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作文写作>体裁作文>读后感

关于狂人日记的读后感(9篇)

2024-01-08 12:47:28

一天就要结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一米范文为您带来的9篇《关于狂人日记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让人们认识了这广阔无垠的世界。我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它是知识的甘泉,使文采贫乏的人如干燥的海绵一样尽情地吮吸着,从而使人神采飞扬,开阔了眼界。在读书的过程中,仿若身临其境。

外面下着淅沥沥的中雨,如珠帘般倾泻下来,更给苍茫的大地蒙上了神秘的布纱。我闲着无聊,缓缓的走向书架,抽取了一本我觉得陌生的书----《呐喊》,这本书是我姐姐的,因鲁迅的文章大都看不懂,所以并没多看。要说在下雨天看书时很惬意的,翻开第一页,就向我们介绍了鲁迅其人,鲁迅是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起,就用了鲁迅这个笔名。

然而自目录后就是《狂人日记》了,文章的开头就像我们叙述了赵贵翁的脸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路上行人交头接耳的议论等等都让人匪夷所思,于是我带着好奇心读完了这篇小说。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主人公生性多疑,敏感,有强烈的妄想症和迫害狂想症的心理活动,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认为别人要害他,让人觉得他真是一个狂人。但他的思想十分活跃,想法也很特别。在这些锋芒毕露,勾心斗角的封建制度中,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最后他向人们呼吁救救孩子,想让人觉悟起来,表现出他对封建制度的评判。他饱怀着对社会的希望,希望社会能够觉醒起来。小说中主人公的哥哥讲述了一部“吃人”的历史,同时也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更加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凶残。封建制度束缚了人的思想,使人身活在黑暗当中,让人想起那时的社会真是残暴。

然而,鲁迅始终是一位直面现实的勇士,即使他内心中已经感到绝望却仍然能站起来进行绝望中的反抗。而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灭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在呼吁保护地球、建立绿色家园,有人在“以笔为旌”,寻找人类的终极价值,建设人类美好家园……

书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呀!它不仅让我丰富了知识,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书是我的好朋友。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去创建一个美丽的中国。

鲁迅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二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以“狂人”自述的方式描写的,描写了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刚开始读这篇小说给我的感觉是疑问的,不明白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狂人”,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迫害主人公。直到读了作品鉴赏,才知道这篇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的黑暗,这时我才意识到读小说时要了解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感受作者所处的环境氛围以及作者自身的经历,才能更深刻的了解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三

鲁迅先生生活在巨变前夕的中国,那时的中国可谓是风云激荡。处于在旧时期社会的人,鲁迅先生十分了解当时社会的缺点。当时的文坛算是波澜壮阔,而鲁迅先生则是适应时代的变迁,向文坛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狂人日记》诞生了。

鲁迅先生抨击了当时“吃人”的社会现实,他借用“我”这一角色,描绘出了当时社会人性的丑陋和世界的残缺。文章中处处是晦暗,但在晦暗中也灼射着亮光,透露着激荡与高昂。真的是“吃人”吗?“我翻开历史一查,这个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个字。我横竖睡不着觉,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每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文中表达了对封建道德的定义:礼教就是吃人!鲁迅先生从风人的思想中看到了可怕的封建社会,每层人民都被上一层人民所欺压,过去痛苦的生活,用讽刺的手法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批判。为此,鲁迅先生以狂人的思想与口吻无奈的呐喊,去救救自己的下一代孩子,不要让下一代的头脑与思想腐化,不要让封建社会侵害到下一代,生活在“吃人”与“被吃”的世界里。

鲁迅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敢于在那样的时代勇敢的站出来批判社会的险恶。既然是疯子,就只能毫无在意的疯下去,虽然不知道前方的路应该怎么走,但跌跌撞撞的走下去……是鹿就总会有尽头的。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四

《狂人日记》就是一把解剖刀,通过解剖自己而剖析了旧社会的人们的精神危机和国民性格。

一看到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书,便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没想到书中竟全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字眼儿——“吃人”!

