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小学教案>六年级教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最新4篇

2023-04-20 01:51:14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一秘为您带来的4篇《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了解角色信息表达指令。

掌握克隆指令。

应用克隆指令创作小动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克隆指令。

教学难点

应用克隆指令创作小动画。

教学方法

1、讲解法:讲解图形化编程创作趣味动画的一般流程,如动画主题与构思、素材收集、动画效果描述等,给学生一个相对整体的认识。

2、演示法:采用演示教学方法,可以很形象直观地传授知识和所需掌握的技能

3、观察法:展示用图形化编程创作的动画效果,让学生观察、了解角色信息表达果,感受克隆指令在创作同一类角色时带来的便利。

4、任务驱动法:将各个任务中的“探究活动”按活动主题分解成小任务并进行知识的讲解,做必要的铺垫,然后以“创新活动”的活动主题作为新任务,让学生根据新任务的具体要求,利用“探究活动”学习的知识经验开展小组协作迁移学习。这样,在完成“创新活动”任务的同时,实现知识技能的灵活应用,从而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 Scratch2.0软件。

2.教学资源

教材范例素材、课件、微课视频等本课教学资源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3分钟)

1、展示由Scratch创作的《群蚁归来》动画。

2、提问:你从这个动画中获得哪些信息?

3、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讨论。

4、归纳小结:这是一个由Scratch语言制作的趣味小动画。其中,蚂蚁都是从舞台的中心点出发,沿着指定的信息路线行进,当行走至舞台的左下角时消失。

5、揭示课题:趣味编程:克隆蚂蚁。

二、合作交流,理解新知(5分钟)

引言:在制作动画时,可以添加角色信息表达,增加角色之间的互动交流;还可以应用克隆指令创建属性相同的一类角色,提高动画制作效率。

1、学习角色表达信息指令。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50页相关内容。

(2)提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说……”或“思考……”来实现的,那么在Scratch语言中它提供了哪些角色信息表达指令,有何区别?

(3)师生共同小结。

2、学习克隆指令。

(1)讲解生物学上的克隆概念。克隆原指通过无性生殖而产生的遗传上一致的生物群。

(2)讲解Scratch语言克隆指令。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51页表7-1中的有关Scratch克隆指令知识。

(3)引导学生尝试完成任务一,打开“克隆小猴。sb2”半成品,完成克隆小猴脚本编写。

(4)小结:在Scratch中克隆模块可以复制出和本角色属性完全相同的新角色。

三、任务引领,剖析动画(12分钟)

1、动画制作思路分析

(1)再次出示《群蚁归来》 Scratch动画。

(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你想如何把这个动画制作出来;请你将动画制作的编程思路流程图画出来。

(3)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二:将动画制作的编程思路流程图画出来。

(4)听取小组成员汇报,修正动画制作思路流程图,如教材第51页图7-2所示。

(5)提问:在整个动画的制作过程中,那个步骤起到重中之重的作用呢?

(6)指名汇报,倾听学生讲解。

(7)演示蚂蚁巡线的原理。

2、课件展示机器人巡线原理。

蚂蚁巡线与大多数机器人巡线原理部出一辙,我们在蚂蚁头部前方特意添加一个标志性的红点,用它表示蚂蚁颜色感觉器,用黄色的粗细适中的线条表示蚂蚁回家的信息道路,蚂蚁沿着信息道路边行进、边侦测,边反复比对两者的颜色设置,并做适当的角度调整,这样才能完成巡线过程,即当蚂蚁的颜色感觉器碰到信息道路,则左转15度,否则右转15度。

四、任务驱动,动画制作(8分钟)

1、动画制作过程。

(1)动画制作前的准备工作。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导入舞台背景图片,在图片适当位置画一条粗细适中的信息道路,然后从外部导入蚂蚁角色再在头部前方,画上一个标志性红点。

