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小学教案>三年级教案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04-25 07:57:14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会认5个生字,正确读写“塌下、挣扎、熄灭、冶炼、金光四射”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情感目标〗 体会女娲补天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女娲补天》的动画片及简单演示文稿程序)。

【学生预习准备】

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挣扎”“冶炼”的意思。

2、要求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女娲造人、补天的资料。

【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

2、第二课时:    复述故事,指导写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盘古开天地》……

2、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课件2出示文中的图片)指导看图。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板题:女娲补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板书:女娲是谁?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

4、问题提得真好!女娲是谁?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人类的生存,不辞劳苦,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5、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啊,别着急,请大家到动画片里找答案吧!

二、初读,检查生字

1、播放全文动画配乐录音范读。

2、看了这个动画片,你想说什么?交流。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老师发现你们被深深吸引了,看得多入迷啊!

3、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神话故事,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昨天预习得怎么样?这些生字,你们自学得怎么样了?请看大屏幕,课件3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词:

塌 tā 下  挣 zhēng 扎  熄 xī 灭  冶 yě  炼 liàn

⑴ 这四个词你会读吗?谁来试试?重点正音“冶炼”,后小老师带读。

⑵ 课件4出示生字 生字拼音的帽子去掉了,你还会读吗?

4、现在这些生字都跑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得吗?请同学们快快打开课文,自由轻声读课文,课件5出示想想文中哪些段落分别在讲女娲为什么补天?(第一段)怎么补天?(第三、四段)

三、学习第一、二段,解决问题一

1、女娲为什么补天?其实答案在课文中了,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描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有关语句。

2、指名答,交流:哪些语句在写女娲为什么补天?再出示:

课件6出示语段: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⑴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板书:天塌地裂)链接课件28出示天塌地裂 可怕吗?读读这句话,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

⑵ “天塌地裂”造成什么后果呢?返回课件6,链接课件29出示熊熊大火。师述: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熊熊大火会烧掉什么?可怕吗?再读读这句,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

课件30滚滚洪水。师述:田野里到处是洪水。滚滚洪水会冲走什么?许多人无家可归,许多人在水里挣扎,链接“挣扎”课件可怕吗?再读读“天哪,太可怕了!”

⑶ 返回课件7:

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谁来读读这几句话?一起读出你们的担心、焦急!把可怕的场景读出来。

3、我们再来看看灾难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快速找出文中的句子。

(课件8出示语段)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课件9出示语段)再把加点的两个词读一读。

4、可是如今呢?大地上再没有?人们再也不能过着?只能?只能?课件10出示

5、看到这些,女娲的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

(因为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她是人类的母亲啊!)

(课件10出示第二段,引读第二段:女娲难过极了……)

6、女娲为了救人们,先做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求雨灭火 造船救人)

7、过渡:

是呀,正因为,“天塌地裂”,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人们,女娲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这样,人们是否真正脱离了危险?从哪里看出?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所以,女娲为了彻底拯救人们,决定怎么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箭号)那她是怎么补天的呢?

四、学习第三、四段,解决问题二: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1、课件13出示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简洁的话填空:

女娲补天先(  ),接着(  ),最后(  )。想完后,和同桌讨论一下。

女娲补天的经过可以概括为这三个词语:

课件14出示:先找五彩石──接着炼五彩石──最后补天空。

请在文中圈出这三个字,就是板书“找──炼──补”。

2、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段。

女娲找五彩石容易吗?(不容易)请你们再读读这几句话,把你认为找五彩石不容易的词句多读几遍,好好练练,能读出她的艰辛就更好了。

3、交流:

你从哪里感受到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重点从两个句子的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机动)

⑴ 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链接课件32、33)

① 你从“零零星星”体会到什么?

(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

② 读一读。

⑵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链接课件34、35)

①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

(看出找五彩石很艰难。)

师:你很会读书思考,透过字面看到了里面的东西。

② 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也感受到了女娲的辛苦不容易。)

③ “几天几夜”显屏 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个词语?

(“几天几夜”不是“一天一天”,说明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

⑶ 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链接课件36、37)

① 指名读,为什么突出“找啊找啊,终于”这两个词?谁知道?

(我从“找啊找啊”“终于”这个词看出寻找五彩石很艰难。)

② 对呀!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齐读。

③ 同学们,女娲为了寻找纯青石历尽千辛万苦,我们想象一下,女娲在寻找纯青石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④ 同学们想象了女娲可能遇到的困难,现在再读这个句子,相信你肯定会读得更好,指名1~2人。

(个人读,齐读)

4、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呢?

