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作文写作>体裁作文>读后感

名著《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优秀8篇】

2022-10-03 19:16:33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名著《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篇一

任何一幅简单的图画都有着透明的色泽和模糊的形象。

当一个艺术家故意要装饰自然,用绿的颜色画春天,用深红色的颜色画旭阳,用朱红色的颜色来画嘴唇,那他创造出来的东西是模糊的——因为他怕真理,透明化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模糊的视线才会出真理吗?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美的,冰雪少女出凡尘,上帝不加任何的修饰展现出苔丝那素衣的美,每一幅画——大大的眼睛,大胆接受一切外部的真实而又毫不畏惧困难地,像打开的书一样,懂得其中内在的真实。苔丝的体型塑造时不用任何复杂的线条,更不用什么颜色来透造,仅用了砖墨条来勾勒,用漆黑恐怖的环境来渲染内心的洁白无邪。在森林中那张苔丝背对着纯黑的树木,用那背景更加烘托她内心的伤悲,她的单纯,可爱变成了“蛋白质”加上可怜没人爱。她对待爱总是虔诚的不加任何的杂质,不加其他模糊性的。

诚实的人必有诚实的好,然而一次亲身经历低过两次老师的教导。苔丝的父母预卜一切危险的人将永不会航行大海,事事忧虑将一事无成,他们想不劳而获得到名誉或财富,他们是在虚伪的透明让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子去闯德伯家那模糊的世界,遇到亚雷德伯,一切来得那么的直白,他的花言巧语,让苔丝不慎陷入沾泥,又是一幅丛丛水草用素描的魔法将其模糊化,而独留女主人公那并耸着肩,眼睛发着透彻的光芒,她在迷茫,在思索……

她稀稀疏疏的头发与水草相互交衬,她的精神在消极,她开始在悔恨,在愤怒,不想纠缠,想摆脱,有了孩子,她才有了些慰籍,然孩子的失掉,她又开始彷徨,透明化的悲,模糊化的冷,亚雷他的不负责,他的花心,使苔丝感到更冷,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了的也许感到不过如此……他的心中或许如此反复着,有了责任会更加繁重。当时苔丝的内心也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欲望,不过那只是少女的一种模糊的朦胧感,在绘画中没有亚雷的身体像,他是虚无的模糊存在着。纵观图片:朴实厚重人类思想单纯透明,西方“世外桃源”女人的痴情,男人的忧愁,表达的淋漓尽致。作者给予苔丝身穿洁白的字衣裙,也许是精神上的富有,在被侮辱迷茫后,她旌旗重鼓又走回农场。这一次的她眼神中带有模糊性,然而一幅农场依旧迷人,宁静,而她的心智开始成熟厚重,她讨厌自己的身躯,但却仍拥有一颗纯洁的心,她认识了克莱尔,一位绅士般的君子,但不管是透明的人性还是模糊的现实,对于苔丝来说真的是某个人的身上都有秘密的,透明的人性是不存在的,没有谁真得像一张白纸,去适应模糊的人生吧,她的无奈,她的惆怅,遭到心爱人的拒绝,她的精神开始崩溃她又要再逃避……这次却是他的爱人在逃……

再一次遇到亚雷,克莱尔时,两种心灵的抚慰,使她终于拿起刀子杀了亚雷,那是她最勇敢无忌的做法,是他毁掉了自己幸福的人,她终于可以解脱了,因此她悄然的走上了绞刑台,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明明白白的走过这一世,最后一张图片干枯的躯体,暗淡的房屋中,散发着寂冷,萧瑟,更加反衬出她的精神。定上天堂,永远和祥仁慈……

她的人生不再透白,而会风姿多彩。也许常说思想深刻,情感高尚,品德端正者活得最好,然而衡量生命的价值系以思想和行为,而非以寿命长短的,她的死是灵魂与肉体的统一,透明化的人性与社会模糊的互相统一对立的结果。

回想开始那张苔丝独站在农场旁有一头牛陪伴,使人看到实际的透明,而社会的模糊性,虽范围小,但它凸现出主人公苔丝的本质,一幅画卷,正是主人公的透明。她的选择,真得是再透明不了的没有原因的“因果关系”了,深刻的现实终结。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篇二

今日重看《苔丝》为什么仍会被她感动?仍感叹其坎坷悲惨的命运?仍会觉得灵魂深处的共鸣?

