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案大全

历史教案优秀5篇

2023-04-21 10:22:26

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感谢您的阅读,一秘为您带来了5篇《历史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历史》教案 篇一

历史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

【时间】 

【地点】 七年级(3)班

【课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1、 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2、 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2、 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难点:科举制的影响

【教具】  小黑板(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教学过程 】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思考:1、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P13

2、为什么会出现盛世景象?P10

导入  新课

除了唐玄宗积极进取治理国家之外,还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统治时期奠定的基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在此之前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呢?请看P15,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大家想一想: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

老师:隋文帝统治时他也和你们认为一样,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他是不是一下就想出了科举制度这个办法?

(老师解说)科举制度的“雏形”到“创立”和“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一、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老师出示概括制表并解释)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分科考

正式设置进士科

扩充国学的规模

殿试/武举的开始

多次亲自面试

雏形

创立

完      善

(老师简介)1、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2、进士科主要考核内容的变化:时事策论/隋炀帝、加试经史/唐太宗、加试杂文/唐高宗、诗赋/唐玄宗

思考下列古文的含义:

1、“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思考P16“动脑筋”:

(有,填空题。)

思考P18“活动与探究1”:  如何看待李德裕的观点?

(不妥,熟悉朝廷礼仪只是有利于从形式上办好朝廷的事,但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二、科举制的影响

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

老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了作官的途径,政治上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唐诗的繁荣。)

思考P19“活动与探究2”:中国选官制度对世界的影响。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的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科举制与当今的考试制度有何异同(小组讨论)。能结合科举制度的历史提出建议的成长记录袋加1-2分。

【结合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 】

一、             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分科考

正式设置进士科

扩充国学的规模

殿试/武举的开始

多次亲自面试

雏形

创立

完      善

二、科举制的影响

【作业 布置】《新学案》的练习

【教学反思】

《历史》教案 篇二

教学重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 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大家都已经知道发生这么强烈反差的原因在于新中国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新中国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两弹一星”

1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 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彩色插图第3页第13幅《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以及网站《史海荡舟》所展示的其它资料,体验科技实验成功的欢乐、自豪等情感。

3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

·接着指导学生观看课本86、87页的导弹和卫星图片,联系第14课《钢铁长城》有关知识,加深印象,并重点补充网站《史海荡舟》登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资料,其url是。

4课本介绍了另一为杰出的科学家是谁?(袁隆平)

·教师过渡: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袁隆平就是一位成功解决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

籼型杂交水稻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88页插图,体会袁隆平坚持田间劳作的精神。组织讨论:

1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

2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教师组织学生提高探究学习的层次:

3结合课本88页“练一练”,帮助学生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A. 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地球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 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教师指出:新中国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打造出眼前这一派国泰民安的大好景象和将来中华崛起的锦绣前程。

4 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A.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B. 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C. 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历史填图册》23页“练一练”各题。

2根据《新学案》45——46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3按组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个人学习心得,根据下表进行自我测评,由小组其他同学将评语登入《历史学习记录卡》:

4为学生提供拓展知识的相关网址:

A. 中国航空博物馆

B. 中国科普博览

C. 中国发明网

D. 科学ABC

E. 袁隆平

F. 邓稼先

5提醒学生预习第18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历史教案 篇三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二)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秦的暴政表现;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刘邦起义与秦朝的灭亡;楚汉战争;汉朝建立。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和楚汉战争形势图,培养掌握历史地图的技能。

2、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学习,学到一定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分析曾经一统天下、强大的秦王朝仅存在了15年就走向了灭亡的原因,使同学们能够在开展讨论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到这次起义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它X秦朝的残暴统治;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它的首创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斗争。

二、教学要点

重点: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师: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战国七雄中,秦是笑在最后的国家,但秦是不是笑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陈胜吴广诛暴秦”(板书)师: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规定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妄想从他开始能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他能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吗?

