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通用12篇)

2024-04-20 21:58:43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www.1mi.net小编帮大家整编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通用12篇),仅供参考。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一

课题名称:提高科学错题订正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申报人:董建祥

研究起始时间:xx年xx月至xx年xx月

一、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在科学作业中,学生做错习题被称为错题,错题是学生学习过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每天都必将面对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些错题会一再出现,学生也会一再做错,于是,在日常教学中,碰到错题时某些教师常常出现这样的态度:回避责任,迁怒于学生。特别是这种错题出现在单元测验卷、试卷中时更是怒火中烧,这些出现错题的学生同时也成为了班级成绩不理想的替罪羔羊。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忽略了对错题的分析和研究,忽视了教师在错题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生活环境在错题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笼统地把原因归咎为学习态度、作业态度、智力因素等,然后进行强化训练, 一米范文 甚至是机械重复的巩固练习,更有甚者以训斥代替教育、以记忆解题模式代替学生内化掌握等等。

有效的学习应有三个方面:有效果的、有效率的、有效益的。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很多,但学生由做错变成会做乃至不会错的过程,无肄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通过错题订正过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梳理,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了学生条理化、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错题订正还能解决零散、疏漏等问题。如果让学生自己对错题进行简单的成因分析,学生能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更认真地纠正错题。老师通过错题与学生交互式的分析,也更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也增强了对本学科学习的认同,成绩自然也就有所进步。对教师而言,对知识点更为熟悉,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困惑会更加熟悉。那么也要我们老师当一位有心人,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收集和筛选,对的错题进行归类、成因分析(即诊断)后寻找对策,从而用它去诊断和辅导更多的学生,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1、错题:科学练习中做错的问题。本次课题中特指易上当,反复做错的一类问题。

2、订正:对错题进行成因分析,抓住问题关键,构建解题思路,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

3、有效性:有效的订正应有三个方面,有效果的、有效率的、有效益的。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很多,但学生由做错变成会做乃至不会错的过程,无疑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提升学生科学成绩。

2、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障碍,提出解决对策,减负提质,提高科学教与学的质量。

(二)研究的内容

①针对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错题的成因及教师采取的对策。

②分类学生的作业错题,针对不同情况,探究教师使用的纠错对策对学生帮助。

③探究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习惯对错题形成的影响。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2、行动研究法。模式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总结评价)。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方向,撰写研究方案。

2、结合现状调查情况,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3、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按计划实施研究,扎实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1、按单元章节记录、收集学生每日课堂练习、作业本、课外资料、单元练习检测及专题性练习中的错题,记在错题收集诊断本中。

2、分章节及时梳理学生错题的类型(选择、填空、作图、计算等)。

3、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将错题分类整理。

4、诊断错误原因:概念性理解等知识性错误;解题习惯所致(不规范或粗心马虎、审题不清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知识迁移能力不够等。

5、提出解决对策。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1、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

3、撰写研究报告。

4、申请结题鉴定。课题开题报告范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 篇二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

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的确被提到了较重要的地位,但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却仍不容乐观,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课内阅读就是“学教材”,只重视教材中篇目的学习,而忽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只重视课文的分析,而忽视课外相关内容的渗透;只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不重积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这样的阅读费时低效。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确实令人堪忧。我们必须要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适当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们也发现,研究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研究课外阅读的也不少,但理性地就如何把课内外阅读衔接这个论题展开研究的人很少,两者如何整合也鲜有论述。我们认为:目前,就教育现状而言,选择这个可操作的视角,探索如何将课内外阅读整合起来,总结出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我们在我校进行“大阅读”特色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

阅读教学研究并申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立项。无论就理论价值还是实践意义而言,本课题的研究都显得非常必要,本课题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这些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为我校的课内外阅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与帮助。鉴于当前国内外阅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课内外阅读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对中小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影响,包括:阅读能力与听讲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揭示他们相互关联的特点、规律;

2.探讨“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转化为中小学生学习实践的方法、途径;3.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中有关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阐述。

(二)实践价值

1.通过“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首先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解决语文学习中阅读学习的僵化、空泛、无序、低效等问题。

2.通过实践研究,总结“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对提高小学生各学科学习能力的教育对策。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从而找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平衡点。 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构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我们将以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为中心,课外阅读赏析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营造书香校园,塑造“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求进”的学习型、阅读型少年,让孩子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关注孩子完善的人生,关注孩子精神的建构,让孩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研究。课堂教学,着重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内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

2、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

4、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以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和实践以下问题:

1、探索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的课内阅读教学模式。探究重在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的课内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内阅读的实效。

2、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探究易于操作又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使课外阅读指导更好地落到实处。

3、探索课内外阅读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增设自主阅读课、阅读分享课、电子图书阅览课、古诗词鉴赏课等,丰富现有的语文阅读课结构。

4、丰富和完善能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情感激励体系,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课外阅读兴趣。

5、丰富和完善能促进阅读能力提高的阅读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研究的重点

“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要指导学生探究什么内容、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方法、采用哪些探究方式;探究性阅读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的策略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本研究的重点。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同时还通过指导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学习,探索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时应选择的内容、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展开课题研究。

文献法: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同时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通讯》中选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推荐给课题实验教师。购买有关语文素养和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课题研究。

行动研究法: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立足所教班级,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针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较为完善、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模式。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法法:对个别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观察、分析,课题研究提供素材资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一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2)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以低、中、高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A、建立完善健全的活动机制

(1)营造“晨读“风景线。

(2)每周每班设立1节语文阅读赏析课。

(3)利用午间校本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时间,开放学校阅览室。

(4)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层次和特点,有机组合,组织“小伙伴阅读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5)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低年级鼓励家长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中高年级鼓励家长每天“聆听阅读”五分钟。

(6)每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的收获与感受。

(7)每年的五月份设立为:“读书节”。

B、加强校本阅读课程的建立和研究。

(1)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组织参观和讲座,探讨有利于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培养处理课外阅读资源信息的能力,进行反馈调查和对比分析。

