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优秀范文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最新4篇)

2024-03-28 18:57:15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信息管理专业论文(最新4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管理学论文范文 篇一

由于地方经济、学校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当下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一些比较落后的中学,目前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人工方式来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甚至还有学校停留在用手工表格登记图书的借还信息。而另外一些走在比较前端的中学则已经开始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图书馆的图书进行有效的管理。伴随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与覆盖,我国各项领域都有了全新的发展,值得一提地是,在文化领域的管理方式也朝着精细严谨化发展,因此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很难甚至无法满足现代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它存在的问题阻碍了读者的高效阅读,影响到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二、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发展

随着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及的大力发展,多中学图书馆与时俱进,迅速从传统的人工方式图书馆发展到自动化图书馆,再发展到当下的数字化图书馆,科技进步带来的这些变化使得图书馆越来越信息化,读者查找资料也更加便利。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学校图书馆和一些图书室来说,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比较少,图书借阅作为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一直没能得到很好地开展。而在平时的图书借阅工作中,由于很多读者根本不熟悉图书馆的排架分类和藏书,常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需要的书,这导致了借阅工作的无效率。为了提高图书馆管理和运行效率,更好地服务读者,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办公局域网络条件,将图书馆的馆藏书籍做成基于WEB的查询系统,实现图书在一个特定的网络甚至Internet上的查询,方便了图书查询和借阅,从而明显提高图书室的工作效率。随着社会对学生知识面要求越来越广,中学图书馆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快速的与高校接轨。中学图书馆在日常运行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便可获得许多有有图书馆管理工作相关的信息,成为为图书馆管理者制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推进图书馆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而对读者日常借阅数据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可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读者的借阅习惯、阅读偏好等,以此来指导图书采购,可以直接提升图书馆资源的构建水平,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照读者的阅读偏好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图书信息推送服务,方便读者借阅。此外,读者对数字图书资源点击、下载的数据,我们可以结合IP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图书馆不同数据库的使用情况,掌握读者阅读需求,据此可以面向读者开展针对性培训。与此同时,分析读者浏览过的图书馆网站日志,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各项信息服务情况,掌握读者需求较多的服务内容,据此改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三、中学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主要模块

现在中学图书馆信息管理工作主要由采编典、流通控制、馆藏查询、期刊管理、报表统计五个模块组成。1、采编典采编典主要包括图书的订购管理、验收管理和图书的编目。通过采编典可以实现图书从采购到加工,再到入库一整个完整的数据链,从而一目了然的监控每个步骤的操作,这样不止能够规范信息的管理,同时还能保证效率和信息的完整性。2、流通控制流通控制模块主要用于实现借还图书和读者管理。借还图书:包括借书流程、还书流程、图书过期未还处理、图书污损处理、图书丢失处理、罚款机制。读者管理:包括建立读者档案、借阅书证颁发、借阅书证挂失、借阅书证调离注销、读者查询等。3、馆藏查询馆藏查询可谓是图书馆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项信息管理功能,包括图书信息查询、图书去向查询、读者借书情况查询及预约情况查询等。读者可通过关键字查询图书的信息,有效的帮助读者及管理员掌握图书的实时动态。4、期刊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由于期刊和图书的性质不一样,所以对期刊必须以特殊的形式进行独立进行管理,期刊管理与利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更新理念、提高效率、全面统筹,建立高效合理的期刊馆藏结构。5、报表统计通过报表统计模块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备工具。其中包括对图书流通数据的统计、图书过期未还统计、各类馆藏统计、读者流通统计和工作人员工作量统计等功能。

