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小学教案>一年级教案

生活中的数(优秀6篇)

2022-09-05 01:49:21

一 生活中的数(百以内的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数铅笔(数百以内的数)、数豆子(读写百以内的数)、动物餐厅(比较数的大小)、小小养殖场(用语言来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练习一。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学习重点: 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学习难点: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单元学习时间:5课时下面是一秘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生活中的数》,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 篇一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

二、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材料

教师:课前收集材料

三、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新一教材上并没出现《生活中的数》单独一节课的内容,而是把这个内容分散在学了6和7的认识、6和7的加减法和11~20各数的认识后出现了一小块的生活中的数这个内容。本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在我们身边,感受数的活力和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我把这三小块的内容合并在一起上一节《生活中的数》。

从学生的情况看,平时在接触一些生活中的数,但仅是一种无意识的、随意的接触,学生对生活中的数认识是不深刻的,处在一种随意注意状态。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数,经历收集生活中的数,培养学生选择、收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能更好掌握20以内的数,更好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课堂中通过交流自己收集来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4、通过收集信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节课我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基线,根据课改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数并用贴图、画图或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出来,再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收集来的数。这样就能使原本单调的、信息量较少的数学学习变得充实、丰富、生动、有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数学是很有用的。

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 引入

1、谈话:你们会背儿歌吗?我也会一首儿歌,这首儿歌是非常有趣的数字儿歌,你们猜猜看?

2、生猜。

3、出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4、找一找、说一说

(1) 是不是跟数学有关?

(2) 里面有我们很熟悉的数,找一找都有哪些数?

(3) 汇报:生讲电脑出示数字娃娃。

5、用数字介绍自己

(1) 今天我们作为主人能用数字朋友向后面的客人介绍自己吗?

(2) 生介绍

6、出示课题:小朋友用数字朋友很好的介绍了自己,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出示课题:生活中的数)

二、 交流介绍数

(一)交流学生自己收集来的数

1、上星期老师请小朋友收集生活中的数,你们收集到了哪些?

谁愿意介绍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的数?

2、生介绍

3、小组交流信息

(1) 要求:要先安排好谁先说、谁接着说。

说的小朋友要清楚说出自己的意思、没轮到说的小朋友要认真听。

(2) 小组交流

(3) 再次小组交流:在你们小组里选择一个最好的介绍给别的小组里的小朋友听。

通过让学生猜老师会哪一首数字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能更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中来。

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数:(1)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同过全班学生的交流,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4、全班交流信息,交流好了后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二)介绍老师收集的信息

1、引:小朋友们表现真不错,有些小动物看小朋友表现这么好,他们也来凑热闹了。(电脑出示)

2、看一看、数一数:来了几个小动物,它们都是谁?

3、你们想先看谁?(随学生的喜好逐步出示)

用小动物来补充学生所没涉及到的一些生活中的数:(1)这样就能使原本单调的、信息量较少的数学学习变得充实、丰富、生动、有趣;(2)通过小动物带来一些生活中的数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他们学的愿望和兴趣。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三、 感受体验数

1、问:我们生活中的数多吗?生活中没有这些数行吗,为什么?

2、学生说感受

四、 体验数的用处的不同

1、黑板上有几幅图?(15)

2、第15幅是哪一幅?

3、这里都用了15,它们的用处一样吗?

4、师介绍:其实生活中的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你看身份证、信用卡上的数都是不一样的,其实数还有不同的用处,小朋友有兴趣,下课还可去研究。

五、 小结: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你开心吗?

通过评说:"生活中的数多吗?生活中没有这些数行不行,为什么?"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数很多,数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些数是不行的。

五、 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交流数

师:上个星期,老师请小朋友收集生活中的数,你们收集到了哪些?谁愿意介绍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的数?

