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精选5篇】

2024-02-29 19:45:04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美丽的编辑帮大伙儿找到的会计毕业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会计学大学毕业论文 篇一

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能够影响会计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模式也需要顺应时展的潮流,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存在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思考,旨在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会计学;人才培养;现状;建议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会计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呈现上升态势。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进而,学生也对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青睐有加。根据可靠调查显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6%以上。然而,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尚不能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尤其是,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设置规模空前庞大,而进入职场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培养水平却参差不齐,更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转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等正成为困扰会计人才发展的话题。

一、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动手能力差,教学培养环节、实习实训极度匮乏。众所周知,会计专业是一个特别重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领域。用人单位一般都希望学生一毕业就能够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按照单位要求进行普通账务处理。但事实上,尽管大多数高校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教授会计账务处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专业课程,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实际动手进行账务处理的经验,往往进入用人单位以后还需要一个岗位再培训和熟悉业务工作的过程。而且,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在工作岗位上的胜任具有较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而我国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却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的现象。大多数高校在其课程设置和培养体系中较少安排有实践实习类课程,或虽然有会计实训等类似的课程,但也容易流于形式。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目前,多数高校将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在会计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上,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却关注较少。专门开设职业道德相关课程的高校更是少之甚少,即使开设,其学时也只占专业课程学时的极少比例。然而,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经济事件屡见不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全国检察机关将在涉农领域开展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而会计是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建设。会计信息质量与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具有直接关系,加强会计学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题中之义。

二、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思考

1.开展多种形式的素养提升计划。在各地众多的人才市场中,会计专业的求职者比比皆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然而企业对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却一直有很大的需求。可见,掌握基本会计知识和核算方法的会计人员于人力资源市场来说已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而大部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其管理能力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更好地胜任工作,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高校需要在合理设置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科研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我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现在课堂上所接受的会计基础教育都是已经成熟的理论基本的会计方法,而极少接触会计研究的最新领域。而这些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余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像《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会计核心期刊应该成为学生的主要课外读物,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学习写作方法。可以定期开展阅读与分享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除了会计研究,会计实践也是会计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训实习之余,应该邀请企业会计、财务总监等相关会计从业者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并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注重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环节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走向工作岗位最重要的一次实训;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结合经济社会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继承发展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已有的学者调查发现,我国高校的本科生毕业后多数选择就业,成为会计执业人员,需要具备应用能力;而继续攻读学位的学生则更需要的是学术科研能力。目前大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环节上都容易普遍忽视这两个环节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年来对于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临近毕业,选择就业的学生将精力基本都投入到求职上,对于学生来说,对于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只能投入较少的时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甚至成为了一种负担和压力。学生们普遍采用一种敷衍的态度来应付和完成任务。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指导教师也深知学生对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的态度,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进而容易放松对学生毕业论文和实习的要求。这样的结果不能达到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从而使这两个人才培养环节呈现一种流于形式的态势。针对此现状,我们认为学校可以考虑向毕业生提供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两种选择。比如,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实习报告的形式可以包括案例分析、财务分析报告等。案例分析可以是就实习单位的某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或是可以改善的方面提出建议和想法;财务分析报告是学生在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之后,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企业的财务状况或公开的财务数据撰写的一份财务分析报告。实习报告的分数也由单位和指导教师共同给出。学校需要对实习报告的要求逐步形成规范性文件,并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修正和完善文件。这样就为毕业季在企业实习并直接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减轻撰写毕业论文的负担,同时在撰写实习报告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收集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如果能向实习单位提交一份有助于解决单位实际问题的报告,也将有利于学生在该单位的长远发展。

3.丰富并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如今,在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更加依赖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为了发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就需要优化人力资源,储备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动力。对于学校来说,为了缓解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解决供需矛盾,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和机会。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走访企业,选择一些信誉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学生的主要校外实习基地。学校相关部门要与企业建立友好的关系,与优质的企业成为长期固定的合作伙伴,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机会,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为学生提供运用理论知识的实践平台。对于已经与学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配备本专业的一名教师作为导师,及时为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指导并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成为学校和该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和相互沟通、反馈信息的桥梁。

