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优秀范文

创新思维能力现实案例最新7篇

2024-03-29 16:14:30

【1】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是编辑给大家整编的创新思维能力现实案例最新7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 篇一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如:我在复习“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自己已推导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他们正体验着成功时,我忽然出了一道有余数的除法,求被除数。学生初感“疑无路”,思考片刻便“柳暗花明”。

三、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创新思维。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用归纳类比及迁移等方法,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然后再设法论证或解题。如:在教学含有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我通过迁移的方法总结了解答方法,使学生知道了此类应用题在数量关系上有与“倍数”问题是一致的,明确了谁是单位“1”,就设谁为X。使学生在以后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仍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去探究、去创新。

四、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创新思维训练范文 篇二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

一、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学完《草船借箭》后,请学生简要发表意见,评价文中人物。学生反复读书,合作交流,互相争论,俨然是一个个优秀的评论家,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曹操真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在命令士兵射箭很长时间不见对方有任何进攻,就应该想到其中有诈,派几个士兵前去‘侦察敌情’不就真相大白了吗?”“我也认为这位大军事家临阵指挥时应变能力不强。在不明对方虚实的情况下,可想一个两全之策――放“火”箭。把箭头涂上汽油,点燃后射出去,船上有人可伤人,有草把子、硫黄这些东西燃着后更会使他们全军覆没,哪还有他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鲁肃怎么像两边倒的墙头草呢?”一个问题引来了一番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二、培养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相反方向、相反角度来思考,寻求巧妙、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引导学生理解按定势思维方式救人:是想办法让人离开水。针对当时情况,司马光等人年纪较小,要想把人从缸中救出不易。而司马光的思维方式,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开人,方法比较巧妙,值得学习。同时,为学生塑造了逆向思维的典范,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想象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丰富学生的想象。如,教学《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讲了宝石岛的艰苦环境,赞扬了战士们以苦为乐,热爱海岛,立志改造海岛的品质。海岛经过战士们的改造以后,今天怎么样了呢?以《重游宝石岛》为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如今的海岛:繁花盛开,蝴蝶飞舞,黄茑高歌,物产丰富,应有尽有,往日的贫瘠海岛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宝岛。

四、引导满意思维

有的课文内容比较忧伤悲痛,学生不喜欢。针对这样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其故事情节创造出新的、令人满意的内容。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课文结尾写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可以让学生和小女孩比童年,使学生对小女孩的死感到遗憾、不满。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课文换一个结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失为培养儿童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五、培养假设思维

假设思维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课文内容以外而又与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的假设性问题,让学生独创回答。如,教学《新型玻璃》,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类型的玻璃,通过自学掌握了每种玻璃的特点和功能,假如你现在是玻璃厂的推销员,老师是购货商,请你为自己的玻璃配上优美的广告词,向老师推销,打动老师。同学们写出了很多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如,有的同学为防盗玻璃写的广告词:防盗玻璃真可靠,银行楼房不可少,小偷来了很难逃,你说可靠不可靠。老师利用推销员这个契机,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训练,学生乐于接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绞尽脑汁,力求写出自己的满意之作,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过程。

六、运用游戏、活动训练创新思维

游戏、活动一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训练创新思维。如分角色朗读、演讲比赛、小记者招待会等都是创新思维训练的好形式。如《田忌赛马》一文,文章只写了每次赛马的结果,对于赛马的经过,让学生开动脑筋,创造性思考,把当时赛马情景生动地再现出来,并能联系现在比赛不能服用兴奋剂等一系列比赛规则,把课本剧《田忌赛马》演成了现代社会的赛R盛会,令学生捧腹大笑。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让学生再排练第三次赛马,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营造无拘无束的空间,让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并在此基础上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充分挖掘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创新资源,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

参考文献:

创新思维能力现实案例 篇三

关键词 案例教学 行政管理专业 学生 创新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Use of Case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Innovative Capacities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U Xiling, HUANG Shuji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se has a teaching mode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comprehensive teaching participation and e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use of case teaching,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 help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knowledge-based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so as to enhance its ability to innovate.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e administration of teaching, case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nd obstacles. To this end, we should start from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four aspect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 innovative ability; enhance