生1:(举着画)我家住在万松花园4幢一单元402,欢迎大家到我家玩。

生2:(举着画)我今年8岁,所以蛋糕上插了8只蜡烛,我这个蛋糕80元。

(学生兴趣很高都想介绍)

师:你们都想介绍每个小朋友都介绍时间不够,怎么办?(生指出在小组里介绍),那就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说之前,可以听听老师的'建议吗?

要求:(1)介绍时要商量好说的顺序。

(2)说的小朋友要清楚说出自己的意思,没轮到说的小朋友认真听。

(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再以4人为一小组看一看、比一比,选一个最好的让别组的小朋友和老师也来欣赏欣赏。(小组再次交流)

师:选好了吗?举起你们的画,下面就看你们的表现了,谁愿意先来介绍?

生1:我画的是神舟五号,发射时倒计数10、9、8、7、6、5、4、3、2、1、发射。

生2:我画的是营养餐,有800克,1斤多重。

生3:我画的是信箱,信箱上有数,101、102、201、202等。

生4:我画的是电风扇,上面有1、2、3,有的电风扇1档最大,有的电风扇1档最小。

生5:我画的是我爸爸的车,车牌号是6281,买过来31万呢!

生6:我画的是12路公交车,我知道还有1路、2路、11路公交车。

生7:我画的是信封,寄信时我们要写上邮编号码,我们瑞安的邮编号码是325200。

生8:报纸上也有很多的数,有日期2003年11月12日,有新闻热线电话8008577599、65814222,我把它们剪下来贴起来。

六、 教学反思

从这节课的实施情况看,课堂实施与原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一致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

1、 效果得益于"跳出"--跳出教材框框

刚开始备课和试教时,我打算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说一说,但一节课下来显得很单调、信息量很少,体现不出生活中数的味道。于是我开放教材,跳出教材的框框,课前布置一个"找生活中的数"实践活动把学生放到社会生活之林中去,让他们先找些"野食"吃。这样,课前在准备过程当中积累的素材多了,学生的学习效益大大提高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

这个"跳出"策略,体现了现代科学"系统论"的理论。系统论认为: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吸收外界的信息,才能使自身"有序"。而通过开放教材、走出教室,使学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学生所收集来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有的收集的是爸爸的车牌号码;有的是门牌号;有的是信箱号码;有的是邮编号码等等。远远超出了教材上所提供的。这样就使学生向更"有序"的方向发展。

"大开眼界"的我也有了一点想法: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学生,多给学生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2、 快乐来自于交流--满足学生想说的欲望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信息,并用贴图、画图或文字说明等形式表达出来后,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教室。这时他们非常渴望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同与赞赏,这种欲望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于是,在课堂中我就顺应学生的强烈的内心需求,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介绍自己收集来的信息安排了"交流数"这个环节,从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全班同学都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有的在小组里介绍、有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在他们介绍时也不断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从他们的满足的眼神中、面带笑容的脸上,看出他们在这节课中是快乐的,他们的学习需求是发自内心的,他们说的欲望、成功的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堂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它的教学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正是学生们的这些欲望不断得到满足、调节、提升的过程。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篇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德国著名数学家克罗内克说:“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它数都是人造的。”孩子们小学阶段学习的1、2、3……这些数,都是自然数。六年级总复习时,有个学生曾说:所谓自然数,就是自然中本来就有的数,比如1棵树、2块石头、3只鸟、4朵花等等。这个说法很好的解释了自然数的形成过程——自然数是古代人民在计数中产生的,是从羊的只数、玉米的个数等等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这个过程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

孩子们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就是要把这几千几百年的历程浓缩成两个星期8课时来完成,时间浓缩,过程浓缩,但该走的程序一步都不能少。

第一步,从实物的数量中抽象出数。数人数、数小树有多少棵、数小皮球有多少个等等,都是为了将数从具体实物的数量中抽象出来,并且学会数数,能“物”与“数”一一对应、手口一致。1,不仅表示1个手指头(我身上的),也可以表示1个太阳(遥远的物体);既可以表示1 棵树(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1棵小草(很小的物体);既可以表示1个萝卜(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1筐萝卜(这一类物体的集合)……等等。每认识一个数,都要从很多种类的相同数量的物体中抽象出这个数,否则,就有可能让孩子分不清3和4,或分不清5和6。此类情况,参见后文《她为什么分不清3和4》。

