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小学教案>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

2023-10-15 02:58:49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一秘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文中的生字。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死寂、循声、纳闷、平息”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根据课文内容及课外收集的信息体会作者对悉尼人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赞赏,增强知行合一的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垃圾不落地”活动收集的环境照片

教学时间:

1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有关环境保护的信息很多,课前我们有目的地收集了一些信息。一类是公益广告,一类是我们参加“垃圾不落地,浦东更美丽”实践活动拍摄的照片。现在我们作一下交流。

1、媒体出示同学们收集到的公益广告语。集体读,这些公益广告的意思你们都明白吗?

2、媒体出示学生们在自己生活的小区拍摄的不文明情景的照片。

关于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为什么我们身边还会有这么多不美的东西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或许会给我们启发。

3、出示课题:邻家的星期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当代作家陈冠柏在澳大利亚大港市悉尼居住时所写,悉尼的人和事给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1、出示一组悉尼城市风光图片。介绍悉尼风土人情。

2、通读全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学生交流时,教师梳理问题。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

1、齐读课文第一节。

悉尼市区对垃圾处理有什么特别地方?

交流板书:规定时间、收垃圾、分类摆放

结合学习词语“凌晨”、“可回收、不可回收”、“死寂”。

2、读了课文,文中的邻家女主人给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留给你什么印象呢?

小组讨论交流,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节中的句子体会。

根据学情展开:

邻家女主人是一个做事很认真的人:

(1)我刚迁入新居的第一个周三晚上,邻家女主人认为我不知道悉尼星期四收垃圾这个习惯,就来提醒。

(2)我回家晚了,只是没有准时把垃圾桶推出。邻家女主人又来提醒。

(3)我出远门三周,邻家女主人竟然每个星期三都贴纸条提醒。

邻家女主人是一个待人热情的。人:

(1)我刚迁入新居,互相还不认识,她就来热心地提醒我。

(2)她对我笑脸相迎,还教会小狗热情待人。

(3)我出远门,她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提醒我。

邻家女主人是一个重视环境的人:

(1)每次提醒的都是一个内容:明天是星期四。

(2)一直关注着我们,生怕我们忘了。

2、再看课文,作者眼中的邻家女主人和刚才我们认为的一样吗?从哪些词语看出,举例。

热心、笑脸、欢快、为了……连……、都……都……

抓住词语进行朗读指导。

3、邻家女主人做事认真、待人热情、重视环境都是在什么事上体现的?

提醒我别忘了星期四收垃圾这件事

为了维护社区良好的生活秩序,为了让社区每个人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邻家女主人不仅自己遵守社会公德,还影响邻居也这么做,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板书:有社会责任感

4、邻家女主人提醒我收垃圾这件事留给我太深的印象。

出示句子:唉,本该是我们的星期四,现在整个儿成了邻家的星期四。

“唉”是一个什么词?表示什么?作者他叹什么气?

作者这里为什么发出感叹,生出长久难以平息的联想来?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我知道我们校园环境是三年级同学和老师精心设计的,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我们选一条,学学邻家的女主人做一做,并且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语言训练]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首先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认识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熟。在自己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首诗中的海?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学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是()、是()、是()

他一来,就()……

就()……

就()……

就()……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学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文,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1.复习会认字。

2.学习会写字。

(1)自主学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文”与“纹”、“朝”与“潮”、

“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教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2、《帽子和鸟窝》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帽”和“窝”:

1.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蹒跚”、“不胫而走”等词语。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重点词句激发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感悟。

过程与方法:

1、抓住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情感,从而理解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紧扣第2自然段,体会派特利那种不屈不扰的运动精神。

2、感受事件氛围,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

教学重点:

抓住“在场的观众无不为派特利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这一句中“不屈不挠”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教学准备:电子备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课件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刘翔的冲刺镜头——从多角度拍摄)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刘翔)

这些照片都是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竞赛最后冲刺的时候拍摄下来的。他冲刺的一瞬间将永远牢牢记在我们的心理,因为他标志着我们中国人也能站在运会的短跑项目的金牌领奖台上。(特殊的意义)

(教师出示语句练习“这是一次()的冲刺!”)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与“冲刺”有关。(出示课题《一次的冲刺》)

我们将时间向前推移,来到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课件显示时间推移,并出现派特利的图像)他名叫派特利。

我们的课题《一次的冲刺》,就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连贯,把句子读通顺。

2、用电脑检查学生生字的'读音。

3、检查词语的读音:消耗蹒跚搀着冲刺霎时掌声雷动根据成绩册

不胫而走不屈不挠

4、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说。

3、师小结。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刺声脚的写法

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读完后看看关于派特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运动员,坚持跑完比赛,没获得金牌……)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派特利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马拉松比赛的最后冲刺。没有获得比赛的金牌。

提问1:那么为什么派特利没有得到奥运金牌,他的名字却流传至今呢?

