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作文写作>体裁作文>读后感

《卖米》读后感(优秀5篇)

2024-04-12 00:08:18

现代快速运行的步伐,如同一台翻滚不止的机器,不断将以前老旧的事物和东西抛之身后。下面是一米范文编辑帮助大家整理的5篇《卖米》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卖米读后感 篇一

一块一、一块零八的纠结不是锱铢必较,而是广大生活在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几分钱甚至几厘钱都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母亲硬咬着两分钱不松口,是因为这是全家的收入,是父亲看病的救命钱,是主人公和弟弟的学费钱,所有的寄托都在这一厘一分之间。

张培祥与母亲挑几十斤的担子走几里山路去卖米,年幼的弟弟还是一个十一、二岁的毛孩子,也得扛着锄头、顶着日头去农田放水。但这种经历不是他们前行路上绊脚石,而是垫脚石。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同志曾经说过“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种“吃苦”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里也是一剂良药。

我也曾听闻父母讲起过他们当年卖米的故事,在我两三岁的时候,谷子收成的季节,父亲每天就开着手扶拖拉机走几十里的山路去卖米,有时车开不上去,父亲就得挑着一百来斤的担子一步一步的往山上走……因为路途较远,父母总是很早就要起床,爷爷奶奶都忙着农活,没有人照看我,所以把我也得带在身边。每天父亲都把我抓起来丢到母亲的手中,而我总是又一次知足而舒服的在母亲的怀抱中沉沉睡去。偶尔一家人坐在一起也会把这些经历当作笑谈说起,但我从他们的话语(www.1mi.net)里能够听到那时生活的艰难,然而一家人并没有消沉,而是勤恳努力,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艰苦而又幸福。

正是由于父母的这种言传身教,让我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也变得更加独立自主。2015年大学毕业的那个夏天,我就独自踏上了通往杭州的火车,有一份协警的工作在那个城市等待着我。第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望着眼前川流不息的车辆,我不知所措。

以前在电视上总是看见交警挥舞着手臂,指挥众多车辆井然有序地通行;当我自己站在指挥台时,才发现看似简单的工作,做起来却是不易。当路口拥堵时,不管外面是骄阳似火还是风雪交加,我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指挥车辆行人,保障交通安全。在我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次执勤是在杭州的一个深夜,那天大型商场和体育馆都在举办各种活动,车辆和人群都比平常多出好些,所以在接到中队领导的指示后,我就马上赶往繁忙地段值守,一值就是黎明。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后,路过的各位司机摇下车窗喊着:交警同志新年快乐,你们辛苦了!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在寒风中瑟瑟的我们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着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奉献着,真的不是一句空谈。

两年的协警经历让我感触良多,获益匪浅。那是一段充满希望的时光,每天都有着新的挑战和未知;那是一种痛并快乐的日子,让我的身体、心理还有工作能力都经受了超乎正常体力强度的考验,让我更加强大、更加自信、更加“有料”。如今作为一名青年民警,我将牢记使命、永保忠诚,不断完善自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无愧于国旗、警徽下的虔诚誓言。

《卖米》读后感 篇二

的确,人生下来肯定会有家庭差异,但这是你抱怨与不努力的理由吗?我想其实不然,看看《变形计》的例子,全是少年有着先天优势,却不知珍惜,每天挥金如土,沾染一身恶习,反观乡村孩子,即使衣服补了再补,没有充足的食物,没有走出大山的机会,去年在田地干活时,笑得一脸开心,他们反倒更加珍惜读书的权利,挑灯夜读,只为看到丰富的世界,所以看来背景条件的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

卖米读后感 篇三

读完北大才女张培祥的《卖米》深深震撼了我,本文平铺直述了作者和母亲挑着两担米去赶场的故事。没有华丽词藻,字里行间却是流露着真情,把农村人的辛苦、无奈、心酸娓娓道来。总想写点东西,表达内心相同的感受,但一直懒于动笔。

大热天,为了换钱给生病的父亲买药,母女俩挑着米沿着窄窄的小路去赶场卖米。母女希望卖价一元一角,而米商人只出一块零八分。因为二分钱的价格,总价三块钱的差价,娘俩在烈日下晒了大半天,连一块零五分的价格也没卖出去,连两角钱的冰棍都舍不得买,不得已担回家,却在返回途中撒了米。作者挨了母亲一顿责备,显示了农村人惜粮如金的现实。幸好有草帽,收了起来,可以带回家,没造成损失。我有一种强大的悬念在心头缠绕,那娘俩下一场的米能卖个什么价格呢?是一元一角、还是一元零五分?

