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07-16 14:08:47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一秘范文整理的6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清文脉,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明白保护地球的原因及做法。

2、随文学词,掌握“裹着、渺小”等9个词语,了解汉语言的丰富。

3、在初步运用中感悟说明性文字,掌握规范化的语言。

教学准备:

投影片、VCD《保护生态环境》、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1、[板书:猜谜]想猜吗?谜语是我国一种经典的文字游戏,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谜面和谜底组成,现在还有许多人用它来训练思维。请读谜面:“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评:一猜就准。)[学生板书:地球]

2、投影出示地球: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提醒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怎么知道的?

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视、书籍、网络等都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大家得多和它们交朋友。

3、今天学的课文题目,不是“地球”,而是“只有一个地球”[板书:只有一个],这是为什么呢?读了课文,我们就能全面解开这个谜。

二、据意读文,随文学词,解决问题:

1、明确读文要求:

⑴根据段意朗读相应的段落。

投影出示段意:

第一段:地球在宇宙中十分渺小,而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小。

第二段: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

第三段: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段:号召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⑵划出生字词。(词语学习中,生词学习最重要。)

⑶像课题一样给每段列个小标题。

2、请学生朗读段意。

3、每位学生根据段意找到相应的段落,用“//()”表示。

4、请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每组请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比一比,哪组读得最棒,棒的标准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5、师:

⑴组织学生相机学习生词。

第一段:

裹着:师范写,解说,衣字中间夹个果。能换个其它词吧?(披、包、穿)。“纱衣”指(大气层)为什么不直接说成大气层呢?(为了美)美美地读。还有表现地球美的句子吗?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教师想想一首诗:《大自然是人间的乐园》

大自然是人间的乐园,

草原、河流和山谷,

森林、小路和稻田,

好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草地上,跑来跑去的是小白兔,

树林里,跳来跳去的是小松鼠,

快乐的小鸟忙着跳舞,

生活在大自然里的人们真幸福。

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信吗?A信!为什么信?书中找理由。B不信!是作者写错了?

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就显得渺小了。如果把阶梯教室看成一个大宇宙,那么,地球是什么呢?(说明: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扁:多音字。读piān,还有个读音:biǎn,组词。

第二段:

矿物资源:举例说:金、银、铜、铁等。它是一种有限资源,开完了就没了。为了合理地开采,我国去年就关停了大量的小煤矿。

恩赐:赐,平舌音。研究这个字:“贝”,古代用贝壳做货币(钱);“易”,易手,就是从你的手里到人别人手里。所以“赐”的意思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恩赐原指古时皇帝给下属赏赐,现泛指因可怜而施舍。所以汉字博大精深,里面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汉语已成为联合国的官方语言。

慷慨:师范写。大方,不吝啬。

贡献:读一读。

滥用:与“乱用”比较。滥用,用得太多,没有节制地用;乱用,没有选择地用。如你感冒了,医生叮嘱你每顿吃两片速效感冒胶囊,你为早点好,一天吃10片,这就叫滥用;如果你用的不是速效感冒胶囊,而是泻利停,这就叫乱用。

威胁:胁是月字旁。协作的协是十字旁。

第四段:

目睹:就是看到,所以睹是目字旁。

⑵组织列小标题,板书:范围很小、资源有限、难以移居。

⑶组织抄写生词。

⑷组织回答:为什么要精心保护地球呢?还有别的理由吗?(地球美丽壮观、人为破坏。)

三、联系课文,凭借认识,拓展延伸:

1、世界地球日:每年的4月22日,你能给它定个主题吗?例如我国申办2002年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善待地球)

2、呼吁人们精心保护地球,有哪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呢?(构思一幅宣传画、设计一句宣传标语(保护地球,爱我家园))

2、组织观看VCD《保护生态环境》。

四、课外作业:

1、抄记生字词,想一想,什么地方可以用到它们。

2、阅读《环境教育》、《自然》;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写10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本课“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运用,感受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本课“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运用,感受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合作探究等

教具准备:

优盘、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地球图)同学们,关于地球,你知道什么?(生自由说)关于地球环境的问题,环保专家们早就意识到了,在1972年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专家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只有一个地球。这成了当时环境会议的主题,也成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课题,看老师写课题。

2、指名读题(哦,你强调了。你重读了。强调了唯一性)是的,没有第二个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二、初读,梳理脉络

1、作者为什么要以“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为题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请

大家翻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文中有不少生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并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检查字词读音,指导写词语。读句子。

3、指名交流,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几个方面的

内容。

师随机板书: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保护地球。

谁能够看着板书,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说一说呢?

