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01-08 10:01:09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一秘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一秘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的说明文,文质兼美,字字锤炼,字里行间充满了美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家乡园林真挚的喜爱之情。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这样先总后分,抓住特征条理清晰的介绍了《苏州园林》,从而显示了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充分体会苏州园林的美,进而了解中国园林建筑之美,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深入挖掘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章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总说分说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知苏州园林的诗画般艺术美,欣赏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感受我们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的艺术。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也可准备一些其他地方的园林的图片作对比。

教师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放一组优美的园林的图片。)

1.导语:同学们,你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吗?是苏州园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州园林》。

2.作者介绍

3.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4.检查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轩榭邱壑嶙峋蔷薇镂空峦嶂

(2).解释词语:

轩榭:嶙峋:

胸中有丘壑:峰峦叠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学生可以先讨论再回答问题,教师明确答案: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作者还介绍苏州园林还有什么特点?

⑴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⑵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⑶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4、作者重点写的是苏州园林的那个特点?(当然是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了。)

5.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4段为例作分析。)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本文的结构方式怎样?

先总说,后分说。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分项说明四个“讲究”。

2、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结合实例说说起作用。

在文中划出来,并在旁边标出来。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用: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如画的一景。作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打比方:没有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用:可以是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问题: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师生共同探究)

学生讨论、试答:

1、“而园林式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没有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这是不足取的。”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教师明确小结:以上语句中所说的“画”“图画”,应该是指中国画,第1、3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第2、4、5句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我们觉得很熟悉,以为他们原是在中国画上常见的。

五、拓展延伸

你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归纳:

因为正如文中所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所以从文中获得的有关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到迁移运用。概括地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本文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日记,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没有去过园林的同学可以写你游玩过的公园的某一角类似园林的地方,200字以上。

八、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讲究

讲究

整体特点:游览……图画。讲究

讲究

图画美

其他特点门和窗

少用彩绘

【课后反思】

张信玲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篇二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2)阅读科技作品,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学情分析

在部编教材中,初一学生没有接触过说明性文章的学习,这类文体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出现。《苏州园林》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中国石拱桥》,在学习《苏州园林》时,学生已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对于事物说明文的一些知识,如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也为学习《苏州园林》打好了基础。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说明文,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情感美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初二年级的学生所学习、接触过的说明文并不多,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要想将如此深邃的美文深刻地教授给他们是具有难度的。因此,本堂课的重点基本定位在感受园林之美,尤其是字里行间的理趣、情趣,只有充分地感受了美,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3、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介绍了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知识的科普文章。叶圣陶老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严谨的写作思路。灵活恰当的说明方法,体现出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本文是继《中国石拱桥》之后的又一篇事物说明文的典范之作,对帮助学生学写说明文具有借鉴意义。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分析文中的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培养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3、通过对文章严谨、平实又不乏生动的语言的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通过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并能激发学生从身边发现美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美的情趣与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可以简单分析文中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和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

难点:通过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并能激发学生从身边发现美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美的情趣与能力。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

复习第一课时大家一起理清的逻辑顺序与文章结构。分析3-9段文章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说明方法,老师给予补充。

针对目标二:

通过问题:我最欣赏(哪一处)的图画,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美,引导学生分析出七个方面的美,这七个方面不同的美又和图画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针对目标三:

1、小组合作讨论,具体分析3-9段。从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等角度总结出本文“言之有法、言之有情”的特点。

2、从“言之有法、言之有情”两大方面自主分析《晋祠》和《松鼠》两篇文章。

教学活动设计:

一、直接导入--印象苏园

1、上节课,我们已经一起理顺了本文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结构,咱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正如叶老自己曾经所说(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也就是所谓的:“言之有序”。板书“言之有序”。

二、走进苏园·品味图画

1、今天这节课就继续让我们走进苏州园林,去通过叶老的文字触摸感受苏州园林里那一幅幅美好的图画。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描绘苏州园林的美的?

