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作文写作>体裁作文>日记周记

红色日记优秀征文优秀8篇

2024-03-30 05:39:55

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得短暂,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讲《红色故事》比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编辑帮大伙儿找到的红色日记优秀征文优秀8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色作文600字 篇一

白白的,轻轻的,随风而飘,随风而止,越过沟壑,穿过荆棘,这是白色的蒲公英;红红的,柔柔的,风飘则起,风停则驻,这是红色的蒲公英。白与红,映出一片鲜艳,润出一点绿意,香出一份感馨。

老师说,蒲公英的意象不好,若有若无似的,给人一种漂浮不定的感觉。蒲公英,在我的感觉里面,是那种比较的东西,很很,它可以随着风到任何地方去,但蒲公英又不是真的是绝对的,它必须要凭借风力,它才可以实现它的与风共舞,与云同游的梦想。

白色的蒲公英,也许真的是不那么的的,它还是要有所凭借。

而红色蒲公英呢?红色,我把它比做是最最鲜艳的颜色,它是那么的刺眼,那么的摄魂。我把蒲公英比做是的象征,因为我喜欢自在,不受约束,想要像它那样的能够周游各地,这是我的性格,而我把我性格里面那有点像不属于我的作风和表现,比做红色的蒲公英。

白色的蒲公英,这是正常的现象,但红色的蒲公英,我却把它比做是奇迹的代名词。

湛蓝的天空下,朵朵蒲公英随风自在的飞舞着,把它那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把它那快乐的感觉表现得酣畅淋漓,把它那最真的一面表现出来。它是调皮的,所以它会与云同游;它是娇憨的,所以它会邀风共舞。蒲公英,又天真又成熟的感觉,天真是因为它的幼稚,成熟的因为是它的心灵。

像游丝般的蒲公英,在我的眼前徐徐飘过,我闭上眼睛,伸出手去,用力一抓,些些白色的小花似的,我把它们紧紧的握在手心里,不让它在我的手中飘走,我要让它们在我的心里驻足,在我心里自在的飘着飘着,与云同游,与风共舞。

我不会再让你流浪了,从今以后你就驻扎在我的心里面。虽然外面有广袤的天空,但我的心里面也有天涯海角。

红色记忆征文1900字范文:重温红色记忆,珍惜幸福生活 篇二

“任何人都不会被忘记,任何事都不会被遗忘!”

硝烟早已散尽,伤痛不能忘却,珍惜和平吧!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坚持了7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计15年,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赢来了抗战的胜利?1945年5月9日,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从程序上讲这才是正式的投降?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日本将中国视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正式向中国投降?按照国际惯例,签字的次日,即9月3日,是日本签字投降正式生效的日子?当时的国民政府于第二天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

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华儿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国的旗帜、戊戌变法的惊雷,义和团战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枪声,无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

战争、硝烟,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是无尽的伤痛,是家破人亡,是流离失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从而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九一八!!!侵略者惨绝人寰的行为,令多少人们丧失生命,多少人无家可归,背井离乡!一首用血泪和仇恨谱写的歌《松花江上》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就唱出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这首歌唱出了3000万东北同胞的悲惨遭遇和思乡之情,尤其是唱到“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时,更是让人心酸不已。同时,这首歌也愤怒地控诉了蒋介石丧权辱国的“不抵抗”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这首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传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成为了亿万人高唱的战歌,鼓舞了人民抗击日寇收复失地的战斗热情。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多年前,一叶小舟在风雨飘摇的南湖上扬帆起航,此时的华夏大地,正是满目疮痍,破碎的河山遍布着断壁残垣与坟白骨,多少人的期盼和梦想,多少人的血汗和泪水,终于在死亡线上看到了曙光。您,如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在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指引着万千热血战士,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如不灭的灯塔,在漫漫长夜,照亮战士前行方向;您是力量的象征,激励着无数战士披荆斩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虽然都是人民大众组成的,没有上过军校,没有统一的军装,没有好的装备。炎黄子孙都是好样的,“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我们的军队广大战地指导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精神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风所指,所向披靡。”他们凭借自己坚韧的性格,换来了胜利,换来了自由,换来民族的解放。

谁说炎黄子孙是东亚病夫!炎黄子孙都是好样的!!!

