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作文写作>体裁作文>读后感

莫言生死疲劳读后感【优秀5篇】

2024-04-03 12:11:17

《生死疲劳》是中国作家莫言反映中国动乱时期农村社会变革的长篇小说,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文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莫言生死疲劳读后感【优秀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莫言生死疲劳读后感 篇一

莫言的玄幻现代小说

莫言的第一本小说是《生死疲劳》,一口气借了两本,另一本是经典的《红高粱家族》。两本书看下来,对莫言的文风有了初步的了解。

最早认识莫言,是因为他红极一时的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看过他领奖的视频,其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讲话。这个人普通话不怎么样,讲话的内容也没有多少大道理,只是讲了几件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依然讲得妙趣横生,是个讲故事的高手。

这是最初的印象。接下来,就谈谈对书的印象。

生死疲劳,感觉思维很是跳跃,讲故事也是不拘一格。故事大意是东北高密乡的一个地主在十年动荡期间冤死,死后投胎为驴、牛、猪、狗,时间跨度从解放初期一直到八十年代末。讲故事的主角一直在变,一会是动物,一会是人,实话说,真是很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种风格。故事的风格是辛辣、幽默。对农村的描写,没有深入的生活体验,是绝对写不出来的。不过也正因为他这样无拘无束的写作风格,与路遥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路遥是将生活写得很厚重、艰难,将人生写得很沉重,结果也很悲剧。让人读后有一种不屈的奋斗感、挣扎感。

莫言是一种冷幽默,针砭社会更大胆,更辛辣。仿佛有一种游戏人生的态度。可以将一出大悲剧,写得像是灰色幽默,疼痛感更少,讽刺感更多。

红高粱家族,这本书居然是其八十年代的作品,距今30年了。不可思议。不觉得莫言现在比三十年前好多少。也许是他三十年前更投入更认真的写作。红高粱里的细节描写比生死疲劳要细腻得多。文字非常的优美。叙事风格虽没有生死疲劳夸张,倒是看得出日后的影子,也是不按规矩出牌的。

不知道莫言有没有写过都市题材,他把农村写得也许比现实中的农村更农村吧。现在已经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样纯粹的保留着古老习俗的乡村了。外国人对莫言的小说感兴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莫言符合他们心目中的中国人就是活在中国乡村中的模样,中国获奖的电影,也更多的是关于乡村的一些故事。也许,他们觉得这是真正的异于西方文化的,没有遭受过西方文化污染的纯天然的中国吧。从这个角度,莫言描写的小说,其实保存了一段段的乡村生活画面,是生动的历史的记录。这种功用,也许比小说的单纯的娱乐或者预约精神的功能要更要有价值得多吧。

读《生死疲劳》有感 篇二

自从莫言获奖以后,从网上搜了他的小说《生死疲劳》阅读。说实话,好久没读小说了,更不要说莫言的。以前,丈夫喜欢看武侠小说,让我从单位工会阅览室借,我也就顺便借一些当代作家的小说来读。后来,那些武侠几乎都借遍了,他就开始从网上搜了看,省了我的劲,而我也就渐渐与文学书籍疏远了。

这次我们本土作家首次获诺奖,作为老乡,一个还算喜欢读小说的老乡,自然免不了去关注他的作品。这样,就点开了《生死疲劳》。一开始就被小说中的主人翁—土改时被枪毙的地主西门闹的冤魂在地狱的经历所吸引,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读了下来。看着阎罗殿上那些对话,最初的感觉就是折射现实中的法庭。“知道你是冤死的,但这是无能为力的事情”。换句话说,这世上冤死屈死的多了,谁又能力去为每个冤魂平反昭雪?看看网络上那些鸣冤叫屈的人们,稍有良心的人,谁不为那些冤魂鸣不平?但是这个人的力量又是多么微弱。

