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作文写作>体裁作文>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摘抄【优秀6篇】

2023-10-06 16:21:47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一秘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摘抄》,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一秘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朝花夕拾》内容梗概: 篇一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二

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无外乎是一副“横眉冷对、“冷厉严酷”的形象,他先进的思想,犀利的文笔,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被誉为“民族魂”。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无不充满着对当时封建腐朽的社会的辛辣讽刺之味,尽管《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儿时往事的追忆,其中也不乏夹杂着对很多“正义之士”讥讽之意。但是细细品读,又可以发现鲁迅先生与众不同的好玩一面。

在阅读《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文章都有着讽刺陈西滢和徐志摩等人的话,在我看来,先生更像是与这两位文坛同胞玩了起来。例如《猫·鼠·狗》中:“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慎,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角色是"不好惹"的。”、“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短短几句话引用陈西滢和徐志摩的话,再加上鲁迅先生特有的幽默语气,就表现出了鲁迅先生直言不讳,敢说敢言的风格做派,讽刺了他人也自嘲了自己,又勾勒出先生的好玩一面,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想笑却不知从何而笑的感觉。由此,我对鲁迅先生和陈西滢、徐志摩之间的恩怨产生了浓厚兴趣。

原来,陈西滢与鲁迅先生曾进行过一场“笔上论战”。此论战以学生运动态度发端,特别是1925年发生的“女师大风潮”,在支持和反对学生运动方面,两人之间产生了重大分歧,因而引出了一场“笔墨官司”。除此之外,陈西滢也曾含沙射影的攻击鲁迅先生抄袭他人作品,在《致志摩》中认为鲁迅先生写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根据日本人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的一部分写的。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和品德,鲁迅先生发表《不是信》辩驳使陈西滢哑口无言。这样看来,鲁迅先生在文中多次对这位和他针锋相对的进行“游戏”,也是情有可原的。至于徐志摩,只是在陈西滢和鲁迅先生之间的对抗中被波及到的一员而已,如果不是在种。种巧合之下,以鲁迅先生和徐志摩所处的环境和各自的人际交往来说,二人根本不可能会有交集。

尽管在《朝花夕拾》中对陈西滢和徐志摩的讽刺有很多,但这到底还是一本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其中也处处充满着温馨与自然。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两篇就是《无常》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对于《无常》,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鲁迅先生描述他当时看戏剧看到的有无常出现的曲目,大意是阎罗王叫无常去勾魂,这要被勾魂的人死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给他看病的郎中本事不到家,原本可以救治好的病人硬生生被医死了。无常见这个可怜人的母亲哭的肝肠寸断,于心不忍,心软放了他还阳半刻。但阎罗王却将无常捆住打了四十个大板,“不过这惩罚,却给了我们的活无常以不可磨灭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紧双眉,捏定破芭蕉扇,脸向着地,鸭子浮水似的跳舞起来。”看来鲁迅先生对无常还是很关心的,对于无常冤苦形象的描述更有种苦中带笑的滑稽感。这位无常如此与众不同,他心善,有人情味,与这样美好的无常相比较而言,那些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人君子”就显得虚伪而不堪入目,“人格”连“鬼格”都不如。也许无常的存在能给予鲁迅先生一些温暖安慰吧。

说完了《无常》就不能不说《朝花夕拾》中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读完这一篇最深的感受就是全篇都明显留存着鲁迅先生儿时的童真童趣,一个爬树摘果子捉虫子捕鸟逃课上课做小动作的顽劣儿童形象跃然纸上。特别是写到逃课的场景:“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写到读书也是饶有兴味:“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写到上课做小动作的更是让人感同身受:“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这样可爱又有趣的“小先生”哪能让人想到是由严肃甚至有些刻板的鲁迅先生描绘出来的呢?

读一本书,就是读一个人,通过《朝花夕拾》,我认识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内心还是充满欢乐甚至可爱的鲁迅先生。或许不只在《朝花夕拾》中,只要我们细心品味,在先生的其他文章中的细节处应该也能窥探出先生的玩乐内心。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 篇三

黄昏不仅仅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端。

——前言

黄昏之美,那静谧的、令人心如止水宁静美,使我痴迷不已。在那广阔的原野上,漫天的红霞随处飘动着,夕阳在天际缓缓垂落,如同那即将沉睡的美人一般,呈现出那黄昏遗留之际的宁静美,使我深深沉浸其中。

夕阳的余辉微微在金色大地上斜铺着,朝霞也在那黄昏的渲染下变成绚丽多姿。远处的群山中的草木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了“沙沙沙沙”的响声,如同给那黄昏的陨落奏上一首离别曲,为黑夜的降临敲响起前奏。

在我眼里,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天一般,幼年即清晨,晚年即黄昏。虽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也大可不理会它,因即使在晚年,也能大放出光彩。

记得在我幼年时,父亲曾给我讲过他年青时的经历,其中一件事令我记忆犹新。在父亲年青之时,曾去过许多地方,其间也经历过许多十分有趣的事情,但另他印象最深的,也只有那一件事了。在一次随团去登山时,看到一位年近六十余岁的老人,在和他们一样向着那顶峰发起挑战。父亲一行人也曾想在路上扶老人一把,但是老人却拒绝了,只是说了一句话:“我虽如黄昏遗留之际,但我却不服老!”

