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3篇】

2023-08-24 15:43:16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一秘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耷、潘、岔”等3个生字,会写“莺、掏”等7个生字。能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凝神、寂静、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层次,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4、进行概括课文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认识夜莺。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语文课,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师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生:顺师的手势齐读课题,夜莺的歌声。

师:大家知道夜莺吗?

生:知道!

师:谁来介绍一下?

生1:夜莺是一种羽毛呈灰褐色的鸟,它的叫声极为动听。

生2:夜莺的音域很宽,连人类的歌唱家都羡慕不已。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你们都预习了,看图片,这就是夜莺,我们来听一听的它的 声音,谁能一个词性形容它的的歌声,(婉转)我们课题中所说的夜莺指的是这种鸟吗?

生:不是。

师:那指的是谁呢?

生:一个苏联的小男孩,会学夜莺的叫声,是一个小英雄。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苏联的小英雄——夜莺,

二、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都预习了什么?

进入高年级以后,我给我们班同学归纳了预习的方法,你们看看如果认为好,以后也可这样预习: (师出示幻灯片)

生:读一读 了解主要内容。

拼一拼不认识的字。

查一查不懂的词,作者及背景资料。

写一写不会写的字。

再读读想每节写什么试着理清层次。

试一试回答课后问题。

画一画画出好词佳句。

问一问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师:共八步

师:这节课是我们学习新课文的第一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目标呢?

生:了解文章大意,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文章层次。

师:也就是这八个步骤中的前六步,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一部分同学老师还要要求你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现在老师要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

师:老师要抽查本课的一部分生字词,拿出练习本,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来写。

第一个词语:模范,注意圆唇音,开火车读一读,说一说它的另外一个音,

生:模样;

师:第二个词语:分岔,什么意思?说不清楚的还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解释,比如说你可以用图画来表示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道路等出现分支的地方。

师:第三个词语:老师说这个词的意思,同学们写出这是哪一个词,毁坏,消灭(毁灭)。这个词比较

简单,意思中已经包含了词语中的两个字了。第四个词与上一个要求一样,低着头,情绪低落的样子(垂头丧气)。你是怎么理解垂头丧气的?

生:垂头是指低着头,丧气是指沮丧的样子。垂头丧气就是低着头,神情沮丧的样子。

师:把一个词语分解成若干个词素来理解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同学们看看黑板有没有写错的字?刚才老师注意看了这位同学写字的过程,其中有一个老师很担心的字的笔顺他都写对了,很值得表扬,师指导写“毁”的笔顺。其他的同学同桌交换过来看看有没有写错的。有错的怎么办?

生:下课后监督改正。

师:字写得不错,词语理解得也很好,通过抽查能看出大家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预习,咱们学习课文还需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你们查了吗?谁来汇报一下?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侵略苏联,苏联人民反抗敌人的侵略,保卫自己的祖国。

师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发起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全民皆兵,抵抗侵略,就像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一样,小夜莺就是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个英雄人物。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师:资料查得很详细,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很好,老师有个问题,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回答的,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生:故事发生在一场战斗结束后的一个小村庄旁边的树林里,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夜莺、游击队员和德国兵。

师:从大家争先恐后的小手中老师就知道大家一定读了好多遍课文,是吗?说说你读了几遍?你呢?最多的读了几遍?真好,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读课文的情况,你知道我要检查什么吗?

生:老师要检查我们把课文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是不是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

师:好,老师再给大家一遍读课文的时间,然后检查。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标好序号了吗?我们先来读1~19自然段,这部分老师找三个同学来读(板书1~19)。指第一名同学读1~3自然段。在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耷拉”,这个“耷”字是本课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大家读一遍,你知道“耷拉”是什么意思吗?

生:耷拉是下垂的意思。

师:第二名同学读4~11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读感情强烈的或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句子。第三名同学读15~19自然段。每4~19自然段的对话比较多,老师想跟大家配合着分角色来读一下,好吗? 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合作愉快!现在同学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德国兵发现了夜莺,并让他带路。

师:“发现”是指夜莺想隐藏自己的身份,不想让敌人看到,但是被看到了,夜莺是想隐藏自己的身份吗?

生1:不是。

生2:这部分主要写了夜莺故意暴露身份,引起德国兵注意,并为他们带路。

师:接下来我们读第20~34自然段,这回老师改变策略了,在同学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随时叫停,所以你要凝神地听,看看哪位同学的注意力最集中。

随机解释“凝神”的意思。读后再想想你能象刚才那样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陆续有同学举手后,老师鼓励发言,已经有两名同学举手了,五名了,十多名了,好,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生1:夜莺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并向游击队员传递了情报。

师:怎么传递的?

生2:用歌声传递的。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好不好?好在哪?

生3:很巧妙。

生4:夜莺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并向游击队员巧妙地传递情报。

师:35自然段,男同学读文我们一起思考段意。

生: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

师:36~37自然段齐读,想这部分又写了什么?