⑴ 课件16出示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想想这段共几句话?哪些句子在写“炼石”?哪些句子在写“补天”?用圆圈圈出描写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⑵ 交流,课件17出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⑶ 这段写了“炼石”“补天”两个部分,你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

(我喜欢“炼石”这部分,因为它表现了女娲炼五彩石的艰辛)

⑷ 还有喜欢别的部分吗?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因为我从这几个动词,体会出女娲很了不起,这看似轻松的动作却是常人不能做到的,这就体现了女娲具有神力。)

⑸ 谁来读描写女娲补天时的句子链接课件34:“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

⑹ 女娲往上一泼,天空出现了什么变化?课件35、36出示“金光四射”图

⑺ 太神奇了,谁来读读?链接课件37出示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指名读、齐读)

5、女娲补天的地方,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天边有什么出现?

(板书:五彩云霞)出示课件19~23五彩云霞图片

6、五彩云霞太漂亮了,原先天塌地裂,经过女娲补天,那地方变成了五彩云霞,人们又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

(女娲,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女娲,你真神奇!真了不起!)

板书“了不起”,完成板书。

五、回归整体,歌颂升华

(课件24出示女娲图)(音乐:神话伴奏)这个神话故事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女娲,一个了不起的女娲。

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神话──

生:女娲补天

师:让我们记住这惊天动地的壮举──

生:女娲补天

师:让这嘹亮的声音在天地间回响──

生:女娲补天

六、作业

(课件25出示)

1、摘抄课文中的生动的语句。

2、任选一题做做,下节课,我们准备开个故事会:

⑴ 我喜欢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说一说。

⑵ 我敬佩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画一画。

⑶ 我心中的女娲──把女娲补天后的故事写一写。

七、板书

女娲补天

谁?

为什么补天?

怎么补天?   天塌地裂 找 炼 补 五彩云霞

了不起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2、指导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生字。

2、回忆上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补天后的情形)

二、初步合作学习。

1、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默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一)解决“为什么补天?”

1、归纳得出“天崩地裂”。

2、出示图片和录像,学生补充:“到处是的情景。”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情景可怕的句子,并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4、指导朗读。

(二)解决“怎样补天?”

1、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词语归纳出补天救人的过程。

2、出示提示,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补天救人的过程。

(三)解决“补天后的情形”。

交流归纳。

三、在次进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女娲身上的精神品质。

1、出示问题:女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进行说明,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2、全班交流。

(1)女娲善良的特点。

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如“女娲难过极了……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然后,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并指导朗读,评价。

(2)女娲勇敢的特点。

如“可是,天上的大窟窿……把天补上。”,“女娲把它……立刻被补好了。”

指导朗读。

(3)女娲不怕困难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并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关键的词。体会后指导朗读和进

行评价。

“她跑到山上……泉水中找到了。”,“五彩石找齐了……很稠的液体。”

(4)女娲的力量神奇。

女娲能请雨神,能造船救人,能炼石补天等。

四、朗读最后一段,把女娲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转化为对她的赞叹。

那天边的五彩云霞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不怕艰辛换来的,所以显得格外美,那么你认为该怎样读好最后一段?

齐读。

复述故事。

五、谈启发。

读完这篇优美的神话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六、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女娲补天是个神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因为人类的行为,而使天破了呢?(例举破坏大气层的例子)

2、如果天真的破了,我们人类可以运用什么科学方法来补救?

3、与其到时想尽办法去补,倒不如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去保护地球。

七、总结。

1、梳理知识结构。

2、布置作业。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篇三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

(课件1:五彩的云霞图片)

2、能用你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看到的云霞吗?

3、师:多美的云霞啊,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课件出示这一段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想去欣赏这个神奇的故事吗?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选择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字、词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朗读生字、新词:

⑴出示课件

2: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挣扎、熄灭、喷火、缺少、纯青石、冶炼、大盆

⑵自由读,再指名读,说说哪个词读的时候要注意。随机指导:“挣、冶”的读音。

3、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4、女娲为什么补天?(因为天塌了一个大窟窿)能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吗?

三、现象比较,聚焦可怕

1、自由默读,初识可怕:

快速读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划出补天的起因。

随机出示课件3: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烈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⑴轻声读一读,想想你读到了怎样的景象?来谈谈你的感受。同桌间可相互交流。

⑵交流,学生说了感受以后请他读一读。

(随机评价。)

2、想象画面,感受可怕:

⑴听了你读的句子,我发现里面有很多动词,你们发现了吗?快圈出来。

⑵汇报圈出的`动词(课件隐去其它文字,只剩动词):

塌下露出震裂出现燃烧围困挣扎

⑶想一想:

试着将这些动词连起来说说你仿佛看到的景象吗?

