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范文>教师教学>教学设计

铅球教学设计优秀7篇

2024-01-24 23:06:24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收集的铅球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铅球教案 篇一

1 培养学生的新观念。在数学史上,许多新知识的发现乃至新体系的创立,都是对以前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否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个人见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便是不正确的,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的结论,也要肯定他们善于发现和表达新观点的做法。在科学上,从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对学生表达的错误观点不能以不值一提的心态来对待。这是学生辛苦探索的结论,对他们来说,这是来之不易的。也许乐于探索的种子就在这一次种了下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某学生掷铅球,铅球经过的高度y(米)与水平距离x(米)之间的函数图像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一部分。①求函数的定义域,画出函数的图像:②根据图像说出该学生掷铅球的成绩。学生们一看,自己熟悉的掷铅球运动居然是一个二次函数图像的一部分。心里很好奇,于是他们主动地为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是我们教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教学中通过展现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折,形成系统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理财问题;利润问题: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的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铅球教案 篇二

关键词:物理 探究 情境 合作 评价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那么在研究中就要遵循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就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为主,而不能以让学生知道结论为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储备,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新,同时经历探索的乐趣,体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成为具有自然科学素养的人才。为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探究性学习可以很好的达到这一目标。那么该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切实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中可以创设各种情境。

例如: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玩过放大镜吗?都是怎样玩放大镜的?(学生1:把它放在书上,看到的字变大了。学生2:地上放一张纸,对准太阳,不一会儿,纸就着了。学生3:照相机里就有放大镜。)你们知道放大镜在距离书本什么范围,可以看到放大的字?照相机里为什么有了放大镜就能照相,也就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以上层层提问把学生玩的神经吊了起来,对思维产生刺激,紧接着提出引导性设想,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这说明凸透镜也能成像,但是,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凸透镜还能不能成其他的像?是不是所有的像都与凸透镜在同一侧?有没有倒立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在探究中,一个人独立思考、独立操作,会受到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完成的不好,或者不能坚持下来。但是如果小组合作,通过交流讨论、协商互助,有助于就某个知识或概念建立广泛深入的理解,有助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现代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探究式教学中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完全以学生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教师只是起一个参与者、服务者的作用,切不可取而代之。

例如:在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中,有3个实验报告:1.铅球是铅做的吗?2.测量砖的密度。3.课桌的体积有多大?

有一小组4名同学,其中有两名爱好体育的,所以选了“铅球是铅做的吗?”这样一组实验。怎样判断呢?4个人一致意见测出铅球的密度,可是如何测铅球的密度呢?经过讨论,用台秤测质量,可是如何测铅球的体积,各成员各有想法,甲想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出直径,然后算出体积:乙想把铅球放入一个撑满水的容器里,水会溢出,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就是铅球的体积:丙想用2个相同的容器,一个装满水,另一个装水和铅球,两个容器水的体积差就是铅球的体积。该用哪种方式,经过协商,3种方法都是一遍,看哪一种方法误差小。

因为是自己决定的事,所以探究起来积极性非常高。对密度知识学的不太好的同学,通过本次探究讨论,加深了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小组成员间加深了合作,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三、总结反思,评价方式多样化

为了能更好的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每一节课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是否又回到传统教学方式中,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注重了科学探究。每一节课中什么地方更应该开放一些。

通过反思,不断检查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使教师的教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明显,探究意识更强烈,探究的自主性更积极,最终达到学生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完成探究主题,无探究主题的情况下自己有意识寻求主题探究。

铅球教案 篇三

我们学校发生过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事,下面是其中的一件。

一天,我们正在上数学课,有一个人看见老师正在背对着我们,他长嘘了一口气,心想:我现在终于自由了,我可以干我的任何事了。于是,他把一枝铅笔横放,一把尺子竖放在铅笔上,搭成了一台“发射架”,尺子的一端放上橡皮,另一端空着,“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卫星发射”。他猛地压住空的那一端,“嗖”的一声,橡皮落到了老师的教案上,他嘴里念念有词:73154报告,卫星发射成功,已准确登陆“月球”。老师马上回过头来,全班顿时雅雀无声,老师弄明白是怎回事以后,立即拿了个粉笔头,向他扔去,说“卫星已准确返回地球,降落在厚脸皮的地方”,全班顿时哄堂大笑。