(2)分年级设立阅读目标。

(3)分年级编写《推荐书目》,含必读和选读。

(4)分年级建立“阅读记录卡”。

(5)撰写案例、分析和反思。

C、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打造“红领巾”广播站的“读书专栏”。

(2)每月开展“我读书,我成长”系列活动。

(3)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少年”。

(4)举行“我读书,我成长”汇报活动。

(5)举办读书报告会。

3、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实验班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3)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

(4)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我校于20xx年被确定为县级的书香校园,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对学生的阅读都十分重视,有一定的阅读氛围。

2、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研究重视程度高,在研究过程中能给予理论指导和一定的经费支持。

3、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组长:卢海英(全面管理和指导课题研究工作,重点是组织和总结,并参与一线实践)

副组长:张雪云(课题研究监督和一线实践工作)

实验教师:仲济山、王星友、张秀华、王德毅、张雪云、张彩霞、左金鹏、佟海英等

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工作。进行课题规划、构建,组织部署、协调管理课题研究工作,提供课题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负责一项研究工作,深入指导实验,整理、总结实验成果。

副组长具体组织实施课题工作,做好课题跟踪、检查、矫正及阶段成果总结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研究讨论课题实验的有关问题。每人负责一项研究内容,亲自参与实验研究,指导实验老师开展实验工作,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及反馈研究成果。

实验组成员根据实验实施方案和课题组研究计划,具体开展课题实验工作,收集实验资料,反馈实验情况,归纳实验经验,总结实验成果。

八、预设的研究成果

1、参研教师形成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论文。

2、参研教师形成课堂教学实践实录。

3、深入研究,形成实验学生阅读学习成果。

4、形成“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经验和方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九、课题研究的基本保障

人员保障。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一线语文骨干教师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课题组组长卢海英老师是昌邑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潍坊市教学能手,曾经参与过《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的实验与研究》、《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等课题研究。张雪云老师是小学高级教师,昌邑市语文骨干教师,曾参与过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仲济山老师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业务能力很棒。

研究基础。我校大面积开展阅读教学,使阅读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基础。学校附近有图书馆,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学校的阅读环境、读书氛围都使此项研究的开展成为可能。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打印机,建成了校园网班班通,可以24小时上网查阅资料。课题成员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图书室藏书达10万余册,阅览室有各种报刊杂志200多种,可以随时阅读。

组织保障。学校长期坚持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有教科研实验基础,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科研网络,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教师队伍,他们积极参与市级或县级课题研究工作,理论基础扎实,实验操作能力强。学校具备充分的实验条件,教师每人一台电脑,数据的统计全部运用计算机操作,有建立原始资料档案、进行各种能力测试的经验和手段,资料充分,科研经费能得到充分保障。实验的理论指导、技术处理、过程控制和终端显示由学校教科室统一负责。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课题研究,为我们课题组提供各项研究资金和资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制度保障。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要求”:

1、时间要求。一是抓好课内阅读教学,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二是统一指导的时间,每月开设1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三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将早读课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2、活动要求。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旅游活动,使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3、指导要求。选好读物,可以是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可以是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如影视欣赏、电子阅读、上网浏览等)。

4、检查要求。对课外阅读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三

一、课题研究价值

(一)研究问题:

近几年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缺少丰富多彩体育活动项目。长期以来,农村学校课间体育活动受师资、学校办学条件等原因,导致了学校各方面资源、学生运用的器材单一,从而仅限于学生做操,其内容单一乏味,形式呆板,学生早已厌倦。很多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蜕变为做一遍或两遍广播操,绝大多数学生只能敷衍了事。导致了体育锻炼的效率低下,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我们还发现,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还普通存在等原因,我校学生除了传统的跑跑跳跳,课间时间学生只会在教室里看书聊天做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会是令人担忧的大事。因学校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民间体育资源,于是我们提出了《利用民间体育资源,丰富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1、大课间活动是学生体质增强的有效途径之一

虽然我们一直以来坚持开展课间操活动,这项体育活动在我国己有近百年历史,也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课间操虽然为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保证,但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构建新的课间操已迫在眉睫。大课间由此产生。

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它既是课表上规定的体育内容,又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在全体教师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时间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

学校为确保大课间活动扎实开展,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亲自抓,形成了学校行政、各班班主任、跟班教师、体育教师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同时,依据农村学校独天独厚的地区人文资源、运动场地资源、体育器材资源,我们萌生了有关“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课题研究。基于这样的背景,也基于我们对此的理解,更坚定了我们搞研究这项课题研究的信念。

2、传承祖国优秀民间体育文化

我国的民间体育,是各族人民在历代生产和生活斗争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健身的内容简单而易行,是用来强身娱心的重要手段。民间体育项目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通过民间体育项目在农村大课间活动中的开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与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研究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通过“利用民间体育资源,丰富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开发与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位次,创“阳光课间”之特色,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服务。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学习的精彩,在学习中体验活动的快乐,营造一种团结合作、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体为: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锤炼学生意志品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

2、通过《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每年的监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营造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氛围,打造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特色;

4、提升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体育工作的教科研能力和建设校本课程的能力。

5、民间体育资源的分类,通过研究把民间体育进行一定的分类,运用到体育课中,更好地为体育课开展做好服务。

6、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引进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一个载体,体育项目不外乎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游戏类、武术类、民间传统类等。 而民间体育项目的引用与开展更能结合当地特色让学生更大兴趣地投入到大课间活动中去。但“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安排应有以下特点:

(1)要有科学性,符合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和生理变化

(2)要有实效性,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3)要有创新性。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

(4)要有阶段性。符合季节、气候变化。

(5)要有地方性。要有结合溧水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6)要有安全性,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7、终形成特点鲜明的校本化大课间活动特色课程。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界定

民间体育:民间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2000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大辞典》对民间体育作明确的定义: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性的身体锻炼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自娱自乐,多数项目不受时间、地点、器材的限制。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民俗性、游戏性、表演性、节庆性的特点。因民间体育的上述特点及简便易行,开展起来十分方便,所以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民间体育资源:民间体育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广泛流传的体育运动,来源于民间生活,丰富业余生活、业余健身的体育活动。

