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小学教案>三年级教案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4-01-25 09:33:01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美丽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三年级语文《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有关拉萨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

(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1)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2)品读比喻句。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1)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4)图片展示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篇二

一、导入读题,激发“向往”之情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拉萨的天空》。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拉萨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生:想!

二、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蓝天”美

师:同学们都看得都入迷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在青藏高原生活了多年的作家王宗仁的笔下,走进海拔37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去领略拉萨那令人神往的蓝天。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36页,自由朗读课文。

师:透亮的天空就好像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太美了!我们一起来读。

生:(全班读)。

师:老师刚才注意听了,你们读书的时候强调了——“总是”这个词,“总是”是什么意思?

生1:天天都是。

生2:一直都是。

师:是呀,正因为拉萨的天空每一天、一直都是那么湛蓝、透亮,难怪人们把拉萨称为有名的——日光城。

三、品读课文,细细品味“蓝天”美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拉萨的天空,还有很多迷人之处呢,请大家自由地大声读第二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再多读几遍。(生轻声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后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到哪句,就出示哪句)

1、(出示)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师:多么奇妙的感觉呀!生活在拉萨就是这样,蓝天包围着每一个人,每一寸土地,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甚至我把头一抬,就能挨着蓝天,轻轻一跳还能顶着蓝天,这蓝天触手可及真是无所不在呀!(带着学生做动作)你们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2、(出示)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拉萨天空的奇妙之处?

生:(读)

师:你真会读书,能带着全班同学一起读吗?

师:“掬”字的字音读得可准了。谁来做一做“掬”的动作?

生1:(做“掬”的动作)

师:注意蓝天在上呢,谁再来做?

生2:(做“掬”的动作)

师:对了,蓝天在上,从上往下用双手捧,这就是“掬”。蓝天如水,多美呀,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掬”呢?来,让我们捧蓝天在手,舒服地掬——(一边做动作一边引读)让我们享受地掬——让我们陶醉地——

生: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3、(出示)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蓝天如水,让人沉醉,但是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那拉萨多单调呀,它定会失去一半的美,而现在——天空并不孤单,白云映衬着蓝天,草地对照着蓝天,多美的画面呀,书上的句子更美呢!(多媒体投影在白云、草地映衬下的蓝天)

生:映衬——对照、越发——更加(它们都表示比原来的程度更深了)、纯净——明洁。

师:既然他们意思相近,那我们就换个位置读一读吧。(多媒体给词语换位置)

生:(齐读)

师:相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拉萨的天空就是这么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

生:紧紧吸引

师:让你——

生:久久不忍移开。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在拉萨,吸引人们视线的不仅仅是蓝天,还有那最雄伟、最壮丽的佛家建筑——

生:布达拉宫

师:(出示布达拉宫图片)你们对布达拉宫了解多少呢?谁来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交流?

师:(出示第4自然段:一年四季中……雄伟、壮丽。)一年四季中,不管是大雪纷飞的隆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来,男生先读这一段。

男生:(读)

师: 布达拉宫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丽,相信我们的女同学也能读出这种气势来。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蓝晶晶的天空再配上朵朵白云,多像一幅美丽的窗帘呀!你看第五自然段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学写“窗帘” 二字,“帘”字组词。

生:(和老师一起学写“窗帘”二字)

师:拉萨,这佛教的圣地,有了这湛蓝、透亮、纯净,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的窗帘,显得更神秘、更令人神往了。现在让我们拉开窗帘,走进这个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拉萨……

师:拉萨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佛教徒从千里之外的家乡一步一叩首地走到拉萨来跪地朝拜,祈求降福。

师:多么虔诚,多么神圣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第五自然段。

生:(满怀深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 总结拓展,深化感情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语言文字,感悟形象,体会感情。并适度拓展文本,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文本情感的把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镜头(出示课件)拉萨天空的录像。看到这样的天空,你想到了哪些词?(蔚蓝、一碧如洗、湛蓝……)。