四年级:835935523

铅球教学反思 篇四

铅球教学反思

学生在铅球投掷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常见的毛病,铅球出手时上下肢动作配合不协调,蹬、转、挺、推、拨等技术环节衔接不连贯,髋关节转动不充分且臂部后屈,上体不稳定,身体侧歪、重心低、出手角度低等错误技术动作。在投掷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仅靠手臂的力量投掷器械,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又较难解决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探索,觉得倘若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

一、在教学开始的讲解示范中,除全面介绍投掷技术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外,着重说明投掷运动技术所要求的用力顺序,使学生明确概念,形成正确的运动技术表象,同时,教师可提示投掷练习中易犯的错误不能全身协调用力,让学生在练习前就做好预防错误动作的思想准备。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练习程序,着重掌握好转体、挺胸、蹬地等的基本技术环节的衔接,其中特别要注意教会学生如何做好正确的左侧支撑动作,对此教师可采用一些如帮助学生在铅球出手前瞬间顶住左髋和左肩的办法辅助练习,还有就是让学生做一些拧腰转髋,蹬地顶髋转体等动作。在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些基本技术环节前,不要让学生过多地进行完整的投掷练习,以免只想把器械投得尽量远而盲目用力,破坏了正确的用力顺序。

三、在学生掌握好各基本技术环节后,可让其进行完整的手持器械的练习,但应限制学生在练习中的用力程度。可要求学生每次练习都把投掷的远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把练习的重点放在体会正确的用力顺序和全身的协调用力上,这样就可避免破坏学生已经形成的正确的基本技术环节的动力定型,逐渐特分解练习中习得的技术动作迁移到完整的投掷练习中去。

四、在经过上述的教学程序后,学生仍不能全身协调用力完成投掷练习,教师就应具体分析学生的“症结”所在,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再纠正其错误动作

铅球教案 篇五

关键词:铅球教学;课程改革;发展

每次教材的变化都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产生。以人教版为例,推铅球技术作为教材内容在2000年的课程改革中被删除,在这之前铅球作为中考测试项目也慢慢被实心球取而代之。在人教版教材中以实心球的推、投、抛为教材。铅球教学离学校体育教学越来越远。

一、铅球教学的现状

推铅球运动技术的尴尬局面:虽然推铅球技术作为教材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是它却在众多的学校田径运动会中保留了下

来。推铅球技术也只能作为少数运动尖子的特有技术,只有在县以上单位举办运动会上,推铅球运动才能在少数参赛单位中展现出来。而在基层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除了参加县以上运动会学生能有推铅球运动技术外,其他的学生不要说推铅球技术了,连基本的比赛规则都不知道,而作为基层学校在裁判工作中也只能将就学生,把规则做出适当变通,违反规则的学生只要手和脚不触及抵止板前面区域就可以,在动作上只要学生把铅球弄出去就行,很多学生出现扔、抛等动作特别出现在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对于七八年级也只有少数参加过县以上大型比赛的运动员才会,其他的学生根本不会把铅球从肩上推出,总而言之,一个基层学校最多只有⒓庸县以上运动会的男女各2名学生掌握。对于其他学生对推铅球运动项目的认识和体验都是错误的,这导致学生对此项体育文化的缺失或错误的理解,有的学生可能会终身理解错误,导致学校体育文化传播缺失。

二、怎样让铅球教学再次在学校体育课堂再次焕发生机

1.安全第一作为基础

在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应当预见到相向投掷存在风险并安排学生保持安全距离,从而避免危险事件发生。

在学校铅球教学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

①上课前带领学生充分做好准备运动。

②事先要有详细的要求,并告知可能出现的危险,运动时要采取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

③在学生运动时,教师不得离开运动场或教学现场,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④做好体育课安全预案以及事故处理方法。

2.取得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是保障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校铅球教学的有序健康的开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要取得领导的信任与支持。

①要让领导知道铅球练习的意义。

②要通过教案编写和体育课安全预案以及事故处理方法制定来打消领导对铅球教学的顾虑。

③狠抓学校田径训练队建设,努力提高田径比赛水平,力争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光。

