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

2023-01-14 22:06:12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7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课时 篇一

学习内容:1、转换角色,学习写作。2、课文第4—6自然段

学习目标:能仿1—3自然段,以朝鲜人民的身份进行有关内容的写作;用感悟自解4—6自然段。

学习方法:多媒体辅助,创设情景,以写促学。

理论依据:《新课标》要求综合活动理论情景教学理论

具体步骤: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二

一、 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十四课。这篇课文讲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抗美援(www.1mi.net)朝志愿军战士撤离朝鲜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这篇课文是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学习的主题是让学生体会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些可歌可泣的事情,体会课文中表达的令人震撼的情,并且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因此,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结成的友谊,感受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二是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如下。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并结合相关的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情。

(2) 举一反三,迁移学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三、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四、 教学难点

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五、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收集志愿军战士与崇安县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流程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抗美援朝战争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学生交流后总结介绍。

(2) 播放《志愿军军歌》和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战斗的图片,一边语言导入: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也在这个过程中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撤离朝鲜时与朝鲜人民挥泪告别的情景。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个大概的了解,认识到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从而为学生体会本文的情感营造情景。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例如“亲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亲人指谁?这句离别的话是谁对谁说的?)

(2)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解决读课题后所提出的问题。

这个环节以课题设疑,主要是为了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让学生迅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

3、 研读课文,体会真情

(1) 研读第一自然段

①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些事情可以感受到大娘是“亲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洗补衣服,几夜未眠;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唯一亲人)

②再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语句。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课件出示下列语句:

A、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a、齐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可以看出。)

b、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从而加深对“雪中送炭”这个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爱。

c、指导有感情朗读。

d、你从大娘为救伤员失去孙子的语句中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的?(“丢、背”,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亲人,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丢一背之间反映的是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B、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a、“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军民之间的情谊之深)

b、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课件出示)两句话比较,哪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反问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c、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③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吗?

④总结学法。(课件出示: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2) 用同样的学习方法研读第二、三自然段,学习后重点引导学生从“可是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和“你为我们付出了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着两句话引导学生重点体味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所付出得巨大代价,并完成相应的板书。

(3) 研读四至六自然段,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

①课件出示四至六自然段内容,播放背景音乐,师生一起深情朗读。

②为什么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有36万志愿军战士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付出了生命,所以,他们相互之间是亲人,朝鲜的土地在志愿军心中就是“亲爱的土地”。)

(4) 回顾整体,感受“亲人”

①指名讲黄继光等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②课件出示填空题,填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谁)为了------(谁)浴血奋战,----(谁)为了----(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凝成了----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

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主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并通过第一自然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习,节约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4、 比较阅读,领悟课文表达方法

(1) 快速默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2) 学生交流汇报后进行总结。(课件出示)

开头都是志愿军战士强烈的恳求;结尾都是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中间用了大量的朝鲜人民用生命为志愿军战士做的具体事例来表达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一中心。强调让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习用这些写作方法来表达中心,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课文的表达方法,从而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让学生学会表达。

5、 课堂作业

(1) 想一想,分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中的一个角色,以她的口气,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2) 抄写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再次让学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练习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

七、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洗补衣服 几夜未眠

大娘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伤员 失去孙孙

小金花 救老王 牺牲妈妈

大嫂 挖野菜 失去双腿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理念: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须有文体意识和篇章意识。语言文字运用要得到落实就要创新“粗读—精读—总结”的阅读教学模式,抓住可供学生借鉴迁移的文本表达独到之处,采用“认知—实践—迁移”的模式去习得表达方法,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随文学习“妮”“嫂”等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领悟文章反复运用“请求—回忆—反问”段式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点明文体,引读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作家魏巍的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请齐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2、说到亲人,你们马上会想到谁?(学生一般会说到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教师可予以肯定。如果学生说到一些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关系特别密切、感情特别深的朋友,也要肯定。)

3、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读课题——

二、把握主要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1、自读课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呢?请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自学生字词,读完以后,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词语“战役、硝烟、友谊、噩耗、跺脚、捣米谣、挎着篮子、雪中送炭”。(抽读,重点强调“役”“跺”的读音,“噩”“谣”“挎”的写法,“噩耗”“捣米谣”的意思。)

3、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相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强调读音:“嫂”是个生字,平舌音要读准。指导书写: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笔顺比较复杂,注意一竖要伸到下边来。)

(1)在文中,志愿军还怎样称呼大娘?

