ③课堂语言要生动幽默。既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又有优美形象的描述。创设生动和谐、积极思维的课堂氛围,用幽默方式提高批评的效果。 ⑷。时间管理

①提倡为学生节省时间,每个学科应最大限度地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

②提倡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反对用过分耗费学生时间、精力去换取考试成绩。

③提倡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个别辅导,反对缺乏针对性地低效教学。

④提倡适当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信息量,反对课堂中无效的教学行为。

⑤通过采取一定的策略增加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如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阶段性的督察,对指定的学习任务作出明确的指示,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反馈,适时安排课堂提问,适时环绕课堂走动,适时改变教学节奏等。

⑥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现行每节课时45分钟的体制下,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大体可安排为,“学”和“教”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当堂训练”宜不少于15分钟。其中“学”和“教”环节中完全由教师单向传授的时间宜限在15分钟以内,而其余15分钟以上时间用于教师迅速简明地揭示教学目标和学生独立自学、相互讨论、质疑发问、回答教师提问及师生交流等。 初步建立了课堂教学的“3个1/3”评价标准来引领我校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第1个1/3是一节课中,教师的累计讲授时间不超过1/3;第2个1/3是一节课中,学生的独立参与人数不少于1/3;第3个1/3是一节课中,学生的集体训练时间不少于1/3。例如,我们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是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理念下,参照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主要分为六个教学环节:一是揭示学习目标(2-3分钟);二是自学教材(5分钟左右);三是自我检测(5分钟左右);四是小组讨论(5分钟左右);五是全班交流(20分钟左右);六是当堂训练(7-8分钟)。 ⑸。指导学法

①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并参与评价,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

②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③鼓励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互动。

④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心向。 ⑤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与经验,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并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⑹。行为管理

①提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树立教师威信,让教师优秀的品格、才能、信念、价值感、行为举止,都被学生所认同、吸收、模仿,让学生敬重你,自然形成对教师的向心力。

②提倡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明确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对课堂不良行为有明确的约束,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 ③提倡采取富含学科特点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课前演讲、课堂提问、分组讨论、演角色剧、问题抢答、探究活动、小组竞赛等,防止教师长时间只管对着黑板自己讲。

④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眼神接触,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行为采取积极的调控措施,如走近暗示、突然停讲、提问学生、幽默语言等,让教师教学智慧产生力量。

七、后阶段研究思路

在继续实施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先进经验为契机,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重点做好两项工作:第一,基础工作。指加强课题研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第二,重点工作。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提升我校课题研究水平,以点带面,力争在个别学科有大的突破,并以此向其他学科拓展。 1.基础工作

⑴。组织建设做到有层次,有网络,职责分明。

完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课题中心研究组,做到人员合理,职责清晰明确。 ⑵。制度建设

坚持课题研究日制度和参与课题自主汇报制度,制订和完善教科研课题评价奖励制度和课题管理制度。 2.重点工作 ⑴。实施措施。

①分层展开,分步推进。

“分层展开”指学校中心研究组、学科课题组分层次各施其责开展研究;“分步推进”指本阶段、后阶段课题研究成果逐步从重点突破学科向其他学科推广实施。 ②学习引领、文献指导。

自学为主、解读为辅。在前期经验成果不断总结推广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改改革先进经验,聘请专家顾问定期来学校指导引领,保证课题研究顺利有效开展。 ③加强行动研究。

以课例为载体,同案异教、同题异构。以班级、学科为载体加强跟踪研究,进行前后测对比,以求通过量化分析,保证实验结果真实有效。 ⑵。成果形成。

成果一:多层次的课题研究资料,如参考学习文献,问卷调查材料,实验数据,活动记录,活动评价,活动图片,课例录象,工作台帐。 成果二:发表和获奖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例的汇编; 成果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八、困惑与反思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对此,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所以老师们自主科研的积极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的课题研究和教科研活动不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来实施的活动,事实上我们也通过这些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现实的评价机制和短浅的竞争模式,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出现两难的境地,也有了许多的困惑之处。 1. 在教师定位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一直认为自己只要教好书、会教书、能教书就可以了,很少有人把教师也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并以此来影响别人,引领学校的职责。另一方面,过去的教师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也主要是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很少涉及对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一方面缺乏研究的意识,把教科研看成是教育专家的事、教研人员的事,另一方面也缺乏教科研的能力。