觉得莫言不可能写这么激进的作品,又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于是便耐着性子读下去。从西门闹被打入轮回出生为西门大院的一头小驴后,通过西门驴一双非凡的眼,来反映土改后的高密东北乡农村的现实状况。西门闹的两个妾迎春和秋香分别改嫁蓝脸和黄瞳,原配白杏儿成了被监管的坏分子。这一世西门闹鸣冤叫屈的心态比较强烈,西门闹的思维时时出现,所以西门驴的命运也就跌宕起伏,多姿多彩。既有和昔日长工今日主人蓝脸的感情融洽,也有和驴花花踢死饿狼的壮举,更有和驴花花的缠绵浪漫。直到三年困难时期,饿疯了的村民吃了单干户蓝脸的驴,西门闹的魂魄才又一次转世为一头灵异的牛。当它再一次回到西门屯的西门大院时,和蓝脸的感情更加的相依为命。但此时,西门闹和迎春的一双儿女,迎春和蓝脸的儿子蓝解放,秋香和黄瞳生的一对双胞胎女儿黄互助和黄合作也都已经长大。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前程,蓝脸让蓝解放牵着牛入社。但却造成了西门牛的惨死。或许这是冥冥中的安排。西门牛死在西门金龙的手里,却挣扎着倒在蓝脸的土地上。西门闹的冤魂再次闯入阎罗殿评理,却被阎王再一次欺骗,在下一世轮回中做了一头猪。在为猪的这一世里,正是中国七十年代大力养猪的时代。西门猪的命运比西门牛风光了不少,上演了更为精彩的传奇。他咬死了仇人许宝,为西门驴复仇,咬伤了欺负白氏的人,然后成为运粮河岸边一群野猪的首领。在人猪大战之际却侥幸活命,最后因为救了多名落水儿童而得以长眠在蓝脸的土地上。

救人而死的西门猪被牛头马面省略了程序,没回阎罗殿评理就被直接送入了轮回中,降生为西门大院的一只小狗。这狗老四跟着蓝解放和黄合作的儿子蓝开放进了县城生活,从这只不凡的狗眼里,我们看到了西门家及其有瓜葛的人的下一代的命运。蓝解放当上了副县长,但他不爱黄合作,爱上了比她小二十岁的庞春苗,不惜抛妻别子丢下官职携小情人私奔。从蓝解放的这一举动我看到了多年前湖北某县的文化局长私奔到厦门的影子。这种行为应该是作者不讴歌也至少赞同的。西门金龙借着改革的东风开始发迹,这个典型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代表,最终也应该就是那么个下场。蓝解放和庞春苗虽修成正果,但庞春苗的结局注定是个悲剧。否则,再生下个小蓝脸,作者就无法收场。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给记者晓霞安排的归宿一样,只要她活着就无法和孙少平结合。西门狗见证了西门大院第二代人的归宿后,也终于得以和回归到土地上蓝脸的土地上,与西门家族的逝者长眠在一起。

第五轮转世是新上任的阎王为了彻底洗清西门闹的仇恨,让他为猴两年。这两年的生存只是为了解决西门家族第三代人蓝开放、西门欢和庞凤凰的爱恨纠葛和最终归宿。最终促成了西门闹的第六次转世为人,本书的另一个叙述者—怪胎大头儿蓝千岁的降生。

生死疲劳读后感800字:动物之眼 篇三

一轮皎月,几束月光,让莫言的文字在静静的夜里,走进了我的世界。此刻,我的灵魂,仿佛受到了生死的洗礼。

《生死疲劳》是莫言笔下幻觉现实主义的又一骄人之作。它冲破了宗教对文学的束缚,以大胆的思维讲述了西门屯的地主西门闹被枪毙后,几经转世成为驴、牛、猪、狗、猴、大头婴儿,以“动物之眼”看农民与土地关系变迁的故事,讲述了中国乡村50年的历史。

“我知道自己已经焦煳酥脆,只要轻轻一击,就会成为碎片。我听到从高高的大堂上,从那高高大堂上的辉煌烛光里,传下来阎王爷几近调侃的问话:‘西门闹,你还闹吗?’”刚刚翻开《生死疲劳》这本书,里面西门闹对自己此刻状况细腻的描写和阎王爷极具诙谐幽默的话语,就深深的激起了我对这本书浓厚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深深地启发了我: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拥有大量极具生动而细腻的描写。

当我秉着一颗对这部作品十分的尊敬之心将它彻底读完时,我发现了这是一本“讲述农民”的书。全书上下几乎都是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

书中就有这样的两个主人公。一位是蓝脸,另一位是洪泰岳。蓝脸因坚持单干而拒接加入合作社,因此遭到了社会上对自己的巨大冲击,虽然过程十分痛苦,路程十分艰辛,但历史与结局证明他的坚持是对的。而洪泰岳这个“忠”于国家的基层干部,伊始,紧随着错误的步伐,而光明时期却又顽固守旧,最终在抗争中死去。面对这两个似同非同的人物,作者深深地感慨“这是个性相似的两个人走了不同的方向,互为正负,合起来是一个人,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其实,作者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无论处在了多么模糊而多变的环境中,都要学会擦亮自己的双眼,辩证世事的是非,清楚自己选择的错与对。只有这样,人生的追求才会有完美的结局,哪怕过程再艰辛,都是值得的!

