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小学教案>三年级教案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10-03 07:40:18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8篇《《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一秘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一

设计理念:

课文内容围绕:“玩”和“名堂”这个有趣的故事为线索,设计注重联系这两个方面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抓住线索边读边思考,在相互讨论交流中理清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和微生物的过程。让学生从交流中得到启发,打开思路,能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虎文列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了启发。

课前准备:

① 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② 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你们爱玩吗?平时都玩些什么呢?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并读题)读题后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是谁玩出了名堂?他喜欢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

④ 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 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①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 学生自主读书。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多音字多读几遍。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③ 检查自学。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探究发现

① 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 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 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④ 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 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 当堂展评。

五、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启发思考

①听写上堂课学的生字新词。

② 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怎么做放大镜、玩放大镜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名堂

① 教师引言:语言引述: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镜,玩出了乐趣。那么在玩放大镜中,他又玩出了什么?让我们跟随着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吗?

② 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c.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d. 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e. 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 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 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⑥ 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感悟,玩出名堂

① 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 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③ 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 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① 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五、练习生字

① 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 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 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六、总结回顾,拓展活动

①师问:读了课文,你对玩又有了哪些新的看法呢?

②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像列文虎克那样在玩在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们能来说一说吗?小练笔: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二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⑴什么是“名堂”?

⑵谁玩出了名堂?

⑶他玩的是什么?

⑷怎么玩的?

⑸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⑴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

⑵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三、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⑵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⑶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中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

⑵ 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⑶ 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⑷ 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⑸ 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鼓励他们交流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结构特点 ,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调节,显微镜”等17个词语。

2、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列文虎克的玩法。

4、初步感悟列文虎克在玩中善于观察。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刚刚的课间10分钟,老师看到同学们玩的很开心,谁能说说自己平日时最喜欢玩什么?

(学生回答)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大家喜欢玩的花样还真多,但有人在玩的过程中有了重大发明,你们相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玩出了名堂》。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开始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说些什么?有什么想问的?

(1)、谁玩出了名堂?

(2)、玩什么玩出了名堂?

(3)、是怎么玩的?

(4)、玩出了什么名堂?

2、你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要想解决问题我们先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字音,遇到长句子和难读的句子先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开始吧!

3、识字教学

(1)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你会读了吗?

(课件出示)生字(带拼音)

①我请一小组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读错的。让我看看那一小组的同学最精神了,老师看到你们这一小组很有精神,背挺得直直的,你们来开火车读一读,把你们的精神展示给后面的听课老师看看。

②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生字(去拼音)

现在呢,哪位同学愿意当一回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的。

(3)(课件出示)词组

这些词你们会读吗,我想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行,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你觉得他读对了,就跟读一便,如果你觉得他读错了,就马上把你的小手高高的举起来。

(4)多音字教学(课件出示)看(kan)、守待(dai)着、磨(mo)镜片

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那你知道他的另一个读音吗?组组词看看。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设想。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位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简介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1、同学们,你们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

板书课题:玩出了名堂 齐读。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a.?什么是“名堂”??b.?谁玩出了名堂???c.?他玩的是什么?????d.?怎么玩的?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并解决问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4、课文中说的名堂是指什么?

5、?怎么玩名堂的,我们下节课再学。

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二自然段。

齐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列文虎克是荷兰人,喜欢玩镜片。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b.说一说。列文虎克怎么会玩起镜片的?用“因为……所以……”句型来回答。

因为看守大门这份工作很清闲,所以他就磨起了镜片,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

c.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这一段有四个多音字,谁能找出来?(看、待、薄、磨)分别组词。

五、作业:

1、给生字组词

2、找出需要提醒的,难写的字:随,腿,是左中右结构,拜,具的注意点。

3、剩下的字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4、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5、学生写字。

课时 篇五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并读题)读题后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是谁玩出了名堂?他喜欢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⑴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多音字多读几遍。

⑵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顺便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关情况。

三、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⑵ 议一议。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⑶ 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荷兰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⑵ 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⑶ 想一想。从列文虎克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玩中做。

⑷ 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列文虎克的这种玩法有什么看法?