我个人认为全文的转折点出现在孩子去世时,苔丝年轻的生命中闪耀着一种母性光辉:无论我或我的孩子被别人打上什么标签,无论生命的外在表现多么弱小无力,生命本身是平等的,是珍贵的,是值得尊重的。

她只抱怨过一次,就是从亚雷家回来后对她母亲说了“你想我怎会知道那些事儿?我四个月以前出这个门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子哪!你为什么不告诉我,男人都不安好心?你为什么不先警告我?大户人家的女人,都知道得提防什么……。我多会儿有过机会,能在那方面学到东西?你又不帮助我!”全书中,苔丝只有过这一次抱怨,从此以后,命运对其再不公,她都勇敢面对,默默承受。她的身体里有一种叫骨气的东西,虽不是贵族,但胜过本书中提过的那些贵族。

苔丝与安玑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是知音相遇,灵魂的契合。这段感情开始的时候还加入了安玑弹竖琴,苔丝隔远远地偷听的段儿,真是让人莞尔,高山流水会知音呀。可见人生难得一知已。无论黄皮肤还是白皮肤,吃烤面包的还是白米饭的对美好的追寻都是一致的。但那时候他们俩都太年轻了,尚不得摆脱自幼家庭带来的思考习惯,而且一个是家中长姐,一个是家中叛逆的幺子。

苔丝的父母亲虽然非常不靠谱,但他们给了苔丝实实在在的爱,苔丝的母亲虽然嫁了一个酒鬼,但她顺服且乐在其中。所以苔丝对安玑说,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我仍然爱你。她渴望得到的爱是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但她不懂得老把“主义”挂在嘴边的男人对生活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她的污点会被放大。她把安玑看作“天神”,她希望安玑对她的爱能够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不过安玑毕竟是人不是神。她经历安玑的梦游后知道安玑仍爱她,但她没有求同情、没有乞怜、哭闹,她将选择权交回给安玑,默默承受了这一切巨变。你仿佛看到命运的巨浪袭来,她的脊梁仍然是挺直的。

安玑不懂得他自以为妥当的安排其实非常不妥当,他让苔丝守活寡,却没有想到寡妇门前是非多,而且苔丝是个多么漂亮的“寡妇”而且已经在这上面吃过亏。这段等待太长了,让苔丝不得不被生活逼迫得走向她最不愿意走的路。

总之,虽然不是每个女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得过“公主病”,但一定都做过“公主梦”,当年,我在做着“公主梦”时,《苔丝》击碎了那不切事际的一切,没有再想着要当“公主”,再不看重形象,从此走偏了好多年。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篇三

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其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纯朴美丽的农村故娘苔丝来到贵族德伯维尔家当女佣,被恶棍少爷亚雷克诱骗失身怀孕,因而受到邻里的耻笑和指责,从此开始陷入痛苦的深渊。后来苔丝遇到了出身富裕牧师家庭的克莱尔,两人真心相爱。新婚之夜苔丝将自己过去的悲惨遭遇告诉了克莱尔,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克莱尔的无情离去。苔丝吃尽了难以想象的各种苦头,却没有得到克莱尔的原谅和任何消息。为潦困的生活所迫,绝望中的苔丝再次落入亚雷克手中。此后醒悟了的克莱尔重新找到了苔丝,苔丝追悔莫及。为了与心上的爱人克莱尔生活在一起,苔丝杀死了毁掉自己一生的亚雷克。几天后苔丝被捕,以杀人罪被判处绞刑,克莱尔则遵照苔丝的遗愿,带着她的妹妹丽莎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我读过的外国小说中,《苔丝》大概是最具诗化最吸引人的作品了。作者对19世纪英国西南部农村自然景色的优美描述,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尤其是他采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与人物的细腻感情结合起来描写:通过自然景色来揭示人的心境,又通过人的心境来使自然景象充满人的情感,这种巧妙的结合产生出诗的意境,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读来真觉得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小说中哈代以生动的笔触,深挚的情感塑造出了一个善良美丽的少女苔丝:宛若“一个清新、纯洁的大自然的女儿”,“在气质和体貌两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尊贵的端庄,俨然是个皇后”,“她周身洋溢着诗意,一举一动都是诗,把诗人只在纸上写写的诗,活生生地显现出来了”。虽然苔丝是个失贞的女人,甚至最后沦为了杀人犯,但作者还是大胆地摒弃了世俗的观念,赞扬她为“一个纯洁的女人”,“远远胜过别的处女的清新”。

