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作文写作>体裁作文>读后感

堂吉诃德读后感优秀10篇

2023-03-05 19:24:34

《堂吉诃德读后感优秀10篇》是由一米范文为您提供的“堂吉诃德读后感”相关范文样本,希望可以在您写作“堂吉诃德读后感”相关文案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一

最近我把一本名叫《堂吉诃德》的书给读完了,这本书非常有意思,说了一位名叫堂吉诃德。德。拉曼却的一位绅士,因为在家中看骑士小说看入迷,企图仿效古老的游侠骑士生活。他拼凑了一副盔甲,骑上一匹瘦马,第一次出游受伤而归。第二次找了邻居桑丘。潘沙作为待从,一同出游干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把风车当做巨人,把旅店当成城堡,把羊群当做敌人。.。.。.最后还差点送了命被人救护回家。读完全书我感受到了,桑丘那么目光短浅狭隘自私的普通农民,他与富于幻想的堂吉诃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懂得了因堂吉诃德脑子不正常,异想天开的思想。为他引来了巨大的麻烦。记得有一次,堂吉诃德和桑丘被公爵夫妇捉弄的团团转,什么公爵夫妇封桑丘为一个海岛的总督,如何治理海岛等等,其实就是公爵夫妇早就计划安排好的、读到这里我不禁为桑丘那笨笨的,脑子转不过来的人物形象捧腹大笑。再来说说堂吉诃德,他在桑丘治理海岛前,两次叮嘱他说:“要好好干,如果我没和你在一起的时间里,一定要好好照顾好自己,我在公爵夫人家住,你一定要好好的干。.。.。.”看到这里我觉得堂吉诃德对桑丘十分的好,也对桑丘当上总督是怎么回事而感到困惑,最后堂吉诃德被扮成骑士的邻居参孙打败,回到家中病倒在床,临终时才恍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的危害。

要说这本书最好玩的一部分,那就是堂吉诃德和桑丘,在听参孙讲最近出的一本怪小说,那就是《堂吉诃德》。读到这里我也觉得好惊讶,不过还是烘托了一些气氛,总之这本书的确十分好看。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二

《堂吉诃德》这本书是西班牙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二十本书之一。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本书中的堂吉诃德是主人公,他酷爱读骑士类的书,一心想当骑士,于是他便用破烂铁拼凑成一副披甲,桑乔也心甘情愿当堂吉诃德的下人,他便走上了骑士的路途。他在路途中遇到过一些使人感到虚惊一场的事情,大家都以为他很疯,他的朋友几次都想把他哄回来,但他们知道那些都是没用的,堂吉诃德总会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出逃,大家心生一计,让一位学士伪装成白月骑士的样子,击败了他,堂吉诃德也答应他在家一年不许出来。后来,堂吉诃德才从梦幻中苏醒过来,他悔恨原来做过的那些可笑的傻事,但是他还是因岁数过大而长眠了。堂吉诃德死后,大家在他的墓碑上立下了这样的语句:高尚贵族,长眠此地,英勇绝伦,虽死犹生,功盖天地,雄踞世界,感憾寰宇,身经百难,生前疯癫,死后颖异。

堂吉诃德的这一段可笑而又可悲的经历,批判了没落的骑士制度和封建社会,揭露了西班牙社会的丑恶现实,体现了他对民主精神的追求,堂吉诃德其实根本不是疯而是对这种封建社会的歧视!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三

堂吉诃德所遇到的“奇事”,或者他无法用正常的逻辑来确定的事,全部归咎为“与我作对的坏魔法师”,这些“坏魔法师”是谁?毫无疑问,那就是他谴责的对象——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堂吉诃德所效忠的“情人”是谁?不是那“杜尔西内娅”,而是与“游侠精神”相呼应的精神偶像,是支持自己行“游侠精神”的支柱。但是“坏魔法师”不存在,“杜尔西内娅”也不可爱,也不是贵族小姐,所有的一切全不真实,所以,堂吉诃德在临终的时候,才“悔悟”,虽然他最后充满喜悦的求得了上帝的宽恕,但是却为全书定下了悲剧的基调:游侠精神——坚持公义,勇敢,仁慈,充满爱心——最终失败了,失败在了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机器都已经腐朽,不存在滋养的土壤。