1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理论诠释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是专业教学从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向实践应用过渡的前置性“接口”,是在高等学校开展对学生的职前培训。它试图通过体验式案例,使学生从感性经验中中学习和理解行政管理理论知识,认知和体验行政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和掌握行政管理的一般性规律。行政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主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教学模式的互动性。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而且使得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同时进行。第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主要是对教学案例进行模拟、分析和讨论,要求学生融入案例。学生作为案例事件的参与者,需要身临其境地面对实际问题并寻求答案。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三,教学参与的平等性。 在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的角色是信息传递者、引导者、倾听者,而学生则是案例教学的主体。这样,在案例教学和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之中,充分体现了体现了教师引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第四,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案例教学涉及到众多环节和不同领域,同时也有必要借助多元化的和教学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体现案例教学的综合性特点。

行政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案例教学对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案例教学是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前提。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在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与生动的行政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具有解决公共行政问题的情境感特性,有助于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案例教学是构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知识基础的重要途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区别,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主动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辅知识,并注重知识的现实性运用。最后,案例教学是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有益方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更具有威胁性和挑战性,因为它更为民主。”在案例教学的氛围中,学生可获得与教师平等交流的平台,并有助于激活对传统教学模式下专业知识的批判和创造性反思。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创新思维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启迪创新潜能,同时也取得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2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在国内深化教学改革和行政管理学科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之下,案例教学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得到了逐步引进和运用。但是总体而言,我国行政管理学科建设起步比较晚,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不利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案例教学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由于中国高校对于案例教学重要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加之高校教学模式长期形成的教师讲授灌输、学生听课记录的“填鸭式”教学路径,使得不少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按照案例教学的要求,学生必须是一个主动参与者。而目前就学生的现状而言,在从被动接受者向积极主动参与者的转变过程中,他们尚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困难,不利于良好的案例教学氛围的形成。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的地位,科学地选择和设计行政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案例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一方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教材建设和案例库资源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由于国内行政管理专业发展起步较晚,案例教学更是姗姗来迟,更多地是依靠引入西方国家的案例资源来弥补本土案例的匮乏。这些案例由于缺乏“中国语境”,因而很难引起中国学生的共鸣。而且,在实际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中选择一些脱离学生知识储备条件的、情节过于复杂的“经典案例”,也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进而影响其参与讨论的兴趣和案例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对案例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案例教学的基础设施较薄弱,也会使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教学质量。

再次,案例教学方法尚不规范。由于在行政管理专业引入案例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不少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科学内涵把握和理解不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这种误区和障碍主要包括:一是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子,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说明,缺少案例教学过程的回应性、启发性;二是案例教学与理论传授相脱节。事实上,理论传授是案例教学的支撑,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基础概念和理论的前提下,才能对案例展开充分的分析与讨论;三是教师易陷入角色误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容易充当自由角色,任由学生自由讨论;或者充当讲解员的角色。总之,这些不规范的案例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导致学生对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强烈,创新思维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最后,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有待优化。从教师的角度而言,现行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新旧、上课质量的优劣关系并不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指标也不足。同时编写行政管理案例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案例却不能作为研究成果。此外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面,仍然只侧重于评价,忽略了对学科教学中创新的评价,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教师缺乏推行案例教学的动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缺乏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学生考试内容、成绩的评定标准等都与案例教学没有紧密的联系,加之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容易对案例教学产生畏惧、甚至排斥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 进一步运用案例教学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把强化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出发点,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改进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力求在学科教学与学生培养之间找到结合点。

首先,强化案例教学理念,营造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氛围。在强调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积极转变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互动关系,而案例则构成了他们沟通的平台。在以案例为基础而构筑的沟通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关系。作为案例讨论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必须要明确,案例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以启发为途径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对教与学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是有效施行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

其次,加强案例教学内容和设施建设,搭建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基础的优质平台。一方面注重完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材和案例信息库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库,高校也应加大对行政管理案例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典型高质的本土化案例教材。同时,行政管理专业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一起自主进行案例库的收集、积累和编写,尤其是具有时效性和本土化的案例,实现从被动等待案例向主动收集、整理案例资料的转变。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大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高校可以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建立一些专用的案例教学模拟教室、行政管理案例库、决策分析模拟厅、电子政务实验室等,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基地。

