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毕业论文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优秀5篇】

2023-08-13 16:01:17

汉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文字相结合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是由这两者的特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语言文化。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5篇《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如果能帮助到您,一秘范文将不胜荣幸。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篇一

一、网络语言相关概述

从广义上讲,网络语言主要包括网络媒体中被经常运用的描述性语言,或是IT领域的专业用语,其在语法结构、词汇运用等方面与现代标准汉语言并没有多大差别。而从狭义上讲,网络语言则通常被认为是网民创造并普遍运用的一种新兴语言。

由于人们在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中,所表达情感的方式与现实不同,因此,很多人为了充分展现内心情感、便于交际,创造出了一些新奇、独具内涵的词汇、句子等,通过对英语、汉语中的词汇进行改造,添加各种符号和数字,甚至运用一些错字、病句,最终形成了这种便于网民交流、表达情感、提升输入速度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风格和语体都与现代汉语不同,其便捷、新奇等特点也深受网民喜爱,目前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二、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是语言中的新生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1]。而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生力量,才能够在时代的变化中得以生存发展,网络语言的出现刚好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丰富了其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已经正式被汉语言文学引入其中的“黑客”、“MP3”等词语,还有“非常男女”等语言用法。

同时,网络语言中,英语词汇、字母和数字都有了各自的新用法,例如数字谐音的运用,将“88”作为“拜拜”使用,以“1314”表达“一生一世”的意义,或是英语字母的运用,将“JJ”作为“姐姐”运用,将“GG”作为“哥哥”运用等,利用不同的数字和字母代替不同的事物,进一步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语言表达方式。网络语言的出现和运用,也使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更加生动化。

例如在网络语言最开始出现时产生的符号表情“:)”,通过两个普通的标点符号,便消除了人们通过冰冷机器沟通的冷漠感,使整段对话都鲜活起来,交流双方仿佛能看见对方“微笑”的表情。这种符号表情能够使人们清晰、明确的了解对方所要传达的情感,与单纯的文字表述相比,更能够体现沟通中的人情味。网络语言的出现,更为人们的生活和汉语言文学表达添加了无限的乐趣,网民能够将网络语言的运用作为一种休闲、轻松表达自我的方式,使语言表达更具趣味性和幽默性,以便从交流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例如“囧”字的运用。

“囧”字原义“光明”,在网络语言未出现之前,很少有人会用到这个汉字,网络语言出现以后,各种生僻字重新得到了运用,“囧”字也因其与人表情的相近而在网络上流行,并被赋予了“郁闷、无奈”等新的含义,深受人们的喜爱,电影“人在囧途”便是运用这一汉字命名,有效增添了电影名字的趣味性。另外,网络语言的出现和运用,也使汉语言文学在表达上更为简洁。

有学者认为,作为信息载体,语言文字必须具备简明精约的品质[2]。现代人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语言简洁是语言发展的重要要求,网络语言能够突破运用的语句结构、表达方式,并充分运用数字、字母、谐音等代替过于复杂的表达方式,有效提升了文字的输入和交流速度,满足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要求。例如用“你造吗?”代替“你知道吗?”、用“酱紫”代替“这样子”、用“520”代替“我爱你”等。

网络语言很多都来自于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因此,也能够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反映、传达,例如至今还比较流行的“我爸是李刚”,这句话不仅引起了人们对这一事件本身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这种社会现象的重视,也正是因为人们对这种新奇网络语言出处的好奇,使网络语言具备了突出社会问题、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现象的作用,补充了汉语言文学中相对缺乏的作用效果。

(二)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打破了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规范,很多词语的含义、语句的用法都被刻意曲解,并大量的运用错字、别字,给语言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青少年教育中,由于其正处于最佳的学习时期,乐于接受新事物,但是辩解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在网络语言的影响下,极易养成不规范表达的习惯,并在写作、口语中普遍运用,逐渐丧失了语言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等,对语言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例如网络语言中十分流行的“杯具”一词,人们主要用其谐音代替“悲剧”,将本为名词的“悲剧”一词作为一个形容词运用,使很多青少年在语言学习中也开始运用其错误的词性,并形成习惯,难以矫正。

再例如网络语言中的“挂了”主要用于表达“死亡”,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很多青少年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也运用这一词语,甚至在试卷上直接用“挂了”代替“死亡”以此,严重阻碍了其写作能力的发展,并使其语言鉴赏能力不断降低,淡化了汉语言文学功能在青少年身上的作用。