这就是作者赋于堂吉诃德的几层涵义。或者再多读几遍,或者再多一些闲暇的时光,我能够更多的找到一些涵义,但现在,就这样了。

桑丘,书中另一个主人公,他和堂吉诃德也呼应,难辨别他是聪明人还是愚笨人,特别是当上了“海岛总督”的那一节,用自己的特有的智慧解决了许多难题。在我看来,作者在桑丘身上讴歌了普通劳动者的智慧。他的愚笨,其他不说,单说堂吉诃德咽气之后,桑尔的最后那段话可以管窥一二。当然,桑丘的身上也有着民众愚昧的一面,比如,贪小利,损人利己之类的,不再赘述。

懒劲又发作了,笔记就在到儿吧。天晓得啥时候还能补充一下。

希望塞万提斯不会责怪我对他的心血,他的“儿子”的曲解。安息吧!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四

书中写着,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穷乡绅,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驽骍难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游侠,除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像为他的女恩主,给她取了名字叫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唯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不悟。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时,为的是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在人们中造成的恶劣影响。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现实感。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堂吉诃德》中出现了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我想: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这部作品被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名作家推选成为最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五

读完《堂吉诃德》后我感触很深,书里写了堂吉诃德的勇敢和正直,桑丘的幽默,农夫的残忍,店主的狡猾等人的特点。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个叫阿隆索吉哈那的贵族,他酷爱阅读骑士小说,沉迷于骑士小说里的情节,于是他也做了一名‘骑士’,为自己取名叫堂吉诃德。他还雇用了一个叫桑丘潘沙的农民当他的侍从。他们俩怀着美好的幻想出门探险,一路上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和形形色色的人。

在一开始读堂吉诃德时,我觉得他就是一个疯子,但后来,我又看到了他令人敬佩的人格。读到最后一章时,随着悲惨的结局,我也忍不住落下泪来。

堂吉诃德励志做骑士,是因为他对现实的不满。所以这是一篇讽刺当时的社会现象的文章。

我觉得堂吉诃德的勇往直前、不屈不挠、正直善良,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六

一套甲胄,一匹瘦马,一个仆人,一头驴子,主人公堂吉诃德在读了骑士小说后,鬼迷心窍就这样踏上了复活中古时期游侠骑士制的道路。《堂吉诃德》详细地描写了他一路上所闹的笑话、所吃的苦头。最终,他无功而返,临终醒悟。

为了复活骑士制,堂吉诃德在“困难”(他自己假想出来的)面前,丝毫不畏惧,一往无前。虽然这种荒诞想法不可取,但他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令我敬佩。法国的文学家莫泊桑,为了写出更好的文学作品,拜福楼拜为师,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他孜孜不倦地写作,比以前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在付出无数心血后实现了梦想。

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同样怀有一个梦想:修著:“本草”。于是,他为了这个梦想不懈努力。他不知跑了多少路,翻了多少山,问了多少人,又做了多少实验;为了解药效,又常常以身试药,不惜生命危险。终于在61岁时完成了梦想——一本记载1892种药物、11000多个药方、1100多幅插图的《本草纲目》。可见,只要有梦想,并且为实现梦想而奋斗,便能取得成功。

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不免碰到困难。科普作家高士其发誓要到美国学习,回来可以振兴祖国,却在1928年他23岁时试验失手,感染了甲型脑炎。他没有气馁,虽然回国后已是全身瘫痪却不放弃,终于靠着他顽强的毅力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科学作品,被誉为科学技术战线上的“铁人”。

《堂吉诃德》这本书,揭示了一个道理:一个拥有梦想的人,只要为梦想付出努力、不惧任何困难,就能成功。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七

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父亲是一个跑江湖的外科医生。因为生活艰难,塞万提斯和他的七兄弟姊妹跟随父亲到处东奔西跑。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使他仅受过中学教育。他的一生经历,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所以我想他才能写出如此有趣惊险刺激的故事。