苔丝是个悲剧式的人物,究竟谁应当为这一悲剧负责呢?恐怕许多读者都会认为,罪魁祸首是恶棍少爷亚雷克。而在我看来,导致这一悲剧起因的固然是亚雷克,但导致悲剧结局的还有苔丝名义上的丈夫克莱尔。亚雷克只是赤裸裸的剥夺了苔丝的贞洁,从肉体上揭开了悲剧的序幕;克莱尔却在新婚之夜抛弃了苔丝,从精神上导致了悲剧的发展,并最终使这场悲剧落下了帏幕。倘若克莱尔没有抛弃苔丝,没有披着那层虚伪的道德面纱,也就不会有这场悲剧的发展与结局。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篇四

《苔丝》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出版于十九世纪末,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托马斯。哈代。

《苔丝》写的是社会把一个纯洁、质朴、正直、刻苦、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走投无路,终于杀人而被判绞刑的故事。这是一个悲剧,它无情地批判了社会现实,也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腐朽堕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苔丝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但作为女人,她拥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脸蛋,和恰到好处的身材。哈代给这个人物以重墨描绘,那就是着重写了她的外在形象。这个形象年轻美貌,天真活泼。给我映象最深的是她性感的嘴唇,和她唇上的曲线。粉嫩娇艳,如花沾露的唇,再加之细致分明,乖巧柔美的线条,在顾盼流转间,不动人也难。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美丽质朴的姑娘,她善良纯真的天性却被狠毒自私的上流社会的一位青年贵族亚力克利用欺骗,始终不能摆脱亚力克的阴影,而走向黑暗的深渊。她无力摆脱这种悲惨命运,只能用极端扭曲的方式对加在她身上的压迫进行反抗。可是这反抗又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瞬间就会消失,被人们所遗忘,完全不可能动摇整个冷酷残忍的社会。所以说,只靠个人力量的反抗,根本不起作用。这也是人性乃至社会的悲哀。

当她好不容易逃离亚力克的魔掌,随后去农场工作,并遇见了自己今后所爱的人——克莱尔,克莱尔欣赏苔丝的纯真可爱,在工作中交流频繁,感情不断升温,最后坠入爱河并义无反顾地结婚了。就在幸福快要来临时,因为苔丝的对过去不堪往事的吐露,导致两人从幸福的高空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谷底。克莱尔因为接受不了这一事实,毅然离开苔丝,远走他乡,无情地抛弃了可怜的苔丝。就是这样一位遭到命运戏弄的可怜人儿,想要与爱的人在一起幸福生活,就连这样一个简单平凡的愿望也没法实现,最终走投无路,惶惶不可终日,再加上亚力克的骚扰,她万念俱灰,对生活完全失去了希望,而动了杀念,杀死了侮辱她的,一直让她痛不欲生的亚力克。在杀死了亚力克之后,苔丝并没有为此后悔难过,而是一下次轻松了,因为死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解脱,她终于自由了。她以死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诚,来成全自己和克莱尔纯洁美好的爱情而没有遗憾。亚力克也为当初抛弃苔丝而感到后悔,带着巨大的悲痛与歉疚归来,并与即将被处死的苔丝度过了她生命最后五天快乐的时光。但是他失去了一个深爱她的人,一个把他当做生命一部分的人,一个可以为了他去死的人。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的自私和所谓的虚伪道德的约束,而使苔丝陷入悲惨的境地。对于苔丝来讲,克莱尔是她的希望,是她一切快乐的源泉,她为认识他而感到幸福,可是克莱尔把她最后一点希望也给抹灭了,即使后来克莱尔请求苔丝的原谅,以及在苔丝死后怀念追忆她,也无济于事。可以说,克莱尔也间接促成苔丝的死亡,但是直接促使她走向死亡的还是这个社会,是社会的悲剧。其实社会中像苔丝这样的可怜人很多,他们虽然身份卑微,但他们作为独立的人格,不应该被社会歧视抛弃,而是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倾诉的平台。这样才不会出现如此多的悲剧。