2.研究能力和方法上的问题。

一些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教科研行为、课题研究开展和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一些教师缺乏科研素质的训练和提高,科研能力不强,失去了不少课题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机会。 3.“研究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

在课题研究中,学校每个小课题都是提高“教学成绩”课题的子课题,,研究者之间实际上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这一共同体主要表现为教育专家与教师合作、与教师的合作、学校教师之间合作三种类型。从目前情况看,教师很少有机会与专业研究者之间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共同探究,专业研究人员对学校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持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从教师共同体形成来看,由于过去教师习惯于个性化的工作方式,对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目前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约束制度,因而教师共同体的形成是松散而不稳固的,所以教师间研究成果的共享、借鉴很少。特别是当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时,许多教师往往把课题研究看作了额外负担,当实验效果不明显时,许多教师往往对教科研的功能产生怀疑,以至出现畏难情绪,甚至半途而废。 4.子课题研究内容与总课题研究目标承接问题。

各子课题研究内容与总课题目标的承接不够顺畅自然、贴切达意,目标意识不强,内容针对性不够;有些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有重复;有些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学科特色体现不够明显。 5.简化步骤,缩小研究范围。

建议研究者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些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及时与组内外教师交流,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策略”的研究

中期报告

孟丽凤

2013.10

中期报告 篇三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

中 期 报 告

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中心小学校

自2010年3月申报《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课题至今,从开展到实施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课题从申报、立项到实施以来,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学校的大力关心和帮助,得到了课题组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努力。我们在实际研究中,进行了具体的分工,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前阶段对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的研究,落实重庆市创建“五个校园”的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了师生人文精神的展现;为提升教师、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师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提升了学校精气神;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和全校教师一起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一、 前期研究进展情况

(一)课题的宣传和规划

自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我们课题组拟定了课题方案,学习了课题方案及相关理论;宣传发动,让师生明确了人文校园建设的目的意义。着手规划了校园蓝图,拟定了人文校园建设的实施方案。

(二)课题顺利立项和开题

我们的重庆市级规划课题《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于 年 月 日立项。2011年3月18日下午,我校隆重举行了开题会,该课题经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于2010年10月被列为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基础教育规划课题。参加开题会的有区教委邓茂才主任 、区教委基础教育科科长赖丽华同志、区教科所所长许元芳同志 、副所长武德瑞同志、南平片区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张虹同志以及全体主研、参研教师。张校长对课题研究工作做了表态发言,表示会带领课题组成员把这项工作做扎实,做出成效。学校将以本课题研究为载体,开辟一条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之路,提升学校品位,提高办学效益,推进“五个校园”建设深入开展。

(三)进行了扎实有效的研究

自2011年3月到现在接近两年的时间,我校以本课题研究为载体,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不断修改、完善了以前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案,建立了人文校园新的制度和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师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系列主题活动,探索了活动的有效性,总结了经验,形成了案例;人文校园环境得到了美好的规划,正在逐步实施和完善;正在收集资料,准备组织编写校本人文教材。

二、 研究工作阶段成效

(一)环境文化建设显成效 ⒈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前阶段,我校课题组非常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绿化、美化、优化了各教学室,让墙壁成为学生个性的展示台,图书角成为学生知识的殿堂,黑板报成为学生知识的沃土。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受到了熏陶,每班的班级精神深入人心,让每个学生都刻骨铭心,从中受到了教育,受到了启迪,让他们的人生观受到了积极的影响。

⒉功能室的打造

各功能室的布置适合其功能。如:音乐舞蹈室、科技实验室、微机室、美术室、书法室等让人耳目一新,都有各自的特色,突出体现了该功能室的功能,让学生在该室内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展示了自己的技能,得到了全面发展。