大课间:是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派生出来的新概念,它已不是“踢踢腿”、“弯弯腰”的课间操了,而是逐渐发展成一门系统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以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门新生的活动课程,时间为30分钟。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在学校统一组织下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学生欢迎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等。

三、课题的文献研究

(一)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xxx中央xxx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强调:“学校必须全面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和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

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它是学校体育活动的有力补充,具有时间充裕、内容丰富、参与面广、形式多样、强度适量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大课间活动已经按照国家要求深入推进,但由于教师整体思想认识,学校办学条件等不尽相同,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形成了不小的差距,城市学校普遍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就我市而言,城区学校各具特色,如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的花式跳绳,南京翠屏山小学的武术特色,南京高淳实小的武术特色……,但大多数农村学校还停留在搭建框架,而无实质的初步阶段,无论是组织还是学生锻炼效果都有待提高,甚至有些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就是做几遍广播操,30分钟的时间,有20分钟处在放羊的状态。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不断改良探索之中,作为农村学校,特别是一所村级完小,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因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各校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学校和学生特点,认真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曾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

3、教学要以“以学生为本”,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教要始终围绕“学生的学”,当学生有好动的天性和能力的时候,有积极地引导,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谈得上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一)研究目标

1、筛选经过收集、整理和创编的民间体育活动内容,分析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运用的可行性。

2、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尝试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有机整合,研究民间体育游戏与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编排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又便于在学校大课间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民间体育活动项目。

(二)子课题设计与人员分工

1、子课题一:花式跳绳在大课间中的运用

主要负责人:章丽平 邓祥顺 蒋晓斌 王家民

民间活动花式跳绳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项体育活动,俗语称“摇绳练臂力,跳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 ”。花式跳绳是学生容易上手的民间体育活动,对身体锻炼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兴趣、利于引导学生课间、课余锻炼。

2、子课题二:空竹趣

主要负责人:孔令军程爱平 章熙云

在小学生中开展抖空竹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在全校范围实施,有效的促进了学生锻炼,鼓励学生尝试、学习各种抖空竹的技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3、子课题三:《融入民间活动的大课间运动会活动设计、实施及评价》的研究

主要负责人:薛国锋 卢宝华

针对大课间活动中引入的民间活动,经过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使它向群体运动会的竞技形式转变,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技能并使群体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4、子课题三:完小学生三年体质健康数据比对分析

主要负责人:薛国锋 邓祥顺

任何体育活动形式都应服从于提高身体素质的主题,主课题研究的实际成果如何,在丰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是否有效的进行了身体锻炼,并促进的身体健康。通过课题研究的三年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检验主课题的成效。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具体步骤与进度安排

1、申报、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前期指导及论证。填写《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研究,加强理论学习。

①、在理论学习:学习大课间活动的相关理论知识;组织观摩县内兄弟学校的

大课间活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专业业务技能培训。

②、成立《利用民间体育资源丰富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研究》课题组 ;

选定课题研究人员和指导人员并初步进行任务分工; 完成课题申报方案。

③、确立研究主题,拟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④、调查学生对体育情感及活动方式,了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需求。

2、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①、丰富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创新学生活动形式。

②、组织现场观摩、研讨民间体育器材的开发与利用。

③、民间体育项目的大课间活动展示,并参加县级大课间活动评比。

④、课堂内外结合,将大课间活动内容列入课堂教学计划,并组织一次公开教学活动。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①、围绕“利用民间体育资源 丰富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对积累的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进行成果展示并继续实施运用。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各阶段对比,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③、撰写总结性论文并进行经验普及推广。

④、请有关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二)研究方法的设计

1、调查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谈话、测评等多种形式,针对民间体育资源及怎样丰富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对教师、家长、学生认知情况进行相关调查。

2、文献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需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获得有关大课间活动方面的资料,并及时了解、收集当前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为我们确定和开展课题提供参考。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展示、评比活动等积累相关的方法和资料。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利用创新、有价值的民间体育活动内容;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探索开展具体丰富大课间活动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又依据活动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边研究边实践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4、观察法:借助感官及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在活动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行为表现,对活动效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得课题开展所需的各项资料。

5、数据比对法:在本课题开展过程中,课题组老师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测试成绩进行比对的形式,对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变量进行研究,并加以分析,进而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研究,分析其发展变化过程和质变、量变的规律。

6、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以及实践效果等进行归纳与分析,将各个形式的实践活动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将其上升为可以进一步推广的有效经验。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篇四

第一条

学位论文开题报名是研究生写作论文的必经过程,所有研究生(含:博士生、硕士生)在修完学位课程,写作学位论文之前都必须作开题报告。

第二条

开题报告主要检验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写作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等。

第三条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导师、教研室(或研究室)所承担的国家、省部委等有关部门下达的研究项目或课题以及本人的研究特长,与导师协商,确定选题,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学术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名。

第四条

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名,必须提交"开题报告"的书面材料,内容包括:

(1)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3)本人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突破的难题或攻克的难关、自己的创新或特色、实验方案或写作计划等;

(4)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开题报告的书面材料不得少于3000字。

第五条

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向导师提出申请,申请获准后,博士生在博士生指导小组范围内作开题报告,硕士生在导师所在教研室或教学小组作开题报告。

第六条

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教师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主要评议论文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研究生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等。评议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二种。评议结束后,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评语"栏中填写评语。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研究生方可进行论文撰写工作。

建筑的毕业开题报告 篇五

一、设计依据及研究意义:

依据:

所学教材: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混凝土结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土力学,基础工程,建筑抗震设计等;

图集:建筑制图标准,中南地区标准图集等;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何在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制图标准等,建筑防火设计,建筑防火规范,建筑工程标准荷载学;