生:不能,因为他的暴政,使秦王朝只存在短短的15年就灭亡了。

一、秦的暴政——灭亡的根本原因(板书)

师(问):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哪位同学能通过阅读教材,把它概括出来?

生(归纳):①兵役、徭役繁重②赋税沉重③刑法严酷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说一说:你对秦朝的残暴统治有何感想?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教材,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其分析、表达能力)

(总结)秦的暴政激发了阶级矛盾,人民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甚至根本无法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我国历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可见,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及其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揭竿而起——秦末农民起义(板书)

师(设问):那么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领导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号召大家起来X朝统治的?(展示《大泽乡起义》图片)

教师点拨:刚才同学看到的就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展示《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并指图分析。课件闪烁起义地点“大泽乡”和“张楚政权”)

教师点拨,并板出:起义——政权——发展

(问)陈胜吴广起义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秦因其残暴的统治失去了民心,而陈胜吴广起义符合农民反抗暴秦统治的迫切愿望,他们发动的起义是一场“伐无道,诛暴秦”的正义斗争。因此他们的起义得到了各地农民的响应。

师:很好!(问)陈胜吴广起义结果如何?

生: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就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害。师:(设问)陈胜吴广起义虽失败了,但它的爆发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呢?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却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为后来的起义军X朝统治打下重要基础。

师:陈胜吴广牺牲之后,农民起义的烈火并没有中断,各地起义军还在继续进行斗争,其中项羽、刘邦两支起义军逐渐壮大起来并领导秦末农民战争,最终X的统治。三、秦亡汉兴(板书)

师:大家知道秦朝灭亡的关键战役是哪一场吗?

1、巨鹿之战(板书)

师点拨:根据刚才同学所讲,大家知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项羽是怎样做的吗?生: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

师:这就是我国的成语故事——破釜沉舟。师(问):你认为项羽这么做高明吗?(有人认为项羽是不懂兵法;也有人认为项羽这么做实在是高。)

生(最终分析):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得胜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师(问):这场战争结果怎样?

生: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巨鹿之战成为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

师: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显赫一时的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被农民起义X。

师:下面,根据我们对秦朝兴亡的了解,请同学们对秦始皇做一番是非功过的评价。人物评价: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呢?

生A:秦始皇是暴君!他滥施民力、欺压百姓,贪图权贵;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正是因为他的暴政才导致了他的灭亡。

生B:不对!他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修长城抵御匈奴,开凿灵渠开发南疆。这些功业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所以他不愧千古一帝的称号。

生C:但是他的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生D:所以我觉得他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一位暴君,总体来讲是功大于过。

师总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要注意,评价历史人物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

当然,更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以秦始皇的功绩是主要的。师:秦朝灭亡后,战争并没有平息,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并没有实现。项羽、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又把中国社会推入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2、楚汉战争(板书)(问)这时的楚汉之争,性质还是不是农民起义呢?

生:不是,因为项羽、刘邦已不是农民起义的,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这是一场统治者争夺帝位的战争了。

师:后来形势发生变化,刘邦反败为胜,其关键战役是“垓下之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汉高祖)(板书)都城:长安

(问)楚汉之争中,开始时,楚强汉弱,项羽常胜,刘邦常败;后来刘邦却能反败为胜,为什么?

生(分析):在战争过程中,项羽刚愎自用,不尊重人才,最终失败;而刘邦注意招贤纳士,取信于民,入关之后,即颁布“约法三章”,赢得了百姓的支持,为了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师:西汉建立起来后,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生养息政策,使西汉出现了经济恢复发展、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是,西汉后期,政治开始腐朽,最终走向灭亡,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东汉建立时间:公元25年建立者:刘秀(板书)都城:洛阳

复习巩固: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总结):从秦因暴政而灭亡和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能反败为胜,我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板书设计

第2课陈胜吴广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灭亡的根本原因①兵役、徭役繁重②赋税沉重③刑法严酷