⒊办公室文化建设

本阶段学校统一新制了办公桌、安装了新的窗帘,各办公室的建设,做到了整洁大方,绿化、标语、杂志等布置规范,有文化气息,给人以美感,每间办公室都有各自的特色(即有办公室精神),让教师们办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温馨。

⒋校园的美化

人文校园的建设,首先是校园环境要有人文气息,能让师生在一个幽雅温馨的大环境中乐学乐教。本阶段我校进一步绿化了校园,打造了学校的空白墙体,美化了每层楼,创建了走廊文化,建了学校赋和“在历史长河中前行”的屏风等。

通过对校园内建筑、绿化,墙报、口号、标语、文化长廊、班级布置等学校环境的人文教育因素分析,探索了学校环境建设中有利于开展人文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营造了有利于开展人文教育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二)活动文化的打造气氛浓厚

1、学生的唱、读、讲、传、书活动

我校深入推进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练书法活动,着眼于建设高品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将“唱、读、讲、传、书”融入第二课堂并作为艺术节、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活动、班队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家校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利用课前、每周一国旗下的表演、每周二或周四下午第三节课的阅读活动等坚持开展“唱、读、讲、传、书”活动,实现“唱、读、讲、传、书”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精品化,着力培养师生求真、扬善、尚美、务实、高效、创新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提升校园人文精神的张力、活力、魅力,激荡师生顽强拼搏的志气、开拓创新的勇气、团结奋进的豪气、干净干事的正气,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有效载体。

2、每天的课外活动

从2010年春期起,下午第三节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坚持了每天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有体育课的班级组织了学生参加阅读或书法活动;深入实施体育、艺术和科技创新“2+2”项目计划,严格课程标准、改善设备设施、强化常规管理、抓好“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落实考核评估,确保每个学生具备一项艺术爱好特长;学校、年级、教师都有计划,并且认真备了课,上好了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师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也展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3、师生人文素养活动

一年来,我校利用三八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节和每周升旗仪式等,开展了主题鲜明的人文教育活动。如凭吊先烈、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队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小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师生在活动中都受到了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弘扬了师生民主、自主、创新的主体精神,培养了师生人文精神、人文意识,并且收集了活动方案,研究提炼了相关的策略、方法。

(三)师生行为文化得到了提升

⒈学生礼仪

我们通过班级礼仪文化的建设,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做人的修养,提升学生的品位及人格力量,使礼仪教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学校专门制定“小学生在校礼仪规范”,如:在每条走廊上都有标语“漫步轻声”、“上下楼梯靠右行”、“静”、“净”„„在不知不觉中提醒小朋友注意礼仪规范,巩固礼仪教育的成果。学生做到了言行文明,举止得体,讲普通话,展现出朝气蓬勃,体现了时代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师同时做好学生文明习惯现状分析调查,有转化记录和转化个案。

⒉教师礼仪

作为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意各方面要成为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老师要注意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身教重于言教”,我们教师以身作则,做到了言行文明,举止大方,说话做事有涵养,为人师表,宣起了戒掉一个不良嗜好的好风气。

(四)管理制度更具人文性

学校管理必须把师生看成活生生的个体,要彼此尊重、理解。因此,自研究以来课题组从人文校园建设的角度整体构思学校管理机制改革,探索、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初步建立了体现人文关怀的、激励的、发展的管理和评价制度,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学校在执行制度的同时,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与欣赏,体现对教师的关怀,把尊重教职工、信任教职工、理解教职工、关心教职工、支持教职工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合情合理地解决困难,拓展了为教师服务的空间,使管理工作浸润着平等、宽容、理解和激励。关心教师的工作,鼓励他们上研讨课、示范课,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落实“学科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引领一般教师”的梯级培养策略,实现差异发展。做好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管理工作,使其积极热情主动地反辅其他教师。同时建立客观评价制度,人人都会找到自己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人人都有用武之地,让教师的聪明才智在宽松、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张扬。解决教师工作困难,让教师有信心把工作干好。下力气解决好老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真正做到不让一个老师带着闹心事工作,带着烦心事上课,不让一个讲台充满火药味,切实让老师们专心工作,安心授课,保证师生关系和谐,保证课堂气氛温馨。