同时,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日渐频繁,很多外国友人对汉语言文化十分感兴趣,并前来我国深入学习。而网络语言中有很多对词语刻意误解、读音误读变异的。情况,对其学习和汉语言文化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例如“黄昏恋”的原本含义是指中老年人恋爱,而在网络语言中却将其刻意误解成“傍晚出去锻炼”;“稀饭”的原本含义是粥,而在网络语言中故意将其读音误读,以表达“喜欢”的意思。这种方式不仅为人们的交流造成了障碍,同时会引起众多的误会,误导他人思想,很可能在运用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以网络语言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

有学者认为,每一个时代的语言都是当代的知识青年创造的[3]。网络语言作为21世纪新兴语言,充分展现了这一时代青年的精神文明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使人们沟通交流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具有亲和力。

对于网络语言,人们不应对其完全接受或是完全拒绝,而是应该在其运用、发展过程中,留存其中符合语言规范的语句,令破坏语句结构、带有粗鄙含义的词句自然淘汰,并正确引导青少年对网络语言的合理运用,提升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身语言的规范性,实现汉语言文化的良好的传播和发展。

三、结语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在其运用和发展上备受争议,虽然其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也不可否定其产生的积极作用,人们对待网络语言,应采取公平公正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其优势,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嘉。浅析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49-50.

[2]夏永春。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2,8(16):141-142.

[3]张家华。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31):7-8.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规范 篇二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规范

毕业论文规范包含的内容:

? 格式项目齐备:题目,作者,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摘要及关键词,论文主体,参考文献,致谢,附件(选)(字数:8000以上)? 各个项目写作符合要求

? 其他方面(字体、字号、参考文献格式等)符合四川农业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要求

1、题目:一般不超过20字;可以有副标题;三号黑体。

2、作者:小四号宋体

张三/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1班/201410

指导老师:× × ×讲师

3、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概括反映论文主要内容,不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信息。包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结论等。200字左右。

关键词:3—5个

小四楷体

4、英文题目、作者、摘要及关键词

5、论文主体

(1)前言(或绪论、引言):起着引出正文、便于读者阅读全文的作用。

写法:缘起目的(选题意义);综合评述前人相关研究工作;研究方法、技术方案、(拟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的预期目标)

言简意赅,不超过主体的1/3

(2)正文

(3)结论:是从正文全部材料出发,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过程而得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如:找到了事物的什么本质和规律;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注意: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而是更深一步的认识

(4)论文主体的文面格式 :层次序数(顶格)编排及字体、字号:0 前言(小三宋体加粗)

1 ×××(小三宋体加粗)

1.1 ××××(四号宋体加粗)

1.1.1 ××××(小四号宋体加粗)

内容:小四宋体

6、参考文献

?20条以上,用[1][2]等标;

?排列:参考文献可按作者或书名的音序排列,也可按时间顺序排列;同一作者的不同著作按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其著作一律排在论文前。当文献信息超过一行时,从第二行起,缩进一个汉字的距离;

?参考文献的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期刊文献j、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纸n、标准s、字典词典z等。

?参考文献著录方法:

普通图书:[1] 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期刊文献:[2]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学位论文:[3]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4.

论文集:[5]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6]丁文祥。 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14-11-20(15)。

7、致谢

8、附件(选)

9、注释问题

脚注;每页重新编号,编号用①、②、…,其位置放在引号或所注字、词、句之后的右上角;用小5号宋体;著录方法同参考文献,只是需在后加上起止页码,如:

①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p13. ②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p169—173.

10、其他要求

论文一律用 a4纸打印并装订(左装订)成册。

版面页边距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

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对齐,首页显示页码。

行距为1.5倍行距,字符间距为标准。

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2014年12月16日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集 篇三

探究从《罪与罚》中的女性形象看作家的女性观和宗教观

摘要:《罪与罚》中的女性的形象注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呈现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艺术色彩。这些女性不同的经历、性格、命运和结局,正是作者女性观和宗教观的展现,透露着作者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____追求善与爱和精神解脱思想的推崇。

关键词:女性观;精神解脱;善与爱;宗教观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深刻的富于现实意义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公开地排斥一种关心妇女受压迫的社会主义思想,并有亲斯拉夫的民族主义倾向①,而《罪与罚》也呈现着浓厚的大男子主义风格,所以历来对《罪与罚》的研究大都关于男性,而女性视角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少有涉足者。但是,《罪与罚》中的女性,不论身份地位、性格经历,都对主人公产生了大大小小的影响,是促使主人公从杀人的癫狂状态走向精神解脱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罪与罚》中的女性的形象注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呈现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色彩,本文将尝试通过对《罪与罚》中女性形象的综合研究,从作家对这些女性的经历、性格、命运和结局的描写中,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女性观和宗教观。