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二、揭竿而起——秦末农民起义三、秦亡汉兴

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板书)都城:长安

东汉建立时间:公元25年建立者:刘秀(板书)都城:洛阳

《历史》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埃及两次分裂重新统一,发展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新月沃地”的主要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和汉谟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的建立和分裂。

结合教材地图和相关配套的地图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注重史地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奴隶主残酷剥削奴隶的历史见证;生活在新月沃地是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腓尼基人共同创造了亚洲西部的文明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地位:

本课讲述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和亚洲西部是古埃及和新月沃地的有关国家,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加深对世界古代奴隶制文明的理解很有帮助。

教学重点:

金字塔:它是古代埃及最著名的建筑,耗时长,建造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有关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到现在仍然有争论。一方面它是古埃及的骄傲,是埃及人民的智慧的高度体现,另一方面,它又是奴隶主残酷压榨奴隶的见证。

埃及的强盛: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这种强盛的基础是对外侵略。古埃及的区域范围明显扩大,在经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基础上的强盛是不稳固的。

《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堪称世界之最。而所以法典的内容都充分反映了它是奴隶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学难点 :

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一度横跨亚非两洲。以后逐渐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这段历史跨度较大,对初中学生有一定难度。他们刚刚学习世界史,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生活在新月沃地的人们:学生结合地图了解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他们对古代奴隶制文明所做出的贡献,有一定困难。

教法建议

关于金字塔:"金字塔"是世界闻名的建筑,是古代埃及的骄傲。教师在讲述时,可结合有关图片,解释为什么称之为金字塔。说明在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而哈佛拉的金字塔旁矗立着狮身人面像。之后,留出专门的时间请部分同学根据他从各种途径了解的相关资料,向大家介绍有关金字塔的故事。

关于 《汉谟拉比法典》。要强调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它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通过对该法典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它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是奴隶主贵族统治奴隶的工具。初步培养学生根据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埃及奴隶制帝国的兴衰;《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学生刚接触学习世界也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的分析。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同学们举世闻名的埃及大金字塔,你知道它的来历吗?令人神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你知道它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有史以来,从尼罗河畔第一个古王国的建立,一直到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五千年间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流传过多少新奇有趣的故事,至今还留下多少著名的历史遗迹、文化古物和艺术珍品!这一切都是你们渴望知道,也是应该知道的、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哪里产生的呢?

讲授新课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板书)

丰富的历史遗迹、众多的地下文物和大量的文字记载清楚地告诉我们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西亚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以及东亚黄河长江之滨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蓝。五、六千年来,她们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于亚非地区、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就出现了奴隶制小国。

一、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国度(板书)

1. 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统一

非洲东北部,全长5646公里的尼罗河由南向北从这里流入地中海、每年的七月初,上游地区暴雨和山洪迸发河水奔腾咆哮倾泻而下,吞没谷地形成一片泽国。十月底

雨季过去,下降的河水才流入河床、泛滥期间积下厚厚的一层淤泥成为谷物生长的极好肥料。这条著名的大河不仅给下游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更给这里带来了生命和繁荣,埃及人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的工具清除荆棘草莽,开渠筑坝引河水灌溉土地,种植庄稼,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见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是古代埃及人民赞颂尼罗河的著名诗篇;说明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尼罗河孕育着古代埃及的文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埃及从原始社会缓慢地进入奴隶社会。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这些奴隶制小国之间进行了几百年的战争和兼并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奴隶制国家。上下埃及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逐渐强盛起采,国王美尼斯亲自带领大军攻打下埃及。上埃及获胜。传说他在决战胜利的地方建立白城,这就是古代埃及的首都孟斐斯,它位于今天开罗以南不远的地方。

这样建立起初步统一的国家(公元前3000年),首都孟斐斯。

问题:埃及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金字塔--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胡夫金字塔最大)(板书)