(五)学校精神文化得到了充实

自研究以来,课题组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目标、校风、学风、校训、校徽、校歌等重新定位或编制。尤其是办学理念,它将指导学校的一切,我们面向学校全体教师征集,同时请专家指导,最终确定为“为学生播下爱的种子”。我校坚持“为学生播下爱的种子”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爱的教育;坚持“培养爱心加信心,合格加特长”为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坚持“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宗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课改理念,强力推进课堂改革;坚持以“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三把尺子为检验工作标准,办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学校。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限于课题组成员的水平,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理论学习的时间可能得不到保证,实践操作过程可能不够规范而显得比较随意。物质条件的限制,可能也会带来不便。另外,作为乡镇学校人文校园建设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体现“乡镇”这个特点时还不够突出,将怎样体现出“乡镇”这个特点还需加大探究力度。

四、后期研究工作思路

我们的课题研究已经进入了总结提炼阶段,在后期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内容,不断充实理论,让我们的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后期我们研究的具体内容有:

1、收集资料,组织编写校本人文教材。

2、通过人文校园建设的总结、提炼人文校园建设的经验,撰写论文和案例。 3.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总结,能在全区、全市有推广价值。 4.完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接受上级领导专家的评审鉴定

总之,我们课题组有决心,有信心在后期的研究工作中一如继往求真务实地深入研究,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五、重要变更说明

六、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说明

人文校园建设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人文校园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让社会、家庭、学校在教育中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方法是有效的,成果是显著的,在后面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优化研究过程,提高研究效率,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为创设优美的校园文化而不懈追求。

中期报告 篇四

树立“以学为主”的新概念 构建“自主作文”的新模式

——“构建自主作文模式”教改课题阶段性总结

黄俊伟 李清翠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处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写,高效低耗”的被动局面。教师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难于无材料可写,教师难于有效地写作指导,学生难于思维过程的快速有序展开,教师难于学生能力培养,学生难于写作习惯的养成。针对这种被动局面,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要给作文教学注入应有的活力,就要进行教学改革。

我校自主作文课改组在快速作文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认真领会“以学为主”的新观念,努力探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途径确立了“能力来自于训练,材料来源于生活,方法来自于课文”的教学策略。

二、实施方案

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鉴于此自主作文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使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构建立体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作文教学主要有三种课型,即双课型自主探究课,双课型“魔鬼”训练课,单课型放胆作文写作课。

(一)双课型自主探究课

该课型100分钟内完成命题、构思、写作、交流评改过程。

1、 学生参与命题过程

这一过程一改过去由教师单一命题,学生不会做、不能做也得做的被动局面,把作文命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贴近实际生活,使之有话可说。有一次读写训练课,我让学生阅读的材料是《艰辛的历程》并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些自己的母亲。有一名孤僻的男生,不去认真作文,而是低声的唱小调。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先观察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眼神之中含有悲伤和无奈,我突然想起这个学生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根本得不到母爱,我为自己的课前没有考虑细致而感到自责,便告诉同学可以写其他的家人、同学或老师。该生写了自己的奶奶,这篇文章感情真挚其中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虽然得不到妈妈的关怀,但是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个比妈妈还疼我,关心我的奶奶。”这篇文章的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且别具一格,被评为优秀作文。课件吧命题选材的权利还给学生,多么的重要。

正如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作文训练一般给学生提供写作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学生自由选择文体,自主选择材料,自主命题。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才能够把个人的风采展现出来。

2、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确定了写作标题后,小组交流谈自己的写作思路,写作意图等,教师适当点拨,这样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材料布局安排做到心中有

