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优秀范文

红海的形成原因与具体介绍【最新13篇】

2024-04-25 12:48:30

本页是细心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13篇红海的形成原因与具体介绍。

儿童多动症形成的原因 篇一

1.遗传、素质因素

遗传因素儿童多动症有家族倾向,儿童的父母或是亲人有患过此疾病。因此会有不少母亲反应,宝宝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好动了,一出生比同龄孩子爱哭,而且不爱吃饭,很难照顾。

2.大脑损伤

调查显示,大脑损伤可能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发生,比如说发高烧。科学家曾证明破坏猴子的大脑背侧额叶,使得猴子出现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类儿童表现为幼稚,动作笨拙,协调性差。此外,母亲的一些疾病和分娩时间过长,都会不同程度的损伤胎儿的大脑,导致多动症。

3.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

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中枢单胺类受体更新较慢,这是一种神经介质,起到传递大脑信息的作用,若此处出问题,那孩子必将迟钝。而且也有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某些添加剂和色素的摄取都会导致代谢紊乱,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发生。

4.金属元素中毒

金属元素的中毒是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另一个原因,特别是金属铅。目前认为是如此,但并非铅中毒的孩子都多动,这还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综合征,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受到意外刺激等因素都是造成此疾病的原因。因此家长要尽量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 篇二

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但到当前,人类活动由于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20世纪,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自然因素

1.火山活动

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亚洲各气候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篇三

1、热带雨林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原因:全年高温,处于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暖温气流在赤道附近聚集形成降雨。

2、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原因:与巨大的海陆热力差距和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

3、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原因:在副高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干旱少雨常年。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那里。所以,形成了南亚热带沙漠气候。

4、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因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形成亚热带气候,又由于地处沿海一带,夏季受海风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季节性交替,形成了季风。

5、温带季风气候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冷夏热,雨热同期。

原因: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西北季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

6、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原因: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因为受大陆气团的控制,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7、高原山地气候

特点: ①大气压力按指数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③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④风速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大;④气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风的类型介绍 篇四

由于风速大小、方向还有湿度等的不同,会产生许多类型的风。疾风、大风、烈风、狂风、暴风和飓风,这些常见类型的风,蒲福风级风力分别为七、八、九、十、十一和十二级。

阵风:当空气的流动速度时大时小时,会使风变得忽而大,忽而小,吹在人的身上有一阵阵的感觉,这就是生活上认定的阵风。气象上,风速通常指2分钟内的平均情况,而风速时大时小,阵风通常就是指这段时间里最大的瞬时风速。如果天气预报,今天风力4-5级,阵风6级,就是说今天平均风力4-5级,最大瞬时风力可达6级。

旋风:当空气携带灰尘在空中飞舞形成漩涡时,这就是旋风。

焚风:当空气跨越山脊时,由于空气下沉,背风坡上容易发生一种暖(或热)而干燥的风,就叫焚风。

台风,就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大气涡旋, 所以又叫热带气旋。当涡旋中心最大风力达到八级以上时,就叫台风;中心最大风力在六至七级叫弱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八至十二级时,叫强台风。

龙卷风:从积雨云中伸向地面的一种范用很小,破坏力极大的空气涡旋。发生在陆地上的叫陆龙卷,发生在海洋上的叫海龙卷,又叫水龙卷。龙卷风是一种旋转力很强的猛烈风暴,风速最大可达每秒100米以上。

山谷风:在山区,白天风沿山坡、山谷往上吹,夜间则沿山坡、山谷往下吹,。这种在山坡和山谷之间,随昼夜交替而转换风向的风叫山谷风。

海陆风:在近海岸地区,白天风从海上吹向大陆上,夜间又从陆上吹向海上,这种昼夜交替、有规律地改变方向的风称海陆风。

冰川风:在白昼和夜间,,沿着冰川沿下坡方向所吹的浅层风。

季风:随着季节交替,盛行风向有规律地转域的风。在冬季,空气从高压的陆上流向低压的海上,这叫冬季风;在夏季,风从海上吹向陆上,叫夏季风。我国是季风显著的国家,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这就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冬干夏湿的季风气候特色。

信风:在低层大气中,从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地区广大区域内的持继性风。在北半球,信风盛行风是东北;而在南半球则是东南。信风的特征是具有高度经常性,朝一个方向以几乎不变的力量整年吹。

反信风:在赤道地方上升的热空气到了大气上层分向两级流动,这种气流就称反信风。由于地球自转的作用,反信风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半球偏左。反信风不断把氛围带到纬度30°至35°之间的地带,构成空气聚积的状态,形成副热带高压带。所以在此区域沙漠较多

气候形成的具体原因 篇五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1)纬度决定了热量带

(2)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

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甘共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②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③气团: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

全世界的气候类型好像一共有9种,其中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眼部皱纹形成原因与改善方法 篇六

眼部皱纹形成原因:

一、表情纹,也称假性皱纹

表情纹的出现多事因为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以及饮食不规律,面部表情过大而造成。表情纹属于轻度皱纹,只需及时涂抹相关护肤品和调整自身作息时间,长期坚持,便可慢慢恢复。

二、随着年龄的增加所产生的皱纹

此类眼部皱纹的产生多是由于人体胶原蛋白的流逝,身体“弹性”减少,人体新陈代谢较慢,也容易滋生皱纹,这种皱纹深浅不一。一般而言,年龄越大的女性眼部皱纹会越多,皱纹会越深。

五大方法改善眼部皱纹:眼角按摩

用中指和无名指沾取一点眼霜,然后以眼角为起点,从中间开始往外侧画圈圈。由于眼睑处的皮肤很薄很脆弱,如果太用力会使肌肤受伤,皱纹不但没减还会增加。所以要顺一个方向轻轻地按摩。