4、师小结:在读这一类说明文时,可以先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再把这几方面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悟“美丽渺小”,学习说明方法

1、师:课文哪几段写了地球美丽而渺小?仔细地读一读1-2段,把写地球美丽渺小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交流。

句1:说说你的感受。对着图引读。“纱衣”为什么打引号?你知道这“纱衣”指什么吗?从这个打比方,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描写地球美丽的外形,请大家批注在旁边。蓝色和白色的纹痕是什么呢?地球正是有了水,才有了生命之源;而大气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氧气,还为我们抵挡了宇宙辐射。读到这,你觉得这句话仅仅是在写地球美吗?(读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出示图片,齐读句子。

句2: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抬头可看见的星星都数不清,看不见的更是无数,同茫茫宇宙相比——

句3: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列数字)

半径六千三百多千米,大不大?为什么?所以句子中用了一个“只有”。

句4: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打比方)

3、引读:课文先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为我们描摹出一位美丽的地球母亲,读——,再来用做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地球渺小这一特点,读——,以后我们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用上一些恰当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生动,更具体。

4、茫茫宇宙中,只有这美丽而渺小的地球孕育了生命,难怪作者说——只有一个地球!

四、感悟“资源有限”

1、正是因为地球只有这么大,并且不会再长大,所以,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也显得十分有限,你们知道地球上都有哪些自然资源吗?(理解:可再生、不可再生)

2、这么多的资源,可作者为什么说资源有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4自然段,找出原因,并在体会特别深的句子旁,写下你的感受。

3、生读句子,谈感受,抓重点的词语理解,并朗读。

句子1: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学生说感受。照这样说,是不是地球上的资源就不能开采了呢?(是不能不加节制)什么叫不加节制?不加节制这个词,准确地告诉我们,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好好利用。大家在写文章的时候也注意用词准确,表达恰当。(板书:用词准确)

句子2: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学生说感受。什么是“生态灾难”?你知道哪些生态灾难?造成这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举例)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很准确?(随意、不顾后果、滥用)

出示句子1和句子2,你发现这两个句子结构上还有什么特点?(使用关联词语,结构严谨)板书:结构严谨

4、联系资料,加深理解。

出示资料,来看看地球每天在发生着什么变化吧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人类的不加节制、不顾后果正在毁灭自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听到你们的朗读,看到你们的表情,老师的心情是那样沉重,难怪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

五、总结。

面对人类的摇篮,你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给人类听,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板书课题)(生齐读)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生齐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记住--(齐读)

宇宙空间大得很,有数不清的星球,会不会有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居住的其它星球呢?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小珊迪》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珊迪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感,教育学生学习珊迪善良、诚实的品质。

2、继续学习抓住主要内容,归纳段落大意。

3、学会生字新词,并会用“诚恳”、“目不转睛”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继续学习抓住主要内容,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3课时

一、导语入境;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小珊迪”的命运,要通过珊迪的悲惨遭遇,激发起我们的同情感,学习珊迪的美好品质。课文分哪三段?请三人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站在“我”面前的小男孩什么样?

2、读句子,谈体会;(投影1)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只”什么意思?小珊迪的生活处境如何?)(“只”是仅有,惟一的意思,看出小珊迪饥寒交迫,生活无指望,贫穷,艰难。)

3、带着对小男孩的同情读读这一段。轻声读,指名读。

4、这个穷苦的孩子卖火柴时说了些什么?指名读2--7自然段。再读小珊迪的四次话,体会“请求”、“乞求”时孤苦无援,可怜辛酸的困境。

5、“我”是怎样做的呢?指名读第8自然段。

6、读句子,谈体会。

(投影2)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猜想可能上当了。但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表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猜想”、“断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议:“猜想”":猜测,估计。“我”根据他面容诚恳真诚,表情使人信任,断定他不是骗人的。)

7、小组分角色读一读。

8、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

(“我”花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是卖火柴的小男孩没有把找的零钱送回来。)

三、学习第二段:

1、小珊迪到底是哪种人呢?指名读,

思考:“我”从小利比的话中知道了什么?“我”接过那四便士时,心里会怎样想?

(“我”知道珊迪身受重伤,帽子、火柴、另几个便士全丢了,面临死亡,可他还让弟弟把保存的四个便士还给“我”,“我”为他的诚实守信感动,没想到小男孩有这样美好的心灵;同时“我”为他的悲惨命运担忧,他的遭遇撞击着“我”的心灵。)

2、带着对小珊迪的敬意和担心读读这一段。自己读。

3、这几个自然段哪些内容是主要的?指名分段读,说说大意。

4、归纳段落大意:卖火柴的孩子珊迪让弟弟找上门来归还应找的零钱。

四、学习第三段:

1、小珊迪的命运究竟怎样呢?默读课文,思考;小珊迪要死了,他最担心的是什么?“我”怎样做的。?