其他:多高层框架结构,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等。

意义:对于框架结构,在结构建筑特点方面: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楼板和横梁连在一起,横梁和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力的传递路线比较明确。对于整个房屋全部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称为框架结构或纯(全)框架结构。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层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时因房屋布局和空间使用要求等原因,也可能在某层抽柱或某跨抽梁,形成缺梁、缺柱的框架。墙体是填充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所以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物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因此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

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所以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应较小,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

二、设计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

主要研究内容:

设计构思:在体系选择方面

1、架结构的柱与梁宜上下左右贯通,不宜采用复式框架;以及砖混框—剪结构。

2、填充墙的布置方面:宜采用轻质材料,且应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避免形成短柱;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

其次,在建筑设计方面:

1、要先对建筑外观、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高和室内净高进行设计;

2、然后对局部进行设计,如楼地面、顶棚、屋面、楼面、坡面及楼梯位置,消防要求等进行设计。各部分都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3、最后要明确框架结构的抗震级数,采用规则结构以利于房屋抗震,按照“三统一”的原则,确定柱网尺寸,确定材料及截面尺寸,以及基础的选定。

预期目标:

三个月的工作时间,完成综合教学楼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方案力求新颖,适用,美观,结构设计力求概念清楚,计算方法和结果准确合理,最终形成设计计算书和建筑,结构施工图等设计成果。

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

1———3周:完成开题报告,建筑设计,并绘制出建筑施工图;

4———8周;完成结构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以及结构计算过程;

9———10周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整理设计资料,打印计算书和图纸,准备答辩。

三、设计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设计重点为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和框架梁,柱构件设计。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方法为: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拟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拟采用D值法。手算结果与电算结果的。差别及原因分析。

设计难点为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内力组合,框架梁,剪力墙,柱的设计计算等。选择符合建筑设计原则(功能、美观、经济)的结构形式和构件布置,结构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四、设计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毕业实习调查

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

建筑方案设计

结构选型

结构平面布置,绘制草图

荷载统计

手工框架设计

电算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整理设计计算书,打印图纸和计算书,指导老师审批签字。

五、进行设计所需要的条件:

1、所学课程的熟练掌握。

2、查阅图书馆的相关书籍与文献。

3、个人勤奋努力、不懂就问、敢于挑战的精神。

4、指导老师的谆谆教导。

5、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6、舒适安静的设计环境。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建筑的毕业开题报告 篇六

课题名称:启东林洋大酒店方案设计

院(系):建筑学院

专业:建筑学专业

姓名:陈**

学号:P1601060330

起讫日期:****

指导教师:张**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理论或实际应有意义

题目:启东林洋大酒店方案设计

来源:为了提升启东新城的品味,完善新城的配套设施,在启东新城启动区内建设该酒店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40公顷,包括酒店、企业会所、高档住宅区、容积率不低于规划要求。本次毕业设计之完成其中的酒店设计。

功能定位:酒店项目的定位为南通地区中型度假会议综合酒店,会展部分以高端会议服务为主,能够承担800人左右的大型会议以及600人的宴会,同时能够灵活接待各种中小型会议、专项会议等活动,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

实际实施:酒店按5星级规格进行设计。

二、课题的研究

1、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①研究的内容

该项目市南通新城区的标志性项目,体量大,所占地位也较重,主要又高档企业会所,五星级酒店及高档住宅区组成。项目本身在完成基本经济使用目的的基础上还应兼顾地域文化的重塑和整合的作用,它将是未来新城区的视觉景观集中点,利用基地内部地势平坦,主要为田地和林地。基地内河道较多,纵横相连的特点结合景观进行设计力求成为未来南通新城的景观中心。

②研究的目的

在地块合理地开发的前提下,研究建筑形态构成和空间建构的新途径、新方法,景观布置得新思路,力争创造一个健康、良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的建筑环境。

③研究的意义

1. 通过课题研究,收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勘测设计资料,综合考虑总体规划、基地环境、功能要求、建筑经济以及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并绘制成图纸。

2. 方案应有创新精神,注意建筑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满足建筑功能要求,造型大方,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地域特征;总体目标明确,设计方法得当,建筑语言清晰,图纸表现新颖。

3. 满足国家和成都市现行的有关规划和设计的标准和规范,技术上现实可行。

2、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①研究方法

系统观是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论。系统论思想是一种对事物及整体中各部分进行全面考察的'思想。系统内的每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交替、渗透的关系,并通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促成其在系统中的传递或转化,从而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因此,系统思想其实是一种强调整体、注重联系的研究方法。对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而言,要形成正确的研究方法,系统论的引进是必要的。坚持系统论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对象的整体性

研究建筑外部空间,不能只着眼于外部空间本身,而应同时把空间研究放到环境这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只有在系统观的基础之上来研究整体中的要素才不至于狭隘地看问题。

2.研究体系的综合性

基于地形的建筑外部空间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它所涉及到的学科基于地形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是相当广泛的,包括建筑学、城市设计学、地理学、生态学、视觉美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内容,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对收集的基础资料和实践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得出论文的最终研究成果。

②研究框架

这次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于五星级酒店极高的设计标准的理解同时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上达到环境保护景观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要求之间的平衡点的把握和设计。

3、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①相关概念与界定

酒店产业是我国各城市发展服务型行业的突破口。而在其中五星级酒店作为酒店设计中的佼佼者又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相当高的自我要求和定位,酒店星级的划分以酒店的建筑、装饰、设施设备及管理、服务水平为依据,五星级酒店是其中较高的。具体的评定办法按照国家旅游局颁发的设施设备评定标准、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评定标准、清洁卫生评定标准,宾客意见评定标准等执行。

在五星级酒店设计的规范中我们能够发现对于酒店的接待大厅、客房、餐饮、公共区域、商务设施、会议服务、公共健康和娱乐设施乃至于服务质量和管理制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而正因为有这么多高标准的不同要求才导致了至今全国仅有500余家五星级酒店。同时也证明了为什么五星级酒店的设计和建设往往能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和景观发展的浪潮,正因这种趋势导致了在南通新城的规划设计中本案成为了重中之重,也是各级领导着重指导的重要项目。

