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总结报告

智慧校园汇报最新6篇

2023-11-18 10:54:42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6篇《智慧校园汇报》,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智慧校园 篇一

关键词:智慧校园;机制保障;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1-0019-03

一、引言

自从2008年11月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有关“智慧校园”的研究分析很快成为热点,许多活跃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提出智慧校园的内涵和建设方案,并在高校付之于实践,大力推动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2010年南京邮电大学提出并实施了“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正式拉开了中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序幕。经过这几年的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智慧校园建设在信息化教育中的成效有目共睹,然而从理论研究角度来看,以技术角度对智慧校园进行探讨的研究占大多数,在CNKI中以“智慧校园”为关键字对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进行搜索,找到348条结果,90%以上的论文是从技术角度对智慧校园展开分析。可以说,智慧校园建设依旧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项具备基础性、长期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人造工程,其推进过程最大困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在提高管理水平方面也势在必行。

智慧校园正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更好地全方位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适当适时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有助于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促使教育信息化正能量最大发挥,对于今后智慧校园的发展将有着积极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智慧校园建设保障机制的必要性

制约智慧校园发展的因素各有不同,抛除技术原因,主要表现为:各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困难;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持续发展资金不到位;人力资源建设不到位等。

1.信息部门主导项目,全员参与意识淡薄

总结近几年智慧校园建设的经验来看,多数建设的主导负责是技术部门信息中心,其他业务部门项目参与度往往取决于信息部门的倾向性、协调性,这样建设的智慧校园虽然有利于突出新媒体与新技术,但其缺点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1)信息部门作为一个技术部门,其角色的能力、权力有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主管校领导的强力参与,在智慧校园的整体管理、沟通和协调方面显得举步维艰;(2)对办公、教学、科研和后勤等业务流程不了解,造成重技术轻应用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忽视教与学等主流服务;(3)其他业务部门人员在思想上存在知识依赖,缺乏主人翁意识,很多日常信息化工作都被动地由信息管理部门承担,不能充分调动每个岗位上业务人员的积极性,致使不能全员参与校园信息化建设。

2.项目一次性投资,缺乏持续资金支持

目前,很多学校以项目方式筹建智慧校园建设初始资金,这种资金是一次性的投入,项目结束也就意味着资金投入结束。这种方式的资金一般投入比较大,主要用于购置软硬件基础设施,无法兼顾资源建设、团队建设、运维升级等方面的持续投入。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建设过程,除了初期建设一次性投入,还应该保证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系统运维、教学资源开发、人员信息素养培训等方面。

3.信息素养偏低,人力资源建设不到位

智慧校园系统作为典型的人造系统,构架图中最上层是应用系统,其主要使用者包括行政人员和教师,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对智慧校园的推进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项目团队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越高,智慧校园的推进越顺利。为提高团队整体信息化水平,必须先梳理目前智慧校园建设团队普遍存在的问题:(1)团队组员的不可选择性。智慧校园建设团队成员一定来自各业务部门,包括办公室、教务处、后勤等。他们来自不同岗位,兼职成为智慧校园建设团队成员,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背景,年龄、学历、职称等也各有不同。(2)缺乏提高信息素养氛围。业务部门行政人员、信息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领导的信息化素养均需要提高,必须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以营造潜移默化提高信息素养环境。

4.专项政策法规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

近几年,教育部下发了诸多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政策法规,涵盖了教师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教育资源信息化方面等建设内容: 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 《关于印发<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加强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10年5月,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共同《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把建设数字化校园作为重要目标;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等。

智慧校园调研报告 篇二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和“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以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为基本原则,抓实学习实践活动。

二、实施步骤

学习实践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全体领导班子和党员参加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实践活动分3个阶段进行。

(2)深入调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制约学校发展、校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领导干部、教师爱岗敬业、以校为家、事业心、责任心问题,教师专业成长,师德师风建设,校园安全,饮食卫生,学生近视率上升、个别学生到校早等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形成调研报告。

学校领导班子、党员教师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撰写发言材料。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

针对查找的问题,学校及全体党员干部要制定整改方案。根据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为教职工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实事,不搞“花架子”。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满意度进行测评,根据测评情况,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三、具体安排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我校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信息报送:

(二)精心组织,开展活动

1.活动引领,提升领导、教师整体服务意识,增强领导、教师责任感、事业心,提升专业素质,约束从教行为,打造廉洁、人文、和谐的校园。

(1)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树立领导服务意识,开展“我为教师办实事”活动,,倾听教师呼声,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2)提倡爱岗敬业,以校为家,关爱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优秀教师典型事例,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关注社会舆论,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三乱、体罚等行为在教师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整改。

(3)加强领导教师学习,提升业务素质。在全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落实“六环三步”教学模式;每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定期请专家来校作报告;观看专家讲座录像;积极参加岗位练兵活动和教师读书活动;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组织教师参加外出学习,每一次外出学习回来的教师要做一次学习经验介绍或汇报课,在校内交流。

(4)结合11月感恩月在教师中开展“我为学生办实事”活动,班主任利用业余时间为“双困生”无偿辅导,对特困生进行救助,在班级设便生服务角,义务为班级购买脸盆、毛巾等,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方便,开展“我们是一家人”生日互动活动,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在生日的时候,师生送去一份祝福,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做好学生冷暖温馨提示,近视眼预防,早到校学生安置等学生生活服务。

(5)创设绿色、人文、安全的校园环境,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对办公室进行统一规划;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让教室充满绿色。将《古诗新唱》、《弟子规》、中国古典民族乐曲选设为音乐铃声;重大节日、纪念日、学校举行的大型主题活动都要配合专题音乐,全年形成系统的音乐氛围,陶冶师生情操。同时利用校园网站、电子大屏幕、宣传栏、板报等,营造创建气氛,在校内各个显眼部位及教室、走廊等有规划的制作文明宣传标语,让学生处处能感受到一种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自律,达到和谐。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排查校园安全隐患,为师生提供安全保障。

2.活动引领,加强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中开展培训,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压力,有效调节,注重沟通,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讲座,成立心灵驿站,解决学生心中心理问题,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悦纳、欣赏的心态管理学生,培养健康人格和心理。

3. 活动引领,提倡微笑教学,开展“送去我的微笑”活动,微笑着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教师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技能与情感。

4. 活动引领,创建智慧型校园,培养智慧型教师和智慧型学生,通过转变观念、改进方式,实现课堂“轻负担、高质量”;因材施教,在作业分层设计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推广传统文化阅读活动,让师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各种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引导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开展校园智力竞赛活动,拓宽师生知识储备。

(三)要统筹兼顾,务求实效。要将学习实践活动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在解决阻碍学校发展的问题和难题上来,务求实际效果。

(四)注重总结提高。

智慧校园范文 篇三

【关键字】 智慧校园 物联网 信息化 移动互联

一、引言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发起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大多数高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并按照数字校园架构初步建立了公共支撑系统多种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应用系统,但仍然存在着网络出口紧张,数据中心容量不足、业务系统缺乏整合、资源共享机制不畅、信息孤岛等突出问题。

二、智慧校园的内涵

智慧校园[1]作为一种全新的校园信息化形态,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笔者更加赞同智慧校园是指集成各类应用服务系统,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把校园中分散的信息化系统和各种软硬件资源整合为具有高度智能化、协同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有机整体,以实现校园环境全面感知、网络互通、学习环境开放及师生个性化服务,提高各应用系统的交互响应速度、灵活性以及准确性,使人们能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新模式。

三、智慧校园建设思路

在建设智慧校园时应该将现有的基础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共享的虚拟资源池,把逻辑资源按实际需求同时提供给多个应用。虚拟化集群的建立,可以有效减少服务器数量的增加速度,简化了服务器管理,降低了运行维护复杂度和成本,同时也会明显提高校园服务器利用率、网络灵活性和可靠性。

四、智慧校园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本身具备开放性和共享性,因此可以为高校提供安全的数掘存储中心,解决存储资源不足问题。把内存、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使资源利用率提高,并运用原软硬件资源实现大规模计算与存储,从而实现超级计算机的性能,通过校园网为师生提供服务,实现海量计算、大规模数据处理等功能。