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话,响彻天空,穿越时空,一个世纪的屈辱随着这声巨响,销声匿迹。华夏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从此不再是一头沉睡的雄狮,那些所谓的东亚病夫的称号已不复存在,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光阴似箭,日历撕了一张又一张,60多年了,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谁说中国人没志气,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戴安澜马革裹尸抗敌枭、吉鸿昌变卖家产为抗日、马本斋回民支队的司令员、杨靖宇侵略军最害怕的抗联司令、赵一曼:着名的巾帼英雄、卫立煌:指挥忻口战役的抗日将领、谢晋元:八百壮士的指挥官、张自忠:尽忠报国的一代名将、赵登禹:血战南苑的北方大汉„„他们都是好样的!!!

60多年的光辉,弹指一挥间,在前进的路上,美好的未来向人们招手。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高山流水,而是人民在前进的高歌!!!

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歌声飘扬。啊!我的祖国!中国共产党!我伟大的祖国母亲!你的儿子衷心祝愿你:

愿您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愿您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红色文化 篇三

红色,象征着喜庆。拥有着千年文化历史的中国便将红色视为吉祥的象征。人们总在生辰吉日或过传统节日之时穿上带有红色的衣物,所以许多中国人受当地的传统影响,对红色情有独钟。只要一逢大喜日,全家人都穿得红红火火,喜庆之感油然而生。

红色象征着文化。五店市,一座座红砖古厝,拉起了我们对古老文化的向往。红色的砖石越垒越高,象征着喜庆节节。红色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大年三十过年,全家人穿上了红衣,围在一起吃年夜饭,大鱼大肉摆在餐桌上,大家互相道一句祝福,赠着红包,红包包住的,是长辈对晚辈的期盼。放着鞭炮,想着的是流传至今的“年怪故事”。贴着春联,想着的是我们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的满分作文网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象征中国文化的红色也烙在我们心中,甚至让我们的中华文化漂洋过海。

红色,象征着革命。日本侵华,中国人民奋死抵抗,许多人民在战争中不幸牺牲。红色的鲜血顿时汇聚成河。这时,许多敢死队人员在最危险的时候出现,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也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民不是所谓的“东亚病夫”,我们站起来了,正如国歌中所唱“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是的我们伟大的领袖们正带着我们前进,尽管今天我们生活在于和平年代,但还是得带着红色精神,永远传承。

红色,象征着喜庆、文化和革命。虽说这颜色十分平凡,但我仍然认为它是幸福的色彩吧!

红色故事征文 篇四

红色的黑白照片

伍梓涵

五一长假,我随家人回到了奶奶的故乡——梅州市大埔县。院子已经有些破落,推开掉漆的院门,仿若打开了一段回忆。大厅灵台上落灰的一张黑白老照片,封存着一旬黯淡年代,传承着一脉红色基因。

奶奶已是泪眼潸然,她颤抖着翻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里面记载的是我太公——黑白照片的主人的生涯。他艰难的一生,写满了纸张。

1928年的冬天,我的太公诞生在大埔县岩下村的一户贫穷人家。17岁那年,他辞别故乡,毅然走上了革命的路。他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任务的艰辛,环境的恶劣都无法击退这位勇士。他在解放汕头的战斗中与敌人殊死奋战,后因身受重伤,只得转至广州军区情报处。伤势还未完全痊愈,他就请命到香港,从此作为隐秘工作的一员,为党付出自己的力量。

1956年,响应党的号召,太公到了当时最难、最苦的地质队工作。也就是在地质队的时候,太公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共产党的一员,一生都为党的事业贡献着。奶奶的睡前故事,仅党规而已。

在地质队时,太公曾为了任务,签下生死协议。他闯在最前方,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他签下协议时,并未留下什么书信,只在临行前对奶奶说“我走了,但你们要把我讲给你们的党的一切,全都记住!”

