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作文写作>小学作文>六年级作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篇】

2023-03-09 12:26:36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作文应该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10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一

家乡的风俗家乡的除夕

管熙昀

除夕,始于先秦,又称为大年夜。相传,它是为了庆祝上古时期人们用红光和火焰打败一种叫“夕”的怪兽而设置的,故此得名“除夕”。今年的除夕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而变得有些冷清,不禁使我回想起前几年在信阳老家过的除夕和它那种种有趣的风俗。

除夕一大早,我们就早早跳下床,大伯母包的饺子一个个雪白可爱,早早地躺在锅里了,随它们一起翻滚的还有几十个大如乒乓球的汤圆。信阳过除夕,早饭习惯饺子汤圆一锅煮,寓意“越搅越圆”。其中的一个饺子里还会包裹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吃到的人便会欣喜若狂,仿佛迎接他的将会是一年的好运!吃完早饭就要大扫除,擦门擦窗擦凳子,还要在门口贴上一副对联和一个倒贴的“福”字。

山里山外不住地传来鞭炮声,我和堂哥也在外面乱窜,看着家家贴春联、放鞭炮的热闹景象。按照老规矩,吃完午饭就要开始做年夜饭了,一家子人齐齐上手,而我们小孩子则嬉笑着在厨房“帮忙”,实则是看看有什么可吃的东西。厨房里不时飘出诱人的肉香,这顿饭要从下午六点吃到八点,席间什么都有,糍粑、烤鸡、年糕和各式各样的鱼,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而吃年糕则意味着“步步登高”,所以大家都吃得格外开心,直吃得肚子像一个皮球似的鼓起来,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饭桌。

夜深了,外面开始闹将起来,几百响烟花同时窜上天空,“嘭”的一声绽开笑脸。大人们开始打牌、聊天,孩子们就跑在外面放花筒、烟火,在爆竹的噼里啪啦声中,火花映照着我们兴奋的脸庞。大家一直疯玩到凌晨一两点,才依依不舍地睡去。守岁,这个除夕最后的环节结束了,往后就是新的一年。

冯骥才先生曾写道:“年,真的是太美好的日子,太好的文化了。”是啊,除夕是中国人极重要的日子,我也期待着再次在除夕与家人们在家乡欢庆!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二

春节的习俗

刘宇轩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而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春节的风俗。

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是春节了。在春节有着许多的风俗,比如:贴春联,拜年,吃团圆饭……作为小孩而言,最感兴趣的就是吃除夕团圆饭和放烟花啦!

夜幕来临,厨房里大人们忙忙碌碌,在准备着一道又一道美味的菜品,菜品看着都好吃,让人看了想要快点尝一口,我们小孩早已等不及了,于是经常趁大人不注意偷吃一口,我们细细地品尝着菜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像这香气在人们口中不肯消失了一样。

团圆饭后当然少不了放烟花,只听见“呲——”地响了一声,一个个小小的火光从口子里钻了出来,又迅速地飞入天空,只听“啪——”的一声,就像那绽放的花朵一样开在了那漆黑的天空中,十分绚丽,慢慢地又消失在天空之中,接着又是几声“啪——”,那几朵花朵又缠绕在一起,好不可爱。这花朵什么颜色都有,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有蓝的,还有紫的,颜色丰富多彩且不单调。甚至还有能变色的,看完了总要尖叫一声,真是热闹非凡。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就是我家乡过春节的习俗。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三

家乡的元宵节

魏艺涵

我的家乡洛阳,过元宵节没有一家一户的灯是不亮的,熬夜到十一二点,那都是常事。

不过,要说起元宵节的起源,还是从汉朝的时候说起吧。

相传,汉武帝的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姑娘”,此姑娘长得十分漂亮,可她因长年幽于宫中,每天茶不思、饭不想,大臣东方朔见她这副模样,决定帮助她。于是他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想要逃过劫难,必须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那天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大臣张灯供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了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元宵节元宵节,一定要吃元宵啦!在我们家,每次团汤圆的时候,奶奶负责和面,当然,一定要用糯米面和;妈妈和姑姑来拌馅儿,黑芝麻馅儿的、豆沙馅儿的、枣泥馅儿的等等无所不有;而我们小孩儿,就来团汤圆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一点糯米面揉成一个小球,把中间按一个小窝,然后把馅儿填进去,最后封口,是不是听着挺简单的?是呀!每次我、大哥还有妹妹都能团得十全十美,就是三哥的汤圆总弄不好,汤圆一经他手,都畸形了。做好以后,端上餐桌,它们的个头圆圆的,像十五的满月,模样如小核桃那么大,白白嫩嫩的,里面装着五花马门的馅,它不仅外形吸引人,吃起来香滑清甜的味道更让人回味无穷,甜滋滋的、软绵绵的,就连嘴里吐出来的气里也仿佛带了一丝芝麻香。