五大方法改善眼部皱纹:太阳穴按摩

用中指和无名指按住太阳穴,然后以画圈圈的方式按摩。稍稍用力地给太阳穴按摩的话可以起到提神作用,恢复眼睛的清澈明亮。还可以有效去除眼睛疲劳。

五大方法改善眼部皱纹:眼皮拉升按摩

下巴朝下,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肚放在眉骨下,再突地一下将眼皮往上拉。

五大方法改善眼部皱纹:眼球按摩

闭上眼睛,用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按住眼睛,然后以波浪式轻轻按揉眼球,可以有效解除眼睛疲劳。此时眼球会感到一点点的酸痛,但这是正常的。

五大方法改善眼部皱纹:点压按摩

在眼睑点上眼霜,然后点压式地将眼霜均匀涂在眼部,而在容易生皱纹的外眼角处则适当多涂一点。该按摩法适合因干燥或睡眠不足产生皱纹的眼角恢复弹性。

香港文化的特点与形成的原因 篇七

香港文化的特点与形成的原因

本文描述了香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文化特色,并揭示了香港文化形成的原因。作者从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文化及民间信仰等方面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香港的深厚积淀,从西方宗教文化、教育体制和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阐述了西方殖民主义文化在香港的传播,展现了古代文化和现代思想在香港共存的事实。作者认为,香港中西合壁的文化特色是历史的'产物,古今交融的文化特色缘于港荚政府的政策导向。

作 者:白云 白静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刊 名: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年,卷(期): 12(1) 分类号:G09 关键词:香港文化   特点   形成原因

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差值形成的原因 篇八

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差值形成的原因

对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差值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造成差值的以下5种原因,即下垫面性质状况不同、观测时间不同、响应时间(滞后性)不同、仪器安置状况的影响以及传感器或温度表自身原因,并简要介绍了检查与排除的。方法。

作 者:司志华 柳红 Si Zhihua Liu Hong  作者单位:淄川区气象局,山东,淄川,255100 刊 名:山东气象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METEOROLOGY 年,卷(期): 29(2) 分类号:P412.11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   人工观测   地面温度   差值

酸雨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具体实施方案 篇九

酸雨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具体实施方案

摘要 : 一般地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目前酸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对酸雨形成机理进行简述,详细阐述了酸雨的危害,并提出了对酸雨防治对策。 关键词 : 酸雨;形成机理;酸雨危害;防治对策

在没有大气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降水酸度主要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碳酸组成,其pH值大约在5.6-6.0之间,因此,一般地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随着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化石燃料消耗逐年升高。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目前亚洲SO2和NOx的排放量现在已经超过北美和欧洲,在五大洲中位居第1,因此,酸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

1 酸雨及其形成机理

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没弄清楚。形成酸雨的物质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气溶胶等。这些污染物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的聚积,就使降水酸化。许多资料表明,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酸雨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个过程:

(1) 水蒸汽冷凝在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等的凝结核上;

(2) 形成云雾时,SO2 、NOx 、CO2 等被水滴吸收;

(3) 气溶胶颗粒物质和水滴在云雾形成过程中互相碰撞、聚凝并与雨滴结合在一起;

(4) 降水时空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被冲洗进雨中。

大气中的酸性化学物质溶于雨水中,雨就会变成酸性。造成雨水酸化的污染物很多,其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自然物质,,二为人为物质。前者,如火山喷发出大量的硫化物、动植物分解产生有机酸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由于是弱酸性,所以对生态环境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后者为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等产生大量的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后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等强酸性物质,使得雨水的pH 值降低,最后降落到地面形成所谓的“酸雨”。其化学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SO2 + H2O = H2SO3 (1)

2H2SO3 + O2 = 2H2SO4 (2)

2NO + O2 = 2NO2 (3)

2NO2 + H2O = HNO3 + HNO2 (4)

2HNO2 + O2 = 2HNO3(5)

2 酸雨的危害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科学家将酸雨称作“空中死神”、“看不见的杀手”。在近几年中,德国酸雨危害面积也增加了6 倍。瑞典9 万个湖泊中有2 万个因酸雨污染已经或正在成为“死湖”,鱼、虾等水生生物绝迹。这种情况在加拿大、西欧、北欧等地区也都有出现。据估计,美国和加拿大每年因酸雨造成的农业损失达160 亿美元。欧洲大约有6500 万km2 的森林遭到酸雨污染危害,中欧有100 万km2 的森林枯萎死亡。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系统的危害

湖泊的酸化是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的主要方面。酸雨直接降入湖水内或河内再流或降落到植被上,雨水冲刷形成径流,注入河湖或渗入土壤,进入地下水,再流入湖内。最终导致湖泊酸化。湖水pH 值在5.0~6.5 之间的弱酸性时,鱼卵难已孵化,鱼苗数量减少,有很多种鱼类及生物将无法生存而消失;当湖水pH 值低于5.0 时,大多数鱼类不能生存;当降至4 时,几乎所有的。有机体(如微生物) 都将死亡。所以湖水酸化,水生生物种群将减少,并且从生态食物链角度来看,湖泊酸化,会逐渐导致整个生态系统一层层地被破坏。

海岸水域受酸雨的威胁也同样严重。酸雨中的氮是海洋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诱因,使海藻大量繁殖,并迅速达到使其他海洋植物和动物呼吸不到氧气,照不到阳光从而鱼类大量死亡,海洋水质严重恶化。

另外酸雨促进了地壳中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离子的溶解。正常的情况下这些重金属是不溶解而无害的,但在酸性溶液反应之下,它将溶于水中,不仅毒害生物的成长,在食物链中富集后将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此外,地下水所受到的影响也同样严重。酸雨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酸化的水中铝、铜、锌、镉等有毒及有害重金属的含量比普通中性地下水中高很多倍,如果人类饮用这样的地下水,这些重金属在人体内累积的话将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使土壤中的活性铝增加。酸化后,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植物长期过量地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②导致土壤营养元素的流失。酸雨还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如K、Na 、Ca 、Mg 等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③酸化的土壤极大地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造成农业减产。