1.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理想模式就是无需人工服务,使图书馆管理更加完善。将所有图书由条形标签换为RFID,可实现实时监控馆藏图书,及时更新数据,掌握馆藏分布与数量。与此同时也方便将馆藏资源数字化。借助智慧校园系统全面对接图书管理系统,将用户借阅信息读入手机卡中,轻松实现阁书的借阅、归还,还可通过短信完成查询、预约、到期提醒、续借等增值服务。

2.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系统应用到实验室中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和智能插座等。如实验过程管理可利用帮助学生方便地获取实验步骤、操作要点、使用帮助等信息,并在实验过程中仪器设备使用不当时,自动警告并中断实验过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实验数据可以被实时采集并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给实验者,实现实验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3.智慧门禁。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方便高校实现门禁,充分利用学生门禁信息实现失联告警系统,保证学生安全。师生进出校门实现自动检查登记,系统自动阅读到校园卡信息,通过屏幕显示通过人员信息、照片,自动放行。系统存储出入记录,学生管理部门通过系统可以直观即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以及进出校园的时间。

4.智能教室。智能教室包括智能照明、智能温控、智能光照度控制、智能通风控制、噪声控制等。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使教室内环境因素及每一盏灯都能遥测和遥控,并定时反馈状态信息,根据环境参数及光强度实现动态控制,实现低碳环保节约能源。

5.智慧设备。校园中的各种公共设施也可以通过智慧校园系统连接在一起,若有设施出现异常,便会及时通过智慧校园系统向维修人员发送警告信息,告知出现异常设施的位置及异常情况,以便及时维修。

6.智慧宿舍。智能宿舍空间[2]的感知模块,包括数据信息集、数据智能分析和智能反馈信息服务,其数据应服务于其他智能空间。其服务涉及面比较广,包含住宿(如学生信息、住宿状态、床位数量及状态)、水电、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度、纪律卫生、设备资产的报修与管理、人员出入及夜晚查寝、分区广播呼叫等。

7.智慧操场。学生体育锻炼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活动。使用RFID技术,在操场体育器材上安装RFID读卡器,结合学生一卡通,使用RFID读卡器读取学生进操场时间、参加的各种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及离开操场时间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学生日常锻炼相关信息,以便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监管。

结束语:高校信息化日益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潮流。然后建设高校智慧校园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们必须做好整体规划和设计,从应用出发,更好更加有效的推进智慧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智慧校园汇报 篇四

架设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四级联通互动

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及智慧教育的基础,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完成“校校通”工程,所有学校校园网和中心机房建设基本完成,100%的学校接入互联网,50%的学校不同程度进行了校园无线网络建设。虽然海淀区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国际视野、长远发展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基础网络建设的统筹和引领需要加强;区校基础网络信息系统在系统选型、数据交互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实现统一同步管理;网络和信息安全存在现有条件下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此外,学校带宽普遍偏低、网络设备更新滞后、无线网络未能全面覆盖、网络认证未做区级统一管理,等等。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海淀教育效率提升与教育改革中的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海淀区教委对全区312家单位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勘测,提出建设架构为“一个核心四个汇聚二十三个接入”的海淀教育光缆专网,光缆专网万兆骨干千兆上联、普通校8芯接入、2400人以上学校和考务考点校16芯接入的容量设计得到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一致肯定。光缆专网建设将分三期完成,一期建设为主干网络及81个单位接入,铺缆258公里;二期建设网络安全和190个单位接入,铺缆282公里;三期建设主要为辅助环网和41所他办、民办学校接入,铺缆108.8公里。建成后的光缆专网将形成分校本校、集团学区、区校通体的智慧教育互联互通体系构成,为教育管理、办学组成和机构工作模式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架设区域无线网络,搭建泛在学习空间

