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05-28 03:19:47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一秘范文整理的6篇《《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陶罐和铁罐》教案设计 篇一

1、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2、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耻、逝”是翘舌音,“素”是平舌音。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比如:恼和脑、捧和棒、朴和扑、受和爱、吵和沙、陶和淘。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的字形和字义,再分析这些字和它们相似的生字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区别形义的不同后记忆并书写。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易写错的字,如“荒”的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写成“云”;“植”右边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素” 中间部分是“幺”,不要少写一点;“感”右上方不要少写一点。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来理解“奚落、谦虚、傲慢、懦弱、相提并论”等词语的意思。比如“奚落”,是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联系下文铁罐说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这样尖刻的话就是对陶罐的奚落,文中的泡泡作了这方面的提示。“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的意思,课文中陶罐铁罐虽然都是盛东西用的,但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自己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和睦相处”,相处得平安和谐,不争吵。通过读上文陶罐的话,就能理解“和睦相处”的意思。

4、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可以用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继而再提出:通过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交流对课文蕴含道理的认识,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骄傲的人下场可悲。在学生说出以上认识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5、本课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对话的朗读是课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指导朗读要注意:首先要弄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感情。有的语句没 www.1mi.net 点出说话时的神态,可引导学生从语句中体会该用什么语气来读。铁罐可以按照“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这样的情感线索来体会朗读时不同的语气,“你敢碰我吗?”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显出他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突出“懦弱”,以示看不起;“住嘴!……”由于陶罐言之有理,铁罐恼羞成怒,因而声高气粗;“你算什么东西!”“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语调要紧凑高扬,读出铁罐混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而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语言也是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比如,“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据理力争,“但不是懦弱”,语气要加重,以表达自己不与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内心的坚强。在自己反复朗读体会的基础上,再分角色来读。分角色朗读,要把角色不同的语气读出来,可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也可集体分角色朗读。

6、课后第二题是积累词语的练习。可先让学生画出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再抄写下来。比如:奚落、谦虚、轻蔑、恼怒、傲慢、羞耻、懦弱。如果学生认为其他词句也很好,可以把更多的词语抄写下来。

7、选做题要求演故事。教师可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后,组织学生表演,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只要不脱离课文的主题,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课文的内容作出补充。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图片:展示陶罐和铁罐,引出课题

②板书课题,读题。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

②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③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b.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它们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理解“傲慢、恼怒、相提并论”等词语。

2、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对话了解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和铁罐的傲慢、无礼,难点是理解体会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陶罐、铁罐图片,揭示课题,随即学习“陶”字,读准音,正确书写。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解决,难读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帮助,认读生字。

3、游戏检查,认读生词。

三、读中感,演中悟(学习1到9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2、多形式读1到9自然段,读中理解奚落、谦虚、懦弱、相提并论等重点词语和句子。

3、表演读,感悟升华。

引导学生反复揣摩,体会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以生动形象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四、总结提升,领会寓意

(播放动画图片)现在陶罐、铁罐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这一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往;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放手学生自读自悟,并创设了情景表演,让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使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让学生仿造课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抓住人物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形象,体会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分角色有感情地演读课文。

3、抓重点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变化后的情况,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4、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做几道算术题,好吗?

学生开火车口算1+1=? 2+1=? 3+4=? 4+9=? 5+7=? 6+8=?

师:同学们算得很准确,而且速度也很快。但是,有一个人她算出的结果啊----都等于1。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估计学生会笑这个人是傻子,觉得这个答案是荒唐的,)

师:如果用算术中的正常定理去看,这个答案是可笑的,但是,若换另一种新的视角去看,你就会发现——出示课件(学生应该会恍然大悟,并赞叹)

师小结:其实,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万花筒,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看问题不能用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在阅读课文时,也往往需要不断转换视角,变换视野,那样,你会发现与众不同的另一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以口算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复习回忆,感知文本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昨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新词,瞧,它们都跳到老师的大屏幕上了,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五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2、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思维铺垫。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朋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

(二)自读自悟,突显个性

1、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1)学生练习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认读字词带拼音不带拼音

(3)浅谈感受(大家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4)看插图,猜一猜哪个是铁罐,哪个是陶罐?为什么?

2、默读思考

(1)小朋友们都觉得铁罐很骄傲,陶罐很谦虚,你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悟到铁罐是骄傲的?请你默读课文,划一划能看出铁罐骄傲的句子,圈一圈描写铁罐神态的词语,然后读一读,看能不能把它的神态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3)反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悟到铁罐是骄傲的?

3、指导朗读,感受铁罐之傲

(1)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奚落是什么意思?(讽刺、讥笑、嘲笑,)看来铁罐很自以为是。那么,他是如何奚落陶罐的?