4.充实会计职业教育道德内容。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等思想政治课程存在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问题,而会计工作的职业特点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比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因此,首先高校应该为学生甄选和配备相关教材,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进行系统地讲授并且保证足够的课时比例。另外,也应在图书馆增加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相关书籍以供学生阅读。其次,作为教师,要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正确地引导并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人格。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领会并理解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5.按照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统一培养目标、统一课程设置、学时间、统一培养模式的传统问题。按照市场化原则,和各个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同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千差万别,按照传统育和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化条件下各单位的差异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高等教育必须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针对人才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按照不同方法和模式进行培养,以适应逐步多元化的用人需求。比如,对于英语水平较好、有出国意向,且以后立志于到外资企业工作的学生,可以组建“ACCA国际班”,以加强对国外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专业英语等专业知识和内容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视野。或者,对今后有意于继续在专业领域发展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走出去,通过课程学分互认,使学生受到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勇于创新、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提升会计服务质量和会计管理水平,促进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是社会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会计学大学毕业论文 篇二

一、个人生平简介

1933年,泽夫出生于芝加哥,其父是一家小型广告公司的发起人和董事长。泽夫在回忆父母的时候,曾说父亲“非常勤奋而且具有演说家的气质”,而母亲则是一位“优秀的听众”,自己之所以能成为教师和演说家正是得益于他们的言传身教。

1951年,泽夫从海兰德公园高中毕业,随后进入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学习会计学。由于其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在有关活动中表现出杰出的才华和潜质,引起了威尔顿·T.安德森(WiltonT.Anderson)和罗伯特·S.韦斯利(Robert S.Wasley)的注意。两位教授鼓励他完成更高级的会计学课程学习,并激发了他从教的兴趣。在指导老师达拉斯·L.琼斯(Dallas L.Jones)的影响下,泽夫对劳动关系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以此为题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1955年大学毕业后,韦斯利劝说他留在科罗拉多大学任教,因为在这里他能尽情享受教书的乐趣,同时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上述这段经历使得泽夫最终选择了从教并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正逢达拉斯·L.琼斯准备前往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任教,琼斯建议泽夫赴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泽夫听从了恩师的建议,于1957年开始了他在密歇根大学的博士生阶段学习,主攻会计学。给他授课的教授有威廉·安德鲁·佩顿(WiiliamAndrew Paton,列会计名人堂第三位)及威廉·J.斯科拉特(William J.Schlatter)等著名的会计学家。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除了兼任会计学教师外,他还参与了由赫伯特·埃尔默·米勒(Herbert Elmer Miller,列会计名人堂第42位)教授主持的中、高级会计学教材的编写工作,而且还是密歇根大学产业关系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在其博士论文中,他从会计发展史的角度,批判性地讨论了会计理论的定位问题。1960年,密歇根大学授予他MBA学位,两年后授予他博士学位。

1961年,泽夫任教于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会计系,他在那里工作了17年并取得突出成绩。到杜兰大学后不到两年里就被晋升为副教授,三年后即晋升为教授,1977年获得W.R Irby会计学教授的称号。1978年转到莱斯大学(RiceUniversity)任教至今,1979年,他被莱斯大学授予赫伯特·S·奥德里(Herbert S.Autrey)会计学教授的荣誉称号。此外,泽夫在杜兰大学和莱斯大学期间还获得了其他许多杰出教学奖。

泽夫兴趣广泛,除了学术研究,他还对体育和歌剧情有独钟。

泽夫的经典理念有:会计教育是要培养会计思想家而不是会计操作技术人员;会计职业界在拥有其毋庸质疑的专业技能的领域内继续发挥其必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对时代的发展变化作出反应。

二、理论与实务的主要贡献

泽夫多年来积极服务于会计职业组织。1962年开始,他与美国会计学会(AAA)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为之工作并做出杰出贡献:1967-1971年,他任学会教育部的第一任主任;1985-1986年,出任会长一职。1974年,美国会计学会在新奥利斯举行年会,他担任组委会主任。他还是美国会计学会下属众多委员会的主席或成员。正因为他的杰出贡献,在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50周年庆典之际,他被推举主持撰写该会的发展史,此即被广泛引用的经典文献“美国会计学会:它的头50年”(AmericanAccounting Association:itsfirst 50 years)。1989年,他成为Bete Alpha Psi会员。

