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幼儿园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

2024-01-21 07:20:55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仅供借鉴。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能清楚地讲述小鸡用荷叶做成的几种物品。

2、学习量词:一张、一把、一只

3、感受编讲故事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较清楚地讲述小鸡用荷叶做成的几种物品。

难点:学习量词:一张、一把、一只

活动准备:ppt课件、自制荷叶、故事等。

推荐课件:中班语言课件《一张荷叶》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摘果子”音乐入场,教师把“果子”装进荷叶里,“摘果子”完毕把“果子”分给幼儿,然后出示荷叶,让幼儿观察荷叶像什么。

1.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荷叶)并出示一张荷叶。请幼儿和我一起说:“一张荷叶、一张纸、一张相片”等。

2.小朋友感觉荷叶像什么呢?你知道荷叶有什么作用吗?如果你有一张荷叶,你要用它来干什么呢?

3.这张荷叶在河面上漂啊漂,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打开PPT课件

1.瞧,你们看到了什么?荷叶在谁手上?(在青蛙手上)青蛙在说些什么呢?(小鸡,荷叶送给你)

2.荷叶怎么会在青蛙的手上了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青蛙到河里游泳,看到了这张又大又软的荷叶漂在河面上)

3.小朋友看看,小鸡收到礼物有没有开心呀?哪里看出来的呢?(开心,它笑笑的)

小结:小青蛙在河里游泳,看到了河面上漂着一张又大又软的荷叶,就捡起了荷叶,在回去的路上,小青蛙遇见了好朋友小鸡,它就把这张又大又圆的荷叶送给了小鸡,小鸡高兴地说:“谢谢”。

三、小鸡拿着荷叶高兴地和青蛙说了再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打开PPT课件

1.发生什么事情啦?(下雨了)

2.它有没有很着急呢?哪里看出来的?(不着急,笑咪咪的)

3.它为什么不着急呢?(它有青蛙的荷叶,把青蛙的荷叶当做一把伞)请幼儿说说一把伞,一把枪等。

4.小鸡为什么可以用荷叶来当伞呢?(荷叶不漏水)

5.小鸡撑着小青蛙送的荷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还好有这张荷叶要不然就要淋雨啦。)

小结:突然下雨了,小鸡赶紧撑起小青蛙送的荷叶,把荷叶当做一把雨伞,小鸡心里想,还好有这张荷叶,要不然我就要淋雨啦。

四、过了一会儿,雨停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1.出示PPT,小鸡站在河边皱眉头的图,小鸡遇到了什么困难啦?换了你们会怎么办?(幼儿想办法)

2.出示PPT,荷叶变成了什么啦?(船)

3.荷叶为什么可以当船呢?幼儿思考回答

4.坐在荷叶里的小鸡会想些什么呢?(幸亏小青蛙送给我的这张荷叶,要不然就过不了河了。)

小结:走着走着,一条河挡住了小鸡的去路,小鸡就用荷叶当做小船,高兴地过了河。小鸡笑着想,幸亏小青蛙送给我的这张荷叶,要不然就过不了河了。

五、小鸡过河后是去哪里呢?出示PPT。

1.图上除了小鸡还有谁呢?(小鸡外婆)

2.荷叶跑哪去啦?(做成了一只小花篮子)请幼儿和我一起说:“一只花篮、一只鸭子、一只小狗”等。

3.小鸡在和外婆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例:外婆,这张荷叶送给你。外婆,这张荷叶的用处可大啦。

小结:小鸡过了河,来到了外婆家,它把荷叶做成一只花篮送给了外婆。小鸡告诉外婆:“这荷叶的用处可大啦”并和外婆讲起了这一路上发生的趣事。

六、幼儿听完整故事。

七、小鸡一路上发生了很多好玩的事,它高兴地把故事告诉了外婆,现在我们小朋友都变成这只可爱的小鸡,请小鸡们把这一路上发生的好玩的事告诉旁边的老师吧。

活动延伸:

小鸡用荷叶变出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小朋友们有没有新想法呢?如果你有一张荷叶,你会把它变成什么呢?回家把你们的想法分享给爸爸妈妈听。

推荐课件:中班语言课件《一张荷叶》PPT课件

讲述参考:一张荷叶

一天,小鸡要到外婆家去,它高兴地走在小路上。它碰见了好朋友青蛙,青蛙送给小鸡一张又大又软的荷叶,并对小鸡说:“带上这张荷叶,路上会有用的。”小鸡连声说:“谢谢!谢谢!”

