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总结报告

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通用15篇

2024-04-17 13:03:28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细心的小编山仔帮助大家整理的15篇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

一、调查背景

很多初来乍到的寄宿生对我校的食堂总是不太满意,无论是高校或是中小学校,学生对食堂的笑料或评判层出不穷,近年来食堂问题也接连不断,十分有必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引子

2003年,国内各地上半年学校接二连三发生了多起食物中毒事件,海南省连续发生了12起中毒事件,其中学校食物中毒占7起,学校中毒人数占了中毒总人数的七成;暑假开学前后,江苏省共有10所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300余人有消息说,今年卫生部收到的重大食物中毒报告在发生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方面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学校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几乎每一次学校食物中毒的调查结果,都会出现“食堂卫生存在多种隐患”类似的字眼。校食堂引进社会化管理后,饭菜的品种确实丰富了,这是现实。对食堂饭菜质量的不满,导致了不少学校的学生外出“觅食”,这使得许多学校周围的小饭店和小饭摊繁荣昌盛,生意异常红火。然而,这些饭店和露天小饭摊,大部分的卫生状况极其糟糕,也许是另一次食物中毒的起源地。

三、收集资料

1、通过寄宿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校食堂的评价;

2、通过县里的学生了解各县食堂作为对比;

3、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四、研究过程

(略)

五、建议

1、卫生管理待加强;

2、清理校内小卖部,校外饮食小档应严管;

3、投入资金改造硬件,加强卫生检查。

4、每周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食谱,既要适合学生的口味,又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取和吸收。

5增加花色品种,提高学生的食欲。

6、不断推出新款菜肴。

7、面向全体、照顾个别。

六、总结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篇二

本文以2013年的地平线报告、尤其是2012年“地平线报告·博物馆” 版作为具体案例,作了较系统、详细的阐述,并以科技传播的视角分析、描述了数字博物馆在未来1到5年内将采的用新技术的具体案例。

关键词 科技传播;新兴技术;数字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232-03

1什么是地平线项目与年度报告

ELI是一家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革新来提高人们的学习水平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是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项目的开创者。当EDUCAUSE对用技术的手段来促进高等教育萌发兴趣之时,ELI专门为此开发了创新性的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提高学习水平和促进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NMC是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是由全球近300个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博物馆、学习中心、基金会等领先学习机构组成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致力于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研究和运用,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近20年来,联盟和它的成员致力于探索和开发在学习、研究和创造性探究方面的应用程序的新兴技术。

2002年,新媒体联盟启动实施地平线项目(The Horizon Project),以新兴信息技术进入教育主流性应用的潜能作为主要评估标准,开展持续而系列化的质性研究,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向学习机构提出关于新兴技术、关键趋势和重要挑战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并力求实现研究和实践的互动。

自2005年以来,“地平线年度报告”成为了ELI与NMC这两大组织最引人关注的合作项目,来自两个组织的成员参与了该研究报告的撰写和。报告新兴科技可能会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里对全球各种大型企业产生的各种重大影响。这个报告每年都会反复修订。

项目展示、政策阐述、工具和技术应用等活动,发挥研究对实践的促进作用。

2 “地平线报告”内容概述

为了让大家对过往的状况有所了解,我们将以表格的形式对2013报告年的具体内容做个概括介绍。从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一年一度的“地平线报告”(The NMC Horizon Report)会从主要的趋势、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应用的新技术三方面做具体的阐述。

报告结构 内容

重要趋势 1、开放性已成为一种价值,比如说:开放内容、开放资源、开放数据等。

2、作为传统大学的替代和补充,人们开始探讨大规模网络开放课堂。

3、大学毕业生要求有更多的非正式经验。

4、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用新数据资源制定个性化学习经验和学习测评。

5、因为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大量资源,教育者的工作持续发生变化。

6、教育范式转换为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协作模型等。

主要挑战 1、师资培训还未意识到,数字媒体素养是各学科和行业的一个关键技能。

2、创作、出版、研究领域出现的新形式都超出了现有评估模式的范围。

3、教育本身的过程和做法往往限制了新技术的吸收。

4、当前技术和实践不支持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5、新教育模式给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

6、大多数学者都不采用新技术进行学习和教学,也不用来组织他们自己的研究。

3“地平线报告—博物馆版”内容简介

截至到2010年,“地平线报告”已在教育界内取得了普遍的认可,为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新媒体联盟开始从博物馆背景下的教育入手,了“地平线报告”的博物馆版。该系列的报告旨在立足于全球范围内的博物馆,用全球视角和眼光,克服地区和对新兴技术的应用难题,以使全球范围内的博物馆受益。

作为地平线项目的一部分,其实施过程和其他系列的地平线报告的过程一样,主要包括团队组建、文献综述、形成共识和成果应用等四个阶段,通过网络在线协作的方式完成。

不同的是,地平线项目有独立的博物馆项目专家委员会,这些专家来自博物馆、教育、技术和其他相关领域。这些专家的研究内容会和地平线报告的其他项目的委员会进行交流。

博物馆项目的专家委员会需要系统、全面地回答以下四个大问题以确定每期报告的主题等:

1)未来五年内,地平线项目列出的关键技术列表中,哪几项对博物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2)哪几项关键技术从我们的技术列表中消失了?思考一下相关问题:

博物馆应选择哪些已经广泛应用的技术来支持和提升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应积极寻找和借鉴哪些在消费、娱乐或其他产业中已形成固定用户群的技术?

哪些重大趋势将在博物馆实现教育和交流的任务导向中发挥重要影响?

3)博物馆应开始关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哪些关键的新兴技术?

4)来五年内,博物馆在教学和交流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依据专家委员会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地平线报告-博物馆版”的格式和形式同其他系列的报告一样,也从目前关注的重大趋势、主要挑战和未来1至5年博物馆领域应用的新技术三方面入手。

3.1关注的趋势

5结论

科技传播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随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等基础理论的发展而提出、发展并逐渐完善。我国从科技传播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在学术界、新闻界、商界等各个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从科技传播的视角,梳理并分析了国外NGO组织在科技传播领域的思考和创新,希望能对国内的研究起到可借鉴的研究价值。

本文除了自行翻译一部分来自2012“博物馆版”的内容外,也曾参考了他人的文献和部分网络上的资料,假如在“参考文献”中有所遗漏,作者表示致歉并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NMC:New Media Consortium.[DB/OL]. http://

[2]Johnson, L., Witchey, H., Smith, R. Levine, A., and Haywood, K.. The 2010 Horizon Report: Museum Edition[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0).

[3]Johnson, L., Adams, S., and Witchey, H. 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1 Museum Edition[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2011).

[4]Johnson, L., Adams Becker, S., Witchey, H., Cummins, M., Estrada V., Freeman, A., and Ludgate, H.. 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2 Museum Edition[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2).

[5]Johnson, L., Levine, A., & Smith, R. The 2009 Horizon Report[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09).

[6]Johnson, L., Levine, A., Smith, R., & Stone, S. The 2010 Horizon Report.Austin[R],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0).

[7]Johnson, L., Smith, R., Willis, H., Levine, A., and Haywood, K. The 2011 Horizon Report[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1).

[8]Johnson, L., Adams, S., and Cummins, M..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2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2).