泽夫热衷于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1962年,泽夫就被推荐为美国会计学会会刊——《会计评论》(The Accounring Review)的书评作者兼编辑,并任职四年。在当时,书评部分是该杂志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发表50余篇书评。除了担任《会计评论》的编辑之外,他还担任了众多学术杂志的编辑。1968年,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及其国际发展组织美国办事处的支持下,他发起成立了泛美会计通讯社(Boletín Interamericano de Contabilidad),以促进拉丁美洲、西班牙及葡萄牙的会计学教授与会计职业界之间的交流。在该通讯社于1971年移交给泛美会计学会(Inter-AmericanAccounting Association)之前,他一直担任着编辑职务。此外,他还在全球30余个学术和专业编辑委员会中任职。

泽夫是国际会计学方面的专家。1970年,泽夫应邀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Scotland)发表Arthur Andersen演讲之后,他对国际会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随后研究了5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制订程序,包括美国、加拿大、苏格兰、英格兰和墨西哥,开创了此类研究的先河。在对这5个地区进行深入的采访后,于1970年发表了题为“五国的会计准则制订:历史与发展趋势”的专论。这篇专论获得了美国会计史学家会(Academy of AccountingHistorians)的第一届奥格拉斯奖,这也激发了他对国内和国际会计政策制订的研究兴趣,之后发表了众多这方面的文章和演讲。他是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荷兰等许多国家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亦曾兼任欧洲会计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的国际研究顾问等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CharteredAccountants of Scotland)在1991年专门为他设立了国际研究顾问一职,他一干就是11年。2003年3月,该协会授予他荣誉会员称号。此外,他还花了很多时间进行环球演讲,其演讲对象包括学生、学者和会计业界人士,总场次达到500余场,其中380余场是在国外。他也曾花2个月的时间赴拉丁美洲八国演讲,全部用西班牙语。1977年,他被美国会计学会选为杰出的国际演说家。在30余年的时间里,他将美国会计学界与会计准则的制订情况介绍给55个国家,他是当之无愧的会计大使。

2004年7月,泽夫曾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之邀,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并做了专题演讲。会后,将其内容进行整理,并挑选了他此前发表的十余篇论文,编辑成《会计准则制定:理论与实践——斯蒂芬·A.泽夫教授论文集》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其收录的论文,可以说是其世纪之交的论文精华。

泽夫的著作和演讲材料被数次重印,其中多篇获奖:1988年,他获得美国会计学会(AAA)颁发的“美国杰出会计教育奖”;1977年和1999年,两次荣获美国会计学会(AAA)国际会计部颁发的“国际杰出会计教育奖”。他的卓越贡献也得到了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可。1990年,泽夫获得芬兰图尔库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荣誉博士”称号。他还是许多大学的访问学者,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哈佛商学院、西北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及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与荷兰的许多大学。此外,他在杜兰大学和莱斯大学获得了10多个杰出教育奖。

三、主要论著简析

泽夫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范围主要涉及比较会计学、会计准则制订、财务会计理论和会计思想史等领域,其研究成果也极为丰硕,他先后出版了20多部著作和专论,并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了30余篇专业论文和150余篇其他论文、评论、书评和社论,特别是其曾撰写了大量的综述性论文,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梳理。其中影响最大的学术贡献有两个方面:

(一)提出了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经济后果说”(1978)

1978年12月,泽夫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主办的《会计杂志》(Journal of Accountancy)第12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会计报告对决策的影响也许是20世纪70年代最具挑战性的会计问题”(The Rise“Economic Consequences”: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Reports on Decision Making May be the Most Challenging Accounting Issue of the1970s)的著名论文,推动了会计理论研究内容方面的革命,为这方面的研究起到了奠基作用,该理论一直到现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现已成为被广泛引用的经典文献。在该文中,他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他认为,“经济后果学说”代表了会计思想真正的革命,社会和经济后果“已经成为当今会计的中心问题”。他系统地考察了经济后果学说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并得出结论:经济后果问题从一个只对准则制定过程有程序性含义的问题,转变成一个现在是作为准则制定者实质性政策框架的坚定组成部分的问题了,同时他还分析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十大原因,如时代的发展、提出讨论的会计问题的复杂性等。最后他提出,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它的专业技能被认可的领域中,否则,它很有可能被解散。

(二)提出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程序说”(2005)

会计学大学毕业论文 篇三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机制;教学效果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面临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变革教学机制,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特征的转变