“生死疲劳”不是对生的过程充满厌倦,更不是害怕死去,而是对灵魂的追寻与死后对求生的执着。莫言用《生死疲劳》告诉了我,只有不断执着的追寻,才有“生”的希望!

莫言生死疲劳读后感 篇四

我知悉莫言很早,因为当年同门师兄是和莫言一个地方——高密——出来的,但是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他很开心(?),我记忆不深刻,但是我知道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肯定不是莫言。

生死疲劳的一开篇,就是魔幻小说开头——下阴曹地府,然后直接选定了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看上去这一篇极为有野心的小说,通过一个地主的不断轮回,不断的走进新时代。篇章中,他甚至把自己也植入到小说里面,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已有小说都统统纳入进去,一副你不读这些书,你是不懂我的。

当然如果小说里面那个莫言真是现实中的“莫言”的话,那估计我是不喜欢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了。

《生死疲劳》的名字由来,我无从揣摩,但是读完之后,我极为同意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话,原句我记不清了,大概是说如果文学还是在回忆那个年代,那未来的文学何去何从。莫言一辈的作家,对于过去的事情,当然有着无数的话要说,但是很少见深刻的批判。

《生死疲劳》里面,拨乱反正后,一群当年的牛鬼蛇神被前保安杨队长,一个下跪就宽恕了。不过,莫言似乎在说,不宽恕又能咋?全文最后,又用了常见的好人好死,坏人坏死这样的善恶套路结束人物。这是我阅读体验里面无法接受的。

因此,本来我按照《百年孤独》的要求去期待这部小说,然而最后他连《平凡的世界》的程度都没有达到。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不断的和朋友沟通,逐步认为莫言的写作在小说前半段就有些画风陡然变化,已经完全抛开了一些人物设定,刚开始转世为驴还算是从驴的角度写故事,到猪、狗篇章,已经看不出到底是猪还是狗了。之前一直很刻意的写的,蓝家的那块小自留地,在后面也就没什么展开发生故事,感觉仅仅是留作后人的坟墓了。

有人说,读小说,是在体验作者给我们创造的世界,有些作者凭借自己无与伦比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未来,比如科幻小说,有些作者则把自己的人生拍成了情景电影供我们学习,比如莫言,据我师兄讲,当地人读莫言的小说,很容易发现,其中哪些人物的现实原版是谁。我总是希望去体会,莫言创作时候的心路历程,尤其是把这些身边的人,如何揉进这块故事的面团里面,不过总体看完之后,觉得这块面是不是有些不成样了。

读完之后一篇时候,我脑子里突然想到了陈道明演过的电视剧《一地鸡毛》(刘震云原著),顿时感觉,心情就是一地黄沙,跌下去了,再起不来。

《生死疲劳》读后感 篇五

莫言得诺奖了,粉丝一下陡增,自己也不自觉成了莫粉,10月23日在青岛机场购得《生死疲劳》,零零碎碎花了一个月时间,最后看完了,感受尤深的是,这本书耐看,莫言对解放后土改、人民公社、文化革命、改革开放等社会变迁,对人生的生死大事,伦理道德,思考深邃,看完了还有再想看的欲望,就像牛吃了草一样,不反臼,就不能完全消化。

高密东北乡的大地主西门闹解放初被政府枪毙了,西门闹觉得冤枉,不停地转生轮回,最后,西门家的长工、老单干户――蓝脸,在西门闹从驴、牛、猪轮回到狗之际,在自己生命烛火渐渐失色之时,经常梦艺唠叨:“老掌柜的,你确实是冤死的啊!可这个世界上,这几十年来,冤死的人何止你一个啊!”社会的变迁到底对不对,不对,西门闹依旧是地主,对了,蓝脸,才能娶西门闹的二姨太做媳妇,传宗接代,这个问题不但困扰着蓝脸,更困扰着莫言。土地制度的改革永远是把双刃剑,有得的,就有失的。历史的车轮是不停的,与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改革,无疑方向是正确的。改革开放后,实行土地承包大势所趋,是政策,当时,有的村就没有实行土地承包职责制,如周家庄、南街村等,回过头来看,这几个村的群众经济发展的也挺好,此刻,土地流转,已是大势所趋,但肯定也有不愿意的。