[9]Johnson, L., Adams Becker, S., Cummins, M., Estrada, V., Freeman, A., and Ludgate, H. NMC Horizon Report: 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R].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2013).

[10]张诗潮,冉花,吴丽君,陈 振。 2004年~2012年地平线报告技术分析及教育潜力[J].

[11]王龙。地平线研究报告及其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9(7):72-74.

[12]李逢庆, 杨树林。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未来趋势与挑战——新媒体联盟NMC地平线报告解读[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5):38-40.

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三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xx)02(a)-0208-0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将所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的能力。虽然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完善,和立体化教学资源的逐步建设,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缺少学生自主性地参与、探究性的学习。而在本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工作基础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我们一直重视基础和实践,并不断尝试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正是开展研究性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

1.1 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立体化教学包的建立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整个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教材的建设,还建立了一系列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编写了电子教案和试题库,编写了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指南与典型题解,建立了网络课程,以方便学生自学。这种立体化教学包的建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可供参考,这无疑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性学习的雏形――“全课程系统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一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前期的教学中,我们就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我们过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全课程系统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将整机(减速器)的设计步骤中主要环节分为五个专题:即从已学过的力学知识开始,逐个讨论系数选择、受力分析、结构设计等,最后到设计出一台完整减速器。但在实行过程中发现还是有欠缺,总有部分学生置身于课堂讨论以外,没有积极的参与其中。而开展研究性学习后,把学生编成小组,给每个学生进行分工,让每个人有事干,则有助于改变这种部分学生“不作为”的现状。

1.3 研究性学习的促进――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本课程组一直积极组织与指导学生参加我校的创新大赛、“机电杯动力小车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在“全国足球机器人大赛”、“游中国机器人大赛”……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

2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思路

研究性教学并不是一味地脱离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融入研究的理念,加入实践的训练。所以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但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获取学科基础知识的方法要有所改变。过去的常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学生预习、同学交流、教师讲授、师生交流等方式,达到新知识的全面理解,但这是一种被动学习模式。而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根据每一章节的教学计划,根据重点、难点的要求,布置相应的研究任务。该任务要难度适中,且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提出挑战性问题,布置真实任务等。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和旁通当前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思考与创造。对综合性内容,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方式”开展学习讨论,通过完成“项目”实现知识的更新。

2.1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模式要综合多种教学方式,互相促进,而且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也是依课程内容而变化的。比如:在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绪论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了解机械方面的相关扩展知识,可布置有关“了解机械发展的历史,机械学科的新发展”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对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连杆、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并通过实际的使用来自行研究机构的特点、种类,发现相应的缺点,撰写调查报告;比如在介绍轴的结构设计这一章时,我们准备了错误的图例让大家进行结构分析。过去都是教师先行讲解,现在我们让大家课前分组讨论,画出正确的结构图,并且让每一小组做成PPT在课堂讨论。这样在讨论中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也不再会出现“冷场”或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了。此外还可以有问卷、读书笔记等等形式,充分地将学生调动起来,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来掌握所学知识。

2.2 组织形式要合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性格特长合理搭配以进行互补。组内分工由学生自行决定,如创造能力强的可以制定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力学好的同学可以进行运动学或动力学的分析、研究,制图好的同学可以进行画图,其余的同学可以帮忙查资料、调研等。这样可以各尽其才,也能够使每一位同学都主动参与到研究中来,享受探究带来的学习乐趣。

2.3 实施步骤要细致

由教师布置研究任务,并根据情况提供适当资料一各研究小组经研究确定相应的研究主题一组内讨论分工协作,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一按研究任务的不同,展开项目实施工作(在学生的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一组内成员制作成果的展示或撰写研究报告等一教师点评、总结。

2.4 成绩评定要客观

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应同于对学生的知识评价,采取以过程评价为重点,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研究过程,通过探究性的过程,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成绩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在项目研究的的参与情况来评分,占总分的60%。为避免研究流于形式,在平时成绩的评定时,由小组和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情况共同评分;二是项目成果,主要依据项目成果的展示、介绍和答辩的情况来评分,占总分的40%。

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课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软硬件都相对落后,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们缺乏自信,也缺乏对周围人事的关心。我校实行双休日,对距家较远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时间可以支配,作为班主任正好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性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校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阅读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案例后,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我将课题定为“校园·生活”。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才能使学生关爱自己的校园,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校园主人翁的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校园文明,远离危险,参与营造“平安校园”,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

二、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一)课题目标

1.认识到维护和创造校园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让学生学会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合作、讨论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学会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爱他人。

(二)方案设计

1.子课题的确立

“校园·生活”涉及面很广,学生也各有所长,各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七个课题:

“校园·生活”

纪律现状与问题

卫生现状与问题

校园安全现状与问题

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

教学情况调查

校园饮食情况调查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

2.具体方案设计

课题组成员为高一(7)班

66名同学。在公布七个子课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编成七个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组长,再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本小组研究方案,然后进行分工实施。

三、活动实施过程

1.学习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信息分析、撰写报告等)指导。

2.分组讨论,制定调查问卷并各复印30份。讨论确定本组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

3.各小组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并撰写 四、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纪律现状与问题 (七)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张晟、刘超2人)

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学生课余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对这段时间的安排处于茫无头绪的状态。

希望各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和班主任要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进行科学引导。

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感受

1.许x:我们从事任何事情,都要有团队精神,相互合作,听从队长的指挥与安排,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只样只会拖累集体。

2.尹星: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它让我了解了怎样开展一项研究性活动,让我知道了怎样制作一份调查问卷,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使我学会了大胆与别人交流。

3.小蕾:平时在报刊上看到调查报告总是不以为然,只是随意看上一眼,有时还会说:“什么嘛!不感兴趣!”然后将它丢在一边,却没有发现在这简单的调查报告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汗水!今天才体会到一份调查报告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4.陈xx: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合作是成功的

前提,安全是生命的基础。

5.杨x:我们每进一个班级首先找班长,解释此次活动的原因、目的,并自我介绍,他们都很乐意帮我们。

6.吴x:当我们进行走访这一步骤时,成效不怎么明显。有些被调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名誉,不愿意据实相告,答案与事实背道而驰,所以,这次调查结果不怎么准确。

7.文x: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每去一个班级,都会引来众人的好奇。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引出了许多笑话。

8.陆x:我们第一次搞活动,都不怎么敢敲门,敲了一个班,叫出班长,他们居然哄堂大笑,真搞不懂有什么好笑的。……虽然这次活动碰到了许多困难,但同学们都很开心,也为我们今后行为处事提供了宝贵经验。

9.桂x:在这次活动中,许多同学积极的表现,让我自叹不如,但以后在其它方面,我会努力追求进步,不做落后分子。

10.光x:大家各显神通才能使团队更好更快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11.纪xx:有些现象在学校中存在,且十分严重,而在调查问卷中并没有充分体现。

12.王xx:被调查者几乎都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填。

13.张x: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一些磨擦,但最终大家求大同存小异。通过这次调查,也使自己有了一点成就感。

14.刘x: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了与别人交往的一些知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15.方x:增进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提升自己的胆量和信心,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6.高x: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17.江x:我感到学校存在的不良现象的确很多,对于一些可以避免的现象,大家都是各行其是。