(2)‘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铁罐为什么敢这样问陶罐?

重点指导朗读:(板书:傲慢)

(3)‘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铁罐为什么称陶罐为“懦弱的东西”?师:铁罐认为陶罐胆小、无能,是不敢去碰它的,对吗?像这样胆小、软弱无能,就称作懦弱。陶罐真的是懦弱的东西吗?这是铁罐对它的轻视,结合插图理解“轻蔑”。(板书:轻蔑)

(4)‘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对呀!铁罐由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了,小朋友们,你们感觉到铁罐的情绪变化了吗?请用你精彩的朗读把它的情绪表现出来。(板书:恼怒)

(5)“‘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在说第四句话时,作者没有写是怎样的神态,作者是留给你们来想象,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神态呢?(出示句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请你联系前几句话读一读,想想填哪些词比较合适?(暴跳如雷、生气、愤愤、蛮不讲理、不可一世、自高自大……)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三)课时小结

1、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2、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会有什么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事又有什么变化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复习巩固

1、出示字词,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4、指导写字

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课时板书:

陶罐 和铁罐

谦虚骄傲

傲慢

轻蔑

恼怒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理解“傲慢、恼怒、相提并论”等词语。

2、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对话了解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和铁罐的傲慢、无礼,难点是理解体会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谈话导入各自特点。

(1)同学们看,这是一只——(陶罐),这是一只——(铁罐),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生说能装东西。) (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我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

生2:我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容易打碎。

生3:……。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陶罐易碎,不生锈;铁罐坚硬,易生锈。根据板书,师引导同学们说,它们各有——长处,各有——短处]

(3)相机解释铁为什么会生锈呢?

a、生说。b、师补充理解:因为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粉末状物质,即我们所看到的铁锈。铁生成锈,也就是说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了。

导入:这就是当年存放在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它们本该和睦相处,共同为国王效力,可是,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这样。那么,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整体感知,自学课文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大家想读一读吗?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这些问题。

(1)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

(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品读交流、内化感悟

1、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

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陶罐和一只怎样的铁罐?(把你所想到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陶罐:谦虚 友善 铁罐: 傲慢 无礼

看图,分辨哪只是陶罐,那只是铁罐?为什么?

3、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的?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描写神态和语气的词语,和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看怎样才能读好它们,待会儿我们一起来参加一个朗读交流会。(学生练读)

2、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请大家把描写神态的语气的词语写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a “傲慢”。

屏显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谁来试试做一只傲慢的铁罐?(指名读)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师:面对这般傲慢无礼的铁罐子,陶罐是怎样应对的呢?

生:“不敢,铁罐兄弟。”和它相对应的词语是什么?(谦虚)

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却称铁罐为“兄弟”,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陶罐的宽容大度,谦和善良。)

b “轻蔑”。

屏显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轻蔑”是什么意思?

生:轻视,不放在眼里。

师:铁罐子变得更加骄傲了,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看看这眼神,看看这动作,让人感觉到一脸轻蔑的神气了吗?谁再来读读?

指名赛读,齐读。

c “争辩”。

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一而再,再而三地难听的话嘲笑陶罐,课文中用了个词语“奚落”。(现在你明白了奚落是什么意思了吗?)陶罐也听不下去了,和他争辩地说……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d“恼怒”。

屏显句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点评:(如读得不到位)陶罐的争辩激怒了铁罐,那么你还能读得如此平静,如此无动于衷吗?请你再读读。

(读得到位)①就是,“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谁再来读读。

②师引读,铁罐恼怒了……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看来铁罐是要和陶罐子吵起来了,陶罐只好无奈地说……

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铁罐气炸了,他说……

(屏显文字)生齐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铁罐一而再,再而三地辱骂陶罐,陶罐却一直忍让,同学们,你们认为陶罐懦弱吗?(讨论交流:陶罐不懦弱,它知道自己的任务是盛东西的,不是互相碰撞,也不是互相争吵的。它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谦让的美德,是做人的一种态度,不是懦弱。)

3、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就好像来到了国王的厨房里,看到了谦让宽容的陶罐,蛮横无理的铁罐,多么有趣啊!对这么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不想分角色表演读?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入情入境的动作和表情。

(2)过渡:你们出色的朗读表演让老师深深陶醉了,老师仿佛已经走进了这个童话世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老师很想知道后面的发生的事情,请你们默读10—17节,看完再告诉老师,好吗?

4.默读课文10—17节,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

(1)学生默读思考: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陶罐:朴素美观,铁罐:无影无踪)

(2)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铁罐是那样地伤害陶罐,陶罐为什么还要人们把铁罐挖出来呢?

(。陶罐善良宽容,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

四、说写延伸,深化感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范文为您提供的6篇《《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秘范文最开心的事情。

最新范文

95 2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