⑸ 带着自己所产生的情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五、课后作业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学习目标 篇六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设计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方法设计 引发质疑、以疑导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进而推动学生的阅读思辨与探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做游戏引入。板书课题。

2、看课题质疑。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检查一下词语的认读情况。

2、 指名接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研读课文,领悟玩法

1、指名读第一段。与家长对玩的看法比较。再读读第一段,体会 “但”。

2、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列文虎克玩的语句,认真读一读。

3、交流体验

(1)玩放大镜的目的。

(2)再玩的新发现。

(3)指导朗读。

四、精读课文,欣赏玩的名堂

从哪看出他玩出了大名堂?读读第5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微生物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再读读课文,结合刚才学习的收获,做做填空练习。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和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识字时可以让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各种方法识字。写字时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并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围绕“”怎么玩“和”玩出什么名堂“引导学生边思考边阅读,边想象边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再读,体现为三个层面:初读,整体感知;研读,领悟玩法;再读,挖掘名堂,从而得到启示。

具体描写玩的语句:

1、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2、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游戏:高老头

指读生词,接读课文。

默读2—4段,研读描写玩的句子,重点围绕第四段,完成表格。

新的想法

新的玩法

新的发现

朗读第五段,体会描写的特点。(小人国、居民 玩具)

2、谈谈对“名堂”的理解与新认识。

3、拓展话题:其他玩出名堂的故事和人物。总结成功秘诀。

六、作业

推荐阅读:

莱特兄弟玩橡皮筋发明了飞机。

富兰克林玩风筝发明避雷针。

瓦特因为观察烧开水的水壶而发明了蒸汽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

第二课时

一、 交流课外阅读收获。

二、 指导练笔

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赶快用笔记下来吧。

1、说一说准备怎么写。

2、师生讨论,总结: 谁?玩什么?怎么玩?玩中的收获或发现?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整理观察日记。

3、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讲讲有关“玩出了名堂”的小发明家的故事,使课文内容得到拓展,升华“名堂”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外玩中注意观察和发现,再把玩的乐趣和收获写下来。 交流玩出名堂的名人故事。

指导完成练笔

学习生字词。

板书设计 玩出了名堂

(谁? 什么? 怎么? 名堂?)

列文虎克 玩镜片 做放大镜 做显微镜 发现微生物

好奇心 观察 思考 求知欲 课后反思 本课紧扣“玩”字,把“玩”与“名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由“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怎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为线索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悟得“玩”的学问,教学中既注重让学生思考交流,同时也注意点拔。在感悟的基础上,融“阅读”与“练笔”为一体,先让学生阅读小资料,进一步领会许多伟大发现都是“玩”出来的,再让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写自己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玩”,这样从“悟玩——拓玩——写玩”环环相扣,促使学生的感悟步步深入,让学生把自己熟悉的玩同化在学习内容之中。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八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课件,包含了课文朗诵读音、列文虎克玩镜片的图片以及显微镜(最早的显微镜)和微生物的图片、一个flash动画(课文朗诵配合课文相关图片,很精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导入:

师:出示板书:“玩”。看到玩字,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关于玩得回忆和老师一起分享,有谁说说你喜欢玩什么,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生:一一说出自己的玩……

师:玩的花样可真是多啊,可是:“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是在科学史上,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出示课件——这句话)

师:还记得我们第七课曾经学习过的《奇怪的大石头》,说的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呢?

生:“李四光在玩石头的[www.1mi.net]时候产生了疑问,于是后来发现了第四冰川活动的遗址。

师:是的,那么今天老师带你们学习《玩出了名堂》这篇文章,读课题,记“名堂”连在一起时发轻声的。下面全班同学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读完之后和老师说说“名堂”是什么意思?

………………

……………………

生:“就是有自己新的想法。”…………

师引导说出发现,发明,创新……

多媒体出示:

想一想:1、谁玩出了名堂。

2、玩的是什么?

3、他是怎么玩的?

带着上面三个问题来听课文朗诵,在听的过程中拿出你们的笔把课文的生字画出来。

学习第三段:

听完之后,我们知道了列文虎克是喜欢玩镜片的,那么他为什么会玩起了镜片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学习第三段,用“因为……所以”来说说。

…………………………

出示课件有关列文虎克玩镜片的图片。

学习第四段:

先是全班齐读,读完后分析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发现问题——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学习这一段,抓住重点有趣的句子“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引出显微镜(图片),从感官上让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接着重点说另一个世界,给学生看有关微生物的图片,这个时候学生很惊奇,也有许多疑问,一一解决。(学生对微生物在显微镜下的样子很难理解是另一个世界……)教师要清晰的讲解,要不然学生会误解。

学习了三四段,接下来进行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来和大家分享,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学习第5段:

列文虎克玩出名堂了,这个时候可是不得了了,要闻名全世界,轰动全世界了,这个时候给全班学生播放flash动画,开拓学生视野,这个时候学生很吸引。

最后再总结,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玩得时候要注意什么?生意一一说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8篇《《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最新范文

73 3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