(出示课件:阿妈妮)阿妈妮是朝鲜人民对母亲的称呼,有浓厚的朝鲜民族文化味道。一起读一遍,感受感受。

“妮”是本课的生字,鼻音要读准。请看大屏幕——这是字典中“妮”的意思。(课件:妮(nī),〈方〉女孩儿。形声字。)

阿妈妮是根据读音翻译过来的名字,没有女孩儿的意思。为什么选用这个字呢?翻译家在翻译外国人名字时,一般只是注意表示读音,但也会尽量考虑表意的作用。所以,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是很讲究的。

(2)文中还有一些反映朝鲜民族文化的词语。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抽生说,然后出示课件:顶打糕捣米谣金达莱花)

(3)金达莱花是朝鲜的国花,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杜鹃花。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了解了关于朝鲜战争的哪些知识?(捕捉学生发言,强调朝鲜战争中,朝鲜青壮年男人几乎都上了前线,村子里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生活非常艰难。)

4、是的,在朝鲜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刚才大家都读了课文,那么,八年来,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呢?(一般学生会按顺序将事情叙述得比较啰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短语表达,比如概括出“送打糕”这件事后,教师一边板书一边告诉学生,可以用这种动词加名词的格式来概括其他的事件:救伤员、救老王、挖野菜,并让学生批注在相应段落旁边。)

5、现在,请按照这些主要事件自己练习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抽生说,重点指导学生将事件和作者的抒情结合起来说。)

小结:抓住课题,结合课后练习,就能很快了解课文的顺序和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三、细读第一段,体会中朝人民亲人般的友谊

过渡:让我们先回到志愿军与大娘告别的场面,再次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送打糕、救伤员这两件事中,哪些词语深深打动了你?

(学生一般会说:冒着、顶着、穿过……说明了大娘和全村妇女为了志愿军,不顾自己生命危险。教师可表扬学生能够透过这些动词去想象画面和情感。)

1、聚焦“雪中送炭”。

(1)建议大家都把这个词批注在段落旁边:注意“炭”是个生字,上下结构,上边的“山”字头要写得扁一些,为下边的“灰”字让出空间。从字面上看“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在隆冬风雪严寒中,有人送来炽热的炭火。)通常比喻什么?(在急需时,给予别人帮助)

(2)请你把这个词送回句子中,读一读。

课件出示:……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3)这件事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雪中送炭”?

(教师可以点拨:你仿佛看到了她们送打糕的危险情景;你仿佛看到了志愿军遇到的重重困难。)

她们在志愿军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送去了打糕,这就是——雪中送炭。

(4)同学们,大娘和全村妇女送去的仅仅是打糕吗?她们送去的其实还是——(送去的是朝鲜妈妈慈母般的温暖,送去的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啊!)

小结: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想出关键词语的意思。谁再用朗读来表达你的这种感受?(指导读:可以想象着送打糕的画面来读。练习读,抽读,一起读。)

2、聚焦“唯一”。

(1)大娘丢下了什么?(强调:唯一的亲人)

(2)“唯一”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出示课件: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3)也就是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娘的儿子、儿媳都没有了,只有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希望;也是大娘唯一的——依靠;还是大娘唯一的——寄托;丢下小孙孙,就意味着大娘丢下了——希望、依靠、寄托……

(4)指导朗读:大娘仍然没有丝毫犹豫,敌机来了,读——

小结:抓住关键词,从志愿军战士回忆朝鲜阿妈妮的两件往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板书:回忆)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再见了,亲人》”,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大娘的回忆,感受了中朝两国人民的亲人般的情谊。这节课,我们继续细读课文,去体会作者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二、细读课文,体会“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课件出示第一段叙事部分)我们再用朗读来感受大娘和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男生读第一件往事,女生读第二件往事。

2、聚焦“反问句”。

(1)难怪志愿军深情地对大娘说——(课件: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比较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这是一个什么句?(板书:反问)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对比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哪一句感情更强烈?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2)教师范读。一起读(课件: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3、聚焦“请求句”。

(1)八年来,大娘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可在分别的今天,大娘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一程又一程,志愿军恳切地对大娘说——齐读。

(课件: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何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指导:注意课文是用第一人称在写,这是志愿军和大娘面对面的告别,朗读的时候,眼前仿佛要看到大娘。范读,齐读。)

(2)志愿军对朝鲜大娘的深情都直接表现在这一声声诚恳的请求中。(板书:请求)

4、领悟表达方法。

(1)你们发现了吗?这段话是按怎样的结构表达的?

小结:作者就是用“请求—回忆—反问”这样的段式来表达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的。

(2)请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你发现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吗?

(前三个自然段都是“请求—回忆—反问”。)

(3)我们一般写作文,要尽量避免重复,这里三段都用到了相同的段式,而且还写了三个不同的人物、四件不同的事情,老师觉得既重复又啰唆,你们觉得呢?四人小组运用课内外的资料讨论一下。

预设:

人物众多——是的,八年啦,有那样多的朝鲜亲人难以忘怀,写一个怎么够呢!

表达强烈的感情、情感强烈——是的,这种三段重复的段落结构,就像排比句一样,能够表达强烈的感情。

事例丰富——能突出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之间类似的事例特别多,你很会思考!是的,这四个事例其实都在表达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

如果学生能说到“大娘、大嫂、小金花”能代表朝鲜留在后方的人民群体,也要肯定和鼓励。

(4)今后我们写作文,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

5、迁移写话,升华对“亲人”的理解。

(1)其实不仅是朝鲜人民在为志愿军付出,八年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更是为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幸福付出了无私的代价。请看:

(出示课件:1950年6月,美国发起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出兵130余万人,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年,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最终迫使美国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又用了五年的时间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八年来,无数个“老王”和“指导员”甘愿为朝鲜人民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幸福。)