第二步,把数符号化。数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把数学符号化,简明扼要,便于交流与推理。把1个手指头、1个太阳、1 棵树、1棵小草、1个萝卜、1筐萝卜都用“1”这个符号来表示、来记录;把2个手指头、2个太阳、2棵树、2棵小草、2个萝卜、2筐萝卜都用“2”这个符号来表示、记录……依此类推。1、2、3……自然数就能高度概括的表示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第三步,为数建立内部秩序。儿童学习数,其本质是在认识数的同时认识数之间的关系,即数的大与小。先有1,比1大1就是2,表示为1+1=2,;比2大1就是3,表示为2+1=3……,以此类推,数有大小,并且规定了谁大谁小,还能推理出谁比谁大几,这就为数建立了可以推理演算的内部秩序。

请参看后文《基数与序数》。

2、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通过“快乐的午餐”中各种餐具“够不够”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数清楚物体数量的多少,从而分清数的大小。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一一对应构成了儿童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理解数量关系的“算理基础”。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数或比较,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渐渐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参看后文——数学故事《“>”、 “<” 和“=” 的本领》。

4、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是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最重要的阶段。孩子能认真倾听、用心思考、清晰表达、规范书写等等好习惯,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用心培养。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套教科书将对自然数的认识分五个阶段:1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认识更大的数。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能帮准我们了解孩子们对本单元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知道孩子们大致上已经有了什么样的基础,这次学习的重点什么,下一个重点又将在什么时候学习,便于我们既不会“不掉队”,也不会强行“超车”。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数学出1~10各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10的意义

●1~10的书写

●0的认识与书写

●认识“=”、“﹤”、“﹥”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

一年级下册

●20以内的退位加法及其应用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一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第57页、第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学具盒中的数字、算式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小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10)再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这些数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它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板书:我会说

我会说

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让学生充分地去说)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说明你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就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数。

(多媒体课件演示校内、校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师: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来和别人交流。

请学生把教科书翻到第46页“生活中的数”。

师:看看书上的几位小朋友在向我们说什么?(指导学生看书上带数的话)

师: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说了什么?(生:我7岁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男孩正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又说了什么呀?(生:我在一年级四班。)

最后一位小女孩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我家住302。”

问:小朋友,你知道302指的是什么吗?(生:门牌号码)

师:这四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能像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说出一句带数的话吗?(多请几位学生说)

我会摆

1.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打电话吗?(请一名学生说如何打电话)问: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生:电话号码)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师:数一数,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组成?(生:7个。)

师:我们芜湖市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7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7个数字一个也不能遗漏。你们想知道别的小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吗?(想)

好,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带上纸和笔。开始吧!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

2.师:同学们刚才记得都很认真,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教师写出电话号码,让学生快速记下)

师: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我会猜

(播放多媒体课件)

1.师:小朋友们请看,小动物们去旅游了,每个小动物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火车,所以它坐在第一节车厢里,小鹿在第三节车厢里,其余的小动物在哪节车厢,你能猜出来吗?比一比,看谁猜得又对又准。

板书:我会猜

小组内的小朋友先在一起讨论,再进行汇报。

2.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以三个学生的交谈来猜猜小红和小刚分别住在哪一层?

3.师:平时你们看不看天气预报,根据你的经验,你能猜猜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吗?(分组猜,最后教师出示温度计,指导看温度,猜得最接近的组给予表扬)

4.同桌同学互相玩一玩猜学具的游戏。

我会算

1.师生共同完成:老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其余同学找算式。

2.师:同学们口算得又快又好,小明的妈妈想请你们帮她算一算:

a.妈妈上午买了4只鸡蛋,下午买了3只鸡蛋,一共买了几只?

b.妈妈买了6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还剩几个?

