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实用范文>优秀范文

区域规划方案优秀2篇

2024-01-19 13:44:0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一米范文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整编的区域规划方案优秀2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区域规划方案 篇一

论文摘要: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流域综合规划方案的不确定、环境信息和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具有普遍性、传递性、累积性和可降低性,对决策者存在着较大的干扰;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广泛开展公众参与以及通过多方协作的方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对策措施来降低。

1前言

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在这部法律中明确了对规划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过去只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对规划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力求从决策的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HJ/TI30_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和水利部的SL45-2006《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提出了开展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在规划阶段识别出流域综合规划存在的不足,预测和评价流域综合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重大环境影响,提出预防、减缓和补救措施与建议,这是一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早期预防措施。然而,流域综合规划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效应共同发生、相互叠加交织在一起,对生态环境所有组分均产生影响,导致流域综合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由于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评价过程还存在不少技术问题,本文主要就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不确定性分析进行初步探讨。

2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不确定性的来源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流域综合规划方案的不确定、环境信息的不确定和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

2.1流域综合规划方案的不确定

流域综合规划方案的不确定首先是指流域综合规划中各专项规划方案的不确定。流域综合规划中的总体布局方案只是初步确定了流域内各专项规划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每个单项规划中可能会有数种规划方案,这需要在具体的各专项规划中根据流域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的需要,选择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规划方案。因此在流域综合规划这一阶段无法确定各专项规划的具体方案,流域综合规划方案具有不确定性。

其次,流域综合规划方案的不确定还包括工程等级的不确定。流域综合规划方案中的工程等级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的。但是如果在规划期内,项目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或者国家政策发生变化,规划中确定的工程等级就有可能变得过高或者过低,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程的等级。

2.2环境信息的不确定

2.2.1环境信息的动态变化

在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收集到的环境背景资料,大多数都是对目前或过去环境状况的介绍和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也是以此为依据来进行预测、评估流域综合方案实施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但是作为预测依据的环境背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着的,势必会增加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2.2.2潜在的环境敏感区的不确定性

2.2.3空间信息的不确定性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空问信息的分析一般是利用大尺度空间分析软件AreGIS来完成的。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完成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采集与录入。使用空间数据描述空问实体,要对复杂的空问实体进行取舍、抽象和离散;在定位、采集、录入、储存、处理、分析和管理表达空间实体的空间数据时,常常不易明确地将空间实体分类,不得不从中抽取重要的特性来表达确定或不确定的现实实体,用确定的模型或规则描述空间实体,但是纯几何意义上的点、线和面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所以数据采样只是一种近似描述,所获信息不可能穷尽现实世界的全部,其准确性也同时会受到传感器和数学模型等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而且获取的信息在被引入计算机系统并用于空间分析决策的过程中,又被部分舍弃或删除。同时,获取大量空间数据的真值并不容易,甚至有些空间数据的严格或绝对意义上的真假往往并不存在。所以,空间信息系统中实体的位置和属性信息与现实实体存在差异,即空间数据常常具有不确定性。

2.3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

流域综合规划方案的不确定,导致综合规划实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的不确定。首先是规划多种方案选择引起的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如图1所示,在综合规划方案中确定了对某河段进行水电开发,该河段的水功能区划分分别为保护区、保留区和开发利用区中的工业用水区,其水质保护目标划分为I、Ⅱ、Ⅲ类,同时水电开发三种开发方案正好在不同水功能区范围内,因此河段开发可能存在图中的三种情景,情景1、2、3分别会对河流的三种水功能区水体产生影响。

其次,工程等级的调整、开发方式(如引水式、坝后式等发电)的变更也会改变流域开发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不同等级的工程和不同的开发方式因其占地面积的多少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也大相径庭。

3不确定的特点及对决策者的影响

由上可见,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不确定性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普遍性、传递性、累积性和可降低性。任何一个流域综合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都在客观上存在着上述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具有普遍性;规划方案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不确定性具有传递性;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不确定性,必然会导致最终的减缓措施、结论的不确定,因此具有累积性;不确定性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降低不确定性发生的可能,故其还具有可降低性。环境影响评价的不确定,尤其是评价结论的不确定,给决策者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不确定信息主要来源于低精度信息,低精度信息会给出模糊的结论。低精度环境背景、预测影响能够导致模糊的结论。而模糊的结论则会降低结论的明确性,如方案一和二均被预测为具有轻度不利影响,但是“方案一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方案二的2倍”的说法对于决策者更明确,更易于选择。

4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降低不确定性的对策

4.1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

情景分析法是将规划方案实施前后、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环境状况,按时间序列进行描绘的一种方式。情景分析法通过设定一系列情景,进而对比分析各情景下的人类行为和相应的环境状况,来评价不同情景下的环境影响,分析区域内不同时段、不同组合的人类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贡献。情景分析法可用于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然而该方法只是建立了一套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框架,分析每一情景下的环境影响还必须依赖于其他一些更为具体的评价方法,需要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使用,如环境数学模型法、矩阵法或GIS等。

4.2广泛开展公众参与

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开展公众参与流域综合规划。通过开展公众参与,可以使流域综合规划涉及地区的相关部门了解流域综合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及人群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促进他们关注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减缓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对环境保护措施提出建议和补充。在对象上,公众参与不仅要包括专家、学者和民间环保团体,还要特别重视流域内环境保护、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在时问上,公众参与要贯穿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在方式上,主要采用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还可以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形式相关信息。这样才能随时发现问题,保证提出的环境保护减缓措施及建议更加合理。