看完之后细细品味,我发现了比吃人更可怕的事,那就是“礼教吃人”,所谓“礼教吃人”指的是封建统治者剥削并压迫劳动人民的利益。

狂人日记中,除了主人公“狂人”其他所有人都吃了人,或是因为忠君,或是因为饥荒,或是因为孝道,或是因为憎恶,或是为了报仇,又或是为了惩恶,就连狂人自己都不确定自己是否吃过人。

而“狂人”的由来也并非因为他“发狂”了,而是因为它不同于大众“普遍吃人”,有了超前的思想,故被那些平庸的人当做“狂人”。书中每一个人都小心、猜疑、残杀,成为一种难以扼制的恶性循环。狂人还从每页的“仁义道德”中看出“吃人”二字,更表明了那些统治者顶着仁义道德的名号来吃人,“吃掉”人民的利益。

每个人的心灵都被玷污。因此作者在篇尾写道:没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孩子的心灵是纯洁又美好的,“狂人”只希望孩子们能不沾染上尘世的灰土,不延续“吃人”的习惯。

“吃人”者本无错,可恨的是黑暗的旧中国。封建旧社会就像一颗毒瘤,腐蚀了当时的广大民众。因此,我也万分庆幸我生活在的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

读完此书,我不由敬佩起鲁迅先生及众多爱国人士。他们顶着被吃的风险,用自己的方式尽最大的努力,对抗世上所有的残暴和不公,唤醒人们心中的民族灵魂!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五

今天我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是我国的大文豪,拿起他的散文真还担心读不懂,翻开第一页,静静地读了起来。.。.。.

《西游记》中最迷人的人物是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独来独往,无拘无束,成了孩子们理想的象征和寄托。西行路上的八十一难以及一路的神奇怪异、动人心魄的神魔冲突,反映取经过程中遭受的磨难和艰辛。“真经”已成了“成功”和“目标”的象征。每每我碰到困难时,我总会想起孙悟空为帮助师傅唐僧取到真经,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我就会勇敢起来,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文章不是很长很长,分为好几篇,每一篇都是一天所写,就像是日记一样,从这个“狂人”的日记中,我们看出了一个人吃人的社会,读书笔记。所有人都想着如何去吃人,就连自己的亲人都要吃自己,每天都是惊险的一天,都有人惦记着要吃你,描写出了一个可怕无情的人吃人的社会,黑暗恐怖让人害怕的一群人,读来让人胆战心惊。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这个社会多么的无情和残酷,不顾亲情,什么都不顾,只是去想着如何去吃人。

联系鲁迅先生所处在的时代背景可见当时真是的社会就像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人吃人,残酷黑暗,老百姓就像那要被吃的人一样,毫无防抗之力,而那时的政府就像是吃人的人,残酷无情。生活在这样之中的人除了折磨就是站起反抗,可是国人的心早已沉睡,鲁迅先生就是用这样的文章来唤醒国人的心,使中华民族站起来,奋起发抗。

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就社会,了解了那时的社会,是我对鲁迅先生这个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六

《狂人日记》是出自鲁迅之手的著名白话小说,他把日记与精神病病人的内心独白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了自己所想的内容。

狂人是一个迫害症患者,惧恐多疑,逻辑思维不健全。鲁迅通过对一个迫害症患者进行内心独白的描写,不是为了拍出下层劳动人民受到的迫害,也不是写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封建礼教的无知愚昧,哀叹民族的黑暗堕落。

鲁迅抨击了当时吃人的社会现实。他巧妙地借用“我”这一角色,描绘了人性的丑恶与社会的残缺。实在的说,文章色彩过于晦暗,当着晦暗中又透着逼人的灼光。“吃人”,真的是吃人么?鲁迅这样说,只不过是在说明在社会现实的无情压迫和吞噬下,人性一点点泯灭。他说“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谁部位兄弟啊?所以,这里的“我”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民族”,“吃人”的民族,合适能觉醒,何时能认清鲁迅借狂人之口,向世人发泄着愤懑。但是,社会的黑暗之深之广,湮灭了一切,只有先生不肯抱残守缺,向着苍天不断地发泄着。

小说以很少但又精巧的笔墨写出了当时没有友谊、没有关爱、没有亲情,唯有戒备之心的社会现实。那时的人们在腐化的社会环境下,不会互相合作,不知道奋发图强,也不知道怎么叫“团结友爱”,跟不会去帮助别人,怎么会懂得团结起来推翻那个腐败的社会?