奶奶带着六个弟弟妹妹,等待父亲凯旋归来;盼星星,盼月亮,盼回了捷报,却没盼见心心念念的父亲。万念俱灰之下,太公回来了。他对此的解释是:“我总得替那些出了意外的同志做点什么。”除此之外,别无解释。

灵台上的那一张照片,是太公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之一。奶奶在选照片时选定了这一张黑白的、神情端严的太公。她说:“这才是最能凸显你太公精神的,那种红色的精神”。

没有前人栽树,何来后人乘凉?愿红色精神代代相承,吾辈当图强!

红色的黑白照片,给予了我极震撼的情感。愿以吾血铸吾地!

红色故事主题征文600字左右作文 篇五

看了题目中的书名,你可能会认为它讲的是一块红色岩石的故事。其实你错了,《红岩》是一部共产主义奇书,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

假期中的一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坐在书桌前,顺手拿起了由罗广斌、杨益言叔叔写的《红岩》这本书,竟不知不觉被书中情节所吸引,让我爱不释手。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书中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最后一章,也就是第三十八章的故事。徐鹏飞镇坐在总指挥部,心情焦躁,不断地看表。满屋子都是他的怒吼声,而电话也叮铃铃地响个不停。这使他更加狂躁了,好比是火上浇油。另一边,白公馆的越狱计划也在执行中。在这次行动中,牺牲了好多人,他们都是为了别人而牺牲。他们没有白白地牺牲,在最后的紧要关头,人民解放军赶来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邪永远战胜不了正,所谓邪不胜正。故事中,我最恨的就是那个叛徒,由于他的叛变,使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牺牲了,但是,他们却在敌人面前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渝。

当我们坐在温暖的家里悠闲地喝着热茶时;当我们在设备先进的校园里读书时;当我们在假期里快乐地玩耍时,我们是否会想起几十年前为了建立新中国而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的烈士们?是他们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他们使我们的祖国独立强大了起来!这种为了党、为了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我们要将先烈们的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并发扬下去,让我们的五星红旗在祖国的上空更加骄傲地飘扬!

红岩精神,时代的骄傲!残忍的失败了,顽强的胜利了!所有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而牺牲的烈士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红色作文700字 篇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首诗道出了思乡恋故的情怀。凄凄然,如月苍白了故土,似霜,凄美了他乡……

家乡的月,总是藏在枝叶间,然后被分成各种形状的冰晶。有的时候,被小风拨开的枝叶,有把月还给了我,还给了小村。村里很少有像我这样看月的。他们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感觉和记忆里没什么分别,便又各忙各的,然后是袅袅炊烟,将夜守候,只等那日出东山。江水则白了一片。看这水里的月,指尖轻点便溶在江里待江水平静之后,那月又圆了起来,静静的点亮江面。

夜是什么颜色?是绿色,点点荧光,点点感伤。

再回家乡之时,已长大了不少。那月依旧,只是不远处的林子里,多了些许荧光,一闪一闪的和星星一样。我知道那是萤火虫。回乡是因为姐姐出家了。她很美。和月一样,不会说话,也听不到这里的声音,只是静静的生活;和萤火虫一样,静静的飞舞,静静的发光……

入夜后,人们挤满了大堂笑声不断,推杯换盏,你敬我回

跑堂的表哥一边放下菜一边说:“姐今天好漂亮,以前怎么就没觉得呢?”我笑而不语,只是将脸转了过去,看这姐姐。是啊!真美……餐宴进入尾声的时候,见几个孩童提着装酒的盒子,制成的灯笼来回的戏耍。那灯笼里的烛焰一闪一闪,橘红色的光,暖暖的映在盒子四壁和孩子们的脸上,还有一颗有些醉意的心……

饭后和几个朋友出门散心,走到林边时被惊起的萤火虫,划出各种的弧线,像流星,一闪即逝。

被喊回去的时候,有想起了姐,她很开心。我知道,她一直很开心。因为她一直在笑,月也一直在笑,弯着嘴角,祝福着小村,祝福着他们。再看那林子时,荧光点点,舞动着那会发光的美。只是夏末的时候,就很难再见那如画的静夜。

扬起一阵小风,柔柔地带着些许思念飘向远方。轻轻地遥响树梢,轻轻地拂过寒江,轻轻地回到故乡。

而今以是冷冬,月依旧高挂,只是我看不见,入眼的只有蒙蒙铅云,只要云散,就能再见了罢?