2、指名读小珊迪的话,体会他善良、诚实的本性。再读,读出伤势很重的珊迪内心的极端痛苦。

3、读句子想问题。(投影3)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主动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小珊迪善良诚实的美好心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对他的悲惨遭遇充满了同情,“我”在他美好心灵的感染下,主动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

4、小结;一个多么可怜的小珊迪!一个多么善良诚实的小珊迪!他为了守信用还零钱被马车轧成重伤,他为了可怜的小弟弟而死不瞑目,谁看到这一切,会无动于衷呢?谁能不为他虽然贫穷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感动呢?让我们读出对他的同情,对他的肃然起敬。自己轻声读,指名读。

5、归纳这一段的段意:可怜的小珊迪死了,“我”愿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五、总结;

1、这一课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六、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小珊迪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出自己的感想。

课后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an di jiu chan cai xiang cheng ken dua ding zhao gu gan ji huo chai

()()()()()()()()

you hong you zhong mu bu zhuan jing chi jiao xin ren ya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帽子一( )裤子一( )跑道一( )钢琴

一( )窗户一( )油画一( )丝线一( )电话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我们并不( )要火( ),为了使他不( )纠缠,我只好( )一盒。

四、造句;

1、诚恳--

2、目不转睛--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损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的枯竭的威胁。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文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清晰的说理,又饱含深情。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学情分析

教学本篇课文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口语交际活动,以及习作训练,引导学生认识开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为之付出行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材料的巧妙组合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使学生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3、设计小练笔,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难点:对宇航员的感叹的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篇五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第二部分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第三部分说明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第四部分说明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整篇课文一层一层说下来,最后发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号召。条分缕析。说服力强。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难点时将生活中的实例、资料引入课堂。采用“资料交流引申法”。

隐性内容:

小组合作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搜集信息和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针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从学生自身来说。阅读能力、认知能力已有了较扎实的基础。掌握了一些好的阅读方法。经过近期创新教育的开展。很多学生己养成了查阅资料的习惯。

阅读后会在内心产生自己的想法。有了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且。学生也越来越关注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学习本课有4础和优势。但就教材来说。本课是一篇说明文。比较枯燥乏味。而且介绍的是有关地球的知识。虽然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对地球的知识并不甚了解。

从保护环境这一点来说。虽然在生活中人人都有了一定的体会,但要落实到“重要性”还需要加深学生的了解程度。据此。本课教学“‘以课前查阅部分资料为4础。以课上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线。以教师随时引导为辅助”展开。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I.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2.学习本课生字。掌握“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等词语。

3.朗读课文。

4.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一)过程与方法1.习理解课文经历“朗读感悟一互动交流一一资料引申”的过程。

2.教学过程中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的同时。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学前准备教师

1.深钻教材,依据本课课文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2.搜集“介绍地球知识和有关环境污染情况”的资料。

3.课文配读录像和介绍宇宙中星球情况的录像。

4.制作课件,主要内容包括太空中地球运行动画效果、有关图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学生预习课文;阅读“介绍地球知识和有关环境污染情况”的资料。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尝试后发现有成功之处也有待改善之处。成功之处。是运用了“打破课文结构。学生讨论交流体会”的方法。

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避免了说明文教学的枯燥乏味。且通过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将资料和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环保”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更好地达到了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

欠缺的就是未将情感目标进一步注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应在授课完毕开展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污染源。并尽自己的所能去治理污染或宣传环保。避免污染的扩大。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意象,体验意境,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力和表达力。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读读,议议,品品。

2、让学生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理解李清照心中的国愁、家愁、情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方法。

难点:

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品读法,讨论法,教师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的发言作好点拨、补充和总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文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欣赏音乐,预习课文。

一、回忆旧课导入新课

(3分钟)

师: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女词人的情感世界。而这位女词人,就是被称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关于李清照,其实,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她的作品。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这幅图,能猜出是哪首词的画面吗?

师:是呀,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丛中,看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我们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词人心中洋溢着的那种愉悦,体会到她开朗、活泼的少女情怀。然而,斗转星移,经历了一些人事变迁后的李清照,又给我们娓娓道来怎样的心情呢?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声声慢》。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回忆初中学的李清照的作品《如梦令》,齐背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学生自由朗读《声声慢》。

二、对比感知 把握情感

(8分钟)师: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声声慢》和我们初中学的《如梦令》在情感基调上有些不同啊,究竟是什么样的不同呢?

明确——《如梦令》欢愉、轻松、高兴……

《声声慢》愁苦、凄凉、哀婉……

师: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的词眼,你觉得应该是哪个字呢?明确——“愁”。很好!情感基调的把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而大家对《声声慢》这首词的情感把握得非常准确。对,就是一个愁字!