18.王x:每个人在团队中都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19.查x:与陌生人交往其实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只要你对别人礼貌,别人也会以礼相待。

20.陈x:从来不敢轻易与陌生面孔说话的我,这次却能够主动与人沟通,并且沟通得很融洽,这是我感到无比自豪的。

21.许x:一向不喜欢说话的我,在这次活动中也参与讨论,我显得异常兴奋,这是我的小收获。

22.桂x:勇于探索是我们高中生必备的精神。

23.桂x:通过队友们说的一些问题,让我也了解到了学校其它方面的问题。

24.汪x:经过这次活动,我变得有些胆大了。虽然过程中有些挫折,但并没有打击我澎湃的心情。

25.陈x:我勉为其难地参加了这次活动,却让我性格改变了很多。

26.汪x: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也让我更加自信,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27.吴x:此活动有利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28.陈x:活动过程中,有太多的忐忑,……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身轻松,喜悦之情在我们心中飘荡。

29.桂xx:了解到了本校部分学生对节约水电资源的看法,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简简单单,单纯的幸福感。

30.纪x:活动过程中,我们有尴尬,但收获更多的却是成功的喜悦。这次活动不仅很有意义,而且也很成功。是它给了我同陌生的面孔对话的勇气,是它让我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是它让我相信团队精神的强大力量!

31.刘x:这次经验将会一次次鼓舞我去参与社会生活。

32.包x:这次活动让我切身体验到环境卫生对我们的影响很大,需要加强环保意识。

33.章x:在此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与分歧,但通过交流化解了这些障碍。

34.苏x:原来我以为发放调查问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由我去做时,感觉这件事并不是想像那样简单。

35.王x:不良的卫生习惯不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我们的心情。

36.陈x:在小组活动中要人尽其才,这样才会使研讨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37.谢x:我负责调查高二(6)班,开始不知所措,在他们班级门口站了片刻,才走了进去。

38.汪x:探究性学习并不是高校学生的专利,我们高中生同样可以做到。

39.纪x:每个人都在忙活着,以极大的热情去做这件事,但也有人在胡任务。

40.钱x:这次活动增强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1.朱x:经过这次活动能够清晰地反映学校中的卫生状况以及同学们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42.金x:这次活动增长了自己的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我今后的发展,使自己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43.吴x:它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

44.张志x: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人不愿意帮助,不肯回答我们的问题,可见有些人的素质很低。

45.张健x:少数同学的团结意识差,没有很好地融入集体,甚至帮倒忙,这是我们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

46.章x: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慢条斯理,井井有条,这样,才能将事情做得完美。

47.大x:开展一个活动要有纪律,要服从组织安排,不能无目的地乱跑。

48.李x:学生每天打扫的卫生区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在卫生区内仍有较大的垃圾。

49.沈x:卫生还是不够好,经常敷衍了事,应对突击检查,做做样子。

50.章x:我对有些同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些同学的思维异常活跃,面部表情异常丰富。……高三学哥学姐们对问卷中的一些问题设计提出意见,这让我反思,以后做任何事都一定要认真,有错就改,不断提高自己。

51.曹x:不敢敲门找人填写,手伸了又缩,缩了又伸,不知怎么办才好……上楼下楼跑了几次,终于收齐了问卷……这次活动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累,第二个感受是开心。

52.纪x:调查高三同学的时候,他们互相推让,最后送我一句:“对不起”,将我晾在一边,幸亏有队友的帮助,使我完成了任务,给予我更大的信心。

53.戴x:在同学们的鼓励下终于勇敢地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只有学会沟通,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54.袁x:人际交往就是语言交际。

55.陈x:不管认识与否,只要能够交流,就会有很多话题。我们需要大胆与他人交流。……从讨论到走访,再到分析和撰写报告,每个步骤我都认真思考,

一步步做下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仅仅夸夸其谈,更要去实践。

56.汪x:这类活动不但可以训练我们的胆量,还可以使我们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57.纪x:让我了解了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58.王x:完成任务之后,心里充满喜悦和成就感。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参加的。

59.周x: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事前知道,作好准备。

六、对本次探究活动的反思

对于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尚属首次,无经验可循,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由于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经验,事前准备并不充分,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整个活动时间安排也比较仓促,准备工作还有很大欠缺。

对于如何开展社会学研究调查,虽然事前对学生作了培训,但时间短,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制作问卷时,细节部分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设计的问题既不全面,也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在小组分组讨论和设计活动方案时,组长和成员之间配合还不够协调,导致时间浪废。尊重他人和谦让精神还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访谈过程中,方法不当,使被访者存在疑虑,不敢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甚至是直接地被拒绝,从而降低了效率,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开拓,比如,对于卫生问题的调查,并不一定要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可以采用实地查看作为主要方法。还可以去团委调查学校卫生记录,或者走访学校总务处和分管卫生的校长来了解学校措施和动向,从而达到更好的结果。

从七个小组反馈的调查报告来看,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对调查报告的撰写,也需要指导和进一步锻炼。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也有比较成功的几点:

1.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并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问题的设计、信息的搜集以及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使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和友谊。

2.实践证明,我校学生有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示范高中学生相比,毫不逊色。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样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开展起来。 3.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流程,并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4.提高了同学对校园生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篇五

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4.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经济的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做出的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经济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学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工程技术经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设项目资料,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实地调查,项目预测分析,收集项目相关经济分析基础数据。再将搜集到的资料结合Excel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构建经济分析表格、模型。最后运用Excel计算出建设项目相应的经济指标,并进行归纳、总结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与实践结合,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并且顺利上岗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结语

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各个实践环节还要循序渐进,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作者:廖艳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建筑与材料学院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篇六

关键词:Seminar;模式;教学实践;应用

作者简介:张小兵(1978-),男,陕西宝鸡人,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 焦作 454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46-03

Seminar发轫于18世纪德国,起源于大学的哲学和语言类教学,随后被美、英、法等国借鉴,并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功能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欧美高等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Seminar模式不拘泥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它强调对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方式的创新以及促进课程知识的有效生成等。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下,Seminar模式将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巨大作用。

一、Seminar起源与内涵

Seminar(费孝通先生音译为“席明纳”),德语词汇,源于拉丁文seminarium,原意为培育幼苗的“苗床”,后演化为“与教师共同研讨问题的学生班级”。Seminar最早见于18世纪虔敬派教育家A. H. 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并由德国著名学者J. M. 格斯纳于1737年率先引入哥廷根大学。而后,德国著名教育家W. 洪堡将Seminar学习研究理念带进柏林大学,造就了一所与传统大学风格炯异的研究性大学。[2]近代德国大学的Seminar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希腊、荷兰、比利时等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3]

Seminar在英文中有“研究班讨论会”、“研讨班课程”、“专家讨论会”等含义,简称作研究班、研讨会或研究组,其中“研究组”的使用在科研领域更为普遍。它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教师安排的也有学生自己组织的(此种形式的Seminar多见于国外高校)。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在开展类似的学术活动,但多数是教师提议创建并有教师参加的;同时,seminar课也开始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尝试应用。

二、Seminar结构与分类

1.Seminar结构

Seminar通常由主持人介绍、主题报告宣讲、讨论与交流、教师总结与点评等四部分组成,[4]一堂典型的Seminar模式课程的基本形式和程序如下:

(1)主持人介绍(1~2分钟)。主持人一般由任课教师担任,对报告人的学习和研究背景作简要介绍,并宣布本次课的讨论主题,概要介绍主题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不作任何学术方面的界定和评价,以避免为接下来的讨论定基调和影响学生的自我判断。

(2)主题报告宣讲(15~20分钟)。报告人利用多媒体对自己的专题进行论述。由于一般有1~2周的准备时间,报告人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进行较深入了解,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发言中。该部分是对学生的学术素质以及作风、礼仪、形象、多媒体制作、现场驾驭能力等总体水平的检阅,并要求学生衣着整洁、礼貌谦虚、语言流畅。

(3)讨论与交流(15分钟)。这一阶段主要是围绕主题进行交流。针对报告内容,课程参与者(教师、学生等)均可以向报告人提问,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指出报告中或多媒体演示中的错误,或要求报告人对某些内容进行解释或表达看法。这是Seminar模式课程中最精彩的部分,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学术积累和思维才智,有利于推动学术争锋和思想交流。

(4)教师总结与点评(3~5分钟)。这一阶段主要由主持人进行专题评点,简短地对讨论进行总结,对课堂中出现的有关学术问题的争论一般不作“是”或“否”的绝对性评价,以避免对以后的专题讨论定基调,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进行学术思维和交流。

2.Seminar分类

就目前国内教学现状而言,Seminar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类:其一,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然后学生提问和讨论,对有一定难度、广度与深度的专题,教师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并提供参考资料(包括文本资料和网上查到的资料),让学生自行学习、准备,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其二,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穿针引线,启发引导,使课堂成为知识探讨的舞台。这种模式的主要功能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以往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由学生主动培养兴趣、寻找问题、探索创新。

三、Seminar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Seminar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河南理工大学自2004年向教育部申报成立全国第一个公共安全管理本科专业,并于2005年招收第一届学生以来,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一直是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的重点。“公共安全演习设计”作为公共安全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本科必修课程(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课程所涵盖的内容除去基础知识部分适宜教师讲授外,演习设计方法和组织实施等核心内容更适合通过专题讨论、课堂实践和仿真模拟开展教学,引入seminar模式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在给公共安全管理专业2005~2010级本科生讲授“公共安全演习设计”课程时,基于对国外高校开设演习设计课程情况的掌握,选取全部十章内容中的第二章“演习方案与演习准备”、第四章“演习设计步骤”、第五章“桌面演习”、第六章“功能演习”、第八章“演习评价”等章节,[5]采用seminar模式类型一组织教学。

在课程实践中则以学生为主体,采用seminar模式类型二,即以“演习全过程”为背景,布置开展了“演习通报”、“演习启动”、“演习管理”、“演习评估”和“演习终止”等专题讨论。按专题内容将全部学生分为6组,每组8~10人,提前2周布置给学生去准备,针对该部分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和思考题(见表1),并介绍有关参考书及期刊资料。各小组推选1~2名发言人,在“演习全过程”seminar课堂上,各发言人就专题内容作介绍,限时15分钟,小组成员可以对报告人的发言进行补充;发言人讲完后,同学们就报告内容提出疑问或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言人就所提问题作出答复(认同或反驳),讨论十分热烈。为保持教学进度,有时不得不中止课堂讨论,进行小结,鼓励课后继续讨论。

表1 “演习全过程”seminar课堂讨论要点

序号 演习全过程 讨论要点

1 演习通报 演习概况,包括演习类型、演习范围、演习目标及主要参演者

通报方式及注意事项

2 演习启动 演习开始的一般模式,包括报警方式及报警信息传递

3 演习管理 演习场景和情节的更新及其与演习目标的关系

演习信息流与参演者行为的监控

演习的中止与恢复

4 演习评估 评估与演习目标的关系

评估的相关准备,包括评估员遴选与培训、评估标准与评估细则制订

演习评估的启动

5 演习终止 演习终止的时机

终止演习的条件

六届学生的总体反映是:“公共安全演习设计”课程采用Seminar模式能够让他们较真实地参与“演习”,掌握实际动手设计一场演习的知识,懂得演习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具备了独立设计演习的能力。通过小型课程研讨——Seminar教学模式的尝试,结合学生的反映,认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视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度增加Seminar课教学内容。

2.Seminar模式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应用

2009年上半年,采用Seminar模式首次指导公共安全管理专业第一届(2005级)本科生毕业论文,学生论文范围包括社区应急救援能力评价、建筑物地震疏散撤离方案研究和应急管理志愿者服务等几个方面。

论文选题环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见,对不能主动选题或选题重复者,结合其掌握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情况,帮助确定论文题目。本小组9名学生的论文选题情况是:7人自主选题,2人协助选题,且全部为新题研究。确定论文题目后,向学生推荐几部应急管理方面的重要著作和期刊,鼓励学生试着寻找论文的切入点,主动构思论文框架。两周后,进行第一次Seminar,小组中每位同学都要发言,扼要介绍自己论文的基本构思和文献查阅情况。针对发言人的报告,其他同学提出不少问题和建议,开拓了发言人的思路。在汇报和互动讨论中,同学们都得到一些启发,并学着审查自己的研究思路。最后,结合各报告人的汇报和讨论情况逐一确定学生各自所开展论文研究的思路和进度安排。本小组基本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Seminar,学生汇报研究进度和论文写作情况。其中,在论文开题汇报和中期检查环节,学生大都汇报了论文的阶段性成果,在自查基础上进行互查,对共性问题作统一要求和界定,既避免重复劳动又可以有效保证论文的质量和进度。在论文定稿阶段,安排了最后一次Seminar,每位学生都较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论文,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情况、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实现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并列出难以深入分析和把握的问题。参照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给出确切的修改意见,着重强调了论文格式和引注等问题,并简要说明了本科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此后,运用Seminar模式继续指导本专业2010~2012届本科毕业生16名,取得较好效果(其中2人获校级、6人获院级优秀毕业论文)。

实践显示,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引入Seminar模式具有如下优势:能够较好掌握学生论文工作进度,保证其研究的持续性和研究方向正确;学生在论文研究中所遇到问题的交流,对本小组其他成员是经验和启示;及时发现并解决共性的问题,避免其他同学走同一弯路;学生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能力有较明显提高,回答问题简洁正确、要点突出;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可以让即将读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熟悉Seminar这种学习模式,对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当然,Seminar模式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中虽然具有这些优势,但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主题发言的学生准备不充分、小组讨论组织不起来、难以形成观点交锋等。这些可能与本科生的研究基础(能力)薄弱、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不全面有较大关系。但正因为如此,更应该在本科教学和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中引入Seminar模式(或其他更好的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品质。

3.Seminar模式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作为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问题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Seminar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团队培养的重要方法。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和核心是知识创新,需要创新人才。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在课外教学中引入Seminar模式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素质、发展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前已述及,研究组开展的Seminar模式的学术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个人课题进展汇报和文献报告。其形式和功效简介如下:

第一种Seminar(个人课题进展汇报)中,报告人将实验(试验)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或遇到的挫折告诉大家,这样同组其他研究生不必做此实验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经验积累,并杜绝重复劳动和资材浪费。一般而言,与小的研究组相比,大组除了科研设施完备、研究经费充足、高水平专家富集以外,实验室的经验积累也是一个重要优势。同一研究组里的工作多数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以个人课题进展汇报为内容的Seminar,在评述研究成果和检查研究进度之余可以为本课题组新老成员提供更实用的实验经验和技巧。