一、贵妇人玛尔法?彼得罗夫娜

这部小说中的玛尔法是一位物质生活富裕但精神饱受折磨的贵妇人代表。她从不需要为金钱而烦恼,在丈夫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先生因欠下一笔巨款而被关在债户拘留所的时候,她能够用三万银币赎其出狱,并且之后的生活依然是地主式的,有钱聘请家庭教师等等,这些足以证明玛尔法的生活在整个社会阶级中属于中上流水平,将她列为贵妇人行列是自然的。

玛尔法是时刻怀抱着恐惧感而存在的,并且想用她的智慧维持一份稳固的感情。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玛尔法相信只有依靠自己的丈夫才能长久,可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却是个好色卑鄙的人,在玛尔法救他出拘留所后,他仍然继续风流,为了留住丈夫,玛尔法不得不用那张三万卢布的借据束缚住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并且还与其订立了一个口头协定:“第一条,我决不遗弃玛尔法?彼得罗夫娜,一定跟她白头偕老;第二条,没有得到她的许可,我什么地方也不去;第三条,我决不找固定情妇;第四条,玛尔法?彼得罗夫娜让我有时跟女仆勾勾搭搭作为交换条件,但是得让她暗中知道;第五条,不许我爱上同一阶层的女人;第六条,万一我又发生深挚的爱情――这是不允许的――我应该像玛尔法?彼得罗夫娜直言不讳。”②这六条口头协定足以证明玛尔法深谙丈夫的个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智慧:允许情妇的存在和与女仆的勾搭满足了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的花心,而不爱上同一阶层的女人又保证了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的经济来源掌控在自己手中。尽管玛尔法用金钱让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呆在自己身边,七年不曾离开乡下,但她维持的只是一份表面的平静,这份口头协定并不能保证真正的长久的爱情。

玛尔法是聪明的,也是工于心计的。当她无意偷听到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恳求家庭教师杜尼雅的话后,就不顾一切的羞辱杜尼雅,甚至挨家挨户地去责骂她。玛尔法之所以如此生气愤怒,是因为杜尼雅是个漂亮的家庭教师,不是什么浪荡的情妇,而且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做这件事是在自己家里还瞒着自己,也就是说很可能是付出了真情,这让玛尔法产生了嫉妒和恐惧。毁坏杜尼雅的名声不仅可以让杜尼雅成为全城人的笑柄,而且出于羞耻心,杜尼雅自己也不会再次接近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可当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出于一定的慈悲,拿出证据证明杜尼雅的无辜后,玛尔法又痛哭流涕,拥抱杜尼雅,甚至跑到全城人的家里去念杜尼雅拒绝自己丈夫的信,这一举动在恢复了杜尼雅清白的同时,也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诚意,同时令自己的丈夫成了罪魁祸首,如此一来,便断绝了像杜尼雅这样的女子再次接近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的机会。用自己丈夫的名声来换取别人的同情和可能有机会夺走自己丈夫的女人的躲避,是个聪明的做法。而为了使丈夫死心,玛尔法又将自己的远亲,七等文官卢仁介绍给杜尼雅,并且极力促成他们的婚事,卢仁是一位卑鄙龌龊的伪君子,尽管玛尔法到底是不是知晓卢仁的个性我们不得而知,但做红娘的这一举动确让杜尼雅成为有妇之夫,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想要再接近的几率是少之又少了。这一切手段无不显示着这位富裕的贵妇人在精神上饱受的折磨:男性主宰的社会,尽管玛尔法拥有金钱,但没有丈夫作支撑就没有稳固的社会地位作为保障,因而,玛尔法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留住自己这个花心的丈夫,时刻担心丈夫为了别的女人离开自己,金钱并不能给玛尔法以精神安慰,只能作为留住丈夫的筹码。但这个筹码注定不能长久。

在整部小说中,我们并无法找到玛尔法死亡的真正原因。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没有承认自己下过杀手,只说是饱餐后立刻浴疗引发的脑溢血,而其他人都说是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毒打了玛尔法导致其死亡,但不管玛尔法到底因何而死,斯维德里加依洛夫都可以说是凶手,因为他在精神上使得玛尔法慢性死亡。玛尔法的死亡是必然的,作者也正通过玛尔法的死亡证明一个道理:富裕的生活并不能带来精神的快乐,工于心计也不能获得精神的解脱,失却善良的人终将走上死亡之路。

玛尔法的不幸正是无法获得精神解脱的后果。由于缺少女性的社会地位,玛尔法靠心机将一个原本就不可靠的男性绑在身边做依靠,甚至不惜以伤害他人为代价,这种失却了善良之心的行为永远不可能得到幸福,只会深陷精神枷锁,在痛苦中走向灭亡。