堂吉诃德本是他家乡的一个乡绅,过着不太富裕却安稳的生活,为何突发奇想要去做个骑士呢?难道他脑袋被门夹了?不,责任最终还是归咎到他那堆满一房离谱荒诞的骑士小说。我查过一些骑士小说的资料,骑士小说是中世纪的欧洲流行的文学体裁,内容多是歌颂骑士的一些冒险故事和爱情故事颇受当地人的欢迎,尤其受当时多贵族的追捧,到后来小说把骑士描写得无所不能单枪匹马杀恶魔,还把不少征战美化成行侠仗义,把骑士和宫廷贵妇之间的谈情说爱改成比韩剧还浪漫爱情颂歌……堂吉诃德的目的就是利用文中很多地方侧面或正面的讽刺那些极度无聊的骑士小说…… 其实堂吉诃德让我想到了现在许多粗俗的乱七八道的小说,很多学生都爱看,老是白日梦,想着自己是主角,弄得没心思干正经事。那些书和骑士小说没什么两样,都是脱离现实,把人物极端化。比如市面上卖得最多的那些爱情小说,哪本里面不是一个善良到比菩萨还强悍的女孩,然后被一群人狂追,而且那一群人都是世间极品,要什么有什么,比骑士更能耐。结果嘛,就要看当时流行什么感觉的了。因为现在流行“伤痛”文学,大结局的时候难免得牺牲几位,人性化点就是主角出个车祸再失忆,得了病要出国,或者因为某个很无聊的苦衷而消失等等。 虽然堂吉诃德的行为滑稽荒诞,但是每当我看到他被人打到遍体鳞伤,被专横自私的公爵夫妇捉弄,好心救助了苦役犯却被打伤,真的替他感到不值。受了那么多苦,还是继续他的游侠,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的勇气很值得人敬佩,也有点觉得骑士道还是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的。

到现在,我觉得《堂吉诃德》是个令人伤感的故事,他越是令人发笑就越让人感到难过。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八

这周,我读完了《堂吉诃德》这本书,书中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堂吉诃德》的主人公本名叫阿隆索。吉哈那,因为要当骑士,就给自己取名叫堂吉诃德。他有一个侍从叫桑丘。

刚开始读一二章的时候,我觉得堂吉诃德一点也不像骑士,倒像一个滑稽的疯子,竟然和风车搏斗。他的侍从桑丘也很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发现,堂吉诃德一些可笑的行为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勇敢和善良。

有一天,堂吉诃德和桑丘来到了黑山,上山的路上,他们发现一个装有金币和衬衫的盒子,他们决定找到失主,将失物归还。后来他们又遇到了一头死骡和鞍辔,他们再次为鞍辔寻找失主。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哪怕再普通的东西也要归还失主。

堂吉诃德临终前才醒悟:自己一生都太盲目,没有找到正确的奋斗目标。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有些家长想让孩子去国外读书,他们的孩子成绩优异,且对所去学校做了充分了解,最后学有所成。也有一些家长只为让孩子出国而出国,对目标学校并不了解,只为跟风,见别人去自己也要去,至于学到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我今后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就小学而言,我要努力学好各门功课,考上重点初中。同时我也要学习堂吉诃德拾金不昧、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能受到一点挫折就放弃。我要做一个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为目标坚持不懈的小学生。

经典小说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九

四百多年前,《堂吉诃德》首次出版,这位奇情异想的西班牙骑士正式开始驾着驽骍难得驰骋在所有读者的幻想世界里。这位骑士挥动长枪,在文学界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至今仍未平息,反而愈加猛烈。

别林斯基这样评价这部小说:“在欧洲所有一切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的美丽如此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确实如此,可《堂吉诃德》又并不是单纯的悲剧和喜剧,它更多的是如同史诗一般的庄重。它绝不仅仅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欢笑和泪水,更是要引发一场深邃得令人生畏的思考:有关信仰。

塞万提斯在这部作品中,将堂吉诃德塑造成这个世界唯一的一位信仰者,也正因如此,堂吉诃德无法融入,甚至无法忍受这样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于是他用想象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恣意驰骋,信马由缰。