数,为下一步写作打下基础。

3、自主创新,展现思维,快速作文

学生作文40分钟完成600字的任务。实验证明要做到快速作文的“快速”并不难,因为人的思维有时要超越时空,所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即是,但这种思维往往又瞬间即逝。所以让学生把思维即是付诸文字是关键,但快速并不是摒弃了作文“质量”,相反二者应该是统一的,因为快速的同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最活跃的,这种思维状况下的作文一般是高质量的而且往往能出现令人砰然心动的精彩文章。快速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快速展现思维的过程,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的主要形式,真正体现作文的“自主”。

4、自主探究的评价过程

“写”如果到了“尽情”、“投入”,那么这个过程是很幸苦的。但这个过程更应该充满一种愉悦之情、一种享受,即写作的“快感”。怎样让这种“快感”。怎样让这种快感延续下去进而化作写作的动力呢?那就考写作之后的“评”。“评”有学生之间的互评,有老师的点评,有个人的自评。 (1)、学生之间的互评

学生之间的修改课依据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而不能是学生东拉西扯,而导致课堂结构松散。学生明确评议原则后,四人一组,互批互改,画出错别字、病句,并共同商议给每篇作文写出评语及修改方案,最后要求小组成员在评语后签名,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2)教师点评

教师的点评要提倡鼓励性原则,要多给学生肯定行的评语,“精彩”的评语,即使学生的作文再糟糕。如看到好的作文我会写“大家手笔”、“我看到了语言大师的文章”、“棒极了”„„如看到差的作文我会写“作文进步了”、“作文在某些方面破有功夫”、“你的作文让我好惊喜” „„这种肯定行的批语增强了学生自主作文的信心。另外要多给学生打分数,要尊重学生。对作文中的不足以建议形式提出。

(3)学生自评,我们叫它“写后记”

“写后记”是学生对自己作文得失的一个总结、评判,它是学生有写作实践向写作理论的一次飞跃。在“写后记”中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或倾吐“快感”或者把失败的原因全盘托出或者写修改方案,更为重要的往往是能归纳出一些写作方法、技巧来。“写后记”使学生走出了“庐山”作为局外人识出了“庐山真面目”。而写后记本身又是作文训练。

可见自主探究快速作文训练,100分钟完成自主命题,自主写作,自主批改的过程,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二)双课型“魔鬼”训练课

这是一种高强度、高效率作文训练模式,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写作前准备。作文课前两三天把训练重点、训练范围告诉同学们,学生可下做好些钱准备,标题、材料、主体结构等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第二阶段,集中精力快速作文。100分钟内完成三篇大作文,共1800字。第三阶段,小组交流。在自己完成三篇大作文选出最好的一篇来,小组间交流,互评互改互相借鉴。大部分同学

对“魔鬼”训练十分感兴趣,他们在日记中写到“魔鬼训练万岁!”

(三)单课型放胆作文

所谓放胆作文就是放开胆子写作文,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自由写作放飞心灵,不受任何约束,尽情的挥毫泼墨,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真正体现自主作文。再一次写作文交流课上一位同学的好朋友因病未能到校(写作交流课分组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同学们一般是找自己最要好的同学)看到别的同学有说有笑的交流着写作感受,他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放胆作文,原文如下:

朋友离开我的时候

最亲切、最好的朋友在今天离开了我,我非常寂寞,孤独,痛苦。

今天又是作文课,交流作文是和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一起进行的。作文课开始了,别人的朋友都在自己的身边,我在自己的座位上等了许久,亲切的朋友管林燕没有来到我的身边,我转回头一看,响了起来,他今天没来,听到我旁边的人七嘴八舌的说:“管林燕病了……”

这时我的眼睛一下子模糊了,泪水夺眶而出,像刚开闸的河水一下子用了出来,一滴滴的落在我的作文本上浸透了上面的字迹。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可又怕别人看到,脸上满是泪痕,模糊的眼帘里别人朋友间在指着作文上的字细细的品着作文的内容,仔细分析着,他们脸上布满了快乐,可我呢?一看别人,心里就充满悲伤痛苦。看看别人想想自己,眼泪又用了出来,那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痛苦。不由得想起往日与朋友在一起谈笑风生,钻研问题,共度快乐等。