3.学生的喜爱是主要目标

学生是体育课堂的主体,是体育课堂服务的对象,只有学生爱学、乐学,我们体育铅球教学才能真正地蓬勃开展。所以怎样让学生喜欢上铅球练习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①制定详尽的铅球教学步骤,有计划地开展铅球教学。

②练习手段的多样化与练习内容的多样性。

③保证教学的安全性,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

4.铅球考核制度是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争取达到理想目标、力求超过别人并取得优势地位的愿望和动机。而工作学习中谁优谁劣,只有通过评价才能进行判断,考试无疑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和区分的最主要手段。体育也是一样,只有建立定期的学校体育达标考试制度,把铅球作为必考内容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各地方教育局还可以把铅球作为中考的必考项目,这可以极大地促进铅球教学在中小学校的开展。

铅球教学的发展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地区的事情,它的发展要靠许许多多的体育教师在课堂的辛苦付出,需要社会家长的理解与重视,还需要各教育结构的领导与支持。祝愿铅球教学在我们各中小学校能再次蓬勃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铅球教案 篇六

关键词:新课标;瓶颈;抛锚式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而对于学生的学习瓶颈则需要教师巧妙地应用抛锚式教学予以突破。何为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模式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类似于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教育者对问题的巧妙设置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达到学习知识、提升应用知识能力的目的,有效的“抛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大某教授给一些中央党校的学员讲课,在讲到宇宙知识时,告诉这些学员地球是个球体,并且还在不停地公转和自转。这些学员基本没有什么物理知识基础,该教授考虑这些学员应该大部分都去过美国,就提出问题:“你们中哪位去过美国纽约?”“你们是怎样去的美国纽约?”学员回答了很多方式,如,有些学员先经日本东京再到美国纽约,还有些学员是先到了伦敦、温哥华最后到了美国纽约等。该教授接着问:“你往东飞,他向西飞,对不对?最后你们都到了纽约对不对?”学员豁然开朗,相信了地球是个球体的事实,但他们仍然不相信地球在转。该教授问学员“中国有大海,那么地球那面的美国有没有大海?”“美国的海水会不会跑出来?”“中国的大海向上,美国的大海是不是向下呢?”“中国转到美国所处的位置海水会倒出来吗?”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这些学员轻松掌握了地球在转的科学事实。教授“锚”抛得好,学员在教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了问题。如果我们在为学生解决复杂物理现象时,也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还会感到那么抽象吗?

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学习“曲线运动”一章时感到力不从心,原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未接触过曲线运动,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而“抛体的运动”又是曲线运动中的一个典例,如何突破这一课例呢?我决定用抛锚式教学突破其中的典型问题。在讲到物体水平飞行距离远近的决定因素时,先提出问题:马上要举行学校运动会了,咱们怎样选拔铅球投掷运动员呢,是不是像赛马一样,都拉到操场上去投一投呢?学生回答:“当然不是”。有些学生会说我们选力气大的,我说:“如果一只蚂蚁力气很大,并且能将铅球举过它的头顶,它适不适合作为投掷铅球的运动员呢?为什么?”学生会想到,如果蚂蚁投铅球的话,时间很短铅球就会落到地上,所以它投不了太远的距离。于是,学生提出运动员需要选个子高的,那样会增加铅球的空中飞行时间。这时可以鼓励学生,能想到这一点你们真是很了不得。但是,假如一个人个子很高,但腰和芦苇一样细,他适合投掷铅球吗?学生会回答,当然不行了,很可能他会砸到自己的脚。这时,学生会想到投掷运动员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身高、一个是力气。这时帮他们纠正应该是身高和爆发力两个因素决定了他适不适合作为投掷运动员,因此,一般投掷运动员大都身高很高并且爆发力很强。然后,让他们观看奥运会中投掷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及个人介绍,看看与我们讨论的结论是否相符。