4.3以多方协作的方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区域规划方案 篇二

【关键词】TD-HSDPA 宏基站 室内分布 系统网络规划

1前言

2006年,信息产业部组织在保定等3城市启动了TD-SCDMA规模网络外场试验;随后又陆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了扩大规模的TD试验网建设;2009年1月,3G牌照发放,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制式的3G牌照,开始了全国性的3G网络建设。

南方某沿海城市是全国最早建设TD-SCDMA网络的城市之一,也是目前全国网络覆盖最好的城市之一。中移动在该城市以TD-HSDPA和WLAN网络为基础,致力于建设“无线城市”。目前在市一级的政府办公场所和公益性场所(如政府部门办证大厅,图书馆、科技馆等)均能够提供免费无线宽带上网,在公共场所实现了无线宽带免费浏览政府政务公开信息网站、手机免费浏览政府WAP网站。同时,将目前一些基于2G网络的信息化典型应用升级至“无线城市”建设范畴。随着相关业务的开发,目前该城市数据业务发展很快,在部分区域,特别是大学校园,迫切需要对整个区域进行一体化规划,以提供高速率、高质量的无线服务。

2 整体方案介绍

拟覆盖校园一期占地约16万平方米,可容纳6000名师生;学校主要设有软件设计、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计算级网络等专业;学校师生教学和生活中对网络的需求较大。采用TD-HSDPA技术,主要满足校园,宿舍,教学楼等场所的无线上网需求。无线校园工程建成后,在校师生可随时、随地高速访问互联网,并可以无线校园平台为基础开设视频广播、无线教务等数据应用业务。

TD-HSDPA作为TD-SCDMA的演进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增强了下载功能,单载波峰值下载速率达到1.68Mb/s(2:4时隙配置情况下)。无线校园采用TD-HSDPA技术,可重点针对网络全覆盖、大容量、高速率的需求,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校园室外区域以TD宏基站覆盖,以实现学校内道路,操场,绿地的全覆盖,并提供一定的容量,满足师生在户外的无线上网需求。在校师生使用笔记本+TD上网卡,即可在校园的任何地点高速访问网络。教学楼、宿舍楼以TD室内分布覆盖。教学楼和宿舍楼是师生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也是网络需求最集中的区域,室内分布系统重点解决容量问题,大容量配置保障用户无拥塞的高速上网。

该学校平面如图1所示。室内分布覆盖教学楼A~F,学生宿舍楼A1~C2。共建设TD宏基站2个,室内分布系统12套。宏站和室分系统均采用光纤拉远方式建设,信号源位于教学楼E楼面活动机房。无线校园建设与学校自身的发展同步进行,在建学生宿舍暂不包含在本期工程内。

2.1 宏基站建设方案

两个新建TD宏基站实现校园室外区域的覆盖。 宏基站A天线设置在教学楼E楼顶,宏基站B天线设置在宿舍楼B2楼顶。

图2为使用网络仿真软件对校园区域信号强度预测的结果。蓝色直线所围的较大区域为学校一二三期范围,内部较小的区域为一期校园区域。由仿真结果可知,宏基站建成后校园内绝大多数区域内的公共信道强度大于-70dBm,覆盖效果良好,可保证TD-HSDPA的应用。

两宏基站采用光纤拉远方式建设,信源引自教学楼E楼顶活动机房内基站设备,采用S333配置,天线方位角设计为主要覆盖校园范围。宏基站A采用直流RRU,由机房直接供电。宏基站B采用交流RRU,远端就近取电。

2.2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是解决无线校园容量问题的关键。教学楼、宿舍楼人口密度大,是上网需求最旺盛的区域。根据楼层结构,宿舍楼C1面积较小,划分为4个小区,其他宿舍楼均划分为6个小区。宿舍楼每小区设置3个载波。6座教学楼每座划分为一个小区,每小区设置6个载波。分布系统采用光纤拉远方式建设,信号源位于教学楼E楼顶活动机房。教学楼每小区采用两个交流单通道RRU作为射频单元,宿舍楼每小区采用一个交流RRU。RRU采用远端就近取电方式供电。RRU通过光纤连接到信号源,将基带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通过馈线输送到各楼层分布天线。

2.3 信号源设备配置

无线校园建设的宏基站和室分系统全部采用拉远方式,对信号源设备的容量和接口能力要求较高。硬件容量和接口需求如表1所示:

2.4无线校园传输需求

无线校园传输需求分为两方面:信号源基站设备到RNC的传输需求以及信号源到各拉远站点之间的光缆需求。

基站设备接入至RNC采用STM-1光信号传输方式,需要3条STM-1传输通道。基站设备光口提供标准STM-1光信号,可直接复用入STM-4环,机房内需增加相应的传输复用设备。

各拉远站点至信号源之间,光缆连接需求统计如表2所示:

通过校园管道由教学楼敷设96芯光缆至宿舍楼区,分别连接各宿舍楼。各宿舍楼相应增加ODF。ODF与各RRU之间的光路采用野战光缆连接。

2.5 容量和速率估算

无线校园建设的宏基站和室分系统,主要满足高速无线上网需求,同时也应考虑TD语音,视频电话,低速率数据业务的应用。因此在宏站和室分系统每扇区中,保留1个载波作为传统低速业务承载专用资源,其余载波开通HSDPA功能。无线校园TD-HSDPA高速上网的容量和速率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看出,建设完成后,无线校园可满足1100用户同时使用HSDPA高速无线上网,总数据峰值流量达到286Mb/s。同时提供1104个等效语音信道用于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可满足无线校园初期应用需求。伴随着无线校园业务的逐步开展,容量需求会有所增加,届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容。增加容量所需硬件已在本次建设中预留,扩容只需要购买相应的软件许可,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实现。

最新范文

145 27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