再次,规范案例教学方法,注重有益于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需要规范运行,注重技巧,关键在于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案例教学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事先选择合适的行政管理案例,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查阅资料有所准备,消除对案例教学的心理障碍。在课堂讨论阶段,鼓励学生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解决方案。并及时对课堂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疑问进行信息反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督者,言传身教地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同时增强其说服他人的能力,为案例教学营造一个有效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经过反复的学习和领会,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的思维习惯,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完善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力。一方面制定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确保高效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建立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测评系统。跟踪研究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实践,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效果测评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改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郄少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崔宪宏。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四个关键环节[J].太原大学学报,1999(4).

创新思维训练 篇四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训练;原则与方法

作者简介:王雪琴(1965-),女,陕西合阳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文社科部,副教授。(北京 100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研究”(项目编号:2013JXYJ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67-02

课堂教学反映高校的教学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高校课堂教学应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训练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创新思维的训练场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今天的时代特征,中国高等教育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思维发展看做大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国内有关创新思维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但在实践中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尚缺乏系统研究。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高校应把创新思维训练寓于教育活动之中。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但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讲授为主,学生接受以教材为主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虽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被发现、被创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因而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强调教师主导性,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何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训练有机结合是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高校课程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把创新思维训练寓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智慧型经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人才的差距,尤其是人才创新能力的差距。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性思维已成为时代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比较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种教育模式突出地表现在以培养学生适应性为基础,训练动手(实践)能力为手段,增长创造能力为根本,发展个性为目的”。教育“带动学生的实践,引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1]全球知名大学哈佛大学强调,“在哈佛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到什么,而是怎样学”。“它不一定培养‘知识分子’,但肯定是培养‘能力分子’”。[2]创新人才培养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是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应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同时,信息化时代带来了学生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断变革,对课堂教学提出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下,21世纪的大学生在视野开阔的同时,接受的信息冲击在深度、广度、速度与丰富程度上都远超其前辈。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潜质,19~22岁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培养期,是开发创新思维的关键期。高校教师首先要主动接受来自时代和学生的挑战,更新观念,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次,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平台,使教师有可能把主体性、活动性、问题探究性等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促成师生间多向互动教学关系的形成。再次,信息技术使教师从传授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放出来,从而使课堂思维训练得以实现。面对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面对充满创新潜质的青年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必须探讨课堂创新思维训练的原则和方法,为课堂创新思维训练提供指导。

二、课堂思维训练原则

1.强化创新意识教育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能产生创新愿望和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造潜能。课堂思维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所以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转移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自主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自我思维训练、建构新知识结构的过程。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发展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新的教学观,把课堂作为教师主导下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场所,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变为创造性思维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使创新思维训练成为可持续的课堂教学常态。只有具备这种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才能通过课堂得以体现。

2.尊重学生思维主体地位

自主性和创新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特征,是人之主体力量的展示。失去主体性的人无自主性,创新性更无从谈起。因此,课堂教学在承认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断增强内在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因此,创新思维训练中,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要求,顺应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其成为充分表现自我的创新主体。课堂教学中要给每一位学生自主参与课程任务的机会,使其积极思维,从思维训练中得到乐趣,主动融入课程,自主学习、理解课程乃至创新课程,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3.思维训练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为基础

个体的思维能力只有在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随着主体经验的丰富得到完善和发展。创新思维是人们调动既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新的组合产生新的思维成果,没有知识和经验,创新思维无从谈起。生活是创新的源泉,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种生活体验式的创新思维训练以学生学习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体验创新思维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围绕他们关心的问题积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以及日后面对世界的紧密联系。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有所思考,通过思考有所创新。

4.思维训练应循序渐进

课堂思维训练必须以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由低到高逐渐展开。为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训练伊始教师应把思维过程具体分解,逐个加以训练,最后把过程联系起来组成完整的思维程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分解到综合,使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同时注意过程性原则,不要急于求成。首先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然后教师提出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从中学会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其中重要的环节是思维基础的设置,这一基础既要源于学生也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从已有知识中孕育生长新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反复训练,在反复过程中形成思维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三、课堂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尝试的氛围

