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小学教案>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高效案例汇集【4篇】

2023-01-28 06:08:18

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该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一秘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高效案例汇集》,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案例五 篇一

《太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摄”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抵”等9个字和“寸草不生”等9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能梳理课文条理,把握内容要点,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3、能找出太阳对人类作用的有关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4、读指定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运用哪些方法介绍太阳,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摄”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课件。

学生:每人一套“摄”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课件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一个是阅读的目标,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一个是习作的目标,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是习作学习的单元,要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不但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还要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一种事物。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说明性课文要向我们介绍什么事物,好吗?

板书课题:16太阳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什么事物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事物是太阳)

4、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事物是太阳。那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太阳的呢?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有关的实践训练就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

(一)布置预习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读通顺课文。

(二)反馈指导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摄”“殖”。

3、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摄氏、粮食、地区、杀菌”,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一)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然后用“‖”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意思: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是个大火球,温度很高。(板书: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

追问:概括地说,这一部分讲了太阳的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这一部分讲了太阳的一些特点。)(板书:特点)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主要意思: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主要意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追问:这一部分最后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从哪个角度说太阳与我们的关系的?(指名回答。预设:这是从反面的角度说太阳与我们的关系的)

(二)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1、导语:梳理了课文条理,概括了课文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你能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吗?

出示任务: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先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这方面介绍:讲了太阳与地球距离远,它体积大和温度高。然后从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方面介绍:先从正面讲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再从反面说与我们关系密切。

四、认识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一)通过例子认识了解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的条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知道了课文是从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和与我们关系密切两个方面介绍太阳的。那么,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呢?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出示任务:(课件出示两组句子)读读这两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两组中的B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说说用上这样的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第一组:

A.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B.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组:

A.太阳非常非常大。

B.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第一组:(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方法:列数字和举例子。

好处:列数字: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的距离长度;三千五百年,用具体的人走路的时间,和二十几年,用飞机飞行的时间,用这样的数字准确具体写出了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远的特点。

举例子:用人走路和飞机飞行的例子,就把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远的特点具体形象地写了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第二组:(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

好处:通过约一百三十万个的球与一个太阳的数字比较,能让读者很直观地感受到太阳的大。

(二)通过其他句子进一步认识了解

1、导语: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认识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初步知道了用这些说明方法说明介绍的好处。课文中还有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说明介绍的,你能找出来,说说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吗?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找一找用上基本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介绍的语句,做上记号。然后想一想,这些语句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上这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1)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好处:用五千多摄氏度这样的数字,以及钢铁碰到变成气体的例子,把太阳温度高这个特点具体清楚并形象地写了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2)写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语句(太多了不一一例出)。

说明方法:举例子。

好处:通过具体的事例把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具体形象写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五、小结

列数字,就是通过列出数字来介绍说明;作比较,就是通过把要介绍说明的事物与另一个大家比较熟知的事物相比进行介绍说明;举例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介绍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给课文《太阳》划分了部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谁能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课文在介绍说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介绍说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以上问题指名回答并形成板书。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说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认识和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这节课我们要进行说话的学习训练。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说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给有关句段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注意做到尽量用自己的话说,内容完整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先汇报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

有关语句:

有了太阳,……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追问:这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个句段写了植物、动物,我们吃的、穿的和用的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植物动物吃的穿的用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成为风。

追问:这两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两个句段写了气候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气候)

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治疗疾病。

追问:这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个句段写了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预防治疗)

说话: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三个标准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初试身手”审题明要求

(一)复习唤醒

1、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运用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把太阳的特点和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这些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谁能说说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举例说说。

2、反馈指导。

预设:

列数字;例句: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作比较;例句: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举例子:例句: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二)审题明要求

1、导语:在阅读单元导读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单元是学习习作的单元,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运用这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一种事物。现在,我们学习了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就要准备尝试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学习介绍说明事物了。请翻开课文70页。

出示任务:阅读“初试身手”的两个题目,想一想,题目分别要求我们写什么?有些什么具体要求?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1)题目1:

尝试写的内容:写身边的一个事物;具体要求:试着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它的特征。