如果说卡门的美在于野性叛逆,简爱的美在于倔强顽强,那么苔丝的美一定在于纯净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而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虽然小说女主人公身份低贱,遭受了无耻之徒的玩弄和侮辱,历经重重磨难,最后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但我们依然赞美苔丝不屈服于命运,敢于和不公平命运做斗争以及为爱奉献的精神,她单纯善良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篇五

作者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作品中,他对爱情、宗教、性格及工业革命后期农民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副标题为《一个纯洁的女人》。

故事梗概:

乡村小贩约翰·德比菲尔德因为从一位牧师处得知他是当地望族德比维尔家族的后裔,便被虚荣心所俘虏,异想天开地要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位姓德比维尔的有钱人家处认“本家”。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个德比维尔家只是个冒牌货。德比维尔家的儿子阿历克见苔丝相貌美丽,假装好心给苔丝一份养鸡的工作,实则对其图谋不轨。

苔丝发现阿历克的本性后,回到了家中。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生下后不久就夭折了。流言蜚语让苔丝痛苦不堪,为了改换环境,她来到南部的牧场工作,成为挤奶女工。

在牧场,苔丝结识了思想先进、聪明开朗的安琪尔。安琪尔生在富有的牧师家庭,却不完全认同父母给自己安排好的未来,因此到牧场学习畜牧业知识。安琪尔和苔丝坠入爱河,安琪尔不惜拒绝父亲为他选择的门当户对的婚事,也要和苔丝订婚。

新婚之夜,安琪尔向苔丝坦白他的生活中“有段时间产生了幻灭感,因为困惑和困难在伦敦漂泊,就像一个软木塞子在波浪中漂浮一样,跟一个陌生女人过了四十八个小时的放荡生活。”苔丝宽容地原谅了他,也坦陈自己曾失身于人的过去。

可是,安琪尔无法接受事实,只身前往巴西谋生。绝望的苔丝只能回到家中,却被阴魂不散的阿历克纠缠……

读书感言:

对我来说,书中最令人痛恨的人物并不是玷污苔丝的阿历克,而是看似思想先进、追求解放,实则奉行双重标准的安琪尔。当苔丝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窘时,他独自在巴西不敢面对现实,才让阿历克乘虚而入。

苔丝是作者心目中美的化身,即使是在那个贞洁极为重要的年代,他也给这本书一个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因为苔丝的心永远是那么善良,即使她杀死了阿历克,即使她未婚生子,但她心中始终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的生活,安琪尔对她的态度如此残酷,她却一次又一次原谅他的过错,还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他毁灭了她心中的希望,她却为他安排好后半生。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篇六

其实早就应该可以写这个东西了,只是太懒了,经常只在微信上发个照片,随便说几句,应付了事,很像是游客到了某个地方,拍个照片或者写个到此一游,纯粹是表明下,已经到过此地。事实上,确实有很多想法,鉴于在手机上编写麻烦,又或者因为其他,然后只是付之叹息,沉默。时间一久,所有的感悟慢慢消逝,也不知道剩下点什么。再久而久之,连文字表达也开始生疏。当然,那些看过的书,肯定对个人有作用,只是因为没有用文字梳理过,没有形成观点,更多的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看上几十年,总是能让你于俗世里不太一样。