思维始于对问题的思考,为此教师要有积极的思维习惯。课程教学伊始,教师首先阐明该课程的由来及其不断完善的历程,让学生明白教材的设定,就是学术史上那些勇于探索的人们的创新过程,这一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其次,要有与学生进行探讨的愿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激发求知欲,就可能形成积极的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观点的新颖性等纳入考评范围。在引导过程中,注意研究学生思想的最新发展,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点燃头脑风暴,产生智慧火花。这样,既使学生看到创新范例,又使学生了解创新的现实性与必要性,激发创新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从知识型向思维创新型逐步转变。

2.精心设计内容

学生的兴趣一旦调动起来,必然关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首先要有知识性、学术性,具有向深度、广度拓展的思维空间。其次,一定要有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导学习,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教师创设问题应源于教材,但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体现问题的关键性,也要高于教材,体现思想性、挑战性和一定的拓展性。当然,创设问题要对应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再造,从而产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的思维过程。最后要平衡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做好思维训练的铺垫,使学生感到既有压力又有信心。最后注意提问的目的是指向思考方法而不是最终答案,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仅仅知道问题的答案。

3.构建思维训练型教法体系

随着学生思考的逐步深入,教师要启迪创新思维方法,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进入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统一,但发散思维更集中体现思维的创新性特点,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大特点。流畅性强调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指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提升分析问题的层次。独创性要求采用联想、引申、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方法,由单一思维转向综合思维,形成独创性思维。[3]教师可采取两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思维训练:一是以具体时间为纲进行空间的横向分析,扩大思维的广度;二是以具体问题为纲进行时间范围的纵向延伸,加大思维的深度。

4.收敛思维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通过思维的发散,学生思路开阔,形成多种观点。新的观点只有通过验证和评价才能完成真正的知识建构。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功感,希望获得认可。同时,总结自己思考的过程也是自我知识建构、理论升华的过程。此时,教师设计5~10分钟的总结环节,由学生阐述己见,然后教师点评、归纳。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随时都可能产生新的灵感、顿悟,这些灵感和顿悟都将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一总结过程即是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拓宽视野,收敛思维归纳总结,二者有机结合便形成创新思维。这一创新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应用不仅使问题的阐释更深入,且使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孕育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可见,在以上原则和方法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就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在掌握知识基础上的思维训练。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固定信息,而成为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强调知识和思维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充满自信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0.

[2]王晓阳。 大学社会功能比较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创新思维训练范文 篇五

基于我国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缺乏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活动课程短缺的现状,我们开发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学思维”活动课程。该活动课程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林崇德的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由思维内容一思维方法一思维品质构成的思维能力的三维立体结构模型,见图1。该课程包括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和应用迁移五个方面的基本原理,遵循发展性、全体性、主体性、互动性及实践性的教学原则,分别设置了基础思维能力训练、问题解决基础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训练三种课型。每一个活动均以一定的材料作为载体,设置了活动导入、活动过程、活动心得和活动拓展环环相扣的四个环节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一、基础思维能力训练

基础思维能力训练包括形象思维能力训练和抽象思维能力训练。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而形成的、以反映事物形象特征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思维形式。它用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包括观察、想象、联想、空间认知等。抽象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运动规律及物质间相互作用,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包括比较、分类、推理、综合、抽象与概括等。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整体规划,也需要分步实施;既需要教授方法,也需要训练品质。每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均要求教师熟知其内涵和外延概念,并设置利于激发动机和积极思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找到自我建构的途径,能较准确地给每种思维方法下定义,并能在随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相应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情境导入、方法感悟、方法归纳、方法运用、评价反思和迁移巩固六步。每一步都为下一步埋好了伏笔,做好了铺垫,在活动过程推进的每一个环节中,层层衔接,由简入繁,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体会每一种思维方法的精髓,并努力运用抽象化的语言概括每一种思维方法的概念,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我们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业成绩进行了跟踪检验。数据显示,一、二年级实验组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学思维”活动课程教学实验后,总体思维能力水平明显比控制组学生提高,而三、四年级学生则在半年的教学实验后即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中年级学生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进行整体规划及系统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于语文和数学学业成绩的跟踪研究表明,“学思维”活动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具体表现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需要较长的时间,中年级学生则需要较短的时间。且效果明显。这种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上与活动材料的设置有关。我们提出的思维能力三维立体结构模型中除了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即思维内容(材料)。每一个活动的材料都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涉及语文、数学、自然、社会、艺术等学科知识。每一种思维方法的学习都是在情境丰富的活动中进行的。都是以一定的生活知识或者学科知识为载体的,不是单纯学习思维方法的理论、过程和原则。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思维方法。迁移运用到学科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另外,我们知道,三、四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学业成绩,但存在一定的延迟效应。由此可见,思维方法的训练一定要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业成绩。