在埃及,最早的墓葬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再堆成一个沙堆。以后墓穴越挖越深,成为地下室,在地面沙堆周围砌成石墙这种坟墓叫做"马斯塔巴'(意为石凳)。到了公元前27世纪,埃及第三王朝法老杰赛尔找建筑师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石砌'马斯塔巴"在上面加了五个一层比一层小的'马斯塔巴',使它高达61米,这就是埃及第一座塔型陵墓,因为它的外形很象汉字"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以后,历代法老像着了魔似的都给自己建金字塔,并且越建越宏伟。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给自已造的金字塔最大。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十米。但在1889 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石头磨得很平,虽然已历时数干年,今天人们也很难用一把很薄的刀片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宇塔、它比胡夫塔低三米但有着完整壮观的附属建筑。有一个雕着哈佛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雕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天然的大岩石上凿成的,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一座座巨大的金字塔,至今还矗立在开罗近郊的沙丘之中。它是古埃及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见证。也是埃及劳动人民力量和智慧的结晶。

3.埃及的分裂和重新统一

埃及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分裂和混乱在什么时问?(学生回答)

约从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埃及先后经历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分裂和混乱。但后来埃及人民经过长期斗争打败入侵者,以南方的底比斯为中心重新统一起来,建立新王国。此后军力大大增强,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4.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可15世纪)。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是依靠对外扩张起家的。图特摩斯三时强迫被征服的国家向

埃及纳贡。帝国兴起后约200年间,埃及经历了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新成就,特别是扩大了商业活动。埃及同小亚细亚、爱琴海诸岛和希腊半岛都有贸易往来。开凿了沟通尼罗河支流和红海之间的运河,加强了同地中海东岸一带的联系。

5.古埃及的衰落和灭亡

埃及军事帝国对外侵略扩张,对内镇压人民,导致国内多次发生人民反抗斗争。被征服地区纷纷摆脱埃及的控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日益严重,埃及逐渐衰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二、新月地带的国家

同学们请看教材中新月沃地示意图。在亚洲西部有两条大河,它们分别是东面的幼发拉底河和西面的底格里斯河,他们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入波斯湾。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这一带我们通称为两河流域。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也是两河间的土地。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犹如一湾新月。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这一地区称?quot;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在这一地带先后居住过的居民有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板书)

这些国家以城市为中心,都很小,苏美尔人和⒖ǖ氯宋苏崤ァ⑼恋睾投院恿鞴喔韧目刂迫ǎ渍欢稀⒘胶恿饔蚰喜渴倍骋唬倍至选5焦?894年,来自叙利亚草原的一支游牧部落占据巴比伦城,建立起巴比伦城市国家。它在历史上称?quot;古巴比伦王国"。

2.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

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利用各国连年打仗彼此削弱的机会,经过战争统一了两河流域。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自称是"月神的后裔",自比作"宇宙四方之王",建立起以巴比伦为首都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漠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制定了一部法典,这就是我们面将要讲述的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板书)

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的全部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请同学们看图:这根石柱高约71厘米,石碑全长213厘米。法典的上部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法典的浮雕。太阳神形体高大,胡须编成整齐的须辫,头戴螺旋型宝冠,右肩袒露,身披长袍,正襟危坐,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汉谟拉比头戴传统的王冠,神情肃穆,举手宣誓。太阳神的宝座很象古巴比伦的塔寺,表示上面所坐的是最高的神关于法典的内容,整个浮雕画面庄严而稳重,表现了"君权神授"的观点。这种把国家典律和艺术结合起来的形式,后来成为古代纪功碑的一种范例。课本上有关叙述(找学生朗读)。想一想,法典维护谁的利益?

该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奴隶对奴隶主仅说一声"你不是我的主人"就被割掉耳朵,理发师剃去奴隶头上的标志,要被截断手指,等等。所有这些条文都说明了这部法典维护奴隶主专政的实质。它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尽管奴隶主用种种方法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古巴比伦的强大还是没能维持多久,汉漠拉比死后古巴比伦王国衰落下去,两河流域重新陷入分裂。上面我们讲述了新月沃地东部的一些历史,在沃地西部又有哪些居民呢?他们的历史如何呢?