最初,人们将堂吉诃德视为一位滑稽角色,认为他疯了,竟如此奋不顾身地捍卫信仰。可他们不知道,在堂吉诃德眼中,他们才应该是被嘲笑的对象,竟如此可怜,连信仰都没有。堂吉诃德曾对侍从桑丘。潘沙说:“桑丘,让他们管我叫疯子吧,我还疯得不够,所以得不到他们的赞许。”或许,堂吉诃德已是世界上最后一位信仰者了,尽管他只活在文学世界中,这才是这位骑士最深的悲哀。

随着尼采的一声高呼:“上帝已死”,信仰被正式押上绞刑架。如今,依然有着宗教,有着信徒,可已经没有了信仰。如今的宗教,只是人们用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与庇护的工具罢了。人们开始知道索取,计较得失。为了信仰付出一切?或许,真的是疯了……

我们或许永远无法体会到那令堂吉诃德奋不顾身的力量,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尊敬。我们会永远记得,他为了心中的骑士道被斫掉了一只耳朵,也曾在交战中摔断过双腿,还有他一次次忍痛提起长枪继续冲锋,一次次夜晚忍着饥饿默默擦拭铠甲。

终于,在这样的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里,堂吉诃德最终失败了。憔悴的晚花奄奄殆尽,花上压着沉甸甸的泪珠,夜莺早已不知下落。我们的骑士瘫倒在地上,面盔也没有去掉,向着对手银月骑士喊到:“你举枪刺罢。”

天色渐淡,夕阳沦落,最后一位骑士消失了,最后一丝信仰黯淡了。

四百多年过去了,我们有幸,还能从文字中领会那令人震撼的信仰之美。

《堂吉诃德》读后感 篇十

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那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并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披露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黑暗,讽刺了骑士小说对人的戕害。

堂吉诃德,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天真单纯、鲁莽愚笨、不切实际让人觉得荒谬绝伦,同时他那敢为正义坚持和奉献的顽强骑士精神又令人心生敬佩。在他身上既凝聚着喜剧的因子,又投射出悲剧的影子,这种典型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就在于其性格、行为、思想等多重性的表现。下面就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堂吉诃德的多重性进行剖析:

一、堂吉诃德可笑的疯子形象

1、荒唐可笑的鲁莽行为

首先,作为一个没落的乡绅,年近50的堂吉诃德,身材瘦削,体格还算强健。他成天痴迷于骑士小说,更是沉浸在自己的骑士世界里,于是他失去了理智。他竟然还真的行动起来了,比任何人都快,只为了扬名和报国,带上朴实善良的农民桑丘,开始着痛并快乐的游侠骑士之旅。

其次,他那荒唐可笑的行为还表现在他对所遭遇的事情总是充满激情和战斗力。他总是以自己的理解想象事情,不顾旁人的劝阻,马上不分青红皂白地奋勇向前,结果却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有时他的善意动机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例如他救助小牧童,小牧童却得到更惨的结局;他把一群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刺伤了公差,让苦役犯逃跑……

2、不切实际的骑士幻想

堂吉诃德不仅把自己当做骑士,行侠仗义、锄强扶弱,还把骑士小说中的情节、人物搬到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个对号入座,进行夸张丰富的想象:把旅店当做城堡,把店主的女儿当成公主,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羊群当做军队,把盆当成头盔,等等的一切,是多么的可笑和荒唐,但没有人能理解他,甚至还嘲笑他是个疯子。

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他的爱情幻想,那个他心中无比美好的村姑。堂吉诃德说,没有意中人的游侠骑士好比无叶无果的枯树、没有灵魂的躯壳,而且意中人是骑士的女神,可以在危难的时候帮助他,那是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事情。于是,他一厢情愿地把一个普通村姑杜尔西内娅当做意中人,当做公主,对她进行神圣地赞美和爱慕,还在黑山里为她疯狂。可是,这个梦中情人似乎没有真切地出现在堂吉诃德的身边——他寂寞时想起她,他失落时想起她,他成功时也想起她。他可以容忍别人对他的侮辱,却不允许别人对杜尔西内娅美貌的`怀疑;他遇到过许多高贵美丽的女人,可他觉得没有一人能与杜尔西内娅相比。

他还会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用各种无理的借口解释失败,被人打得趴地上的时候堂吉诃德也如此罗嗦:“是我一时冲动,和下等人动起手来,严重违反了骑士制度,上天以此作为惩罚,这都是我的错。.。.。”种种的一切行为和想法是那么得可笑,其实,他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