提问2:派特利没有得到金牌,那么你认为他是不是一个失败者呢?(引发学生的分歧)

(请同学们再一次阅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呢?(认为自己找到答案的同学,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生再读二、三自然段)

(坚持跑完全程、不屈不挠的精神……出示“不屈不挠”)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派特利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重点读第二段,开始找重点词体会派特利的“不屈不挠”。)

(蹒跚、五次、咬紧牙关、爬、一步、两步……,再次晕倒、搀着

五次、爬、一步、两步……,引导学生先说后读,联系学生实际体验,激发学生情感。)

通过这个历史性的场面(出示“历史性的场面”)我们感受到了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

……(通过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个读、齐读、教师范读“历史性的场面……跑过终点。”)

教师小结

比赛结束后,有记者采访场外的观众:“你认为派特利的这次奥运之旅是不是没有意义的呢?”

你就是场外的观众。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说——教师引导结合派特利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

(教师出示例子王义夫……)

教师小结(美国……从此……的名言“不胫而走”,简单理解“不胫而走”)

(出示“在奥运会上获胜并不比参加奥运会更重要。”“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1、“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这句话蕴含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2、为什么这次冲刺成为了的冲刺?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平日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包括学习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成员学习,如何在讨论的时候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并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不同的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爱护和崇敬。诗歌巧妙地告诉孩子,庄严的国徽在生活中出现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感到国徽是那么亲切,自己虽年纪小,也能用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教学目标】

1、学生会写生字8个,会认生字6个,积累课文中的好句子。

2、学习本诗要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按要求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这节课上,学生通过默读、合作读、分角色读、互动表演读,教师范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悟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

2、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在学生自读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点,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多向对话,实现合作阅读、探究性阅读。课上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然后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3、放大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课上设计了“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使我们的课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4、发挥网络优势,改变学习方式。这节课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了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要用好这些教学设计,必须注重两点: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课改意识,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准确把握自己的课堂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制作和使用课件的基本技能,这样,能更好地达到营造课堂情境的目的和处理学生操作中的问题。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长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的识字情况。

3、师抽读字卡,全班抢读,将不认识的字,贴在黑板上,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读音。

[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所以安排了“默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您知道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它们写在卡片上。

3、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交流。

问题预测: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②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③为什么要把钱币上的污泥擦干净?

④我们做什么事能为国徽增添光彩?

[过去,有些学生没有经过认真读书和深入思考,就急于提出问题,结果经常提的不着边际。对此,我要求学生质疑前,先留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平静地读书和思考,并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静心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再提到全班讨论。这样,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

(四)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1、梳理疑难,明确研究方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问题卡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师生一起梳理:

①按诗的内容顺序梳理。

②对和国徽有关系的问题进行梳理。

[要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质量,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哪些问题提得好?再对问题进行归类。比如词语理解、常识性问题、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问题等,逐步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2、合作探究、多项互动。(解决与内容有关的问题)

①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圈画、思考,寻找答案。

②小组讨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长带领交流。

[课堂上,要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及选择内容的方法的权利,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弹性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③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师适时点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及时做出合适的应答。]

④在学习过程中你都得到过谁的帮助或者帮助过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增进友谊)

3、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决与国徽有关的问题)

①学生直接上网下载或摘录有关的资料。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上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培养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结合平时观察和收集的资料,说说在哪里可以看见国徽?

③讨论:我们做什么可以为国徽增添光彩?

4、感情朗读、情感升华。

下面我们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们想怎么读?

[教师以征求的口吻与学生商量以哪种方式读书,一来,尊重学生,体现师生的平等,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方式选择。二来,也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

(五)个性展示、体验成功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两种,也可以自己创造方法表达。

①我想说:说一说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思考或收获。

②我想读:美美地读一读诗歌。

③我想演:与别人合作,一人朗读,一人表演。

④我想背:背诵这首诗歌。

⑤我想写: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作业设计:

1、个人:读读你喜欢的诗句。画画你喜欢的情节。

2、同桌之间:背诵这首诗。

3、四人活动: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再试着写几句诗,可添加在课文中的任何地方。

5、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学习重点:

“我”和奶奶怎样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偷”杏儿的孩子们。

学习难点:

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有人想去偷他们,你会怎么做?谈谈自己的经历。

有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奶奶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杏儿熟了》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读、正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互查互评。

[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采用多种形式的检查与评价,有助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

2、你觉得这个奶奶怎么样?从哪些内容感受、体会到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观察插图,选择你喜欢扮演的人物角色,给自己起一个好听好记的名字。

2、进入角色,朗读课文,想想奶奶是怎样对待你们的。找出相应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3、在小组内交流句子,谈谈感受。(教师示范)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4、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5—8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进行课文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引导他们读出文中的滋味,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做到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提升,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五、学习课文9—10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奶奶的言行怎样影响着我?