四、完善中学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策略

1、更新观念,提高信息化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信息化迅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对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图书馆要实现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全面高效的管理需要大量符合高要求的人才。只有具备了驾驭“知识导航”能力的高素质图书馆员,才具备“揭开”各个学科知识面目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读者服务。所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只有更新观念,运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设备作为办馆的重要条件来统筹规划,将信息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存贮,并针对性地依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迅速找出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合理布局,各部门分工协作,打破旧的管理观念。图书馆的采访部门要努力把知识信息化为便于读者掌握的有一定规律的信息符号,努力丰富和完善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并及时对信息进行开发利用,达到使中学图书馆资源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有机整体的目的。图书馆拥有的涉及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书刊、报纸、数据库、网络和光盘等各种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全面的信息资源。这个丰富全面的信息资源为中学图书馆的育人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后勤保障。2、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现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中所涉及的技术人员、技术设备和各项业务流程重组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加快了图书馆的网络化进程,促进了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的发展,改进了图书馆业务技术手段,同时也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得到了深度开发,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现代图书馆设备建设,及时添置各种相关的专业设备,以达到完善读者服务、满足读者不同服务的目的,加强现代图书馆网络化导航系统服务。综上所述,要加大图书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投入,努力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现代化服务,促进现代图书馆网络化信息互动机制的形成和信息资源的保障,进而实现在网络化基础上提供软件硬件两方面的保障。3、加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优化的不仅仅是信息资源,还有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现代社会,伴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图书馆的功能早已不仅仅为读者提供书刊和文献资源,而是需要形式更加多样化的阅读体验,这就对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需要在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建设上制作生动形象的快捷传播。

五、结束语

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文献资源,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管理利用这些文献资源的宝贵经验和方法。在中学图书馆中,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到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同生产信息的能力一样,图书馆管理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逐渐提高的。中学图书馆通过信息化管理,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努力建立起一套崭新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潮流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作者:赖建州 单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篇二

1.1中国发展状况

我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2013年高校招生数已超过800万人(普通高校及网络高校总和),20世纪从90年代开始,“985”工程及“211”工程一直是高校质量保证的基础,关于专业课程信息科技化的部分如下:教学数据库系统、大学英语与网络测验系统、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系统、精品课程共享系统、教材3D数字资源系统、终身学习系统。我国把教育数字化视为其未来发展重点,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距颇大,以过去发展远程教育的经验分析,信息科技要落实在我国高等教育上,仍然需秉持“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的战略,以数字校园的方式来实现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信息科技化。在大学校园推动的步骤则是建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设备共享系统,最终串连成整体的数字校园,而当高等教育实现科技信息化后,才能真正进一步推广终身教育体系,创建一个学习型社会。

1.2美国发展状况

美国高等教育由大学、学院等不同层次的院校所组成,虽然各州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不同,但整体来说教育质量都很高,所有的州都有大学或学院提供在线课程或远距教学,开放式大学更是在线学习的典范。美国致力于以信息科技辅助数学,提升学习成效,在这方面投入可观的经费。科技整合入教学环境带给了老师与同学更多的可用资源,也使得教学的策略更加的适性化。美国将信息科技视为提升教学质量的辅助工具,其中更以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与应用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美国自1995年起便利用信息传媒科技(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开始发展开放式远距教学。这项方案专注于推广学校应用ICT教学,在推广ICT教学时,所面临的问题即是教师是否具备应用ICT的技能,学校设备是否齐全。美国从经验中发现,各项计划虽然立意很好,能见度与执行成果的传播却不理想,因此十分重视合理应用网络科技优势以更有效地推广教育政策。美国设置了专业课程远距教学服务(EAD),该网络由各校的无线教学中心(CTU)或远距教学服务单位(SED)联合组成。另外,美国还实施了数字校园计划,并提供开放性远距教学(FOAD),该计划由教育部发起,并提供财务支援。国际教育科技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ISTE)提议,为了让美国的教育能更具有前瞻性,联合美国图书馆学会、美国教育部、美国教育学会等十几个单位,共同提出一项合作计划,称为国家教育科技标准计划(NationalEducationalTechnologyStandards,NETS),这是美国教育科技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计划,这些单位认为,科技是现在学习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科技更是未来改革的动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美国曾针对学生的信息能力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称之为国家信息能力指标,这个标准包含3个维度、9个标准与29项能力指标。第一个维度是学习课程所需的信息能力;第二个维度主要是规范自主学习所需的能力;第三个维度重点在于描述身处信息社会中所面对的社会责任。这些标准和指标主要以纲要的方式呈现,各州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制定符合地方所需的信息能力指针,相关教育人员或团体也能参照这些标准,针对他们的学生,提供适性化所需的学习能力。另外,从教育评价(Assessment)方面来看,美国呼吁各州及学校系统重新思考教育评量设计及管理方式,务求内容不应只包含知识的获得,还有21世纪各科目领域应具备的技能和专业常识;提供教育人员及时、可行的反馈(Timely,ActionableFeedback),各项数据必须能实时且机动地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用。结合认知研究与学生对多媒体、互动性及互联性想法理论的科技评价(Technology-basedAssessments),可以直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配合学习系统(LearningSystems)的构建,科技评价可以用来正式诊断及改变学习及教学状况,并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学习系统可以设计成可获取学生的成果及搜集学生习得知识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证据(例如e-Portfolio)。系统将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能力,也可以持续提供适当的支持。

