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05-28 15:36:54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一秘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我国大西北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等视频。

2、播放改造大西北后的森林视频图片。

师:美吗?在这美丽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迹。

1、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

2、用一句话向大家形容一下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这位老人。

板书:老人 81岁 瘦小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课文讲了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的事情。课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奇迹)

师:什么样的事才称得上奇迹?你能举个例子吗?

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指读,理解,指导读,比赛读。

师:我们的学校大不大?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20亩,3700亩约等于多少个珠光小学?180个。想一想,我们学校全种上树是什么样子?180个珠光小学全种上树是什么样子?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请找出来。(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一读这段话吗?

指导读这段话。

第3句话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还有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一片茂密的林海中去?

(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师: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4、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师: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见,为什么称它为“了不起的奇迹”呢?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理解后,朗读。

“大环境”──险恶。(板书)

②“小环境”──艰苦。(板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师小结: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四、回到题目,理解“老”与“不老”;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师: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在大环境险恶、小环境艰苦的情况下,老人创造了这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1、“老”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板书: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板书: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2、这样一位年迈的老人,作者却说他“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这是怎么回事呢?

①课件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可能的回答: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老人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老人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作为一位普通的老人,他为什么要放弃与亲人颐养天年的生活坚持十几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老的是什么?不老的又是什么?老的是人,不老的是精神。什么精神?愚公移山的故事。他是现代的愚公!我们要学习他什么?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中,应竖立起这种思想和理念。

师:是啊,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啊!

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请看大屏幕!(屏幕用打字机打字的形式出示近年来土地沙化减少,植被增多的数据。)

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拓展,进行环保教育

课件放环境受到破坏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再想想老农十五年来创造的奇迹,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引导:

15年的努力可以创造奇迹可以把黄沙变绿洲,我们只要努力去做一件事都会创造奇迹的。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向老人学习,爱护环境,植树造林。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么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环境下创造的。

2、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3、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么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知道“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奇迹”的文章。齐读——“奇迹”(意思?)——是“谁” ,做了什么事, 创造了“奇迹”?

2、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我们常常会用抓住主要人物、找准关键字词、理清主要事件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⑵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用了15年的时间,创造了一片绿洲,造福了子孙后代。)

(3)字词正音(指名读,纠正或表扬——齐读。)

二、合作探究

1、预习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就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请大家默读链接导语,划出其中问题,课件出示: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创造奇迹的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15年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独立思考2分钟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

三、交流反馈

了解奇迹

(一)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树却顶住了它的凶猛。

变色字词——重读

读读这些数字,你体会到什么?(15——时间长,8/7/3700——树多)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老人创造的这片奇迹!

(二)“奇迹”实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

(多媒体出示图片——“这样的画面大家熟悉吗?”在外面眼里随处可见的景色却被称之为“奇迹”,的确令人费解。——只有当我们知道了老人实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奇迹”。——老人所居住的地方是中国的晋西北那里的环境怎样?)

(1)课件出示句子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我们一起去体验一下中国晋西北的大环境,(课件出示图片)这里长年被干旱笼罩,河水干涸,植物枯竭;严寒来临的时候,冰霜封锁了大地;更可恶的是那沙尘暴,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在村庄周围肆意弥漫。——所以,作者在这里用来两个词来形容,一块说——“肆虐,盘踞”。

“肆虐”是什么意思?(恶劣的自然灾害在这里任意破坏)

“盘踞”是什么意思?(它们岂止肆意破坏,它们还赖着不走)

是啊!在中国的晋西北,恶劣的自然灾害来势凶猛。请用你的声音读出它的凶猛,老师读“这是中国的晋西北”,同学读句子。

(3)过去的晋西北,在老人长满老茧的双手改造之下,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体会到什么?——奇迹

对比来读一读老人创造的这片奇迹。

(三)创造奇迹的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15年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①过去环境恶劣的晋西北如今成为绿洲,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谁创造的?

②瘦小老头,年过花甲开始种树,老伴和同事相继去世,请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老人15年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多媒体出示句子)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老人与他所过的生活。

他是一位瘦小的老头。/他65岁开始治理这条沟。他已经81岁。

他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抽袋烟睡觉。/与他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去世了。

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③就是这样一位孤单的、瘦弱的老农,用了15年的时间,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创造了“奇迹”。此时此刻,这奇迹还是普通的奇迹吗?如果让你在这奇迹前面加一个形容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奇迹?(了不起

无人能及 )

④请怀着对老人的敬意,用温柔的、缓慢的声音来读一读老人创造的“奇迹”。

四、体会“青山不老”

1、女儿多次来接他,这位老农为什么不去城里享清福,而要坚持植树呢?

