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总结报告

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新要求【通用4篇】

2022-09-12 15:27:47

《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新要求【通用4篇】》是由一米范文为您提供的“十八大 新型城镇化”相关范文样本,希望可以在您写作“十八大 新型城镇化”相关文案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型城镇化 篇一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加快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背景是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出发点。应结合我国实际,借鉴他国城镇化的成功经验,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合理的价值导向规划我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一,我国应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之路,这不仅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能为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我国是人口大国,只能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三,现代国际竞争要求我国必须“又好又快”地完成城镇化,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第四,我国的国家性质不允许国家的城镇化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形成了大量的贫困人口,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中国特色城镇化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之路的基本思想。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现实可行性。

发展到今天的中国具备相当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物质基础。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教育扩大的规模以及城镇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也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之路,实现城镇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与城镇的和谐发展以及城乡统筹发展,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主要举措:

一是着力打造特色城镇集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中心城镇意识,大力实施中心城镇带动战略,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城镇发展条件,切实抓好县城、小城镇建设,组成较为完善的镇域城镇体系。要加大区域中心城镇建设力度,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互动战略,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思路,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城镇承载力和辐射力,同时推动一体化深入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县城与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根据发展基础和环境容量通过扩容提质,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围绕重要交通干道和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切实打造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

二是扎实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和切入点,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统筹我镇城乡发展战略的节点和平台,推动农村人口向集镇和新型社区、示范村集中。要按照“规划引领,群众自愿、就业为本”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集聚发展,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要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集镇适时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积极探索企业带动、城郊改造、小城镇依托等多种建设模式。

三是不断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按照“大体系构筑、大城镇带动、大园区承载、新农村示范”为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坚持产城互动,把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布局合理、各具特色、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四是研究制定统筹发展政策机制。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土地管理等方面进行充分探索,不断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就业和城乡社会管理的一体化工作。要研究制订土地供给、税收、人才引进、生产用电同城同价等方面的具体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管理制度,鼓励农民进城落户,不断放宽科技人才的户口迁移条件。要创新土地使用机制,研究制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用足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探索增减挂钩的多种形式,腾出更多的用地指标,用于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社会实践报告 篇二

中国新型城镇化调查研究

----国家新政策,人民新生活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分别表现为城镇数目增多和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中国新型城镇化则是以城市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于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新型城镇化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而我们作为基层则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人们要想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首先必须要生存,这就需要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经济学角度是最直接最直观展现新型城镇化人们的生活变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行,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了稳定的提高,对于未来收入有了非常乐观的预期,这些变化得益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有保障的提高,随着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分配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稳定物价,因而,现在新型城镇化下的居民很好的树立了自己健康的消费观,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的目的同样也变得多种多样,生活消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存资料消费,而更有向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消费结构是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占的比重,从食品开支在家庭总支出中多占得比例中即可反映出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是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提出的恩格尔系数。据有关部门统计反映,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正逐步降低与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的减少。这就说明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在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方面上有着突出作用的。

经济利益关系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而政治就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那么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如何能做到当家作主则在深程度上,反映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有利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平时谈论的话题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而是更多的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同时,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违法乱纪的行为也在消失,人们开始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加强了法律对自身的约束力。

在民主选举活动中,人们开始提高了自己的重视程度,积极参加选举,理性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在人们政治参与活动中,表现最突出,成果最突出的就是民主监督。我们肯居民在行使监督权,实施民主监督上,有了多种合法渠道。我们可以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者当面想有关人员反映自己意见,提出批评。死者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话举报,网络曝光,借助媒体的方法主见涌现和被利用。人民有序的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力。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广大村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想有更多的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在新型城镇化下,村里成立了村民委员会,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广大村民群众在农民居委会的带领下,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能够学习和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也能够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这就是国家一直倡导的村民自治。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广大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似的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来说,文化同经济,政治一样重要。都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全面建设中国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所有的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经济政治,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船舶的过程,商业贸易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新型城镇化下农业生产,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厂打工,也有很多人开始尝试做生意。商人们进行贸易活动时,不近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加以交流。在新年之际,很多在北上广打工或者做生意的人们回家过年的同时,也让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民们学到了全国各地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口迁移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旅游的效果和人口迁移是一样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多人已经不再局限于在家里过年的习惯,而是尝试在旅游的过程中度过春节,而且更有人选择了去国外度过春节,在拉动消费的过程中,这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最好时机。生活在新型城镇化下的现代社会,新型传媒的出现和普及,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的穿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随着文化的快速传播交流,人们的各种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新型城镇化下的居民,开始慢慢破处老旧的迷信思想,在对待事情的态度上也是越发的民主。开始追求民主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人们的谈话中,我听到在谈论到孩子们成亲的问题上时,已经看不见那种要车要房,明码标价式的嫁女儿的现象,人猛更多的说的一句话是,孩子喜欢就好。这是人们思想观念在经济生活中称还在那个成熟的最真切的写照。