2美国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启示

美国在信息科技研究方面可称为科技先驱,其教育改革推动也与时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与师生的需求一脉相承,对我国信息教育有关键性的影响,其信息能力指针相关规划尤其值得我们借鉴。美国不仅在大学中实施信息科技教学,并且规划了具体的行为能力目标,因而在我国高校专业课程信息教育议题方面,规划更具体的能力指标并非不可行。尤其是美国针对信息素养的部分,将图书利用教育的概念作为规划能力指标的参考,提供给我国高校专业课程信息教育议题更多的启示。我国高校信息化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教学信息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信息化相比,我国高校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比如校园网站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高校信息化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2.1完善发展战略,健全建设标准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建设水平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信息化战略方面,美国高校是非常清晰和明确的,也有非常完善的信息化服务标准。目前,虽然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已经有了明确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比如浙江大学的战略是“建设一个科技成果创新的新型的文献资源与信息服务支撑体系,打造一个多元化、人文化、智慧型、国内领先的信息服务支撑环境”,但是毕竟有更多的高校还没有清晰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发展决策者,要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潮流,从高校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和统筹谋划高校信息化发展战略。同时,要不断健全完善信息化相关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不断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2.2运用互动式电子黑板与图书馆是专业课程信息教育可以运用的方式

近年来,以互动式电子黑板代替传统的黑板进行教学活动已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电子黑板将成为大学未来教室设计的标准设备。教育部门应致力推动信息科技融入教学,互动式电子黑板将成为高校e化教室的基本设备之一。也许互动式电子黑板不一定是信息科技融入教学唯一或最好的设备,或许是过渡时期的产品,操作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互动式电子黑板在数字学习上,可提供一种可以和同学分享的表达形式,激荡出更多的创意,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教学模式,这个价值是无可替代的,是高校将信息教育融入教学可以善加利用的教学设备。一般人都以为利用图书馆开展教育是针对大型的图书馆所规划的学习活动,其实高校的图书馆,只要能将藏书做适当的分类与陈列,甚至将图书管理数字化,即可设计出一系列的图书馆信息融入各领域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课程的规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确保能通过图书馆信息培养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2.3采用生活课程进行信息教育

生活课程是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种种活动,开启其视野、拓广其知觉的学习领域,其教学时间应得到保障。教学的形式具有指标的意义,要让学生从体验中认知,从教室的改变做起,拓展新的视野,形成教学的新风貌。身处信息社会,信息教育议题融入生活课程,通过互动式电子黑板的信息科技以及图书信息教育,不仅能学习信息的取得,更能在书香中陶冶性情,提升气质,营造有信息素养的生活世界,更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2.4教育部门应妥善规划信息教育议题相关的能力指标

在教学上运用信息科技已相当普遍(一米范文☆www.1mi.net),针对高校专业课程的信息教育,其教学策略必须与现有的课程发展机制整合。高校学生的心智发展以及教学环境限制方面的困境,借助信息科技的发展而有所突破。高校的信息教育议题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应建立更具体的能力指标,让教科书的编排以及教师有所遵循,也让以学生为中心及以信息为本的学习有评估的准则,以确保学生能学到利用信息的能力,而非仅仅是运用信息科技的能力。

2.5学校的图书馆可转型为教学资源中心

高校专业课程的目标,就是在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训练学生有运用科技与信息、主动探索与研究、以及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科技日新月异,教师除了应掌握信息科技的特性,取得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之外,也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资源所带来新的学习机会。高校目前都设有图书馆,图书的管理、分类、借阅都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如果没有妥善的规划,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何让图书馆成为学校的教学资源中心,是学校专业课程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应重视的一环。

