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学设计

沈从文边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

2023-09-14 16:10:38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一秘范文为您带来的4篇《沈从文边城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边城》教案 篇一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午好,经过几个星期古文诗词的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在此之前,我想问一下,有没有人去过湘西呢?(有,没有,嗯,好的)

易中天说过:“对于没去过湘西的人来说,湘西是一个梦;对于去过湘西的人来说,湘西是一首诗。”不管大家有没有去过,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湘西,是否真的如梦如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沈从文的《边城》。

二、作者简介:

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沈从文,——1923年到北京后,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参加上海的新月社,由于个人经历作品着力描写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边城》是其最具盛名的代表作。

三、题解:

那么作者写这篇小说为什么要取名为“边城”呢?“边城”泛指地处边远的小镇,一般较为安静、闭塞。而沈从文是这样解释“边城”这个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因为从湘西农村走出去的沈从文,看到了都市文明掩盖下传统美德的衰落,看到现代文明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看到了质朴真诚的淡退、腐化浅薄的流行,于是写下这篇文章,以表达自己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四、情节:

1、正式进入课文,课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节。上堂课已叫同学预习,有哪位同学能简要说一下各节的内容吗?

第三节:边城龙舟赛。为了庆祝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场面热闹非凡。第四节:翠傩初相会。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

第五节:端午看龙舟,大老夸翠翠。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祖父拿天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系傩送,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思,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着。这种情感上的执着,以及对其他选择和外来诱惑的拒绝态度,让爷爷担心会导致不幸。

第六节:喜轿渡河,翠翠心动。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2、情节结构特点:节选部分写了三个端午节,按照“眼前的端午——两年前的端午——上一年端午”的顺序展开情节。

时间上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作用: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形成文章整体布局上的跌宕美;在内容交代了翠翠爱情的产生、发展过程,充实了人性美善的内容。

五、环境分析:沈从文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那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着重从风景、风俗、人情三方面来探究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1)风景美:

《边城》课文很长,布置了同学们扎扎实实的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明确:P16豆绿色的水

天气明朗

落日

薄雾

白云“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2)风俗美:

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P14.端午节:

龙舟赛

捉鸭子比赛

(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P19.中秋、过年: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

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

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这种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

(3)人情美:

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是如何表现其人情美的,又是描写了哪些人情美?明确:找出最能表现人情美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有关语句。

A、

翠翠与傩送:(爱情)

翠翠:单纯(语言:我是翠翠)、可爱(回答时的神情:轻轻地、悖时砍脑壳的)。

1、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不好,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

2、傩送有没有生气?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傩送:(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动询问,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傩送根本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这里等不行,到我家里去)关心别人,古道热肠。(动作、神态:笑)心地宽厚,热情开朗

3、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心理)

明确:P19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还是有几分羞涩的,几分难为情。

P19:“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心理描写,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这个片断,着重通过语言、心理、神态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一个宽厚热情的帅哥形象。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边城的青山绿水中,两位拌嘴的年轻人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蒙胧的纯洁的初恋之情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呢?B、翠翠与爷爷:(亲情)

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

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P19)——“即刻”,反映了老船夫动作的灵敏、迅速。“一面一面”的连词运用以及“翠翠,翠翠”的连声呼唤,都说明了爷爷的焦急。“哑”字,表现出爷爷的苍老以及急促地神态。这些都表明了老船夫对孙女真诚的爱护。“轻轻”地说,是翠翠故意不让爷爷听见,“不是不是”“早被”这些心理描写,鲜明地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但这种嗔怪又不大声张扬,只说给自己听,不惹爷爷生气。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爱戴。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爷爷对翠翠的感情?

P16:爷爷非常疼爱翠翠。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四次)然后,我们来看一看翠翠对爷爷的感情?

P22: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况且下面还有这一句:“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写翠翠对爷爷的感情的,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语言)

Q:不过,在文本中,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事吗?明确:P20。爷爷不理解翠翠的内心状态。

2、分析几句对话: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语言)这都是话中有话啊。第一句翠翠对爷爷有抱怨,因为在爷爷的话中,居然没有说翠翠惦记着的傩送。第二句话,是因为这只鸭子是大老送的,如果是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爱如珍宝吧。

3、第五部分写到爷爷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话“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句话里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怎么理解?爷爷:记忆所止处:让天保娶翠翠;翠翠:记忆所止处:思恋二老。

从全文来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不过虽然如此,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翠翠对爷爷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关心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份纯真的祖孙情怎不令人感动呢?C、爷爷与乡邻:(友情)①爷爷与“老熟人”:

提问:文中是怎样描写爷爷与“老熟人”的关系的呢?