二、潦倒的贵妇人卡捷琳娜?伊凡诺夫娜

《罪与罚》中的卡捷琳娜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但不幸沦为下等人的潦倒的贵妇人代表。她的现任丈夫马尔美拉多夫遇到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时曾说“您要知道,我的妻子在省里一所贵族女子高等学校里念过书,毕业时,省长和其他名流都在座,她跳了披巾舞,因而获得了一枚金质奖章和一张奖状……她的前夫是个步兵军官,她爱上了他,便离开家同他私奔……”(《罪与罚》,第14页),这说明卡捷琳娜曾经是一个有身份地位的女子,本在上流阶层,但女子的地位势必随着丈夫的地位而转变,卡捷琳娜与步兵军官私奔,自此离开了上层阶级贵妇人的生活,开始逐步走向下等人贫困艰苦的生活,以致在步兵军官死后,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走投无路,而嫁给了丧妻还带着个女儿的穷困潦倒的小官吏马尔美拉多夫,过着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

上流社会的生活培养出来的极强的自尊心让卡捷琳娜逐步走向了死亡的边缘。卡捷琳娜一直认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应该值得别人的尊敬,因而,她经常为了女房东轻视她的粗言而不顾自己寄人篱下与女房东争辩,就连在自己丈夫被马踩得快要断气的时候,卡捷琳娜依然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显贵的身份,与女房东争辩对其的称呼,卡捷琳娜说:“您不是阿玛尔?伊凡,您是阿玛丽雅?柳德维戈夫娜。我可不会像列别兹雅特尼柯夫先生之流那样不要脸,拍您马屁……要不然,我老实告诉您,明儿省长大人就会知道您的行为。公爵还在我做姑娘的时候就认识我了……”(《罪与罚》,第173―174页)在丈夫行将就木之时,卡捷琳娜的自尊心依然高人一等,她不容许有任何人轻视她,就连小小的称呼她也要较真,贫困的生活已经将这个潦倒的贵妇人逼得敏感而易怒,甚至将面子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存在。也正是如此,马尔美拉多夫死后,卡捷琳娜将仅有的一大笔钱用来置办丧宴,她要叫所有看不起她的人瞧瞧她的亡夫不但不比他们差,而且说不定还好很多,也让别人真正领略她作为出身高贵的妇人的礼仪。但这只能是卡捷琳娜出于自尊心和虚荣心而表演的一出滑稽剧。真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根本不会来她的丧宴,而她竟然把许多客人没能来的责任归咎于一直热心帮忙的女房东阿玛丽雅。现实的残酷并没能击碎卡捷琳娜强大的面子工程,卡捷琳娜的死是可以预见的。卢仁在宴席上设计陷害索尼雅偷钱,这极大地侮辱了卡捷琳娜,也撕碎了她最后的一点忍耐,导致卡捷琳娜顶着肺病像个疯子一样跑到大街上,带着孩子,边走边唱,去寻求“正义”,去让别人看看昔日出身贵族家庭的孩子(她已经把自己和孩子都列为贵族出身了)沦落到了怎样的地步。自尊的丧失将卡捷琳娜的精神彻底击垮,最终伴着那张她一直保存完好的,她认为可以证明她高贵身份的披巾舞的奖状永远离开了人世。

卡捷琳娜的心中是守着一份善良的,尽管这份淡薄的善被自尊和虚荣折磨的微乎其微。当生活的重压使卡捷琳娜逼迫着索尼雅成为妓女后,在索尼雅回来的第一天晚上,卡捷琳娜“一句话也不说,默默地走到索涅奇卡(即索尼雅)的床跟前去了,整个晚上跪在她的脚边,吻她的脚,不愿站起来,后来她们俩就这样拥抱着,一块儿睡着了……”(《罪与罚》,第16页)当卢仁诬陷索尼雅偷窃时,卡捷琳娜以几近疯狂的状态表达自己对索尼雅的信任:“她(卡捷琳娜)抱住了她(索尼雅),像小孩般地摇她,狂吻她,抓住她的两手用力地亲吻。‘说你偷钱!这些人多么蠢啊!唉,天哪!你们都是蠢东西,你们都是蠢东西!’她转脸向众人叫到:‘你们还不知道,还不知道她的心是什么样的……天哪!保护她吧!’”(《罪与罚》,第383页)可见,卡捷琳娜并非处于完全出于面子而一力维护索尼雅,她对索尼雅这个并非亲生的女儿的爱是出自真心的,以至于当别人诬陷索尼雅时,她的反抗是从未有过的激烈,也间接导致了她的死亡。正是由于这份压在心底的善,尽管没有办法改变卡捷琳娜死亡的命运,但却激起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同情,一次又一次的伸出援手。