⑷指名说,鼓励学生的大胆联想。

⑸进一步引导想象说话:

同学们,看!熊熊大火已经向山顶逼近了,人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几个孩子哭喊着……(生说)大人也吓得……(生说)瞧那边!水快要漫过一个女孩子的头顶了,只见她……(生说)一个老人被湍急的洪水卷走了,只听他拼命地嘶喊着……(生说)

⑹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们有什么感受?

(板书:太可怕了!)

⑺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来,一起读出你们的担心、焦急!把可怕的场景读出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课件3)

3、比较体验,感悟可怕:

⑴我们再来看看在灾难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快速找出文中的句子。

随机出示课件4。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⑵可是如今呢?大地上再没有?人们再也不能过着?只能?只能?

随机出示课件5:

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大地上再也没有欢歌笑语,人们再也不能快乐幸福的生活。

⑶此时此刻,你们和女娲的心灵相通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课件3)

⑷过渡:

看到这样的景象,女娲的心里难过极了!因为她是人类的母亲啊!请一生读第二小节,女娲又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难过极了)

四、情景表演,感悟品质

1、指名读找到的句子:

随机出示课件6: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2、谁也找到了这句?站起来读读,读出女娲此时的心情。

3、通过哪几个词语,你体会到了女娲的焦急、难过?

(立刻、求)

4、师生情景表演,师模仿雨神的口气百般的推卸,百般的刁难女娲,尽量让学生说出求的语气。例:雨神:有什么事求我啊?

不行,我可没那闲工夫。女娲,你别管人类的闲事!

……

好吧,我破例帮你一次。

5、雨神终于被感动了,你们呢?让你们用朗读声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吧。再读。

(课件6)

6、同学们,你们觉得女娲是个怎样的神?

五、拓展补充,深化情感

1、那么在人世间,有象女娲这样的人吗?不信,你们看!

随机出示课件7(图片):

革命战士浴血奋战的场面

消防队员拼命救火……

2、同学们,女娲是古代劳动人民心中的一个神,其实也是许多优秀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让我们在敬佩女娲的同时,也为像女娲那样的人感到骄傲吧!

3、带着你此时的感受再次走进课文,齐读一、二段。

六、设疑激趣,延伸课外

1、故事讲到这儿,可是那些美丽的云霞跟女娲又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体会。

2、再找一些神话故事读一读,让我们在读中认识去认识更多神奇的人物,你会被他们深深吸引的。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

3、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

4、联系臭氧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出示图片)你们课外听过或读过关于她的故事吗?

女娲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们现在要学习的《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

2、课前已安排大家预习,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成果。

(1)、温故复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2)、各小组自由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之一——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轻声读课文,找到女娲补天原因的句子,请用横线画出。

学习目标之二——感悟女娲精神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补天过程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明。

(2)、 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找到相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目标之三——根据故事合理想象

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象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女娲的什么精神打动了你,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2、依据学习目标,组长组织自学课文。

三、展示交流

根据出示的各个学习目标,逐一学习,逐一交流。

目标一,自学3分钟,交流3分钟。

目标二、交流5分钟。

目标三,畅所欲言,交流3分钟。

四、反馈点拨

1、课文主要内容: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2、女娲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板书)——心地善良,不畏艰险,造福人类

五、训练拓展

(一)、达标训练

1、把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1)(练 炼)习 锻(练 炼)

(2)(息 熄)灭 休(息 熄)

(3)地(振 震) (振 震)奋

(4)(冶 治)理 (冶 治)炼

(5)(燃 然)烧 忽(然 燃)

(6)(缺 却)少 (缺 却)步

2、“被”字句换“把”字句。

(1)、天空塌下一大块,地被震裂了。

(2)、大窟窿被女娲补好了。

当堂得分,检测达标情况。

(二)、拓展总结

我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故事,而今,科学家们也在研究“补天”,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补天呢?补的是哪一片天呢?