亲爱的朋友,我真的希望你永远在我的身边。

这样感人肺腑的文章不也正是自主作文所绽放的灿烂的花朵吗! 放胆作文有写父母闹矛盾的,有写教师拖堂给同学们带来痛苦的,有写自己瞬间感悟的,因为学生写此类的文章放得开,一般都能做到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为了上述三种课型取得更好的效果,我校作文教学有以下要求:

1、学生每周写日记不少于1500字,读书笔记不少于1500字,根据年级的高低适当增减,目的是让学生多读,勤读,多写,勤写,养成一个良好的读写习惯。

2、教师写下水文,品尝写作的甘苦,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的写作着想。

3、学生定期办手抄报“百草园”、“七色花”、“雏风声”等年级不同各具特色。

三、自主作文教改中的几点认识

1、生活是“自主作文”的源泉

生活是创作的基础,如果照本宣科,仅限于书本课堂,那么作文教学就会沉闷毫无生气,学生兴致索然。写作是运用,是服务于生活的,让学生的作文与火辣辣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才是作文教学的节拍,也正是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脱离了生活,作文教学就陷入了低谷,学生“自主作文”就无从谈起。以学为主,就是指导学生自主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写起来才有话可说,有一吐为快之感。如表现父爱、母爱为主题的作文学生写起来就很尽情,下面摘录作文中的一些佳句。

生活的路上,堆积的衣服,母亲总是耐心的洗。

我爱父亲,他是我生命的桅帆,帮我渡过暗礁,载我到成功的彼岸! 屋内幽暗的灯光下,母亲正在一针针的为我织着毛衣,我清晰的看到母亲头上一根根银发正向我发出刺眼的光。忽然母亲的身子抖动了一下,我知道母亲的手扎了一下,我的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对于作文的重要,原来作文就是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2、自主作文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读可以促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对写的帮助,反过来,写也可以促进读,自己有了体会,自然就是提高了理解欣赏能力,阅读和写作应结合起来,阅读文章我们了解了学生把注意

力放在体察,领悟作者命题立意的观点,选材布局的方法,表情达意的语言上,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文章写什么,还要明白作者怎样写的,更重要的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味、仿效,边读边练习写作。“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如读了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一类的文章,让学生练习赞美父亲、母亲、老师的文章。这类文章读起来入情,写起来也就尽情。

3、自主作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新课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了正确的指导学生“自主作文”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快速运行。教师的指导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要交给学生作文的技巧。如古人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如考场作文要有简洁的开头,严谨的结构,生动的表达;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相比说的写法;如《枣核》的巧设悬念法,如《藤野先生》的典型事例和明线暗线相结合。如每次作文要“贯一”,即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突破一个训练重点,不宜太多条条框框,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审题障碍。

(2)作文指导又要“无法”。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自由写作放飞心灵,不受任何约束,尽情挥毫泼墨,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真正体现自己自主作文,表达真情实感。

(3)指导学生理解作文与做人的关系

教师要通过写作态度,写作思想素质,作文品质等教育来加强学

生的“作文即做人”的意识。作文教学要坚持正面引导。如鲁迅的“民族魂”,朱自清的“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民族气节„„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自主作文服务,要勤奋,做学生的榜样(如写“下水文”),多开作文教学的思路、方法。

4、自主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自主作文教学更是如此,自主作文是学生个性的抒发,使学生风采的展现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有质的差别,着重作文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创新的过程。