(2) 酸雨的社会危害

在人文生活方面,,酸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物料与人类健康的破坏上,酸雨能通过直接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破坏建筑物(包括历史和文化古迹,雕塑),金属,油漆涂层等各种物料;因此,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酸性的地下水侵蚀输水管,引起了明显的经济和技术上的问题。酸雨不但侵蚀人类物料,损害国民经济,甚至危及到了人类文明。主要体现在雕塑、壁画等文化遗产,酸雨可以严重腐蚀建筑材料,造成缺损,还可使油漆泛白、,褪色。给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带来许多麻烦,缩短粉刷装修的时间周期。有不少酸雨使文物面目皆非,碑林文字模糊不清的例子。

(3) 酸雨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一方面,酸性气体引发人类呼吸系统的损伤疾病;另一方面,饮用水的污染让人类面临生命之源的殆尽。酸雨带来的酸性大气,会严重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在酸污染严重的地区,呼吸系统病人死亡率增大,老人、儿童的生命难以保障。即使普通人的身体也会遭到很大的损伤。据资料介绍,酸雨可能会导致人的“秃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引起呼吸方面的问题,例如,哮喘、干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等;另外,溶解在水中的有毒金属被水果、蔬菜和以酸化水质灌溉的农作物及动物的组织吸收,逐渐累积起来,将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例如,累积在动物器官和组织中的汞与脑损伤和神经混乱有关系,铝与肾脏疾病有关。

3 防治对策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使用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

主要原因,因此,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2】,其对策如下:

(1) 健全环境法规,控制工业污染源和汽车污,染源的排放总量,制定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用法律手段促使排放源实施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先后制定了防止酸雨,减少SO2 和NOx

排放量的法规,在减少SO2 和NOx 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如美国不许新建大型火力发电厂以及限制燃煤发电厂的排放量的作法,使美国SO2 的排放量减少了一半。

(2) 调整能源结构,改进燃烧技术,从源头控制酸性气体的排放为了减少酸雨形成源,改变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改造供热方式,大力开发并利用无污染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酸性气体的排放量,长期持续使用,对环保十分有利。用核电站来发电也可减缓酸雨的污染。用甲醇代替汽油,降低NOx 的排放。燃煤电厂等二氧化硫排放源,可通过逐步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煤的使用量,改变供热方式、利用工厂的余热实行集中供热等方法来减少。饮食服务行业必须使用燃油、燃气、电或者固硫煤及其它清洁能源,禁止原煤散烧;要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保证使用期间正常运行,禁止排放未经净化处理的油烟;不得在露天燃用煤炭、木材加工食品。

(3) 积极开发新型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从末端控制酸性气体的排放国家应大力发展研究新型锅炉及电厂的低能耗、低运行费用的FGD (烟气脱硫) 技术及脱硝技术,从末端保证酸性气体的达标排放及达到总量控制要求。

(4) 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我国于 年10 月正式加入了东亚酸沉降监测网常规阶段运行。正式拉开了酸沉降实质性防治工作国际间合作的序幕。建立大气及酸雨自动监测系统,配备网络及数据库系统,从而使环境管理者能随时监测当前的大气中的SO2 和NOx 的浓度及其时空分布情况,了解酸雨的状况并预测其时空变化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5) 加大环境管理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取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

业,使用锅炉的企业必须安装脱硫除尘设施,汽车要求安装尾气净化器,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6) 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促进全民共同参与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全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防治酸雨,如采用使用型煤、节约用电、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SO2 和NOx 的排放。

4 结语

从我国的酸雨分布区来看,酸雨一是集中在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二是集中在经济欠发展地区。前者的重要因素在于人类活动的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所以应该侧重于汽车尾气的处理,城市的合理交通规划,以及能源改造。后者的重要因素在于人民急切渴望摆脱贫困,而采取环境换温饱的做法,目前一味的查禁和单调的宣传是无力的,能够真正的让该地区的人民走上不但环保而且赚钱的致富之路才是根本解决之法。

参考文献:

【1】解海卫,张艳,尹连庆。酸雨研究的现状{J].环境科学与技术,Vol.27 增刊,

【2】曹江仁。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3 (4) :6 - 8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论文 篇十

大学院校内部审计风险形成原因与对策审计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深化当中,其中,内部审计工作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也在不断拓展,这不仅加大了高校内部审计的风险,也严重影响到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出发,阐述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并分析了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如何防范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风险分析 .

引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的趋势,高校资源也在不断的扩大,高校内部审计业务也随之得到了拓展,同时内部审计风险的问题也相继出现,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认识到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并为了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质量,很多高校都积极的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来降低高校内部审计的风险。

一、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

(一)广泛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它的目的是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制度,不断推进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也从原来的财务收支活动,拓展到固定资产的使用、建设、修缮、投资等活动中去,审计内容在不断的扩大,内部审计风险也逐渐加大。

(二)隐蔽性。由于高校受到内部审计风险是很难用数据来反映,审计人员不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做出精准的判断,对即将发生的审计风险也很难察觉,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有隐蔽性的特点。

(三)可控性。虽然高校内部审计有广泛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但是并不代表内部审计风险是不可控制的,只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审计技能和谨慎的工作态度,就可以大大的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程度,很好的控制审计风险。

(四)客观性。在高校内部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事后审计阶段,内部审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内部审计的风险的发生是必然的,它不会因为一些原因而消失。为了保证审计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就要求提供的资料达到专业化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工作量较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不能够及时的掌握审计资料等问题,审计人员就会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来判断审计风险,因此就会大大加大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

二、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表现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1)审计定性风险。由于在主观意识和专业水平等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会有所差异,对于同一审计事项的处理也会依据不同的法律法规,这样就会导致处理的结果不一致,处罚的时候就会面临一些不恰当的风险。(2)成果质量风险。一方面是由于被审计部门提供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直接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有限,导致了内部审计取证不充分,直接加大了内部审计的风险。(3)操作程序风险。虽然我国制定了一些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审计人员的行为得到了很好的规范,但是还有一些法律法规有待于完善,这样就加大了内部审计操作程序的风险。