同学们,你们还想让这个窟窿继续扩大下去吗?那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怎么做呢?请把你的所感所思今天晚上写到日记本上,明天上课我们继续交流。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篇五

神话故事既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又凸现着一个民族的优良品质。《女蜗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作为教材,其蕴涵的人文性极强。

可这个故事学生已经耳熟能详,课文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那在教学时该如何将这种人文精神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去呢?以前我们作了多种预设。最后还是决定根据神话的特点,在教学中透过对文本的品读想象,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的特点,又要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还要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关心人类疾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并且把感受女娲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

但这个目标还是很感性,也很模糊,落实起来还有必须的困难。因为文本浅显,可挖掘的“点”不多,弄不好,感悟女娲精神会落入到“贴标签”的窠臼。而课标中明确指出,三维目标要整合,文本的特点和人文精神两者要互相整合统一,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人文性的自然熏陶,为了到达这个目的,徐老师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抓住主线,串连整体

感受女娲的精神是这堂课的主线。

徐老师从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看女娲补天的故事入手,让学生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然后透过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女娲形象,再透过品字析句,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加深体验,到最后的女娲精神的现实好处小结,到最后的复述故事,深化认识等板块都是围绕这条主线而展开的。

2、挖掘空白,引导想象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女娲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不是很难理解。就是课上徐老师着重锤打的几个词“几天几夜”、“找哇找哇”、“最后”、“五天五夜”、“冒着生命危险”等,它们都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凸现女娲的精神?这需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挖掘,去想象,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资料,使人物形象趋于丰满。

为此,徐老师在“几天几夜”、“找哇找哇”、“最后”、“五天五夜”、“冒着生命危险”等时空的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透过“女娲在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具体困难”、“她怎样度过这五天五夜”等问题的创设,透过一遍一遍地把字词句读成画面的过程,引着学生去想,去超越文本。

可在课堂上呈现的却是学生所想出来的困难都是很简单的,都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联的。冒着生命危险的困难成了小孩都可克服的小困难了,这与“神”的潜力相距甚远。在解读文本、预设教案时,徐老师曾想到这个问题,女娲本身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人都是她创造出来的,还在乎这点小困难,这对她来说就应是轻而易举的,没必要去挖掘得这样深。

此时,我们想到了《西游记》,想到了齐天大圣西天取经,不一样困难重重?我们发现,原先这些神通广大的神仙其实也是人化的,也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当然他们也会碰到我们常人的困难和危险。教学这样的课文,这根本不是我们就应思考的,我们就应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它与文本内涵有机整合到一齐,让他们去想象、再创造,帮他们正确感受神话的魅力,感受女娲的崇高精神品质。

3、创设情境,充分体验

四年级的孩子本身对神话充满好奇心。所以在教学时,徐老师准备了一些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创设神话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果。

但如果过多的采用课件渲染,对学生的想象潜力培养也是不利的,所以在课上,徐老师更多采用的是透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使学生对文本所蕴藏的内涵有更多的个性化体验。

4、反复研读,逐步提升

语文课就就应靠读去感悟、去体会,但读已不是一味的同一层面的平移,而就应做到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重点,读有指导。我认为只有读的目的明确了,读的重点突出了,有教师的正确指导,读的层次就体现出来了。只有这样的读,学生每读一次才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新的震撼。

徐老师在课上无论是哪个板块的教学,在研读重点句时都让学生经历了从感知性读到理解性读,再到欣赏性读的过程。

如读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时,让学生在自主感知句子的基础上抒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聚集到一个“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等的想象,进行扩散,“女娲会遇到哪些具体困难”,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突出提升人物形象,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从整体上看,徐老师的课是很真实的,很朴实的,课上生成的东西很多。这课也是我们向往的语文课的境界:真实、扎实、平实。

但从这堂课所呈现的情形看,我们还有一些困惑,就是如何缩短远古神话传说的丰富内涵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同时,情感上受到熏陶呢?

再就是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我想只有课前投入了,读透了,悟明了,自己能从文本中跳出来了,教师在课堂上对生成的东西就更容易把握,自然会做到游刃有余。

第三就是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这天徐老师的课上,由于时间分配的不合理,复述课文的环节竟然没时间上,只好把这个环节扔掉了,但如果是常规课,那就是对学生的不公平了。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复述故事,

3、培养学生勇敢、乐于助人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对神话故事感兴趣,学习《女娲补天》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典的神话故事,借助多媒体加深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的理解,能复述该故事,从中有所得,有所悟。

【教学步骤】

一、动画导入

1、观看动画《女娲补天》。

2、讨论动画内容。

二、新课教学

1、范读课文。

2、师生共同理解课文故事内容:

⑴女娲为什么补天?

⑵补天需要什么?

⑶女娲怎么补天?

⑷结果怎么样?

3、朗读指导各部分的词语、重点句子。

4、理清文章内容。

5、你想对女娲说什么?

6、老师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板书】

女娲补天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补天需要什么?

3、女娲怎么补天?

4、结果怎么样?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6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最新范文

73 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