常规作文教学模式对学生影响较深,学生思维定势,写出创新型等,应指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做到一个展现个性。如学生在写《朋友》这篇文章时,大部分学生写自己在交往过中不慎伤害了朋友,得出珍惜友情的主题而有写学生则独辟蹊径。有的则写到书是我们的朋友,它可以使我们汲取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见闻,书无时无刻不伴我健康成长。还有同学写到:朋友,你不是一张纸,浸水则湿,透风则旋,这些包含着个性的文字形象的展示了自主作文的成果,突破思维定势展示个人风采,自主创新是作文的基本训练方式。

四、实施效果

“自主作文”教学改革以来,成效显著:

1、学生作文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由“教师难教,学生难写,高耗低效”变为“教师爱教,学生乐写,快速高效”。

2、90%的学生能完成每周1500字的日记和1500字的读书笔记,一学期下来每位同学往往能写厚厚的几本,课外阅读量写作量都有了明显大增。

3、100%的学生能在40分钟

内完成600字的大作文。90%的学生能在100分钟内完成三篇大作文。

4、大量学生作品在县市获奖,学生的阅读品味不断提高,不少学生阅读了中外名著。

5、教师下水文大量获奖

6、我校多名语文教师先后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多人获市县优质课或指教观摩课,或参加全县送课活动。

7、(市教学示范学校验收中,语文组教改成果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8、连续几年来我校语文教学成绩一直列全县前三名,这也许最能说明“自主作文”的成效。

9、“以学为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被广大师生认可,更新了教学观念。

五、下一阶段课题组工作计划

1、加强课题组教师理论学习工作

课题组将有计划有步骤学习“以学为主”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学习领会运用王景华和张伟忠老师主编的《初中语文新课程备课手册》,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视野,为课题研究充电加油。

2、学习和借鉴其他实验学校的经验,努力深化课题研究 我校“自主作文”教改课题组经过半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为了少流不必要的汗水,还需要我们打开视野,借鉴外来经验,吸收兄弟单位的成果。

3、继续深化课题研究

以理论为先导,结合其他学校成功经验,逐步深化课题研究,将“自主作文”课题按课型分解为三个子课题,即“双课型自主探究

课”研究、“单课型魔鬼训练课”研究、“单课型放胆文写作课”研究。分课型探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完善“自主作文”教学模式。

4、切实抓好教改成果展示和教改材料整理工作

定期举行教改成果展示活动。如举行观摩展示课、优秀案例征集,教师下水文,学生优秀作品展览等活动,并将优秀作品编辑成册,及时将教改成果整理成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等。

以上是我们在自主作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和几点认识。作文教学是一片肥沃的黑土地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耕耘,不断地注入活水,愿我们的“自主作文”教学改革能在这片黑土上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 蒋成瑀《语文课读解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0 第203页

【2】 伊为民《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4 第4页 【3】 王景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9 第4页 【4】 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第217页

【5】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6 第203页

24

中期报告 篇五

《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郓城县职教中心王书贵

我所负责的研究课题《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自被列为菏泽市教学研究课题以来,在各级教研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认真踏实的落实课题研究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汇报如下,请专家领导给予指导。

一、前阶段概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与时俱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构建中职教育的新模式,以形成一个适宜我校乃至全县、全市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的新机制,全面开创我校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具体目标:

①、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研制一套适合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

②、构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体系、课程体系。

③、构建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建构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体系

②、建构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③、构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④、研制一套适合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①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②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的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力人才,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到别的学校参观交流学习;同时还邀请了专家来我县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工作。

﹙四﹚、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①问卷调查表(自编)②观察记录表(自编)③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自编)④学校综合评价量表(自编)⑤学生测试(含学生心理、能力与态度测验)量表等。

2、方法选定:

本课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实验研究、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

用调查法以问卷方式搜集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情况,分析综合以利研究。用经验总结法,依据课题研究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分析概括各种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用个案研究法,选定部分典型的学生群体,以他们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用实验法按照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以影响改变学生,从而验证本课题的假设,探讨因果关系。用观察法,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搜集资料第一手资料。用行动研究法,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相结合,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1)、对培养中职学生就业能力有效机制的设计