三、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一)缺乏独立的审计机构

审计的核心是保证其独立性,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包括了实质性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两方面。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有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保证高校工作的公平性,使审计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虽然在一些高校内部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高校内部部门之间的地位是平行的,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很好的进行,甚至有的审计机构的人员只是有高校的财务人员来担任。同时,由于很多高校属于公立性质,大多数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为了方便工作,并没有严格按照高校审计制度办事,而是简化审计过程,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二)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导致了内部审计人员配备的不合理。现阶段高校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了日常的经营管理当中,但是审计人员是从高校财务人员转型而来,这就造成了审计人员注重财务工作,而忽视了对高校的管理、计算机技术的了解,这些审计人员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审计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审计问题的处理能力较差,审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一部分高校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也不够重视,审计人员了解掌握国家新的审计知识和技术也缺乏及时性,审计工作质量得不到很大提升,审计工作中并没有运用新的技术。甚至有一些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审计职业资格,只是凭经验上岗。以上的表现可以看出高校内部缺乏较高素质的审计人才,严重阻碍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审计方法和技术落后。

大部分的内部审计在方法上主要采用了账项基础审计以及多种审计方式交叉的方法,这种审计方法并不能防范面临的内部审计风险,同时内部审计职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查表、查账的阶段,审计的方法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不能够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进行审计,从实际上看审计的方法手段还停留在人工审计阶段,计算机仅仅用来进行财务数据的导入,审计技术相对于落后;审计也还停留在查错纠弊的阶段,是一种定位事后审计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偏重于对会计科目的核算,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效益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

(四)审计内容广泛。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专项教育资金的筹措、拨付和使用情况、对外项目投资、有效风险及管理、本部门和上级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等,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较为广泛,在这过程中难免在工作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

四、防范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内部审计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对于内部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只有具备独立的`审计职权时,对企业内部经济行为的审计才能做到公平、公正。首先,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主要可以从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人员独立性出发,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指在设置上要保证独立性,使审计部门脱离财务部门,给予审计部门更多的经费和监督管理的权利,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轻审计部门受外界的干扰和压力;其次,高校内部可以建立以审计委员会为领导的内部审计体系,加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要不受领导思想的左右,不受个人思想的影响,要对审计工作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要以法律为依据,做到实事求是的进行审计工作;再次,高校内部要通过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内部审计职能发挥到最大化。

(二)建设高素质的审计队伍。第一,从录用审计人员的源 头出发,提高高校审计人员的准入限制,录用前进行严格的筛选,从源头上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第二,高校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力度,采取在职培训、岗位练兵、短期培训、脱产进修等方式,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在提升专业技术的同时增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素质;第三,高校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要将审计工作向电算化方向转变,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第四,要定期的对审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工作内容等,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奖罚制度,实行优胜劣汰制度,鼓励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只有通过提高高校审计人员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高校审计队伍的素质,这样才能为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打好基础,将预算执行审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三)不断完善和改进审计方法。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高校管理过程中也引入了大量的现代化技术,因此,审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首先,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转变原来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逐渐向计算机审计为主导和远程审计的方式转变,搭建审计信息化平台,投入大量资金引入 ERP 系统,及时的对高校执行审计进行监督,及时的发现高校内审计中发生的风险;其次,在内部审计的模式上可以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方法,从管控和风险分析的角度出发,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将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综合应用到内部审计工作当中去;再次,高校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复核机制,复核工作要交给专职的人员来负责,严格地对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的内容进行审查,并提出专业性意见。

(四)完善和规范审计程序。健全完善的审计程序对于规避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内部审计程序的规范和完善工作。首先,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活动要按照审批后的审计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进行补充的地方,要严格根据规定的程序进行补充。其次,在获取审计证据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保证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真实性、相关性,降低内部审计的风险。再次,做好审计报告的管理工作,内部审计报告要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到客观真实的放映各个审计事项。

(五)加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为了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在高校内部应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与监察、纪委、人事、组织、审计等部门的合作,可以在审计工作方面做到及时的沟通,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共担审计风险的目的。例如,高校通过与监察部门的合作,可以及时地确定审计的重点,提高审计的效率;高校通过与组织部门的合作,可以根据组织部门的要求来制定审计计划。

五、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提高高校的内部财务管理水平,高校的管理者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中要认识到其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要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地发现形成风险的主要原因,并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司艳萍,朱守真,李延召。高校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COSO框架下的分析[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三等奖论文汇编[C]..

[2]曹永模,张未。当前教育内部审计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3(03)。

[3]魏乾梅。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风险分析与对策--基于治理结构视角[J].财会通讯,2014(07)。

依赖型孩子的形成原因与矫正措施 篇十一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论文

目前,许多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由于学业、就业压力、情感挫折以及家庭困难等心理问题引发的自残和恶意伤害事件屡见不鲜[1].这些当年艰难走过独木桥而进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为何如此地脆弱,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些“象牙塔”的莘莘学子心理发生了变化甚至扭曲?我们感慨的同时,不得不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对策,营造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使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1 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1 学业压力

每年9月份新生入学后,有不少大一学生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出现了失落、空虚、焦虑、失眠等综合症。心理学家将此种现象称为“大一综合症”。 当年,大多数人都是身经百战,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好不容易才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们能在众多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表明他们是很优秀的。在经历了的寒窗苦读之后,有的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彻底“解放”了,不用再像从前那样课上专心听讲,课下还要复习、巩固。于是,有的学生生活失去了重心,上课不认真听讲,旷课、迷恋网络,惶惶不可终日,甚至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作为学生,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知道学生的主业是学习,大家是因为学习而来到校园的,大学生也不例外,不能顾此失彼。

