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小学教案>六年级教案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精选4篇)

2024-03-17 06:13:35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一米范文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精选4篇),仅供借鉴。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设计说明

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

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

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

(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

(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4、出示自学指导:

(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学生独立探究解题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6、展示解题过程。

(1)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学生边画图边说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八月的用水量-八月用水量的=九月的用水量

八月的用水量×=九月的用水量

(2)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方法一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x=12

x=12

x=14

方法二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12

x=12

x=14

(3)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追问:你们为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先独立检验,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题意,并结合线段图体会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淘气家八月用水14吨,比九月多用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1)试着估算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并说出理由。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3)解题并检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设计说明

“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和“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

1.借助定义、实例,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伊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充分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比值不变的特点,为学生探究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2.借助具体情境,在观察、讨论中发现规律。

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中,水面的高度不同”及“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这一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归纳、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及特点。

3.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反比例关系式。

因为正、反比例体现的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且正比例关系表达式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在总结反比例关系表达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己总结出反比例关系表达式,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玻璃杯 直尺 水 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复习。

课件出示:一个圆柱形水箱,底面积是0.78平方米,高是1.2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立方米?

(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公式进行计算的?

预设

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师追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在什么情况下其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

生1:底面积=圆柱的体积÷高,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生2:如果底面积一定,圆柱的体积与高就成正比例;如果高一定,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就成正比例。

2.引入课题。

如果圆柱的体积一定,那么底面积与高又成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反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有关圆柱的体积问题以及列举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思维完整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1)课件出示教材47页例2,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观察。

师: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后,观察下表,先一行一行地观察,再一列一列地观察,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cm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书18页内容,尝试回答书上的问题

2、找一找其中的变量,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有怎样的关系?

3、仔细看书,看看哪些关系能够用式子表示?

二、课堂展示

活动一:观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1、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

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如果用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四人小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请举例说明

4、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三、反馈与检测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 正方形周长

边长 购卖数量

总价 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3、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同学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一)启发同学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质量时间

面积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1、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

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

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3、启发同学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

4、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一张课桌宽5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

(三)复习质量单位。

1、启发同学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

2、练习。

①10麻袋大米约1()

②l个鸡蛋约6.5()

③1棵白菜约2.5()

④1名六年级同学体重是40()

最新范文

76 57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