2.PPT出示:我最欣赏(哪一处)的图画,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美

请大家就从这七个方面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画,仿照大屏幕上的句式,说说这幅图画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么样的美。也可以在纸上写一下。

3、下面请各小组之间探讨一下,选一幅最喜欢的图画,着重从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探讨一下画面的美。(大约五分钟)

4、各小组依次分享展示。

主问题: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让你体会到了这种美?(感受“说明方法”)

哪些具体的文字令你感受到了这种美?(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预设:第3段:布局美、自然美第4段:配合美、自然美第5段:映衬美、生命美

第6段:朦胧美、层次美第7段:构图美、细节美第8节:图案美第9节:色彩美朴素美)

可以重点品读的几个地方(教师要充分品味,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作重点的品读)例如:

①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追问:出示ppt。对称就不美了吗?--明确,苏州园林讲求“自然味”,刻意的对称与自然之趣相比较,后者更富有美感。

追问:可不可以这样说,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都是对称的呢?(引导学生回答不可以,并说出文中有一个关键词“绝大部分”)学生根据提示回答本文的说明语言非常的严谨。板书“严谨”。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追问:“艺术”和“技术”的区别是什么?--明确,“技术”较为固定与简单,“艺术”是在“技术”的基础上有创设性,更富有美感。对称的“图案画”就是“技术”,而讲求自然之趣的“美术画”就是“艺术”。

③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追问:丘壑是什么意思?壑呢?大家注意这个字的下面是什么旁?那如果这句话改成“匠师们心中有山有土有很多高明的想法”好不好?预设学生会回答太复杂了,并且没有美感,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的说明语言特点“简洁、凝练”。板书“简洁,凝练”

(第六段的:“界而未界,隔而未隔”同上)

④“鱼戏莲叶间”,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该画面,可以齐诵由之而联想到的《汉乐府》江南,以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的美感。

⑤“不感寂寞”、“俯仰生姿”、“栽”、“补”--感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匠心,以及作者用词朴实中富有生动的特点。板书“生动”

⑥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追问:出示PPT。给大家看一下修剪得跟宝塔一样松柏还有道旁树的照片。正如作者所说,更倾向于什么画?再来请大家欣赏一下中国的水墨画,更让我们感到一种怎样的美呢?(意境)

⑦苏州园林的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追问:出示PPT,通过这个小组的分析,大家对苏州园林的色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就请同学们分辨一下,这两幅图哪一幅是苏州园林哪一幅是北京园林?

那所有浓墨重彩的园林都是苏州园林吗?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词“极少”,认识到说明语言准确严谨特点的同时,认识到苏州园林朴素的色彩美。

5、通过各小组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苏州园林真的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刚才同学们分析了多处的说明方法以及语言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一篇成功的说明文还需要“言之有法”,板书“言之有法”。

6、同学们,如果现在你置身于苏州园林,你会发出怎么样的感慨?

叶老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如此美好的画面,还因为他的文字中流露着(引导学生说出感情。)

出示PPT:

这是我父亲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这本摄影集就叫做《苏州园林》。我父亲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又名的园林他都熟悉。……我父亲写这篇序文,开头就从陈教授的《苏州园林》说起,还说这本书中的照片使他回想起他的童年……

--叶至善

叶老在苏州生活了23年,对苏州的园林是非常熟悉的,他写的这篇文章原名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同学们齐读题目,这个“寄”字是什么意思,寄深眷就是(寄托了深深的眷恋),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苏州园林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们写好说明文还需要“言之有情”,板书“言之有情”。

三、学以致用·品味语言

1、出示PPT,请大家阅读下面这两篇文章,快速的找到答案。(十到十二分钟)

第一篇《晋祠》主题阅读丛书34页3至5段。

①品析各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②品析文章的语言

③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篇布丰的《松鼠》121页全文

①品析各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②品析文章的语言

③体会作者的感情

2、每篇文章找3的同学回答问题,再由老师和全班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结:由我们今天学习的三篇文章,可以看出,一篇好的说明文离不开“言之有序、言之有法、言之有情”。

四、走出文章,走向生活

文章的美来自哪里?来自生活和自然。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今日的苏园和晋祠之旅虽然结束了,但是走出文章,有更多生活之美在等待着我们。

五、课后作业。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给学校写了一篇说明文的提纲,请大家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和恰当的说明方法把内容充实起来。