不过我确实一直因为水平问题或者说方向问题,很难从结构、技法、思想深度或者其他上面来分析、解构某篇文章或者某本书,看到最后,只是粗略地感觉到,好,不好……看到好书最喜欢的是古人说的,大善!看到坏书,最喜欢直接用狗屎或者垃圾。最打动我,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书中所体现的人性,光辉或者黑暗。也因为不会,缺乏此种能力,所以一直避免自己受于这种窘状,干脆就不写。只是老话说得好,不去做,就真的永远不会。现在该是尝试的时候了。

德伯家的苔丝。有的直接翻译成苔丝。其实这本书我N年前就已经翻过,不过没有看完,大概本能上感觉是个悲剧,那时候是如此害怕看悲剧,就没有看完。这次再次阅读,是因为最近在看的“木心文学回忆录”里极力推荐。

苔丝里,估计原文里,古英语或者俚语特别多,用来突出与区别所谓乡下用语与城里用语。我看的是张若谷的译本,为了对应方言与普通话,他所采用的是山东那边的风俗,用俺之类的用词。一开始有点怪,看多了也就习惯了。

书中,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其实处处藏有玄机,前后不断照应,更像是推崇那种叫宿命的东西,一发动全身,处处交织。苔丝,既然是书名都是以此命名,肯定是绝对主角。其他相关线索都是种种铺垫,或许很早出场,背景一样,最后又用上了,非常有机的结构,没有任何累赘、无用的人物。一开始,说的是村中舞会,其中路过的年轻人,一带而过……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那其中的第三个,最小的弟弟克莱,居然最后跟苔丝有如此交集。克莱一开始的错过与选择,最后才发现的美丽;苔丝一开始的胆怯与害羞,遗憾与昏这,又预兆着整段感情的不幸!!老牧师经常教导别人,指引别人信道,最后居然教导到花花公子德伯身上,最不可思议又最合情理的是,德伯居然又最后自己布道……克莱和苔丝在酒店门口碰到的乡下人,因为语出不逊,被克莱所打,最后苔丝居然在做工的时候遇上了,还是她的雇主……所有的这些,无一表明,冥冥中,自然有一双大手,肆意玩弄着人世间的种种。而且,里面也经常有一些小预兆一样的东西,英国那边的风俗,跟中国古代占卜一样的,用此给整件事情定个底色。

书中,有很多写景色的段落,大段大段。原来我是一看见这些东西就要略过,大概是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心态来阅读,我倒是可以好好享受这些文字了,也许更多是因为,哈代对此确实很用心,把景色写得非常美好细致,收发自如。从里面人物的视觉、感受散发出去,又从性格爱好收回来。我想,木心对哈代所评价的“从容”,也很大来源于此吧。所有的景色、环境交代,或者是相对客观的描述,或者是有些拟人化的描述,都是服务于当时人物的心情与气氛,娓娓道来的感觉,让人不自觉沉醉于此,设身处地,代入感非常强。克莱与苔丝恋爱那段,景色描写尤其多,就像是一幅又一幅水彩画,栩栩如生。可惜现在手不在手头上,不然可以摘抄一些。不过网络很发达,喜欢的人,可以自己寻来看看。

书中,还引用了很多圣经的话语或者文体。又或者是哈代向他所喜欢的前辈致敬,采用他所喜欢的一些作家的名句,变动下。不过据个人阅读经历有限,体会不到原文中的美,只能佩服不已。看的这个版本,注解很多,不过为了有完整的阅读快感,我经常也不看的,宁可半解不解地看下去。