鲁迅在文后借狂人之口发慨“救救孩子……”最后的省略号使整篇文章意味深长。也许这只是“我”无助的呼喊,但“我”代表着一类人,代表着内心充满着对美好社会向往的一类人。那些无忧无虑生活的孩子们,原来可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儿现在也加入了吃人的行列,也开始变得冷酷无情,他们肮脏的心灵再也洗涤不清,无法再回到以前纯真的模样。

但是!他这一声“救救孩子……”的呼唤,让我们看到鲁迅那宁可燃烧自己,也要把光亮留给孩子的企盼!因为那不仅仅是孩子,不仅仅是生命,更是希望!

读《狂人日记》有感900字 篇七

《狂人日记》是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白话小说。

鲁迅运用了日记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狂人”的内心想法。“狂人”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让为是养肥可以多吃肉,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吃人,大家就认为他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当了官……

我最喜欢书中的这句话:“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我明白了,封建礼教是吃人的,而“仁义道德”则是掩盖封建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句话,无疑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

书中说道:“就连小孩子,也恶狠狠地看着我”。“吃人”的人在封建礼教的侵害中,心理扭曲,却还要不停地对下一代灌输封建礼教,将下一代埋葬在这“吃人”的封建礼教中。

“狂人”作为封建家庭中的一员,即使他觉醒了,也成了受害者,也改变不了自己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未必无意之中,“吃了人”。

历史漫漫长河之中,中国社会延续了几千年的“吃人”传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吃人”中的一环,或是“吃人者”又或是“被吃者。”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都还有?救救孩子。”我想,这是“狂人”对世界的呐喊,不让孩子“被吃”,不让孩子成为“吃人”的人。

诚然,当今社会,固然已不存在“狂人”,但在某些人身上隐约可见“狂人”的影子。这些影子时而演变成我们背上越来越重的压力,时而变成旁人犀利的目光,间或一双不停绊倒你的脚,一副心里紧紧的枷索。但是,只要我们有心、有爱、有朋友、有家人、有阳光。

在努力赶往目的地的途中,很少有人很停下脚步,回头看看。人们总想用理智支配头脑,支配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但是,人最终还是会以情感为重,理智过多就只利下偏执,你的理智会把你变成一个狂人,不是“被吃的人”,就是“吃人”的人。

初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时,觉得文中的狂人是一个精神病,一个有被害妄想症的疯子。再读《狂人日记》,发现狂人不狂,而是理智过头之人。

《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八

今天早上,在我的倡议下全家人共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几乎是无人不知,因为它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然而,20年前读过的书今日再读,我仍不知从何写起。沉思良久,我才从“吃人”两字找到些创作的端倪。

前一段时间,有一本畅销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当时读这本书仅是猎奇而已。现在看来,天才疯子,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天才可以洞察世界,疯子同样可以发现隐微。鲁迅笔下的那个患“迫害狂”症的疯子终于病愈了,成为了候补道员。然而,看病中的文字未尝不是“满纸荒唐言”“一笑置之”“易子而食”“食其肉而寝其皮”《本草纲目》等等。正邪不论,都在吃人肉。吃人者谁,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连“我”也未尝没有吃妹妹的肉,“四千余年的历史,满是仁义道德”然而其字里行间夹着的却是血淋淋的“吃人”。

是什么驱使全民都投入到“吃人”的队伍中而不自知,非要一个“疯子”来挑明呢?我想定是根植于每个人心中的某种隐微而又强大的力量。表现于外,便是“仁义道德”。那又是怎样的`标准来评判“仁义道德”呢?我想那便是“礼教”。

