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小学教案>一年级教案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精选10篇】

2023-05-07 13:06:23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一秘为您精心收集了10篇《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一、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一年级下册第二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五、教学过程 分析:

(一) 揭示课题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四) 课堂独立练习

六、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1、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 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七、课堂实施:

(一) 揭示课题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三)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一开始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的退位减法上来。]

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 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具、学具准备:

积木块、两朵红花。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

问:谁愿意将黑板上的红花摘下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摘红花。

学生拿到了下方的红花。怎么也拿不到黑板上方的红花。

这时,老师轻松地将黑板上方的红花拿下来。

问:老师为什么能拿到这多红花?

生:因为老师的比小朋友高。

师:为什么小朋友没能拿到这朵红花呢?

生: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指出:下面我们共同研究比高矮。

板书课题:比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找两个高矮相差较大的小朋友上台。

师:你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能。

师再请两位高矮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并让两人分开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

师:大家能看出谁高谁矮吗?

生:不容易看出。

2.小组合作

各组同学讨论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

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肯定方法

脚跟并拢,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来了。

还可以靠墙作记号,比一比谁高。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第三高……

3.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用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学情分析

为了能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10的读写和组成,以及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根据学生之前的知识基础,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对数的组成掌握得并不是很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教具,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掌握10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感受数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10的分与合。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2-9数的组成。

提问:你能有顺序地说出2-9各个数的式子吗?指名学生回答,要求有序地回忆。

二、新授

1.激趣导入

谈话:老师有一个魔袋,里面有一些圆片,请一位同学上来抓一些,然后数一数抓了几个,老师很快能猜出袋子里剩下的圆片的个数。你们相信吗?让一个学生上台抓球,老师猜过后再倒出来验证。

谈话:其实袋子里有10个圆片,老师是根据10的分与合推想出来的,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这么快的猜出呢?板书:10的分与合。

2.教学10的组成。

(1)媒体演示:有一串珠子,其中的一个被涂上了红色。提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珠子?有几个红色的?几个没有涂色的?

谈话:10个珠子分成了1个红色的和9个没有涂色的,那么也就是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看到这个,你马上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10的式子,10可以分成9和1,打开书填写第一个式子。

(2)谈话:仔细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一个红色,第二串应该涂几个红色?第三、第四、第五串又应该涂几个红色?应该从哪边涂起?和学生共同完成涂色。(教师媒体演示)。按照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指名学生上黑板填写,集体评议,同桌相互检查。提问:根据这些式子你还能想到什么?

3.有序地表述和记忆10的分与合。

提问:谁能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地说出来?

先将10的组成完整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再指名回答,你用了什么方法来记忆10的式子?

4.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几和几组成10,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2)完成第2题。

提问:火车头上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有学生自己说明:火车车厢上下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火车头上面的数。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全班反馈。

(3)完成第3题。

提问:你们看题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为什么7是3的好朋友吗?如果男生拿着卡片“1”该怎么办?女生要拿卡片几,怎么回答?

三、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8、9的数的式子的研究和回忆可以为学生研究10的式子打下基础。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2. 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探究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4. 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小白兔、小猴、小松鼠、小熊等许多小动物。它们决定举行第一届森林运动会,咱们去看看吧!

2.课件呈现森林运动会的画面。

(1) 提出要求: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每个代表队各来了几位运动员,并帮它们整整齐齐排好队。

(2) 每个小组发一张粘贴表(如下图)和小动物图片,让学生把它们贴在方格中。

(3) 学生汇报,可让数得又对又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

二、 引导探究,组织讨论

1. 帮小动物设计比赛方案。

提出要求: 小动物们首先要进行的是拔河比赛,小朋友能不能先帮助它们设计比赛方案(哪两种小动物分在一组比赛)?

(1) 学生分组设计比赛方案。

(2) 学生分组汇报。

方案一: 小白兔(4)小猴(4)

方案二: 小白兔(4)小松鼠(5)

方案三: 小白兔(4)小熊(3)

方案四: 小猴(4)小熊(3)

方案五: 小猴(4)小松鼠(5)

方案六: 小松鼠(5)小熊(3)

2. 认识=。

(1) 让学生看设计的这几种比赛方案,想哪一种最公平,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小白兔(4)小猴(4)这种方案最公平,它们都是4只,一样多。

引导学生用○代替小白兔,用△代替小猴,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2) 指出: 像这样,小白兔和小猴一样多,我们就说小白兔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相等,可以用=连接起来,写成4=4。(板书)

(3) 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6个○,让学生对着○摆△,要求△和○同样多,指名到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自己摆。