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落实,得益于国家的强大繁盛,得益于人们的用户和支持。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和人民共同受益的新政策。但是在城镇化的建设中还是出现了资源浪费,分配不公,盲目施工的现象。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改正。作为基层最直接受到影响的我们,在新型城镇化的落实实施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出谋划策,这样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共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新型城 www.shubaoc.com 镇化调研报告 篇三

湖南省汨罗县白水镇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

胡尊国

一、相关理论

城镇化的逻辑起点是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这三大要素的“流动能力”引起城镇规模经济、专业化、交通运输、市场贸易的变化,进而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的空间地理分布形态。要素流动最终呈现的形式是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四个转变。

二、调查方法与程序

我们首先预想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能面临的财政支出、土地产权及产业形成问题,并制作出问卷,然后对白水镇新镇容、西长村以及闵家新村的经验和实际做法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发现可取的经验并分析成功的原因,而后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分别对这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地提出了设想和个人建议。

三、现状与背景

(一)白水镇经济地理现状:白水镇位于汨罗境内东南部,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50个村民小组,共7556户,总人口36176人,其中农业人口30062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镇域有河名白水江,源出玉池乡白鹤洞,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镇域,注入湘江,白水镇因其而得名。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建设宜居小镇、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榜上有名。住建部此次公布第二批示范名单,共确定全国45个镇为宜居小镇示范、61个村为宜居村庄示范。宜居村庄示范要求田园宜居、村庄宜居和生活宜居。

(二)西长村:距汨罗市区15公里,村域面积4.25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农户407户,全村共1642人,人均年收入达13100元。西长村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村森林绿化率、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有珍贵树木800亩,油茶林800亩,苗圃200亩、垂钓中心50亩、休闲娱乐场地50亩,果蔬基地250亩,休闲娱乐产业50亩,是湖湘地区珍贵苗木种植、销售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西长村采取村村联办的方式建有小学和幼儿园,还即将与湘雅医院共建养老山庄,成立了农房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村属农房安全进行评级评价,对危房进行改造升级。近年来,该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星级园区”“ 湖南省农村新型集中社区建设试点村”等荣誉。

四、白水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90 年,由于临近火车站等区位优势,周边几个城镇的人口集中商品批发,物流,贸易等活动,同时当时的乡镇企业经济,诸如纺织厂,氮肥化工厂等具有一定效益。第二阶段: 1990—2004 年,改革开放后,镇国有企业受到沿海产品和技术冲击,其间年均增长率急剧下滑,最终企业全部倒闭,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困境,教师、乡镇政府职员工资无法支付。

第三阶段: 2005—2015年,镇领导班子换届给白水镇提供了新的发展转机,镇政府坚持规划引领思想,已经编制完成2012-2020年近期发展规划和2021-2030年远期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宜居开放型城镇形态,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的策略。

白水镇发展的路径可能出现诺瑟姆所谓的“S”道路,即城镇化率在30%之前,是小马拉大车,走得很慢;城镇化增长率从30% 会城镇规模迅速扩大。

五、白水城镇化策略与发展

白水城镇经济之所以发展较为成功,是因为在这个地理空间上形成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居住方式的“城镇化”,主要是下列三个条件推动:(1)地理区位优势或距离缩短