红色故事征文 篇七

张可

金色,如火一般热烈,辉煌。而我外公的舅舅正是如此,他拥有灿烂伟大的一生,为后人带来了新生之火,希望之焰。他叫陈金。

其实,如果没有这次写作,我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原来我的身体里,流着一位英烈的血。那天,满分作文网我打开百度,搜索“烈士陈金”词条。

“民国33年冬,陈金把古塘的进步青年秘密组织起来,成立‘五四读书会’,经常把游击区传来的《星火报》《曙光报》等拿给大家传阅。”屏幕上的黑字渐渐隐退。我开始想象,一个岭南山水滋养出的文风郁郁的才子,站在一群少年面前,谈救国家保民族,谈洒热血抛头颅……我太舅外公,在我的脑海中,化作一道金光,熠熠生辉。

我回过神,继续阅读“在反扫荡战争中,陈所在的连队屡立战功,成为粤赣边纵队珠江二支队主力第三团的主力连队之一。”战场上,我的太舅外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五战五捷。我仿佛看见,他坚定的目光中,孕育着金色的希望。

忽然,我看见“民国38年2月,九江支队奉命从高坡东北侧追歼敌军,陈在战斗中牺牲,战斗结束后,支队领导在追悼大会上宣布追认陈金为‘模范指导员’”。一发子弹,射中了他,他睁大了双眼,眼前开始模糊,身上的剧痛涌入脑中,耳旁的叫喊,硝烟的气味,慢慢凝聚,变成了一团金黄的火焰。他倒下了,但他——我的太舅外公化作了天上的一颗闪亮的金星。

终于,页面拉到最底端,我的太舅外公的一生结束了。虽然他二十二年的短短人生,只定格在这几行字里,但他的伟大、勇敢与爱国之心,却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盏金色的灯,其磅礴的力量,指引着我前行。

红色革命文化征文 篇八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亦是对中华民族深深的忠爱,当然,这亦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深深的共鸣。生于这个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是否会因为生活的安逸而忘记对祖国所肩负的重任?我们是否会因为风沙的覆盖而忘记祖辈们所留下的光荣印记?我们是否会因为时间的洗礼而放弃那该我们铭记于心的红色内涵?相信我们的回答都会是否定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在祖国的呵护和抚爱中长大,对祖国所经历的历史又怎能轻易的就从记忆中抹去。

回想祖辈们的艰难抗战路,眼框便不自觉的被打湿,耳中满是中华战士们那充满力量的咆哮和怒喊之声,心中也好似有一团烈火在激愤中燃烧。“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汗洒疆土只为民之安乐,伤痕若揭只为国之复起,枪声,炮声,泪血声,忘不掉的抗战岁月,挥不去的复国神话。他们,只为了国,他们,亦为了民。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收获丰厚的稻菽,全是因为抗战英雄们在前线疲于奔命,不惧死亡,用自己的血汗将偷盗者阻挡在了围栏之外。

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他们是风雨中那屹立不倒的擎天柱,支撑着祖国的山河,不显一丝颓势。食过皮带,啃过树皮,饮过泥水,只为躲避敌人,积蓄更多力量。这是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的信念,亦是不惧死亡,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更是一种团结互助,不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就是永不过时,我们永远都需学习和发扬的红色精神。

初入江西,一种浓烈的红色革命氛围便扑面而来。江西作为革命老区,陪伴着党走过了一段又一段的艰难复国路,引领着祖国战士在抗敌这条路上越走越好。现在,作为江西的一名学子,敬畏感和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埋藏在心底那若隐若现的红色基因也好似一下子全部都涌现了出来。“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最主要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孕育了永不言弃的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席慕容散文《时光》,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勇往直前。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也须不负肩之使命,传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还记否?那场令所有炎黄子孙都为之心痛的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它夺去了多少汶川同胞的生命和健康,震塌了多少那被人称作“家”的房屋。但再大的苦难也抵挡不住中华民族这面屹立不倒的高墙和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的爱国爱民之情。它让我们看到了“众志成城”的动人场面,它亦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团结一心,不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

最新范文

41 31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