第二种Seminar(文献报告)将给研究组成员提供一个快速获取文献信息的机会。课题研究中,每个人所承担的任务是有限的,人的精力同样有限,从他人精心准备的文献报告中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及研究意义是一条捷径。相对于个人课题进展汇报,文献报告短期内似乎实用性不大(但有例外,比如介绍与所从事研究方向或课题相近的文献报告等),但这对于以后的发展以及对整个大学科的理解还是很有意义的,可以从中汲取养分。

Seminar的规模和范围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研究生较多的团队,一般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Seminar为宜;研究生较少的团队则可以考虑以系、院、甚至学校为单位开展Seminar。此外,还可以根据研究内容开展Seminar,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生一起进行研讨,这样可能收效更大。

现阶段,本科为其他专业出身的研究生比例不小,如何能够让这些研究生更好、更快地弥补研究生阶段所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除课堂教学外,课外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渠道。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坚持每周开展一次Seminar模式的研究生课外教学活动,目前以教师(所内教师和外请专家)作学术讲座和课题组作研究进展汇报为主。笔者所在瓦斯地质研究所“构造煤”研究团队主要开展构造煤结构及其物性特征研究,实验研究较多,适宜开展Seminar,本小组基本坚持每2周一次研究生个人课题进展汇报和(或)文献报告,视具体情况确定报告人数和报告内容。结合笔者研究生学习阶段和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经历,认为Seminar模式对培养研究生益处良多:能做到对学生的检查和督促,了解课题研究进度;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每一阶段的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是形成论文的基础;能促进交流,让学生了解他人关于课题的研究方法、实验步骤和研究思路,有利于合作研究。Seminar是目前多数研究组采用的培养模式,研究生要适应这种模式。

四、结语

Seminar是指通过教师指导小型课程研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于教学和(或)研究中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直接交流的讨论会,目的在于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对新知识、新领域的探索和创新。Seminar模式在西方国家高校已广泛使用,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学实践显示,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下,Seminar模式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跃忠。论Seminar教学范式的现代价值[J].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8-20,38.

[2]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8-163.

[3]胡海涛。Seminar教学法在医学继续教育课医疗纠纷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2):142-143,152.

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七

二、对学生进行组织动员工作

考虑到高二年级没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我们只能利用历史课及一些班会课时间进行动员。首先,请教科所苏敏老师作专题报告(2002年1月),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际国内研究性学习的最新动态,以及柳州市几所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情况,使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请周梅莉老师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同学们明确研究性学习不仅是高考改革的方向,而且能够锻炼大家的学习、工作能力,是高中阶段不可多得的一次锻炼机会。最后,杨柳、周雪红老师利用本班历史课时间向同学们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及研究程序,布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任务。考虑到高二年级没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时,这一任务只能利用寒假时间进行,所以,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以寒假作业(作业全文另存)的方式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在放假前将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做好,放假时进行研究,开学后再整理研究成果。

三、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

在将寒假作业布置下去后,我们着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首先,我们组织学生组成课题组,规定1——5人一组,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产生组长,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与指导老师的联络等,并负责将研究课题和本组成员名单交给老师。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体现全体成员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其次,为了把握研究方向,保证进度和质量,我们要求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其内容包括课题的名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时间进程,小组成员的分工,预期的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等,并规定了研究方案交给老师的时间。最后,进行开题论证工作,研究方案交上来后,我们组织了开题评审会,对每个组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评审(开题评审会记录另存)。为此,我们制订了详细的评分细则,内容有课题组所选(拟)课题的意义、课题组所选(拟)课题的可行性、课题组所选(拟)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的恰当程度、课题组对所选(拟)课题的设想的合理程度、课题组成员陈述课题及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等几项,依据这一评分细则对学生的课题进行了评分,好的研究方案建议学生保留,不合格的课题要重新准备后再通过开题评审,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该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

五、研究成果展示

2002年3月,寒假结束了,同学们带着原始资料回到了校园,我们首先指导他们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文字资料,还有数据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软件资料等。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选择最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得出研究成果。同学们有的写出了研究论文,有的写出了调查报告,有的整理出颇有分量的研究笔记,还有的提交了大量的相片、软件等,取得成果共记42项(大量成果另存,成果一览表附后)。我们指导他们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将所得成果输入电脑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 我们选取了一部分优秀成果,在2002年6月进行了研究成果展示,黄明旻、张超、杨秋慧、胡宾等同学展示了他们制作的课件,对此,我们还进行了现场摄影、摄像(相片、录像带另存),这次展示,取得了圆满成功。

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篇八

关键词 教材 体验 探究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始,为培养未来国家需要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现今的新课程数学必修教材中,设置了“课题学习”即“研究性学习”。这是我国高中数学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活动课,作为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社会生活,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认识知识探究与问题探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针对一切活动进行决策的基本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农村中学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谈点看法。

1 以教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村中学由于条件相对较差,一些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研究的课题学习根本无法进行,为了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探究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选出探究的切入点,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必修1(北师大版)《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节教学中,我把这节重点知识作为课堂探究的切入点,不是直接揭示性质而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画出以下函数图像 = 2, = 3, = 4……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观察并形成各小组的结论,然后全班进行相互交流总结,得到了指数函数的性质。为了使学生从模仿到独立,设置了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你能回忆一下我们在前面是如何研究函数的吗?”“你知道函数性质有哪些吗?”“你所画的指数函数的底数完全一样吗?”“这些底数与1比较如何划分?”“性质与底数有关吗?”“你能设计一个表格反映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吗?”等等,使学生真正体验了指数函数性质的得到过程,加深了对性质的理解,这样以教材为切入点,渗透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置于探究和研究的气氛中,从而提高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因地制宜,指导学生进行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

新教材中的研究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必修1-5(北师大版)教材中主要有一下一些课题:《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正方体截面的形状》、《调查通俗歌曲的流行趋势》、《确定线段等分的算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究 = (%r + )( >0,>0)的图像》、《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教育储蓄》等,学生通过课本中探究的教学体验了探究的方法和思路,就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探索学习的能力。在教材的课题中,就可以选取适合农村中学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在学生学习完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知识》,布置了《正方体截面的形状》的课题研究。整个活动分成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课前争取班主任配合进行动员,鼓励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密切合作,同时做好实验用的器材准备(如:泥巴、土豆、萝卜、橡皮泥、花泥、透明空心正方体等),并强调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2)研究阶段:让学生四人一组,对课题学习中的引导问题逐一研究讨论、得出结论,并帮助指导学生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对于学习困难的小组进行适时的点拨。

(3)交流、评价、论证阶段:一周后将学生写出的课题研究报告在各小组传阅,并对阅览的每份报告进行评价,然后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分组报告研究结果,阐述理由,接受师生的质疑并将各组报告汇编成册,以此办一期黑板报展示研究活动中的得出的一些结论。

(4)引申拓展:对质疑的问题或由活动中引申的新问题,特别是特殊情形下的截面是何形状等,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去继续探索研究,待学生完成研究报告后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报告结果。