4.腓尼基城邦 腓尼基是紫红色的意思。腓尼基人从海蚌中提取出鲜艳的颜料,用紫红色染成花色的布匹,远销地中海各国。腓尼基人的航海和经商著称、此外在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一带希伯来人建立过统一的国家,这个国家后来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和南部犹太两个王国。

5.希伯来人国家

以色列国和犹太国灭亡后,大批犹太人被掠往巴比伦为奴,波斯占领巴比伦后,释放犹太囚徒,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以后犹太人举行起义反抗罗马的统治,遭到镇压。幸存的犹太人散居到世界各地,他们就是今日以色列人的祖先。

课堂小结:

我们一同回顾了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和新月沃地的古代国家的情况。这两个地区是古代奴隶制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亚非文明的高度浓缩。在这中间有太多值得我们回味的地方。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有关《汉谟拉比法典》可以使用专门的时间,组织模拟法庭。在深入研究法典的基础上,通过法庭的对白和最后的判决。体现该法典的鲜明的阶级性。

板书设计 

《历史》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 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和重要成果;知道垄断资本的含义。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爆发的原因;理解大企业与垄断资本的形成及垄断资本出现的影响。

2.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包括插图和小字史料等),培养学生学习教材、挖掘教材资源的方法;把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让学生初步掌握比较的分析方法;对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具有历史分析的习惯与能力。

3.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使学生领会到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对待新事物,既要肯定它的积极面,又要看到它的消极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力时代

难点:垄断组织

说明:

1. 电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象征,电能的广泛使用推动着与电相关技术发明层出不穷,由于电能的出现,推动新材料、新兴工业部门等相继出现,这不但构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也凸现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2. 垄断资本是新科技广泛运用到生产中而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为适应生产力高度发展而实行的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它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利于中小企业参与竞争,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些道理中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

假如你家停电一天甚至更长时间会带来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适当补充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雪灾引起大面积电力中断的社会现实,让学生在合理的设想中意识到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电力时代的来临做好铺垫。

2. 电力时代的来临

出示材料一:选取教材中1900年巴黎展览会图片,及教材小字部分一家报纸对这次展览的评价的引文。

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完成教学:

1)很显然,这里的空格(教师在制作PPT时,在原文中拉掉"电"字,改为一个空格)应填什么?从这字里行间透射出当时的人们对电的出现是怎样的心情?

通过阅读教材以及对材料的解读,感受到当时的人们对电的出现,感到震撼、惊喜、赞叹的心情,凸现主题"电力时代的来临"。

2)电作为新能源是何时被人类推广的?与哪些科学家的贡献分不开?

通过此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即19世纪60至70年代,人物如法拉第等相关基础知识的教学。

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爆发的原因,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工业革命的爆发,需要稳定的政治,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科技基础等,而中国等这些正处于殖民统治的国家不具备爆发工业革命的土壤。

3)出现照片中"展现出耀眼光芒"的场景,最早应该出现在哪些国家和地区?为何不会出现在像中国这样曾创造辉煌文明的东方古国?

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仅仅是在电力方面取得成就吗?还有哪些具体成就?

出示材料二:伍尔沃斯大厦、"没有马的马车"两幅图片。

设计问题:

1)从这些图片中,你联想到了哪些相关产业(工业)?

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新材料及相应的工业部门,如根据"伍尔沃斯大厦"联想到钢铁冶炼技术、钢材、化学工业等,由"没有马的马车"联想到汽车制造及交通运输等具体成就,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挖掘历史信息,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

2)工业革命有如此多的成就,但我们的标题却是"电力时代的来临",这是不是有点以偏概全?能揣摩编写者的意图吗?