地理区位或距离是指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穿越空间的难度程度:对于商品和服务贸易所谓“距离”,最关键的含义是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贸易活动的时间和交易成本,就小城镇而言,大城市之间外围城市具备被产业辐射的优势。此外,沿海港口、河流水运、铁路交通枢纽位置特别重要,白水镇就具备这样的区位优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均跨镇而过,同时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又是其天生的自然条件。此外镇政府还进一步通过完善本地基建投资来减少交易成本和通勤时间,具体做法是:硬化道路、场坪4.6万平方米,喷涂交通标志1200平方米,安装监控22处,改造电网8000米,架设路灯480盏等。(2)密度的提高

白水镇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国防科大外场训练基地入驻,通过该基地科研活动、后勤供给、学术会议等拉动当地的消费,逐步形成要素集聚机制,促进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地域集聚,使得规模经济的效应越明显,生产集中到一个地方的动力就越强,从而实现生产密度的提升;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市场潜在需求最大的地方,贸易更容易实现。(3)开放度的增加

开放度的提高是要打破对商品、服务、资本和知识跨地区流通的限制性因素,对白水镇而言最容易着手的就是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本地。首先,政府主动出面与在外地经商本籍人士沟通,寓外乡友回乡投资,比如,建设西长村就是由徐伟平。杨建伟、戴海波三个本地老板牵头,村组群众以土地入股模式。依靠广大民众强烈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发展民营经济和“草根经济”;打破人口流动的界限,吸引外镇人口定居买房。

有限度的政府公共职能对于以上三个条件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但这个“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即需要更好地让市场力量得以发挥,让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更加畅通,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 决定城市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禀赋, 而是城市本身集聚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能力。

六、白水镇具体措施

(1)财政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通过土地挂牌新建商品房,吸引周边镇或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置业。2014年镇总财政收入3500万元,其中一半地税收入、土地出让收入近1000万元左右,其他地方税种年800-900万元,转移收入420万。

(2)成立城镇自治委员会,该成员由本地有影响力人士构成。建立规范的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整治方案,成立环境管理小组,聘请保洁员日产日清,每户门前有垃圾箱,道路两边摆放垃圾桶1000多个,统一制作门店招牌600余块,建设了新的3个绿化广场或公园。

(3)树立西长村、闵家巷村示范村榜样,以基础社会建设为抓手,以文明屋场创建带动整个西长村发展,建立西长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如鸡鸭野外放养养殖,提高附加值。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珍稀树木花草为龙头提高乡村观光农业的档次。闵家新村接待中心为基础的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开始启动,辅助以民俗建设和筹建高级疗养院。

(4)西长村土地流转3000亩,农民入股农业公司,获得收益分成。同时引进了农林综合开发公司湖南青果公司,与种植珍稀林木花草,包括红豆杉,竹柏,罗汉松,日本樱花,美国红枫,紫薇,红叶石楠。(5)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六、白水镇的困境与思考

(一)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白水镇还是没有摆脱土地财政的漩涡,尤其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房地产市场进入转型调整期,这种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担忧的。

(二)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农村社区建设,土地问题是核心问题。全省、甚至全县的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没有看到有重大突破,自下而上地推动土地政策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的路径是受阻的。

(三)“半城镇化”或“不完全城镇化”仍然是白水镇没有摆脱的困境,大量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离开祖辈耕种土地到外地或县城务工获取收入来源,他们在白水城镇购置住宅仅仅为了方便小孩就近读书,其社会保障、认同感和归属感都处于非常初级阶段。

(四)无产业支撑的过度城镇化受外界经济环境影响极容易变为“空城”,而且白水镇存在产业结构雷同, 特色产业不明显, 主导产业不突出等现象。城镇长期繁荣发展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以美国旧金山附近的小城镇帕洛阿尔托为例, 该镇是一个只有5.6 万人的小城镇, 在发展过程中, 依托毗邻斯坦福大学的优势, 发展包括电子、软件和生物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 成为世界上最充满活力的小城镇之一。

(五)对回流劳动力缺乏具体政策或做法,这次人口回流历史转型格局值得关注。人口回流过去20多年,流动人口从内陆走向沿海,目前基于中国已经到来的老龄化、中国特有的人口流动方式(与国外不同,中国的人口流动是以单个劳动力为单位,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可以预计,未来20年,跨省流动人口将减少,省内、市内和县内人口流动将增加。2008年以后,人口回流的趋势开始变得明显,初步判断,这将是中国新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在空间地理的重新流动和配置,也将显著影响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格局。