小说的结尾,就像是叙说西门家族的孽债。西门闹的亲儿女,西门金龙一生折腾,与洪泰岳在母亲迎春的坟上同归于尽,西门金龙的儿子西门欢被社会混混刺死、西门宝凤的女婿马良才,突然得病去世;二姨太迎春的孙子蓝开放为与堂妹庞凤凰不明不白的不伦情,含冤自杀;三姨太秋香的大女儿,西门金龙的妻子――互助,寡居,二女儿,蓝解放的妻子――合作,忧郁患病去世;蓝脸的至交庞虎的大女儿庞抗美,西门金龙的情人,官到县委书记,终因贪污入狱后自杀,与西门金龙的私生女庞凤凰,难产去世,庞凤凰生育了西门闹第六次转世后的大头婴儿蓝天岁,二女儿庞春苗,蓝解放的续妻,为爱疯狂,车祸身亡。西门闹为冤屈在不停地转世轮回,那么活在阳间的与西门闹沾亲带故的人,不也在轮回吗?尽管西门的后人及其亲属,有个性,有理想,有抱负,是成大器的人,但人在做,天在看,有的人英年早逝,又有多少-一米范文§www.1mi.net 冤屈呢?又轮回为什么呢?整部小说,没有涉及佛事,却尽显了佛教倡导的善恶报应的轮回理念,高密东北乡的人,是否也这样看西门家族的人呢?

莫言给主要人物起的名字,有社会发展的痕迹,似曾相识,也独具匠心,细细想来,每个人的发展脉络似乎与名字有关。西门闹,闹了阳间,闹阴间,不安省,西门欢,就欢腾了一阵子,蓝解放,思想上解放、工作上解放、感情上解放。解放前农村人起名,大名图个吉利、小名图个顺口,地主的儿女叫金龙、金凤,正常但是,蓝脸与长相一致,形像生动,迎春、秋香、良才均是大众化名字,光第显然是一个完美的愿望,洪泰岳名字可能与泰山有关,起得有气势,庞虎,以动物为名,常见的很。解放后人们起名,时代特色显明,因而,主人公就有了如解放、抗美、春苗、互助、合作、开放等名字。

我们60年代的同龄人,有许多名字也带有时代烙印,如红旗、文化革命、红卫、小兵、卫兵等等。前一阵,开十八大,有一则消息,参加十八大的解放军代表团和武警部队代表团中,有7人名字叫“建国”。还举出了有关“建国”名字的相关数据,公安部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内地名为“建国”的总人数超过96万人。其中,1949年一年里出生的“建国”就多达8240人。上个世纪50年代,“建国”一下从前十年的4万多人增加为23万多,而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叫“建国”者超过29万人。可见,名字与时代与时俱进的人,事业与时俱进不少。

《生死疲劳》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章回体,使人看了比较亲切。小时候,看的第一部小说,《西游记》是章回体,晚上爬在炕上,点着煤油灯看,婆一向喊早点睡,但看了一回,还想看下一回,那怕灯芯快着完了,火光很暗,也要坚持把正看的这一回看完,不然就睡不着。《生死疲劳》按部写,每部分是章回体例,没有下回分解这一说,但还是依旧每次按章节看,有大块的时间,就按部看,不然,思绪老在小说里面,想着西门闹的折腾。看完小说,还有个想法,就是换个书名,也是能够的,比较贴切,那就是《折腾在阴阳间》。

网上报道,莫言用43天,完成了40余万字的《生死疲劳》,文章作者进行了至理分析,使人信服。假如莫言不生在农村,不熟悉各种动物的习性、没有对单干户独轮车深刻的印象,不经历解放后,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就不会有《生死疲劳》,因此,《生死疲劳》的出生,就应得益于高密东北乡厚重的农村文化,是不断变迁的社会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是浓浓的生活积淀给了他文学的营养,从某种程度上说,莫言,是这个社会的最大悟道者,没有对社会的职责感,没有对生死轮回,善恶报应的敬畏,这个小说不会出彩,也不会怪诞,这种怪诞带着浓郁的中华民族味,如今,这种味儿不但国人在反刍,而且透过莫言的文字正在向世界散发。

最新范文

35 319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