(3)确定母体蚂蚁的初始位置及状态。

(4)教师巡视指导,对个别学困生给予帮助。

2、编写动画脚本。

(1)课件分别出示“克隆蚂蚁”“当作为克隆体启动时”及“删除克隆体”等编程思路流程图。

(2)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三:将编程思路流程图有序转化为动画脚本程序。

(3)巡视指导,及时鼓励评价。

(4)引导学生互助互学。

3、测试动画脚本。

根据动画情境逐条测试脚本,看看运行结果是否与预设的一致,若有误,引导学生及时修正脚本。

五、任务分层,迁移提高(9分钟)

1、出示分层任务内容。

(1)基础任务。

继续完成本课主题任务《群蚁归来》动画的脚本编写。

(2)进阶任务。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完成教材创新活动1、2两题中的其中一题。

2、让学生快速实践,观察脚本运行效果。

3、巡视学生操作,个别辅导,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规范保存文件,并提交至教师计算机

六、展示点评,梳理总结(3分钟)

1、展示与交流。

让学生分别展示作品,鼓励学生参与作品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提出改进建议。

2、根据交流评价意见,修改完善动画作品。

3、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4、完成教材第54页的活动评价表。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掌握文字、图片、文件和网页等各种类型信息的下载方法。

2、通过下载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各类信息的下载方法,培养其正确的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其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3、增加课堂任务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的巨大的便利,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使用Internet。在网络文件的下载和使用中,尊重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学习重点:

网页中各类信息的下载方法。

学习难点:

学生正确而有效的在网上获取信息,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有趣的水果表情,进入最后“演技大考验”引出猪猪侠也参加了这项比赛,它提交自己表情和苹果的合成照片,但是组委会还要求参赛选手提交以下资料:个人基本信息,以word文档形式保存;标准的照片一张;还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你能帮它将这些信息提交给组委会吗?同学们会如何帮它呢?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下载信息的。

二、新课讲授

1、下载的概念(同学们有过下载信息的经历,能不能自己总结一下什么叫下载?)下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文件,把互联网或其他电子计算机上的信息保存到本地电脑上的一种网络活动。

2、各种类型信息的下载方式因为学生有下载网络信息的经历,他们所欠缺的、缺乏的也就是对信息下载过程及方法的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知,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信息的下载,让学生自行总结和概括各种类型信息的下载方法。

环节一:学生自主完成下载练习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后面的环节中予以指导和纠正。

环节二: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各类信息的下载方法。

(1)文字下载:选定要下载的文字,然后复制,粘贴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可以粘贴在哪些对象中呢?

同学们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粘贴到word文档中的文字有时会带一些我们不想要的格式、边框等,有什么办法去掉吗?

方法:我们需要通过执行“编辑”菜单中的“选择性粘贴”将“无格式的文本”放入word文档中。

(2)图片的下载:图片上右击,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图片另存为”选择路径进行保存,最好能重命名。

问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可以将图片复制然后粘贴吗?(纠正学生不合理的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复制粘贴这个方法也可以,但是对bmp格式的图片无法实现下载。

(3)下载文件:如果提供了下载功能,直接点击下载,会提示保存;链接指向目标文件的,在链接上右击,选择目标另存为。.。弹出另存为对话框。以音频文件为例讲述下载方法。在下载链接上“右击”选择“目标另存为”,选择保存路径来实现下载。

环节三: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很漂亮的。网页,上面的所有元素我们都很喜欢,想把整个网页下载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4)保存网页: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出现保存网页的对话框,选择保存路径个类型进行保存。

同学们还有其他的保存方法吗?学生有可能说收藏夹,此处将收藏夹和历史记录的区别搞清楚。收藏夹中保存的是网站的网址;历史记录中保存的是上网浏览的各个页面,若清除历史记录则无法浏览。

环节四:升华同学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网页中的文字、图片或者网页本身不允许下载,相应的命令不可以使用,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有些学生给我老师交的作业是直接从网上下载,当成自己的交给老师,这种行为对吗?谈谈自己的观点。