(4) 介绍=。

=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读作等于。学生读并观察=的样子。

学生汇报: 两横一样长,粗细一样。

指导学生写=。

(5) 练习。

出示5 ○ 5,让学生填空并读一读。

3. 认识><。

(1) 出示后几种比赛方案,让学生说看到这几种方案,有什么想法。

(2) 学生观察,回答: 这几种方案不公平,有的代表队小动物多,有的代表队小动物少。

(3) 出示小松鼠(5)小熊(3)比赛图,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方案是不是公平。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① 小松鼠多,小熊少,比赛不公平;

② 小松鼠比小熊多,比赛不公平;

③ 小熊比小松鼠少,比赛不公平。

(4) 指出: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大,可以写成5>3;反过来也就是3比5小,可以写成3<5。

(5) 引导观察并指导书写><。

>: 开口朝左,尖尖朝右,左边数大,右边数小。

<: 开口朝右,尖尖朝左,右边数大,左边数小。

指导书写>和<: 先书空,再描红,最后独立写。

(6) 启发学生根据5>3和3<5再说说几比几大,几比几小。

(7) 出示以下练习:

△△△△ □□□□

○○ ○○○○○

()比()多 ()比()少

4 ○ 2 4 ○ 5

要求学生先用△和○摆一摆,再填空。

三、 巩固深化,提高能力

1. 出示: 2 ○ 1 1 ○ 0 3 ○ 3 2 ○ 3 5 ○ 4

要求先在○里填上><或=,再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 让学生从1、2、3、4中任意挑选两个数,先比一比,再用><或=连一连。

3. 举卡片游戏。依次出示:

4>○ 2<○ 5=○ 1<○

要求学生从学具盒中选出合适的数字卡片并举起来。

四、 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课后观察学校和家里的东西,每次挑选两样,运用学过的方法比一比它们的多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动物物的爱的情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渗透环境教育)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课件)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通过插图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更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 探究活动

1、 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 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 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 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 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 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 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1) 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 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 数周围的实物

3、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 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 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几时半、

2、初步认识时针与分针的作用。

3、向学生渗透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整时数”和“几时半”。

教学难点:

认识几时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看,小明学会分类以后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妈妈奖励他一个钟表,小明可喜欢它了!今天,咱们就和小明一起学习认识钟表吧!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1)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2)观察这些小格的大小是否相同?数一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格?

(3)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4)师演示实物: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针根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还有大小相等的12个小格。

2、认识整时。

(1)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那钟有什么用呢?

(2)你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3)学生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认识了这么多时间,你能说说怎样认识整时吗?

(5)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认识电子钟:

(1)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

(2)电子钟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4)找朋友: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

4、认识半时。

(1)、出示课件:你能说说是什么时刻吗?

(2)、同桌交流、汇报。

(3)、你们发现了什么?(分针都指向6。)

(4)、半时与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半时分针转半圈,指向6。)

(5)、小结: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5、认识电子钟:

(1)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2)小结: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3)根据时间在钟面上画出分针和时针。

三、练习巩固:

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练习会认、会读、会拨整时和半时。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认识钟表,知道时间是最宝贵的,希望你们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实践作业: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反馈强化

(课件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就是为了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计算问题。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且用大括号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去观察画面、理解画面的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感受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1、认读半时时,分针指着“6”说清时针“走过了几”。

www.1mi.net

2、规范学生语言,将学生口语化的“几点”、“几点半”,说成“几时”、“几时半”。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给你们猜个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睡觉。”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呀?(钟表)

2、我们通过看钟表,就能合理的安排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看钟表。(板书:学看钟表)

(二)新授:

1、观察钟面。

这是没画完的一个钟表,钟面上少了些什么呀?

(1)少数字。

还有谁和他有一样的发现?看来你们在家里经常看钟表。课件:(1~12)快伸出小手,指着屏幕上的数字数一数吧。(课件,空表盘)刚才你们数的可认真了,还记得钟面最上面的数是几吗?(每次叫两三个学生)(课件:12)最下面是?(6),右面是?(3)左面是(9)这四个数在我们看钟表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2和6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看看还缺点什么?

(2)时针和分针。

预设:

1、少了三根针

哪三根针呀,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秒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有些表盘上有一根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分针和时针,这两根针可重要了,要想知道几点,就需要他们的帮助。

a、除了12个数,钟面上还有什么?

预设一:时针和分针。

你真了不起,都知道时针和分针了。这两根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呀?(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你说的真准确,谁再来说说?(找三个同学说: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预设二:有两根针。

你是怎么区分这两根针的?(一根长一根短。)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根针都有名字,短的我们叫它“时针”,长的叫它“分针”。谁来说说,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在你的表盘上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谁愿意在这个大表盘上找一找。其他同学认真看,看他找的对不对。

b、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针和分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究竟是怎么转动的?(课件展示)谁来说说。(是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转动的。)(从左到右,老师没太听懂,其他同学有听懂的吗?如果没有听懂的,说:麻烦你再给老师讲讲,再讲不明白,故作安慰状,摸摸他的头说,这样吧,你用小手给我们画一画它们是怎么转动的。)其他同学看明白了吗,快伸出小手和他一起画一画。

谁能用手画一画它们的转动方向?