生: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四、指导概括,总结方法。

师:课文读完了,老师不但检查了你读文是否正确流利,而且进一步检查了对词语的理解,知道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看板书)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文章分为了四个大部分(板书:一、二、三、四)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指板书),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写事的文章都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像这样篇幅比较长的也可以叫做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故事情节最曲折,矛盾最突出的部分)、结尾。

像这样写事的文章我们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再加上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能试着按照老师教你的方法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先跟同桌说一说,再指名概括。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次战斗刚刚结束后,在一个村庄旁边的小树林里,小夜莺故意暴露身份给敌人,并为他们带路,把敌人带进了游击队员的包围圈,然后用歌声巧妙地为游击队员传递了情报,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夜莺又重新投入到了新的战斗。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以后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这样概括出来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完整又简练。

五、提升认识,总结小标题。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本节课的目标完成了没有?

生:完成了。

师: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扫清了字词障碍,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且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看大家的表现这么棒,老师想在这节课的最后提一个更高的要求,你们想挑战吗?

生:想!

师:这一单元的课文比较长,你能把这篇课文的四个部分也概括出小标题吗?

生:能。

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

生:诱敌上钩。

师:概括小标题时要抓信这部分中最重要的内容,选择最恰到好处的词语来概括,这样的小标题才更有具有准确性。第二部分呢?

生:巧传情报。

师:第三部分怎么概括?

生:痛歼敌人。

师:夜莺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又该怎么用词呢?

生:重新战斗。

师:缺少一点夜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盼望参加新的战斗,盼望消灭新的敌人,做好了准备,可以用哪个字来形容呢?

生:重迎战斗。

师:太棒了!

六、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师:有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有许多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意,扫除了字词障碍,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还为每个部分分别加了小标题,同学们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吗?(生质疑)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走近夜莺这个小英雄来学习他的勇敢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二

课题名称

《夜莺的歌声》

教学时间

两课时(80分钟)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在十岁左右,正处在爱动脑、爱提问的阶段,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行去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也就能挖掘出人物潜意识的行为。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作为文章线索的“夜莺的歌声”在文中的作用。

5、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关系。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

教学资源

1、有关前苏联卫国战争的电影剪辑资料、夜莺图flash课件;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投影仪、视频展台和大屏幕;

4、上课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影片导入,简介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1、出示前苏联卫国战争的电影剪辑资料(多媒体课件演示)

2、简介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3、揭题、审题:

(1)齐读课题。

(2)思考: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夜莺”指的是谁?“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

(3)谁了解夜莺和杜鹃这两种鸟?(师出示夜莺图flash课件)

教学活动2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提问检查。通过预习,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吗?

2、出示小黑板,学习生字。

(1)让学生齐读一遍生字;

(2)学生举手自读;

(3)教师指导“屑、拧”等8个生字的读音;“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教学活动3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有几处?(2自然段、20自然段、29自然段、34自然段和37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

3、师小结: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地走进这五次夜莺的歌声,看看每一次歌声结束后夜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教学活动4

四、学习夜莺的五次歌声,理解课文内容。

(一)第一次夜莺的歌声。

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每一次歌声结束后夜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1)自由读4——19段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2)让生交流(镇定、机智、勇敢、爱祖国等)

(3)师随机出示相关语段理解。

a出示课件: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1)夜莺是用什么句式回答德国军官的?

(2)理解“一语双关”。

(3)夜莺知道德国军官的真实意思吗?为什么这样答?

b出示课件: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1)野兽指谁?

(2)为什么要把敌人比作野兽?

(3)师生分角色读12——15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次夜莺的歌声。

1、出示课件: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1)“小夜莺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此时是为了什么?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看课文的20——24自然段。

板书“诱敌上钩”

2、训练课文中军官和夜莺的对话。

(三)第三次和四次夜莺的歌声都在课文的第二部分,他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每次歌声的作用是什么?。

2、读29自然段第三次“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板书:巧送情报)

3、课件出示两个游击队员的对话。

生自由读——怎样读——齐读

4、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情报的内容是什么?

5、看第四次歌声(34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

(四)痛歼敌人

1、由于小夜莺成功地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游击队员才进行一场痛快淋漓的战斗,一起读一读游击队员歼灭敌军的痛快场面?

齐读——谁能用几个成语来描述一下这痛快的场面?

2、课文第三部分写什么?(板书:痛歼敌人)

(五)学习夜莺的第五次歌声

1、齐读最后一部分。

2、“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板书:重迎战斗)

3、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4、师小结。

教学活动5

五、巩固总结,体会“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1、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2、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你喜欢、佩服小夜莺什么?

3、总结全文。

教学活动6

六、课后延伸,知识拓展。

这么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在一次战斗中也不幸牺牲了!多可爱的小男孩、多了不起的小英雄呀!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有很多和小夜莺一样的小英雄,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最熟悉的小英雄,看看有关他的英勇事迹的书或电影,并向同学推荐和介绍。

《夜莺的歌声》教案设计 篇三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三)解决办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听录音,朗读训练。

(三)前后位、同位讨论。

(四)几名同学上前表演。

(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1o  空k#ng  塞s1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www.1mi.net〗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布置作业

1.造句 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3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最新范文

95 3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