追问:要初试身手写好身边的一个事物,在写之前要做什么呢?(指名回答。预设:要通过观察,了解这个事物的特征。)

(2)小结:对了,要介绍说明清楚一个事物,首先就要通过观察,从一些方面了解这个事物的特征,这样才有材料写。

(3)题目2:

尝试写的内容:把课文《白鹭》的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具体要求:要查找资料来改写,然后体会两种写法的不同。

追问:要根据什么来查找白鹭的资料呢?(指名回答。预设:要根据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的内容来查找白鹭的资料。)

(4)小结:要改写好,关键是要根据第2—5自然段的内容,来查找白鹭相关的资料。无论是第1题的观察,还是第2题的查找资料,都要适当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课件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殖(繁殖) 植(植物) 粮(粮食) 娘(大娘) 菌(杀菌) 茵(绿茵茵)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具体见教学过程)

七、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把自己说的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话写下来。

2、观察身边的一个事物和查找白鹭的有关资料,准备初试身手。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范例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②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四人组轮读课文相互指正评价。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写生字,写正确。小组评价,比比谁写的规范漂亮。

二、分组学习。

三、检查学习结果:指名读课文,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

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2006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

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

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⑤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⑥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过渡语:作者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师随学生回答总结板书(揣摩、续编、品味、梳理、想象、判断)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3、诵读名言,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师生互读。

4、作者号召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2、推荐阅读《书比人长寿》。学习。

3、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

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 故地

惊喜 收获

五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案例五 篇三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

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

A总写:

板书:……有……也有……有……也有……

B举例

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赞叹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四、布置作业。

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_______的圆明园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建筑雄伟 万园之园……)

二、深入领悟。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板书:历史文化——珍贵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宝物之贵重,其价值不可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

其价值难以估量。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5、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6、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研读“毁灭”。

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板书: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

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

四、品读体味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痛惜、痛恨、悲哀

五、感悟写法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六、小结。

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木笛》这一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四

《院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四合院里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温馨。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事情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认识“沁、脾”两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以及作者对四合院留恋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引入,激发兴趣

1、欣赏北京有特色的建筑(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四合院),定格在北京的四合院。

2、根据收集的资料,交流对四合院的了解。

3、板书、齐读课题。

[通过图片的展示,资料的交流,促进学生对四合院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勾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快速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第1部分(1自然段):比较四合院和楼房的不同。

第2部分(2~4自然段):回忆童年在四合院里愉快、和睦、温馨、甜蜜的生活。

第3部分(5自然段):写虽然离开了四合院,但仍然怀念四合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精读品味,体会温馨

1、浏览课文2~4自然段,找出四合院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丰富多彩、神奇迷人)

2、为什么小小的四合院给作者的印象是那样丰富多彩,那么神奇迷人呢?请默读3自然段。按照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

★作者回忆了小时侯的哪些事情?用简单的几个字进行批注。

★哪件事给你的感触最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有感情地读读你感触最深的语句。

(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快速捕捉相关信息的略读能力。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

3、汇报交流。

(1)指名梳理回忆的几件事。(聊家常逗我、“探险”、和伙伴疯玩、尝饺子、吃枣子)

(2)交流体会:说说哪件事给你的感触最深?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在学生自由畅说的基础上,重点体会“吃枣子”。

“暗红油亮的枣子就像调皮的孩子直往下跳。”这个句子是把比作?从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童年的快乐和邻里的和睦)

“那枣子的脆甜,深深地沁入院子里每个人的心脾。”你体会到了什么?(一是新鲜、成熟的枣子甜蜜。二是得到邻里的关爱,生活甜蜜。)

(3)指导朗读此段:选择自己觉得最温馨的句子读一读。

[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文本对话。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进行深入的体会,感受语言的魅力,并深入地领会文章的内涵,在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对四合院生活和睦、温馨的感受再次得到提升。]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

5、读1、5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加上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呢?

6、体会总结对比的写法,强调四合院生活的温馨和甜蜜。

[领悟文章写法,为今后习作运用奠定基础。]

四、认读生字,选写喜欢的词语

五、拓展延伸

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一些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建筑。下节课进行交流。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4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高效案例汇集》,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最新范文

75 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