2、我们这里能看到这样的天空吗?你知道这样的天空在哪里能看到?揭示课题。

3、在作者王宗仁的笔下,描述的拉萨天空是怎样的独特、美丽。读课题——带着神往的神情来读。

设计意图:

课一开始,我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美的教学情境,以课件导入,让学生沉浸在对那独特、美丽的天空的向往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熟课文,自学生字。

拉萨的天空独特美丽在哪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旁边注上问号(学生自由读课文)

我们尤其要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及字形:

突出“帘”、“纯”、“畔”读音并组词,强调“忍”、“窗”的字形。

2、开火车读,各人读一小节,看谁读得好。

3、文章中哪句概括了拉萨天空独特的美呢?用“     ”

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读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感受?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媒体把刚才出现的拉萨天空的录像再展示一遍,并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初读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整体感知。并用媒体展示拉萨天空的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美。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引导: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呢?作者在下面2至4自然段中作了具体的描写,请同学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爱的词句,细细品读,你感悟到了什么?并把你感悟到的用美读的形式来完成。

交流: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美,让你联想到什么,并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出示: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引导学生体会“碰”与“摸”。能碰到吗?能摸到吗?让人体会到了什么?谁能把这独特的美读出来呢?

出示:2、“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神奇可爱的感觉吗?

出示: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媒体展示拉萨蓝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等录像。此时,你想用哪些词句来形容拉萨天空的蓝?你能把天空蓝得通透、无瑕,用赞叹的语气来读一读吗?

有感情朗读第2节。

出示: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神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神往?

读到这个时候,我想你是不是很想去西藏看看哪里的天空。老师告诉你,今年 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已开通,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现在去西藏游玩一点儿也不困难,坐火车从北京站出发到西藏只要48个小时就可以直接到达。

练习说话

来到拉萨,面对此情此景,会说

预想:(可以是老人、孩子、青年夫妇、外国友人等结合上文内容把他们恋恋不舍的赞叹心情表达出来。)

5、出示图片,在巨大窗帘般湛蓝的天空下的布达拉宫。

师叙述:布达拉宫举世闻名,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它依山而建,群楼重迭。气势雄伟,巍峨壮丽。

6、指读第4节,读后你又知道了什么?

预想:布达拉宫有了这蓝天,为什么会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引导孩子读出在蓝天下的布达拉宫优美壮丽的气势。

7、师深情地导入:当这湛蓝的巨大的窗帘缓缓拉开时,我们就看到了圣地气势恢弘的美;当这湛蓝的巨大的窗帘缓缓拉开时,我们就看到了象征着民族团结、友谊和平的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的美。难怪作者要说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

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适时地点拔启发,引导让学生走进美丽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之情。而课外资料的补充,课件的渲染,都在这里起到了补白的作用,使内容更具体,情感更丰富。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引导:拉萨天空那独特的美,留在你心中了吗?让我们用手中的笔,以童诗、童谣的形式来赞美拉萨的天空吧!

设计意图:

在学了本文后,趁热打铁,立即按排这样的训练,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深华了学生的情感。

8、蒲公英

设计理念:

1.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对话”“感受”“体验”以及“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加以具体落实。

2.教师只须做适当提示、巧妙点拨,简要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当演员,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脚手架”。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当课堂的主角。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教学准备:    实物:一棵蒲公英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4.师补充介绍蒲公英:蒲公英别称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冬末春初时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训就像白色绒球,有风时随风飞散。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

(这一环节以实物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来揭示课题,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练习说话,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生字词。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多音字“泊”“降”及“黝、翁”的读音)

(2)出示二类词语,抽读,再齐读。

(7)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学生间互评。

(这一环节在生字教学上打破了以往只是由老师单方面提出易错字词并强调注意点的教学常规,让学生自己来观察比较,并及时练写,培养了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2)交流读书感受。

(3)指导用“可爱”造句。

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可爱的东西?请用“可爱”说一句话。

(这一环节中,在指导造句的教学片断中,教师由课文中绒球的“可爱”,引到生活中一些东西的“可爱”,非常自然。)

四、指导写字

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太阳公公和蒲公英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过渡:这些可爱的小降落伞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干什么?下同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②这是太阳公公看见小蒲公英们在空中飘荡时,嘱咐他们的话。

d.用“嘱咐”造句。

③指导读出太阳公公的语气。(带头饰读,指名读,齐读)

④太阳公公告诉小蒲公英什么地方不能去?什么地方能去?