②五星级酒店的的研究现状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即使如五星级酒店这样的项目我们的主张都是节约和适用反对铺张和浪费。但同时也要保证酒店本身的品质和对于周边环境的景观提升作用。

三、五星级酒店的发展条件优势和挑战

①五星级酒店发展条件优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和发展,经济活动日益增加,这势必对高档酒店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而更高的使用频率也必将催生更多的五星级酒店,这将是五星级酒店发展的巨大机遇。

②五星级酒店发展的挑战

中国自己的五星级酒店起步虽然较晚但是发展呈现出一种井喷式的姿态,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了500多家五星级酒店,这还不包括各地在建的项目这就给客户群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的余地和空间,这也必将为市场带来巨大的竞争和压力。

同时新时代建筑对于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本身又与五星级酒店所强调的服务与档次形成了冲突所以身为酒店设计者的我们如何能从中找寻到一个完美的切入点和平衡点来完成这次设计使建筑在达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高端酒店建环境将是一个严峻而又富于挑战性的课题。

四、参考文献: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15)

2. 《酒店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15)

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4. 徐严,蒋红蕾,杨克伟等。《建筑群体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5. 刘波峰(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对现代建筑的思考》2015

6. 张志莹(四川大学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2015

7. 席文洪(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院)《建筑总平面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5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七

由雨花区教科中心专家朱紫彪老师牵头申报的“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经长沙市教科院批准,列为市级规划课题,现根据市教科院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系统研究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做文章教学的xx项目标和若干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述”等,都为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学体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2、是我区中学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需要

教科中心在中学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语文老师们常把作文课堂教学定位为如何搜集素材,如何讲评作文等方面;很少有老师认为,学生写作的效果跟教师系列化的引导、点拨、指导有直接的关系。在听课过程中还发现作文课堂教学大多流程单一或者呆板,基本为“命题——指导——写作——批阅——讲评”。这样的程序无法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即使点评覆盖面也有限,角度单一,标准呆板,课堂内容往往是话题唯一,能力训练单一。课堂设计往往很难契合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只觉课堂难熬,索然无味,作文也就是草草应付了事。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课题通过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角度,对于快速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写作兴趣、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综述:

19世纪末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杜威极力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的束缚,强调儿童的兴趣,从做中学,要求尊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这点正好切合了写作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特点。本世纪的美国教学中,最令全球教育界惊奇的事就是美国人具有普遍良好的写作能力,只要受过普通教育的美国人,都能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且表达清楚,同时能够尽可能谴词造句使意义更准确。而美国中学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写作教学的特点。中国教育领域中的写作,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时期。科举时代,作文就是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它倍受人重视和推崇。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写作也作为一门专门的语文内容进入教学的范畴。即便如此,作文的教与学却显得步履蹒跚、龙钟老态,如圈内人士称是“内容泛化、情感虚设、形式僵化、语言刻板化”。语文圈内外人士,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批评最中肯,呼吁最强烈,指出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诸种弊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沙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断增加,我区的xx所中学中百分之85都是其子女。这些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家庭文化氛围较差。学生怕写作,拿起笔就皱眉头,咬笔头,即使硬着头皮写出来或者杜撰出来,也是干巴巴的,表达的往往是“虚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语文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计划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此,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辟了语文新课改中写作的教学领域,从实践与理论层面上更好的促进了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是对中学语文教学本质属性的全面反映,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课堂作文教学如何有效,不仅是重要的语文教学有效问题,而且是重要的实践课题。

2、区域性推进作文课堂教学

“区域性推进作文课堂教学”是指推进全区教师群体的、外显的作文课堂驾驭能力,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写作能力。该课题对我区写作教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区学生主要来源农民工子弟,大部分学生语言功底差,写作能力弱,家庭缺少文化氛围;鉴于此,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3、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其内容主要分为口头作文教学和课堂写作教学等方面。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就明确提出了作文教学的xx项目标和若干要求,特别是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说明有效作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区域性推进中学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于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理论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我们的构想:把多元智能的理论运用到作文指导的`活动设计中来,一方面通过覆盖多种智能的活动形式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得到肯定和激励;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智能活动的形式,使得作文课堂从某种角度再现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作文的动力,写下自己的真实体验。

2、写作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源于实践,文学源于生活,所以要进行创作,就先得有生活的经历,就要先认识生活。在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3、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构建中学口头作文教学和书面作文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而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研究内容:

1、作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序开展的研究

2、学生自主探究式写作方法的研究

3、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与反思的研究

4、通过有效作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七、研究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渠道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思维、语言发展、写作基础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生活内容等多元、多维度的交织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螺旋式递进的认知规律。并点拨学生用自身独特的视角,体验、观察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和心声。

八、研究方法

1、观察法:运用观察法听课评课,进行教学评价,形成作文课堂有效性评价记录。

2、行动研究法:采取初步设想、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研究结果的整体评价,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始终。

3、比较研究法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比较既包括纵向的也包括横向的、既有面的比较又结合点的对比,既有同类学校进行比较,又将本校作文课堂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既有静态比较又可以把比较放在动态中进行。

九、预期成果

1、探究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相结合的作文课堂教学形式,形成研究报告。

2、汇编作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课例。

3、形成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课件库,制作课堂录像光盘。

4、组织汇编教师的研究论文和师生校园文学作品集。

十、组织管理:

成立课题小组:

组长:朱紫彪

核心成员:付晓芹、刘炜伟、张捷、胡登高、陈春燕、范益群、张艳红、贺卫兵、彭献、潘雪凌、黄天宇、陈雅妮、冯娟、李六英、黄静宇、刘蓉、史果红、常慧、王芳。

十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申报与立项阶段。搞好前期宣传工作,学习相关理论。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分课题。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实验研究实施阶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结题阶段。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出版作文课堂活动和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集。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近几年来出版专著若干,发表论文37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或省级、市级课题5个,已获奖的3个。本课题组负责人有着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并获奖,课题组有主要研究人员20人,其中中高职称3人,均为本区各学校的教研组长或年轻的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中多名教师在市级赛课和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得特一等奖,专业、年龄、职务(称)搭配合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前期已经就口头作文做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材料搜集,举行了全区各学校参与的“口头作文”赛课,推出教师上市级口头作文公开课。同时,该课题研究得到了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且主持人自身就是区教科中心领导及课题研究的专家,使本项目研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能得到充分保证。