然而,大学与高中时代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调整、适应。上高中时,你不懂老师还会一遍又一遍地给你讲解,而且你与老师几乎天天都能打照面,有不会的也能及时答疑解惑。大学则不同,完全靠个人自学。老师讲授的内容非常多,你要认真听,不能走神,有时一个课时就把书中的一章内容讲完了。老师下课就走,也不可能有太多时间与你交流。另外,老师课后还会留大量的作业,有的从书中可以找到答案,但大部分还需要学生们从互联网或图书馆的书籍中查找相关资料,总结分析后,最终整理好变成自己的东西。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能生搬硬套。所以大学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如果学生不学会自学,难以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还停留在中学时的应试教育中,就会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进而使得上课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考试自然一塌糊涂。就这样恶性循环,结果一学期高挂了好几门课,学校对挂了几门课以上的学生会进行留级或是毕业时拿不到学位证的处理,让他们觉得颜面无存,心理上也难以承受。

除了要学习自己的专业课、公共课之外,为了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整天忙于各种各样资格证书的考试,比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造价师、建筑师、会计师等各类考试。为了拿到这些证书,就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长此以往,大脑常常处于紧绷状态,无法放松,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导致事倍功半;再加上身体和心理倍受煎熬,使人精神濒临崩溃。如果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会挫伤人的自信心,更有甚者会产生厌学情绪。

1.2 情感挫折

失恋是在校大学生群体中时常发生的一种情感现象。有专家指出,在校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男女同学之间的感情问题被视为“洪水猛兽”或“司空见惯”,要么避而不谈或极力封堵,要么视而不见或见怪不怪,很少有老师、家长采取科学积极的态度去教育、引导或研究、探讨,因而大部分人要么是“一张白纸”,要么是“糨糊一盆”。到了大学,他们对男女情感以及性纯洁、性安全等知识知之甚少,思想单纯,认识单一,懵懵懂懂的青春期里开始了男女交往行为,于是,恋爱活动发生了,失恋现象也无法避免地出现了。

大学生处于人生中恋爱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在他们看来,爱情是浪漫、美好、幸福、独特而微妙的情感体验。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青年大学生的情感交往多是波波折折、磕磕碰碰的。原本就感情表现脆弱、心智尚不成熟、思想单纯的大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心理就容易出现失衡,难以自制。在对待失恋现象时,若有调节、控制不好者,或者引导、转化不力者,又不能积极主动找人谈心、倾诉,而是自暴自弃,悲观厌世,甚至丧失理智,失去控制,最终做出了害人害己的蠢事,后悔莫及[2].

1.3 就业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形势也一年比一年严峻。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

进入高等学府的门槛低了,的确很多人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但却导致了大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普遍下降。加上往届毕业生未就业,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现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可以说是“僧多粥少”,经常是几百、几千人在竞争一个就业岗位。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而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所提高,但有的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又缺乏工作经验。在应聘工作岗位时,又屡屡受挫,没有对自己做很好的定位,就会陷入迷茫、失落中。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社会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尤为明显。

大学生毕业时,年龄一般在21~25岁之间,正是谈婚论嫁的时候。而女大学生一旦结婚,就面临着怀孕、妊娠。有的企业或用人单位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不愿意录用女性求职者,在性别上明确要求招聘男性,使女大学生心灰意冷,恨自己是女儿身,空有满腔热情却无用武之地。每年过完农历旧年,各大城市都会召开大型的招聘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总会把精心准备好的简历投向自己比较中意或符合自己专业的企业、公司等,但是招聘的人数有限,大学生的简历迟迟得不到回复,仿佛石沉大海,或者是面试时由于各种原因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处处碰壁的境况,让他们越挫越勇的心也开始摇摆不定,怀疑自己技不如人或是综合能力不强等,当初的雄心壮志不复存在,父母长辈的殷殷期盼,同学之间的互相攀比,一切的一切都令人窒息,就会陷入茫然,无所适从,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未来的路要怎么走,等等。例如,石家庄学院大三女生刘伟(化名)即将毕业,在一次次的招聘会上,由于自己所学专业限制,社会阅历较浅等种种原因,很长时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终她不敢坦然面对现实,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并留下了10万字的日记,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选择。

1.4 家庭经济困难

据教育部统计数字,全国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为473.96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2.53 %,并且数量在逐年递增。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各个学校的学费也有所提高。那么对于偏远山区的农村或城市低收入者的家庭来说,考上大学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或是没有收入,或是靠低保来维持基本生活,真得难以再负担一个大学生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而这些学生一般都比较要强,自尊心很强,即使家庭困难,也不愿意让别人可怜同情他们。为了不让父母太过操劳,他们刚上大一就出去做各种兼职工作。有的甚至不和同学交往,怕大家看不起自己,尤其对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很敌视,有一种仇富心理,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和人交流,不合群,认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别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觉得日子很漫长,担心自己没有好的前程,愧对含辛茹苦的父母,等等。每每想到这些,他们就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这种负面情绪在无法排解的情况下,最终令他们做出了报复他人或残害自身的傻事。

2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2.1 高校应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长期以来,高校一直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只有近距离接触大学生,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说到这个问题时,我们自然想到了政治辅导员这个角色。政治辅导员是校方派到学生中间的专门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方面服务的专任教师或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法律咨询师、心理辅导员等教师和管理人员。这些专职人员是架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和学生接触的“亲情型”教师,他们通过学生中的团干、学生会干部等学生自治组织成员,把学校的温暖送到每个学生身边,形成一个充满亲情、友情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大部分学生都是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身在异乡,很多时候会感到孤独,感到寂寞,有时受到委屈时感到痛苦和无助,想找个知己倾诉倾诉,想与温和的老师交流交流。可是,下课了,老师们夹着讲义不见了;看看周围,净是“熟悉的面孔、生疏的心灵”,不好交流;无奈,只有任其在个人心中捉弄、蹂躏、徘徊。此时,辅导员若能走进学生宿舍,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走一走,转一转,多关心下他们的学习、生活,走近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既能体会到师生间的友情,又能体会到父母般的亲情,学生自然而然就不会排斥辅导员,然后适时地旁敲侧击、开导劝解,定能事半功倍[4].