在建设海淀区教育光缆专网的同时,海淀区教委加快推进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2015年下半年,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对全区248个校区174所中小学进行项目调研及设计筹备,对全区648栋楼房、4270间平房、14448间教育教学总房量及11421间普通教室做了覆盖结构和覆盖比率分析,对全区43204台台式机、21616台笔记本电脑、10634个教学平板电脑、约17500余部移动电话等抽样数据进行了组网模式和应用测评分析。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根据测评分析结果,提出了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的项目建设方案。项目采取区校两级控制、两级认证、市区校三级管理的搭建方式,分三期完成,一期建设涉及57所学校3122间室,二期建设涉及75所学校5138间室,三期涉及57所学校5205间室,三期投资估算总计1.7亿元。项目建设方案经智慧教育专家评审委员会和区经信办专家评审一致通过,专家完全同意项目设定的三期建设目标,同意无线网络控制、认证和管理方式,对项目设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暂不进行全区100%无缝覆盖的建设决策表示肯定。无线网络建设工作将突破教室、办公室和场馆的空间限制,为我区推行移动学习、师生上网行为管控、教育信息免费推送、教育传媒移动覆盖,城域网内免费电话、人员定位、移动监控等应用打好基础。

架设视讯服务平台,推进在线教改发展

构建智慧教育云中心,推动区域教育整体跃升

“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是带动一个地区教育信息化整体飞跃发展的关键,对突破教育信息化中普遍存在的“系统难整合”“应用难推进”“共享难实施”等瓶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慧教育云中心”包括以下三项建设内容。一是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云计算技术,聚集和整合基础硬件资源,实现动态调配和按需使用,解决硬件资源共享的有效性、灵活性和易管理性。以虚拟化技术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灵活分配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并统筹管理,形成区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有效支撑能力,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云应用支撑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定制和研发各种教育信息系统与开放的各种中间件平台,为统一数据管理与应用研发提供基础支撑。通过教育服务总线平台集成各平台的服务,并统一进行服务的调度、事件感知、服务感知、质量保证,统一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内容聚合、在线分析挖掘等的标准和接口,为各类智慧教育应用提供支撑平台服务。围绕教育领域的公共性的业务需求,以推进有效应用为核心,在已有各类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以互联与整合为突破口,建设区域智慧教育云应用服务平台,为学校、社区提供公共性的教育信息与软件服务。三是教育内容库建设。高度重视智慧教育系统、平台中内容和数据建设的重要性,开展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可进化的开放课程库和学习资源库等基础性的数据建设。采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基本数据,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结构化存储和管理,形成相对完备和稳定、面向管理的基本数据库;加大课程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以不同的教学维度建设优质在线课程库;采用购买与建设并重的方式,建设多种技术表现和教学形态的优质教学资源库。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办公室目前正在进行美丽园、健翔桥两地机房的利旧评估和相关建设论证工作。“智慧教育云中心”将为我区两委一室、直属单位和各中小学提供更优、更快、更稳的系统应用和计算应用,将全区的课堂教学、课业作业、测评考试、政务总务、电视电话等多种应用接入平台子系统,逐步在我区真正实现资源流通、资源均衡、资源共享,打好区域集约型教育公共环境建设基础。

构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大数据支撑评价改革

智慧校园 篇五

智慧启迪梦想,科学点亮人生

——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智慧校园” 创建工作汇报

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始建于2013年,学校以“多彩还给童年”为办学理念。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关于“完成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的要求,结合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 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学校网络带宽达百兆以上,满足了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学校网络接入教育城域网,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功能。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活动场所。全网支持IPv4/IPv6。有线、无线网络统一身份认证,实行实名制上网。

2.数字终端。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1132名学生,63位教师。所有班级都配备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并通过有线+无线与学校主网络连接。

3.智能广播系统。学校建有完善的广播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播放满足不同需要的广播,完成学校正常的上下课、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的播放,并完成安全应急演练及大型活动时的播放指令。

4.自动录播教室。学校建有可移动的录播系统,可实现现场录制、网络现场直播等功能。学校教师的教研课,研讨课及承办上级组织的赛课等活动均利用录播教室完成。

5.学校以焦点教育软件为平台,建有“焦点智慧教室”学习平台,焦点教育平台专门安排了工程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培训,经过培训,老师们都能熟练运用软件上课,在教学过程中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同时我们还将焦点教育软件应用于我们端午活动中,提升了活动的品味;另外我们还承办了区级智慧课堂应用现场会,在展示课中,我校赵国佑老师和陈霞老师利用焦点教育软件分别上了两节课,得到了现场老师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6.学校建有校园电视台,在实现现场直播的同时能多机位同时录制保存,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五期的录制和播放,内容涵盖校园内外新闻的播放、安全教育、小刺猬行动、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7.所有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泰微课、一师一优课等公共服务平台上均开通账号,同时积极利用平台上传及下载适用于自己课堂的课件、教案等,并存于学校内网中便于互相学习参考。