作者用卡捷琳娜的死向人们证明着,不管出身如何,认清现实和接受现实才是最重要的生存之道。活在过去,用早已不复存在的骄傲包裹自己,用早该磨灭的虚荣心装点门面,结果只能导致不幸和灭亡。

三、高利贷者阿廖娜?伊凡诺夫娜

作品中的另一女性阿廖娜是以被主人公称为“虱子”的可怕的贪心的老女妖的形象出现的。她是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丈夫是个小官吏,没有什么社会地位,而且已经去世,只有一个妹妹,叫丽扎韦塔。

阿廖娜是个贪心、尖酸、刻薄,甚至不近人情的压榨者。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大学生与军官的谈论中了解到阿廖娜其实很富有:“她像犹太人一样有钱,一下子可以借出五千卢布,但她也接受一卢布的押款”(《罪与罚》,第60页)这说明阿廖娜手头的钱是比较宽裕的,但是如有一卢布的押款她也不放过。而她自己本人住在一个阴暗的环境里,家里(www.1mi.net)的家具都是陈旧的,而且只有长沙发、桌子、梳妆台、椅子和极便宜的油画这几样,自己身上也是穿着那件穿坏了的、发黄的毛皮短披肩,一个守财奴的形象现于眼前。不管是谁来抵押物品,押款只要过期一天,她就会把押品吞没,从中获取利益,这样完全不留任何商量余地的行为让许多人为之痛恨。不仅如此,她对自己的妹妹同样无情,丽扎韦塔是阿廖娜唯一的亲人,尽管是异母姐妹,但丽扎韦塔一直辛苦的替姐姐干活儿,在家做厨子和洗衣妇,在外卖缝制的东西,替人家擦地板,而挣来的钱是全部交给姐姐的。这样一个和气温顺的妹妹,阿廖娜还是不满意,常常殴打辱骂,让丽扎韦塔看到她就浑身发抖,甚至立下遗嘱,在自己死后,丽扎韦塔一个钱也拿不到。阿廖娜的狠心可见一斑,草木皆有情,而阿廖娜却丢失了情感,完完全全成了金钱的奴隶。

守着金钱的日子并不好过,阿廖娜的日子过得小心谨慎,把自己捆绑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不得抽身。由于丈夫的身份,阿廖娜本身的社会地位就不高,而失去了丈夫的阿廖娜就像失去翅膀的鸟,在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里,阿廖娜选择用金钱来弥补自己内心的不平衡,用尖酸刻薄驱散内心的善与爱,这样的伪装可以让人产生距离感,从而不敢靠近,也避免了危险。尽管如此,阿廖娜内心的恐惧并未曾减少,她把自己困在住所里从不出门,每次有人来都小心翼翼,不管是否熟悉。如拉斯科尔尼科夫两次来到她的门前,她都是十分拘谨的,第一次是这样描写的:“不多一会,门闪开了一条缝:一个老妇人显然怀疑地从门缝里打量着来客,只看见她那对小眼睛在黑暗里闪着光芒。可是,看见平台上有很多人,她壮起胆来,这才把门开大了。”(《罪与罚》,第4页)可见守财奴的日子并不好过,阿廖娜说到底还是个女人,而且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想要守住自己的钱财和性命,就必须时刻谨慎,所以当有人来时,阿廖娜只敢将门开一条缝,看到平台上有很多人,才敢把门开大。而当拉斯科尔尼科夫第二次来到她的门前时,她同样“和上次一样,门又闪开了一条缝,又是两道尖利的猜疑的目光从黑暗里向他射来。”(《罪与罚》,第70页)不管在什么时候,阿廖娜都不会让人随便靠近自己,她不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那个温驯的妹妹,更何况来者还是个青年男性。但这次到来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不怀好意的,他用一个假的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抵押品让阿廖娜放松了戒备,就在阿廖娜一个劲儿的解抵押品包裹的绳子时,拉斯科尔尼科夫用一把斧子结束了阿廖娜的生命。金钱的诱惑终于把阿廖娜带向了死亡之途。

社会是不公平的,总会有贫有富,也会有幸和不幸,但不论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都不应该将自己的苦难加诸于别人的身上,用别人的痛苦来富有自己的腰包,用别人的善良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作者安排拉斯科尔尼科夫杀死阿廖娜,也正说明了作者对阿廖娜这种人生价值观的否定态度,一旦失却善心,不管多么富有,终究会困住自己,走向灭亡。