二、堂吉诃德可悲的理想主义

堂吉诃德的行为、想法虽然有时很荒唐可笑,他也因此被贴上了永久性的“疯子”标签,但是他却是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存在的。他是一个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疯子”,希望能够以“骑士”的身份伸张正义、锄强扶弱,进而获得骑士名望和地位。

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痛恨专制和残暴,同情女人和弱者,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追求社会上的安定,达到一种人人平等、自由的状态,但这是不可能的。而堂吉诃德却一味地坚持,近乎疯狂和偏激,不管别人的劝说和阻挠,也不怕别人的嘲笑和讥讽,不畏苦难和挫折,尽管每次的结局都是失败的。

他这种顽强的精神令人敬佩,可是现实站在理想的面前,他的骑士精神无法在一个不需要骑士的时代张扬。他成了一个“多余”的骑士,最终也为自己的“不思悔改”、“变本加厉”付出了代价。

尽管最后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那单纯的想法和荒谬的行径是多么得可笑,可此时我们又不得不深思这不幸的背后该是多么黑暗的深渊。

三、堂吉诃德可敬的骑士精神

堂吉诃德为实现理想而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折服,他是一个真正的骑士:

他捍卫正义、勇敢斗争,不畏强暴和困难,不怕失败与挫折,勇于挑战风车“巨人”、凶猛的狮子;他坚持真理,用行动甚至是生命来捍卫;他懂得很多,能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发表了许多有关“骑士”、“骑士书”以及“游侠学”等见解,对历史也了如指掌,还会作诗吟唱,十分有意思,此外,还能悟出一些生活的道理,如“贫困和饥饿是爱情的大敌”;他追求平等,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让人人都获得自由;他相信爱情、尊重爱情和维护爱情,虽然那个情人是他一厢情愿地爱慕着的。

尽管过程和结局是令人可笑、可悲的,但堂吉诃德始终用自己的坚持和勇敢诠释了“骑士道”,用行动和生命实践了“骑士精神”,只是他不适合当时的那种社会。理想的无法实现,换来的只有与社会的格格不入。

四、堂吉诃德可乐的复杂性格

人总是一个无数矛盾的集合体,堂吉诃德亦是这么一个集合体,只有这样他才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身影。

1、勇敢却鲁莽

堂吉诃德一路行侠仗义,无所畏惧,他毫不畏惧地冲向风车,面不改色地打开狮笼,这些惊人壮举恐怕只有勇敢的堂吉诃德才做得出来。然而,他所做的这些事无不荒唐,他的行为显得特别鲁莽、冲动,可他却有那么一套可以为不尽人意的结局而掩饰的理论:“我知道卤莽和懦弱都是过失,勇敢的美德是这两个极端的中折。不过宁可勇敢过头而卤莽,也不要勇敢不足而懦弱。挥霍比吝啬更接近慷慨的美德,卤莽也比懦弱更接近与真正的勇敢。”

2、理性又疯癫

只要一谈到“骑士”、“骑士小说”、“骑士精神”等,堂吉诃德就会完全沉浸在“骑士”的世界里,津津乐道,既滑稽有趣,又荒谬绝伦,显得多么疯癫。但只要是平常,他又显得多么理性,多么清楚,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还能讲出一些令人顿悟的道理。

他的理性带着聪明和崇高,他的疯癫亦显得愚蠢和荒唐。就像雨果说的:“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美丽,粗俗藏在崇高背后。”而堂吉诃德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勇敢却鲁莽,理性又疯癫。

有位评论者曾这么评价堂吉诃德:“他活着是个疯子,死了是一个智者。”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堂吉诃德的理想与现实的最终结局——瓦解,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内心的人道主义理想的表现和其对西班牙社会现实的披露。

塞万提斯或许没想到堂吉诃德的形象所反映的社会意义竟然远远超出了他原本对骑士文学的讽刺。我们看到的堂吉诃德不仅仅是他那疯疯癫癫、荒唐可笑的一面,还应该看到堂吉诃德对理想的无限忠实和甘于奉献。他是理想的化身,是前行的巨人。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堂吉诃德读后感》,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最新范文

35 8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