师:我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了生活中的数。这些数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拼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展示用数字拼成的图案。

问:这些分别是什么图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数字拼成的吗?

回去你也动手拼一拼,看能摆出什么图案?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定位都有新的突破

本节课将“生活中的数”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课来进行教学,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重组。而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以及“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较以往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做了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2.紧紧围绕“数与生活”设计教学环节

本节课教师通过录像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然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思考等多种实践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可以说,教师在围绕“数与生活”这一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构建“生活数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3.教师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落到了实处

例如:教师请学生用学具盒里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家里的电话号码,学生活动时,因为学具盒里的数字只有1~9,所以如果出现重复数字就不够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再让学生自由下位去找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下位交流。还有小组同学猜学具个数等活动,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比较充分,促使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本节课中以“对口令”、“儿歌”等形式调节、控制课堂气氛和节奏。教师设计的配套课件,使用恰到好处。课件中没有从头到尾将教学环节罗列起来,而是有选择地配上合适的音、像、动画等,使数学活动显得生动有趣。其中,录像出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更是画龙点睛,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增大了信息量。学生看到、体会到不仅生活中有数学,数学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这样,不仅有利于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

执 教:安徽省芜湖市狮子山小学 严慧

指导教师: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教委教研室 孙静 兰李艳

评 析:安徽省芜湖市教科所小数教研员 车文胜

一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忆一下数位顺序表哪边起第一位是各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二、基础练习

1、课本第34页第1题。

学生先自己填写,再在班上说一说。

2、课本34页第2题。

师拨数,学生写。

同桌互相练习。

3、课本3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4页第4题。

指导学生发现这4组数各自的规律,先判断出是顺数还是倒数,以及是几个几个地数,再填空。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2、课本35页第5题。

帮小鸟找家。让学生先自己连一连,然后指名汇报。

3、课本35页第6题。

A教师指导第(2)题。

图画书有36本,故事书要比图画书多得多,但又比90本少一些。

故事书可能有多少本?

学生明确:故事书可能有85本。

B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4、课本35页第8题。

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补评:

板书设计:

练习二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百位十位个位

10个十是一百。

2个十和5个一是25。

一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涵的规律。

4、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1、数学活动"数小棒"。

师:小朋友们手中都有很多小棒,你们觉得大概有几根?(生答)

师:到底有几根呢?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先想一想,可以怎么数?

(独立思考)--(小组操作)

汇报:共有几根小棒?你是怎样数的?

让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一个一个数),熟悉整十数的顺序(十个十个地数),知道一捆是10,两捆是2个十(20),------十捆是10个十(100)。

师:"100"是个几位数?(初步了解数位)

2、数实物

幻灯出示"圈一圈,数一数"的头像图。

师:有几个小男孩?怎么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

(学生数实物,师指导,口中数的数与所指事物要相符)

生汇报交流数数方法。

3、数点子。

生数师巡回指导。

二拨一拨

师报数生拨,小组合作。

如:43怎么拨?

在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

个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数学游戏

师报一个数,请数出后面的5个数。(12,17,23,56,77,85)

如17,后面是18,19,20,21,22。

再如56,后面是57,58,59----

师:59后面是几呢?是怎么想的?

四作业反馈

1、生独立思考书上第二题,再交流怎样数的快。

2、接力赛。

生观察怎么接的,然后分小组口答此体。

3、数数,从1到100或倒过来,数给同桌听。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篇六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1、数数时,做到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正确、规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1、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反复演示,反复指导,反复纠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的能力、

4、课堂气氛要活而有序、

5、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二单元比较

教学目标

通过对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

教学重点

掌握如何比较事物的经验、

教学难点

1、正确操作“<”“>”“=”、

2、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轻重比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并理解符号“<”“>”“=”的含义、

3、能熟练运用“<”“>”“=”、

4、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课堂上多用实物进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多发现,多提问、

课时安排

3课时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6篇《生活中的数》,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最新范文

71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