四、善于爱的守护者索尼雅和杜尼雅

在《罪与罚》中,索尼雅和杜尼雅这两位女性是拉斯科尔尼科夫身边善与爱的代表和感化者。杀人之后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在自己的信仰和心理折磨下进入了一个濒临崩溃的边缘,但索尼雅和杜尼雅,尤其是索尼雅心中坚定的善与爱让拉斯科尔尼科夫真正开始面对现实,走向心灵救赎的道路。

杜尼雅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妹妹,正如他们的母亲说的,她是个坚强、懂事、能忍让,并且有颗炽热心的女子。上文在玛尔法一节中曾经提到,杜尼雅在担任家庭教师期间,曾经因为玛尔法丈夫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的爱情恳求而受了莫大的屈辱,但由于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的证明获得了清白,玛尔法就将其介绍给自己的远房亲戚――卢仁。杜尼雅考虑到卢仁是个有一定地位的人,他可以帮助自己哥哥的事业,还可以让一家人在彼得堡团聚,于是就答应了卢仁婚姻的请求。但是卢仁是个十足的伪君子,在见到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时候,两人发生了争执,一边是自己的哥哥,一边是未婚夫,杜尼雅夹在中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她依旧怀着真挚的心渴望一家人的和睦,直到拉斯科尔尼科夫当面揭穿了卢仁在给杜尼雅和她母亲的心中刻意污蔑他的话,杜尼雅才真正意识到卢仁伪君子的面目,毅然决然地断绝了与卢仁的关系。杜尼雅用自己的真心待人,金钱和权力买不走她的真心和她对哥哥的爱。

善与爱是值得肯定的,杜尼雅用真心打动了自己的哥哥,也感化了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可以说她是唯一的一个显示出反抗精神并取得成功的女性:她与卢仁的决裂是一种反抗,而当斯维德里加依洛夫以知道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为把柄要挟杜尼雅,打算实行强奸时,杜尼雅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支手枪,在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步步紧逼时开了一枪,尽管这一枪只是擦伤了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杜尼雅最终还是放下了枪,但她坚定地告诉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她永远不可能爱上他,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放走了杜尼雅,带着只能再发射一次的手枪,在将钱财送予索尼雅一家和未婚妻后,终结了自己的生命。杜尼雅对爱的坚守震撼了斯维德里加依洛夫,也让他通过死亡获得救赎。只有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才能够获得新生。杜尼雅的结局是美好的,她与哥哥的朋友拉祖米兴成就了美满的姻缘,并且决定去哥哥流放的城市一同开始新的生活。

索尼雅是个饱受苦难却依旧守护着善与爱的女子。尽管她一直到小说的第三部分才正式出场,但她却是当之无愧的女主角,她从精神上彻底应该并改变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命运。

索尼雅是马尔美拉多夫与前妻的女儿,卡捷琳娜是她的继母,透过卡捷琳娜悲惨的生活可以预见索尼雅的艰辛。为了养活家人,索尼雅不得不去出卖自己的肉体,靠着微薄的钱补贴家用,甚至不能住在家里。作为不幸和贫困的象征,索尼雅从没有过半句怨言,与杜尼雅不同的是,索尼雅没有那种反抗的精神,有的是更多的忍让和顺从。比如在她不得已要去出卖自己肉体的时候,她只说了一句:难道我非去干这种事不可吗?而不是简单坚定地说“我不去”。索尼雅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是有清醒认识的,这也是她比继母卡捷琳娜更容易生存下去的原因之一。在父亲死后,她奉卡捷琳娜之命去邀请拉斯科尔尼科夫,进门后“索尼雅坐下了,吓得几乎瑟瑟发抖,一边怯生生地朝那两个妇女(杜尼雅和其母亲)瞥了一眼。大概她自己也不明白,她怎么能坐在她们身边。一想到这点,她是那么惊慌,忽然又站了起来……”(《罪与罚》,第227页)一直以来,干着妓女营生的索尼雅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当拉斯科尔尼科夫让她与自己的妹妹和母亲坐在一起的时候,索尼雅感觉到惊慌,继而站了起来,常年的不平等已经让索尼雅习惯低人一等,处处忍让,不做反抗。只有这样,她才能安稳的生存下去。