通过这样开展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所学的舞台,而且达到了借助课题的研究对所学知识应用和反思的目的,加深了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适当引导学生自找课题,进行研究性探索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九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基本思想及方法论,它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正式出自我国教育部2000年3月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它属于一类全新的必修课。

二、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实践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

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实践模式是指学生从自己的爱好特长出发,选择自己所处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和周围自然的某一事实为研究对象,以考察、探索、收集、整理、分析、概括、推理等为方法,亲历实践,付出情感,学会合作,培养探究能力,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

专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主导模式,以其灵活性大,选择性强,易于操作等诸多优点,而被国内外研究性学习开展方式所普遍采用。

下面从专题研究性学习实施流程图入手,对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进行详细解剖,以形成条理分明的经验性方案:

从上图分析,可以将专题研究性学习实施流程划分为以下9个具体步骤:

1.师生积极互动,促进研究课题的顺利进行。

在研究性学习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要靠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他们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组织、动员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组织专家进行科普、学术讲座,积极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访问,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诱发探究动机。

3.指导拟题、分组阶段

(1)指导拟题阶段

选择课题必须经过反复推敲。下面就选题的原则与程序加以详细分析:

第一方面,分析选题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科学性原则:研究性学习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因此研究课题本身必须是科学的。

生活性原则:选定的课题源自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有改善生活的实际意义。

可行性原则:要求选择的研究性课题有可操作性,能够付诸实施。

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要求学生选题,要尽量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力求新颖、独特。

第二方面,分析选题的一般程序:

1.选定方向。指导教师要启发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这个方向上开展研究。

2.提出问题。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研究者分析这些问题能否成为付诸研究的课题。

3.选择问题。学生以选择研究性课题的基本原则为依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自己探索的方向。

4.加工问题。所谓加工问题,是指从研究的时间、地域、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对选定的研究问题进行修改和限定,从而使问题更加集中明确,使之成为可以真正付诸研究的问题。

5.确定课题。经过对研究问题的精细加工,仔细推敲,再用恰当的文字把研究内容表达出来,该问题就可以作为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了。

(2)课题分组阶段

研究专题拟定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成课题小组,至于小组内部的合理分工,则由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完成。

4.收集资料、课题论证阶段

研究小组首先收集资料,然后对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后,进入课题论证阶段:

(1)明确课题小组的研究意向、所涉及的学科范围

(2)选择小组指导教师

(3)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检索文献计划、访谈或考察计划、活动进程计划、选取研究方法)

(4)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活动的结果

(5)撰写开题报告

(6)小组开题展示、讲解、答辩

(7)听取开题评审组意见,完善开题报告

开题评审小组由外聘专家、相关教师、感兴趣的学生代表团共同组成,在听取研究小组的开题汇报后,对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评议,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课题小组针对开题报告加以讨论修改后,最终确定研究课题。

5.展开研究阶段

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具体计划,分工合作开展研究。首先,将专题研究任务加以分解,小组成员经过精细分工后,各负其责,各展所长,积极完成子任务的研究职责。同时,又要与组员通力合作,定期对课题的研究发展交流意见,随时修正弥补研究计划存在的偏颇、漏洞,逐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6.撰写报告、论文阶段

专题研究小组在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全面梳理专题研究成果,以恰当的方式对研究进行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的写作。

7.研究成果交流、评议阶段

研究成果交流评议阶段,学校邀请有关专家、师生共同组成交流评议组,对各课题小组展示的研究成果进行思维地碰撞和意见地交流,培养学生学会针对不同课题进行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流利地申辩。并通过研究成果的答辩过程,将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员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议组点评协调融合,引导学生一步步优化研究成果、完善自我发展。

8.评议中的新问题

在结题报告交流、评议过程中,如果发现研究成果存在不足,则需课题小组重新回到研究阶段,针对报告中发现的新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以求进一步修正课题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9.学习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强调伴随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在研究性学习进行中的各个阶段,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师、家长和学生可以及时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加以修正和引导,确保研究按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篇十

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

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

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

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

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

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 、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

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

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

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开题报告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课题开题报告案例【二】《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

(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xx第7期P.28),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

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本课题中的预期目的即指省中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要求。

有效性教学:以省中学数学教学要求为基准,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有效性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涵义: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真实疑难问题的情境描述。本课题中的案例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实录。这里的典型课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分析其中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观点

⑴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设计)。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学的达成度、对当堂效益有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影响。

⑵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主要应关注目标设定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师生思维互动的有效性、练习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研究的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和直接的影响。

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和谐落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视角

(1)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文献研究

从多角度来收集、研究并组织全学校中学数学老师学习有关文章,在讨论中提高一线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着重于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3)教学行为现状的分析研究

当前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融合先进教学理念的良好教学行为研究。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分层要求的研究。

(4)典型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新教材中的概念课、定理公式推证课、章节习题课、新高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制定阶段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还可以用之作为培训老师的素材,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际效用。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五、研究的途径与目的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篇十一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真实性,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其中真实性体现在研究计划上。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要准确、规范、简炼。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最好引用成熟的理论术语来构造题目,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简练就是课题简短精练,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

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4)研究计划。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包括拟采用的实验手段)、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包括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课题工作量和经费)、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5)主要参考文献,列出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6)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选题合适是前提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因此选题应本着以下原则: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难易度及任务量适宜。

*与自己实际教育背景、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

*是自己专业中发展迅速影响重大而需综合评价的部分。

*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研究目标具体却不死板,有价值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3)收集资料,积极学习研究课题所需理论是论文开题报告的基础

首先,收集资料。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优先选择阅读近期的(近3~5年),后读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其次,学习理论。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研究工作才能有深入进去,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要加强,这样我们写开题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开题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该部分应是是评论性的,本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4)正确的指导思想是论文开题报告的政治保障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

(5)研究计划是开题报告的核心

研究计划,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研究计划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一个好的计划,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因此研究计划要科学、要务实,切忌脱离实际。

(6)参考文献要有代表性。

(7)进度计划要细致,这样完成论文的时间才能比较准确。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答辩

为了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就必须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价。

论文开题报告会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与企业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聘请1~2位相应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不同学科的论文开题报告的侧重点不同。

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十二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4年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目前处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试行。高三教师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4年12月—05年5月)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4、撰写地理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5年6月)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丽、杨桂玲、车颖、王崴、于晓坤、冷天崖、杨蕊老师等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

由王崴老师搜集和整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3、整理各种研究报告、论文

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篇十三

笔者通过近几年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关于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现总结归纳如下,以期与同行切磋。

一、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有许多教师对“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不能正确区分,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选题,重在体验中学习的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重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的,研究性学习要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特点

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第三,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生物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课题选择好坏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教师指导选择、确定课题,选择研究角度,确定切入口。课题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可操作性;②应与学生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相结合;③应与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④应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当代科技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http://