十三、经费预算及开支:

合计共5万元:国内调研0元;小型会议费15000元;开题费3000元;

结题费2000元;成果印刷费5000元;奖励5000元。

课题开题报告 篇八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民间艺术是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被传承和保留了下来。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辉煌文明历史,它的民间艺术在国际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吴文化中的民族民间艺术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苏州民间美术以精、细、秀、雅而蜚声中外,其中冠以“苏”字的就有苏绣、苏扇、苏式红木家具、苏裱、苏灯等等,还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苏州缂丝、桃花坞木刻年画、吴门国画等。继承并弘扬民族艺术,培育民族精神,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随着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在弘扬优秀吴地文化及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苏州民间美术正走入市场,走出苏州,走向世界。苏州民间艺术对幼儿教育的作用也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如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幼儿园曾开展过《吴文化的研究》,从资料中可以发现,他们主要是研究苏州传统的本土文化艺术,其手段和方法是将有关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移植到幼儿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熟悉、模仿一定的本土文化艺术。“xx”、“十五”期间,我园也分别进行了苏州市教育科研课题《绘画教学中幼儿创造潜能开发的研究》和《美术特色幼儿园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在美术教育领域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幼儿的审美、绘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美术特色教育师资队伍。

现在我们提出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传统与现代的苏州民间美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拓展,并注重渗透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之中,寻找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有效途径,探索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进行渗透的教学方式,以形成一套科学、切实可行的渗透方法,积累一些优秀的案例,从中提升出相关的理性认识,为其他幼儿园开展同类课题的研究提供可供参照的经验和借鉴。同时,可使教师获取更多的苏州民间美术理论知识,准确把握民间美术作品丰富的内涵,提高教师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民间美术素养,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丰富我园的美术办园特色内涵。

二、概念的界定

1、苏州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民众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是民众智慧的创造。

苏州民间美术的形式丰富多彩,有绘画(版画、年画、扇面画),雕塑(石雕、木雕、砖雕),染织刺绣(蜡染、印花布、刺绣),服饰(服装、首饰、绒花绢花),家具器皿(日用陶器、瓷器、铜器),剪纸(窗花、礼花、刺绣花样),纸扎灯彩(花灯、纸扎),编织(草编、竹编、麦秆编),食品(面花造型、糕点模、糖果造型)等等。但苏州民间美术又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美术,它还兼容着现代美术,例如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双面绣、精雕细刻的檀香扇,都是由传统美术逐步演变进化来的当代艺术佳品,又如绢花、动漫等都带有浓烈的现代色彩。因此,这里所指的民间美术既有弘扬优秀吴地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国粹,也有令我国本土乃至世界各地人民喜闻乐见的现代民间美术。

2、幼儿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一种容易观察但难于定义的现象,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为大家一致认同的游戏活动定义。我们认为:幼儿游戏活动是指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轻松愉快的情景性活动。其种类很多,根据游戏与幼儿认知发展的关系,可分为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性游戏(建构游戏)和规则游戏等。

3、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这里指的是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筛选出一些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苏州民间美术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自然融入到角色、结构、运动、规则等幼儿游戏活动之中,有机联系、相互影响、有效促进,从而激发幼儿表现民间美术的愿望,启迪创造民间美术的意识,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发展幼儿的多种智能。

三、理论基础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纲要》还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新《纲要》解读第一部分也提出:“把当地社区的文化历史与社会生活作为教育资源,能让幼儿从人们的生活中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从而使幼儿产生对社区文化、本民族文化乃至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显然,我们应该选择民间美术教育内容,让孩子感受苏州民间美术的魅力,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陈鹤琴先生的游戏教育理论提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全部精神拿出来。”这就是说,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时,我们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手段,要注重寻找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渗透的有效途径、教学方式和方法。

3、非洲一些国家的学者提出:“虽然,我们的现代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才开始起步,但是蕴涵在社会艺术活动中的民族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向我们的儿童传递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知识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向我们的后代传递一种民族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可见,幼儿在民间美术教育的氛围中,不仅会受到民间美术的熏陶,而且会受到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4、艺术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艺术审美愉悦的自我流露和相互交流。日本著名学者黑柳彻子曾说:“美好的文化艺术能够打动任何人,并与之产生共鸣。”音乐教育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都比较注重艺术教学中的参与、愉悦及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足见,在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时,必须遵循参与、愉悦、整合的原则,把苏州民间美术形式与幼儿游戏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把民间美术和其他相关领域自然渗透,使之成为艺术化的、审美的教育。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对传统与现代的苏州民间美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拓展、开发,探索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途径、方法;

2、促使每个幼儿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感受民间美术,并成为继承和发扬苏州民间美术的桥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促进每个教师的艺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4、进一步充实、完善幼儿园园本课程,更好地丰富幼儿园的艺术特色教育内涵。

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苏州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主旨,在尊重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对苏州民间美术教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寻找出适合幼儿成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汇编成一套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幼儿园苏州民间美术教育资料。

子课题二:幼儿游戏活动中利用民间美术资源的研究

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践研究。研究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利用苏州民间美术资源的途径与方法,探索苏州民间美术在游戏活动中渗透的方式,如环境布置、时空安排、材料提供、指导策略等,以促进幼儿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整理汇编出《幼儿游戏活动中利用苏州民间美术资源》的优秀活动案例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经验论文。

子课题三:开发利用民间资源过程中幼儿师资提高的研究

本着尊重教师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在研究过程中,探讨帮助他们在教育观念、理论修养、实践能力、艺术素养上均得以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五、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文献资料法:通过多种渠道从有关文件、材料获取课题研究的相关信息,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搜集有关苏州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从中筛选出适合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内容。