但是坚定的信仰让索尼雅一直甘受苦难,也正是这样的信念让拉斯科尔尼科夫开始思考,甚至质问索尼雅:“你的最深重的罪是你白白地毁了自己,出卖自己的灵魂。这还不可拍吗!你过着你那么痛恨的卑贱的生活,这还不可怕吗。……这么大的耻辱和这样的卑贱怎么能在你身上跟另一些与之对立的神圣的感情并存呢?还是投河自尽吧!……”(《罪与罚》,第312--313页)对拉斯科尔尼科夫来说,肉体和精神是并存的,不可分割的,他认为在生活的逼迫下走向这条可耻道路的索尼雅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支撑下来,但是索尼雅崇高的精神信仰一步步转变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哲学思想。她为拉斯科尔尼科夫念《新约全书》中拉撒路复活的故事是拉斯科尔尼科夫思想转变的重大转折点,因为他决定将自己杀人的事情告诉索尼雅,而索尼雅知晓后便劝他去自首,去为自己的过错赎罪。最终,在索尼雅的鼓励下,拉斯科尔尼科夫找到了解脱之路,在自首之前,跪在广场中央,怀着快乐和幸福的心情亲吻了大地。而当拉斯科尔尼科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时,索尼雅不离不弃,坚守在监狱的外面,盼望着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相见,等待着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真心。

无疑,索尼雅的付出是有回报的,离开了原来的地方,在新的环境里,索尼雅过上了不再遭人唾弃的生活,并且终于在一场大病后获得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真心回应。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哲学最终被索尼雅的基督信仰击败,善和爱才能够真正带来解脱和幸福,暴力只能带来精神的孤独和恐惧。

杜尼雅和索尼雅用坚定的信仰征服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和其他人,对待不公平和不幸,只要能保存心中的善与爱,不怀远很,坚定不移的相信上帝,不使用任何残忍暴力非法的手段,就能获得精神的解脱,也只有这样才值得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体而言,《罪与罚》中的每个女性都是具有社会性的,作者为她们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身份、背景、经历以及结局,也以此呈现作者自己的女性观和宗教观。在这所有的女性形象中,都没能逃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男性对女性而言的重要性:父亲对女儿,丈夫对妻子,儿子对母亲。贵妇人玛尔法,尽管有钱,但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要留住自己的丈夫,是丈夫的花心和残忍导致了玛尔法的精神悲剧;卡捷琳娜靠着自己父亲曾经荣耀一时,后因自己丈夫的身份转变而转变,直到嫁给三品文官马尔美拉多夫,彻底沦为下等人,但卡捷琳娜的疯和死却是在失去了无能的丈夫之后,正表明男性在女性心中的重要性;而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就更不用说,正是因为没有男性可以依靠,阿廖娜才会为了生存而心狠手辣。这些人都没能逃开死亡的结局,也正说明在男权社会中,如果失去了男性的保护,女性往往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也无法安稳的生活。而作为善与爱的守护者的索尼雅和杜尼雅也是如此,索尼雅找到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并在拉斯科尔尼科夫获得心灵解脱后,有了获得新生的希望,杜尼雅因为有哥哥,一直怀着真挚的热情渴望一家团聚,而哥哥的喜怒也牵扯着她的喜怒,甚至为了哥哥单独去找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后又因与拉祖米兴的婚姻而获得幸福。尽管杜尼雅向斯维德里加依洛夫开的一枪含有对男性社会地位反抗的意义,但最终她还是放下了枪,选择了妥协。男性在女性的生活中一直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由此可见,陀思妥耶夫斯基用《罪与罚》为当时的广大女性找到的出路就是:不管身份地位,不管贫贱富贵,也不管肉体经受怎样的折磨,都应该坚持____的信仰,拒绝暴力行为,坚守住心中的善与爱,找到一个能够真正寄托的男性,在宗教中寻求精神的解脱。

注释:

①尼娜?珀利勘?斯特劳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女性问题》,宋庆文、温哲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9.

②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岳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459.

参考文献:

[1]尼娜?珀利勘?斯特劳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女性问题[M].宋庆文、温哲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冯增义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论稿[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篇四

一、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及分类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1992/2008)。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如下:首先,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分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次,对比语言学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而普通语言学则是对某一种语言的普遍描述。再次,对比语言学是在共时理论的框架下发展的,也就是说其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发展状态,而不是其演变。最后,对比语言学虽然研究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重点却在不同的方面。

对比语言学可划分为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应用对比语言学两大类。理论对比语言学又由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构成。一般对比语言学是一般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研究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对比语言学是具体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原理和其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应用对比语言写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也可以划分为两类,即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它旨在研究如何将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语言外语教学活动中去。另一类是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其任务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以便为某一具体的应用活动服务。