P16:“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白描)

“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

两个寂寞的老人,一辈子的老交情,端午节,别人都在图个热闹,他们却找了个清净之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黄酒,来个一醉方休。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之间的这种纯朴的友情怎不令人羡慕呢?②、爷爷与过渡人:(友情)

P21这里的人情非常淳朴、厚道。(语言、动作)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

③爷爷与顺顺

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扶危济困、乐于助人。送鸭子、粽子给爷爷(慷慨大方)

除了以上分析的人情美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了边城的哪些其他人情美?

1、P14、15:军民同乐;

2、P15:顺顺与儿子之间的父子情;

3、《边城》中显示的天保与傩送的兄弟情。

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三、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参考答案:例如:“美”边城山美、水美、人更美:“爱”通过爱情、亲情、友情“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纯”边城民风纯朴,边城人心地纯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师点评: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四、拓展深化: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总结主题)

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主题是: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感受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分析了人物形象,进而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大家阅读《边城》的全文;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大家到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去欣赏边城的美丽。

高三语文《边城》课文原文 篇二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鹊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且想像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我家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喃喃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爷爷,爷爷,你把船拉回来呀!”

那老船夫不明白她的意思,还以为是翠翠要为他代劳了,就说:

“翠翠,等一等,我就回来!”

“你不拉回来了吗?”

“我就回来!”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

祖父把船拉回来时,见翠翠痴痴地坐在岸边,问她是什么事,翠翠不作声。祖父要她去烧火煮饭,想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哭得可笑,一个人便回到屋中去,坐在黑黝黝的灶边把火烧燃后,她又走到门外高崖上去,喊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里来。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故不上岸来。只站在船头告翠翠,不要叫他,且让他做点事,把人渡完事后,就会回家里来吃饭。

翠翠第二次请求祖父,祖父已不理会,她坐在悬崖上,很觉得悲伤。

天夜了,有一匹大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地从翠翠身旁飞过去,翠翠想:“看你飞得多远!”便把眼睛随着那萤火虫的明光追去。杜鹊又叫了。

“爷爷,为什么不上来?我要你!”

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道:“翠翠,我就来,我就来!”一面心中却自言自语:“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

老船夫回到家中时,见家中还黑黝黝的,只灶间有火光;见翠翠坐在灶边矮条凳上,用手蒙着眼睛。

走过去才晓得翠翠已哭了许久。祖父一个下半天来,都弯着个腰在船上拉来拉去,歇歇时手也酸了,腰也酸了,照规矩,一到家里就会嗅到锅中所焖瓜菜的味道,且可看见翠翠安排晚饭在灯光下跑来跑去的影子。今天情形竟不同了一点。

祖父说:“翠翠,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死了呢?”

翠翠不作声。

祖父又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翠翠把手从眼睛边移开,靠近了祖父身边去。“我不哭了。”

两人吃饭时,祖父为翠翠述说起一些有趣味的故事。因此提到了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两人在豆油灯下把饭吃过后,老船夫因为工作疲倦,喝了半碗白酒,饭后兴致极好,又同翠翠到门外高崖上月光下去说故事。说了些那个可怜母亲的乖巧处,同时且说到那可怜母亲性格强硬处,使翠翠听来神往倾心。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种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当地唱歌的第一号,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一一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悉。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

一切全像是祖父说的故事,翠翠只迷迷糊糊地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荐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祖父却在床上醒着,张起个耳朵听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他知道那是谁唱的,他知道是河街上天保大老走马路的`第一着,因此又忧愁又快乐地听下去。翠翠因为日里哭倦了,睡得正好,他就不去惊动她。

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脸,把早上说梦的忌讳去掉了,翠翠赶忙同祖父去说昨晚上所梦的事情。

“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祖父心里想:“做梦一辈子更好,还有人在梦里作宰相中状元咧。”

昨晚上唱歌的,老船夫还以为是天保大老,日来便要翠翠守船,借故到城里去送药,探探情形。在河街见到了大老,就一把拉住那小伙子,很快乐地说:

“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猾东西!”