建立健全学校对中职学生能力培养的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学生的管理机制,具体分为:学习初重意识和习惯培养指导;学习过程中建立并加强学生个体档案的管理,拟定并完善学生能力达标管理细则,分段分类实施并进行检测;学习后期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优先推荐机制和校企联系制度,跟踪学生的实践行为,找准能力缺陷,查漏补缺。

2)、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体系的设计:

广泛搜集用工单位对中职类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对所搜集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形成一套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体系,为各专业制定本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内容选定、师资配备提供依据。

3)、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合理设置专业,合理开设课程,合理分配学时,合理选用教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合理调配师资,合理使用现有设备,完善评估体系,以此建立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的课程体系。

4)、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设计

①、从岗位需求出发,以任务引领结合理论与实践,构建任务引领型课堂、课程的教学模式

②、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③、基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④、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教学课堂模式

4、研究措施:

首先摸清学校学生现状;二是收集、编纂有关课堂教学效益的模式研究等方面的资料,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三是课题组定期组织召开讨论会,形成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有关问题;四是定期召开课题阶段研究工作总结会,定期提交相关论文、总结、心得体会;五是开展专题讲座;六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和外出学习、交流;七是将构建出的模式应用于教与学的实践中,验证其效果。

5、具体实施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组建课题领导小组,组织研究人员学习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收集整理资料,汇集成册;落实人员分工,制定《中职学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的方案,拟定研究计划,撰写课题论证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论证和立项阶段

聘请专家开展课题论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立项。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实施初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观察分析等方法进行前测,并对整个测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写出前测报告,确立研究起点。

实施过程:①分析建构学生就业能力体系,并用于教学实践。②对研究对象进行阶段性测试总结,逐步完善就业能力的构建。③不断对用人单位和已就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进一步研究影响学生就业能力形成的因素。如此反复,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形成一套完善的中职学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第四阶段:课题的总结阶段

在进行实验的同时,着力于实验的总结。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工作报告、测查报告;收集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形成校本教材;专家评审。

﹙五﹚加大实习课的力度

﹙六﹚立项以来的活动

1、 查找资料,把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的资料文献都查找出来,课题

组的所有成员聚在一起讨论研究,得出一些初步的知识。

2、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拟定研究的实施框架,召开课题研究论证会,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在总结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实施方案

3、 相关理论研究的指导下,开展三个骨干专业(电子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及应用)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与实践研究

4、 课题组分别对学校600余名学生和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企业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问卷调查与调研。在对中职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问卷调查中,共发出问卷636份,收回有效问卷628份,调查内容以综合职业能力中的核心(关键)能力为主题,具体询问了学生对交际与沟通、交往与合作、自信与信任、耐挫折与承受、创新与创造、独立与计划及适应与调节等七大方面的问题;在对现代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情况的调查中,共发出问卷28份,收回有效问卷28份,调查内容也主要以企业对劳动者核心能力要求情况为主,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走访了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并就学校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七)课题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通过查找资料,在领导和专家的协助下阐述综合职业能力的外延和内涵。

2、通过对学生和用人单位以问卷的方式的调查了解到中职学生培养的方向性,和具体的内容。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本课题虽然选题方向正确,现实意义强,但同时本课题的涉及的面大而广,这就导致课题在规划设计的初期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研究的开始阶段对研究的主要问题把握上存在一定问题,2.由于学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群体,课题组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调查的数量还偏小,且问卷的设计还不尽合理与完善,企业对劳动者能力需求的研究还不够细致。因此我们还需要在今后与企业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及时调整实践研究的策略与方向

三、对课题研究后阶段的几点设想

1、课题研究的下一步计划

①根据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和调查结果,首先从课程入手,研究课堂的内容,以及课堂的主人和课堂的操纵者,构建以综合就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②、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中职教育以实践为主,因材施教,从实践中学到知识,所以要从实践中找知识,其次的研究计划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③、教师是课堂的操纵者,对教师培训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可预期成果

初步构建了培养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促进了学校的内涵提升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如何写中期报告》,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最新范文

140 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