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08-05 13:39:07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一秘范文整理的6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篇一

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丰富的词汇,摘抄文中的生动活泼的句子。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

3、体会文章在写作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是否关心天气变化?(比如我们明天要开运动会了,我们就会关心么,还有明天要出门,去旅游,去出差……我没也会关心么,正所谓“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嘛。今天我就要来学习一篇跟天气有关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二、理解课文

1、解题:标题中“看”可以理解为“观察”的意思,“识”可理解为“识别、推测”的意思。文章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

2、主体(具体地更详细地观察云的特点与天气的关系,我们就要学习课文中的知识了。)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 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课堂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但要了解有关云的知识,学会通过观察云来识别天气,而且还要知道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观察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就会有我们人类美好的明天。

课后作业

收集其他与天气有关的谚语,在此基础上写一篇《身边的“天气预报员” 》为题写一篇小科学作品。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参考 篇二

一、教学背景:

1、面向主体:七年级学生2.学科:语文 3.课时:2课时

4、课前准备:a.老师准备:配套课件;搜集天气谚语、各种天气的图片

b.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

二、教学课题:《看云识天气》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思

路明晰、文笔鲜活的科普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尤其是异彩纷呈的修辞手法,在这篇说明文中构成了一道生动亮丽的风景线。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四、教学方法

《看云识天气》为我们描画出了一幅美丽的云图,运用“巧妙裁剪”法,

难文浅教、长文短教。“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

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科学的推理,培养学生的看、听、说、写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板书设计 : 篇三

篇二:看 云 识 天 气

(观察) (推测) (天气的变化)

幻灯片内容: 篇四

(一)、云的形状与天气关系

(二)、云的光彩同天气关系 (略)

看云识天气 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注重观察事物的条理性(条分缕析)

2、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

3、强调留心观察的重要性(时时处处)

二、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云的名称

四、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普文。学生经常看得多,但仔细观察研究少。设想应用多媒体手段,

通过学生的阅读、研讨和教师的释疑解惑,来实现教学目标 。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㈠、            导入  新课

1、请一同学判断当天的天气,根据什么?

2、从天气引伸到云彩,那么,如何根据云彩来判断天气呢?

3、出示有关云彩的课件,看云识天气

㈡、            课题探究

——云和天气、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看云和识天气

㈢、            感知课文

1、天上的云是怎样的呢?

姿态万千(形态)变化无穷(特征)

2、描绘云彩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标志”

3、讨论:此段的结构形式怎样?中心句是哪一句?

总——分——总最后一句

4、本段说明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表现在哪些地方?

不仅形象具体,而且有动态特点

用词非常准确

5、学生仿说

天上的月亮像……像……像……

6、“招牌”昭示的是什么?或者“标志”了什么?

薄云——晴朗

低而厚密的云层——阴雨风雪

7、具体讨论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特征

云的种类

云 的 形 状

位置

天 气 情 况

卷云

像羽毛 绫纱

最高

阳光透过 晴朗

卷积云

粼波

很高

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

棉花团

2000米

映着温和的阳光

高积云

羊群

2000米

云块间露出天空晴

特征

云的种类

云 的 形 状

位置

天 气 情 况

卷层云

白色绸幕

将转阴

高层云

毛玻璃

将要下雨或雪

雨层云

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就开始下

积雨云

形成高大的云山

更低

马上就下暴雨

讨论:

8、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八种云的?

一是云的形状,二是云的位置

9、看这八种云,识别的天气是怎样的呢?从中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位置越高的云预示天气越晴朗,位置越低的云预示天气越将下雨

10、这部分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又表现在那些方面?

A、贴切的比喻

B、拟人的手法

C、描写的语句

11、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情况

光名

产 生 和 分 布 情 况

光彩

天 气 征 兆

讨论:

12、这一部分的语言生动形象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

13、朗读最后一段,概括主要意思

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14、全文的结构是如何的?

总——分——总

15、小结

课文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方式

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

16、作业

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

板书设计

看云可以识天气         云就是天气的“招牌”                总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轻 高 薄(晴)

看                  形态      卷层云 高层云

云  怎样看云识天气            雨层云 积雨云——低 厚 密(雨 雪)分

天                  光彩:   晕   华    虹   霞

目的方法局限性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 理解、积累词语。

2.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3.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积累词语。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谚语说:东边轰隆,西边雨,说的是云和天气的变化。暴雨来临前,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

课堂实录

一、作者档案

1、朱泳燚,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评为首批江苏省名教师。1993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二、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1、自由地把课文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

2、积累字音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弥漫(mí)

3、词语理解: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三、说明文的知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A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B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C并列式。

(五)说明方法: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四、整体感知

1、从题目上看,这是一篇说明什么的文章?

明确: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明确:逻辑顺序。

3、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云的谚语?

明确: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收麦。

课后小结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笔鲜活的说明文。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

课后习题

背诵并摘抄文中优美的比喻句及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积累丰富的词汇。

上面内容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最新范文

95 3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