《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设想]:

一、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的重点

二、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就是画意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三、本文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穿插使用了议论、描写等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时应适当分析,这是教学难点。

四、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领会,认真辨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查字典等有关工具书,掌握生字的字形、读音,了解文中部分字词的意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四、学习本文多样化的语言。

五、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教学重点]: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全文的结构布局。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方法,领会描写句、议论句的作用。

[教具准备]:

苏州园林的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

3、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说明中心,划分课文段落,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伴着清雅的古筝曲,一起来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三、课件显示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趣,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1、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鼓励学生运用诗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感受画意美的同时,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理清文章说明的思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请同学们听听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看看叶圣陶先生跟你们有没有同感。

[幻灯出示思考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3、作者分项概括,又从四个方面体现以上特点,是哪四个方面?

4、课文余下部分又介绍了什么?

5、结合是上述问题,标明全文说明顺序。

(电脑播放课件:苏州园林的相关图片、原文文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由发言。)

五、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将朗读训练与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信、有主见。]

1、结合图片,用语言再现苏州园林四个“讲究”的图画美。

(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提供相应的图片、音乐,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共同点评。)

2、文中优美的句子很多,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从文中你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

六、质疑问难。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寻求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

七、拓展训练。

[学文与作文成为一体,意在指导学生注意作文的条理性]

试以“我的家”为题进行写作练习,要求不实写哪一处景或哪一件事,而从总的印象写起,引出对事物总的特点的概括,然后围绕中心多方面说明。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三、学习本文多样的语言。

[教学过程]:

(略)

板书设计:

13、苏州园林叶圣陶

总印象:标本影响

务必使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游览者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局部主

无论站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在哪个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点上,

眼前总角落的图画美

是一幅门窗的图案美细部次

完美的色彩的和谐美

图画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重点:

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

二、在把握全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说明文知识。

2、作者简介及写作缘由。

3、字词。

4、朗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

5、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复习说明文的相关常识,提问:

1、学一篇说明文应首先从哪些方面入手?

2、说明的顺序有哪几种?

3、说明的方法有哪些?常见的有哪些?

4、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二、作者及苏州园林的相关介绍:

1、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2、苏州园林简介:

三、预习检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对称(chèn)重峦叠嶂(luán)(zhàng)

丘壑(hè)嶙峋(línxún)镂空(lòu)

斟酌(zhēnzhuó)阑干(lán)蔷薇(qiángwēi)

2、解释词语: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意和裁新。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连着的山。嶂: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丘壑:山丘和水沟。比喻心中构思好的腹稿或设计样式。

斟酌:考虑事情、文学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匠心:匠师之心,指巧妙的设计。

俯仰生姿: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四、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给每段表上序号。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2)说说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3)合并段落,划分层次。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1)写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高度评价了它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9)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部分(10)结束全文,引起读者的观赏愿望。

3、自读课文,认真品味。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找出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并分析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突出这几个特点的。

2、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

3、以课文第重点章节节为例,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重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些图片美在何处?(欣赏后指名说。)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看他是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赏析课文:

(一)朗读第二段,思考:

1、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明确:四个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排比句,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就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3、这四个“讲究”之间能不能调换顺序?

明确:不能,因为它们是按照从大到小、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安排的。

4、设计者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

明确: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二)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

明确: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

8节:图案美

9节:色彩美

画图归纳:(图样见课件)

(三)速度课文3—9节,结合图片赏析归纳:

阅读第4节,完成下列练习:(学生思考、讨论)

(1)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其中又以为主。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5)文章分几个方面介绍池沼?

(6)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7)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8)文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互换?