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相对侧重于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和要式凭证等的讲解与掌握,因而其现实性、可操作较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更新频率加快了,现行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日渐明显。为此,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特征应突出为: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应更加强调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胜任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二、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生源的不断扩大,学生在校人数普遍超过其可容纳能力。院校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普遍堪忧。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应源自教学机制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创新,如果教学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则教学质量的下滑将是长期性的,不可逆转的。对现阶段教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及形成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基本适应未来需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内容随着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出台,已变得十分庞杂,教师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裁剪,结果是学生不能形成对财务会计学的完整知识体系。

2.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或一般,教学现代化手段使用程度不高。目前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手段主要是教师讲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严重不足,院校教学机制中缺乏对教师教学方法改进与提高的督导与激励,从而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投人不够,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3.教材的适用性不强。大多数院校所选用的教材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即外购和自编。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代感,所以外购的教材在内容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适应性。此时,自编教材就显示出其具有的灵活性,但也应看到自编教材的内容更多的出于任课教师的个人选择,导致其适用性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4.考试方式单调,毕业论文敷衍,且严重抄袭他人。财经类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试卷笔答并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投入不够,抄袭严重,但仍能轻松过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学习风气。

5.专业实习效果不佳。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出于会计账簿及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让学生实际接触账簿。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无法从实习中获得完备有效的实践经验。

(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强,但毕业生却倍威信心不足。从总体上讲,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从有关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自信心不强。造成这种晴况的直接原因是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等等,广大毕业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

(三)教师素质有待迁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知识的创新,使得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越发显得迫切。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教师学历水平大多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但很多现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院校而成为专业教师的,因而缺乏实践经验。由于财经类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很强,而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四)学校学术氛围淡薄,学术研究的动力不足。由于近年来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日忙于教学,许多教师都戏称自己成了“上课机器”,对日常的授课质量的保证都感到吃力,更无暇顾及学术研究。另外,一些院校对学术研究重视不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任期考核指标中没有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量化标准,致使很多院校教师的中坚力量缺乏学术研究的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一般,在某些方面甚至令人担忧,财经类专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调整锞程设置,提倡小班教学。专科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对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财经类学生应使自己培养成动手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为广泛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各院校应就现行课程设置中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地方进行改革或调整,譬如合理设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教学总学时的比重,突出专业外语、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等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说明的是,就教学而言,教师授课班级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照顾的程度的大小。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班级数量和规模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如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交流比大班级更为有利。其次,班级数量和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格拉斯一斯密斯曲线表明,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教师授课班级数量和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授课的规模缩小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提高。有关研究表明,教小班的教师教学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更喜欢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更满意。为此,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以小班授课将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教材,增加动手能力的考核,强化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针对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法规性、程序化、实物性的特征,充分注重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得课堂教学拉进与实务操作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趣味性;教材的选用应注重其内容的时代感和实务上的可操作性(这一点对专科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兼顾学科的理论性和前瞻性;改变课程考核单一的笔试形式,适当增加并逐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测试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这将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学校应加强毕业论文撰写的管理和规范,严格论文的选题、文献的参考、论文的答辩以及成绩的评定,对不符合论文撰写规范的学生要加强督导。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观念,激霞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多渠道改善实习形式,提高实习致果,嘈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自信心。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要善于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教学中可多样化作业的类型,特别是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这会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解决实习难问题的方法有:建立实习基地,实施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共建工程;多样化实习形式,如做模拟实验题,案例分析;将实践中的专家、能手请进校园“献身”说法和指导在校学生,等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以及作业的批改等方面亦可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起到提高学生素质的功效。

(四)注重学校内学术氛围的营造,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跨世纪教师队伍。自由、开放、活跃的学术风气,是各院校长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各院校还要广开渠道,为在岗青年教师的业务深造积极创造条件,对新教师的招收要注重其学历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的考查,同时要形成制度约束,激励和监督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在全体教师当中的比重。

会计学大学毕业论文 篇四

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机制;教学效果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面临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变革教学机制,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特征的转变

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相对侧重于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和要式凭证等的讲解与掌握,因而其现实性、可操作较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更新频率加快了,现行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日渐明显。为此,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特征应突出为: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应更加强调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胜任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二、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生源的不断扩大,学生在校人数普遍超过其可容纳能力。院校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普遍堪忧。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应源自教学机制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创新,如果教学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则教学质量的下滑将是长期性的,不可逆转的。对现阶段教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及形成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基本适应未来需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内容随着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出台,已变得十分庞杂,教师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裁剪,结果是学生不能形成对财务会计学的完整知识体系。