2.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开设心理咨询机构

一些高校的德育课教授、心理学教授都认为现在的青年大学生思想负担、心理压力太重了。在这个社会转型、突飞猛进的变革时代,他们必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特别是那些背负着种种重托和压力的学生,面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就业岗位的选择、交友恋爱的困惑等一系列问题时,不禁要扪心自问:我的目标在哪里?脚下的生活之路应该怎么走?我的人生价值要在哪里体现?如此等等,失落、恐慌、迷惑等便随之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职工的共同职责。高校的领导和管理层应该关心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以上分析得出,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应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建立健全心理问题预防机制[5].单凭学校开设的心理课程以及一些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高校应建立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并了解当代青年心理特点的专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学校应聘请心理学教授对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学习,使之有的放矢,通过心理咨询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走出情绪低迷,控制思想下滑,获得感情提升,让他们放下悲伤,丢掉委屈。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作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其不满有对象诉,委屈有对象泄,情绪有对象抚。尽快地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并能积极地面对生活,励志其成才,把所有不快都尽可能地释放出来,净化心灵,跨越困境,学会为人处事之道,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个心理健康的人。

2.3 开展生命教育专题,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高校应该培养政治思想素质高、人格健全独立、懂得生存的意义,并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以珍惜、关爱生命为中心的一种教育。通过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让大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的价值。

如上所述,当今年轻的大学生们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心理问题。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无论是社会上的影响还是校内生成的原因,都不应该成为青年大学生放任自我,自暴自弃的理由。

“90后”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太多的风雨,一切都太顺利了。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往往缺乏人文精神的关怀,对生命、生活不懂得珍惜、感恩,做事没有担当,缺乏社会责任感。学校应开展生命教育专题讲座,应近距离接触大学生内心,引导他们认识到生命是一种责任,不是个人的事。学生的心理问题若处理不当,容易走向极端。这对父母及亲人是最大的伤害,对社会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开展此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理解生命的意义,思考人“何以为生”[6].

2.4 学生干部等应密切关注高危人群,并进行有效干预

高校应合理利用学生会干部、同寝室同学等有效资源,通过他们尽快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将心理问题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学生会干部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是最密切的,他们几乎天天和同学们碰面、接触,对各班的思想动态比较清楚。同寝室同学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对每个人的脾气、爱好以及个人情况比较了解。现在网络比较发达,有的同学心中有委屈或不满不愿意和任何人讲,就喜欢发表在QQ或微薄上,从那些充满消极、郁闷的文字当中,就会发现些许端倪。学生会干部等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应立即与辅导员联系,说明情况。辅导员应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其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进行有效的干预,最终使他们重拾信心,乐观坚强地面对人生。

3 结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心理成熟的前期,缺乏应对各种思想压力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都要十分关心和重视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对心理障碍者应该及时给予心理抚慰和思想关怀、经济援助,帮助他们处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拯救他们受到伤害的心灵,使他们尽早、尽快地摆脱困境,适应大学校园氛围。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希望社会、家庭、校方领导层、管理层都来关注心理问题现象,要教育和引导他们,要对“心灵”进行自觉地修炼和升华,从而更好地实现安身立命,塑造精神,提升人格,让生命突破痛苦,去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才是他们应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许勤。 浅析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J]. 中国职工教育, (4): 69 - 70.

[2]刘韧。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问题和对策 [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3): 90 - 93.

[3]王锐。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J]. 佳木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32(6): 165 - 166.

[4]马丽。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12): 143 - 144.

[5]林乐香。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与调适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8): 123 - 124.

[6]李建。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J]. 新西部(下半月), 2010(10): 150, 145.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防范审计毕业论文 篇十二

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特点与形成原因论文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作为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概述

自古以来,中国的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主要表现在农具的制作和耕作栽培技术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更进,社会形态的变化也对农业生产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原始社会中,由于受到农业技术发展的限制,农业的耕作水平较低,自从秦汉以来,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小农生产方式对封建经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农业的科技发展在一些古书中都有记载,社会的不断分工也对农业改变生产方式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原始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在以采集业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活动的时期,人们在对野生植物的开采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新的栽培方法,原始社会属于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科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石器初期,人们主要从事采集和渔猎,因此在采集技术和打猎的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应的进步,这些技术的进步对于后期农耕技术的发明提供了很多经验,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生产方式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农民开始不断采用新的农耕技术,从而有效提高了原始农业的科技水平,这时候人们主要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生产,一些简单的农具的出现主要是通过充分利用自然的有限资源,如一些石器农具和木制农具的出现,这些农具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改进,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农具,不同的农具有着不同的功能,到了后期,人们开始利用牲畜来进行农耕,农具的使用结合驯化的动物来进行农业生产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科技水平。我国古代的农业科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在秦汉时期,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各民族实现了高度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这时候农业的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处于历史中的一个高峰时期,秦汉时期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耕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土壤、肥料、农具和灌溉技术方面,在这个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使铁农具开始出现,而铁农具的出现使农业耕作技术更加精细;在播种方面,粮食的种类不断增加,人们开始利用节气和四季的气候开始播种,在播种的具体操作中,开始注意种植物之间的密度,掌握合理的米制标准有利于节约更多的土地,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的产量。在古代,农业科技还表现在对土壤的分类和处理,春秋战国时期,农民开始根据土地的质地、色泽以及土壤的肥力来对土壤进行分类,不同性质的土地有着不同的名称,这些土壤技术的进步为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理论和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农民更加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秦汉时期,农业科技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精耕细作技术上,这种技术的成熟又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农业科技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峰,出现了大量专业省力的农具,农田水利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水利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产量。]www.1mi.net[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特点,我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古人的聪明智慧,古人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农具和耕作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些农业技术成果对于农业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重经世致用,超越性与前瞻性不足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是和现实中农业的需求密切联系的,古代的农业科技像农具和栽培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中农业生产,当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技术问题而导致农业的生存受到阻碍的时候,人们会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究。在南北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导致已有的农具难以适应不同区域的土壤耕种的需求,前代耕犁对南方的水田耕作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北方的旱田的耕作则很难进行,因此在唐代出现了曲辕犁,这种犁具的独特构造促进了耕作范围的扩大,新增的构造增加了它的灵活性,至此,中国的传统犁具已经开始标准化,在技术上已经处于成熟的水平。农业技术的发展最终要服务于具体的农业生产,现实中的发展需求也为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我国,实用性的思想对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特点也有重要的影响,农业工具的发明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惯有的现实主义思维。当农业种植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气候的严重制约时,农田水利技术的出现和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川省处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给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有名的都江堰地区,肥沃的`土壤为农作物的有效生长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然而该地的河流分布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河流的分布特点在汛期的时候很容易导致洪水泛滥,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为了解决现实中气候导致的水流的问题,当地的人们开始建筑水利工程,从而使得农作物的水量需求在一年四季中能够得到合理的满足。农业技术的发展仅仅依靠现实需求的推进难以推进技术取得更大的进步,技术的发明创造需要充分发挥人们的想象力,思维空间的拓宽能够促进农业科技的长远发展。中国的农业科技在特定的时期虽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由于农业科技的发展受到现实的制约,中国农业科技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严重落后于世界农业科技水平,特别在西方国家陆续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科技突飞猛进,自己在加强科技研究的同时还广泛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而我国在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了国家在各个方面的严重落后,农业科技的发展空间开始不断缩小,仅仅依靠现实需求已经难以促进农业科技取得更大的发展,实用性思维过多强调使科技满足现实的工具性需求,这种科技思维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进步,因此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思维的超越性和预设性,从而促进农业高科技的发展。