8. 我校从2014年起就积极开展推进“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应用、共建共享。学校多次开展泰微课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极大的激发了老师们制作泰微课的热情;大家积极制作泰微课,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赵国佑老师一人就制作了一百多节泰微课,其中A等级达56节,B等级达52节,借助泰微课的应用,同学们觉得这样的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学习更加高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未来,学校将为每个班级配备电子班牌和智能一卡通系统,借助相关系统实现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和班级文化、学生风采、电子课表展示等功能;目前已完成相关报批手续,下一步将进行招标落实等相关工作。

二。 智慧学习

1.学校建有学校内网,师生能充分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泰微课等公共平台开展网上教研、公共科目研修、资源共享等教学活动。

2.学习空间。学校每个师生都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泰微课等服务平台建立了实名制网络空间,教师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目前,95%以上的学生,100%的教师空间处于活跃状态,空间得以有效应用。

3.学习资源建设。

学校通过培训,所有教师掌握了资源建设及上传共享的方法。通过校园内网建设了一大批课程资源,内容包括教学案、媒体课件、一师一优课、微课程等,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全学科资源体系。

4.智慧阅读。学校教导处利用电子图书系统和攀登阅读APP,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智慧阅读。充分利用电子大屏、黑板报、读书角、机房电子阅读、读写月等阵地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方法,推荐阅读书目,推广古今中外的名人和大师的读书经验等;德育处、大队部密切配合,利用班会、家长学校、微信平台等渠道推荐阅读,开展美文欣赏,创设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

5.学生应用能力。学生利用信息课这个主阵地,学习了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种学习资源的方法,基本适应了“智慧校园”环境。教师们在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信息课上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法律知识、个人安全防范、个人空间建设、参加科学素养大赛等已形成常态。此外,通过泰微课、学校网站、创客观摩等获取教育资源,将自己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自我测评等成果通过自制的PPT、WORD及个人空间与大家分享,形成了智慧学习的新常态。在2015年举行的江苏省“传承经典”阅读知识竞赛中,我校李思琪同学获得特等奖,我校也获得团体金奖。

三.智慧管理

1.学校网站。学校建设了主网站+微信平台的网站集群。主站内容丰富,板块设置合理,信息更新及时。校内各网络空间、各应用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学校微信平台利用信息快、数据流量小、可移动浏览与管理的优势,很好了补充了主网站的不足。泰微课更是为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提供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大大地提高了网络信息的个性化与安全性、快捷性。

2.教师空间。老师们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泰微课等平台上拥有网络空间,并已利用空间课件、视频等。

3.管理者及教师应用水平。学校建立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制度,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门的信息化培训,包括泰微课的使用、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等。

4.教学服务系统。学校利用国家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泰微课、学校自主的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专题性素材;利用网络教研、微课等系统为知识点学习与探究提供了工具;同时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网络办公系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管理系统、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江苏省教师管理平台、卫生管理系统、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语音教材征订管理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泰州市资产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

5.安保服务系统。

建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智能校园网络安防系统,安装有高清摄像头100多个,录像储存不小于3个月;与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安防系统结合校园百兆网对校园进行了无死角监控、一键求助报警等功能,并将配合一卡通系统实现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6.家校互通。学校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微信群、一起作业等平台,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内容包括作业传送、学生出勤、当天学习及在校表现等反馈,使家校联系真正实现了零收费,高效率;同时利用QQ群、微信群为学生提供在线服务,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此外,学校还通过微家校、学校主站、学校伏羲教育博客等平台,提供校内外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功能。定期开展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

2015年,我校戴娥老师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刘晓棠老师在学科与信息化结合课堂比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2016年刘晓棠老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部级优课。近两年,我校教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市一等奖多达30人次,在部级刊物上发表有关信息技术教学成果应用的论文多篇。2017年,杨红美老师带领学生在高新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高新区参加泰州市比赛获得二等奖;2018年赵日朋老师带领学生在泰州市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泰州市参加江苏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斩获一等奖的殊荣。