2.6提升教师素质,鼓励教师开展行为研究

信息管理学论文范文 篇三

论文摘要:《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我校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卓有成效。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全面的智能结构及必要的护理学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能力,为专科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考虑到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懂得必要的常规的医学知识,因此专门设置了《基础护理学》这门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却是一门必选课程。由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不同、入学的知识层次不同、学习态度不同等,我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时进行了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护理学》也是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着重阐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重要的护理操作。但由于专业不同,它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是以信息管理为主,医学知识为辅,只需一般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达到护生那种熟练掌握的要求。另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必学习《基础护理学》这门课,对这门课产生心理排斥,不愿学甚至厌学,课堂纪律差。而且卫生部对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没有统编教材,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

综合以上因素,本人以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的教材为基础,在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

2.教学改革的实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挑选删减

首先,节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和见习期间可能遇到的,或需要实践的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进行详细地讲解。因为无菌技术是医疗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可防止发生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牢记和掌握,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医院工作中比如遇到医生在给病人换药时,就应该知道无菌操作应该避开,不要大声喧哗,不对其咳嗽、打喷嚏。

其次,给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掌握此类操作不仅在临床上可为病人服务,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为病情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在家庭中也可应用。家人或邻居如果是发热或高血压的病人,都可以应用,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护理操作,与学生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大,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好。

最后,各种注射法在无菌技术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打针吃药几乎每个学生都经历过,如能自己掌握注射技术,无不是一种好事,学生对此都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很高。当然,在注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态度要端正,做到注射部位的准确,注射方法的准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教学事故。

2.2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

由于教学课时少,总共才16个学时,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考虑到学生仍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要少说多练,因此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为1∶4,课后安排学生多练习,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2.3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第一次课正式上课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一些临床常见的病例,也可以看一些医疗短片,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一门新课程的学习。接着明确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不能认为只是一门选修课思想上就有所放松。

教学方法总体上采用“示教(即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回示教(即学生进行操作)+学生练习+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方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主要讲授重点知识,在讲解实践操作时操作分步讲解,反复着重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回示教时让下面的同学仔细观看,然后指出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学生分组练习时有两位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学生练习的同时播放操作光盘,帮助学生练习,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以便能熟练掌握这些操作,从而一次性通过考核。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示教、讨论、技能实践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沉闷和单调的弊端。

3.教学改革的结果

通过以上的改革,课堂气氛较明显好转,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对于重点和难点,勾圈划点作好标记,学生操作回示教积极主动,操作练习认真,不懂就问,反复练习,最后考核情况良好。与上一届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进步很大。所以医学见习和实习期间,这一届学生受到带教教师和病人的一致好评。

信息管理专业论文 篇四

关键词:校企合作;物流信息管理;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ing on the problems of“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teaching to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t locates the“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teaching to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Then it put forward the new teaching modes,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make sure them smoothly.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物流信息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管理基础知识及物流信息技术,理解物流管理业务流程及物流信息系统,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及物流信息安全,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水平,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往的《物流信息管理》教学改革研究,主要是关于校内理论与实验教学及课程开发。如姚志英(2009)、梁雯等(2010)和赵浩宇等(2013)在分析本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案例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谭狄溪等(2009)和章文燕(2012)从工作过程的角度研究本课程的开发问题。因此,如何对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信息管理》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使之更适于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概述

《物流信息管理》是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边缘交叉课程,涉及到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物流学、管理科学、经济学与法律法规等学科知识。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管理基础、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业务流程、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物流信息安全等。它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

1.2 存在的问题

目前《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存在的最普遍问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校内实验与企业实践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时限制。这门课程一般只安排每周2~3节课,开设一学期。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较全面透彻地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里比较系统地完成相关课程实验,更没有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管理实践。因此,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该课程理论很枯燥,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很低。加上物流管理类学生的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等的基础知识较薄弱,所以学习更加吃力,课程教学效果更加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对该课程进行科学定位,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育出合格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

2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的教学定位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物流信息管理》的教学定位必须基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高度。本文将其定位为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进行基本实验训练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渗透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践教学,通过教室―实验室―企业的高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的教学融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教学模式

根据《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存在的最普遍问题和对《物流信息管理》的教学定位,本文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教学模式有两种:

一是在适当增加课时的基础上,严格采用教室―实验室一体化的校企合作的教学融合模式。该模式是在课堂基本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引入远程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景,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了解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践。该模式在时间和经费上较容易实现。

二是在适当增加课时的基础上,严格采用教室―实验室―企业的高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的教学融合模式。该模式是在课堂基本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引入远程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景,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了解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际;最后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管理实际。该模式在时间和经费上要求较高。

最新范文

145 3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