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小学教案>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8篇】

2023-04-29 07:23:28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内容是一秘为您带来的8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会用除法估算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根据倍的意义,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正确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这节课我们专门来进行有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还要用口算或估算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看谁最有收获。

二、组织练习

1.专项练习

(1)口算

第一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学生先口算,再从各列中任选一个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第二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组

6÷2=8÷4=9÷3=

72÷9=36÷6=32÷8=

先口算,再观察每列中三道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比一比第一、第二列,说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估算

第一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独立估算,有困难的可以找老师帮忙,或把难题直接写到黑板上。集体交流,如果出现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组: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学生练习后交流。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17页第4题。

学生读题后问:本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用哪种计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2)教科书第18页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中,求一倍数的要用除法去计算。

(3)第18页第7题。

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会计算56÷4和64÷4吗?我们后面将学习他们。

(4)挑战题:a第18页第8题。

B找规律填数

481632( )

24381279( )

25112347( ),

824123618( )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获?你现在是怎样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9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 p13 。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探究并初步掌握口算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五、教学要素:

1、已有的知识经验: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2、原型:

(1)赵伯伯3次运60箱黄瓜,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3次运600箱西红柿,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3次运240箱青椒,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探究的问题:

(1)计算“60÷3=”应怎样算?

(2)计算“600÷3=”应怎样算?

(3)计算“240÷3=”应怎样算?

(4)如何计算几十、几百、几千除以一位数?

六、教学过程:

(一) 唤起与生成

1.口答

80里有( )个十

400里有( )个百

3000里有( )个千

2.口算:

36÷624÷430×3 600×6

48÷872÷9400×22000×3

在口算时,让学生说一说①口算“36÷6”是怎样算的;②“30×3”、

“600×6”、“2000×3”是怎样口算的。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口算。

(二)探究与解决

学习例1

出示13页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1、解决第一个问题: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列出算式:60÷3= (棵)

(1)学生独立思考。

20×3=60,60÷3=20;6÷3=2,60÷3=20;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做完后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动手操作,印证算理

让学生动手利用小棒、圆片、或回形针等摆一摆,如何把60平均分成3份,并找出每份是多少。摆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所以是20。(通过摆一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使算法直观化。)

(3)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40÷2 60÷250÷5

学生独立做,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解决第二个问题: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让学生先列式、试做,然后同桌说说是怎样想的。。

600÷3=200(箱)

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400÷2 300÷3 800÷2

学生独立做,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基本练习,掌握算理

40÷480÷49000÷3

600÷2 500÷5 8000÷4

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方法:口算整千、整百、整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就用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除以一个数,得数是几千、几百、几十。

5、解决第三个问题: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列式:240÷3=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3×80=240,240÷3=80;240是24个十,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所以240÷3=80。

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120÷6 180÷33600÷4

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计算时,可以把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看做几十、几百。)

6. 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怎样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几十、几百、几千除以一个数,就等于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除以一个数,得数是几十、几百、几千。

(三)训练与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并说算理。

2.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并说其中几题的算理,重点说

9000÷3的算理。

3. 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4.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四)小结与提高

小结学习的收获:口算除法的方法,评价学习的表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2主题图 彩色笔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xx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xx(盒)

大约有20xx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 m.baihuawen.cn 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册乘法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相关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下基础,也是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前检测

2、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第页。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第页,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教学教科书第53页例4。

1.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3.分析与解答。

(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

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组,列式为:30÷3=10(人)。

方法二:

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组?列式为:2×3=6(组);再求每组多少人?列式为:60÷6=10(人)。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60÷2÷3=30÷3=10(人)。

方法二:60÷(2×3)=60÷6=10(人)。

答:每组10人。

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已知总数,如何求平均数?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验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

结果与已知相等,计算结果正确。

小结: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已知总数,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平均数的份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

2、预习新课,完成预习单页。

六、教学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60÷2=30(人) 2×3=6(组)

30÷3=10(人)60÷6=10(人)

60÷2÷3=30÷3=10(人)60÷(2×3)=60÷6=10(人)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两张单式统计表(男生、女生)、学习分享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小游戏:听音乐,猜动画片片名。播放动画片视频,视频采用透明度从0—4—20—100,(6部动画片,每部10秒钟)播放动画片的主题曲,让学生猜出片名。

3、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呢?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感兴趣的动画片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每人限选一部)。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动画片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熊出没》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题。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对比,积累经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八第4~6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一、教学内容

人教社教科书第六册81-8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处理信息,观察比较,进行联想,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闰年、平年的区分与计算及大月、小月的记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及某年天数统计表若干份

2、学生课前收集不同年的年历、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 谜语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教师展示课件:有个宝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猜出是:日历。指名说说日历有什么作用呢?

师:日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揭示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认识

(1) 师:(出示4年的'年历)同学们从这张年历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说己最喜欢的日子(学生回答)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历,请同学们结合手中的年历,填出每个月的天数。(学生填表)

(2) 请3名学生拿上来展示,并说出每个月的天数。师:从你们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数有哪几种情况?(学生回答,师板书:31天、30天、28天、29天)

(3)师:(展示课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数,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统计表,你发现些什么?(小组讨论,把讨论的情况写在纸上)

(4)小组代表发言

(5)(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概念课件:大小月概念(一个月31天叫大月,一个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组活动: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还是小月?

2、闰年、平年认识

(1) 师:同学们,大小月中怎么没有2月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给出的1995--4近十年2月是多少天?(28天、29天)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2) 猜测:1994年、1993年、5年、6年的2月有多少天?

(课件展示万年历进行验正)

(3) 教师展示闰年、平年概念课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闰年。

师: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主要是看哪一个月的天数呢?(2月)

(4)质疑:刚才我们知道了2月的天数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师:同学们随便说出几个年份,让老师说出这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出2月是多少天。

(5)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吗?讲解求闰年的方法(教师展示课件)。

反馈练习:给出1949年、1997年、1999年、8年年份让学生分小组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说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6)师:同学们会判断平闰年了,但知道闰年、平年是怎么来的呢?(教师展示课件讲解平闰年的来历)

(7) 师:我们知道了闰年、平年的来历,那么一般多少年闰一年呢? (4年) 为什么又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的说法呢?(展示课件说明)

3、大小月的记忆方法

(1) 师:怎样熟记大月、小月呢?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并握成拳头。师展示课件:拳头记忆法。

(2) 速记儿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闰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老师对"腊"字说明,请学生齐念)

(三) 形成应用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解了大月、小月、闰年、平年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理解没有,我们来做小游戏好吗?

1、拖水果(判断大小月)

利用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完成。

2、做做小侦探(一个罪犯经过整容,拿着一张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准备出关,可还是被警察一眼识破,这是为什么?)

3、判断平年闰年,让学生到电脑前输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数。

4、(分组讨论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刚好是两个月,是哪两个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 实践操作

(五) 情感激励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你认为各位小朋友学习得怎么样,哪位同学最棒?你将给他几颗星呢?请你评一评?

(六) 板书设计(略)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七

第1课时:

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东莞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

认方向。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例2、例3及练习

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新课:

(一)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 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3、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习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8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最新范文

73 2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