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这两弟兄昨晚上同时到碧溪岨去,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哥哥却因为明知不是敌手,更不能开口了。翠翠同她祖父晚上听到的歌声,便全是那个傩送二老所唱的。大老伴弟弟回家时,就决定了同茶峒地方离开,驾家中那只新油船下驶,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这时正想下河去看新船装货。老船夫见他神情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肩眼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处是装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奉告。他拍了大老一下,翘起一个大拇指,轻轻地说:

“你唱得很好,别人在梦里听着你那个歌,为那个歌带得很远,走了不少的路!你是第一号,是我们地方唱歌的第一号。”

大老望着弄渡船的老船夫涎皮的老脸,轻轻地说:

“算了吧,你把宝贝孙女儿送给了会唱歌的竹雀吧。”

祖父温和悲悯地笑着,并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

这句话使老船夫完全弄不明白他的意思。大老从一个吊脚楼甬道走下河去了,老船夫也跟着下去。到了河边,见那只新船正在装货,许多油篓子搁在河岸边,一个水手正用茅草扎成长束,备作船舷上挡浪用的茅把。还有人坐在河边石头上,用脂油擦抹桨板。老船夫问那个水手,这船什么日子下行,谁押船。那水手把手指着大老。老船夫搓着手说:

“大老,听我说句正经话,你那件事走车路,不对;走马路,你有份的!”

那大老把手指着窗口说:“伯伯,你看那边,你要竹雀做孙女婿,竹雀在那里啊!”

老船夫抬头望见二老,正在窗口整理一个鱼网。

回碧溪岨到渡船上时,翠翠问:

“爷爷,你同谁吵了架,脸色那样难看!”

祖父莞尔而笑。他到城里的事情,不告给翠翠一个字。

大老坐了那只新油船向下河走去了,留下傩送二老在家。老船夫方面还以为上次歌声既归二老唱的,在此后几个日子里自然还会听到那种歌声。一到了晚间就故意从别样事情上,促翠翠注意夜晚的歌声。两人吃完饭坐在屋里,因屋前滨水,长脚蚊子一到黄昏就嗡嗡地叫着,翠翠便把篙艾束成的烟包点燃,向屋中角隅各处晃着驱逐蚊子。晃了一阵,估计全屋子里已为篙艾烟气熏透了,方把烟包搁到床前地上去,再坐在小板凳上来听祖父说话。从一些故事上慢慢地谈到了唱歌,祖父话说得很妙。祖父到后发问道:

“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搞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祖父把话当笑话说着的。

翠翠便也当笑话答道:“有人唱歌我就听下去,他唱多久我也听多久!”

“唱三年六个月呢?”

“唱得好听,我听三年六个月。”

“这不大公平吧。”

“怎么不公平?为我唱歌的人,不是极愿意我长远听他唱歌吗?”

“照理说:‘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可是人家为你唱,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爷爷,懂歌里什么意思?”

“自然是他那颗想同你要好的真心!不懂那点心事,不是同听竹雀唱歌一样吗?”

“我懂了他的心又怎么样?”

祖父用拳头把自己腿重重地捶着,且笑着:“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我信口开河,说个笑话给你听。你应当当笑话听。河街天保大老走车路,请保山来提亲,我告诉过你这件事了,你那神气不愿意,是不是?可是,假若那个人还有个兄弟,想走马路,为你来唱歌,向你攀交情,你将怎么说?”

翠翠吃了一惊,低下头去。因为她不明白这笑话究竟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谁诌的。

祖父说:“你试告我,愿意哪一个?”

翠翠便勉强笑着,轻轻地带点儿恳求的神气说:

“爷爷,莫说这个笑话吧。”翠翠站起身了。

“我说的若是真话呢?”

“爷爷你真是个……”翠翠说着走出去了。

祖父说:“我说的是笑话,你生我的气吗?”