太阳出来了,小鸡用荷叶当遮阳伞,挡住火热的太阳光,真好。天下雨了,小鸡用荷叶当雨伞,遮住小雨滴,身体没被雨淋着,真有用。

走着走着,小鸡来到了小河边,河水“哗哗哗”地流淌着,小鸡就用荷叶当小船,坐在上面高兴地过了河,这荷叶帮了它的大忙。

快到外婆家了,要送什么礼物给外婆呢?对呀,采一些鲜花给外婆,外婆准会高兴的。小鸡用荷叶编成一只漂亮的花篮,在上面插满了鲜花,送给外婆。外婆可高兴了,直夸小鸡聪明又懂事。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在唱唱、说说、学学做做中,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2、乐意参与活动,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歌曲《找朋友》

2、已与同伴一起做过游戏

活动过程:

1、歌曲《找朋友》

(1)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两遍音乐。

教师提示: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帮忙梳梳头,扣纽扣,还可以干什么呀?我们把它也加到歌曲里演唱。

(2)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2、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师:刚才我们多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呢?为什么要找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1)幼儿交流自己的。好朋友。

说出来之后,和好朋友抱抱、亲亲。

(2)教师小结:你们的好朋友本领真大,有的有爱心,有的自己会穿衣服,还有的上课很爱动脑筋的。老师也愿意和他们做好朋友。

(3)数朋友师:老师有许多好朋友,你们有几个呢?

幼儿将好朋友请到自己身边,其他幼儿一起数朋友。

3、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的朋友可真多,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吧!

(找,找,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找到?个好朋友。)幼儿拉着圆圈边念儿歌,边走,当说到几个好朋友时,就几个好朋友抱在一起。

教学反思:

在社会活动《好朋友》的教学设计中,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预设活动目标,能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欣赏故事引出活动主题,运用谈话引导幼儿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探讨寻找问题答案,引导幼儿参与表演来巩固对知识的习得。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及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表演等形式积极参与、感受活动过程。同伴之间的互动、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为幼儿的探索、交流、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活动的过程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足之处是老师的个别指导能否促进幼儿主动有效学习的度掌握的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重点关注。社会活动能否成功地完成,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小百科:朋友:朋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的人。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刻时,可称之为知己。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三

一、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向我反应:孩子在吃完半只西瓜后,不停地摆弄西瓜皮,还一个劲地问半圆的西瓜皮可以做什么。我告诉家长这证明孩子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应该为孩子积极的提供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边向家长介绍就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产生:结合童话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小老鼠吃西瓜》正好适合这个设想。这篇童话通过老鼠种西瓜——想办法吃西瓜——请动物们来喝西瓜汁的情节,塑造了两个活泼有趣、热爱生活的老鼠形象,并证明了一个真理:爱劳动、爱动脑筋和爱同伴的人是快乐的。在幼儿想象西瓜皮可以做什么的同时自己动手将瓜皮做成玩具,最后将操作过程编入故事结尾中。

作品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西瓜之大,老鼠之小,因而产生了老鼠如何吃西瓜的问题,老师将问题投给幼儿,让孩子们寻找解决的办法。以生动有趣的内容给幼儿极大的启示,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与收获的快乐,意识到大胆想象和创新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友爱和分享的快乐。总之,此活动立志引导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创新。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2、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三、活动准备

1、课件《小老鼠种西瓜》

2、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2、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课件。(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3、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4、提问:

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5、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用瓜皮做什么?

1、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2、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想象讲述

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1、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2、引导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五、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六、活动反思

一通过活动的实施,感到制定目标还有不足。

在老师指导操作时·个别幼儿讲述故事时,有些幼儿没有仔细倾听,老师虽随机教育幼儿有礼貌的听他人讲述,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培养幼儿有礼貌的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列入目标,老师在活动环节前就会提出要求,效果会更好。

二课件利用率较低。

课件制作的时间较长,但在活动中仅仅只用于作品欣赏这一环

节,使得课件的利用率较底。如果在课件中预设几种故事结*一米范文 www.1mi.net*尾于幼儿编述结尾后,让幼儿在课件中找到自己理想的故事结尾,完整欣赏新故事。这样使得课件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课件与幼儿的交互作用,又使得幼儿对自己编述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三分组活动、操作活动重视个别差异、重视

活动过程。

操作过程中考虑幼儿的不同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操作目标,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取操作的经验,对后面编述故事的结尾提供了素材。

四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比较适度。

这里所说的关系主要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主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发生变化:

1幼儿活动前准备状态很兴奋,加上活动前半部分利用动画帮助幼儿欣赏作品,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参与组织成分较少。

2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技能,对幼儿而言,主要有作品的新的语言要求,美工操作等新的技能要求,其中应以语言要求更为重要,难度较大,所以老师对幼儿理解作品、想象讲述中参与组织较多,美工操作组织较少。

3对于天真烂漫的幼儿,最成功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感受到安全,愉悦的情况下,他们的自主探索动机得到激发,并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探索中,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设计教学活动强调要立足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需要为基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情绪主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从中得到全面发展。

最新范文

67 5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