二、综合能力训练

问题解决型思维能力训练是一种综合活动,是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法、优化设计、判断决策从而得出最佳性价比的问题解决方案,包括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创意设计、故事创作和探究活动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这种课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判断决策等能力,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缜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是同问题解决过程比较一致的一种课型。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问题导入、问题剖析、产生解法、解法选优、评价反思和迁移巩固6个步骤。

研究者对中英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明显低于英国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在创造性的物体应用能力、问题提出能力、产品改进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低于英国青少年。研究还发现,从12岁到17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青少年创造性的产品设计能力持续下降,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强调死记硬背、强化训练。忽视学生创造力的系统培养,缺乏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各种课程和活动。

学科课程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活动课程则不同,不仅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而且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课程中的创意设计、故事创作和探究活动,均以日常生活和相应学科为基础,通过创意活动、故事续编和实验探究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活动课上,教师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诱发认知冲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最后进行反思迁移。学生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均不加限制、不设框框,只需要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抽象出一套客观的评判标准,学生可以在活动课上自主地开动脑筋,大胆假设。

英国Philip Adey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思维能力训练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参加训练活动的学生在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创造活动及总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参加训练活动学生的得分。“学思维”活动课程在实验组的学生身上同样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在创造想象、实验设计、问题解决和创造活动方面,这一结果与已有的研究完全一致。此外,在一项关于语文写作能力的跟踪研究中发现,学生善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获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并且能独立设计剧本表演活动,积极踊跃表现自我,因此,实验组学生在写作构思与短文写作等项目上,均表现得优于控制组。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训练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思维活动,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方法包括发散思维、类比思维、臻美思维、迁移思维、重组思维、突破定

势等。创造性思维提升训练的首要要求是必须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在训练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多加鼓励,注意量胜于质,不做过多的批评,但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选出最独特的方案,并尝试将此方案付诸实施,以评价其现实性和性价比。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产生更多的方案,并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一定的评价标准。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任务导入、热身活动、点拨归纳、头脑风暴、归纳选优、实现成果、评价方式和迁移巩固8个步骤。