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走近门限边时,就把话引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爷爷,看天上的月亮,那么大!”说着,出了屋外,便在那一派清光的露天中站定。站了一会儿,祖父也从屋中出到外边来了。翠翠于是坐到那白日里为强烈阳光晒热的岩石上去,石头正散发日间所储的余热。祖父就说:

“翠翠,莫坐热石头,免得生坐板疮。”

但自己用手摸摸后,自己便也坐到那岩石上了。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翠翠还记着先前祖父说的笑话。耳朵又不聋,祖父的话说得极分明,一个兄弟走马路,唱歌来打发这样的晚上,算是怎么回事?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翠翠走回家里去,在房门边摸着了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觉吹得不好,又递给祖父要祖父吹。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翠翠依傍祖父坐着,问祖父:

“爷爷,谁是第一个做这个小管子的人?”

“一定是个最快乐的人作的,因为他分给人的也是许多快乐;可又像是个最不快乐的人作的,因为他同时也可以引起人不快乐!”

“爷爷,你不快乐了吗?生我的气了吗?”

“我不生你的气。你在我身边,我很快乐。”

“我万一跑了呢?”

“你不会离开爷爷的。”

“万一有这种事,爷爷你怎么样?”

“万一有这种事,我就驾了这只渡船去找你。”

翠翠嗤地笑了,“凤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爷爷你渡船也能下凤滩、茨滩、青浪滩吗?那些地方的水,你不说过全是像疯子,毫不讲道理?”

祖父说:“翠翠,我到那时可真像疯子,还怕大水大浪?”

翠翠俨然极认真地想了一下,就说:“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你会不会被一个人抓到别处去?”

祖父不作声了,他想到不犯王法不怕宫,只有被死亡抓走那一回事情不好办。

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地看望天南角上一颗星子,心想:“七月八月天上方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又想起白日在河街上同大老谈话的经过,想起中寨人陪嫁的那座碾坊,想起二老!想起一大堆过去事情,心中不免有点儿乱。

翠翠忽然说:“爷爷,你唱个歌给我听听,好不好?”

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傍在祖父身边,闭着眼睛听下去,等到祖父不作声时,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祖父所唱的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边城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

1、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2)《边城》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3)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明确: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第二段中,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翠翠和祖父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无论是他们二人,还是读者,对此都不会怀疑。但是为什么翠翠会产生“惩罚”爷爷的念头?(是爷爷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吗?不是,爷爷早就在操持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爷爷的操持吗?不,翠翠明白,爷爷永远会满足她的任何一个要求和心愿。)

明确: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这就是孤独感。

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托

《边城》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语言,体验人物的纯真爱情,感受翠翠美好的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的审美追求与创作意图

3、提炼并完成《边城》“一座城、一个人、一场爱恋,一种人生”的解读。

4、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性解读文本的方法并培养自读能力。

选点理据:

1、相较于20xx年人教版教科书曾编选十三至十五章,本次使用的新教材编选三至六章,对照阅读两个版本的“节选”内容,这个部分既独立完整,又是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把握好这部分的赏读,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领悟整部作品的匠心和独特风采。

2、已经系统学习了鉴赏小说知识的高二学生,应该会有多元体验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的方式,感受风俗美、人情美;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作品主题。

【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有句话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林徽因却说,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如果这座城是边城,我想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

二、预习反馈,整体把握。(2分钟)

1、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展示学生观看影片《边城》后写的观后感,从“一座城,一个人,一场爱恋,一种人生”四个方面选出四段话:

例1:那是一座被温柔祥和眷恋的城,它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在一抹清新淡雅中泌出了独属于它的千古风韵。(学生:陈翔)

师总结:一座城

例2:这儿有最纯粹的情感,有胜过千言万语的少女脸颊的绯红,这儿更有对善恶的包容性,曾说这不是完美的地方,因完美就不至美,这儿的人们用他们的善良去包容,翠翠并没有因父母不知所踪而受人非议,顺顺也没有因老头儿的贫穷而亏待他,可以说是秀山丽水养育了他们,也可以说是他们衬得这儿风光无限,喜欢边城,爱她美景,爱她脾性,更爱她包容一切的美丽。(学生:陈依玲)

师总结:一个人

例3:不同于普通小说的套话,没有人心的险恶与复杂,没有为了博眼球而写出一些违背世俗常理的事情,只有人与人之间的感动与温情,让人相信这件事真实、真切地存在着,也在心里为这善良的小城祝福。(学生:杨雨)