“不服老!”对,就是不服老!许多人怕自己老去,似乎那样,生活就毫无意义,也没有什么意义性了。但大可不这样想,即使在老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追求,也会活出滋味,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是这般,他也在晚年时学成画技,成为千古流传的国画大师。

“人老,心不老!”黄昏不仅仅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端!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四

《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也是一个“从记忆里抄出来的”的“回忆文”。在这部作品中,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全书共十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阿长与〈山海经〉》中,写了鲁迅先生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故事。一方面写长妈妈的唠叨,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又写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的特点。长妈妈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买来了《山海经》,作者对她深深地感念。字里行间作者饱含着深情,既赞颂了长妈妈的善良、勤劳,同时也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如果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就能感受到那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天真烂漫。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感情色彩不同的两大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在文章里面穿插了“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跟百草园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说它是“全城中称最严厉的书塾”。但作者并未把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写课间学生溜到后园玩耍,老书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们趁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也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回忆文章,但那些往事却一点也不单调。鲁迅先生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了诗情画意。文章大都采用了历史视角和现实视角交叉、幼儿和少年视角与成年视角融合、民俗表现与学术思考的视角交织的显著特点。在写人叙事中,常常把回忆往事和抨击现实结合,又用侧击的方法将讽刺流露出来。

《朝花夕拾》是一首声情并茂的诗;是一曲宛转悠扬的歌;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让我们沉迷在其中······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篇五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著,名叫《朝花夕拾》。这本书是伟大的爱国人士鲁迅先生写的。

《朝花夕拾》这本书可以说是从作者的记忆中抄出来的,用许多笔墨、凝练的笔法选取那些刻在记忆深处的生活片段加以描述;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和细节,细腻地描写人物的神情心态,令作品的生活气息更加地浓厚了。

文章仅用了寥寥数笔,就刻画出人物的独特性,可以看出作者用笔的高深,写法的精妙,又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朝花夕拾》在写作手法上也可见鲁迅杂文的风格,集各种手法于一体,笔锋或犀利、辛辣,或平实、饱含深情,深切的怀念中见到了鲁迅对国家大事的关怀。

《朝花夕拾》中,有的故事语言简练,取材得当,写的集中、单纯而又丰富;有的故事语言精练,文章细腻有层次;有的故事语言朴实,真切动人,还有的故事语言犀利而幽默,运用浅显的语言,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总的来说,作品的语言犀利、风趣、精炼、自然清新,朴实厚重,读起来真切动人,是现代文学史上回忆性散文的典范。

读完《朝花夕拾》这篇文章后,我深切感受到了作者手法运用的生动形象,更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不少写作的方法,如:常插入与内容相关的名言、典故以及传说等这样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我在这部作品中体会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所崇尚的真、善、美。

《朝花夕拾》真乃一部好书,在我读到精彩的部分的时候,就有如同在那个年代的那个故事里的感觉,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当看完这本书后,忽然觉得奇怪,文中讲鲁迅童年,为什么名为《朝花夕拾》呢?了解了背景后才知道,这是鲁迅先生的晚年作品,全是回忆童年的。朝花夕拾,犹如清晨时还挂着露珠的鲜花到傍晚去拾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凭添了一种韵味,那若明若无的清香则更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童年的鲁迅很喜欢去百草园:那里有各色植被,各色昆虫,简直就是孩子们玩耍的好乐园,但长妈妈却说,百花园中有极凶恶的赤练蛇和美女蛇,把儿时的鲁迅吓个不轻。

文中用较多的笔墨写了长妈妈,算是除父母外和他最亲近的人,作者原来不怎么喜欢长妈妈,甚至还有点讨厌她,叫她“阿长”,但她并不生气,一直真心待“我”。如今我记忆最深的是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长妈妈不但不记仇,还时时惦记着我,连休假都不忘记给我买书,真的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儿时的鲁迅,于是鲁迅先生在结尾写到: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爱无言,但长妈妈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她用爱呵护着鲁迅先生的童年,呵护着他的成长,以爱付出收获的是作者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印象及感恩。

我们的童年有父母的呵护与关爱,鲁迅先生的长妈妈也如此,童年就如梦一般,是人生中的矿山,埋藏在我们的心中,但却掩盖不住它那金色的光芒,童年的梦是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是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撂撂。

回味童年,将品到的是纯真无暇,一切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另人回味!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六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鲁迅先生的晚年,也是重病在身,不知在那样的时刻,回忆是怎样的一番滋味。《朝花夕拾》,正如它的名字,超凡脱俗。

看了这本书后,童年的点点滴滴浮现在心头。儿时的所有,远去后再次品尝,似乎也只是“不过如此”。沉淀在那个名叫“岁月”的时间里,一切都会像陈年老酒般甘甜。鲁迅先生的儿时丰富多彩。百草园中的老树、小草、野花便是他的朋友。他还坐在枝头吃野果,虽然启蒙老师对他严厉,但也改变不了他的幼稚天真。

鲁迅先生儿时是长妈妈一手带大的。长妈妈是个不完美的人,出生在农村,身上带着迷信、无知、粗鲁等种种缺点,但长妈妈对鲁迅先生的关爱,让我们体会到她的朴实诚挚。鲁迅先生对她无言的感激、敬佩和思念,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个“真”字。写真事,表真性,诉真情罢了。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才会让我们觉得鲁迅先生儿时的生活充满真意。

童年已然远去,一去不复返了,不如在生活中乘风破浪,让往事在回忆里波涛汹涌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6篇《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摘抄》,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最新范文

43 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