2.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的选择。

应根据课题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文献研究式,一般指学术理论较强或对中学生来说难于进行实验和观察而只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来进行的研究,这类课题常偏重于增长知识和收集信息的训练,如关于细胞衰老、癌变的机理的探索。②调查研究式,在研究广泛的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研究,社会问题、人文科学的课题常属于此类,如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③实验观测式,通过科学实验或观察来获取数据进行研究的课题。这类课题的关键是控制好有关条件,真实地记录变量,确保提取一定量的正确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结论。如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④建模应用式,将生物学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概括为以实物模型或数据模型为目的而进行,如设计小生态瓶。⑤学术思辨式,主要是指就某一中心议题建立几种不同的观点或论点,分头收集论据素材,再组织相互辩论来进行。经过思辨后还需做出总结,使其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如基因技术能造福于人类吗?⑥假设论证式,先就某一未知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所学原理和知识提出可能一种或多种假设,再用现有理论或实验加以验证的研究课题。

3.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时间安排。

尽量安排在非正常上课时间,(课题内容必须在特定时间除外),如寒暑假返校,五一、国庆放假,并在每次放假前一个星期发动,这样既考虑了学生正常学习,节约了上课时间,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还解决家庭和社会实际问题。

4.活动前动员。

活动前动员的目的,主要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激发学生对该题的研究兴趣,因此活动前动员不仅不可少,而且还要大幅度鼓动学生积极性。

5.实施形式。

根据课题内容及能力培养目标选择恰当组织形式。①集体讲座,通过集体讲座使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了解课题选择、研究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在讲座中举一些研究过程的实例,鼓励学生使其相信自己也具有像成人一样的研究能力和独立动手能力。②个人独立研究式。③小组合作研究式,一般由3—6名学生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为指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④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全班集体讨论式,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全班同学往往需要围绕一个研究专题,各自收集信息

转贴于

资料,开展研究活动,取得结论或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深化研究。

6.资料

研究性活动完成后,学生回校应及时整理有关材料,并开放学校图书馆给学生查阅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要保证报告的时效性。这样使学生对所做研究上升到理性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撰写报告。

实验类型的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用具、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数据的处理和现象的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等。社会调查类型的报告应有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时间及地点、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的结果分析等。

8.成果汇报展示。

将各组的创新汇集起来,利用班会课或辅导课时间,在班上进行演讲,或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组与组之间进行点评,学生互评和师生共同讨论。

四、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总结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兴趣,以提高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积极性。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教师要加强自身课题研究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研究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应该少而精,以避免过多消耗学生的精力,影响学习成绩;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处处居高临下,当然也不能只布置某个课题,http://无任何指导,放任自由;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以考试成绩、结果好坏论英雄,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生学习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及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基础、技能、价值态度、健康心理是否有了自我提升;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刻苦研究的精神,防止学生知难而退;

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篇十四

【关键词】有效;指导;小学生;研究性学习

How to instruct the elementary student to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ve study effectively

Hu Qiongyu Zhou Shipei

【Abstract】The investigative study is effectively take student’s independency, the exploring study as a foundation, under the teacher instruction, from the student life with the social life in the choice and the determination research topic, or the group cooperation’s way carries on by individual, through practices the gain direct experience by oneself, masters the essential scientific method, enhances the synthesis utilization to study the knowledge to solve the question ability, thus raises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ability.

【Key words】Effective; Instruction; Elementary student; Investigative study

2007年3月开始,我校在高年级开展《中小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的科研活动,2008年4月,该课题被列为“教育部新课程综合实践”项目重点子课题,目前正在有序的开展研究,计划2012年结题后在我校全面推广。在这四年的研究活动中,我们在一点一点地进步,在一点一点的成长,我校课题组的老师们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认识由模糊、朦胧渐渐变得清晰有序起来。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这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研究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研究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知、突破已知、创新发现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互相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有了这些认识,我们便有序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1 指导学生科学选题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对象”,选题在研究性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学生要研究的方向、目标,直接影响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学生要参与研究性学习,首要的步骤就是要选择一个待研究的课题。尽管研究性学习主张学生自主学习,理论上讲无论什么样的课题学生都会有所收获,但经常会出现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超出学生的能力范畴、课题本身缺乏科学性、课题操作性不强等情况,导致研究难以进行下去,因此,老师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科学严格地好选题关,在选题阶段就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并明确告诉学生选题在他后续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学生所选的题目应符合一定要求,应遵循以下几条的基本原则。

1.1 选的题应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选题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必须考虑我们农村小学生的能力、精力的限制和实际客观条件,不能一味求创新;课题的操作难度一定要适宜,既要有价值,学生经过努力又能较好地完成,否则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1.2 选题应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不能仅仅是学生已知的概念和事物的翻版,否则一方面学生提不起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无法让学生围绕课题进行拓展和探究。

1.3 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选择的课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允许学生融会贯通,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问题。

1.4 选题应联系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选题上,要充分挖掘社会和生活当中的材料,把理论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 指导学生成立好课题研究小组

学生选择好课题以后,要组成小组开展课题的研究,开展合作学习,分组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实施形式。在学生成立研究小组时教师要在分组上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要改变“优生”和“差生”的传统观念,根据对学生的学习风格的了解,引导、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小组中来进行研究,小组的产生尽量避免“任命”的方式,鼓励民主选举产生组长及成员,同时要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职责。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学生能够共同合作,共同去探究,在协作中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

3 指导制定科学合理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

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对研究的开展影响很大,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题实施计划,例如,以《研究笔的家族》为例,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制定了以下的研究活动计划。

组长 庄雯宇 组员 李莎 饶贺胜 胡正强 郑肖江 赵仁燕等

时间 2011.3.12 地点 四一班教室

活动内容 研究笔的家族

活动过程 1、分小组讨论并确定研究的课题。制定小组活动计划。(一节课)

2、小组成员分工收集相关资料。(两周)

3、小组分类整理收集来的资料。(两节课)

4、办一期关于本课题的手抄报。(一周)

5、整理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档(两周)

6、课题总结(写研究报告)(一周)

7、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一节课)

8、参加全校举行的研究性学习展示交流活动。(一节课)

展示方式 1、 手抄报。2、 实物标本。3、 电子文档。 4、 研究学结或研究报告。

分工情况 1、 李莎负责收集标本并到图书室查阅相公资料。2、 庄雯宇郑肖江 责上网查阅资料。3、 赵仁燕负责办手抄报。 4、 胡正强责整理资料并写研究报告。5、 全组成员都参加访问记录并进行交流活动。

这样,学生根据活动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一系列研究活动。为有效地研究做好了全面的部署。

4 指导具体研究

在课题的实施阶段,教师也肩负着重要任务,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研究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教师就一定要及时发现并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为学生保质保量完成研究任务创造条件。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我们教师要做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方向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和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监控学生课题的进展,指导学生选择最佳的研究方法,快捷有效地获取有价值的课题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另外,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展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自己的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5 指导总结、汇报成果与评价

这一阶段也就是课题的结题阶段,是对整个研究学习成果的大检阅,各研究小组对本组课程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回顾总结,将自己最闪亮的、最有价值的、最有特色的成果制作成PPT演示文稿、W0rd研究报告、手抄报,手工作品等进行展示。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全区的课题汇报成果于交流。今年四月,我校各研究小组的课题成果报告交流会生形式生动多彩,如《笔的家族》、《攀枝花木瓜》、《跟谁姓》、《认识死亡》等课题,师生们制作的演示文稿,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展示了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热点现象,并研究其根源,分析其价值,指出如何认识和对待正确,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为秸秆的妙用》、《含羞草为什么会怕羞》、《奇数和偶数》等课题的汇报,延展了课内知识,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加深了对社会文化的了解。