2、指名回答。(板书)

3、自由读。齐读。

六、回到课文第一部分,理解作者思路。

1、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写什么?

2、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杏儿多、杏儿好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3、分角色读。

[根据教学思路,打破逐段分析的常规,将课文进行整合与利用,有利于直奔主题,更好地把握中心。]

七、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摘抄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词汇。]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识生字7个;积累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抄写句子。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回答规定问题以理解句子。

4、了解扁鹊起死回生的故事,感受他高超的医术和谦虚的品德。

【教学建议】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看过电视《封神榜》吗?……”(周朝时,国王把大片土地赏赐给功勋卓著的大臣将领。这些土地就由这些大臣将领管,就像一个个的小国家,还经常开战呢。虢国,就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小国。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3、激趣:“起死回生”什么意思?谁起死回生?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思考以上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板书读错的字,纠正;指导读不易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并提出问题。(分类对待;穿插有关知识:课文中的“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候有名的医学家。因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就像传说中的神医扁鹊,所以后人就尊称他为“扁鹊”。但这是尊称,所以,课文中他自称“秦越人”。)

三、结合句子,再读课文。

1、学生划出国王称赞扁鹊的那句话,教师板书:“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2、提出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要求。

什么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读文章时,我们会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这时,可以查阅字典、词典,也可以作上记号后与同学、老师讨论。不过,最实在的办法是:联系上下文。就是:先提出你的问题,然后在课文中找一找有没有能回答问题的词句,要是找到了,就联系起来想一想。因为今天刚学,老师已经替你们提出了问题。

3、提示思考:“起死回生”是什么意思?国王为什么说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学生划出表示太子“死”和“生”的语句,再说说:说问题,说句子,说理解。

四、结合句子,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围绕刚才的句子提出问题。

2、提示思考:“从哪里看出扁鹊医术高明?”

3、交流。

(1)从基本内容看,扁鹊医术高明表现在:从街头巷议中觉察太子死得蹊跷;与侍卫官简单问答后,心中便有了底;妙手回春,使太子死而复生。

(2)指导朗读扁鹊与侍卫官的对话(第2—8节)。

①自读,找一找:写了几个人的对话?分别说了什么?

②想一想:从对话中,扁鹊了解到哪些情况?扁鹊的'语气有什么变化?

③指导朗读,读出语气。(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注意语气变化。)

④最后分角色朗读,体会:为什么不交代说话人?(省略叙述语也能知道这话是谁说的;语言更为简洁,更能体现扁鹊当时的急切心情)。

(3)指导朗读诊治部分(第10、11节)。

①自读,划出说明扁鹊医术高明的词句。

②指导朗读。(“不多一会儿”、“没多久”写医术高;“按”、“贴”、“听”、“凝神”、“这才”等讲病情复杂。理解“凝神”,完成《词句活动室1》。)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你从扁鹊的这句话中看出什么?(谦虚、实事求是)

六、分角色朗读全文。

提示:阅读课外读物上的《开店的小伙子》和《讳疾忌医》。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七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3个字,理解“受难、收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学习,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渗透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词体会、理解安妮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你们喜欢昆虫吗?喜欢哪些昆虫?看到它们你会怎么做?

3、 我们一起看看文中的小安妮有多喜爱这些昆虫。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顺句子。

2、 分自然段指名学生读课文。

3、 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 齐读文中的`生字。

5、 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课堂练习

1、 学生说说生字书写的难点。

2、 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读书,我们发现了小安妮很喜欢昆虫,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看看对这些小动物,她究竟有多喜爱?

二、品读课文

1、 学习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

2) 指名说。

3) 那你会怎么爱护它们呢?

2、 学习2——5自然段。

过渡:是呀,安妮也和你们一样,因为她非常的喜欢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

1) 仔细读读第2——5自然段,安妮喜欢昆虫,你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2) 小组学习、交流。

3)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每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体会。

4) 指导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出安妮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3、 你认为安妮是个怎样的孩子?

4、 那么,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去爱护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呢?

5、齐读课文。你们和安妮一样都是很有爱心的好孩子。我们把这篇课文再很有感情地读一读好吗?读出你们的感情。

三、作业布置

任选其一,有兴趣的可以多做。

1收集有关昆虫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办一份报纸,如《昆虫世界》。

2制作昆虫标本。

3故事比赛《小小昆虫发布会》,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17、动物的远游

吕教学目标:

1、 学会12个字,认识1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学习,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8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最新范文

73 4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