(六)应该借鉴和吸引“重庆地票”的经验,加快土地改革的步伐。重庆地票是一种权利凭证,将闲置、废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复垦并经过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所产生的可交易和转让的用地指标。通过交易购得的“地票”,可以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并在“落地”时冲抵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通过“地票”交易,外出务工的农民把老家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基本用地转化为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城镇购房或租房、消费,帮助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本实现价值。

如果存在这样的猜想:白水镇的开发商是否能买入白水镇某其它行政村的地票,将其用于白水镇郊区土地开发?如果能实现顺畅交易过程中,白水镇建设土地“占补平衡”仍然能够得以保持,增加了建设用地但整体耕地并没有减少。同时又能为白水镇其它村民闲置的土地提供的收益机会,又能扩大镇区面积及人口规模,加剧进一步集聚。

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新要求 篇四

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新要求

何树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此后,“新型城镇化”成为一个热词。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随后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今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正式出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更加明确。

为什么要提出新型城镇化

一方面,城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凸显。近年来,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低迷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常态。从国内情况看,中国经济已进入个位数增长期,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必须牢牢把握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一个重要选择。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化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规模庞大的农民工阶层,与城市居民构成了“城市二元结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还没解决,又出现城市二元结构,使得问题更加复杂。二是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带来的“城市病”问题。三是大量的农民工进城造成的农村“空心村”和土地撂荒问题。还有诸如土地占用过多、利用粗放,“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问题;“大拆大建”、“千城一面”,破坏城市文化和历史的问题等。

这些问题,党中央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期间,就已经注意到了。“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达到预期水平不成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科学发展水平。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国城镇化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思路,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从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文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来看,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要求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新型城镇化是“质量明显提高”的城镇化。这是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同时,要促进“城”和“乡”的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新型城镇化是“四化”同步的城镇化。这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即“三化”同步。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推进城镇化必须把信息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偏废。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的目的在于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让广大人民共同分享城镇化的成果,要让有意愿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融入城市,有就业支撑,有政策保障。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是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城镇化。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对推进城镇化提出了新要求。201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这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就明确的方针,《“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规划了“三纵两横”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并据此提出推动相关城市群的发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

从世界城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当城镇化率处于30%—70%之间时,是城镇化中期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我国的城镇化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阶段,需要积极推进,但又不能急于求成。具体来说,要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

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表明,城市群在集聚人口和占国家经济的比重上,都占了主要份额。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以占全国1.5%的面积,集聚了5.9%的人口,创造了18.1%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群。未来要在东部地区和有条件的中西部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城市群,培育壮大一批区域性城市群。同时,要根据城镇规模和综合承载能力,以就业年限、居住年限或社会保险参与年限等为基准,由各类城市制定公平合理的农民工落户标准,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

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近些年来,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村庄用地没有随人口减少而减少,农村规划滞后,自然村布局零星分散,土地闲置和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突出。通过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等方式,统筹使用城乡土地,是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从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形势出发,推进村庄的适度集中。但关键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农民“被动上楼”、耕地“占优补劣”、“实际耕种面积减少”等现象。

解决钱从哪里出的问题。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以13万元作为农业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来测算,现有的近2.6亿农民工,就需要数万亿。需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包括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等等。另一方面,要让农民变市民,农民还必须有钱。这无外乎在土地上做文章、土地外寻出路。除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等增加收入外,很重要的是必须依法进一步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解决现代农业谁来搞的问题。城镇化客观上是一个农村人口逐步减少的过程,但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要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从目前农村的现状来看,基本上是“年轻的走,老少的留;有文化的走,没文化的留;健康的走,病弱的留。”这样的人力结构,显然很难担负起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任。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依托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工商企业等,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农民变农业工人等方式,来增强农业的效益和吸引力,让人觉得扎根农村有搞头、划得来。同时,应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镇优秀人员进入农村,实现城镇人口和农民的双向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同步发展。

(作者系省政府研究室主任)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4篇《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新要求》,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最新范文

140 6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