吃完汤圆,我们就该赏花灯了。我们一般在第二天晚上赏花灯。花灯各式各样,有的一律是普通的球形,有的清一色是走马灯形状的,有的都是纱灯,可热闹了,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走在人群中,望着头上的花灯,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姿态万千,我们的眼睛都不够用了,真是目不暇接!

元宵节就是这样,我们虽然在城市中,可也像农村一样,而且过得十分热闹。

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四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这不,我已经过了12个元宵节了。

在元宵节那天,我们家有个〔1mi.net〕不变的习俗,就是早餐一定要吃汤圆。汤圆有煮的、炸的、蒸的。汤圆馅有黑芝麻、五仁、果脯、巧克力等等。而我们家只吃煮的黑芝麻或五仁馅的汤圆。中午,通常都吃炖菜,比如说酸菜炖排骨、小鸡炖蘑菇、鱼、泥鳅等。晚上则出去走一走,顺便吃一些路边小吃,有烤冷面、炸串、豆干、臭豆腐……光是想想我都会流口水。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就会出去看烟花。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烟花。烟花有红色的,旁边有黄色点缀,还有绿色的是用金色装点其间。但这些我都不大喜欢,我喜欢的是秀丽的金色烟花,中间和四周还用黄色和红色做装饰。看到这么美丽的烟花,我不禁感叹:烟花为了给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美丽的色彩。看到这么美丽的烟花,我按奈不住了,于是买了“摇摇花”玩。“刺啦”一声,烟花亮了,火星不断地向下掉,向左划半圈,再向右划半圈,一个爱心便出来了。烟花也玩够了,那就要看看那些路边摊里都有什么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卖小玩意儿的路边摊。每次我都会买一些头饰,比如说带变色灯的花环、猫耳朵发夹或是一些可爱的小挂件。最为重要的就是那些好吃的。有我爱吃的棉花糖、糖葫芦、烤冷面,还有毛蛋、烤串、手抓饼等。

烟花一停,元宵节也就要过去了,真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呀!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五

老家的花鼓戏

叶语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地方过节,过节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就像老北京过年时要买杂拌儿,浙江过年时要舞龙灯,我老家湖南过年时候要请戏班子来唱湖南花鼓戏,热闹美好,才有年味儿。

今年过年回了老家,在奶奶那儿了解到了花鼓戏,便兴致勃勃地与她聊了起来。花鼓戏起源于长沙各地的民歌,山歌和民间歌,不知怎么地的,好好的歌,就慢慢发展成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了。有的人说,听过黄梅戏、京剧、豫剧等等,怎么就没听过花鼓戏,可你不知道,花鼓戏的历史悠久,早在1818年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就介绍:“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全鼓喧闹,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这充分说明我们老家的花鼓戏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就已形成。

和奶奶正聊得正欢,突然窗外灯火通明,浩浩荡荡走过了一群人,奶奶说戏班子来了,快跟上“大部队”,去看戏吧,我答应着。可突然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晚饭还没有吃呢,奶奶急忙从火炉里抽出了一个铁架子,上面有几块烤得焦黄的糍粑,她把糍粑中间掏了一个洞,塞了不少白糖,然后用袋子装了好几块。然后拿了两个凳子,便拉着我出去了,“大部队”的人群浩大,前面几个零头的便是戏班子的人了,人去七拐八拐地将大家领到了戏亭子里,他们利索地换上了服装,简单化了妆,便开始唱戏了,花鼓戏很朴实,节奏很明快、活泼,里面有小旦、小丑、小生的表演,小旦开朗泼辣,小丑夸张风趣,小生风流洒脱。里面有丰富的情节和动作,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划船、挑担、砍柴、打铁、磨豆腐、摸泥鳅等贴近生活的桥段。看戏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看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生怕漏听了一句台词,少看了一段情节,观众们不时爆发出掌声、叫好声、笑声。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了,把舞台包围得水泄不通。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把花鼓戏场子烘托得热闹非凡,年味十足。我一边陪奶奶看戏,一边吃糍粑,糍粑外焦里嫩、软糯香甜、Q弹可口,我超喜欢吃,再看看戏台上下的场景,真是很享受这样的“年味”!