我们一起画一画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向。

小结:你们知道吗,(边比划边说)像时针、分针这样转动就叫顺时针转动。

2、认识整时。

钟面上1~12这12个数,和时针还有分针是怎么告诉我们时间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a、星期一的早晨,小明被小闹钟叫了起来。谁能说说小明是几时起床的?

预设一:6点,这个时候再找个学生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时间说成几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说法,小明是6点起床的,我们也可以说是6时(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预设二:直接说:6时。(说对了就直接板书)一起像他这样说说六时

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说清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时。)找三个同学说。

和你的小伙伴说说这句话。

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c、小明来到学校后,就准备上第一节课了,你知道小明几时上的第一节课吗?(8时)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谁还想来说说。

d、上完一上午的课,小明就准备吃午饭了,谁知到(不要)他是几时吃的午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明12时吃的午饭,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12就是12时。)

谁再来说说。

我们一起来说说。

e、下面拿出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做一做第一题的连线,连完赶快坐好。先发

看看你连的和我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几时?(6时)这是(8时)这是(12时)

像6时、8时、12时这样的时间我们就叫它整时(板书:整时),认真观察,当整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赶快和你的小伙伴商量。

谁来说说: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结:我们看整时的时候,分针总是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你在表盘上任意拨一个整时,考考你的同桌,看他说得对不对)

g、拨一拨。

《新闻联播》每天7时开始,你能拨出7时吗。拨完后看看你的小伙伴拨的对不对,不对的赶紧帮帮他。

下面,请你动手拨出这个时间(课件:电子表:9:00)

3、认识半时。

a、下午到了小明最喜欢上的体育课了,他是这个时间上的体育课,同学们认真观察(拨表从1时到1时半),这是什么时间呀?过1时了吗?(过了)到2时了吗?(没有)分针指着几呢?(6)时针指着哪呢?(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几才会在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1)。

小结:时针走过了1,没到2,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

谁来说说这句话?(找3个学生)

时针走过了1,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板书:1时半)

1小时有60分,一半是30分,所以一时半还能这样写。不要(板书1:30)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你能像刚才学习整时时,观察一下半时时时针和分针指着哪吗?(时针指着1和2的中间,分针指着6。)(找两三个学生说)

b、放学回家了,晚上小明准备睡觉了,他是什么时间睡觉的呀?(8时半)

谁能像说1时半一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8时半的,小伙伴先互相说说。

(时针走过了8,没到9分针指着6就是8时半)

c、练习:这是什么时间?谁能像刚才说1时半和8时半那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贴一时半,一时半是小明上体育课的时间,你们看我贴的时针对吗?

d、第二天,小明的学校组织去动物园,说好了8时半集合,结果他这个时间就去了(课件:早一小时)到了集合地点,小明一个同学也没看到,急坏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说对吗?你要是小明,你准备什么时候到啊?谁愿意到这个表盘上摆一摆。

有了这次的教训,小明看时间时就仔细多了,到了动物园,里面可真热闹,这个时间狮子馆开门,小明应该什么时间到啊?(9时半)海狮馆这个时间有表演,什么时候到就能观看表演了?(11时半)解散的时候老师说他们这个时间在门口集合准备回学校,小明应该什么时候到门口呢?(2时半)

e、下面请你拿出练习纸,做一做上面的第二道连线题。看看我们练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1时半)这是?(8时半)这是?(7时半)

像1时半、8时半、7时半这样的时间我们叫它半时(板书:半时)看这样的时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谁来说说?

小结: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几时半时,分针都是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g、拨一拨

请你拨出3时半。

再拨个9时半。

(三)巩固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下面我想考考你们。

1、101页3连一连。

审题,连,反馈。

2、有一天,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力说8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一节课,小亮说8时的时候他都准备睡觉了。你们说谁的话有道理呀?

小结:晚上的8时也叫20时,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内容。

3、周六的下午,小明想干三件事:1、写作业2、吃饭3、看动画片,你能帮他安排时间吗?

你觉得哪件事最重要啊?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

(四)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知识窗。

如今的生活我们离不开钟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合理的安排时间,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但是在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就根据太阳照射物体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这叫立竿见影。日晷也是利用太阳照射形成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在故宫里就有一个这样清代的日晷,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五、板书设计:

学看钟表

整时:6时半时:1时半

6:001:3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十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10篇《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最新范文

71 2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