四.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

1.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彭小艳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行政人员及相关教师参与。各项职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总务处主任赵日朋具体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电教处副主任卞伟、总务处主任助理杨红美协助负责相关工作。

2.规划科研。学校把“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列入学校2018年整体规划,并制订了专门的建设方案,时序安排清晰,措施切实可行。同时2018年,泰州市教育信息化课题《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相继开题并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

3.制度保障。学校有《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方案》《校园网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中心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建设与应用纳入《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工作考核细则》,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智慧校园建设。

4.资金投入。“智慧校园”创建设施设备由教育局统一配送。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的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校党支部委员会和经审小组监督执行,保证专款专用,并且按照“三重一大”决策要求,规范严格执行,保证了可持续的经费投入。

5.机制创新。

智慧校园 篇六

问题多倒逼观念转变

在提出“组建数字化校园”的办学特色以前,武龙中学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建筑全是破旧的平房;师资老旧,全校40多名教师平均年龄47岁,多为民师转正或中师毕业;地处偏僻信息不畅……种种问题使得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当时学校学校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学校生源难以巩固,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使得学习好的学生纷纷转到了外地优质校,学习较差的学生逐步失去学习兴趣,出现了辍学的现象;二是学校教育质量难提高,缺乏办学活力难发展。教师工作没干劲,学生学习没兴趣,办学社会声望低,亟需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武龙中学校长郭立国介绍说,上任伊始,摆在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所以他开始带领全校师生转变传统办学观念,研究探索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

作为电脑爱好者,郭立国偶然接触到了“智慧校园”这个概念,其中阐述的“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使得他眼前一亮。在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和国家政策,研究了国内外数字校园建设经验后,郭立国觉得,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改变农村校的落后面貌。

探索本土数字化之路

自有经费严重不足,几乎没有懂技术的人才,没有宽带,学校的全部数字化家当只是一台老式的投影机和一台面临淘汰的电脑……在这样几乎无基础的条件下,该如何组建数字化校园?抱着“铁杵也能磨成针“的信念,郭立国带领全校师生开始摸索自建本土数字化校园。

“没钱找项目公司就自己动手,没技术就自己努力学习,总之,不机械的套用专业公司设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也不去购买价格昂贵、没有专业水准不会应用的数字化校园系统软件。而是利用现有的成熟而廉价的科技产品及简单实用软件,先实现学校‘土’的数字化。”说起其中的过程,郭立国深有感触,“根据学校现状及实际情况,学校坚持可以不高档不漂亮,但要科学、实用、规范、先进。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追求高科技和数字化,而是提倡二次利用和自己改进完善。

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是校园网络建设,一定要有成熟的校园局域网和高速的外网宽带,然而农村学校有个通病,就是乡下的宽带通信水准很低,真正到用户也就1M多,为此,学校自购先进的多WAN口路由器,申请了4条家用宽带,硬是自己合成了一个8M的宽带互联网。同时,又基于此组建了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实现了无盲点、全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络,还自己架设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资源、管理等服务器。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需要资金最大的是班班通装备,这方面也是学校最吃力的,它不像建房、铺路等基础建设可争取到专项资金,学校只能在别的方面压缩开支分批安装。先是三年级两个班装了两套标准的液晶交互式多媒体,但资金需求太大,这样下去装不起,于是郭立国和老师们琢磨研究后,开始自己用大屏液晶电视、电脑、HDMI线、班班通讲台组装,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原计划两年装备完8个班的计划提前了半年多装备齐全。

继续向“智慧校园”迈进

通过开展数字化校园特色校建设活动,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以2013年为例,76名毕业生中有58名升入高中。学校办学活力也进一步增强,整体办学水平优于部分城区学校,拉近了与市区学校的差距,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更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就读了。

同时,学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也明显提升:100%的任课教师能用,75%以上喜欢用,50%以上能创新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90%以上的学生喜欢数字环境下的学习,不仅三年来再没有学生流失,连以前转到外面的五名学生得知母校的变化也纷纷回来了。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为大家带来的6篇《智慧校园汇报》,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最新范文

140 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