春节在老家的短短几天里,体验到了不一样的节日氛围和快乐情景,我真期待再次回老家过年!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六

中秋和洛阳邂逅

常馨羽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与我的家乡—洛阳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最早见于《周礼》的“中秋”一词,就始于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时。洛阳与中秋节已相识千年,如今的邂逅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我们家中秋祭月时,老月饼和瓜果是不能少的。中秋节前,正是各种瓜果成熟之时,孟津梨、伊川枣、偃师葡萄、洛宁苹果、宜阳柿子等行销洛阳,丰富洛阳的节日市场。每当这个时候,奶奶都会带着我去市场采购,还会带我去参观卖老月饼的店里是如何制作月饼的:他们用面粉做皮,包上白糖、芝麻、桂花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然后在锅内烙制。这就是洛阳的传统月饼。

中秋节晚上,明月高升之时,爷爷代领全家在露台的桌子上摆上买来的瓜果和老月饼,然后郑重其事地向月神行礼,礼毕后,爷爷将月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会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着月饼,奶奶会用香炉焚香上供,虔诚祈福。我问爷爷奶奶:“为啥要拜月?”奶奶耐心地告诉我:“月神嫦娥又被尊称为牡丹花神,传说八月十五晚上是她下凡种花之日。因此,这天被称为牡丹的生日,晚上拜月,寄托了洛阳人盼望花开天下、富贵吉祥的愿望。”我一边赏月,一边听着奶奶讲着这美丽的传说。

中秋节是我们洛阳最有人情味的节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赏明月,共食一块月饼,成了千古不变的主题。即便不能团聚,那也要面向明月,倾诉心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家乡的

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七

每个国家,每个省,每个地区,过春节都有它的独特的风俗习惯,当然在安徽黟县姚村过年更有一番风情。

一到春节凌晨,喜庆就传遍满村,大家都会把一年中的劳动成果拿出来庆春节。据说会长命百岁,身体健康,万事顺心!早早的全村老老少少都为春节忙碌着:种菜的一大早就到田里摘的蔬菜,养猪的就在家自家猪圈里牵一头最靓的猪来杀,养鱼的来到鱼塘里捞几条鱼,还有一些养鸡的就抓一只鸡来杀,好不热闹!在安徽姚村过春节还有一些讲究,家家户户都拿猪头用来供祖先,并且摆上水果和烧酒以及一些纸钱请祖先们一起来团年。听说这样做我们就会得到祖先的庇护,来年会家庭和睦、万事如意。

到了中午,村里的乡亲们互赠自家种的东西:他们有的送自已刚杀的猪肉、鱼、羊、蔬菜,还有葡萄,苹果,桔子之类的水果。因为这些水果是圆的,并且有好听的名字。吃着圆的东西表示着团团圆圆过新年、平安、吉祥如意的意义。当然,过春节也是小孩子们的天地,在春节孩子们会向大人们讨红包,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见面就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你准会收到一个红包或者芝麻糕这类的糖果。

到了晚上,鞭炮声轰轰地响起,家家户户围着大圆桌你一杯我一杯地相互祝福着,憧憬着来年。这时的外面已成了欢乐的海洋。有红的,黄的,白的,绿的各式各样的烟花布满了整个星空,顿时天空像白天一样光亮,美丽极了!这时欢笑声、小朋友打闹声、牛羊声、汽车报警声汇成一遍。还有一些调皮的小朋友把鞭炮放在饮料中的瓶子里,然后站在旁边观其变化,等着那些鞭炮把瓶子炸向天空,小朋友们就哈哈大笑起来。

天色逐渐已晚,欢笑声逐渐已去,但屋里还是热闹非凡,打麻将的打麻将,包饺子的包饺子,拉家常的拉家常。饺蒸好,我就迫不及待吃了起来,真幸运,我吃到了包有硬币的饺子。我高兴极了,这让我对下一年更是充满了无比的希望。

没错,过春节的确是最快乐的日子,但也是人们最累的一天。天亮了,可我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做着好多好多美梦呢!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八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赏花灯