在学习光电效应时,对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学生很难理解,而学校又不具备实验条件,我利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超过了极限频率不管光多么弱都能发生光电效应”这句话如何理解呢?比如,我给在座学生发核桃,只有得到10个核桃才能跑出教室,如果我拿个大盆装了一盆核桃,直接撒给大家,这时候我撒核桃的强度够大吧,可是我撒出一盆核桃后你手里能拿到10个核桃吗?下面,我换一个办法,大家看行不行,我用纸包将10个核桃装好一包抛给大家,这次是不是有学生会很轻松地得到10个核桃跑出教室呢?但是这次我抛核桃的强度并不大,所以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上面的10个核桃就相当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只要入射光的频率达到或超过该值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当然,拿到10个核桃跑出教室的学生也别高兴得太早,因为跑出教室他就没有能量趴到地上了。如果另一个人拿到了15个核桃,他跑到门口会消耗10个核桃的能量,但这时他还具备5个核桃的能量,还能跑很远才倒地。显然,可以利用这种方式突破“光电效应方程”的学习瓶颈,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便于他们正确理解这个问题。

在进行“天体的运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形象地弄清楚地球既参与了围绕太阳的公转又参与了自身的自转,我伸平双臂围着讲桌转起圈来,并且在转圈的同时,加入了自转,并让学生观察我什么时候面对讲桌,即表示太阳可以照射到我们这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天;我背对讲桌时,即表示太阳不能照射到我们这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夜晚。另外,提出问题,要想在太阳落山时,多观看太阳落山时的美景,有什么办法吗?如果学生实在想不出解决办法的话,可以提示他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时有些学生就会想到,可以以足够快的速度向西跑,这样学生对自转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时,可以再顺水推舟地提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会想到地球在自转,因此与地球相对静止的人也会随着地球自转。再提出问题,八万里有没有科学依据?不妨大家计算一下,这时告诉学生地球的半径是6400千米,以赤道处的人为例。学生通过周长公式计算得到赤道处的人随地球自转一圈走过的弧长为40.192千米,约为8万里。这样,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就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

上述教学案例实施后,我发现学生对这些课理解得很透彻,看来,抛锚式教学在突破学习瓶颈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尝试如何更好地“抛锚”为物理教学所用。

参考文献:

滑步推铅球教学设计 篇七

高中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设计

河北衡水中学:李敏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课本教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设计。

一、课本教材

1、教学内容:

(1)田径技术:背向滑步推铅球;(2)基本体操:“快种快收”游戏。本课确定,背向滑步推铅球为主教材,“快种快收”游戏为辅教材。

2、教材分析:

(1)上述两项内容,分别选自人教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二册运动实践部分“田径”与“体操”的内容,此二项教学内容都具有发展肌肉爆发性力量、协调、灵敏的特点,将此二项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对于高中生在发展上下肢爆发性力量同时,又对身体的协调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背向滑步推铅球是在《体育与健康》第二册投掷运动单元第四节课的内容,将铅球更换为实心球,提高了练习时的安全性,减轻了器材的重量,对于快速掌握技术及提高练习的乐趣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学习推实心球能有效的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上肢的爆发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快种快收”是《体育与健康》第二册基本体操中的轻器械项目,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速度练习,使枯燥的加速跑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该游戏可以辅助主教材发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灵敏、力量等素质,锻炼学生的应激性,提高对外界刺激反应的速度,对于紧急躲避危险有重要作用。

3、学情分析:

自2009年新学期开始,学校体育课进行了新课改实施了分组选项教学,每次课四个教学班上课分成六个模块进行,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田径班男生,共40人。高二的学生相对高一来说虽然比较浮躁,但是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相信他们能学会。

4、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最后用力顺序,深刻体会完整动作的六个关键时相。

(2)技能目标:使90%以上的学生学会推铅球的技术动作,发展上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练习中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勇于克服困难,增强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5、教学重点、难点:

推实心球重点:最后用力正确的用力顺序;难点: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铅球出手时手型及铅球出手角度。

二、教学方法

1、教学观念:

有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是凭借感官接受信息,通过动觉意识自身活动的,而不是产生清晰的知觉之后再去支配自身的活动”,采取“模仿式顺进”教学模式,通过练习使同学之间能够做到诊断、确定目标、正确评价和反馈、矫正动作,学生对铅球技术即懂又会,提高体育文化素质,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学习、敢于竞争、团结互助的精神。

2、教学方法:

采用“模仿”教学,即遵循感知(观摩示范)—练习(模仿)—体会(思考)—感知(讲解)—练习这样的顺序进行教学。

3、教学手段:

采用讲解示范、图片赏析、提问、对比练习、分组练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动作要点,突破难点,多给学生鼓励,多启发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

4、场地器材:

本课的场地设计是:足球场,画铅球投掷圈10个,实心球40个;跑道4条设同一起跑线,每条跑道画直径1米圆4个间隔5米,起跑线距最近圆距离10米。

三、学生学法:

设定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探究。在学生学法上,主要采用学连练法当中的模仿练习法、动作评价法、分组讨论法,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能使学生了解内容,体悟感情;通过分组讨论来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思维。

四、教学设计

1、课堂常规(1)。

2、“螺旋形”跑(3)。

3、热身操(6):原地做双手的推拨模仿练习,手扶腰做转髋转体的练习,同伴的帮助下做蹬伸抬体的练习,做专项练习,两列横队,面对相站间距8—10米做:持球伸臂,双手自抛自接,前抛、后抛,双手体侧后抛。正面单手推掷实心球,(提示:屈膝,扭紧身体,转体推球。)让学生接住球不使球落地,既提高了锻炼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爱护公物的品质。

4、背向滑步推实心球(20)。

根据高二学生的特点,及课本教材的要求我把学习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教学分为六步,即持握球—团身—滑步—右腿蹬转送髋—挺胸推拨球—换步维持平衡。通过对完整技术动作的六个关键运动时相的讲解,学生在脑海当中将六个运动时相串联起来,形成完整技术动作概念。采用两种练习形式进行教学。即徒手练习和持握球练习。徒手练习采用的组织形式是“集体徒手模仿练习,分组不轮换”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步骤:(1)教师示范两次,集体徒手模仿教师完整技术的6个动作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六个口令先模仿练习5次,然后自行分组练习,同组之间对六个时相动作进行反馈和纠正。注意提醒学生滑步时保持背对投掷方向,沿一条直线做动作,要及时迅速的做右腿和髋的蹬转。教师巡回指导表扬鼓励。

(2)持握球练习,教师按照六个动作环节示范,学生观摩,将学生分成十组,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在指定的位置按老师哨音进行练习。练习3—5次。然后分小组再进行练习5-7次,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强调六个运动时相及教学重点,最后用力的正确用力顺序蹬、转、送、挺、推、拨。巡回指导的过程当中针对有共性的问题集体讲解,同时选动作好的同学给大家示范,让学生制定目标,对学练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反馈信息改进技术。最后每组选一名技术动作比较好的同学来比赛看谁投的远。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

5、“快种快收”游戏(10)。(1)、介绍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成纵队站立在起跑线后,哨响后,每组第一名学生迅速跑到第四个圈抱起实心球返回,分别放到前边的三个圈内,迅速返回击下一名同学的手后站到排尾。第二名同学迅速捡起实心球放到第四个圈,依次方法进行比赛,以完成先后决定名次。(2)规则及注意事项。

6、放松操(3)。

7、小结、收回器材(2)。

学生身心状态预计:实心球徒手练习次数为6—10次,分组练习次数为10—15次;游戏重复次数1次。课堂练习密度为35%--45%,平均心率为100—120次/分,游戏环节练习强度达到峰值140次/分。

教学反思:

1、我个人认为通过对铅球的六个关键运动时相:持握球—团身—滑步—右腿蹬转送髋—挺胸推拨球—换步维持平衡的讲解会使学生了解铅球,并通过实心球的学习来加深对千秋的印象,成功的地方是90%的学生能学会退实心球,该游戏可以辅助主教材发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灵敏、力量等素质,锻炼学生的应激性;

2、采用“模仿”教学,即遵循感知(观摩示范)—练习(模仿)—体会(思考)—感知(讲解)—练习这样的顺序进行教学。

3、采用讲解示范、图片赏析、提问、对比练习、分组练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动作要点,突破难点,多给学生鼓励,多启发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

4、如果从新上这节课,我想增加练习机会,让学生感受最后用力的正确用力顺序蹬、转、送、挺、推、拨。,游戏少做一遍;

最新范文

95 52854