书上那些句子能回答“老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植树”?

2、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句子: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分组朗读老人的执着。

老人把自己的生命转化为什么东西了?——树——谁是真正与山川共存?——老人——老人的什么?——精神——什么精神?——执着种树的精神——完整说出来——老人执着种树的精神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4、同学们,你们看,此时这青山仅仅代表了这葱郁的树吗?——还代表了老人执着的精神,老人的生命已化作绿树、精神化作树根,深深扎进泥土,守护这片土地,所以作者说“这青山是不会老的”。

5、让我们饱含着对老人的敬意、对青山的感叹,齐读课题两遍。

五、真情表达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把你想{1mi.NET}说的话写下来。

六、板书:

青山不老

大环境

恶劣

小环境

艰苦

无私奉献

七、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讲读法 小组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出示“老”字:大家看看这是个什么字?谁来说说你对“老”的理解。

2师:与大家理解得一样。《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16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看,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请用铅笔把相关句子画出来。(巡视)画好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多媒体课件:(品读)65岁那年,……

(品读)老人拄着拐杖,……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在读中体会老人的老。

三、再读课文,品味“奇迹”。

1.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品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

继续交流了不起的奇迹……

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出示: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3.让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品味奇迹。

四、自读课文,体会环境之险恶。

1.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到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吗?请看——

老人所处的环境。

出示多媒体课件: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中你体会到了环境的恶劣?抓关键词。 (品读)

2.齐读,在读中再次体会环境的险恶。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1.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生答:植树精神)

2.出示文章结尾:(品读)请读一读文章结尾,思考以下问题。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

齐读句子,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3.理解“另一种东西”的深刻含义。

4.师: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是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5.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再次深情地读读文章结尾,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

1.出示多媒体课件:

v 课后收集有关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先进事迹,并交流。

v 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句。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你们想认识他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来走近这位老人。(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检查,反馈。

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高照小学=25亩

几所高照小学=3700亩(148)

我们一起朗读,读出“了不起”。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

老人到底创造了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生自读,勾画,做批注)

出示句子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美丽、充满生机、茂密……)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出示句子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

男生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二)险恶的环境

为什么说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是一个奇迹?(生默读思考、自由发言)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的确是一个奇迹!(板书环境险恶)

(三)伟大的品性

老人在创造青山的伟大奇迹中,你看到了老人身上的哪些品质和精神?(学生自由说)

文章是如何赞美老人的?

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齐读。

学生质疑。

预设: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2: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解答疑问。

让我们用赞美崇敬的语气再读读这几句话吧(板书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大家朗读文章结尾,“青山是不会老”的是什么意思?(学生自己说)

小结:是的,老人伟大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像青山一样永葆青春,老人的精神将会被这片土地上的子子孙孙传承。是的,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拓展练习

1、学习小练习笔。

摸着这块石碑,你想_________地对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你想___________对全世界人说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小结。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 我能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 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重难点: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知识宫阅读闯关探新知

闯关一:初读 ,扫清字词障碍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肆虐 盘踞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归宿 劲挺 淤泥 荡漾 领悟 不紧不慢

闯关二:再读,知大意、理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 )和生活条件的(),义无反顾地( )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赞扬了( ),( )的精神和( )的情怀。

闯关三:三读,细品味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走进青山,欣赏风光美

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青山的总体印象:

空气( )、天空( )、草原( )。

1、 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青山的美丽风光: 等。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作者是为什么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闯关四:四读,有提升(默读全文)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意思?

通关卡:(检测)

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达标,时间为5分钟)

听写词语

知识宫闯关须知:

1、自学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

2、没有完成任务先与同桌一起探究。

3、最先闯过四关的

同学帮助没有完成导学案的同学闯关;同桌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过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

反思栏:

我的不会、易错点是:

已解决:

待解决:

欢迎来到演练场大显身手,相信你的大胆展示会给小组带来荣誉,给课堂带来精彩生成!加油啊!

演练场展示提升秀技能

演练一: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演练二:

1、朗读PK秀。我能找出描写景色美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形式可以多样:小组比赛,还可以发起挑战)

2、背诵大比拼。青山的美景令人陶醉,我想把优美的句子、段落积累背诵下来。

演练三:读后抒怀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演练四: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检测: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分层达标,时间为5分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整理的5篇《《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最新范文

95 2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