各研究小组学生代表在PPT成果展示报告中分别介绍了本组课题研究的过程、成果、经验、心得与感受,各课题组之间实现了知识、经验、方法、成果的交流与分享。有的课题组代表说:“研究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们还有许多问题想要继续研究,”有的说:“研究性学习锻炼了我们很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还有的说:“通过汇报展示,还了解到其他小组的研究过程,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们应更加努力,做到最好。”

每次课题展示报告会上,以促使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开展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客观公平的评价等。各参会的领导还进行了总结,鼓励学生们继续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提高素质,促进自我全面成长。

总之,作为一所农村学校,通过近四的不断努力,我校课题组的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都在不断努力着,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的开展,在探究活动中不断成长起来,为我校高效课堂的积极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篇十五

关键词:创新实践;研究生;教学研究型大学

作者简介:邹铁方(1982-),男,湖南涟源人,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改研究项目“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29-02

高校如何应对创新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如何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是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事,因此,高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全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高等学校培养的高层次研究生人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根据2005年教育部制定的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因此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注意到科研团队为高校内高效的组织模式,在科研、教学等诸多方面均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故本文将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先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的必要性,再在此基础上给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对研究生的管理与培养。学者们从招生质量的控制、培养管理机制、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科学研究、导师指导模式、学位获得、培养经费等方面[2-4]开展研究,探讨提升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办法。这些研究成果在当前绝大多数高校中均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实践并取得不错的效果。[4-8]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工作更多是针对于已经成熟的研究生院内的管理模式,而对于教学研究型初期大学的研究生管理方法研究的较少。

社会的发展对大学提出更多的要求,很多传统的教学型大学逐渐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而要建设好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单就科研而言,教学研究型初期大学总体已经落后于985、211等名校。要快速而可持续地提升科研实力,研究生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在此过程中对于研究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创新来源于实践,因而在当下,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需保证研究生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校企合作是当前一种有效的模式。但注意到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所处环境,成熟的校企合作机会不多,再加之研究生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因而仅靠校企合作模式很难给研究生们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高校的最大优势在于人才优势,因而需要发挥这样的优势为企业服务,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以技术输出为手段,由此觅得实践机会。

考虑到研究生专业性强的特点,校企合作在操作方便性上肯定不如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模式。而科研团队是当下及未来高校内的一种高效组织形式,其在破除科研单干现象后能发挥出团队优势:既能营造学科交叉环境,形成新兴交叉学科并发现新的创新点;又能取众所长,形成合力,获得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增强其服务社会的功能;还能在团队中通过有效的管理、考核、激励等机制提升科研团队成员实力,培养高素质人才。[9-12]但对于处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的大学而言,成熟的科研团队还不多,为企业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系统性大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因而需探索符合客观实际的、以团队为主体的研究生管理模式以及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的有效机制。

基于此,本文将以科研团队为载体,探讨出一条可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通过在团队内部制订严格规章制度以提升研究生基本技能并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以技术输出为手段,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确保研究生得到足够多的实践机会;再在两者结合的情况下,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具体的培养措施

为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一方面需以团队为基础努力创造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又需通过严格管理确保研究生具有正确的科研技巧与方法。

1.研究方向的确定

学位论文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研究方向的选择。高质量的研究方向是产生高水平论文的基本前提。因而利用科研团队,借助师兄师姐的传帮带的优势,尽早让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并确定研究方向,则显得非常必要。考虑到研究生招生的差异化,则需要差别化对待:对于保送的研究生,则从确定保送伊始就要求其进入实验室并跟随师兄师姐们学习基础知识及研究所需基本技能,且要求其本科毕业论文需与科研团队研究方向一致;对于考上的研究生,则要求其在确定考上后,进入实验室跟随师兄师姐们学习基础知识和研究所需基本技能。

2.研究生科研团队创新项目设定

研究生科研团队创新项目是各级别研究生创新项目的补充,对于已经申请到国家、省、校级别项目的学生将不再允许其申请科研团队创新项目,反之则可。申请时间为研究生入学第二年初(即研二第一个学期前两个星期内,可提前申请,但不可推迟),申请方向与科研团队方向一致,申请内容与开题方向一致,研究期限2年,申请经费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并考虑项目的实际需要。加强中期考核与结题考核,未结题或未获得项目资助者将不允许参加毕业答辩。

3.学术报告制度的建立

学术报告制度的建立及实现应注意以下几点:规范化、学术化、人性化。考虑到教学研究型初期大学大多数科研团队尚处于组建初期,规模还不是很庞大,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报告氛围,则首先需从规章制度上入手,可将学术报告制度作为一门必须课来开展,规定研究生每年至少需多少次报告(其中英文报告1~2次)并达到一定的成绩才能拿到学分,未拿够学分的不能参加答辩。而对于具体的操作细节则可先采取固定日期时间、固定报告人的方式,确定报告频率;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办公场地确定报告地点,在规模较小时可仅用笔记本电脑开展报告,随着团队的慢慢壮大再去教务处申请用于学术活动的专门教室;最后则是从PPT制作、表达能力、内容创新性、内容科学性等方面建立研究生平常科研考核档案,采用由导师组给学生打分的方式对学生日常科研质量进行考核。

4.奖励制度

奖励的正面作用永远都不会弱于处罚的作用,甚至比处罚更为有益于研究生的成长,因而加强对于研究生奖励制度的研究意义非凡。对于研究生的奖励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即项目、论文。项目主要奖励申请到的国家、省及校级研究生创新性项目,而论文则奖励发表的高于研究生毕业要求的论文。设置相应级别的项目奖励以及论文奖励标准,形成制度并实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5.企业实习制度

为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必须在团队管理基础上开展企业实习。需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寻找合适的企事业单位,其二是训练学生掌握解决某一领域的基本技能。对于寻找合适的企事业单位的问题,处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的科研团队最适合通过技术输出的形式,甚至不计劳动报酬地为企事业单位解决小问题,既可为发现科学问题提供丰富土壤,又可有效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为研究生的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训练学生掌握能解决某一领域的基本技能的问题则需借助团队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严格管理确保研究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尽早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既掌握基本技能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三、结束语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还有利于更好地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特别对于处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的高校而言,则更需探讨相关制度与方法,确保在转型期既能培育出高质量的研究生,还能为转型提供一定动力。考虑到处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大学的现状,成熟科研团队还不够多,校企合作还不能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则提出可借助组建科研团队为抓手,通过严格的团队管理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与技能,通过技术输出的手段建立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制,从研究方向、科研团队创新项目、学术报告制度、奖惩制度及企业实习制度等方面入手给出了有效方案。这些方案对于更快更好地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特别对于教学研究型初期大学开展研究生管理工作、努力培育高质量人才与提升科研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宁莉,刘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20-21.

[2]周治金,杨文娇,赵晓川。大学生创造力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5):78-82.

[3]李志平,韩惠鹏。影响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13-16.

[4]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2(2):74-82.

[5]谭媛媛。研究生创新精神培养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20).

[6]刘淼群。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贸,2008,(6):141-142.

[7]张胤,徐宏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实证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3-47.

[8]李艳,刘泽军。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2-3.

[9]王冠。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2010,26(2):65-70.

[10]张宪立。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4):7-8,11.

最新范文

140 3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