五四的狂飙,要反封建而成功,正是鲁迅的这一招,釜底抽薪。功也过也,姑待后人评说。

鲁迅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九

鲁迅先生生活在中国那段水深火热的革命的灰色的年代,混沌的国人还没有完全觉醒,两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仍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只在暴力革命中取得胜利是不够的,国人的奴性思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桎梏:辛亥革命的硕果被军阀窃取,推翻清政府后又要建立另一种迫害压榨穷苦人民的帝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号角即将吹响时又爆发出国共彻底决裂的危机;严酷的统治和持续四年之久的内战,是什么让即使取得胜利了的中国仍然动荡不安?如果改变不了人们根深蒂固的迂腐和懦弱,革命的意义永远无法实现,中国的和平时代永远不会到来。先生翘首以盼的是一个和平民主、平等自由、国人相亲相爱的和谐美好的社会,他用自己的纸笔和顽固保守势力斗争、和国人的愚钝斗争、和想要奴役国人思想蒙蔽国人意志的封建势力斗争,他想反映的是那个时代黑暗的社会和悲哀的现状,唤醒国人清除封建残余,跻身革命事业,对社会的不平等奋起反击是他倾其一生所希望能做到的事情,可是到了他生命的尽头,也未能看到在他的努力下,才能够到来的正义的新世界。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这是小说的开篇,人物的意识首先登场了。为什么“今天”的月光格外好呢?为什么以前的三十多年见到的“全是发昏”的呢?“我”的精神因月光格外的爽快,可是“我”觉得还是要小心,因为“赵家的狗”不知为何,“今天”看了我两眼。其实主人公意识的登场,先生就预示着他的意识与常人的并不相同,否则“狂人”二字又从何而来呢?

这几天出行“我”总觉得村人的眼神和言谈举止有些许异样,便想起了其他村庄的人们将大恶人打死并把他的心肝挖出来吃的传闻,“我”终于明白其中缘由,其他村庄的人会吃人,缘何自己村庄的人就不会呢,既然可以吃别人,为什么不可以吃“我”呢?“我”猛然发觉,原来这是一个吃人的世界!本文的叙述者说,“狂人”是患了“迫害症”这类的癔症,因此称他为“狂人”。然而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生活在封建士大夫家族中在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中猛然觉醒的知识分子。他的臆想并不是毫无理由,他以为他所生活的世界日益变成一个人吃人的世界,其实他看到的是人们独立的思想被日益吞噬,他看到的是在这个黑暗社会下人们的人格逐渐丧失。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所看到的“仁义道德”,是封建礼教下的道德,而他已经觉醒的民主意识让他看到这封建思想中极力提倡极力追捧与膜拜的道德,其实是活生生的“吃人”二字!在“狂人”臆想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是在封建礼教地束缚下,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的,人吃人的可怖的世界,他认识到,原来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教给人们的实质,其实就是“吃人”二字。他感到亲情的缺失、人情的淡薄,他感到孤立于世间的艰险与悲戚,人吃人的残酷迫害正在趋近于他,其实是封建思想的魔爪正在伸向他。“狂人”病症只是把封建残余对人身心的侵害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了,然而却没有人能明白他的恐惧,没有人明白他的狂与不狂,没有人能看到自己内心比“迫害症”更加可怕的病症。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的“狂人”被看作普通人,而觉醒的人却被看作“狂人”形单影只地艰难而忐忑地在乱世中挣扎度日。

现在看来,“狂人”其实说的并不只是主人公本身,而是生活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在封建思想的压迫下,人性逐渐泯灭的全体国民。

“救救孩子……”

多么微弱,无奈,又悲壮的呐喊,救救孩子、救救下一代吧,被侵蚀的头脑、被腐化的思想,到你们就停止吧,让封建社会的假仁义假道德侵害到你们这一代就停止吧,别让下一代的孩子们还像你们一样,在这种可怕的、人情淡漠的年代里、在“吃人”与被吃中终其一生。

以上内容就是一米范文为您提供的9篇《关于狂人日记的读后感》,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米范文的价值所在。

最新范文

35 26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