2.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或一般,教学现代化手段使用程度不高。目前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手段主要是教师讲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严重不足,院校教学机制中缺乏对教师教学方法改进与提高的督导与激励,从而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投人不够,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3.教材的适用性不强。大多数院校所选用的教材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即外购和自编。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代感,所以外购的教材在内容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适应性。此时,自编教材就显示出其具有的灵活性,但也应看到自编教材的内容更多的出于任课教师的个人选择,导致其适用性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4.考试方式单调,毕业论文敷衍,且严重抄袭他人。财经类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试卷笔答并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投入不够,抄袭严重,但仍能轻松过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学习风气。

5.专业实习效果不佳。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出于会计账簿及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让学生实际接触账簿。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无法从实习中获得完备有效的实践经验。

(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强,但毕业生却倍威信心不足。从总体上讲,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从有关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自信心不强。造成这种晴况的直接原因是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等等,广大毕业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

(三)教师素质有待迁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知识的创新,使得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越发显得迫切。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教师学历水平大多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但很多现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院校而成为专业教师的,因而缺乏实践经验。由于财经类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很强,而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四)学校学术氛围淡薄,学术研究的动力不足。由于近年来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日忙于教学,许多教师都戏称自己成了“上课机器”,对日常的授课质量的保证都感到吃力,更无暇顾及学术研究。另外,一些院校对学术研究重视不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任期考核指标中没有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量化标准,致使很多院校教师的中坚力量缺乏学术研究的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一般,在某些方面甚至令人担忧,财经类专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调整锞程设置,提倡小班教学。专科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对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财经类学生应使自己培养成动手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为广泛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各院校应就现行课程设置中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地方进行改革或调整,譬如合理设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教学总学时的比重,突出专业外语、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等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说明的是,就教学而言,教师授课班级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照顾的程度的大小。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班级数量和规模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如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交流比大班级更为有利。其次,班级数量和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格拉斯一斯密斯曲线表明,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教师授课班级数量和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授课的规模缩小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提高。有关研究表明,教小班的教师教学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更喜欢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更满意。为此,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以小班授课将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教材,增加动手能力的考核,强化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针对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法规性、程序化、实物性的特征,充分注重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得课堂教学拉进与实务操作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趣味性;教材的选用应注重其内容的时代感和实务上的可操作性(这一点对专科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兼顾学科的理论性和前瞻性;改变课程考核单一的笔试形式,适当增加并逐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测试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这将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学校应加强毕业论文撰写的管理和规范,严格论文的选题、文献的参考、论文的答辩以及成绩的评定,对不符合论文撰写规范的学生要加强督导。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观念,激霞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多渠道改善实习形式,提高实习致果,嘈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自信心。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要善于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教学中可多样化作业的类型,特别是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这会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解决实习难问题的方法有:建立实习基地,实施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共建工程;多样化实习形式,如做模拟实验题,案例分析;将实践中的专家、能手请进校园“献身”说法和指导在校学生,等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以及作业的批改等方面亦可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起到提高学生素质的功效。

(四)注重学校内学术氛围的营造,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跨世纪教师队伍。自由、开放、活跃的学术风气,是各院校长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各院校还要广开渠道,为在岗青年教师的业务深造积极创造条件,对新教师的招收要注重其学历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的考查,同时要形成制度约束,激励和监督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在全体教师当中的比重。

会计学大学毕业论文 篇五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河南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弹性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JKGHAD-026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成功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15日

党的十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民办高校更是如此。作为应用型极强的财务管理专业来说,首当其冲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转变观念、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乘着转型发展的东风,服务于地方,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助推地方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转变观念,服务地方,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甚至在许多大学的宣传里,认为一般好的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专门培养白领高级管理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则属于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蓝领,如果把学校定性为应用型大学,则会有降低学校规格的嫌疑。但根据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因此,不止是地方高校要面临转型,其实所有的高校都要面对转型的问题,我国95%以上的高校都可以算作应用本科,而研究型和应用型其实并不矛盾。转型的目的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需要,更是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地方高校作为本地的最高学府,应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基地与培训基地,提高地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合理定位应用技术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进行转型发展的首要内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应时刻关注当前社会人才观的发展,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高校,就应该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应社会之所需,培养出来的才是人才,方能有用武之地。应用技术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会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教育科研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三、科学构建应用技术型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与保障。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遵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重实践”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三大模块组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应用技能课程模块、专业理论课程模块、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模块和共同限选课程,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从第五学期开始,将课程进行模块化细分,专业理论课程模块主要考虑部分考研学生和立志于从事财务管理研究的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应用技能课程模块则依据学生专业方向(如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下又分为投资理财方向和税务筹划方向),体现办学特色,增强人才的就业竞争能力,满足学生择业、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体育、舞蹈、艺术欣赏水平、法律知识、心理学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共同限选课是所有专业都应选修的课程,包括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图1)