看完,掩卷叹息的时候,我想,大概所有的人,除了伤感、难过,更多的还是遗憾吧。心里无数个如果吧……如果苔丝和克莱一开始就能在村舞会里相遇,如果他们更大胆些,直接些……如果苔丝的爸妈不那么势利,非要把苔丝推到德伯那里去,一定要攀亲,又或者如果苔丝不那么纯洁,苔丝的妈妈多教导点她关于男人的知识……如果克莱不那么骄傲,虚荣,如果他能多点豁达与宽容……如果克莱能够早点从巴西回来找苔丝,又或者直接寄信给苔丝,让苔丝多点坚持的理由与力量……如果苔丝的老爸,不那么混蛋,也不那么早死,如果她家里不那么多负担与杯具……然而没有如果,书也像人生一样,作者是如此忠实,没有如果,只有后果与结果。更像是那句话的充分体现,性格即是命运。作为一个至情至纯的女人,在一个浮华的时代里,遭遇的只有杯具。

书里最让我感触的是,苔丝到那个偏僻的高原里做农活的那段时间,身为个女人,居然如此在肉体上摧残自己,而一切只是为了所谓的爱情。那写给克莱的信,宁可做他的奴仆,又是如此像张爱玲所说的,爱情让她卑微,都低到尘埃里去了……每每看到该信,都要难过许多。如此真挚、高贵的感情。

绝对的好书啊。值得推荐。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篇七

《德伯家的苔丝》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它出版于十九世纪末,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托马斯哈代。

《苔丝》写的就是社会如何把一个纯洁、质朴、正直、刻苦、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央走投无路,终于杀人的故事。她以不同的艺术形象成就了一个悲剧,老长老长的故事也因为这个悲剧的成功成为了很多很多很老的人们心中的疼痛。

苔丝具有纯净自然的美,她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尔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

苔丝也是坚强的,乐观的,她的生命却是不可逆转。即使再多给苔丝几次选择吗我相信她最终还是会选择老路,除非安玑克莱没有抛弃她。

苔丝的遭遇折射出许多社会的现实。也许每个读者都能读出这其中深刻的寓意。但是,在当代的生活中,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苔丝那种保持心灵纯洁,积极面对一切困难的生活态度,即使她绝望过,但是,她最后还是在爱中死去。

当她被亚雷无情地玷污,她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亚雷提供的优质生活,回到穷困的家中。由此,她坚守自己内心的纯洁可见一斑。

当她知道自己有了亚雷的孩子时,她仍然坚持生下了那个小生命。这是一种源于母性的伟大。她对孩子也只是爱,是一种无怨无悔的深爱。那个时代的她,作为未婚妈妈,她无疑是伟大的。

爱是源于内心最深处,这是一个善良的女人。此书,此人,此事,需要大家去亲自感悟。以上仅为我的拙见。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篇八

看久了卡通连环画,我想换换口味。于是在书架上拿了一本《德伯家的苔丝》看了起来。

暖人的友情!

喜欢哈代的抒情诗,其中不乏情节生动,语句隽永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这是个美丽凄凉的爱情故事。当我合上书,苔丝对克莱尔忠贞的爱情故事确实令我感动,但令我温暖的是和苔丝一起挤牛奶的3个可爱少女伊丝、玛丽安与雷蒂。她们也同苔丝一样深深爱着那个英俊少年克莱尔,但也深知克莱尔只爱苔丝,于是就把爱恋深深地埋在心里,而把祝福送给他们。

读到这里我心中一阵激动,我仿佛看到一个高尚的灵魂,左右了她那质朴敦厚的天性,这真是一个真正善良、真心待人的好姑娘呀,真令人感动。在苔丝回到娘家又身无分文时,因为失恋而酗酒的玛丽安又帮她找到了一份工作,使苔丝的生活又有了一丝光亮。在那些阴霾的日子中,温暖着苔丝冰冷的心的依然是这份暖人的友情……

苔丝是不幸的,她的父母为了所谓的家庭荣耀,而让她去攀亲,而毁了自己。她最爱的人又无情地抛弃她,而她又是幸运的,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在她遭遇爱情抛弃时,不离不弃的是那份温暖的友情。

为这份友情喝彩!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8篇《名著《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最新范文

35 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