师:不仅我们读出了李清照的愁,就连一位法国诗人克洛岱也读出了李清照词中的愁,并且还把《声声慢》改写成了一首法国诗。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这首《绝望》。

师:这首诗翻译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绝望》:改写的诗,简直就是一种发泄。只有一些声嘶力竭的吼叫,情感的表露太直白,太浅露,甚至有些“泛滥成灾”了。虽然也表达了一种绝望、痛苦,但是只有一些抽象的概念,没有意象,没有意境,毫无美感可言。

《声声慢》: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含蓄的,更多的是借助一些意象来传递愁情,有一种含蓄、蕴藉的美。即便是直接抒情的句子,也不像克洛岱那样直白浅露。

师:大家找找李清照直接抒发愁情的句子,体会一下。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小小一个愁字,又如何道得尽女词人的痛苦和哀伤呢?一个反问加感叹句,加重了语气,也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可见愁绪深远无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环境——心理,用了十四个叠字,由外到内、层次鲜明地写出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上形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节奏和旋律,刻画了一个面容憔悴,晚景凄凉的形象,奠定了全词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注意对这两句的诵读指导。)

师:大家已经初步把握了这首词的情感,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欣赏一段课文的诵读录音,请大家跟着录音一起读一读课文。录音是不是读得很好?我们有没有信心也读得这么好?大家酝酿一下感情,一起来试一下,好吗?

(注意读完后的及时鼓励。)学生区别两首词的不同情感,并寻找《声声慢》的词眼。

学生齐读法国诗《绝望》,并将其和《声声慢》进行比较,看看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何不同。

学生寻找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仔细品读,体会写法上的不同。

学生在分析这两处直接抒情的句子时,让全班齐读品味,特别是叠词的句子,要读出一种缓慢、低沉。

学生听录音,跟读。然后全班齐读课文。

三、品读意象 赏析意境

(15分钟)师:《声声慢》中除了直接抒情的句子外,更多的是借助一些意象和画面来抒发情感,也就是间接抒情。大家看看作品从头到尾是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哪些画面,来表达“愁”情的?

师:大屏幕上有六片叶子,每一片叶子代表着一种意象,请大家把词中的主要意象找出来。

明确——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师: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呢?它们营造了怎样一种画面和意境呢?又是如何表达愁情的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对其中任两个意象的赏析。

师:在作者笔下,淡酒无味,急风欺人,过雁旧识,黄花堆积,梧桐叶落,细雨霏霏,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意境,传递出孤寂和愁苦。而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有深刻文化意蕴的意象把愁情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了,与《绝望》的声嘶力竭相比,更多了一些让人想象的空间,意蕴更加丰富,也更耐人寻味。而这也恰恰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学生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并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对意象的分析鉴赏,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展示成果,教师作相机指导。

四、知人论世 解读愁情

(5分钟)师:有人说《声声慢》是浓缩了李清照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而李清照也被称为“写愁第一高手”,那么,李清照的愁,究竟是什么呢?她又为何而愁呢?大家能不能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时代背景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呢?

(注意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补充。)

明确——情愁--独居之苦

家愁--丧夫之痛

国愁--亡国之恨

师:李清照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她曾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她曾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但是金人的铁锤砸烂了她所深爱着的国家,也砸烂了她公主般幸福的生活。于是她开始了后半生的磨难。在磨难中她体味情愁,咀嚼家愁,品味国愁。“愁”成了她诗歌创作的主题。

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知识,明确鉴赏诗词不能孤立地解读文本,要联系李清照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五、小结诗词鉴赏方法

(2分钟)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明确——找词眼,把握情感基调。

抓意象,赏画面,品意境。

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学会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这是一种知识的迁移能力。一名学生回答不全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回答。

六、文本对话

拓展提高

(6分钟)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李清照这个经历坎坷的女子,体会了她笔下别样的愁情。那么,此时此刻,你心中是不是有一些话想对李清照说呢?让我们欣赏一首由《声声慢》改编的歌曲,在歌声中,请大家敞开心扉,走进女词人的内心深处,和她进行一次情感的交流,把你想对她说的话写下来,可以是诗,可以是歌,可以寥寥数语,也可以文采飞扬!

师:雁过南窗月满楼,梧桐细雨点离愁。

秋风落叶寄情思,自是写愁第一流。

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悟,走进女词人内心,进行交流,以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情感。

七、课后作业

1、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写自己生活中的“愁”。

2、推荐阅读李清照另两首写愁的名作《武陵春》《一剪梅》,用所学方法鉴赏评析。

结语:现实生活中,但愿快乐幸福与我们永远相伴;阅读世界里,希望大家能走近李清照,真正体会到那份美丽的忧伤与忧伤的美丽!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范文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范文。

最新范文

95 2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