(一)专业课程建设。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于三本院校的学生基础差,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加大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如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原理、税法、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将这些基础知识精讲,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做到灵活应用,比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等。

另外,建议在财务管理原理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之间增设中级财务管理,有利于学生在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相关原理之后,达到灵活应用,有助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与提高,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从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等整个企业运营过程娴熟连贯起来,并从微观层面可以更熟练地操控企业各个阶段的战略规划,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提高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的选择上,不建议在基础课程阶段采用注会教材,注会教材难度大、内容深、起点高,不适合作为初级阶段选用教材,如财务管理原理,学生刚开始接触到财务管理相关知识,没有任何的基础,建议不要在这个阶段选择注会教材――财务成本管理,应选用高质量的本科教材,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使用自编教材,成功学院针对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自编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教材,理论清晰,突出实践与应用,比较贴近学生实际。

(二)选修课程建设。目前,我院开设的选修课程比较丰富,涵盖范围比较广,既兼顾继续深造学生和就业学生的需求,还有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注重学生劳动教育、养成教育,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专业理论课程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继续深造学生的需要,重点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应用技能课程模块主要是为了满足就业学生的需求,重点进行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加大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比如,沙盘模拟、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财务会计实验等课程,进行顶岗实习,岗位模拟训练,增强人才市场竞争力。

(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社会实习和和毕业论文三个方面,社会实践可以在寒、暑假由学生到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活动,社会实习一般是在第七学期所有课程结束之后联系实习单位,在财务类岗位进行实际业务的操作,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并在实习结束后给出评分,而往往校内实习教师又是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所以又可以针对学生论文选题指导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实际调研,把调研得出来的数据和结论用于论文写作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言之有物,既可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又可以避免规范性研究所带来的抄袭,降低重合率,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实习,提高其实习和论文写作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案例教学的作用,增加课堂案例教学的比重。教师可以搜集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之后,以实际案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兴趣学,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讲到筹资管理时,可以结合当前热议――阿里巴巴在美国IPO成功上市,成功募集资金达到250亿美元,投资人对阿里巴巴的估值达到了2,150亿美元,通过此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阿里巴巴上市之旅,采用发行股票方式IPO筹集资金,公司价值评估等知识。课堂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由之前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占主导”转变为“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讲到资金时间价值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国家房贷政策,提出个人住房贷款哪种形式更划算,一把付还是首付加贷款,还款方式是选择等额本金、等额本息还是双周供,根据手中现有资金及未来预期资金,选择多长时间的贷款期限,等等,做出最优购房决策。

考核形式由随堂测验及课后作业、岗位角色模拟实验、分组辩论、课堂报告、试题库随机抽题笔试等几部分组成。随堂测验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测验,能够紧抓学生的心,督促其对课堂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吸收,还可以提高到课率,对授课老师也能起到教学反馈的作用。岗位角色模拟实验是依据企业实际岗位安排,学生分组充当不同的管理角色,分组运营企业,以资金盈余和获得情况来评判企业运营状况,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岗位角色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课堂报告是让学生自主搜集案例公司资料,加工整理数据,制作PPT,进行案例讲解和答辩,并提交分析报告,教师根据答辩情况和分析报告给出评价,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答辩和就业面试做铺垫。试题库随机抽题笔试是由教师提前出12套试题库,期末考试时随机抽取套题,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水平。多种考核方式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双重并举,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所谓“师者,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在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进步与提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应遵循校内培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去企业实地调研或跟踪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走产教融合发展的道路,提高教师实际业务操作水平,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同时从企业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财务经理、总监、注册会计师等来培训或做讲座,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学校在政策奖励方面适当向积极创新的教师倾斜,鼓励教师进行业务实践,提升专业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顺利进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娇娆,黄基廷,闫萌萌,王华。CDIO模式下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实样态及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7.

[2]吴昊F,杨兴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例谈:现状、问题与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2.

最新范文

135 29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