沙漠是什么样的?湖泊呢?泥土又是什么样的?(看图体会沙漠是金光闪闪的湖泊是银花朵朵的,泥土是黑黝黝的情景。)

⑤学习关联词:“只有……才……”并造句。

a.太阳公公告诉小蒲公英们,除了黑黝黝的泥土,其它地方可以去吗?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出示带有“只有……才……”的句子。)

b.讲明只有后面的句子是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除了它,其它的都不行。

c.谁能用只有……才……造句?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设置小蒲公英们出发后准备落脚的情景:

a.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蒲公英们,我们可以动身去旅行了。到哪儿去安家呢,咱们还是一边旅行一边决定吧!孩子们,风伯伯来送我们了,来,动起来!

(学生带着小银条做自由飞行状)

b.出示画有湖泊、森林、小河、房屋、田野、沙漠的板画。

②好的,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小蒲公英们又是怎样想的。(

③小蒲公英们都这样做了吗?

(3)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

3.      学习第三段(第4自然段):

(1)设置小蒲公英们落脚后的情景:

②时光过得真快!一年过去了,谁能告诉我,你生活在哪?现在什么样子?(师下去采访)(2)小结:你们由于当初的选择不同,于是有了各自不同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的两颗小种子的结果又怎样呢?齐读第4自然段。(填表格)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使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通过让学生争当最佳小演员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四、总结拓展:

1、去沙漠的小蒲公英干死了,去湖泊的小蒲公英淹死了,这是为什么呢?由蒲公英种子的不同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2、写话训练。

到了秋天,这些小降落伞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沙漠?

(此环节的设计也意在使学生在掌握课文的语言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板书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篇四

课题《拉萨的天空》课时第2课时时间07年9月27 授课教师 马 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展览透亮,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品词析句,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难点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课前准备 挂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1、开火车认读词语: 2、指导并书空:“线”字(注意第二笔与第七笔的笔画) 3、回忆: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你能说出拉萨的天空最大特点么?(湛蓝、透亮) 2)导入:既然拉萨的天空这样的蓝,这样的亮,那么你们喜欢它吗?…….          那就请打开书,赶快在文中标明你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再好好读读它们吧!边读边思考: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二、品读感悟: (一)第1自然段: 1、喜欢第一段的同学举手齐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2、交流: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 发现一个特殊句子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 3、点拨、指导朗读:由“湛蓝透亮”的天空想象“洗过的蓝宝石”该是什么样子? 4、评点朗读,引导孩子们自己悟出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原因,并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二)第二自然段 1、请喜欢第2自然段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谁来说说,这一段,拉萨的天空都留给你哪些印象?  a、纯净、明洁;b、离我们很近

1)书上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想象在白、绿的映照下给人的感受。 2)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拉萨的天空离我们很近?(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想象一下,现在你自己就在拉萨,你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你一伸手,似乎就能碰到蓝天,掬一捧蓝天就可以洗脸了,那将会是怎样的感觉? 学生交流感受。 师范读:天空离我们多近哪,而那蓝天就像一池碧水,真是美极了,就让马老师带大家去掬蓝天水洗洗你的小脸,好不好? 3)练读:谁愿意去掬蓝天水洗脸呢?指读;齐读。 (三)第3自然段