吴怡佳

“火树银花合,桥铁索开”,每年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不管大街小巷,都是亮亮堂堂的,处处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汇成了灯的海洋,灯的世界,而我的家乡也有这样一个习俗—元宵节赏花灯。

在元宵节赏花灯的背后,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之前,一只神鸟降落在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此事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天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让天地以为火已经烧起来了,保住了自己的财产和生命。

从此元宵节挂花灯,便成了一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而每年我也会去公园赏花灯。

今年来看花灯的人更多了,打眼瞧去,哇!人山人海,人们要么站在一旁赏灯,要么站在中间拍照,要么流连忘返于“灯海”之中,而那些早已布置好的万花彩灯也像是早就被春天赋予了生命力,活灵活现,璀璨夺目,令人感叹不已,在人们面前闪耀得更加光芒有力。有的是大展虎年宏图,信心、坚定、力量等等无一不在美丽的花灯中展现;有的是呈现古代人的智慧与美好品质;那晶莹剔透的宫灯,莲花灯,金鱼灯,楼船灯,也是尽显琳琅满目的丰收硕果,尽放热闹与喜庆,不胜枚举的“百灯齐赏”,让人们顾盼生姿;还有那些可可爱爱的动物灯,更是吸引孩童去触摸着无与伦比的乐趣,大人指指点点高明轩昂,就连那车上的喇叭也激动地连番叫唤,而我也是更为激动,感受到即将到来的一年,是如此美好!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嬉笑声也渐渐消逝,流连于花灯之中的我,心中顿时有一丝不舍,期待下一年的花灯还是如此的精彩……

这就是家乡的风俗—元宵节赏花灯,想起正月里那片灯火辉煌,不禁内心荡漾……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九

端午包粽子

张嘉倪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今天选择一个经典的习俗来写——端午包粽子!

一说到粽子,每个人肯定都不陌生,今年的端午节,我打算自己学包粽子,妈妈也特别支持我的想法。

一大早,我跟着妈妈一起来到了超市采购所需食材。有许多东西需要买,有赤小豆、糯米、白砂糖、红豆、绿豆、蜜枣、艾叶等。

回到家,我们放下大包小包的食材,洗洗手,我挽起袖子,准备开工。

妈妈告诉我,这粽子有很多种口味,问我要包哪种。嗯,我仔细想了又想,最终决定,还是一如既往的蜜枣味吧。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艾叶卷成一个类似作 文 吧圆锥的形状,往里边加入白砂糖、赤小豆、蜜枣、还有最重要的糯米。然后用几条绳子封好口,一般我们家里还会准备很多种颜色的线以便对不同的口味进行区分。这样,一个个小粽子就做好了。

转眼间来到了最简单的一步——那就是上锅煮了,我帮妈妈把一个个包好的粽子放进沸水里煮十五分钟,终于能休息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粽子终于出锅了!煮好的粽子,满屋飘香,剥开粽叶,里面红棕色的粽肉在灯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简直棒极了,我和妈妈都很开心。

包粽子非常有意思,大家也可以去尝试一下!

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十

元宵节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小区附近走步。

虽然这是小区的附近,但人们也放起了烟花,有黄的,有粉的,还有一部分的人放着鞭炮,一些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拽着大人到处跑。还有一些小孩子吵着让大人给他买吃的、玩的。一个人少的小城市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温馨又热闹的小村庄。

但人们干的最多的事包括我们就是走百病了。走百病的意思是走一走步,能把病消除,还能青春常在。妈妈不爱出门的人这回也跟我和爸爸一起出门走步了。可光走步还是有些太无聊了,所以一些人在走步的时候买了一个孔明灯来放。因为孔明灯太危险,所以我没有买,只能看着他们放。刚飘起来还歪歪扭扭的,可到了高处,和别的孔明灯一起,再加上那五颜六色的烟花。我好像来到了自己喜欢的小说里。最后,我还是买了一盏灯。买完灯,恐怕不止到一百步了。

回到家里妈妈把汤圆下到锅里,妈妈用勺子让它们在锅里转,汤圆的白色外衣轻轻地抖着。把它们盛到碗里,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在嘴里跳跃。

第二天我被闹钟吵醒,我往窗下看,地上都是昨天放鞭炮留下的纸。桌上放着白米粥,妈妈也化好妆去上班了。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提供的10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最新范文

25 8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