创造性思维的评判指标可以通过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来表征。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流畅性品质的训练方法:(1)使学生掌握概念、规律之间的关系,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结合问题的解决,在大脑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组块”;(2)教给学生一定的提高速度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做作业和测验等方式,给学生提出速度要求,并加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灵活性品质的训练方法:(1)抓住知识、方法间的“渗透”与“迁移”;(2)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立体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多题归一的能力;(3)教给学生灵活选≮www.1mi.net≯择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训练:(4)帮助学生形成事物的正确的动态图景;(5)使学生掌握其中的辩证关系。思维的独创性又叫做创造性思维,是指独立思考创造出来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份的智力品质。独创性品质的训练方法:(1)提倡“新颖性”,包括问题的新颖性、思路的新颖性、方法的新颖性和结果的新颖性,指导学生挖掘解题的各种方法,方法越多越好,越独特越好;(2)狠抓学生自编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编习题,这样体现了独特性(每个学生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编题)、新颖性(每个同学均对新的情景提出新的方案)和发散性(每个学生编的题几乎都有差异)三个独创性品质的特点;(3)改进实验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结合课外活动,开设了一些研究性的实验、设计性的实验及小制作;在实验课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选择实验设备、独立组装实验仪器、独立读取实验数据和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学思维”活动课程设置了许多活动用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在教学别强调互动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出一种开放、活泼、积极向学的课堂氛围,教师能放下“严师”的尊架,以完全开放、平和的心态来组织教学活动,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并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客观详实的评价和及时的反馈。积极进行小组建设,并给予更多的时间鼓励小组讨论、独立思考,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习同伴的优秀思维方法,有效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通过对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跟踪测量,发现不同年级的实验组学生在思维品质的不同方面都达到了与控制组学生的显著差异。第一,低年级实验组学生比控制组在思维的流畅性方面表现良好。经过一年半的教学实验,低年级实验组学生的流畅性得到显著提升,流畅性思维品质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这是获得更富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第二,中年级实验组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显著优于控制组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有助于三年级以上学生的认知思维更加成熟,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再刻意追求答案,而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以及多题归一的能力,并给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跟踪研究还表明,实验组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方面都表现出优于控制组的时期出现在三年级。这说明,三年级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学思维”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表明,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般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从二年级开始培养,更有利于关键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在“学思维”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双主体”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倡导师生的课堂互动。“学思维”活动课程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不但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创新素质有显著的效果,而且对教师提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要求,包括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知识形成过程,联系已有知识经验,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训练思维品质以提高智力、能力,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7个方面的课堂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们的一项跟踪研究表明,经过对实验组教师进行一年的“学思维”活动课程教学指导后,其教学行为在回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后出现了明显的迁移现象,并有了显著的改变。与控制组教师相比,实验组教师使用高认知水平问题的频次明显多于控制组,由原来的3.53%提高至12.35%,有效提问策略由66.9%提高至88.55%,同时,实验组教师使用中性和负性反馈的次数明显低于控制组,并更多地使用等待、积极的表情、接近和靠近学生等非言语行为,实验组教师的这些行为大大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师经常会评价一个学生“不想学”或者“不会学”,这两种不科学的评价指的便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的问题。“双主体”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是“学思维”活动课程非常强调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改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的改变。2006年开始进行的一项跟踪研究表明,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不同年级学生的表层动机、深层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二年级学生的成就型动机得分提高了24.1%。并且实验组的学习策略得分均高于控制组学生。究其原因,在活动导入环节,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鼓励学生探索学习方法和策略,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并在“两难情境”的认知冲突中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不断探索,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看法,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活动的进程。师生的任何一方都不是“一厢情愿”的单边活动。这样的一种探究式的活动氛围将“不想学”和“不会学”的学生最大程度的引上了正途。

创新思维训练范文 篇六

学生的思想单纯,思维比较单一,通过辨证思维训练,既可以锻炼他们思维的严密性,又能启发他们的新见解、新思想。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常这样说,也这样认为。这句话真的绝对吗?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品味“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两相对照,学生就会明白“近墨者未必黑”。近墨者“黑”还是“不黑”的关键不在周围的环境,而在物或人自己能否保持纯洁的本性。通过讨论、赏析,学生既学会了辨证思维,增强他们辨析问题的能力,又能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其他如:“知足者常乐”――知足者乐不常;“常在河边走,焉能不湿鞋”――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班门弄斧”――弄斧就要到班门: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真的“愚”吗?智叟真的“智”吗?

二、变顺向思维为逆向思维

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张果老倒骑小毛驴之所以能让人记忆深刻,是因为他的骑法与众不同。有时把问题倒过来想,也会有新的发现。如:数学上的反证法、史丰收的速算法、牛顿钻研万有引力的起因等,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一位画家去拜访门采尔,向他请教:“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一天工夫,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听了,认真地说:“那就请你倒过来试试吧。”根据逆向思维,门采尔的话是什么意思?隐含的意义又是什么?这样一想,我们就会有新的启迪。写作时引导学生从反面思考、立意,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中考满分作文《我渴望生病》《勒着青藤生长》反向立意,都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三、变定向思维为发散思维

学生受年龄和知识的限制,思维模式比较固定,不能展开联想,因此很难有所创新。如何改变学生的思路呢?苏轼曾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感悟。发散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材料,同一问题,得出不同结论。近几年中招考试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较多,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发散思维能力。从每年中考优秀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人人有话可说,许多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见解独到。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起到了很好的锤炼作用。