师总结:一段情

例4:“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处在战乱、落后时代的边城人民“似乎就还不曾感到”,故事主体的爱情故事与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残酷黑暗现实给予了我莫大的震撼。(学生:付晨)

师总结:一种人生

幻灯片:一座城,一个人,一场爱恋,一种人生。

三、研读文本。

(一)师(主问题):最让你感动的是一座城?还是一个人?或者一场爱恋,一种人生?说说感动你的理由。(4分钟)

(二)学生自主回答。

▲一座城:当有学生因“一座城”而感动时,教师作如下处理。(9分钟)

1、学生说感动的理由。(预估学生会说到“城美”)

2、师小结并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丽、纯情的翠翠生养在世外桃源风光里,灵山秀水滋养了她的外形及性情。文中的环境描写值得好好品味。

→→引导学生更深一层理解“一座城”。

3、教师可提问:城美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跳读课文,回答。

归纳小结:

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

中秋节:观灯、迎炮仗、烟火

渡口:黄狗、白塔、迎娶、吹唢呐

●比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和《边城》环境描写的异同,引出下一个问题。

4、教师提问:小说名为“边城”,有什么丰富含义?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归纳小结:(展示学生感悟心得)

关键词①边城在地理位置是两省接壤处,当时中国正处于一片混乱中,战争不断,人民备受其害,沈老先生的边城无疑是一片世外桃源,是沈老先生所处的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边界之城,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风淳朴,是沈老先生的精神寄托、向往之地。

关键词②喜欢边城的人,自然天真,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原始古朴,喜欢边城,这个与世无争,俨然一个纯真的世外桃源,

关键词③30年代的中国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们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他来到北京、上海后,看到的是都市“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众生相。他说北京人的生命是怯懦的,而他在上海看到的是“腐烂”的文明。面对这样一种腐烂文化,他产生了危机感。于是他开始眺望他早年生活过的故乡。

▲一个人:当有学生因“一个人”而感动时,教师作如下处理。(11分钟)

1、学生说感动的理由,并结合具体的句子。

2、此环节应该比较简单,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回答,或者自己提出关键对话的品读。如下面这两句。(还可找更典型的对话)

①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翠翠为爷爷说漏二老而微怒,含蓄地道出对二老的好感。

②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她不满爷爷提及大老,就以“生气”为由来阻止他,字眼里蕴涵着少女羞于谈婚论嫁的心理。

●学生活动:两组学生朗读翠翠和傩送第一次见面的对话并进行pk,帮助学生把握好语调,要能读出人物的心理。

总结:这组对话平实、简练,富于个性化,彰显了翠翠这位纯情少女天真、娇羞、爽直、爱幻想、喜憧憬的心灵世界。翠翠是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迷人的形象,她是全书之魂,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在她身上倾注了作者的全部感情,是沈从文爱与美理想的`化身,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最纯真的人性之美。

▲一场爱恋:当有学生因“一场爱恋”而感动时,教师作如下处理。(6分钟)

1、学生说感动的理由。

2、教师提问:傩送是否回来了?回来的话,他们会在一起吗?没有的话,翠翠又会

怎么办?

——此环节对高中生来说,应该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师评价)

▲一种人生:当有学生因“一种人生”而感动时,教师作如下处理。(6分钟)

1、学生说感动的理由。

【多元解读,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联系大语境,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散思维1、培养学生的个性鉴赏,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2、学生此时能体会到审美是带有创造性和主观性的个体活动,教师只需要稍加总结,强化这种认识】

2、评价性探讨

导:为什么这么美好的地方会产生这样悲剧的爱情?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小说主题提炼方法:

第一,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探索主题。

第二,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

第三,从作品的重点段落探索主题。

第四,从作品的内部联系中探索主题。

第五,从作品的总体倾向上探索主题。

四、总结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座装着自己欢笑与悲伤的城,只有自己能进去,因为,那里住着自己最寂寞的灵魂走在人生边上。愿边城一直这样美,在沈老先生的笔下,也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总是向往并寻找山那边,山那边也许永远找不到,也许明天就能找到。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4篇《沈从文边城教学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米范文范文的价值所在。

最新范文

95 36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