1、请喜欢第3自然段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段拉萨的天空又留给你什么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出示挂图:看到你的眼睛紧紧盯着画面,有什么要说么?(相机点拨学生,理解“神往”的意思。    4、怎样读才能读出舍不得转移视线的感受呢? (四)第4自然段 导入:考考大家,知道拉萨最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吗?接下来我们就到布达拉宫去看看。 1、请喜欢第四自然段的同学读给大家听,边读边想: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正是因为在这湛蓝、纯净、明洁的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才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

3、见过布达拉宫吗?师生交流补充。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 4、小组交流: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设想:假如没有了蓝天映衬,那布达拉宫会怎样?(引导学学生明白,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5、激趣诵读: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这一段。 (五)第5自然段

1、喜欢第5自然段的同学读一下此段。

2、谁发现了,这里有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蓝的天比作圣地的窗帘。)

窗帘有什么作用?(装饰美化房间)

3、激趣练读。 三、指导背诵。 1、现在老师来到了拉萨,想请我们同学当中的一位当小导游,介绍一番拉萨的天空,谁愿意?那就赶快读读、背背课文吧! 2、练习背诵。 3、指名练习读背。 4、集体评议:大家觉得这个小导游怎么样?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给爸爸妈妈做小导游,为他们介绍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     板书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篇五

一, 教材分析:

《拉萨的天空》文笔优美,意境深远。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拉萨的天空之蓝,之纯,之净再现在人们的眼前,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深爱之情。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别从湛蓝透亮,纯净明洁,令人神往,一年四季的蓝晶晶,圣地的窗帘五个方面形象细致地描绘了拉萨天空的独特,美丽。

二, 教学重难点:

课文通篇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这么美的文章,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景,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是本课的重点。

而只读不讲,学生就会对文中大量生动,贴切的描述缺乏真切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三, 教学设计:

针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拉萨的天空是依托在拉萨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之上的,这么美的天空和拉萨之间是相得益彰,在这一关系上,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准确,形象的比喻:"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以此比喻为突破口,通过这一比喻,欣赏拉萨天空的资料图片,初步形象感知这圣地窗帘的美,继而走进文本,精读感悟,从文字中深切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学生在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会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再进行美读品读,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在这一教学思路下,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

(一)课前交流:

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说说对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拉萨的了解,知道拉萨位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因日照时间长而成为日光城,布达拉宫是佛事庆典的场所,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象征。

(二)揭题导入:

拉萨给人留下了美的遐想,拉萨还有更独特,美丽的地方,用蓝色粉笔板书"天空",

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呢 想让学生想象说,激发起阅读的欲望,在走进课文,感受拉萨的天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识记生字,读文正音后,再读课文,说说你对拉萨的天空有什么印象

(四)精读感悟。

1,《西湖》一文中把西湖比做"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讲出了西湖和杭州的关系,这篇课文中也有个比喻,讲出了天空和拉萨的关系,找出这个句子。

2,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3,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欣赏圣地窗帘的美,谈谈感受。

4, 读课文,把你认为圣地窗帘美的地方画出来。

抓重点词句感读品位:湛蓝透亮,像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纯净明洁,蓝晶晶等。指导读出对拉萨天空的感受。

5,出示句子:拉萨的天空( ),

说说此时你对拉萨的天空的感受。

6,这么美的天空,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去领略一番

理解"神往"的意思。

指导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拉萨的天空就是如此湛蓝透亮,纯净明洁,它独特的美,引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心驰神往,前来观光。

7,再读最后一段。

8,拉萨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在藏语中称为"圣地"同学们再默读一下课文,看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让你觉得拉萨就是"圣地"

是啊,一碧如洗的天空就像一座巨大的窗帘,拉开它,你就看到了圣地拉萨。

课件演示一道窗帘,拉开后呈现多幅拉萨的美景。

湛蓝的天空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不忍离开,相信此时的你们对它又有新的感受吧。

出示句式,谈感受:拉萨的天空( ).

19,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再读第五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透过窗帘,我们仿佛就站在拉萨的天底下,美景尽收眼底,此时的你,定是感想万千,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吧。

写话练习:拉萨,我想对你说……

最新范文

73 5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