总结:同学们上网要树立版权意识,尊重知识产权。提高信息鉴别能力,不引用、不传播虚假信息,不进入健康网站。让网络成为我的好助手。

三、练习与总结

我想更加了解你,围绕你的兴趣爱好、你喜欢的东西下载相关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组织管理。

下载要求:

1、准确搜索相关的文字资料,并以word文档的形式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

2、能熟练下载2—4张相关图片;

3、下载1首你最喜欢的歌曲;

4、下载一个你喜欢的网页;

板书设计

网络下载我能行——下载信息

1、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2、下载音乐

3、下载视频

4、下载网络社区平台上的资源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了解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2、了解算法概念,了解流程图。

3、会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学习重点:会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学习难点:会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学习法、评价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问题驱动

同学们,《曹冲称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士兵们按部就班地执行曹冲的指令,很快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一件事情,若事先做好规划和设计,然后按照规划和设计的步骤,按顺序执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用简洁的方式来描述曹冲称象的步骤呢?

二、生活中的顺序结构算法

算法的顺序结构是指在一个算法中,运算是按照步骤依次执行的'一种最简单的结构。

如曹冲称象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一般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把大象牵到船上,在水面处的船身上作一个记号。

第二步:牵走大象,再往船上装石块,使船身下沉到原记号处为止。

第三步:称出这些石块的总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

三、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我们在Scratch编程单元中已经学过使用计算机解决各种问题,经历了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模型、确定算法、编写程序以及让计算机按指定步骤有序地工作的过程。如:曹冲称象的问题用计算机解决,大致需经过一下过程:

1、问题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用变量A、B分别表示大象的重量和石头的总重量,用一个数值表示重量。问题转化为:要把变量B中的数值传递给变量A。

2、确定算法

用自然语言描述如下:

①定义两个变量A、B;

②把石头总重量数值赋给B;

③把的数值传递给A;

④结束

3、编写程序

选择一种计算机语言,将算法转换成程序。

4、运行并调试程序

四、练一练

同学们已会根据实际情况绘制流程图,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又快又好地完成课本P105的“练一练”。(设计一个算法并编写程序,进行程序调试)

五、师生总结

板书设计

25

“按部就班”到终点

——顺序结构算法的描述

生活中的顺序结构算法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2、了解应用设计模板的方法。

3、应用设计模板制作演示文稿。

重点难点

应用设计模板制作演示文稿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用背景、阴影等方式为幻灯片增加一些特殊效果,可美化演示文稿。

一、设置幻灯版的背景。

1、[动手做]:设置背景颜色。

步骤:格式——背景——全部应用。提示:了解应用与其他颜色的操作。

2、[动手做]:设置幻灯片背景的填充效果。

步骤:格式——背景——背景填充——填充效果——全部应用。

二、应用设计模板。

1、模 板:是预先设好的背景、颜色、花边、图案、字体等内容的演示文稿。将模板修改成自己的内容,可简便地修饰幻灯片的外观。

2、[动手做]:利用设计模板改变幻灯版的风格。

步骤:打开文稿——格式——应用设计模板——选择模板风格。

3、[动手做]:改变模板设置的背景。

步骤:当前幻灯片——格式——背景——背景填充——忽略母板的背景图形——应用。

三、利用设计模板制作演示文稿。

1、设计样板:修改模板的设计样板内容,可以快速制作内容相近的作品。

2、[动手做]:利用设计模板制作电子贺卡。

步骤:文件——新建——演示文稿——选定样板——确定——修改样板——保存。

四、小结。

1、教师小结:本课主要学习了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应用设计模板的方法、应用设计模板制作演示文稿。请同学们还要在课后进行练习。

2、学生小结:[我的收获]。

五、课后练习P43—44

1-4题。

[课后记]: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4篇《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最新范文

76 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