行动研究法:注重应用性、实践性的探索研究,注意收集反馈研究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将课题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个案研究法:选取幼儿、教师中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了解开展课题研究与师生成长的关系。

经验总结法: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对积累的有关苏州民间美术教育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努力提升出相关的理性认识,力求找出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理念和策略。

六、实施步骤和预计研究成果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8月)

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收集整理有关理论和实践性经验文章;设计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2、实施阶段 (20xx年9月~20xx年12月)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选择研究班级和研究内容,对教师进行苏州民间美术方面的培训;做好开题工作,论证、修订课题研究方案;定期开展观摩、研讨、交流活动,探究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渗透的方式方法,进行阶段性小结。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对第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反思,整理研究成果,举行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在中期汇报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继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

3、结题鉴定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整理研究成果,汇编成果资料,撰写结题报告,为成果鉴定做好准备工作。

预期研究成果:

1.20xx年4月《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20xx年5月《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

3.20xx年12月《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渗透》资料汇编

4.20xx年6月《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5.20xx年6月《幼儿游戏活动中利用苏州民间美术资源的活动设计》汇编

6.20xx年6月《苏州民间美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七、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张秋玉,本幼儿园园长

副组长,邱云芳,幼儿园业务助理

子课题一组长,何春芳

子课题二组长,侯欣华

子课题三组长,吴文琳

其他课题组成员:沈建芳、夏秀琴、陆俐俐、胡建萍、鲍懿庭、姜永凤、杨蕾、赵英姿、朱红娟、窦心涓等

虽然本课题意义深远、任务艰巨,但是,我们坚信,在专家的引领下、领导的支持下、同行的帮助下,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扎实工作,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一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研究目标圆满完成研究任务,立足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动我市的幼儿民间美术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为贯彻实施《纲要》精神、推进幼教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中学化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九

拟选题目:中学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化学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化学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化学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化学、从生活到化学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研究意义: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优化自身的学科素养,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接受性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进一步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且还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选题研究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这种教育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就中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究其原因虽然是有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化学新课程着力改变简单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它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乐于探究,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关于化学探究性教学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本文从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出发,诠释科学探究的含义及特征,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明确这些理论基础之后,本研究就开始探讨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实施策略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课前准备策略、课堂实施策略及课后评价策略。最后本文也对化学探究性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总之,本研究提倡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课堂探究性教学, 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再现知识的产生, 形成, 应用,发展的全过程。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探究•创造•评价”三维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

选题:中学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主体框架: 1.引言

2.解读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3. 探究性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4.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4.1课前准备策略

4.2课堂实施策略

4.3课后评价策略

5.化学探究性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6.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主要参阅文献

[1]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

[3] 刘四方。 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05):28-31.

[4] 聂娇平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4);58-59

[5](美)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3-30.

[6] 陈金平。 中学化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研究[J].数理化学习,,(05):79-80.

[7] 尹玉莲。探究式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0-41.

[8] 赵才英。中学化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126-127

[9] 蒋雨华。 对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J]. 中国教育学刊,,(11):45-47.

研究进程安排(包括提纲、一稿、二稿、定稿起讫时间)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现实背景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从发展的角度讲,出错是孩子的权利,是学习的正常现象。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往往是害怕学生有错,像扶着孩子走路一样,不敢撒手。导致教学方法传统,讲授多。深入课堂,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还是会有错误。所以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藏着、轻描淡写的带过。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切切实实面对并且重视和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2、理论依据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

(2)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3、国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

针对课堂错误资源的探讨和研究,许多一线教师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针对错误成因、有的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我们认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错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深入研究四大领域中错误资源的原因,以及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

4、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的成因,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更要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突破思维性干扰。让教师在研究学生的错误资源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概念的界定

错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的必然产物,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各不相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课堂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教师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分析错误原因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其认知。

2、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和策略。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四大领域学习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2、教师利用错误资源的能力和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的现错误,并且记录下来。

2、行动研究法:通过听课或在自己的课堂中寻找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资源,并加以充分的利用。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错误原因和内容差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六、研究步骤: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开题报告),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分析归类。在全面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进行原因分析,加以利用。

(3)实验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记录、归纳学生容易出错资源,记录学生对待错误题型的态度和错误的原因;反思学生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的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出错误资源化的教学策略,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七、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根据典型案例总结出学生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策略,并撰写成论文。

2、提高课题组成员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

3、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力争有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本校属于山西省示范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曾多层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教学设备在同等学校中比较完善,教师教研气氛浓厚,利于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负责人李兆峰担任学校的教学校长,既有教学一线的教学经验,又有足够的管理经验,更利于组织老师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足够的课题研究经验,时间充足,能胜任课题负责人的工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工作热情高,教学态度端正,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分别来自教学一线低、中、高段,都承担过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研究,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时间保证,研究热情高,有研究的主动性。其中康慧和刘改荣老师是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同时承担学校教研工作,能带动和引领教室们进行研究。其他几位教师中有两位是教研组长,都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十一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XX年xx月26日地点:会宁中学科研处评议专家:张爱梅,邢台县规划办主席,中学高级教师。刘诗信,邢台县会宁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毕立敏,邢台县会宁中学科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参与人员:王贵平、王振全、张华。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题目: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

(二)课题内容

1、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分析研究各类文体文章的赏评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阅读、评价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分类开展赏评学习;关注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培养,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积累。指导学生积累各种各样文体阅读的具体方法,总结有利于教学的基本模式。完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学习。

2、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在赏评中积累语言,并在不断阅读中提炼观点,围绕观点表达独具个性的阅读见解;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融生活于鉴赏、评析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及其他语文能力;

3、解决赏评教学中的评价和考评办法,采取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有针对性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把学生真正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

