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总结报告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

2022-09-10 00:21:58

历史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一

城市的发展概貌:

1、自周秦迄唐: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唐:坊市制

3、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4、因经济发展兴起的城市:

汉唐丝绸之路(敦煌、楼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明州、扬州、杭州、登州)

明清工商业发达地区兴起的中小工商业市镇(棉纺织的松江、冶铁的佛山、制瓷的景德镇)

(1)含义:主张重视发展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措施。

(2)理解(哪些现象属于“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思想;盐、茶等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3)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4)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5)推行:汉初严厉推行;中唐以来以后又有了某种松动。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思想。

(6)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7)评价:A、该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维护国家统一具有积极作用。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该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二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

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

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古代手工业

分类特点

官营手工业地位成就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②产品不计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冶铁:东汉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

制瓷

丝织: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

民间手工业

①由民间私人经营

②产品供民间消费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产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农户的副业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古代商业(商品经济)

时期发展状况表现

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发展艰难开始重农抑商

隋唐商业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问世;“扬一益二”;外贸港口广州

两宋空前繁荣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的盛行;《清明上河图》

元商业繁荣国际商业大都会:大都;天下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著名商帮:晋商、徽商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①时间:明清时期

②原因:

a、明初为防患倭寇;

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②表现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

c、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19c60、70d)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③发展历程(见以前的讲义)

④特点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阻碍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⑥启示:

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

b、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过渡时期(1949—1956,发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②三大改造(1953—1956)

a、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公有制

b、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式进入社会主义;

③一五计划(1953—1957):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①中共八大1956: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

②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③1958: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⑤八字方针1961

a、背景:人民公社化引起严重的经济困难

b、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意义: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革时期(1966—1976)

1971年、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1978—今)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2、经济体制改革

①内容:

a、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四川、安徽)

b、城市: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984

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对外开放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

改革开放的阶段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②新中国的成立

③改革开放

表现(见以前的讲义)

①物质生活

a、衣食住行

b、交通、通讯工具

c、大众传媒——四大媒介

②社会习俗

a、辛亥革命,改变封建陋习(如废止缠足、剪辫易服、互称同志、握手等)

b、改革开放,出现新的生活时尚(环保、讲究卫生、旅游等)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和发展历程

1、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

①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过程

③影响

A、对世界

a、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对欧洲

a、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张

3、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

时间特点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交通工具的革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d-19c中期手工工场工匠技术积累工厂火车、轮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19c中后期-19c末20c初科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垄断组织

形成途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933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

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

3、特点:

①波及范围广

②持续时间长

③破坏特别大

4、影响

①加剧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内容

(1)金融

①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②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③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④管制证券业

(2)工业

①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②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农业

①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②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福利

汽车、飞机

①建立联邦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

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

③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5)社会立法

①《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工会;

②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③“社会保险法”

3、实质:

不促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干预;

4、特色: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应对危机,其应对措施基本以立法的形式出现;

5、影响

(1)对美国

①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2)对世界

①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②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的时代,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

②建立“福利国家”

③第三产业的兴起

④新经济的出现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期背景措施结果

二战结束—20c70d初战后经济残破,欲恢复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经济快速发展,“黄金时期”

20c70d初出现“滞涨”现象减少国家干预20c80d经济恢复和发展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政策、一种模式、三次改革)

“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0)

1、背景①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②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国内战争;

3、主要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实行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4、评价

①积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

②消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1921—1924)

1、背景

(1)连年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必要性)

2、内容

①农业:以农业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三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四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市”在历代的发展

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消极方面,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五

1、主要内容:

①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动摇

②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判断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⑤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⑥发展才是硬道理

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六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阻碍的因素:

①先天不足。

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后天畸形。

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 推动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国家政策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篇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途径:①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②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初步发展的条件: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③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著名实业家及企业:①张謇的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②荣宗敬、荣德生的江苏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③周学熙河北唐山创办的新洋灰公司④刘懋赏、冯济川在山西成立的保晋矿务公司

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原因:内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外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松侵略

主要表现:①实业团体不断涌现②海外投资增加③新建厂矿多④新增资本多⑤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⑥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的经济侵略⑤内战的破坏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八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表现: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A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民国初期,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

(1)原因:

A辛亥革命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表现: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涌现出一批的实业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等。

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抗战时期: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

原因:

A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

B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原因:

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B官僚资本也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C国民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8篇《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最新范文

140 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