(二)重实际实效,逻辑思维难以推进

在中国自古以来农本的思想体系中,发展农业科技主要通过直觉思维来推进,这种思维方式主张强调直觉体验,与西方的逻辑思维相比,中国的思维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实证方法的运用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精细学科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像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导致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和农学家在发展农业科技的时候忽视了数学的作用。在学科分类方面也受到务实性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思想家在学科分类上没有对学科进行具体的分类,这些学科发展特征导致了人们在逻辑推理上存在严重的不足。

(三)重田园生活,忽视学科基础研究

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远远高于西方国家的农业科技水平,然而到了近代,由于受到科技的影响,西方先进的科技水平为其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很大的支撑,这导致了西方国家的农业科技水平迅猛发展,极大地加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而中国自古以来农业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的行业,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人们更多地遵循自然规律,过着比较安逸的生活,这些生活状况在一些诗词著作中有很多的体现。小农经济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在发展农业科技的过程中缺少对事物的想像,人们通过耕作更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缺少浪漫主义情怀,在发展农业科技的过程中只重视技术的实用性而相对忽视学科的基础研究,科技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是密切联系的,农业科技不仅仅需要实用性思维,而且还需要更新思维方式,不断的创新,从而有效地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特点的形成原因

我国古代的农业科技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这既与古代人们的思维特点有关,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的影响。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缺乏基础理论研究和分析,大多数的农业科技都是根据农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而研制出来的,在技术分析方面缺乏系统的分析,科技成果分布零散,不利于后世对农业科技发展史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自己历来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农业为根本,然而农业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这种状况离不开中国古代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主要致力于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思想体系限制了人们思维的想像空间。

四、结论

通过对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从而为今后农业科技的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

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特点与形成原因论文 篇十三

摘 要:“小病大医”现象的形成源于市民的认知、利益的驱动、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的低下、落后的医保付费方式及医生自我保护心理。

要扭转“小病大医”局面,确保医疗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引导参保人员尽可能到社区看病、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和管理、鼓励相互转诊、调整医保付费机制。

关键词:小病大医;医疗资源;相互转诊;医保付费机制

通过新医改,我国实现了全民医保的改革目标。

老百姓从医保制度改革中享受了很多实惠,对医保制度改革大加称赞。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近年来医保基金虽实现了高额积累,但在支付实践中,医保基金却面对诸多博弈:社保部门想让参保人多看病少花钱,医院则认为看好病,该花的钱就得花;患者可能认为花自己医保账户的钱理所当然,大病小病都要往大医院跑;大夫可能认为,反正病人有医保,可做可不做的检查都做做吧。

多方博弈的结果往往导致“小病大医”,最终造成医疗资源“过度使用”与“严重浪费”并存的现象。

因此,扭转“小病大医”局面,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势在必行。

一、“小病大医”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无论病情轻重,病人就医主要流向大城市和大医院

患者总是愿意到大医院就诊,以致造成大医院内“人山人海”,而面向社区的中小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

卫生部统计显示,我国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为93.5%,其中三级医院105.2%,二级医院91.1%。

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中,县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7.1%;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为57.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使用率为54.3%。

根据我们抽样调查,1—10月份,某市三级医院门急诊386252人次,同比增长46.3%;住院人数28094人,同比增长24.7%;病床使用率达到125%。

但一些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却只有30%至40%。

(二)完全可以在门诊解决的一些小病患者却进行住院治疗,占着床位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患大病想住院的患者排长队等候,而一些完全可以在门诊解决的小病患者却长期占着床位。

有些科室一大早每个病房都是满满当当,但到了上午11点以后,一些床位就已经空空荡荡,一些小病患者挂完水就回家了。

(三)一些医务人员提供过度医疗服务

如在医疗检查方面,用费用昂贵的高精尖技术取代简单方便的检查技术;在治疗过程中,用高档药品取代普通药品,用高级昂贵的技术材料取代普通安全的技术材料。

二、“小病大医”现象形成的主要理由

造成“小病大医”现象的理由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一)市民的认知理由

很多市民总是相信大医院的实力。

大家在看病的时候总是持有这样一个信念:“看病一定要看最好的医生,好医生都在大医院里”。

部分市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知度不足,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同度也不够。