二、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自从人类产生了语言后,语言之间的比较与研究便蓬勃发展起来,对比语言学学科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两个渊源,一是起源于欧洲,其二是起源于美国。欧洲的对比语言学学科始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其理论框架为对比型理论性的共时语言分析,而后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发展。美国的对比语言学发展于二战期间,对比语言学的英文名称contrastive linguistics一词,由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在其著作《语言与逻辑》一书中首次提出。而与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特点不同,美国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的。表现在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研究等理论方面的探索,另外还运用对比语言学研究为外语教学服务。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比分析的两个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对比语言学也开始走下坡路,从此一蹶不振。而与此同时,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持续发展,大部分的语言学家则采用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对比描述的语言学框架。在此后的30多年中,理论对比语言学在欧美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学科地位得到提高,学术界对对比语言学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也逐渐深入。我国国内的对比研究学者有严复,此外还有马x忠、黎锦熙、赵元任、王力和吕叔湘等都对汉外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对比语言学的原则与研究程序

(一)对比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共时对比原则和同语体对比原则。

共时对比原则: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当我们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状态进行对比描述时,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

同语体对比原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语体,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使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和规则。书面语与书面语对比,口语与口语对比,即相同的语体进行对比。

(二)对比研究的程序:

1、确定对比范围。首先确定对比的范围,即描述的对比层面是什么。比如在音、词、句、篇章、语用等选择一个层面来进行比较。其次需要进一步确定其具体对比描述对象是什么,也就是对比的语言单位。例如,在语法层面上,可以选择词组或句子结构等单位作为对比的对象。最后就是对比的语言学内容。

2、文献搜集与研究。首先先要搜集某一对比范围内已有的对比研究,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做别人做过的工作。其次就要搜集出这个研究范围内对两种语言分别所作的分析研究。

3、确定理论框架。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指以某一种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模式为基础的对比描述方法。选择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语言描述的可比性。我们常用的对比描述方法有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近年来,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等也被许多研究学者所采用。而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的选择取决于对比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4、搜集语言材料。语料可以分为实例语料和内省语料。而内省语料又可以分为自我内省语料和实验内省语料。选择语料我们需要考虑对比研究的性质和目的、理论框架、描述内容这些因素。

5、分析对比。对比分析是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某一确定的理论框架对搜集的语言材料作某一方面的分析和对比。

6、总结。分析对比后,我们要总结这一对比的成果是什么,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找出其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四、总结

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殊途同归是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比语言学这一学科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青睐。

参考文献:

1、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

2、王利众。对比语言学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篇五

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又是不可或缺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育教学的长河中,是最基础的,与现实生活结合较强的一门专业。

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在当今高等教育的理念中,教育水平的高低更多的取决于实际适用能力的高低,那么培养应用型人才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汉语言学专业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在人才市场优胜劣汰的激流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积极主动深入的探讨研究,发掘出更新层次的策略培养。

1、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重视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具有人文性质的专业,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所以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这门专业与实际的互动性,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的操作能力。

教学上一味地照搬课本上的知识,而忘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死板,遇到事情不懂得变通。

现代的教育理念中,只有将知识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掌握,融汇变通到各个领域。

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传道”,就是老师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加强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使同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授业”,就是传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用最恰当的方法来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才能将知识完整的融合进去;“解惑”,就是解决学生所提出的各方面疑惑,以此来扩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

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将来去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该注重的问题。

2、汉语文言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思路

2.1强化学生的专业水平,学以致用

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基础上,让知识融汇贯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方法。

在原有的教学理念中,更加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积累,积累的越多就能够快速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随着应用型人才观念的提出,学生将专业技术能力学以致用,成为了关键所在。

在完成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并不能让知识转为己有,还要通过后期的努力,让知识运用到各个方面,来帮助我们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在汉语学言学专业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教授的各门专业的知识外,还可以通过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利的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本质上提高。

2.2完善教学体系的改革,增强教学的活力

高度完善的教学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改革上,要综合考虑学生各阶段学习发展的情况,科学有步骤的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体系,应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去思考研究,为教学添加特色。

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带动教学的活力,让教学变得活跃起来。

学生在学习中勇于转换角度去思考,探讨的过程中也就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所以在教学体系的改革上,不能盲目的去设置,应该要有关联性,针对性的去改革,制定出更切合实际的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完善,让教学更富有活力。

2.3深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提高实践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应用型人才各方面技能的培训,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时刻谨记实际运用的重要性。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开展一些相关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其中的时候,通过思维的转变,领悟到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精髓,并不是单纯的学习课本上基本知识,还有灵活运用到实践的各个方面。

在这种教学观念的驱动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科学制定出相对的政策,这样才能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在社会竞争的激烈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中,各种竞争扑面而来,越来越激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求。

加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势不可挡。

在对应用型人才新鲜血液培养的过程中,随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要想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就要敢于接受挑战,发现新的机遇。

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要在完善的教育体系下进行,而这需要教学的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是适应这个时代而产生的,要将这一计划发展下去,我们就要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系统的路线,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5篇《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米范文范文最开心的事情。

最新范文

135 18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