请你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情,展开想象,用“请求—回忆—反问”的段式写下来,注意使用第一人称来写。

(2)学生在音乐声中写作。

(3)交流评价:教师重点从表达方法上点拨评价:“你学会了一边叙事,一边抒情。”“你写的文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志愿军战士无所畏惧的情景。”“在一边请求一边回忆一边反问之中,我们感受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们的不舍之情。”

三、引读课文,体会“在叙事基础上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

1、在前三段叙事为主的基础上,文章的结尾还采用了直接抒情,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样的表达效果。

列车长鸣,车轮启动,志愿军含泪与亲人告别——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缓缓开动,亲人们流着泪,追着列车奔跑,从心里发出深情呼唤——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隆隆,情谊深深,在列车飞驰的瞬间,从心里发出最后的呼喊——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再见了,亲人》”,一起来闯关吧!

五、作业设计

1、规范书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抄写感动你的句子或段落。

3、建议大家课后找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来读一读,进一步感受作家魏巍的文字特点。

用音乐奠基调 篇四

播放乐曲《西风颂》,学生简、速学此曲。让课堂上洋溢舒缓、深情的曲调,营造情感氛围。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 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读写 “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新课

1、板书“亲人”

2、师提问:什么是“亲人”?有血缘关系的人。我们身边哪些是我们的亲人?父母、兄弟、姐妹……他们对我们怎样?十分关爱我们

3、师过渡:生活中也有一种人,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也被称为“亲人”。我们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大娘、小金花、大嫂)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4、补充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介绍时代背景

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一)讲亲人

1、生自由读文,想一想从哪些具体的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的几个故事)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归纳概括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为了志愿军,大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志愿军,大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

重点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朗读。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我们长这么大,就是在我们父母这样的亲人的怀抱里成长着。他们爱我们,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比如:〈游子吟〉可以用歌曲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用电影和音像来表达。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重点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二)诵亲人: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8年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志愿军战士即将和朝鲜人民分别了。在分别的当天,年迈的大娘为志愿军送别,不肯停住脚步。小金花一直哭过不停,不肯离开。()走路不方便的大嫂架着双拐也要出来为志愿军送别。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现在请你们以志愿军的身份和他们送别吧!谁想和大娘、小金花、大嫂诵别?

①引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②引读:“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③引读:“大嫂,请回去吧!看,……”“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三)别亲人

1、不管我们怎样劝大娘、小金花、大嫂,他们都舍不得离开。是啊!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怎么舍得分开呢?可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火车就要走了,千言万语难于表达内心的情感。现在让我们一起代表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作最后的送别吧!

A组: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B组: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请你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2、此时此刻,志愿军战士把朝鲜人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朝鲜人民也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师)分别时,他们握着手说……  (生)再见了,亲人

(师)登上了火车时,他们说…… (生)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马上就要开走时,他们说 ……(生)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远去时,他们仍然呼喊着说…(生)再见了,亲人

3、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六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

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

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并细细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①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②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展示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③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2)出示句子: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

②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③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学生如果讲到其他句子,教师随机教学。)

(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1.总结学法:①放声读,划句子。②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③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小黑板出示)

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朗读1~3段)

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板书: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

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

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

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结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简介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学生字。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指名读生字。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2)一同死亡或消灭。

5、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子音。

2、小组合作,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小组讨论:

(1)课文中的亲人指谁?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2)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画出你认为最感动的句子。

6、作业设计:

1、完成课文画好的字词。

2、完成语练一。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同座讨论:这段写什么?这段有什么样的写法?

(二)指名读大娘与志愿军话别内容。

(三)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四)分组讨论:志愿军写了小金花、大嫂的哪些事?找出文章句子读一读。

(五)集体交流。

(六)找出文中抒情的句子读一读。

2、讨论写法,学习写法。

1、请找出个段的开头句及结束句,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2、重点指导读好各段的开头句和结尾句。

(1)话别的语言要读出敬重、亲切的语气。

(2)抒情的语句要把“怎么能”“难道”等词读重声些。

(3)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导。

3、总结课文

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为什么称朝鲜为“亲爱的土地”?

4、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完成“思考·练习”1、2、3、4题。

5、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 缝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失去唯一的小孙孙

小金花妈妈:救侦察员老王和敌人同归于尽

大嫂: 挖野菜失去双腿

(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六、教学后记:

1、《再见了亲人》是一篇讲读课文,同学们学习它很感兴趣,能根据预习提示进行预习。

2、本文是一篇声情并茂的好文章,用真挚无比的口语式的诉说,既叙述了事件,又表白了心意,让人心潮荡漾。学生学习欲望高。

3、 文的描写富有特色,教学时,我首先重点讲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让学生去发觉其他段的相似处,让学生按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其它自然段。

4、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收效较好。

5、学生用深情地朗读,代替我枯燥地讲解,让学生投入从中体味这种深情手法的味道,体会它的好处,并让学生课后练笔。命题可以离别场面为例。

6、不足之处是:学生概括能力较差,有待加强阅读训练;有些差生理解能力差,有待个别辅导。本课生字词掌握不过关,有待练写,再报听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7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最新范文

95 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