我们也有着同样的经历,执着一口价不卖,输的比《卖米》作者母女还要惨。

那是前几年,和老公一起种植大棚樱桃的时候。过了清明节,被誉为“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红灯品种的樱桃,一串串,一簇簇的挂满了枝头,红的发亮,红的诱人,让人垂涎欲滴。这时便请小时工来帮忙把樱桃一个一个采摘下来,由于果肉嫩而皮微薄,需要小心翼翼。摘下来的樱桃,按大中小个再分类,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然后装在一个个白色塑料桶里,白色桶,更能彰显樱桃的色泽与亮度。

那个时候的果商,老是在夜里12点以后才开始收果子,采摘多的时候,也就刚刚挑选完。劳累了一天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入睡,就开始装车,匆匆赶往月庄樱桃交易市场去交易。

我们也和其他的种果人一样,把一桶一桶的樱桃搬下车,摆放好,等收果商来。那些收果的商人,打着呵欠,肩上斜挎着背包,拿着手电筒开始出动了。一个操东北口音的果商盯上了我家的两桶中果红灯,用手电筒仔细照了又照,问:“这果多少钱”?老公回了—句:“25”,“23卖不卖”?老公说“少一分也不卖”,那人离开了。过了一会,又过来了一个南方人,直接就问:“这果子23一斤卖不卖”?老公一口回绝了。我跟老公商量着,再有给23的价格就卖掉,可是那晚不知是怎么了,市场上收果的商人来来往往,仿佛串通好了似的,那两桶货在那里摆着再也无人问津,等别的果子卖完了,由于第二天还要早起忙着采摘樱桃,只好带回去等明天和明天采摘的一块再卖。第二天晚上,没卖完的这两桶和当天采摘的就没法相提并论了,颜色暗淡了许多,亮度也大打折扣。那么明显的对比,让我和老公没有了底气。摆放在那里,过了老半天,终于,有人出价了,“这果18块钱卖不卖”?我俩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相视一笑,“你要了吧”!老公提着桶跟随那人而去。

两桶樱桃,四十斤,每斤差价五块,两张鲜红的毛爷爷就这样不翼而飞了。相当于一个小时工摘二十个小时的樱桃。时令水果不同于粮食之类的,将就的是新鲜程度和口感,这次的一口价,给了我俩一次深刻的教训,总就觉得从元旦开始,大棚升温,就在棚里日夜守护,白天控制日光照射的温度,晚上温度低下就生火给树取暖,打药、喂肥,途中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都是非常辛苦的,卖不到自己的理想价就觉得亏了似的。自此,只要有两个人出价一致,我们就立即成交,毕竟果子出手了心也安了。

我们的经历是现实版的《卖米》,但比卖米的损失还要大。行市行市,随行就市,卖了就是行市。我也奉劝看我文章的种大棚樱桃的朋友,不要和我们一样本着一口价,一根筋,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否则,对于樱桃这种价格高的水果,真的是输不起。

卖米读后感 篇四

有时我在想,这篇文章为何会拿到高校原创作品一等奖。可细细一品便知回味无。文章中一家人的相互扶持,文章中作者的隐忍懂事。文章中母亲的倔强和对生活的妥协,文章中米贩子的精打细算。无不向我们透露了当时的人们为生活的辛苦奔波,他们每个人都没有错,只是不一样身份和立场罢了。每个人之间似是矛盾的冲突体,又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他们无不散发着奋斗的姿态,无奈结局如何,都要勇敢地承担。位位家境贫寒的北大学子。学历无关乎家庭的经济实力而在于自身。那么审视如今的我们,衣食无忧的我们,学习和自身的品质修养却被身边的嘈杂所掩盖掉了。

我的心里也存在着一个清北梦。一向没有付诸过实践。路街上的霓虹灯吸引着眼球,我在这车水马龙的世界里沉醉。糜烂的生活腐蚀着纯净的心灵,那颗红彤彤的初心早已远去。作者的倔强坚强却像一颗种子撒播在了我贫瘠的土壤上,在发芽,在成长,生长出一棵"明亮的"太阳花。教师说过,振作要从人的缺点开始,勇于改正缺点才是不二法门。

卖米读后感 篇五

相比较而言,今天的我们就显得格外幸福。优越的`家庭条件,优质的受教育资源。我们不必在烈日下暴晒一天,不必遭旁人冷眼,不必独自躲在被子里流眼泪,不必踩着泥泞艰难的走上几十里山路。我们不为贫穷所困,却往往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而怨天尤人。也许在我们看来,飞花的生活很辛苦,但她自己不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

愿飞花在天国随意漂游,轻如飞花,再无磨难,再无贫苦。愿世间小家大家皆欢喜。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最新范文

35 32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