通过发散思维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多向性,提高他们联想、想象能力。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通过情境问题设计,让学生在现有答案基础上展开想象,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如:乌鸦喝水,除了往瓶中放石子,还能用哪些方法喝到水?司马光不打烂缸能救出小孩吗?请你设想几个办法;曹冲称象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愚公除了搬山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出入方便?哪种办法最简便……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还能引导他们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从而学会创造。

五、激发想象力,放飞创新翅膀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在阅读和复述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如学习优美的古诗之后,就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描述诗歌所展现的优美意境,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语言组织及想象能力。

2、通过看图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用文字把画面的内容和自己对画面的理解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培养了想象力。

3、作文时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想象。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身临其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情感丰富,生动形象。

创新思维训练 篇七

关键词:英语教学;思维训练;教育创新

当前中学,尤其是公办中学的英语教学中,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语法+单词”的教学模式。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只在考试用,而生活中不会使用;只会读,写,而不会听,说的局面。随着对素质教育要求的呼声不断提高,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改变这种局面,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在教学中有意识加强英语思维训练,让学生具备英语思维的能力,让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什么是英语思维及其必要性

英语思维的定义是:英语的掌握程度与母语一样,可灵活的使用流利的、纯正的英语表达所思所想,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

斯大林说:“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景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英语也不例外,英语也是交际的工具,既要让中学生学会对外用英语言语来表达,又要学会对内用英语进行思考。

2.建立英语思维的理论基础

著名的布鲁姆(Bloom)认知理论认为:建立思维通常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记忆和理解。第二个阶段是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故事发展有几个阶段?哪个阶段决定了最终结局?要求学生们在纷繁信息里,筛选有用信息。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可问一些开放的问题,启发学生批判性思考,如:你同情主人公吗?为什么?最后,学生们以小组讨论,用英文陈述本小组的结论,让语言回归于实际生活应用。

3.英语思维的训练的内容

“英语思维”就是将英语作为工具,能用英语进行思考问题和表达情感、观点和思想。因此围绕着一般性思维的内容类别进行组织训练内容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思维训练的内容包括:

(1)系统思维;

(2)逻辑思维;

(3)创新思维。

系统思维是对整体和局布的关系的一种认识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是剖析局布的属性、特点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是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4.英语思维的训练的方法

对于英语思维训练课程,在选材上要十分重视,要遵循以下原则:

(1)内容为学生们所熟知。即在内容上是学生们已经学习过的,对于学生的理解并不造成任何难度;一种方法是可以以同步学习的其他为主题,如化学、物理等学科。另一种方法是尽可能使用低一个年级的其他学科为主题,如初中的,甚至是小学的物理、化学、数学课程为内容。

(2)适合于每次训练的思维类别。

1)系统思维,让学生能认识事物的整体与局布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们建立一个事物的整体概念以及各部分的构成。第二个问题要让学生们建立事物的各部分之间的功能和作用。一般来说,一节训练课安排这样一二个素材就可以了,如果让每个同学都能够有机会参与,素材多,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选出一名代表来做小组观点陈述。

2)逻辑思维,让学生掌握剖析局布的属性、特点的思维方法

a.比较(Comparison and Contrast)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中学中学习过的数学中的一些定理和性质来做为练习的内容。

b.分类思维(Classification),让学生能够找到同一类别事物的共性、辨别特征。

这种训练旨在对杂乱的事物,制定一个划分类别的标准并将各个事物按照标准归于不同的类别。

例如:教师可以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他们完成任务:

c.归因思维,让学生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这部分训练旨在让学生能在原因与结果间建立联系,能找到某一现象的原因。

d.判断推理,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判断推理旨在训练学生通过一些基本信息的提供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推测。

3)创新思维,让学生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方法 这是培养学生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思维。下面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以及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就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笔者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1)鼓励性评价。

2)分层次评价。

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指导。

教师只有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同时注意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并最终使学生发展成为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的接班人。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英语思维的训练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相比在提升中学生整体的听说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而在读写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王乐平。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3.

[2] IELTS 2009-2010 Edition, KAPLAN Publishing

[3] 维基百科“Bicycle”

最新范文

145 31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