通过此问使学生明白电能的发现及应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即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读书,从教材中挖掘信息的方法。

讨论:

我们教材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个"革新突破高潮迭起的时代",你认为有道理吗?请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相比较,证明教材中这个观点的合理性。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范围较大,本问题的设计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学生,从能源、材料、新兴工业部门以及生活等角度,体现出第二次工业的"革新突破",使学生领会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更高,科技与生产、科技与生活的结合更紧密,科技提高生产力,科技提高生活质量等。同时自然的过渡到教材的第二目"企业与垄断资本"。

3.大企业与垄断资本

结合课后的练习与测评二的材料:洛克菲勒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对教材的问题作以下改动:

1)通过这个个案,说说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通过此问,点出资本主义从小企业到大企业最终发展到垄断集团的过程。

2)阅读课文,并补充材料三:泰勒及列宁对泰勒制的评价。提出问题:你认为导致这个企业由小作大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此问,完成垄断资本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科学的管理方式,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关键。这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形成垄断企业。而且,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大型企业的出现,例如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等,能是小企业吗?这样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连接。

3)这个个案中说:"到80年代该企业已控制美国90%的石油供给与提炼市场,掌握了美国石油也后,有控制了煤气、电气等行业。"由此,从中能解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吗?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何时发展到这个阶段的?通过文中所反映的现象,引导学生知道资本与生产高度集中,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过渡:出现这样的垄断企业是福还是祸?这曾经在美国的政界也引起过讨论。

出示材料四:反垄断的漫画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话。

问题引导:

这幅漫画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前面个案加以说明。为何总统不禁止它的存在?能理解其中的"污垢"吗?我们应如何看待垄断资本?从中能否给我们评价历史事件一些启示呢?

通过图片及文字史料,并结合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的引导,进一步理解:垄断是科技应用到生产中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研发新的成品,不断改善管理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故不能禁止它的存在,但它在竞争中优势明显,不利于中小企业参与竞争,也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容易扩大社会的两级分化,造成社会矛盾与冲突,故要加强政府的干预,去除它的"污垢",(在归纳的时候可以结合当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欧盟反微软案、中国电信等,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走极端。

4.小结: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的进步总是以牺牲为代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为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可否认,人类据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贫富分化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科技革命,是坚持还是放弃,是发展还是抵制?请结合以上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与工业革命为人类文明进步相比,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这些代价不是工业革命应有的结果,而是失误。关键是如何权衡利弊,走持续性发展的道路。通过此问,进一步深化主题,培养学生对事物要辩证地的认识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资料附录]

材料一:

一个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没有电,这个展览会仅仅是毫无生命力的一堆展品。只要将手指在开关上一按,魔术倾泻而出,宫殿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光和生命。" --本课教材

材料三:

列宁认为:"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操作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统计和监督制等等。"

--学习时报网

材料四:

西奥多?罗斯福:"垄断组织。不要禁止它的存在,而是对之监督和控制,去除其中的污垢。" --摘自高三选修教材95页

[板书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

兴起时间:19世纪70年代

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

兴起原因

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电力时代 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的来临 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新机械--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电机制造

生 自 主要成就 新材料--钢材、建材

产 由 新技术--钢铁冶炼

力 竞 新兴工业部门--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提 争 主要特点:科学理论对技术创新的推动明显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大企业与 积极: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

垄断资本 提高的表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评价 消极: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资本,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容易导致经济危机。

[训练设计]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 摘自人教版教材《必修三》

回答问题:

(1)马克思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指的是哪一事件?请从经济结构方面说明该事件为社会带来的影响。

(2)"电力"取代"蒸汽"指的又是哪一事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电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更大,他的预言正确吗?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扩大。

(2)第二次工业革命;正确,如,伴随电力能源的开发,推动着电器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的蓬勃发展,并都成了近代工业体系中最重要的工业部门。而且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直接推动着企业的发展,出现垄断企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到发展到垄断阶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5篇《历史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最新范文

90 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