4、总结一种教学模式:自学预设--问题创新(提出预习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解决突出问题)--阅读赏评(口头表达评析--书面赏析表达)--展示评价。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核心内容,力争让学生在自学预设中掌握知识,在问题创新和阅读赏评中提高能力,在展示评价中找到自信。促进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都有收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以学促学。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运用诗意课堂教学的教育理论来解释和解决教材教法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积累从实践中探索出的具体材料经验。重视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重视教学反思,重视学习过程的和谐。

2、案例分析法以全国知名语文教师诗意课堂的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主研教师所任教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课堂教学案例,探索诗意课堂的教学规律。

3、经验总结法教师即研究者,是反思的实践者。要求实验教师积累课堂教学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思,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打造生动的诗意语文课堂,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螺旋式上升。

(四)课题组织课题主持人:王贵平课题研究成员:王振全、张华。

(五)课题分工王贵平,负责课题全面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王振全,负责课题统筹规划,理论构建。张华,负责开题报告和课堂实录。

(六)研究进度实验时间为1年(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第一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

学习教育理论,选定申报,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

调查分析目前学校各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课题研究实验阶段

1、讨论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以学习、讨论、课例研究、反思、小结、论文为主要形式,开展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3、以学期为单位,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实验,材料整理、小结。

4、及时反思调整,再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课题研究提高总结阶段

1、根据第二阶段研究过程,整理材料并汇编。

2、总结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3、完成实验结题报告。

4、经验推广。

(七)经费分配

科研经费有自筹经费和学校提供资助的方式。请专家指导和参加课题研讨会的费用实报实销。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

专家一致认为,课题提出的“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的主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立意很好。具有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多元。而且课题有扎实的实践基础,作了不少先期调研,对课题研究有了充分认识,方向明确,步骤清晰,针对性强。

专家也对课题提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1、“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研究”应该加强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

2、理论意义方面,申请书没有明确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的终极目的,即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研究内容要具体,如在主课题下分设若干子课题。

4、把科研成果的推广做为课题研究的组成部分。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可加页)

总结的“教学模式”是一般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课型,应当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变通,在开题报告要明确指出。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篇十二

摘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题报告质量不仅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确保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及其问题,提出几点意见,旨在为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1.问题与分析

目前,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与撰写内容不符,调查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把握不准,研究重点与选题的依据、意义不明确,研究框架设计不合理等方面。导致这一个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术态度不严谨;另一方面是目前田径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往往在人文社科类领域确立论文选题,由于选题与所学专业脱离,且相关学科知识掌握较薄弱,致使最后诸多问题暴露。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条理更加清晰、阐述更加准确、思路更加透彻,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意见,希望对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文献综述是完成高质量开题的关键

根据调查得知,近几年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资料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掌握的不全面、不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些研究生甚至没有完全明确撰写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更多的是对前人研究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研究设计介绍得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1〕。文献综述不仅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还应具有评论性,因此,作者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了解,明确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人点,因此,文献研读的深度与广度是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内容的涵盖是体现开题细腻程度的重要标志

研究内容的涵盖应力求精简透彻、主次分明。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每个人的报告时间是有规定的,一般在10-15分钟不等。在有效的时间里,既要做到报告内容明确,又要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就对报告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借鉴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课题进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准备采取的应变措施等几个方面〔2〕。选题的依据、意义应极具针对性地指向初拟题目,按其研究内容删选代表性较强的文句作为报告的重点,体现条理化与清晰化;在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应注意,要将其内容层次化,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文献分列为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现状性综述及分析对比性研究等三个方面。同时,还应注意文献罗列的规范性,所列的。内容都应按相同的格式、按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有序地排列。

课题进行的途径、步骤及设想是开题报告的重点部分之一,主要包括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初拟的论文框架及可行性分析五个方面,在阐述研究途径时应说明将运用哪些学科知识、以怎样的视角作为切入点,并将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清楚,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应详细说明。研究的步骤一般按课题预期的研究程序,以时间划分阶段,从头到尾进行罗列。至于论文的初拟框架,无论是在开题报告中,还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都应视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需要仔细的揣摩和反复的斟酌,还应与导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以确保初拟框架设计得更加周密、更为合理。可行性分析则要抓住其内涵撰写,明确阐述现阶段已具备的研究条件与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等。对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的创造性成果的阐述应重点说明,在课题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前人累积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本课题与他人研究的侧重点和不同之处,并围绕研究的目标,简要阐述课题的创新点及其成果的形式。

(三)学术态度的严谨与否是制约学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过走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得知,目前,在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着明显的学术不严谨现象,主要表现在,开题报告中的错字与漏字较多、文句表述不通顺和不完整、论述条理不清晰、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不规范、撰写开题的整个思路不明确、研究的重点难点把握不住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与写作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进,除了端正学习态度以外,还必须重视研究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

研究性思维能力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一是思考,思考是研究的前提,假如研读材料时感悟不出它们可以解释的对象,了解某个研究领域时不知道可以深入探讨的问题,专研某篇学术文章时找不出其薄弱环节,运用别人的理论观点时不明白其精髓,收集众多资料后却不清楚应从哪个方面入手,高质量的开题报告就写不出来。所以,必须善于怀疑,勤于思考;二是积累,积累是研究的基础,学问是积累出来的,知识储备多了,就容易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不善于积累,经常前读后忘,就不能适应日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所以要善于累积,做好读书笔记;三是分析,分析是研究的手段之一,与思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常思考有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但经常思考不等于分析能力就一定强,所以,要学会思考,并把握好思考的方向,否则,思考的结论就会出现反差,就会变成一种低水平的思考。

2.小结

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不是形式,故此,一定要研究实质。为了能使我国田径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开题报告撰写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首先,研究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加强思路梳理、文句表达等方面基本功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问题的研究能力。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才能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奠定实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济彦.论研究生的选题方法及其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3):33-35

〔2〕陈玲.怎样写开题报告〔J〕.中国研究生,,(3):28-30.

〔3〕李艳,董良飞.试论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6(8):

103-105.

〔4〕马胜钢,黄韬等。硕士研究生选拔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4):57-59

最新范文

140 3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