在对社区医院信任度理由的调查中,80%的'受调查者都知道离家最近的社区医院的位置,并认为社区医院服务意识不错,但是只有45%的人表示只会在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的时候,选择到社区医院看病;30%的人觉得社区医院只适合去配药。

(二)经济利益的驱动

根据现有的医保制度,医保人员看门诊只能用个人账户部分,其余全部自费。

如果住院,则在自付一定的门槛费后,费用报销80%以上。

如果看病费用超过门槛费,一些人就要想方设法住院,这样才能减轻负担。

如,在调查中有1/3享受医保的患者表示在就诊时会考虑医保,并因此增加医疗开支。

当然,如果医务人员不提供方便,没有利益驱动,也不会放任小病大医。

另外,医务人员多开检查多开药,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近七成的患者认为诊疗费用高居不下的理由在于医生有意要求做大量检查、有意开高价药、有意开大剂量的药。

(三)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相对低下

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80%以上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医疗资源又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里。

城乡之间的基本医疗服务差距也很大。

从医疗设施上看,全国仍有近10%的行政村没有卫生室,全社会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为3.31张,而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仅为1.06张;从医师数量上看,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拥有3.2个执业医师,而在村卫生室仅为0.12。

基层医院的设备相对落后、医生的技术力量较弱,药品种类相对较少。

(四)医保付费方式落后

我国的医保付费主要是按服务项目进行。

这是一种落后的医保付费方式。

即,医生做一个项目,医保就付一次费。

医生做得越多,获利就越多。

这种医保付费机制实质上是一种“浪费型医疗制度”,其弊端就是多用药多获利,多检查多获利,这必定导致过度医疗、小病大医等乱象,医疗费用不断攀升。

(五)医生自我保护心理作祟

通过普法教育和接受宣传,广大民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对医疗过程提出异议和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也在明显增加[1]。

为了防止因工作过失而出现纠纷,医生往往采取各种方式在医疗过程中保护自己,这也是医生多开药多开检查,提供过度医疗服务的理由所在。

三、“小病大医”的负面效应

“小病大医”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一)增加了患者看病的费用

病人不分疾病的轻重缓急,舍近求远去大医院看急诊,不仅延长了就诊时间,而且增加了看病的费用。

因为同样的病症,大医院的收费标准往往大大高于社区医疗机构。

如,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一级医院费用不到3000元,三级医院却要5000多元。

(二)增加了医保基金的开支,加大了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对于一些常规疾病,在三级医院住院治疗比一级医院住院治疗花费要大得多,这无形中增加了医保基金开支。

(三)更容易造成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

大病小病皆到大医院诊治,大医院疲于应付,医疗资源紧张,重症病人的救治将受到影响。

(四)社区医疗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浪费了医疗资源

社区医疗机构的设备利用率病床使用率长期低于60%,有的甚至低于30%,医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而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病人,医护人员实践经验就少,医术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患者就更不信任基层,如此必定形成恶性循环。

四、消除“小病大医”现象的策略措施

为了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扭转“小病大医”局面,确保医疗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引导参保人员尽可能到社区看病

可以采取提高社区医院看病报销比例,社区医院平价销售药品,提高三级医院的起付标准等措施。

如,安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规定了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异地急诊转诊转院的起付标准分别为300、500、800和800元,“范围内费用”医疗保险支付比例,在职职工分别为93%、88%、86%和75%,退休人员为96%、91%、89%、80%。

其政策思路正是越到基层医疗机构,起付标准越低,医保报销比例越大,这些规定有利于引导参保人员尽可能到社区看病。

为了合理分流病人,可以考虑进一步拉开各级各类医院医保支付比例的差距。

(二)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和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大医院无法比拟的优势,如贴近老百姓、诊疗方便快捷、可提供综合服务、价格便宜,所以,应尽量将符合政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

另外,可以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学历较低、素质偏低、医疗技术水平不高等理由,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

具体措施为:一是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纵向合作机制,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

通过采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

二是可以发挥大型医院的优势,在基层医院建立广泛的远程网络医疗培训服务平台。

三是积极鼓励基层医生到大医院进修、培训,提升基层医生的能力。

(三)实行相互转诊制度

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并引导一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相互转诊,以合理分流病人。

如果经过一级医院的诊治后,由于一级医院技术水平较低、条件不足而转到上级医院诊治的住院病人,起付线与个人分段自付比例应按一级医院标准执行;而那些没有经过一级医院诊治,自行直接到三级医院诊治的病人,其起付线与个人分段自付比例应该按三级医院标准执行[2]。

医保机构与医院应协商确定平均住院天数的制约指标,并实行超标拒付政策,从而实现缩短病人在三级医院住院时间的目的,以促使病人在病情缓解后及时转一级医院康复或辅助治疗。

同时,对于部分诊疗项目特别是康复诊疗项目,不同级别医院个人自付比例应有区别,如一级医院个人自付比例可制定为20%,三级医院比例应确定的高些,可制定为90%,从而鼓励患者在病情缓解后及时转一级医院康复或辅助治疗。

(四)调整医保付费机制

转变按服务项目付费的方式,可参考北京市的做法,采取按病种付费方式。

也就是,某一种病,医保机构和医院谈判出一个价格,今后,凡是这种病,医保就以这个价格为基础,加权病人年龄、并发症的因素,来进行支付。

这种支付方式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制约诊疗费用,因为过度诊疗的费用必须由医院来扛。

参考文献:

[1]郝进。过度医疗与医疗风险[J].当代医学,,(3):46-47.

[2]周鹏翔,孙兆泉,石珊。小病大养导致医疗费用攀升[J].中国社会保障,,(11):54-55.

最新范文

145 32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