配合图片,简要分析第5、6节,回答问题:

(1)概括本段的段意。

(2)指出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3)这段文字除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还用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4)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品味图画美:快速浏览课文3-9段,找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示例句子:

(1)“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还在那儿布置了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可取的。”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句中的“画”“图画”,应该就是中国画。(1)和(3)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2)(4)(5)句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我们觉得很熟悉,因为它们原是中国画上最常见的。这就足以说明园林建筑与绘画是有联系的。

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

(明确:“总—分”结构。)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来鉴赏下面的图片(任选一张)。说说:美在……

三、小结全文:

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四、课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概括——具体主要——次要)

五、拓展练习: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标本”在这里是典范和样本的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举例子)

B、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C、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打比方)

D、赵州桥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列数据)

E、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

4、品味词语。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明确:“据说”表明不是作者亲身考察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明确:“一切”、“绝不”语气肯定,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C、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明确:“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使表达更准确。

六、课后作业:

作文:学写说明文

题目:《我们的校园》

要求:1、认真观察,抓准特点。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3、用3~4种说明方法。

4、字数:500字左右。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宅第园林建筑的风貌。

2.理解课文严谨的结构层次及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美有一直观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并

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文体(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风光)

众所周知“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是集大自然秀丽风光之精华于一地,也许你们还听说过“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吧,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苏州园林,则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精心创造出的杰出的艺术品,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是苏州人,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浏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着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二、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正字正音

轩榭对称池沼丘壑嶙峋镂空斟酌阑干(学生注音、朗读)

2.解释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败笔嶙峋斟酌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胸中有丘壑

(教师补充,强调语境义)

3.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总的特征是什么?

三、引导讨论、分析

1.这篇课文中被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2.讨论:作者怎样抓住中心安排全文的结构?

第1段:结合“标本”(文中指为人们愿意观摩取法的样本)“鉴赏”(指对艺术品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埋下伏笔。这是全文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

3.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说明苏州园林总体特征?

讨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具体体现在四个“讲究”上(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总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4.课文第3、4、5、6段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讨论: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这是重点,故作详细说明。

5.课文第7、8、9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与中心有何关系?

讨论:这三段从苏州园林每个角落、门窗雕镂、色彩淡雅几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非重点,但决非可有可无,通过细微处给人的美感,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6.末段结尾有何特点?

讨论:用寥寥数语作结,留有余地,引人回味,从而更好地表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四、梳理课文核心部分结构提纲

1.投影显示

2.讨论本文说明的顺序

从全文看:整体——局部

从部分看:主——次大——小

总说(图画美)——分说

五、探究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提出问题: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必定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讨论、归纳:课文中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

六、布置作业

1.继续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略作分析。

2.抄写字词。

3.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二、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

(投影仪打出训练题:注音、写字、释义、组词)

二、检查预习说明方法的情况

由学生举例说明,举例子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1.打比方:如第3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

2.举例子,如第5段以“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蔓,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归纳: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能突出事物的特征,而且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这篇说明文语言多样性的特点。

三、重点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提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用词准确、精当、周密

(3)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1.以第5段为例分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发言、归纳:

第l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相映成趣的情态,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

第4句是议论,阐明了这样栽种的理由及艺术效果。

第5句描写了几个园里古老的藤蔓,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提示学生再举出课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进行分析。

如第l段中的议论、第7段中的描写等,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2.课文语言准确、精当、严密,请学生举例分析说明。

(1)准确运用副词、动词、数词及附加语: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大多”“极少”用得很有分寸,不因其“多”或“少”而忽略例外的情况,哪怕这个例外是个别的,也要在文字中表现出来。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因为要求得“完美”,所以用了“务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总”“一切”等准确的词语;因为要构成“完美”的图画,所以“绝不容许”“伤美”“欠美”。这样准确说明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

(2)用词严密,紧扣中心,前后呼应:

第7段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接着用“阶砌旁边”“墙上”“墙壁”紧扣“每个角落”,用“栽”“蔓延”“补”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匠师们心机之巧,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又紧扣“图画美”的中心,突出了苏州园林处处是画,美不胜收的特征。

(3)用词精当,概括性强:

第l段中“标本”一词,准确地概括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第2段中“务必使„„完美的图画”一句在内容上高度概括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结构上又充分体现了领起下文的作用。

3.提示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作用。

归纳: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比喻(第3段)

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正是因为作者在说明中运用了形象的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油然而生“眷念”之情。

小结:本文的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从而可以看出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是充满情趣的。

四、总结全文

1.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画面、解说)配乐欣赏课文,进一步体会本文两个学习重点,从而获得知识与美感。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最新范文

95 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